期刊文献+
共找到254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自动倾角约束的逆时偏移
1
作者 范旭 马军茂 +2 位作者 王晨 马凯 李亦航 《石油物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57-263,共7页
基于双程波动方程的逆时偏移是一种高精度偏移成像方法,适用于复杂构造的成像,但是该方法对偏移速度模型较敏感。因此,提出了一种新的倾角约束逆时偏移,将正传和反传波场分解为不同角度分量,进而利用倾角约束成像条件,显著提升了逆时偏... 基于双程波动方程的逆时偏移是一种高精度偏移成像方法,适用于复杂构造的成像,但是该方法对偏移速度模型较敏感。因此,提出了一种新的倾角约束逆时偏移,将正传和反传波场分解为不同角度分量,进而利用倾角约束成像条件,显著提升了逆时偏移在速度不准确情形下的成像质量。同时,即使在速度准确情形下,由于其他非一次反射波能量的存在,可能会导致成像假象,而提出的倾角约束逆时偏移可以利用菲涅尔带内的反射信息明显压制此假象。此外,为了提高效率,进行震源正传波场的分解时,可以利用对高频波场成分计算入射角来实现。复杂模型数值测试结果验证了该方法在存在速度误差的情况下,改善了成像质量,并且在速度正确的情况下,压制非一次反射波导致的假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逆时偏移 倾角约束成像条件 速度误差 倾角道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行波分离的起伏地表逆时偏移成像
2
作者 卫二祥 李振春 +2 位作者 黄建平 王九拴 杨静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2-80,共9页
传统的逆时偏移成像方法对起伏地形的适应性不强,无法对复杂地表条件下的地下构造准确成像。而全波场互相关成像条件会在偏移结果中产生低频噪声,以及在地下构造速度变化剧烈的区域,还可能产生偏移假象。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提出基于行波... 传统的逆时偏移成像方法对起伏地形的适应性不强,无法对复杂地表条件下的地下构造准确成像。而全波场互相关成像条件会在偏移结果中产生低频噪声,以及在地下构造速度变化剧烈的区域,还可能产生偏移假象。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提出基于行波分离的起伏地表逆时偏移成像算法。在这种算法中,首先推导曲线坐标系下的声波方程,采用贴体网格和Lebedev网格实现了起伏地表下的高精度数值模拟;然后利用Poynting矢量对地震波场进行行波分离,并推导相应的互相关成像条件;最终选择合适的波场成分进行互相关成像。结果表明,该算法可以消除起伏地表的影响、压制低频噪声和偏移假象,从而获得高信噪比的成像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波分离 Poyting矢量 贴体网格 起伏地表 逆时偏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黏声介质逆时偏移相速度校正方法
3
作者 许璐 刘国峰 +2 位作者 李博 王小青 徐强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9-126,共8页
地震波在黏声介质中传播时会引起振幅衰减与相位频散,影响成像剖面的分辨率与成像精度。考虑黏声介质吸收衰减补偿作用的逆时偏移成像方法(QRTM)是改善沙漠地表以及气囱等强衰减区域成像精度与分辨率的有效方法之一。基于广义标准线性... 地震波在黏声介质中传播时会引起振幅衰减与相位频散,影响成像剖面的分辨率与成像精度。考虑黏声介质吸收衰减补偿作用的逆时偏移成像方法(QRTM)是改善沙漠地表以及气囱等强衰减区域成像精度与分辨率的有效方法之一。基于广义标准线性体的黏声波动方程可实现数值的高效求解,但相速度与理论解的不一致会造成构造成像位置的变化,降低成像聚焦性与成像精度。为此,提出了一种黏声介质逆时偏移成像相速度校正方法。在方程中引入校正系数并通过反演进行求解,基于求解的校正系数实现对相速度的校正,从而保持相速度频散关系不变的条件下实现振幅衰减补偿,使成像得到正确归位,提高成像精度。理论模型与实际数据测试结果表明,基于黏声介质逆时偏移相速度校正成像方法可以补偿振幅衰减与校正相位频散,该方法适用于超深层勘探中消除吸收衰减作用对中深层成像的影响,提高剖面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声介质 逆时偏移 振幅衰减 相位频散 优化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循环生成对抗网络的逆时偏移成像结果优化
4
作者 黄建平 刘博文 +6 位作者 黄韵博 孙加星 李亚林 雷刚林 段文胜 陈飞旭 侯中根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6-45,共10页
在常规逆时偏移方法基础上,通过引入循环生成对抗网络(CycleGAN)发展一种基于循环生成对抗网络的逆时偏移成像结果优化方法。首先构建包含两个生成器和两个判别器的CycleGAN。在对抗损失、循环一致性损失函数的基础上,添加身份损失函数... 在常规逆时偏移方法基础上,通过引入循环生成对抗网络(CycleGAN)发展一种基于循环生成对抗网络的逆时偏移成像结果优化方法。首先构建包含两个生成器和两个判别器的CycleGAN。在对抗损失、循环一致性损失函数的基础上,添加身份损失函数,以避免训练过度;然后,组建样本集来训练网络,使其学习常规逆时偏移成像结果和最小二乘逆时偏移成像结果之间的映射关系;最后,利用其他合成数据和实际资料测试网络效果。结果表明,提出的基于循环生成对抗网络的逆时偏移成像结果优化方法在获得高精度、高信噪比成像结果的同时有效地提高了计算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生成对抗网络 残差网络 逆Hessian 最小二乘逆时偏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测井修正的TTI伪弹性波逆时偏移优化方法
5
作者 曾庆才 王清华 +2 位作者 曾同生 陈胜 张凯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8-50,共13页
在各向异性介质中,地震波在不同传播方向上速度不同。利用各向同性波动方程不能准确描述地震波的传播,在成像时会导致深层同相轴位置不准确等问题。在TTI介质弹性波方程的基础上,一方面将横波速度设置为较小的数值并引入震源环消除伪横... 在各向异性介质中,地震波在不同传播方向上速度不同。利用各向同性波动方程不能准确描述地震波的传播,在成像时会导致深层同相轴位置不准确等问题。在TTI介质弹性波方程的基础上,一方面将横波速度设置为较小的数值并引入震源环消除伪横波假象,另一方面利用测井数据对偏移参数场进行约束与修正,以提高深层复杂构造的成像精度。逆时偏移方法在进行成像时,低频噪声会对成像产生影响。为此,以拉普拉斯滤波算子去噪为基础,通过提取角度域共成像点道集,采用分角度叠加成像压制由于参数不准确导致的强振幅低频噪声。实际数据在进行成像时计算量大,采用CPU与GPU协同运算对逆时偏移进行加速以提高计算效率。模型和实际资料处理结果表明,基于测井数据约束的TTI介质逆时偏移方法能够对深层复杂构造目标区域进行准确成像,证明了方法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TI介质 逆时偏移 伪弹性波 测井数据 角度域共成像点道集 分角度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TI介质中的纯qP波衰减补偿最小二乘逆时偏移成像方法
6
作者 李振春 张闪闪 +2 位作者 秦宁 谷丙洛 丁奕文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4-35,共12页
为有效提高衰减各向异性介质中地震波成像剖面的质量,实现稳定的TTI介质中的衰减补偿成像,提出一种基于黏声TTI纯qP波方程的最小二乘逆时偏移方法。在最小二乘偏移框架的基础上,推导相应的Born正演方程、伴随算子和梯度敏感核。由于伴... 为有效提高衰减各向异性介质中地震波成像剖面的质量,实现稳定的TTI介质中的衰减补偿成像,提出一种基于黏声TTI纯qP波方程的最小二乘逆时偏移方法。在最小二乘偏移框架的基础上,推导相应的Born正演方程、伴随算子和梯度敏感核。由于伴随算子是衰减的,可以避免衰减补偿引起的数值不稳定性。通过同时考虑各向异性和吸收衰减的影响,衰减补偿最小二乘逆时偏移可以提供高分辨率、更少假象和振幅均衡的偏移结果。最后,通过模型试验和实际数据的测试及分析,验证了新方法的可行性和适用性。结果表明,黏声TTI最小二乘逆时偏移成像在衰减区域可进行高质量成像,丰富成像剖面中的波数成分,拓宽成像剖面中的频带宽度,提高地下介质成像剖面的分辨率及成像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衰减补偿 最小二乘逆时偏移 TTI介质 纯qP波 近似常Q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深部地热岩体的弹性波逆时偏移成像方法
7
作者 黄建平 杨秀金 +3 位作者 张鑫 王扬州 陈亮 高建明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5-62,共8页
地热能作为一种清洁能源正受到全世界的日益关注,因此对于深部地热岩体的高精度成像格外重要。传统的弹性波逆时偏移方法是利用耦合纵横波直接成像,从而得到耦合波场的成像结果;然而这种方法可能会出现串扰假象,导致成像结果不够清晰;... 地热能作为一种清洁能源正受到全世界的日益关注,因此对于深部地热岩体的高精度成像格外重要。传统的弹性波逆时偏移方法是利用耦合纵横波直接成像,从而得到耦合波场的成像结果;然而这种方法可能会出现串扰假象,导致成像结果不够清晰;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采用基于解耦的弹性波方程,实现纵横波场的分离;通过利用内积成像条件,对两个典型的干热岩模型进行数值测试。结果表明,相较于耦合波场成像结果,基于解耦方程分离得到的弹性波成像剖面具有更清晰的同相轴,深部能量更加均衡,该方法能够实现对深部地热岩体的高质量成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部地热岩体 弹性波成像 纵横波分离 逆时偏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声波逆时偏移成像的海上风电基础冲刷坑监测方法
8
作者 杨开端 张成 +2 位作者 张宁 孙怀凤 王晓龙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466-476,共11页
海上风电基础冲刷是目前海上风电基础面临的普遍问题,冲刷坑的探测与监测对保障桩基安全十分重要。针对现有探测方法存在成本高、无法准确描述冲刷坑发展和形态等缺陷,提出一种基于声波逆时偏移的监测方法,首先采用有限差分方法求解声... 海上风电基础冲刷是目前海上风电基础面临的普遍问题,冲刷坑的探测与监测对保障桩基安全十分重要。针对现有探测方法存在成本高、无法准确描述冲刷坑发展和形态等缺陷,提出一种基于声波逆时偏移的监测方法,首先采用有限差分方法求解声波方程模拟在海上风电桩基上布置震源的声波传播过程,分析冲刷坑界面反射波的波场特征;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种线性观测系统用于监测冲刷坑发展过程,并提出基于逆时偏移的冲刷坑表面成像方法,通过多组数值模拟试验验证该方法对不同规模和形态的冲刷坑都有良好的成像效果,最大冲刷深度误差均在10%以内。最后采用沙坑模型试验进一步证明提出冲刷坑监测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上风电 基础 冲刷 实时监测 逆时偏移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起伏地表无网格井中地震 Q 补偿逆时偏移成像方法
9
作者 魏国华 谷丙洛 +3 位作者 段沛然 张闪闪 李振春 孔庆丰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8-79,共12页
井中地震震源能量弱,地层吸收衰减效应的影响更强;复杂地表及复杂构造对井周精细成像影响巨大,需要发展针对性的井中地震起伏地表衰减补偿偏移成像方法。在径向基函数有限差分方法原理基础上,通过引入混合高斯立方基函数并设计起伏地表... 井中地震震源能量弱,地层吸收衰减效应的影响更强;复杂地表及复杂构造对井周精细成像影响巨大,需要发展针对性的井中地震起伏地表衰减补偿偏移成像方法。在径向基函数有限差分方法原理基础上,通过引入混合高斯立方基函数并设计起伏地表节点剖分策略,提出一种高精度的无网格径向基函数起伏地表黏声波数值模拟方法;将该方法应用至改进的基于Kelvin-Voigt模型的黏声波方程,实现高效稳定的井中地震起伏地表无网格Q补偿逆时偏移成像。结果表明,提出的井中地震Q补偿逆时偏移成像方法可以实现高精度的起伏地表井中地震衰减补偿成像,有效恢复剖面能量、校正相位畸变,均衡剖面中的能量分布,提高成像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井中地震 起伏地表 径向基函数有限差分 Q补偿逆时偏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频率域稳定化的黏声波逆时偏移方法及其应用
10
作者 马雄 申天赐 +3 位作者 田永净 韩刚 桂志先 彭晓波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315-1329,共15页
地震波的吸收衰减和频散均与频率有关,因此,在频率域研究黏声波逆时偏移具有完备的理论基础和明确的物理含义。与时间域黏声波逆时偏移一样,频率域方法在补偿地层吸收衰减时也将不可避免的引起高频噪声放大,造成吸收衰减补偿的不稳定问... 地震波的吸收衰减和频散均与频率有关,因此,在频率域研究黏声波逆时偏移具有完备的理论基础和明确的物理含义。与时间域黏声波逆时偏移一样,频率域方法在补偿地层吸收衰减时也将不可避免的引起高频噪声放大,造成吸收衰减补偿的不稳定问题,影响偏移算法的稳定性和成像精度。为此,利用Kolsky-Futterman模型在频率域建立黏声波波动方程,并据此实现了一种稳定化的黏声波逆时偏移方法。其实现过程如下:首先,利用Kolsky-Futterman模型推导出频率域的黏声波波动方程,在该方程中振幅衰减和相速度频散是解耦的;然后,基于该方程的解耦特性,利用黏声波波场和仅含频散波场的稳定化比值,构建一种稳定化的吸收衰减补偿算子;最后,利用稳定化的吸收衰减补偿算子对震源正传波场和检波点反传波场分别进行吸收补偿处理,并应用互相关成像条件对地下结构进行黏声波偏移成像。模型实验和实际资料应用表明:该方法在补偿地层吸收的同时,较好地抑制了高频噪声的放大,保证了偏移算法的稳定性和成像精度,改善了成像剖面的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层吸收 Kolsky-Futterman模型 黏声波 黏声波逆时偏移 稳定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套管井超声弯曲波测井逆时偏移数值实验研究
11
作者 李萌 肖梦想 +3 位作者 陶爱华 王华 石少鹏 汪强 《应用声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302-1312,共11页
在套管井复杂测量环境中,水泥-地层界面的反射波幅度弱且易受多次波与散射波的干扰,使得基于走时信息的处理方法难以有效确定地层界面的位置与产状。该文将综合运用动力学和运动学特征的叠前逆时偏移技术引入套管井固井质量评价领域,基... 在套管井复杂测量环境中,水泥-地层界面的反射波幅度弱且易受多次波与散射波的干扰,使得基于走时信息的处理方法难以有效确定地层界面的位置与产状。该文将综合运用动力学和运动学特征的叠前逆时偏移技术引入套管井固井质量评价领域,基于数值模拟研究了水泥类型、套管尺寸、水泥胶结质量和II界面产状对套管井超声弯曲波逆时偏移成像结果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套管井逆时偏移方法适用于各种尺寸的套管,其成像质量与水泥和地层的波阻抗之差呈正相关,具备识别I界面和II界面水泥缺失的潜力。此外,由于目前缺乏对水泥和地层介质的有效速度分析方法,需要综合多种偏移速度模型的逆时偏移成像结果来确定II界面的构造产状与几何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波测井 套管井 逆时偏移 固井质量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保辛Stereo-modeling方法的振幅补偿逆时偏移成像
12
作者 李静爽 张向佳 +1 位作者 贺茜君 黄雪源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37-1047,共11页
地震波数值模拟的精度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逆时偏移结果的分辨率,文中采用保辛近似解析离散化方法,在Birkhoffian系统下求解黏滞声波方程,并进行振幅补偿的逆时偏移(RTM)。首先,将黏滞声波方程构造成一个Birkhoffian系统,对于该系统采用二... 地震波数值模拟的精度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逆时偏移结果的分辨率,文中采用保辛近似解析离散化方法,在Birkhoffian系统下求解黏滞声波方程,并进行振幅补偿的逆时偏移(RTM)。首先,将黏滞声波方程构造成一个Birkhoffian系统,对于该系统采用二阶保辛Runge-Kutta法进行时间推进,分别采用Stereo-modeling法(STEM)和传统有限差分法进行空间算子离散,相应得到SSM(Symplectic Stereo-modeling Method)和CSM(Conventional Symplectic Method)两种方法。之后,对SSM和CSM进行一系列数值性质分析,包括数值频散分析、与解析解比较、效率对比、稳定性测试等。结果显示,SSM的最大数值频散误差约为9%,而CSM约为26%;SSM的计算效率高且长时计算稳定,计算效率约为CSM的两倍。最后,应用三个模型进行了正演数值模拟和逆时偏移试验。对于衰减数据,与声波RTM相比,黏滞声波RTM成像振幅更高,能获得与无衰减数据声波RTM相近的成像振幅。对于油气藏模型,SSM比CSM的成像精度更高、数值频散更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滞声波方程 振幅补偿 保辛方法 逆时偏移 数值频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井间地震数据逆时偏移的高陡倾角构造成像研究
13
作者 姚凤鸣 霍亮 +1 位作者 任广莹 陈伟 《石油化工应用》 CAS 2024年第1期86-91,共6页
为了研究高陡倾角构造精细成像,常规的地震勘探方法和成像技术均不能取得较好效果。而井间地震是在井中激发和接收地震波,避免了低降速带对地震波场的吸收作用,可以获得高信噪比地震资料;同时逆时偏移成像方法能够对高陡倾角等复杂构造... 为了研究高陡倾角构造精细成像,常规的地震勘探方法和成像技术均不能取得较好效果。而井间地震是在井中激发和接收地震波,避免了低降速带对地震波场的吸收作用,可以获得高信噪比地震资料;同时逆时偏移成像方法能够对高陡倾角等复杂构造进行准确成像。因此,本文结合井间地震和逆时偏移方法的优点,针对X煤田开采中面对的高陡倾角煤层构造利用井间地震逆时偏移方法进行成像研究。通过对高陡倾角构造在地面地震观测系统、VSP观测系统和井间地震观测系统下使用逆时偏移方法进行成像,结果表明井间地震逆时偏移方法在高陡倾角构造中具有良好的成像效果,可以有效指导高陡倾角构造煤层精细勘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井间地震 VSP 高陡倾角构造 逆时偏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最小二乘逆时偏移在近地表高精度成像中的应用 被引量:45
14
作者 黄建平 曹晓莉 +3 位作者 李振春 孙陨松 李闯 高国超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07-112,303,共6页
近地表高精度成像方法一直是地震数字处理方法研究的热点。逆时偏移(RTM)成像方法基于双程波动方程,被认为是解决复杂构造、尤其是高陡构造成像的较好方法,然而逆时偏移方法在浅部成像过程中存在较强的低频噪声,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对近地... 近地表高精度成像方法一直是地震数字处理方法研究的热点。逆时偏移(RTM)成像方法基于双程波动方程,被认为是解决复杂构造、尤其是高陡构造成像的较好方法,然而逆时偏移方法在浅部成像过程中存在较强的低频噪声,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对近地表构造的高精度成像。本文在实现最小二乘逆时偏移(LSRTM)算法的基础上,通过RTM及LSRTM算法的计算对比指出,对于近地表复杂构造成像,LSRTM相对于RTM算法在主要构造恢复及能量保幅性方面具有一定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地表 逆时偏移 高陡构造 低频噪声 最小二乘逆时偏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震波叠前逆时偏移脉冲响应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19
15
作者 陈可洋 吴清岭 +4 位作者 范兴才 陈树民 李来林 关昕 刘振宽 《石油物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63-170,112,共8页
为了更好地应用地震波叠前逆时偏移成像技术,开展了逆时偏移脉冲响应研究。从有偏移距层状介质模型的脉冲响应出发,首先探讨了常规相关法逆时成像条件低频逆时噪声的成因机理,分析了上、下行波分离逆时成像条件在低频噪声压制中的优势,... 为了更好地应用地震波叠前逆时偏移成像技术,开展了逆时偏移脉冲响应研究。从有偏移距层状介质模型的脉冲响应出发,首先探讨了常规相关法逆时成像条件低频逆时噪声的成因机理,分析了上、下行波分离逆时成像条件在低频噪声压制中的优势,对比了两种逆时成像条件在偏移速度平滑条件下的脉冲响应特征;同时分析了不同偏移网格参数、速度分布等情况下地震波数值频散对逆时偏移脉冲响应精度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地震波波场延拓过程中相对波阻抗差界面的上行反射波场是逆时背景噪声的主要成因;速度平滑能够有效降低低频背景噪声,但以牺牲成像位置准确性为代价;地震波数值频散是影响逆时成像精度的一个重要因素,逆时偏移参数的选择必须严格依据数值频散关系。与此同时,还通过模型验证了逆时偏移中震源和检波点位置具有可互换性,为共检波点道集的逆时偏移处理提供了方法指导。通过逆时偏移参数的优选,在实际陆上地震资料叠前逆时偏移中取得了较好的成像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逆时偏移 脉冲响应 成像条件 噪声压制 速度平滑 数值频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逆时偏移关键问题探讨 被引量:23
16
作者 杨午阳 张厚柱 +2 位作者 撒利明 周春雷 魏新建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251-1262,1054,共12页
逆时偏移是目前最精确的偏移成像方法。为此,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本文从各向异性介质中逆时偏移算法的进展、物理模拟、数据预处理、速度及各向异性参数建模、偏移噪声处理及保幅、全波形反演与逆时偏移的关系等六个方面对逆时偏移... 逆时偏移是目前最精确的偏移成像方法。为此,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本文从各向异性介质中逆时偏移算法的进展、物理模拟、数据预处理、速度及各向异性参数建模、偏移噪声处理及保幅、全波形反演与逆时偏移的关系等六个方面对逆时偏移技术的发展策略、影响逆时偏移效果的关键问题、解决方案等进行了详细分析,阐明了逆时偏移未来的发展趋势和研究重点,提出了从全波形反演角度理解和研究逆时偏移是未来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逆时偏移 各向异性 速度建模 去噪 保幅 全波形反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提高逆时偏移成像精度的叠前插值处理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19
17
作者 陈可洋 范兴才 +3 位作者 吴清岭 陈树民 李来林 刘振宽 《石油物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09-416,333,共8页
为了提高叠前逆时偏移成像精度,开展了针对逆时偏移的地震资料预处理方法研究——叠前插值处理。从Marmousi理论模型出发,对模拟的理论炮集数据进行抽稀,在满足数值频散关系条件下进行叠前逆时偏移处理,计算结果表明,炮集记录道间距增... 为了提高叠前逆时偏移成像精度,开展了针对逆时偏移的地震资料预处理方法研究——叠前插值处理。从Marmousi理论模型出发,对模拟的理论炮集数据进行抽稀,在满足数值频散关系条件下进行叠前逆时偏移处理,计算结果表明,炮集记录道间距增大会引入线性干扰,较大程度影响了逆时偏移结果的精度和横向连续性;从实际三维地震资料数据出发,对比分析了沿检波线方向和沿检波站方向进行叠前频率-空间域三维插值前、后的数据和对应的逆时偏移结果。研究表明,未进行叠前插值处理的逆时偏移剖面存在类似于理论数据抽稀情况下的线性干扰,同相轴的连续性差;而经插值处理后,插值地震道的同相轴过渡自然无畸变,对应的逆时偏移剖面连续性明显增强,线性干扰得到有效压制。因此,叠前插值处理能够有效提高高信噪比地震工区资料的逆时偏移成像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叠前逆时偏移 地震数据插值 陆地资料 高精度成像 高信噪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PU/CPU叠前逆时偏移研究及应用 被引量:14
18
作者 刘文卿 王宇超 +4 位作者 雍学善 王孝 邵喜春 高厚强 刘秋良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712-716,844+676,共5页
本文基于GPU/CPU协同系统,将计算量最大的波场逆时外推通过GPU实现,并利用随机速度边界的思路提高波场外推算法的并行性,解决了大规模存储的I/O问题。通过优化拉普拉斯算子压制由互相关成像条件引入的低频噪声。数值试验表明,GPU/CPU协... 本文基于GPU/CPU协同系统,将计算量最大的波场逆时外推通过GPU实现,并利用随机速度边界的思路提高波场外推算法的并行性,解决了大规模存储的I/O问题。通过优化拉普拉斯算子压制由互相关成像条件引入的低频噪声。数值试验表明,GPU/CPU协同系统的计算效率非常高,在实际应用中取得良好的成像效果和时效比。理论模型试算和实际盐丘数据的处理验证了算法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逆时偏移 波动方程 成像条件 GPU/CPU协同计算 随机速度边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起伏地表逆时偏移在复杂山前带地震成像中的应用 被引量:20
19
作者 刘定进 蒋波 +1 位作者 李博 段心标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315-324,207,共10页
针对山前带"复杂地表、复杂构造"双复杂地震地质条件造成的资料信噪比低、静校正问题严重、地震波场复杂等一系列地球物理难题,在"真地表"地震成像面的确定及高频静校正的基础上,以基于起伏地表的深度域速度分析与... 针对山前带"复杂地表、复杂构造"双复杂地震地质条件造成的资料信噪比低、静校正问题严重、地震波场复杂等一系列地球物理难题,在"真地表"地震成像面的确定及高频静校正的基础上,以基于起伏地表的深度域速度分析与建模为重点,以起伏地表逆时叠前深度偏移为核心建立了一套高精度地震成像处理流程,将长波长静校正问题隐含在偏移成像过程中,直接从起伏地表进行波场延拓和偏移成像,以便更好地应对复杂山前带的地震成像问题。针对性模型试算和实际资料处理表明,该技术在应对双复杂地震资料偏移成像时具有更高的精度,是复杂山前带资料高精度地震成像更理想的技术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前带 静校正 速度建模 逆时偏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格林函数高斯束逆时偏移 被引量:30
20
作者 黄建平 张晴 +3 位作者 张凯 李振春 岳玉波 袁茂林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01-106,303,共6页
本文以Kirchhoff积分法偏移为基础,采用高斯束叠加积分表示的格林函数表示正反向延拓波场,并利用正反向延拓波场互相关成像条件得到地下成像结果。模型试算和实际资料处理结果表明:高斯束逆时偏移方法结合了射线类偏移方法的高计算效率... 本文以Kirchhoff积分法偏移为基础,采用高斯束叠加积分表示的格林函数表示正反向延拓波场,并利用正反向延拓波场互相关成像条件得到地下成像结果。模型试算和实际资料处理结果表明:高斯束逆时偏移方法结合了射线类偏移方法的高计算效率和逆时波动方程偏移的高精度,能很好地处理焦散点、大倾角等成像问题,并且具有面向目标成像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斯束 格林函数 逆时偏移 Kirchhoff积分 叠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