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65篇文章
< 1 2 10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奥马珠单抗注射剂治疗哮喘致迟发型皮肤过敏反应1例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李娜 郭军 +3 位作者 郭文佳 吕茵茵 李彩宏 牟向东 《中国药物警戒》 2024年第2期211-212,222,共3页
目的 提示临床奥马珠单抗注射剂联合治疗中重度过敏性哮喘使用过程中需加以关注可能引起的迟发型皮肤过敏反应。方法 分析1例奥马珠单抗注射剂联合治疗中重度过敏性哮喘过程中,发生迟发型过敏大面积皮疹,通过不良反应相关性分析鉴别该... 目的 提示临床奥马珠单抗注射剂联合治疗中重度过敏性哮喘使用过程中需加以关注可能引起的迟发型皮肤过敏反应。方法 分析1例奥马珠单抗注射剂联合治疗中重度过敏性哮喘过程中,发生迟发型过敏大面积皮疹,通过不良反应相关性分析鉴别该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可能药物和处理措施。结果 患者不良反应为迟发型大面积过敏皮疹,排除患者病情和合并用药情况,判断引起患者严重大面积皮疹的原因为注射使用奥马珠单抗。不良反应相关性评价为“肯定”,立即予以停药并对症处理后患者好转,未发生后遗症。结论 临床应加强监测奥马珠单抗注射剂引起的迟发型不良反应并及时采取措施,以免造成严重后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马珠单抗注射剂 迟发型过敏反应 过敏性哮喘 皮肤过敏反应 皮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皮肤试验预测头孢菌素过敏反应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
作者 罗俊 刘国萍 +2 位作者 黄舒文 覃福礼 韦坤璇 《抗感染药学》 2024年第2期113-117,共5页
头孢菌素是以7-氨基头孢烷酸(7-amino-cephalosporanic acid)为母核,通过连接不同侧链而形成的一类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通过不断迭代研发,头孢菌素在抗菌谱、抗菌作用和药物安全性等方面得到不断优化。然而,在临床使用过程中,头孢菌... 头孢菌素是以7-氨基头孢烷酸(7-amino-cephalosporanic acid)为母核,通过连接不同侧链而形成的一类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通过不断迭代研发,头孢菌素在抗菌谱、抗菌作用和药物安全性等方面得到不断优化。然而,在临床使用过程中,头孢菌素仍会出现过敏反应等药物不良反应,国内一直以来都是通过皮肤试验进行预测,但相关研究对皮肤试验的预测和应用价值是存在质疑的。为此,笔者从β-内酰胺类药物致过敏反应的分子机制和影响因素、皮肤试验的经济学价值、国内外头孢菌素的皮肤试验开展现状等方面对相关研究进行了综述,为临床评估皮肤试验对头孢菌素过敏反应的预测价值和应用前景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试验 头孢菌素 过敏反应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脉注射头孢菌素类药物患者过敏反应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的多中心临床研究
3
作者 阳平 戴单单 +7 位作者 李晴宇 詹海潮 李旭梅 芦小燕 何敏 陈娜 姜赛平 卢晓阳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15-622,共8页
目的:分析头孢菌素类药物过敏反应的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横断面调研2021年4月1日至6月30日浙江省29家医疗机构所有接受静脉注射头孢菌素类药物的患者,统计头孢菌素类药物过敏反应的发生率,采用泊松回归模型分析头孢菌素类药物诱... 目的:分析头孢菌素类药物过敏反应的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横断面调研2021年4月1日至6月30日浙江省29家医疗机构所有接受静脉注射头孢菌素类药物的患者,统计头孢菌素类药物过敏反应的发生率,采用泊松回归模型分析头孢菌素类药物诱导过敏反应发生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研究共纳入56155例患者,头孢菌素类药物过敏反应总发生率为1.67‰,过敏反应发生率最高的是头孢唑肟(4.27‰),其次是头孢曲松(3.49‰)和头孢噻肟(2.40‰)。与皮试阴性组比较,非皮试组患者过敏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增加(分别为1.75‰与1.63‰,RR=1.07,95%CI:0.70~1.63,P>0.05)。泊松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体重指数低于18.5 kg/m^(2)(RR=2.43,95%CI:1.23~4.82,P<0.05)、其他β-内酰胺类药物过敏史(RR=33.88,95%CI:1.47~781.12,P<0.05)会增加头孢菌素类药物过敏反应的发生率,且与头孢呋辛比较,头孢曲松(RR=3.08,95%CI:1.70~5.59,P<0.01)、头孢他啶(RR=1.89,95%CI:1.03~3.47,P<0.05)和头孢唑肟(RR=3.74,95%CI:1.64~8.50,P<0.01)过敏反应发生的风险增加。结论:头孢菌素类药物过敏反应与低体重指数和β-内酰胺类药物过敏史有关,头孢菌素类药物的常规皮试筛查并不能减少过敏反应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孢菌素 皮试 过敏反应 体重指数 Β-内酰胺类药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致患儿过敏样反应2例分析
4
作者 赵杰 高明娥 +1 位作者 常虹 范惠霞 《中国药物警戒》 2024年第7期816-818,共3页
目的探讨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引起过敏样症状的不良反应,为研究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引起过敏的机制提供参考。方法对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同时导致同父同母姐弟2例患儿过敏样反应病例进行分析,检索同类文献病例,提出用药建议。结果2... 目的探讨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引起过敏样症状的不良反应,为研究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引起过敏的机制提供参考。方法对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同时导致同父同母姐弟2例患儿过敏样反应病例进行分析,检索同类文献病例,提出用药建议。结果2例患儿服用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后同时出现过敏样症状,停用该药,给予抗过敏治疗后症状逐渐消失,分析其因果关系,同时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和病例报告,提示2例患儿出现该不良反应与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很可能相关。结论这2例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剂过敏反应呈家族聚集性,可能与特定基因位点相关,需进一步研究其与基因分子生物学的关联。提示肠镜操作前服用复方聚乙二醇散剂进行肠道清洁时有引起过敏反应风险,需告知患者尽量避免自行服用,如出现任何不适,应立即停药及时就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 聚乙二醇 药品不良反应 过敏样症状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文献的阿替卡因肾上腺素注射液所致过敏反应的流行病学分析
5
作者 潘丽丽 《抗感染药学》 2024年第2期139-143,共5页
目的:通过文献检索分析阿替卡因肾上腺素注射液(atocaine hydrochloride and epinephrine tartrate injection,AHETI)所致过敏反应的流行病学特点,为临床该药的用药安全提供参考。方法:以“阿替卡因肾上腺素注射液(atocaine hydrochlori... 目的:通过文献检索分析阿替卡因肾上腺素注射液(atocaine hydrochloride and epinephrine tartrate injection,AHETI)所致过敏反应的流行病学特点,为临床该药的用药安全提供参考。方法:以“阿替卡因肾上腺素注射液(atocaine hydrochloride and epinephrine tartrate injection)”“、过敏反应(anaphylaxis or anaphylactic response)”“、药物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等位关键词,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重庆维普、PubMed、Springer、Elsevier等国内外数据库中检索截至2022年12月31日的所有相关案例文献,采集相关病例的年龄、性别、所患疾病和AHETI的用法用量,以及所致过敏反应的发生时间、严重程度、临床表现和转归情况等信息,分析AHETI所致过敏反应的流行病学特点。结果:在数据库中共检索到相关案例文献22篇,涉及病例23例;其中,性别上以女性为主(18例,占78.26%),年龄上以>20~40岁为主(12例,占52.17%);23例患者中,其诊断主要为牙髓炎(6例,占26.09%)、慢性牙周炎(5例,占21.74%)和拔牙术(4例,占17.39%),过敏反应的发生时间主要集中在用药后的10min内(12例,占52.17%),过敏反应主要的累及器官有皮肤及其附件、神经肌肉、循环系统和呼吸系统;经过对症处置,23例患者全部好转。结论:AHETI所致过敏反应在患者年龄和性别、发生时间和临床表现上有其特点,对此临床应积极关注,并做好防护,以保证患者的用药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替卡因肾上腺素注射液 过敏反应 流行病学特点 药物不良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维生素B1注射液皮肤过敏试验反应性和治疗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钟婉君 黄小慧 楼国东 《浙江临床医学》 2024年第3期437-439,共3页
目的 分析维生素B1注射液皮肤过敏试验结果和治疗安全性。方法 收集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行维生素B1皮试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皮试阳性率和相关因素,皮试后维生素B1肌注或使用其他维生素B1制剂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维生素B1皮试... 目的 分析维生素B1注射液皮肤过敏试验结果和治疗安全性。方法 收集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行维生素B1皮试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皮试阳性率和相关因素,皮试后维生素B1肌注或使用其他维生素B1制剂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维生素B1皮试阳性率为17.07%。共549例皮试阴性患者肌注维生素B1注射液,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95%,其中1例为严重过敏反应。59例皮试阳性患者接受静脉补充复方水溶性维生素或口服含维生素B1制剂治疗,均未发现不良反应。结论 维生素B1皮试阳性率高,可能存在假阳性和假阴性,需更深入探讨维生素B1皮试预测过敏的价值,完善相关规章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生素B1注射液 皮肤过敏试验 阳性 过敏 不良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感染性休克为临床表现的严重过敏反应一例并文献复习
7
作者 连兴基 何子永 +5 位作者 谷文龙 何婷 王衍慧 彭晓辉 刘丽兰 黄玉宇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24年第1期66-67,共2页
1临床资料患者,女性,67岁,因“反复咳嗽、咯痰10年,加重伴气促4个月余”就诊。患者10余年前出现咳嗽、咯痰,为白色黏痰,每天痰量约80 ml,于早晨和晚上明显加重,自觉体力下降,登3层楼可感气促,曾行胸部CT提示“右肺上叶前段、中叶内侧段... 1临床资料患者,女性,67岁,因“反复咳嗽、咯痰10年,加重伴气促4个月余”就诊。患者10余年前出现咳嗽、咯痰,为白色黏痰,每天痰量约80 ml,于早晨和晚上明显加重,自觉体力下降,登3层楼可感气促,曾行胸部CT提示“右肺上叶前段、中叶内侧段及左肺上叶舌段支气管扩张合并感染;右肺上叶、下叶及左肺下叶散在炎症”,诊断“支气管扩张并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钙素原 过敏性休克 感染性休克 过敏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全用药3A法则在预防围术期过敏反应中的应用
8
作者 叶华珍 蒋俊丹 +2 位作者 郑晓春 魏晓霞 庄捷 《北方药学》 2024年第4期79-82,共4页
目的:研究安全用药3A法则在预防围术期过敏反应中的应用.方法:选取于2020年5月~2021年5月来我院进行麻醉手术的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2020年5月—2020年11月为实施安全用药3A法则应用于预防围术期过敏反应的管理前,2020年12月—2021年... 目的:研究安全用药3A法则在预防围术期过敏反应中的应用.方法:选取于2020年5月~2021年5月来我院进行麻醉手术的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2020年5月—2020年11月为实施安全用药3A法则应用于预防围术期过敏反应的管理前,2020年12月—2021年5月为实施后.比较两组在实施安全用药3A法应用于预防围术期过敏反应的管理中过敏反应的发生率.结果:实施前围术期严重过敏反应的发生率为0.107%,安全用药3A法则应用后,围术期严重过敏反应的发生率为0.021%,低于实施前(P<0.05).结论:安全用药3A法则的实施,提升了围术期用药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术期 过敏反应 3A法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儿复方鸡内金咀嚼片对KM小鼠全身过敏反应、大鼠腹腔肥大细胞和RBL-2H3细胞类过敏反应诱发结果
9
作者 郭中华 李更生 +3 位作者 其木格 马爽 委亚鸽 李宁 《山东医药》 CAS 2024年第18期45-49,共5页
目的观察小儿复方鸡内金咀嚼片对KM小鼠全身过敏反应、分离自SD大鼠腹腔液肥大细胞(RPMC)和Wistar大鼠嗜碱性白血病细胞株RBL-2H3类过敏反应的诱发结果。方法①取48只KM小鼠,随机均分为甲、乙、丙、丁组:甲组小鼠用小儿复方鸡内金咀嚼... 目的观察小儿复方鸡内金咀嚼片对KM小鼠全身过敏反应、分离自SD大鼠腹腔液肥大细胞(RPMC)和Wistar大鼠嗜碱性白血病细胞株RBL-2H3类过敏反应的诱发结果。方法①取48只KM小鼠,随机均分为甲、乙、丙、丁组:甲组小鼠用小儿复方鸡内金咀嚼片混悬液灌胃,0.25 g生药/kg,隔天1次,连用3次,分别间隔9、16天时再次灌胃;乙组小鼠用小儿复方鸡内金咀嚼片混悬液灌胃,0.025 g生药/kg,隔天1次,连用3次,分别间隔9、16天时再次灌胃;丙组小鼠用1 mg卵清蛋白静脉注射,隔天1次,连用3次,分别间隔9、16天时再次静脉注射;丁组小鼠用0.1 mL/10 g生理盐水静脉注射,隔天1次,连用3次,分别间隔9、16天时再次静脉注射,观察各组小鼠主动全身过敏反应情况。②另取10只SD大鼠,分离大鼠腹腔原代RPMC细胞,分为5组:空白对照、C48/80组、高中低剂量组,高中低剂量组细胞分别加入32、16、8 mg/mL的小儿复方鸡内金咀嚼片混悬液,C48/80组及空白对照组分别加入0.04 mg/mL的组胺释放剂和肥大细胞脱颗粒剂C48/80、缓冲液,测算各组细胞组胺、β-氨基己糖苷酶释放率及促进率。③取对数生长期RBL-2H3细胞,分为空白对照、C48/80组、高中低剂量组,高中低剂量组细胞分别加入32、16、8mg/mL的小儿复方鸡内金咀嚼片混悬液,C48/80组及空白对照组分别加入0.04 mg/mL的C48/80、缓冲液,测算各组细胞组胺、β-氨基己糖苷酶释放率及促进率。结果第14、21天时甲乙丁组小鼠均未出现过敏反应,过敏反应阴性;丙组小鼠出现呼吸困难、死亡,过敏反应强阳性。RPMC细胞C48/80组组胺释放率72.6%(致敏阳性),高中低剂量组的组胺释放促进率均低于64.23%(不具有致敏作用);C48/80组β-氨基己糖苷酶释放促进率为110.53%,(致敏阳性),高中低剂量组的β-氨基己糖苷酶释放促进率均低于80.31%(不具有致敏作用)。RBL-2H3细胞C48/80组的组胺释放率促进率81.6%,高中低剂量组的组胺释放促进率均低于64.23%;C48/80组β-氨基己糖苷酶释放促进率为120.93%(致敏阳性),高中低剂量组β-氨基己糖苷酶释放促进率均低于80.31%(不具有致敏作用)。结论小儿复方鸡内金咀嚼片不诱发KM小鼠全身过敏反应,同时也不导致分离自SD大鼠腹腔原代肥大细胞及Wistar大鼠嗜碱性白血病细胞株RBL-2H3细胞的类过敏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敏反应 全身过敏反应 过敏反应 小儿复方鸡内金咀嚼片 肥大细胞 大鼠嗜碱性白血病细胞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酪蛋白糖巨肽对花生过敏原免疫反应性的影响
10
作者 曾冰蕙 宋若琳 +3 位作者 刘雅利 孟婷云 曾令玉 车会莲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24年第5期43-50,共8页
目的 探究酪蛋白糖巨肽(casein glycomacropeptides,CGMP)与花生过敏原相互作用并降低其免疫反应性的潜力。方法 通过蛋白-蛋白分子对接技术探讨CGMP与Ara h1、Ara h2是否有相互作用的潜力。进一步通过混合水浴加热制备CGMP与花生蛋白... 目的 探究酪蛋白糖巨肽(casein glycomacropeptides,CGMP)与花生过敏原相互作用并降低其免疫反应性的潜力。方法 通过蛋白-蛋白分子对接技术探讨CGMP与Ara h1、Ara h2是否有相互作用的潜力。进一步通过混合水浴加热制备CGMP与花生蛋白的混合溶液(mixed solution of casein glycomacropeptides and peanut proteins,MCGP),建立MCGP致敏、花生蛋白激发的BALB/c小鼠模型,研究MCGP对花生过敏反应的影响。最后使用圆二色谱法研究酪蛋白糖巨肽与Ara h1、Ara h2的相互作用力及对其结构的影响。结果 CGMP与Ara h1、Ara h2间存在次级键(盐桥、氢键、范德华力),部分作用于过敏原表位;与花生蛋白过敏组相比, MCGP致敏组血清中的花生蛋白特异性免疫球蛋白E (specific immunoglobulin E, sIgE)、sIgG1、sIgG2a含量显著下降,白介素-4 (interleukin-4, IL-4)、IL-5、组胺水平显著下降,转化生长因子-β (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 TGF-β)、γ干扰素(interferon-gamma, IFN-γ)水平显著升高, MCGP中Ara h2的α-螺旋与β-折叠的比例改变。结论 CGMP能够改变Ara h2的结构,遮蔽花生过敏原表位,抑制sIgE、sIgG结合Ara h1、Ara h2,降低部分花生过敏原的免疫反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酪蛋白糖巨肽 花生 过敏 免疫反应 蛋白质相互作用 分子对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缩宫素注射液致严重过敏样反应1例分析
11
作者 巨康璐 常瑛 刘振国 《中国药物警戒》 2024年第10期1169-1171,共3页
目的分析缩宫素注射液致严重过敏样反应的病例,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分析1例稽留流产患者,在清宫术后使用缩宫素注射液连续用药第2天,在静脉滴注2 min后发生严重过敏样反应的病例,并进行文献回顾性分析,探讨其原因及防治措... 目的分析缩宫素注射液致严重过敏样反应的病例,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分析1例稽留流产患者,在清宫术后使用缩宫素注射液连续用药第2天,在静脉滴注2 min后发生严重过敏样反应的病例,并进行文献回顾性分析,探讨其原因及防治措施。结果患者发生的严重过敏样反应很可能与缩宫素注射液有关,此类情况在临床比较少见。患者经有效的抗过敏治疗后,症状好转。结论临床应用缩宫素注射液时,需全程防范严重过敏样反应的发生,及早发现与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缩宫素 注射液 严重过敏反应 药品不良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文献与实例的莫西沙星所致严重过敏反应的流行病学分析
12
作者 金芬 王萌萌 +1 位作者 卜学彬 黄晨 《抗感染药学》 2024年第5期461-465,共5页
目的:基于文献与相关实例,分析莫西沙星所致严重过敏反应的流行病学特征,为临床莫西沙星的用药安全提供参考。方法:以“莫西沙星(moxifloxacin)”“、超敏反应(hypersensitivity)”“、过敏反应(anaphylaxis)”等为关键词,在中国知网、... 目的:基于文献与相关实例,分析莫西沙星所致严重过敏反应的流行病学特征,为临床莫西沙星的用药安全提供参考。方法:以“莫西沙星(moxifloxacin)”“、超敏反应(hypersensitivity)”“、过敏反应(anaphylaxis)”等为关键词,在中国知网、重庆维普、万方数据库、PubMed、Embase等国内外数据库中检索莫西沙星所致严重过敏反应的相关文献,采集患者的相关流行病学信息,结合医院此前上报的1例莫西沙星所致严重过敏反应的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分析莫西沙星所致严重过敏反应的临床特点。结果:在国内外数据库中共检索到莫西沙星所致严重过敏反应的相关文献13篇,涉及患者15例;在总共16例患者中,女性明显多于男性(15例vs 1例),<60岁者14例,≥60岁者4例;潜伏期≤1 h者9例,潜伏期>1 h~7 d者6例;发生超敏反应综合征的有3例,而超敏反应的有10例;在转归方面,11例患者在停药并给予糖皮质激素或抗组胺类药物后好转,4例患者在停用但未予以药物治疗的情况下也好转,有1例患者因发生爆发性肝衰竭而最终死亡。结论:莫西沙星所致过敏反应多发生于女性患者,且潜伏期较短,其严重程度可从较轻的皮疹、瘙痒到较重的呼吸困难,甚至死亡,故临床在应对莫西沙星所致药物不良反应时,应做到早识别、早处置,以确保患者的用药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莫西沙星 过敏反应 超敏反应 药物不良反应 流行病学特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例仔猪恩诺沙星注射液过敏反应的报告
13
作者 汤永鑫 周旋 +1 位作者 王志强 王强 《湖南畜牧兽医》 2024年第5期13-14,共2页
氟喹诺酮类药物属于一类由人工合成的抗菌药物,人用氟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报道较多。恩诺沙星是第三代氟喹诺酮类抗生素,但兽用恩诺沙星急性过敏反应的报道甚少。文章对基层兽医服务工作中遇到的一例腹泻仔猪对恩诺沙星注射液急性过敏... 氟喹诺酮类药物属于一类由人工合成的抗菌药物,人用氟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报道较多。恩诺沙星是第三代氟喹诺酮类抗生素,但兽用恩诺沙星急性过敏反应的报道甚少。文章对基层兽医服务工作中遇到的一例腹泻仔猪对恩诺沙星注射液急性过敏的病例进行报道,并介绍了相关处理措施,以期对基层兽医从业者临床安全使用兽药有所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仔猪腹泻 恩诺沙星注射液 过敏反应 紧急救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硝唑注射液过敏反应致药疹1例的护理体会
14
作者 张巧凤 何晓兰 《临床医药实践》 2024年第11期876-877,共2页
患者,男,76 岁,因“阴茎肿物”于2024年2月5日在全身麻醉下行阴茎部分切除术,术后给予静脉滴注氯化钠溶液100 mL+注射用头孢噻肟(海南广升誉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43843,规格:0.5 g)2 g、甲硝唑注射液(辽宁民康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 患者,男,76 岁,因“阴茎肿物”于2024年2月5日在全身麻醉下行阴茎部分切除术,术后给予静脉滴注氯化钠溶液100 mL+注射用头孢噻肟(海南广升誉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43843,规格:0.5 g)2 g、甲硝唑注射液(辽宁民康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74031,规格:100 mL∶甲硝唑0.5 g与氯化钠0.8 g, 批号:A230905F2)100 mL、维生素B6注射液和维生素C注射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茎部分切除术 甲硝唑注射液 维生素C注射液 药疹 过敏反应 头孢噻肟 静脉滴注 全身麻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杨梅素对小鼠被动皮肤过敏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12
15
作者 佟岩 王淑君 +1 位作者 周晓棉 曹颖林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822-825,共4页
目的研究杨梅素的抗过敏作用。方法采用小鼠同种、异种被动皮肤过敏反应(PCA)、右旋糖酐致小鼠全身瘙痒反应和2,4-二硝基氯苯(DNCB)所致小鼠耳廓皮肤迟发型超敏反应(DTH)实验,探讨杨梅素的抗过敏作用。结果杨梅素显著抑制小鼠同种、异... 目的研究杨梅素的抗过敏作用。方法采用小鼠同种、异种被动皮肤过敏反应(PCA)、右旋糖酐致小鼠全身瘙痒反应和2,4-二硝基氯苯(DNCB)所致小鼠耳廓皮肤迟发型超敏反应(DTH)实验,探讨杨梅素的抗过敏作用。结果杨梅素显著抑制小鼠同种、异种被动皮肤过敏反应和右旋糖酐引起的小鼠瘙痒反应,并能抑制DNCB诱导的DTH。结论杨梅素具有抗过敏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Ⅰ、Ⅳ型变态反应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梅素 过敏 被动皮肤过敏反应 瘙痒反应 迟发型超敏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药物过敏史患者250例眼底荧光血管造影不良反应临床分析 被引量:12
16
作者 吕沛霖 李英泰 +2 位作者 朱秀萍 赵燕麟 赵俊宏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05年第5期1061-1063,共3页
目的:观察对药物过敏史眼科患者,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时静脉注射荧光素钠的不良反应情况。方法:对有药物过敏史250例和同期无药物过敏史250例眼病患者,静脉注射荧光素钠进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undusfluoreceinangiography,FFA),观察有无... 目的:观察对药物过敏史眼科患者,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时静脉注射荧光素钠的不良反应情况。方法:对有药物过敏史250例和同期无药物过敏史250例眼病患者,静脉注射荧光素钠进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undusfluoreceinangiography,FFA),观察有无不良反应及药物反应情况。结果:有药物过敏史250例中25例发生不良反应,其中荧光造影检查中发生药物反应20例,检查后发生过敏反应5例;无药物过敏史250例中有23例发生不良反应,其中荧光造影检查中发生药物反应18例,检查后发生过敏反应5例。两组均无1例发生心脏骤停等危及生命的严重反应。两组过敏反应发生情况无统计学差异(χ2=0.165,P<0.01)。结论:药物过敏史眼科患者并非FFA绝对禁忌症,但应当强调严格观察注射稀释荧光素钠进行的过敏试验,检查室内常规准备各种急救药品和条件,以便预防万一出现的严重过敏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素血管造影术 荧光素钠 过敏反应 眼底荧光血管造影 药物过敏 无不良反应 眼科患者 临床分析 过敏反应 荧光素钠 静脉注射 药物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补料及开食料中不同种类蛋白质对仔猪过敏反应及腹泻程度的影响 被引量:46
17
作者 陈代文 杨凤 陈可容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200-206,共7页
用3周龄断奶仔猪研究了补料和开食料中不同蛋白料对断奶后的过敏反应和腹泻程度的影响、补饲和开食料中分别以玉米-豆饼、豆饼、醇处理豆饼或乳蛋白为唯一蛋白来源的补料。仔猪7日龄开始补饲,试验至35日龄结束。结果表明,断奶后... 用3周龄断奶仔猪研究了补料和开食料中不同蛋白料对断奶后的过敏反应和腹泻程度的影响、补饲和开食料中分别以玉米-豆饼、豆饼、醇处理豆饼或乳蛋白为唯一蛋白来源的补料。仔猪7日龄开始补饲,试验至35日龄结束。结果表明,断奶后保持蛋白来源不变时仔猪的过敏和腹泻程度比改用复合开食料时低,木糖吸收和养分消化率高(P<0.01),但补豆饼组例外;乳蛋白引起的过敏反应最弱,腹泻程度最低,木糖吸收率和养分消化率最高,豆饼引起的腹泻最严重,腹泻开始最早,持续时间最长,木糖吸收率和养分消化率最低,玉米-豆饼和醇处理豆饼引起的腹泻程度居中(P<0.05);断奶各组35日龄木糖吸收率极显著高于28m日龄吸收率(P<0.01),但低于不断奶的对照组相应值(P<0.01)。粪中大肠杆菌计数表明,腹泻程度与微生物增殖无关。由此认为,肠道对日粮抗原过敏是仔猪断奶后腹泻的主要原因;过敏和耐受程度及补饲约影响取决于日粮蛋白质种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断乳 过敏反应 腹泻 饲粮蛋白 仔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花生交叉过敏反应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8
作者 罗春萍 高金燕 +1 位作者 胡纯秋 陈红兵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1期384-388,共5页
花生过敏严重影响了过敏人群的生活质量,而在过敏反应中花生的交叉过敏现象非常普遍。本文综述了花生过敏的物质基础、交叉过敏的机理及花生相关的交叉过敏反应研究情况,为花生过敏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 花生 花生过敏 交叉过敏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果糖和木糖在美拉德反应中对虾类过敏原活性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14
19
作者 张轶群 李振兴 +1 位作者 林洪 李庆丽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11-14,共4页
目的:研究果糖和木糖在美拉德反应中对虾类过敏原活性的影响。方法:选取果糖和木糖两种还原糖,在一定的条件下与虾类过敏原反应,通过检测虾类过敏原蛋白的分子量、赖氨酸含量及免疫活性的变化,研究美拉德反应对虾类过敏原免疫活性的影... 目的:研究果糖和木糖在美拉德反应中对虾类过敏原活性的影响。方法:选取果糖和木糖两种还原糖,在一定的条件下与虾类过敏原反应,通过检测虾类过敏原蛋白的分子量、赖氨酸含量及免疫活性的变化,研究美拉德反应对虾类过敏原免疫活性的影响。结果:木糖和果糖在与虾类过敏原反应后使得其分子量增高,并且作用时间越长,分子量增加越多;但赖氨酸含量的变化没有明显的规律性;酶联免疫的结果显示美拉德反应12h时果糖能够使虾过敏原活性增加44%,但随着时间的延长,虾过敏原的活性回复到初始的水平;而木糖对虾过敏原的免疫活性的影响在10%以内。结论:果糖和木糖在美拉德反应中不能有效降低虾过敏原的免疫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敏 美拉德反应 免疫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表位预测的花生过敏原Ara h6免疫交叉反应性研究 被引量:9
20
作者 朱盼 陈红兵 +2 位作者 胡纯秋 李欣 罗春萍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7期318-322,共5页
为了探讨花生过敏原Arah6与其他同源蛋白之间的交叉反应,通过各种生物信息数据库(Genbank,DiscoTope)以及网络工具及软件(BLAST,NPS@和Protean,Clustalx,PyMOL),开展基于表位预测的Arah6交叉免疫反应性研究。结果表明:肽段AA10~15、45... 为了探讨花生过敏原Arah6与其他同源蛋白之间的交叉反应,通过各种生物信息数据库(Genbank,DiscoTope)以及网络工具及软件(BLAST,NPS@和Protean,Clustalx,PyMOL),开展基于表位预测的Arah6交叉免疫反应性研究。结果表明:肽段AA10~15、45~48、53~60、116~118区域可能是Arah6的线性表位优势区域;Arah6的构象型表位优势区有4个,它们存在的区域为AA1~13、35~51、53~59、89~105;基于线性表位预测的15种蛋白质与Arah6可能具有交叉反应性,其中4种(Arai6,conglutin,Arad6和conglutin8)发生交叉反应的概率为100%;基于构象型表位预测的17种蛋白质与Arah6可能具有交叉反应性,其中4种(Arai6,conglutin,Arad6和conglutin8)发生交叉反应的概率为100%。本结果对进一步了解Arah6的过敏性以及指导开展食品中Arah6的免疫学检测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rah6 花生过敏 表位 交叉反应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