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1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吕梁山撂荒枣林不同生态转型模式对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及胶结物质的影响
1
作者 李嘉琦 沐春恒 +2 位作者 黄富超 殷海善 王改玲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083-1093,共11页
吕梁山撂荒枣林的生态转型是黄土高原生态修复的重要内容。土壤团聚体是土壤结构的基本单元,其组成和稳定性是评价土壤质量的重要指标,土壤胶结物质是团聚体形成的重要物质基础。本研究通过探究吕梁山红枣经济林不同生态转型模式样地土... 吕梁山撂荒枣林的生态转型是黄土高原生态修复的重要内容。土壤团聚体是土壤结构的基本单元,其组成和稳定性是评价土壤质量的重要指标,土壤胶结物质是团聚体形成的重要物质基础。本研究通过探究吕梁山红枣经济林不同生态转型模式样地土壤团聚体和胶结物质含量的变化,揭示土壤团聚体的形成机制。以枣林撂荒为对照(CK),选取枣林补种苜蓿(AL)、补种药材(MM)、补植油松(CP)、补植侧柏(PO) 4种不同生态转型模式样地土壤为研究对象,分析<0.053 mm、0.053~0.250 mm、0.250~2.000 mm和>2.000 mm 4个不同土壤粒径水稳性团聚体的含量和稳定性特征,测定土壤有机碳、富里酸、胡敏酸、多糖、总球囊霉素相关土壤蛋白和易提取球囊霉素相关土壤蛋白6种团聚体有机胶结物质以及1种无机胶结物质(碳酸钙)的含量,通过冗余分析探究团聚体胶结物质与团聚体含量和稳定性的响应关系。结果表明, 1)与CK处理相比, 4种生态转型模式提高了粒径>2.000和0.250~2.000 mm的团聚体含量,增幅分别为7.78%~25.56%和13.04%~44.71%;此外,团聚体平均重量直径和几何平均直径也有所增加,其增量分别为0.05~0.16 mm和0.02~0.08 mm,其中CP处理增量最大;团聚体破坏率有所下降,降幅为24.85%~66.15%。2)与CK处理相比, 4种生态转型模式均提高了6种有机胶结物质含量,降低了无机胶结物质(碳酸钙)含量。3)胡敏酸和易提取球囊霉素相关土壤蛋白含量对团聚体含量和稳定性变化的解释率分别为59.0%和14.8%,均达显著水平(P<0.05),其中胡敏酸的贡献率最高,为71.0%。综上所述,不同生态转型模式均提高了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及有机胶结物质含量,其中CP处理效果最优,且胡敏酸是影响土壤团聚体含量和稳定性变化最显著的胶结物质。本研究结果对于指导撂荒枣林生态转型和促进黄土高原区的生态恢复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枣经济林 生态转型模式 土壤团聚体 团聚体稳定性 胶结物质 胡敏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转型模式对吕梁山红枣经济林土壤团聚体及其有机碳分布的影响 被引量:3
2
作者 王荟 孙琳 +4 位作者 李嘉琦 沐春恒 樊文华 殷海善 王改玲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0-87,共8页
为探究吕梁山区红枣经济林不同生态转型模式对土壤团聚体及其有机碳分布的影响,试验选取该地区5种主要的生态转换模式,分别为枣林撂荒(AF)、枣林补种黄芪-柴胡(MM)、补种苜蓿(AL)、补植油松(CP)、补植侧柏(PO),并以清耕枣林为对照(CK),... 为探究吕梁山区红枣经济林不同生态转型模式对土壤团聚体及其有机碳分布的影响,试验选取该地区5种主要的生态转换模式,分别为枣林撂荒(AF)、枣林补种黄芪-柴胡(MM)、补种苜蓿(AL)、补植油松(CP)、补植侧柏(PO),并以清耕枣林为对照(CK),测定并分析各样地0~20 cm土层中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团聚体有机碳与土壤总有机碳含量及其相关性。结果表明:(1)与CK相比,除AF模式外,其他生态模式提高了>2.0 mm及>0.25 mm团聚体含量,增量分别为3.75%~9.31%和1.68%~10.36%;同时提高了团聚体的平均重量直径、几何平均直径,增量分别为0.05~0.19、0.03~0.10 mm,CP模式提高幅度最大;(2)所有生态模式显著提高了土壤有机碳含量,增量为0.24~4.72 g·kg^(-1),提高幅度为9.25%~182.10%,同时提高了土壤各粒径团聚体有机碳含量;(3)土壤有机碳的贡献率主要来自于>0.25 mm团聚体,所有生态模式均提高了土壤>0.25 mm团聚体有机碳的贡献率,增量为4.20%~22.96%;(4)土壤有机碳及>0.25 mm团聚体有机碳含量与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参数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红枣林补植油松模式最有利于土壤有机碳、>0.25 mm团聚体有机碳含量及团聚体稳定性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枣经济林 生态转型模式 土壤有机碳 土壤团聚体 吕梁山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省际土地利用隐性形态时空格局、驱动力与转型模式 被引量:42
3
作者 程建 程久苗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60-68,F0003,共10页
研究目的:土地利用转型与经济社会发展密切关联,探究土地利用转型格局、过程与模式以改进土地管理政策、调控土地利用转型。研究方法:综合指数法,横向比较法。研究结果:中国省际土地利用隐性形态的时空格局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阶段高度吻... 研究目的:土地利用转型与经济社会发展密切关联,探究土地利用转型格局、过程与模式以改进土地管理政策、调控土地利用转型。研究方法:综合指数法,横向比较法。研究结果:中国省际土地利用隐性形态的时空格局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阶段高度吻合;土地利用隐性形态指数在空间上由东部沿海向西部内陆梯度减小,局部呈"条带状"和"抱团式"集聚;土地利用隐性形态变化的主要驱动力包括资源环境承载力格局变化、城镇化、差别化土地政策;土地利用转型具有周期性和阶段性,转型周期呈现"S型"演化态势;各省市所处土地利用转型阶段差异较大,但整体处于土地利用转型的中阶稳定态。研究结论:应选择差别化土地利用转型路径,塑造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阶段相适应的土地利用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转型 隐性形态 时空格局 驱动力 转型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资源型城市转型模式比较研究——以甘肃省金昌市、白银市和玉门市为例 被引量:10
4
作者 王素军 敖天平 《中国流通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58-62,共5页
本文以甘肃省金昌市、白银市和玉门市为例对资源型城市转型模式进行了比较研究。文章认为,一个城市经济中起基础作用的是主导产业,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从一定意义上讲,就是主导产业的转型。体制转型是主导产业转型的动力,结构转型是主... 本文以甘肃省金昌市、白银市和玉门市为例对资源型城市转型模式进行了比较研究。文章认为,一个城市经济中起基础作用的是主导产业,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从一定意义上讲,就是主导产业的转型。体制转型是主导产业转型的动力,结构转型是主导产业转型的结果,发展方式转型是主导产业转型的手段。文章提出,准确定位是资源型城市成功转型的前提;再造优势是资源型城市成功转型的基础;产业培育是资源型城市成功转型的支撑;政府推动是资源型城市成功转型的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源型城市 发展转型 转型模式 比较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模式探讨——以盘锦市为例 被引量:3
5
作者 陈孝劲 崔彬 郝举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9-22,共4页
盘锦市作为中国重要的石油资源型城市,其产业结构进行调整及优化是必然之势。本文通过分析盘锦自建市以来,产业结构的发展现状,得出盘锦市实现产业转型的原则,应是巩固油气资源产业的主导地位,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接续产业与替代产业,依... 盘锦市作为中国重要的石油资源型城市,其产业结构进行调整及优化是必然之势。本文通过分析盘锦自建市以来,产业结构的发展现状,得出盘锦市实现产业转型的原则,应是巩固油气资源产业的主导地位,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接续产业与替代产业,依靠和谐的油地关系促进产业成功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源型城市 产业转型 转型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可持续发展的资源型企业产业转型模式选择 被引量:22
6
作者 李烨 张毅 《资源与产业》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4,共4页
资源型企业如何通过产业转型实现持续发展是当前我国产业转型升级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不可再生资源的逐渐枯竭和环境的日益恶化、快速的产业变化、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越来越多的资源型企业面临着产业转型的挑战。本文从理论上对资源... 资源型企业如何通过产业转型实现持续发展是当前我国产业转型升级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不可再生资源的逐渐枯竭和环境的日益恶化、快速的产业变化、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越来越多的资源型企业面临着产业转型的挑战。本文从理论上对资源型企业的产业转型模式进行探讨,期望对资源型企业成功实施产业转型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以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从而促进企业所在区域的经济、社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源型企业 可持续发展 产业转型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矿城市经济转型模式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王志宏 李成军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11-14,共4页
针对我国煤矿城市的不同情况,从转型调控手段、产业转换方式、转型启动切入点和转型启动时点等四个方面对煤矿城市经济转型模式进行了研究,在转型调控手段方面,提出了政府主导、市场调节、政府主导与市场调节相结合三种模式;在产业转型... 针对我国煤矿城市的不同情况,从转型调控手段、产业转换方式、转型启动切入点和转型启动时点等四个方面对煤矿城市经济转型模式进行了研究,在转型调控手段方面,提出了政府主导、市场调节、政府主导与市场调节相结合三种模式;在产业转型路径方面,提出了产业延伸、产业更新和多元产业复合三种路径模式。此外还提出了煤矿城市经济转型的三个切入模式和三个时点模式,切入模式分别是以项目开发、培养和壮大骨干企业和全民创业为切入点的三种模式,时点模式分别为急转模式、中转模式和起点模式,它们分别回答了转型的启动力问题和转型的时机问题。认为只有政府主导与市场调节相结合才是最符合我国国情的经济转型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矿城市 经济转型 转型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小服装企业的电子商务转型模式 被引量:15
8
作者 范福军 陈畅足 陈方明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45-150,共6页
针对目前国内炙手可热的电子商务技术,通过文献回溯、实证调查、案例探讨、统计分析等方式,归纳出中小型服装企业电子商务转型的4种模式,分析了同经营模式同行业转型、经营模式转型、同经营模式跨行业转型及跨行业转型的特征与策略。提... 针对目前国内炙手可热的电子商务技术,通过文献回溯、实证调查、案例探讨、统计分析等方式,归纳出中小型服装企业电子商务转型的4种模式,分析了同经营模式同行业转型、经营模式转型、同经营模式跨行业转型及跨行业转型的特征与策略。提取各个转型模式下的能力要素和能力结构,在企业战略经营、组织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市场应变以及流程控制方面是转型的关键点。产业升级转型的关键是技术的进步,基于互联网的电子商务技术,是国内服装企业转型升级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服装企业必须建立以信息化为纽带的企业运营模式,与传统经营方式、行业领域的发展空间进行匹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小型服装企业 电子商务 转型模式 转型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走多媒体网络教学与课堂教学相结合之路——高校英语专业精读课转型模式研究 被引量:7
9
作者 郭蔷 高艳明 《山东外语教学》 2006年第4期17-21,共5页
运用多媒体网络技术改革高校英语专业课的传统模式是发展的必然。它的理论基础是建构主义。然而,由于语言的特殊性和发展渐续性的需要,进行完全的多媒体网络教学在现在还不现实。但可以运用一种转型模式。这种转型模式将最终会引导教... 运用多媒体网络技术改革高校英语专业课的传统模式是发展的必然。它的理论基础是建构主义。然而,由于语言的特殊性和发展渐续性的需要,进行完全的多媒体网络教学在现在还不现实。但可以运用一种转型模式。这种转型模式将最终会引导教学结构的根本性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型模式 多媒体网络教学 高校 英语专业 精读课 建构主义 教学结构 课堂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林业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模式与实证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永凯 张培栋 《林业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48-50,76,共4页
通过分析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所采用的产业延伸、产业替代、资源带动和综合发展等模式,以黑龙江省伊春市为典型案例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资源带动模式比较适合林业资源型城市的经济转型方向,发展生态旅游、搞好林业相关产业的精深加... 通过分析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所采用的产业延伸、产业替代、资源带动和综合发展等模式,以黑龙江省伊春市为典型案例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资源带动模式比较适合林业资源型城市的经济转型方向,发展生态旅游、搞好林业相关产业的精深加工和品牌创新,是林业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的基本出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业资源型城市 经济转型模式 伊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民主化的路径选择、制度动力与转型模式
11
作者 李路曲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34-43,共10页
后发展国家政治发展的现实表明,各国的上层精英正在力图掌握民主化的主导权,各派政治力量在转型中达成妥协的可能性越来越大;同时,由上层精英尤其是一党长期执政的强国家主导的民主化更具有稳定性和持续性;在中国,尽管不同的民主化路径... 后发展国家政治发展的现实表明,各国的上层精英正在力图掌握民主化的主导权,各派政治力量在转型中达成妥协的可能性越来越大;同时,由上层精英尤其是一党长期执政的强国家主导的民主化更具有稳定性和持续性;在中国,尽管不同的民主化路径都有其合理性,但"以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是更为现实的选择。然而,从世界的民主化进程来看,从精英民主向大众民主扩展通常会存在严重的动力不足的问题,不健全的民主机制会成为"民主特权"的获得者手中的工具,以此来反对民主的进一步发展。而适度的党政分开是推动民主化的重要的制度动力,无论从经典的民主理论还是后发展国家的政治实践来看,它可以保证政治参与和政府绩效两个机制都发挥有效的作用。尤其是当今世界的政治发展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在一些后发展国家中党政分开与一党长期执政之间出现了相互依存的情况,它使得民主化进程稳定而有效,同时也为执政党提供了新的合法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主化路径 党政分工 制度动力 一党长期执政 转型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型乡村聚落不同转型模式的差异化空间重构 被引量:3
12
作者 李沛锡 李和平 +2 位作者 付鹏 肖竞 谢鑫 《规划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67-76,共10页
自党的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以来,城乡统筹下农业多元价值的彰显、三产深度融合成为未来农业发展的重点,我国农业型乡村发展也迎来重要的战略机遇期。从农业提档升级角度出发,将农业型乡村聚落的转型模式划分为生态农业型、园区农业... 自党的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以来,城乡统筹下农业多元价值的彰显、三产深度融合成为未来农业发展的重点,我国农业型乡村发展也迎来重要的战略机遇期。从农业提档升级角度出发,将农业型乡村聚落的转型模式划分为生态农业型、园区农业型及休闲农业型。在此基础上,选取26个典型乡村聚落案例,采用定量与定性结合的研究方法,通过重构指标确定及用地时空变化分析,归纳出不同转型模式的空间特征差异及重构路径,并进一步有针对性地提出了3种差异化的空间重构优化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聚落 农业升级 转型模式 差异化空间特征 重构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资源枯竭型区域产业转型及转型模式的研究 被引量:8
13
作者 崔雯 穆东 《资源与产业》 2007年第5期1-5,共5页
运用耗散理论分析了资源型区域演化过程,对资源枯竭型区域产业向物流转型进行了可行性分析,对转型模式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资源枯竭 资源型区域 产业转型模式 物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模式识别研究
14
作者 叶蔓 《低温建筑技术》 2010年第12期119-120,共2页
由于资源的濒临枯竭,使得资源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陷入困境,而产业转型是资源型城市摆脱困境的关键。文中分析了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模式的主要影响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产业转型模式识别模型,为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模式的选择提供了借... 由于资源的濒临枯竭,使得资源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陷入困境,而产业转型是资源型城市摆脱困境的关键。文中分析了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模式的主要影响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产业转型模式识别模型,为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模式的选择提供了借鉴与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源型城市 产业转型 产业转型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我国资源型城市转型以及三种转型模式 被引量:5
15
作者 吴雨霏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10年第S1期24-27,32,共5页
资源型城市转型是一个世界性问题,发达国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也遇到过同样的现实问题。但由于国情不同,地区特点各异,其转型模式和发展道路也各具特色。本文从界定资源型城市的范围入手,立足于国内外对资源性城市转型的理论研究,分别以... 资源型城市转型是一个世界性问题,发达国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也遇到过同样的现实问题。但由于国情不同,地区特点各异,其转型模式和发展道路也各具特色。本文从界定资源型城市的范围入手,立足于国内外对资源性城市转型的理论研究,分别以山东枣庄市、河南焦作市和甘肃白银市为例,分析了产业链延伸模式、新型产业植入模式和新主导产业扶植模式三种资源型城市转型模式,并对资源型城市转型的对策提出了初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源型城市 资源型城市转型 资源型城市转型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物流企业电子商务转型模式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汪同 《物流技术》 2002年第5期23-24,30,共3页
指出物流企业必须实施电子商务转型,介绍了实施电子商务转型的三种基本模式,并就如何选择转型模式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物流企业 电子商务 转型模式 第三方物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新型城镇化背景的城乡规划转型模式的理解与应用 被引量:1
17
作者 许健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7年第6期278-278,共1页
"新型城镇化"建设理念于2012年我国的中央经济座谈会上首次提出,国家将快速发展城镇化建设确立为我国社会发展前进中的关键部分,并设立了更高的发展目标和建设要求。文章就此进行简要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城乡规划 转型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煤炭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模式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蒋茂荣 李海 《中国能源》 2021年第11期19-26,共8页
我国煤炭资源型城市历史贡献巨大,但在经济与社会转型过程中的问题也较为突出。新时代,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我国能源低碳化、无碳化转型步伐加快,煤炭行业和煤炭资源型城市转型呈加速之势。本文以榆林、大同、平顶山和徐州等为研究... 我国煤炭资源型城市历史贡献巨大,但在经济与社会转型过程中的问题也较为突出。新时代,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我国能源低碳化、无碳化转型步伐加快,煤炭行业和煤炭资源型城市转型呈加速之势。本文以榆林、大同、平顶山和徐州等为研究对象,利用投入产出技术分析其产业关联,对比探讨此类城市转型模式和动力机制。在国家、地方和企业三个层面,提出煤炭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达峰、碳中和 煤炭资源型城市 经济转型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模式与创新生态发展机制研究 被引量:18
19
作者 张越 刘萱 +1 位作者 温雅婷 余江 《创新科技》 2020年第7期17-24,共8页
深度数字化背景下,制造业创新主体与群落交互的模式、深度、广度、频率都发生了巨大变化。亟须对以数据生产要素为支撑的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模式与创新生态发展机制进行深入剖析。本研究基于制造业企业数字化基础设施层、平台层、软件... 深度数字化背景下,制造业创新主体与群落交互的模式、深度、广度、频率都发生了巨大变化。亟须对以数据生产要素为支撑的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模式与创新生态发展机制进行深入剖析。本研究基于制造业企业数字化基础设施层、平台层、软件服务层的深度交互,围绕制造业创新链条,构建制造业数字化创新生态发展机制的研究框架。深入分析制造业数字化创新发展的“技术驱动机制”“平台主导机制”和“数据推动机制”。进一步对我国制造业数字化研发设计、制造管理、商业与服务模式转型进行研究。研究发现:研发设计模式方面,需要以用户需求为核心进行交互创新与大规模定制,建立“产学研用金”多边交互的融合创新模式。制造管理模式方面,推动以“虚拟工厂”平台打破企业之间的边界,重新定义工业生产关系与组织方式,以云制造推动中小微企业协同制造与智能制造。商业与服务模式方面,推动打通信息流、业务流、资金流,实现创新链与产业链的深度融合。相关研究发现对于我国制造业数字化领域建立自主可控的核心软硬件产业创新生态具有较强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造业数字化 转型模式 创新生态 发展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不同蜕变阶段的煤炭产业转型模式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郭衍敬 《中国煤炭》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28-33,共6页
在产业蜕变阶段划分、产业蜕变与转型两者之间关系等问题的研究基础上,全面分析基于蜕变阶段的煤炭产业转型方式,首先从煤炭产业转型途径及转型领域展开,然后摸清煤炭产业转型方式在煤炭产业蜕变阶段的分布规律,最后系统分析了三种蜕变... 在产业蜕变阶段划分、产业蜕变与转型两者之间关系等问题的研究基础上,全面分析基于蜕变阶段的煤炭产业转型方式,首先从煤炭产业转型途径及转型领域展开,然后摸清煤炭产业转型方式在煤炭产业蜕变阶段的分布规律,最后系统分析了三种蜕变转型方式及多种蜕变转型领域的转型模式。基于不同蜕变阶段的煤炭产业转型模式的研究,使煤炭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特点和蜕变发展阶段有针对性地借鉴转型发展思路,为煤炭产业转型提供了丰富的理论基础和借鉴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炭产业 蜕变阶段 转型领域 转型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