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8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破坏植物资源犯罪中违法性认识问题案例探析
被引量:
1
1
作者
晋海
程澄
《林业调查规划》
2020年第1期111-115,共5页
破坏植物资源犯罪属于法定犯的范畴,基于“知法推定”立场的违法性认识不要说观点已难以适用。对于违法性认识定位问题,我国学界和大陆法系国家都存在“故意说”与“责任说”的分歧。由于故意说存在逻辑和体系上的缺陷,将违法性认识作...
破坏植物资源犯罪属于法定犯的范畴,基于“知法推定”立场的违法性认识不要说观点已难以适用。对于违法性认识定位问题,我国学界和大陆法系国家都存在“故意说”与“责任说”的分歧。由于故意说存在逻辑和体系上的缺陷,将违法性认识作为责任要素更为合理。在破坏植物资源犯罪的司法实践中,建议将违法性认识作为责任阻却事由进行考察。考虑到违法性认识在证明中的困难,实践中建议采用违法性认识可能性,即违法性认识错误的可避免性作为判断标准。对于违法性认识错误不可避免性的认定须具备两点,即行为人对破坏植物资源行为的违法性存在认识困难以及为避免错误,行为人曾努力查明法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破坏植物资源犯罪
违法性认识
故意说
责任说
违法
阻却事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违法性认识错误与过失辨析
2
作者
余春燕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2010年第10期99-103,共5页
违法性认识错误,是刑事司法实践中客观存在的情形,直接影响主观罪过的成立与否、成立形态,并最终影响行为人刑事责任的承担。理论界对这一问题的争论主要集中在违法性认识错误与犯罪故意的关系上,对违法性认识错误与过失的关系研究相对...
违法性认识错误,是刑事司法实践中客观存在的情形,直接影响主观罪过的成立与否、成立形态,并最终影响行为人刑事责任的承担。理论界对这一问题的争论主要集中在违法性认识错误与犯罪故意的关系上,对违法性认识错误与过失的关系研究相对缺少。违法性认识是轻信过失的必备要素之一,违法性认识错误阻却轻信过失的成立;违法性认识不是疏忽过失的构成要素,违法性认识错误不阻却疏忽过失的成立。在违法性认识错误的情况下,只可能存在疏忽过失一种罪过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违法性认识
违法性认识
错误
疏忽过失
轻信过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违法性认识之今昔命运与现实问题:与焦旋同学讨论
被引量:
2
3
作者
徐澍
《武汉交通职业学院学报》
2022年第4期1-9,共9页
“知法推定”本身并非国家权威主义的产物,早在自然犯时代就因基础不牢、对象宽泛而难以自圆其说,各主要国家都作了缓和。各种犯罪论体系内部都能独立、合理地处理违法性认识问题,犯罪故意与违法性认识的分合之争只是教学法问题。为避...
“知法推定”本身并非国家权威主义的产物,早在自然犯时代就因基础不牢、对象宽泛而难以自圆其说,各主要国家都作了缓和。各种犯罪论体系内部都能独立、合理地处理违法性认识问题,犯罪故意与违法性认识的分合之争只是教学法问题。为避免将“法律过失”强行作为犯罪故意论处,应采严格故意说,即违法性认识错误阻却犯罪故意。法律处罚相应的过失犯罪时,可避免的违法性认识错误成立过失犯罪。法律不处罚过失时的所谓“处罚漏洞”是刑法分则“以处罚故意为原则、处罚过失为例外”的整体结构造成的,不应以此作为否定严格故意说的理由。可避免的违法性认识错误成立“法律过失”属开放的犯罪构成,应委由司法工作人员个案裁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法推定
不知法不免责
违法性认识
错误
犯罪故意
法律过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违法性认识的司法现状与本土化构建——基于879份刑事判决书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
1
4
作者
焦旋
《武汉交通职业学院学报》
2022年第3期48-56,共9页
基于879份刑事判决书的实证分析表明,违法性认识理论本土化存在以下三个障碍:一是将规范性构成要件事实认识错误与违法性认识错误混为一谈,对行政犯前置法认识错误与刑法规范认识错误不加区分;二是对违法性认识的刑法评价意义没有统一...
基于879份刑事判决书的实证分析表明,违法性认识理论本土化存在以下三个障碍:一是将规范性构成要件事实认识错误与违法性认识错误混为一谈,对行政犯前置法认识错误与刑法规范认识错误不加区分;二是对违法性认识的刑法评价意义没有统一的结论;三是对违法性认识错误是否具有回避可能性缺乏统一合理的审查标准。其中,第一个障碍可以由理论导向实践,通过明确违法性认识的内容来解决。第二个障碍可以由整体推至部分,通过在传统四要件中确定违法性认识的体系性地位来破解。第三个障碍可以由客观延及主观,通过区分普通生活领域以及特殊职业领域,并结合“客观有机会+主观有努力”两个方面来解决违法性认识错误避免可能性具体判断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违法性认识
犯罪故意
存在论
规范论
社会危害
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非法持有枪支罪中违法性认识的认定
5
作者
韩峰
《安康学院学报》
2017年第5期95-98,共4页
由于新的枪支鉴定标准大幅度降低了枪支的入刑门槛,导致许多被告人所持的是"玩具枪""仿真枪"都被鉴定为枪支,进而以非法持有枪支罪定罪处罚。这些案件引起了民众的同情,甚至对我国刑事审判产生了失望。被告人因不...
由于新的枪支鉴定标准大幅度降低了枪支的入刑门槛,导致许多被告人所持的是"玩具枪""仿真枪"都被鉴定为枪支,进而以非法持有枪支罪定罪处罚。这些案件引起了民众的同情,甚至对我国刑事审判产生了失望。被告人因不知相关枪支鉴定前置性法规的存在,因而误以为自己持有的不是枪支,应当属于违法性认识错误。违法性认识错误与事实错误不同,其针对的不是故意的成立,而是责任的有无以及程度的大小。非法持有枪支罪的成立要求行为人认识到其持有的是枪支。如果被告人对枪支的法律性质产生错误认识,并且该认识错误不可避免时可以阻却责任。认定违法性认识错误的不可避免性,应当站在行为人当时的情况,以社会一般人的认识水平进行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枪支
违法性认识
错误
事实错误
非法持有枪支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非法狩猎罪案件实证研究
被引量:
4
6
作者
王盼
唐雅雯
唐春雨
《林业调查规划》
2018年第5期87-92,共6页
为获得非法狩猎犯罪行为的基础特征和规律,检讨司法审判中存在的问题,对河南、浙江、湖南等19个省(市、自治区)的326例非法狩猎案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非法狩猎案例主要发生在人口较多的中东部地区;犯罪人大多为受教育程度较低的农...
为获得非法狩猎犯罪行为的基础特征和规律,检讨司法审判中存在的问题,对河南、浙江、湖南等19个省(市、自治区)的326例非法狩猎案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非法狩猎案例主要发生在人口较多的中东部地区;犯罪人大多为受教育程度较低的农民或无业人员;犯罪人认罪态度较好,上诉案件较少,刑罚较轻并侧重于罚金;法院对违法性认识问题仍有欠缺。应从政府是否宣传到位、个人是否努力获悉法律2方面来判断行为人是否具有违法性认识可能性。对无违法性认识可能性的,应作出罪处理;对于有认识可能性,但确无违法性认识的,应减轻处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法狩猎罪
实证研究
案件统计分析
违法性认识
犯罪后果
犯罪手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非法狩猎罪理论和实证问题研究
被引量:
3
7
作者
唐雅雯
陈蕾
《林业调查规划》
2018年第2期94-98,共5页
从犯罪构成要件方面对非法狩猎罪的客体、主体以及主、客观方面因素进行阐述,探讨禁猎期、禁猎区、禁用的工具和方法、情节严重程度在司法认定中的标准,并与非法猎捕、杀害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罪进行比较。在实证上,通过对宿迁市196例非...
从犯罪构成要件方面对非法狩猎罪的客体、主体以及主、客观方面因素进行阐述,探讨禁猎期、禁猎区、禁用的工具和方法、情节严重程度在司法认定中的标准,并与非法猎捕、杀害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罪进行比较。在实证上,通过对宿迁市196例非法狩猎案件进行统计分析发现,案件存在数量先增加后减少,蛙类和鸟类被捕杀数量多、对其物种有巨大危害,作案方法层出不穷,共同犯罪案件多,案件审判结果轻,涉案主体受教育程度低等特点。剖析犯罪原因,提出加强市场监管力度,普及法律知识,加大执法处罚力度,细化入罪标准,增加保护动物种类等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法狩猎罪
违法性认识
禁猎期
禁猎区
非法猎捕野生动物罪
实证研究
犯罪原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网络宣扬恐怖主义犯罪的司法认定
被引量:
1
8
作者
冀莹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1年第5期100-110,共11页
宣扬恐怖主义罪是为了预防恐怖主义犯罪而设定的危险犯,体现出反恐刑法的预防性特征。我国与其他国家和地区就宣扬恐怖主义、极端主义罪构成要件的规定存在类似之处。网络宣扬行为包括“美化型”宣扬以及“转发型”宣扬两种类型,我国已...
宣扬恐怖主义罪是为了预防恐怖主义犯罪而设定的危险犯,体现出反恐刑法的预防性特征。我国与其他国家和地区就宣扬恐怖主义、极端主义罪构成要件的规定存在类似之处。网络宣扬行为包括“美化型”宣扬以及“转发型”宣扬两种类型,我国已有判决中被入罪的多是网络空间中的“转发型”宣扬行为。宣扬恐怖主义犯罪不需要行为人具有实施恐怖主义、极端主义犯罪的犯罪目的。行为人对“宣扬恐怖主义物品”这一规范性构成要件要素应具有认识,否则可以排除故意。行为人也应认识到在网上宣扬和恐怖活动相关信息的违法性,在目前情况下,并不属于不可避免的禁止错误,不可排除责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宣扬
间接煽动
犯罪目的
违法性认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破坏植物资源犯罪中违法性认识问题案例探析
被引量:
1
1
作者
晋海
程澄
机构
河海大学法学院
出处
《林业调查规划》
2020年第1期111-115,共5页
文摘
破坏植物资源犯罪属于法定犯的范畴,基于“知法推定”立场的违法性认识不要说观点已难以适用。对于违法性认识定位问题,我国学界和大陆法系国家都存在“故意说”与“责任说”的分歧。由于故意说存在逻辑和体系上的缺陷,将违法性认识作为责任要素更为合理。在破坏植物资源犯罪的司法实践中,建议将违法性认识作为责任阻却事由进行考察。考虑到违法性认识在证明中的困难,实践中建议采用违法性认识可能性,即违法性认识错误的可避免性作为判断标准。对于违法性认识错误不可避免性的认定须具备两点,即行为人对破坏植物资源行为的违法性存在认识困难以及为避免错误,行为人曾努力查明法律。
关键词
破坏植物资源犯罪
违法性认识
故意说
责任说
违法
阻却事由
Keywords
crime of destroying plant resources
cognition of illegality
theory of intent
theory of liability
cause of non-imputability
分类号
S718.521.2 [农业科学—林学]
DF463 [政治法律—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违法性认识错误与过失辨析
2
作者
余春燕
机构
内江师范学院
出处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2010年第10期99-103,共5页
文摘
违法性认识错误,是刑事司法实践中客观存在的情形,直接影响主观罪过的成立与否、成立形态,并最终影响行为人刑事责任的承担。理论界对这一问题的争论主要集中在违法性认识错误与犯罪故意的关系上,对违法性认识错误与过失的关系研究相对缺少。违法性认识是轻信过失的必备要素之一,违法性认识错误阻却轻信过失的成立;违法性认识不是疏忽过失的构成要素,违法性认识错误不阻却疏忽过失的成立。在违法性认识错误的情况下,只可能存在疏忽过失一种罪过形式。
关键词
违法性认识
违法性认识
错误
疏忽过失
轻信过失
Keywords
illegality cognition
illegality recognition mistake
negligence
cognitive negligence
分类号
D916 [政治法律—法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违法性认识之今昔命运与现实问题:与焦旋同学讨论
被引量:
2
3
作者
徐澍
机构
德国吉森尤斯图斯—李比希大学
出处
《武汉交通职业学院学报》
2022年第4期1-9,共9页
文摘
“知法推定”本身并非国家权威主义的产物,早在自然犯时代就因基础不牢、对象宽泛而难以自圆其说,各主要国家都作了缓和。各种犯罪论体系内部都能独立、合理地处理违法性认识问题,犯罪故意与违法性认识的分合之争只是教学法问题。为避免将“法律过失”强行作为犯罪故意论处,应采严格故意说,即违法性认识错误阻却犯罪故意。法律处罚相应的过失犯罪时,可避免的违法性认识错误成立过失犯罪。法律不处罚过失时的所谓“处罚漏洞”是刑法分则“以处罚故意为原则、处罚过失为例外”的整体结构造成的,不应以此作为否定严格故意说的理由。可避免的违法性认识错误成立“法律过失”属开放的犯罪构成,应委由司法工作人员个案裁量。
关键词
知法推定
不知法不免责
违法性认识
错误
犯罪故意
法律过失
分类号
D924 [政治法律—刑法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违法性认识的司法现状与本土化构建——基于879份刑事判决书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
1
4
作者
焦旋
机构
华东政法大学刑事法学院
出处
《武汉交通职业学院学报》
2022年第3期48-56,共9页
文摘
基于879份刑事判决书的实证分析表明,违法性认识理论本土化存在以下三个障碍:一是将规范性构成要件事实认识错误与违法性认识错误混为一谈,对行政犯前置法认识错误与刑法规范认识错误不加区分;二是对违法性认识的刑法评价意义没有统一的结论;三是对违法性认识错误是否具有回避可能性缺乏统一合理的审查标准。其中,第一个障碍可以由理论导向实践,通过明确违法性认识的内容来解决。第二个障碍可以由整体推至部分,通过在传统四要件中确定违法性认识的体系性地位来破解。第三个障碍可以由客观延及主观,通过区分普通生活领域以及特殊职业领域,并结合“客观有机会+主观有努力”两个方面来解决违法性认识错误避免可能性具体判断问题。
关键词
违法性认识
犯罪故意
存在论
规范论
社会危害
性
分类号
D925 [政治法律—诉讼法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非法持有枪支罪中违法性认识的认定
5
作者
韩峰
机构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法学院
出处
《安康学院学报》
2017年第5期95-98,共4页
文摘
由于新的枪支鉴定标准大幅度降低了枪支的入刑门槛,导致许多被告人所持的是"玩具枪""仿真枪"都被鉴定为枪支,进而以非法持有枪支罪定罪处罚。这些案件引起了民众的同情,甚至对我国刑事审判产生了失望。被告人因不知相关枪支鉴定前置性法规的存在,因而误以为自己持有的不是枪支,应当属于违法性认识错误。违法性认识错误与事实错误不同,其针对的不是故意的成立,而是责任的有无以及程度的大小。非法持有枪支罪的成立要求行为人认识到其持有的是枪支。如果被告人对枪支的法律性质产生错误认识,并且该认识错误不可避免时可以阻却责任。认定违法性认识错误的不可避免性,应当站在行为人当时的情况,以社会一般人的认识水平进行判断。
关键词
枪支
违法性认识
错误
事实错误
非法持有枪支罪
Keywords
guns
false recognition of errors
factual errors
illegal possession ofguns
分类号
D924 [政治法律—刑法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非法狩猎罪案件实证研究
被引量:
4
6
作者
王盼
唐雅雯
唐春雨
机构
河海大学法学院
江苏省泗阳县人民检察院
出处
《林业调查规划》
2018年第5期87-92,共6页
文摘
为获得非法狩猎犯罪行为的基础特征和规律,检讨司法审判中存在的问题,对河南、浙江、湖南等19个省(市、自治区)的326例非法狩猎案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非法狩猎案例主要发生在人口较多的中东部地区;犯罪人大多为受教育程度较低的农民或无业人员;犯罪人认罪态度较好,上诉案件较少,刑罚较轻并侧重于罚金;法院对违法性认识问题仍有欠缺。应从政府是否宣传到位、个人是否努力获悉法律2方面来判断行为人是否具有违法性认识可能性。对无违法性认识可能性的,应作出罪处理;对于有认识可能性,但确无违法性认识的,应减轻处罚。
关键词
非法狩猎罪
实证研究
案件统计分析
违法性认识
犯罪后果
犯罪手段
Keywords
crime of illegal hunting
empirical research
statistics and analysis for cases
illegal cogni- tion
criminal consequences
criminal means
分类号
S75 [农业科学—森林经理学]
DF463 [政治法律—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非法狩猎罪理论和实证问题研究
被引量:
3
7
作者
唐雅雯
陈蕾
机构
河海大学
南京晨光一八六五置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出处
《林业调查规划》
2018年第2期94-98,共5页
文摘
从犯罪构成要件方面对非法狩猎罪的客体、主体以及主、客观方面因素进行阐述,探讨禁猎期、禁猎区、禁用的工具和方法、情节严重程度在司法认定中的标准,并与非法猎捕、杀害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罪进行比较。在实证上,通过对宿迁市196例非法狩猎案件进行统计分析发现,案件存在数量先增加后减少,蛙类和鸟类被捕杀数量多、对其物种有巨大危害,作案方法层出不穷,共同犯罪案件多,案件审判结果轻,涉案主体受教育程度低等特点。剖析犯罪原因,提出加强市场监管力度,普及法律知识,加大执法处罚力度,细化入罪标准,增加保护动物种类等建议。
关键词
非法狩猎罪
违法性认识
禁猎期
禁猎区
非法猎捕野生动物罪
实证研究
犯罪原因
Keywords
crime of illegal hunting
cognition of illegality
closed season
suspended hunting area
crime of illegal catching
empirical research
causes of crime
分类号
D922.68 [政治法律—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网络宣扬恐怖主义犯罪的司法认定
被引量:
1
8
作者
冀莹
机构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法学院
出处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1年第5期100-110,共11页
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18YJC820027)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16QD02)。
文摘
宣扬恐怖主义罪是为了预防恐怖主义犯罪而设定的危险犯,体现出反恐刑法的预防性特征。我国与其他国家和地区就宣扬恐怖主义、极端主义罪构成要件的规定存在类似之处。网络宣扬行为包括“美化型”宣扬以及“转发型”宣扬两种类型,我国已有判决中被入罪的多是网络空间中的“转发型”宣扬行为。宣扬恐怖主义犯罪不需要行为人具有实施恐怖主义、极端主义犯罪的犯罪目的。行为人对“宣扬恐怖主义物品”这一规范性构成要件要素应具有认识,否则可以排除故意。行为人也应认识到在网上宣扬和恐怖活动相关信息的违法性,在目前情况下,并不属于不可避免的禁止错误,不可排除责任。
关键词
宣扬
间接煽动
犯罪目的
违法性认识
Keywords
advocate
indirect incitement
criminal intention
cognition of illegality
分类号
D924.3 [政治法律—刑法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破坏植物资源犯罪中违法性认识问题案例探析
晋海
程澄
《林业调查规划》
2020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违法性认识错误与过失辨析
余春燕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2010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违法性认识之今昔命运与现实问题:与焦旋同学讨论
徐澍
《武汉交通职业学院学报》
2022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违法性认识的司法现状与本土化构建——基于879份刑事判决书的实证分析
焦旋
《武汉交通职业学院学报》
2022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非法持有枪支罪中违法性认识的认定
韩峰
《安康学院学报》
2017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非法狩猎罪案件实证研究
王盼
唐雅雯
唐春雨
《林业调查规划》
2018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非法狩猎罪理论和实证问题研究
唐雅雯
陈蕾
《林业调查规划》
2018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网络宣扬恐怖主义犯罪的司法认定
冀莹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1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