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砂浆伤损对轮轨系统动力特性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7
1
作者 杨荣山 刘克飞 +2 位作者 任娟娟 刘丹 刘学毅 《铁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79-84,共6页
CRTSⅠ型板式无砟轨道的CA砂浆产生伤损后,容易形成轨道板板底脱空,造成轨道刚度局部突变,不利于轨道结构受力和行车安全。通过对框架型板式轨道砂浆层伤损进行现场试验,评估砂浆伤损对轨道系统动力特性的影响。基于轮轨系统动力学原理... CRTSⅠ型板式无砟轨道的CA砂浆产生伤损后,容易形成轨道板板底脱空,造成轨道刚度局部突变,不利于轨道结构受力和行车安全。通过对框架型板式轨道砂浆层伤损进行现场试验,评估砂浆伤损对轨道系统动力特性的影响。基于轮轨系统动力学原理,建立车辆-框架型板式轨道垂向耦合振动模型,研究分析不同形式、尺寸的砂浆伤损对轮轨系统动力特性的影响。现场试验和理论研究表明:宽度小于0.2m的砂浆伤损对行车的影响有限,列车轴重对砂浆伤损的影响明显;轨道板端砂浆伤损形式对轮轨系统振动的影响较大,当砂浆伤损沿纵向宽度超过0.6m时,车辆和轨道系统各部件动力响应明显增大;从动力学的角度出发,砂浆伤损沿轨道纵向宽度不宜超过0.6m,沿轨道横向宽度不宜超过0.2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砂浆 伤损 现场测试 轮轨系统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块式无砟轨道轨枕松动对轮轨系统动力性能影响研究 被引量:21
2
作者 杨荣山 段玉振 刘学毅 《中国铁道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3-18,共6页
在分析双块式轨道轨枕松动病害的成因及发展过程的基础上,运用车辆—轨道垂向耦合动力学理论,建立含轨枕松动病害的车辆—双块式无砟轨道—下部基础垂向耦合振动有限元简化计算模型,结合现场测试,研究列车运行速度、轨枕空吊高度及轨枕... 在分析双块式轨道轨枕松动病害的成因及发展过程的基础上,运用车辆—轨道垂向耦合动力学理论,建立含轨枕松动病害的车辆—双块式无砟轨道—下部基础垂向耦合振动有限元简化计算模型,结合现场测试,研究列车运行速度、轨枕空吊高度及轨枕松动数量对轨道结构动力响应及车辆运行平稳性和安全性的影响。研究表明:双块式无砟轨道轨枕松动对轮轨系统动力响应影响较大,轮轨系统动力响应随轨枕松动数量、空吊高度和行车速度的增大而增大;当轨枕空吊小于0.5mm以下时,轨枕松动对轨道结构和行车影响较小;轨枕松动病害发展到2根及以上时,轮轨系统动力响应明显增大;轨枕松动病害直接影响轮轨接触性能,影响行车的平稳性和安全性,对于高速铁路线路,一旦发现轨枕松动,应及时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块式无砟轨道 轨枕松动 轮轨系统 动力性能 有限元模型 现场测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波磨对轮轨系统动力特性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19
3
作者 宋小林 翟婉明 王开云 《中国铁道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42-50,共9页
针对某地铁曲线路段钢轨波磨频发的问题,现场测量了20处钢轨的波磨,并以该实测的波磨作为激励,利用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模型,研究波磨对轮轨系统动力特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该地铁波磨的纵向长度为1.5~3.0m,最大波深为0.2~0.4mm,波... 针对某地铁曲线路段钢轨波磨频发的问题,现场测量了20处钢轨的波磨,并以该实测的波磨作为激励,利用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模型,研究波磨对轮轨系统动力特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该地铁波磨的纵向长度为1.5~3.0m,最大波深为0.2~0.4mm,波长范围在140~200mm,接近或者达到钢轨打磨限值,但是轮轨系统响应并未超限;波磨波深与轮轨垂向力、轮对垂向加速度和钢轨垂向加速度都没有明显的对应关系;波深时变率与钢轨垂向加速度没有明显的对应关系,但与轮轨垂向力和轮对垂向加速度都有较明显的线性对应关系,波磨波深变化快的位置,即波深时变率的峰谷值附近,都对应着轮轨垂向力和轮对垂向加速度的极值。由于波深时变率与轮轨垂向力和轮对垂向加速度之间有明显、一致的线性对应关系,基于波磨波深时变率的钢轨打磨标准比基于波深的打磨标准更加直观和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 钢轨 波磨 轮轨系统 动力特性 波磨波深时变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轮轨系统高频振动响应 被引量:18
4
作者 魏伟 翟婉明 《铁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33-36,共4页
在轮对导纳特性研究基础上,分析了轮轨耦合系统在轮轨表面粗糙度激励下的加速度响应。结果表明,轮轨高频振动主要以钢轨振动为主,轮对只在高频较窄频域振动强烈,并且车轮横向振动振幅超过垂向对应值。降低轮/轨导纳可以有效降低轮... 在轮对导纳特性研究基础上,分析了轮轨耦合系统在轮轨表面粗糙度激励下的加速度响应。结果表明,轮轨高频振动主要以钢轨振动为主,轮对只在高频较窄频域振动强烈,并且车轮横向振动振幅超过垂向对应值。降低轮/轨导纳可以有效降低轮/轨高频振动响应,轮轨导纳合理匹配有利于轮轨系统响应的合理分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轮轨系统 高频振动 响应 轮轨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轮轨系统高频振动研究 被引量:14
5
作者 刘林芽 雷晓燕 《中国铁道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52-55,共4页
通过建立轮轨系统高频振动模型,分析轮轨相互作用关系,给出车轮及钢轨的高频振动功率谱计算式,并且推导了车轮、钢轨阻抗特性,计算因轮轨表面粗糙度而引起的轮轨高频振动响应。表明大约在1300Hz以下频段,主要以钢轨振动为主,而在1300Hz... 通过建立轮轨系统高频振动模型,分析轮轨相互作用关系,给出车轮及钢轨的高频振动功率谱计算式,并且推导了车轮、钢轨阻抗特性,计算因轮轨表面粗糙度而引起的轮轨高频振动响应。表明大约在1300Hz以下频段,主要以钢轨振动为主,而在1300Hz以上频段,车轮振动占主导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轨关系 轮轨系统 高频振动 噪声 理论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随机振动过程中轮轨系统内的能量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王平 周昌盛 +1 位作者 韦凯 徐浩 《铁道工程学报》 E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30-34,41,共6页
研究目的:振动的传递实质上是振动能量的传递,但是目前在轨道交通减振降噪研究方面,从能量角度进行研究的却并不多见。为了揭示随机振动过程中轮轨系统中各结构的能量分配关系,继而实现更合理的减振降噪设计,本文基于哈密尔顿原理,建立... 研究目的:振动的传递实质上是振动能量的传递,但是目前在轨道交通减振降噪研究方面,从能量角度进行研究的却并不多见。为了揭示随机振动过程中轮轨系统中各结构的能量分配关系,继而实现更合理的减振降噪设计,本文基于哈密尔顿原理,建立车辆-轨道耦合振动模型,用以统计分析轨道不平顺引起的车辆、轨道与轮轨接触三个子系统随机振动的能量大小,并探讨轨道不平顺、车辆轴重、轨下支承刚度与阻尼对轮轨系统能量关系的影响。研究结论:(1)轨道不平顺激励引起的车辆子系统随机振动能量最多,而传递到轮轨接触子系统上的能量最少;(2)车辆子系统与轮轨接触、轨道子系统的能量呈负相关,轮轨接触子系统与轨道子系统的能量呈强线性相关;(3)各子系统能量的关系不受轨道不平顺激励的影响,但是轨道子系统的能量随着车辆轴重的增大或轨下支承刚度、阻尼的减小而增大;(4)该研究结论可为轨道交通减振降噪设计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轨系统 哈密尔顿原理 能量 轨道不平顺 随机振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简化模型分析轮轨系统横向动力响应 被引量:3
7
作者 朱剑月 董光炎 +1 位作者 李莉 罗雁云 《铁道工程学报》 EI 2002年第4期28-32,共5页
根据轨道结构轮轨相互作用特点 ,建立了冲击荷载作用下轨道结构横向振动简化模型。在一系列假定的基础上 ,利用 MATL AB的 Simulink○R语言编制轮轨动力作用程序 ,通过改变钢轨扣件横向刚度和道床横向刚度 ,观察其对轮轨系统横向振动特... 根据轨道结构轮轨相互作用特点 ,建立了冲击荷载作用下轨道结构横向振动简化模型。在一系列假定的基础上 ,利用 MATL AB的 Simulink○R语言编制轮轨动力作用程序 ,通过改变钢轨扣件横向刚度和道床横向刚度 ,观察其对轮轨系统横向振动特性及钢轨磨损的影响。结果表明 :对曲线地段轨道结构横向刚度进行合理取值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简化模型 轮轨系统 横向动力响应 相互作用 轮轨摩损 横向振动 动力学仿真 小半径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浮置板板下胶垫的温变特性及其对轮轨系统的影响 被引量:2
8
作者 葛辉 吴梦瑶 +2 位作者 刘子煊 杨麒陆 王平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51-55,共5页
以我国地铁常用浮置板板下胶垫为研究对象,测取-40~30℃的温度环境中板下胶垫的静刚度。建立车辆-浮置板轨道垂向耦合动力学模型,分析板下胶垫的温度敏感性以及不同温度环境下板下胶垫温变刚度对轮轨系统动力响应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板... 以我国地铁常用浮置板板下胶垫为研究对象,测取-40~30℃的温度环境中板下胶垫的静刚度。建立车辆-浮置板轨道垂向耦合动力学模型,分析板下胶垫的温度敏感性以及不同温度环境下板下胶垫温变刚度对轮轨系统动力响应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板下胶垫静刚度在工作荷载范围内为常量,不具有幅变非线性特征。板下胶垫的线性静刚度随着温度的降低而急剧升高,增幅高达224%以上。板下胶垫的温变刚度主要影响橡胶隔振垫浮置板轨道的浮置板位移,浮置板垂向最大位移变化率可达到204%。其次,板下胶垫的温变刚度对钢轨的垂向位移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钢轨垂向最大位移变化率为31%。板下胶垫的温变刚度对轮轨之间作用力产生的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置板板下胶垫 温变刚度 动力响应 轮轨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轮轨系统高速列车与磁悬浮列车的主要技术经济比较 被引量:2
9
作者 邵丙衡 陶生桂 庄红元 《机车电传动》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1-4,15,共5页
对20世纪有轨交通领域中的两大最新成就——轮轨系统高速列车和磁悬浮列车的技术经济性能作了较全面的阐述和比较,得出这两种高速列车的优缺点和最佳的应用范围,最后展望了两者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 高速列车 磁浮列车 技术经济指标 轮轨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高速铁路轮轨系统尚应深入研究的几个技术问题 被引量:8
10
作者 屈晓辉 《铁道工程学报》 EI 2003年第1期65-68,64,共5页
高速铁路轮轨系统技术是确保列车高速行驶安全的关键。轮轨系统技术条件的影响因素 ;最高行车速度、运输组织、机车车辆和线路结构等重大问题应深入研究。本文结合日、德等国高速铁路情况 ,提出设计运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可供立题研究。
关键词 中国 高速铁路 轮轨系统 技术特点 动力特性 空气动力学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称轮轨系统的“合成分岔图”法 被引量:1
11
作者 高学军 李映辉 乐源 《动力学与控制学报》 2012年第3期244-251,共8页
定义对称轮轨系统对称性分岔的概念,由数值积分得到系统的时间响应并建立对称轮轨系统的离散动态Poincare映射截面及其对称截面,提出"合成分岔图"的构造方法,应用该方法对一两轴转向架系统运行与理想平直轨道上的对称/不对称... 定义对称轮轨系统对称性分岔的概念,由数值积分得到系统的时间响应并建立对称轮轨系统的离散动态Poincare映射截面及其对称截面,提出"合成分岔图"的构造方法,应用该方法对一两轴转向架系统运行与理想平直轨道上的对称/不对称分岔行为和混沌运动进行分析.在研究速度范围内,发现系统存在大量的对称运动形式,也存在很多的不对称运动形式,系统的对称性刚开始是通过不可捉摸突变而破坏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轨系统 “合成分岔图” 对称/不对称 分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轮轨系统动力学分析程序的并行算法研究
12
作者 冯晓红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73-76,共4页
对原有轮轨系统动力学串行程序的结构进行了剖析,提出了多种并行处理方法。针对轮轨系统振动方程组系数矩阵的特点,采用循环带状划分、计算与通信重叠、合并通信等技术编制了并行计算程序,曙光2000机上的数值试验表明LU分解法具有较高... 对原有轮轨系统动力学串行程序的结构进行了剖析,提出了多种并行处理方法。针对轮轨系统振动方程组系数矩阵的特点,采用循环带状划分、计算与通信重叠、合并通信等技术编制了并行计算程序,曙光2000机上的数值试验表明LU分解法具有较高的加速比,WZ分解法具有较快的计算速度。并行计算技术拓展了轮轨系统动力学理论的应用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轨系统动力学 并行计算 加速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有限元功率流法的轮轨系统能量分布特性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周昌盛 周华龙 +1 位作者 杨文茂 王平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39-44,共6页
为分析不平顺激励下轮轨系统内振动的分布及传递规律,采用轮轨动力学模型与有限元功率流相结合的方法,推导轮轨系统内各子系统输入功率流的计算公式,对比加速度与功率流两种指标在振动评价上的异同点,并分析能量在轮轨系统中的传递及分... 为分析不平顺激励下轮轨系统内振动的分布及传递规律,采用轮轨动力学模型与有限元功率流相结合的方法,推导轮轨系统内各子系统输入功率流的计算公式,对比加速度与功率流两种指标在振动评价上的异同点,并分析能量在轮轨系统中的传递及分布规律。通过上述研究方法得到以下结论:功率流指标可直观给出振动过程中结构的输入能量及结构间能量的传递、消耗情况,加速度则反映结构的振动强度;列车运行时产生的低频能量(低于63Hz)主要输入到车辆子系统中,从而引起车辆子系统的低频响应;而高频能量(高于63Hz)主要传递至轨道系统,引起轨道结构的高频振动;轮对与转向架间的一系悬挂消耗了大量高频能量,而功率流流经二系悬挂后在全频率范围内均得到显著消耗,传递至车辆子系统的功率流由下至上在全频范围内发生衰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率流 能量 轨道不平顺 轮轨振动 传递关系 振动评价 轮轨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阶车轮多边形对轮轨系统振动影响分析 被引量:12
14
作者 杨润芝 曾京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1期101-110,共10页
高阶车轮多边形会对车辆动力学性能造成恶劣影响,增大轮轨力,引起车辆和轨道系统的剧烈振动,对钢轨及车轮踏面造成疲劳破坏,产生疲劳裂纹及不均匀磨耗等,形成很大的噪声污染。刚柔耦合系统动力学理论,构建车辆-轨道系统刚柔偶合动力学模... 高阶车轮多边形会对车辆动力学性能造成恶劣影响,增大轮轨力,引起车辆和轨道系统的剧烈振动,对钢轨及车轮踏面造成疲劳破坏,产生疲劳裂纹及不均匀磨耗等,形成很大的噪声污染。刚柔耦合系统动力学理论,构建车辆-轨道系统刚柔偶合动力学模型,考虑轨道、轮对(含制动盘)、轴承与轴箱的柔性以及刚性构架与车体,分析不同车速、不同多边形阶次及波深对轮对、制动盘、轴箱振动特性的影响,研究了车轴与制动盘之间的振动传递关系。此外还通过添加紧急制动工况,分析制动工况对制动盘横向振动的影响,并对比了不同部位制动盘的振动特性。最后通过试验验证了模型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轮不圆 刚柔耦合 轮轨系统 制动工况 振动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强重载列车轮轨系统配套技术的研究
15
作者 孙翔 《铁道科技动态》 1989年第10期18-21,共4页
本文分析了中国铁路运输的特点,指出了研究轮轨相互作用的必要性,提出了要发展大运量、低动力作用的轨轮运输系统,并对发展我国重载列车轮轨系统配套技术提出了总体研究设想。
关键词 重载列车 轮轨系统 配套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梯轮轨系统平面外静力本构模型及其验证 被引量:2
16
作者 程欢 谈骏汝 +1 位作者 王晓燕 卢文胜 《世界地震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82-190,共9页
针对电梯地震破坏中的对重脱轨现象,对电梯轮轨系统的平面外接触作用力学机理进行了研究,通过对轮轨系统导靴、导轨及其支架的各个构件的深入分析,判断了它们间的作用关系。并在一定简化基础上提出了电梯轮轨系统平面外静力本构模型,给... 针对电梯地震破坏中的对重脱轨现象,对电梯轮轨系统的平面外接触作用力学机理进行了研究,通过对轮轨系统导靴、导轨及其支架的各个构件的深入分析,判断了它们间的作用关系。并在一定简化基础上提出了电梯轮轨系统平面外静力本构模型,给出了轮轨系统的平面外刚度公式,并通过静力试验对该模型进行了验证,通过参数化分析探究了影响电梯轮轨系统平面外作用的关键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轨系统 平面外 试验 接触模型 参数化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铁高架轻质U梁对轮轨系统动态响应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刘锦辉 周昌盛 周华龙 《现代城市轨道交通》 2020年第12期94-98,共5页
以深圳地铁6号线为工程背景,研究轻质U梁条件下轮轨系统动态响应特性。通过建立“车-线-桥/隧”耦合系统动力学模型,仿真计算不同轨下基础类型、桥梁跨度条件下车辆运行稳定性、平稳性及轨道动态几何状态指标,结果表明:轨下基础型式对... 以深圳地铁6号线为工程背景,研究轻质U梁条件下轮轨系统动态响应特性。通过建立“车-线-桥/隧”耦合系统动力学模型,仿真计算不同轨下基础类型、桥梁跨度条件下车辆运行稳定性、平稳性及轨道动态几何状态指标,结果表明:轨下基础型式对车辆稳定性影响较小;相对于隧道基础,轻质U梁条件下车辆垂向、横向平稳性指标分别增大46.8%、65.5%,轨道动态几何状态指标中高低不平顺、轨向不平顺及轨道不平顺质量指数(TQI)指标分别增大106.6%、35.2%、18.7%;U梁跨度越大,轮轨动态响应指标越趋于不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 U梁 轮轨系统 行车平稳性 轨道动态几何状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磁浮与高速轮轨系统主要技术参数对比分析 被引量:3
18
作者 伍卫凡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6-23,共8页
高速磁浮是利用电磁力将车辆悬浮于导轨上,利用直线电机驱动列车前进的铁路系统,其悬浮导向系统、轨道梁系统、牵引运控系统等与高速轮轨有着显著区别。通过线路工程、轨道工程、桥梁工程、隧道工程及牵引供电工程、运行控制工程、无线... 高速磁浮是利用电磁力将车辆悬浮于导轨上,利用直线电机驱动列车前进的铁路系统,其悬浮导向系统、轨道梁系统、牵引运控系统等与高速轮轨有着显著区别。通过线路工程、轨道工程、桥梁工程、隧道工程及牵引供电工程、运行控制工程、无线通信工程等方面,对比分析了高速磁浮与高速轮轨主要技术参数,以期为高速磁浮工程设计与技术研究方向提供参考。研究结果表明:高速磁浮对轨道结构精度、平顺性,桥梁频率、变形以及隧道内车辆气密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设计时要求桥梁一阶竖向自振频率不小于1.1倍列车通过频率;此外,高速磁浮采用地面控制、固定闭塞方式,1个分区只能有1列车运行,其信号控制、无线通信与牵引供电三子系统间耦合更为紧密,对车地无线通信数据传输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牵引定位数据时延要求不大于5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磁浮系统 高速轮轨系统 技术参数 功能区 自振频率 固定闭塞 时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摩擦自激振动理论的地铁线路梯形轨枕支承小半径曲线轮轨系统钢轨波磨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崔晓璐 何志强 +2 位作者 程梽 杨宗超 杨宏光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2-17,24,共7页
基于摩擦自激振动理论,研究了地铁线路梯形轨枕支承小半径曲线轨道上出现的钢轨波磨病害的成因及影响因素。建立了梯形轨枕支承小半径曲线轮轨系统的有限元模型,利用复特征值法研究了轮轨系统的摩擦自激振动特性,并分别讨论了轨道减振... 基于摩擦自激振动理论,研究了地铁线路梯形轨枕支承小半径曲线轨道上出现的钢轨波磨病害的成因及影响因素。建立了梯形轨枕支承小半径曲线轮轨系统的有限元模型,利用复特征值法研究了轮轨系统的摩擦自激振动特性,并分别讨论了轨道减振结构中侧向缓冲垫参数、底部橡胶垫板参数和扣件参数对轮轨系统发生摩擦自激振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梯形轨道支承小半径曲线轨道上,诱导该区间钢轨波磨的主要成因可能是轮轨间蠕滑力饱和导致的摩擦自激振动;总的扣件刚度和底部橡胶垫板的垂向阻尼对轮轨系统自激振动的影响较为明显,轮轨系统的不稳定振动趋势随扣件刚度和底部橡胶垫板的垂向阻尼的增加而降低。因此,在一定范围内通过增大扣件刚度和底部橡胶垫板垂向阻尼,有助于缓解梯形轨枕支承小半径曲线轨道上钢轨波磨的发生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 轮轨系统 梯形轨枕 小半径曲线 钢轨波磨 摩擦自激振动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柔性轮对及车轮多边形对高速铁路轮轨系统动力响应的影响 被引量:1
20
作者 孙林林 艾佳华 +2 位作者 高睿 张丽君 崔树坤 《中国铁路》 2023年第5期104-110,共7页
基于刚柔耦合动力学理论建立柔性轮对车辆-轨道刚柔耦合动力学模型,结合现场实测轴箱加速度验证了模型的可靠性。采用谐波叠加法模拟车轮多边形,对比了有无车轮多边形对轮对振动加速度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车轮多边形参数(如多边... 基于刚柔耦合动力学理论建立柔性轮对车辆-轨道刚柔耦合动力学模型,结合现场实测轴箱加速度验证了模型的可靠性。采用谐波叠加法模拟车轮多边形,对比了有无车轮多边形对轮对振动加速度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车轮多边形参数(如多边形阶次、幅值变化)对轮轨系统振动的影响。结果表明,车轮多边形将导致柔性轮对垂向加速度显著增大;与刚性轮对模型相比,柔性轮对及转向架的垂向加速度显著增大,此时多边形激振频率(674 Hz)成为影响其垂向振动的主要因素;轮对垂向加速度随多边形阶次的增加先增大再减小,当车轮多边形阶次为20阶时,轮对垂向加速度达到最大值;钢轨垂向加速度随多边形阶次的增加而增大;轮对垂向加速度、钢轨垂向加速度随多边形幅值的增大而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轮轨系统 刚柔耦合模型 柔性轮对 车轮多边形 动力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