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踝关节扭伤与慢性踝关节不稳患者的三维步态参数分析
1
作者 吴向科 郭文煊 +1 位作者 严泽辰 庄汝杰 《浙江临床医学》 2025年第5期667-670,共4页
目的探讨踝关节扭伤(LAS)和慢性踝关节不稳(CAI)患者的步态差异。方法收集LAS和CAI患者的步态参数,采用一维统计参数映射的方法进行全步态周期分析。结果LAS患者与健康者髋关节内收及外展角度、髋关节伸直力矩、髋关节输出功率、踝关节... 目的探讨踝关节扭伤(LAS)和慢性踝关节不稳(CAI)患者的步态差异。方法收集LAS和CAI患者的步态参数,采用一维统计参数映射的方法进行全步态周期分析。结果LAS患者与健康者髋关节内收及外展角度、髋关节伸直力矩、髋关节输出功率、踝关节跖屈及背伸角度、踝关节内、外翻角度、踝关节外翻力矩和踝关节输出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AI患者与健康者髋关节屈、伸角度、内收及外展角度、髋关节外展力矩、髋关节输出功率、踝关节跖屈及背伸角度、踝关节内、外翻角度、踝关节外翻力矩和踝关节输出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AS患者与CAI患者髋关节屈伸角度、髋关节外展力矩、髋关节输出功率、踝关节跖屈及背伸角度、踝关节内、外翻角度、踝关节输出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CAI患者相比,LAS患者在步态的中晚期站立阶段表现出更大的踝关节内翻角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扭伤 慢性踝关节不稳 一维统计参数 三维步态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精度经颅直流电刺激对慢性踝关节不稳人群平衡功能、肌力及本体感觉的影响
2
作者 王文文 张万琴 +1 位作者 吕娇娇 刘宇 《应用力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94-703,共10页
目的探究高精度经颅直流电刺激(HD-tDCS)对慢性踝关节不稳人群平衡功能、肌肉力量及本体感觉的影响。方法随机交叉双盲研究。26名慢性踝关节不稳受试者被纳入,并以随机顺序接受一次真刺激(20 min,2 mA电流强度)和假刺激(仅在开始时提供3... 目的探究高精度经颅直流电刺激(HD-tDCS)对慢性踝关节不稳人群平衡功能、肌肉力量及本体感觉的影响。方法随机交叉双盲研究。26名慢性踝关节不稳受试者被纳入,并以随机顺序接受一次真刺激(20 min,2 mA电流强度)和假刺激(仅在开始时提供30 s的缓升/缓降电流)干预,刺激靶区为初级运动皮层和初级感觉皮层。两次干预间隔至少一周。每次干预前后完成动态平衡(Y平衡)、静态平衡、踝关节跖屈/背伸最大肌力及其本体感觉测试。使用双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各自变量(刺激类型×刺激前后)对上述指标的影响。结果25名受试者完成全部测试,推测刺激总体正确率为43.1%。双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显示,Y平衡综合得分存在显著交互效应(F=6.279,P=0.016,η_(p)^(2)=0.112);此外,静态平衡压力中心左右范围(F=4.727,P=0.035,η_(p)^(2)=0.088)以及平均左右速度(F=4.976,P=0.030,η_(p)^(2)=0.092)也存在显著交互效应;最大肌力和本体感觉则未显示显著交互效应。进一步分析显示,真刺激后受试者Y平衡综合得分显著增加1.5%(P<0.001);闭眼单腿站立左右方向压力中心范围和速度分别降低了13.7%和14.8%(P<0.001,P<0.001);踝关节跖屈最大自主收缩力量增加了5%(P=0.022)。结论使用高精度经颅直流电刺激调控感觉运动皮层兴奋性可有效提高慢性踝关节不稳人群踝关节肌肉力量、改善动态姿势控制能力、静态平衡能力,有助于降低该人群踝关节不稳症状和再次损伤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精度经颅电刺激 姿势控制 下肢肌力 本体感觉 慢性踝关节不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肌内效贴对慢性踝关节不稳患者下肢生物力学及功能影响的研究进展
3
作者 曾国际 朱利欣 +3 位作者 郭夕语 郭立青 杨纯生 刘强 《河南医学研究》 2025年第7期1340-1344,共5页
踝关节扭伤是运动员或日常活动人群最常见的运动损伤类型,多数通过保守的康复治疗踝部功能障碍能明显改善,但这些康复治疗方式对治疗设备、手法技术、时间和患者的配合度有较高的要求,部分患者治疗不当会发展演变为慢性踝关节不稳定。... 踝关节扭伤是运动员或日常活动人群最常见的运动损伤类型,多数通过保守的康复治疗踝部功能障碍能明显改善,但这些康复治疗方式对治疗设备、手法技术、时间和患者的配合度有较高的要求,部分患者治疗不当会发展演变为慢性踝关节不稳定。近年来,肌内效贴被广泛应用于运动损伤的治疗,通过贴扎对踝关节提供机械性应力和切力的刺激,对慢性踝关节不稳患者的生物力学、本体感觉、神经肌肉控制、动态姿势稳定性、步态功能等有积极的影响。本文通过分析国内外肌内效贴对慢性踝关节不稳患者康复治疗的临床效果,以此为慢性踝关节不稳患者的临床康复提供更为完善的康复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踝关节不稳 肌内效贴 生物力学 下肢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踝穴形态参数和足底压力特征预测踝关节骨折术后踝关节不稳的风险
4
作者 刘玉波 田更双 +2 位作者 郑丽红 张宇 张同润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2025年第1期87-92,共6页
目的基于踝穴形态参数和足底压力特征预测踝关节骨折术后踝关节不稳的风险。方法选择华北医疗健康集团邢台总医院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接受踝关节骨折手术治疗的患者200例,其中男性100例,女性100例;年龄36~80岁,平均年龄68.21岁;损伤后... 目的基于踝穴形态参数和足底压力特征预测踝关节骨折术后踝关节不稳的风险。方法选择华北医疗健康集团邢台总医院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接受踝关节骨折手术治疗的患者200例,其中男性100例,女性100例;年龄36~80岁,平均年龄68.21岁;损伤后至手术时间12~17 h,平均时间15.05 h;损伤原因,车祸62例,扭伤61例,砸伤27例,高处坠落伤28例,其他22例。根据术后12个月的踝关节功能评分将其分为踝关节不稳组和踝关节稳定组,检测两组患者踝穴形态参数及足底压力特征,Spearman相关性分析踝穴形态参数、足底压力特征与踝关节不稳的相关性。结果根据术后12个月的踝关节功能评分将其分为踝关节不稳组(n=100)和踝关节稳定组(n=100)。两组患者年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性别、损伤后至手术时间及原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踝关节不稳组患者踝穴宽度、踝穴深度、冠状位角度、矢状位角度均显著高于踝关节稳定组[(44.64±2.74)mm vs(41.07±2.32)mm、(39.98±2.37)mm vs(37.24±2.12)mm、(8.02±1.28)°vs(7.29±1.06)°、(15.84±2.04)°vs(14.38±1.56)°。P<0.05],但两组踝穴高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踝关节不稳组患者的足底压力峰值、足底平均压力、足底接触面积、足底接触时间均显著低于踝关节稳定组[(258.25±60.46)kPa vs(279.38±70.87)kPa、(76.58±11.49)kPa vs(82.84±14.28)kPa、(102.21±10.48)cm2vs(108.02±11.58)cm2、(1.02±0.23)s vs(1.14±0.28)s。P<0.05],足内侧压力百分比、行走速度略低于踝关节稳定组,足外侧压力百分比略高于踝关节稳定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年龄、踝穴宽度、踝穴深度、冠状位角度、矢状位角度与踝关节不稳呈显著正相关(r=0.170、0.210、0.140、0.260、0.160,P<0.05),足底压力峰值、足底平均压力、足底接触面积、足底接触时间与踝关节不稳呈显著负相关(r=-0.380、-0.190、-0.540、-0.280,P<0.05)。结论踝关节骨折术后患者的踝穴形态参数和足底压力特征可作为预测踝关节不稳风险的潜在指标,为临床提供了一种新的评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骨折 踝关节不稳 穴形态 足底压力 风险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踝关节不稳手术治疗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5
作者 庄汝杰 郭文煊 《浙江临床医学》 2024年第4期475-477,I0001,共4页
踝关节扭伤是常见的运动损伤,在所有运动损伤中占比约30%[1-3],而由于受伤后缺乏规范的治疗,大约40%的踝关节扭伤患者会发展成慢性踝关节不稳定(CAI)[3-4],CAI主要分为机械性不稳和功能性不稳,而在临床上,两者常会同时出现[5-6]。目前CA... 踝关节扭伤是常见的运动损伤,在所有运动损伤中占比约30%[1-3],而由于受伤后缺乏规范的治疗,大约40%的踝关节扭伤患者会发展成慢性踝关节不稳定(CAI)[3-4],CAI主要分为机械性不稳和功能性不稳,而在临床上,两者常会同时出现[5-6]。目前CAI患者在临床上采取保守治疗为主[7],但针对保守治疗>3个月无效的患者,推荐采用手术治疗。外侧踝关节韧带复合体损伤是常见的踝关节扭伤类型,因此,手术治疗一般以修复踝关节外侧韧带为主[8-9]。目前CAI的手术治疗术式不断丰富,临床也取得较好的疗效。CAI的手术治疗主要包括解剖修补,非解剖重建和解剖重建。本文探讨CAI的手术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扭伤 解剖重建 关节外侧韧带 慢性踝关节不稳 运动损伤 CAI 手术选择 关节韧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2 mapping定量分析在慢性踝关节不稳患者术前与术后远期随访中的应用
6
作者 尤云峰 韩晓兵 +4 位作者 程鸿琦 林雅萍 康晓强 彭伟生 黄莹 《分子影像学杂志》 2024年第12期1367-1371,共5页
目的探讨T2 mapping定量分析评估慢性踝关节不稳患者术前与术后远期关节软骨退变情况。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6月我院收治的60例进行距腓前韧带(ATFL)修复或重建治疗的慢性踝关节不稳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将其分为ATFL修复组(... 目的探讨T2 mapping定量分析评估慢性踝关节不稳患者术前与术后远期关节软骨退变情况。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6月我院收治的60例进行距腓前韧带(ATFL)修复或重建治疗的慢性踝关节不稳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将其分为ATFL修复组(n=30)和ATFL重建组(n=30),另选择30例健康受试者作为对照组,ATFL修复组、ATFL重建组于术前和术后1年均进行MRI T2 mapping扫描和踝关节跖屈、背伸活动度以及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美国足踝外科踝-后足功能系统(AOFAS)、踝关节Karlsson评分(KAFS)评估,对照组进行MRI T2 mapping扫描,测量和计算3组距骨顶前内侧、外侧和中央内侧、外侧以及后内侧、外侧软骨区域T2值。结果ATFL修复组术前距骨顶中央内侧及前内侧、外侧软骨区域T2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ATFL修复组术后1年距骨顶中央内侧、外侧及前内侧、外侧软骨区域T2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ATFL修复组术后1年距骨顶中央内侧及前内侧、外侧软骨区域T2值均高于术前(P<0.05)。ATFL重建组术前距骨顶中央内侧、外侧及前内侧、外侧软骨区域T2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ATFL重建组术后1年距骨顶中央内侧、外侧及前内侧、外侧软骨区域T2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ATFL重建组术后1年距骨顶中央外侧及前外侧软骨区域T2值均高于术前(P<0.05)。ATFL修复组与ATFL重建组术前、术后1年各软骨区域T2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ATFL修复组、ATFL重建组踝关节跖屈、背伸活动度均大于术前(P<0.05),VAS评分均低于术前(P<0.05),AOFAS、KAFS评分均高于术前(P<0.05)。结论慢性踝关节不稳患者在ATFL修复或重建治疗后仍会发生距骨软骨退变,主要是距骨顶前侧和中央,通过T2 mapping定量分析可评估慢性踝关节不稳患者术后距骨软骨退变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踝关节不稳 磁共振成像 T2 mapping 随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功能性踝关节不稳者动态平衡能力及等速肌力特征研究 被引量:27
7
作者 赵丽 李翠 +1 位作者 顾博雅 熊开宇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2年第35期44-46,49,共4页
目的分析功能性踝关节不稳者动态平衡能力和不同速度、不同收缩模式下跖屈、背屈等速肌力特征。方法应用Biodex Balance System测试系统对FAI组(19例)和对照组(19例)分别进行姿势稳定性测试和60°/s、180°/s跖屈肌群、背屈肌... 目的分析功能性踝关节不稳者动态平衡能力和不同速度、不同收缩模式下跖屈、背屈等速肌力特征。方法应用Biodex Balance System测试系统对FAI组(19例)和对照组(19例)分别进行姿势稳定性测试和60°/s、180°/s跖屈肌群、背屈肌群等速向心、离心肌力测试分析。结果 FAI组健侧、患侧的稳定指数和前后方向稳定指数大于对照组,而左右方向稳定指数无差异;双脚站立姿势稳定性测试结果 FAI组和对照组无差异;FAI组跖屈肌群低速离心肌力和高速向心、离心肌力不足;FAI组跖屈肌群的向心、离心峰值力矩差值比在不同速度下均大于10%,背屈肌群均小于10%。结论功能性踝关节不稳者单脚站立时健侧和患侧都存在动态平衡能力下降,双脚站立时动态平衡能力与常人无异;功能性踝关节不稳者跖屈肌群高速工作能力较差;功能性踝关节不稳者随角速度增加离心力量增加越小者,其跖屈肌群的弹性组织损伤的可能性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踝关节不稳 等速肌力 动态平衡 姿势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侧功能性踝关节不稳者的单足静态平衡能力 被引量:16
8
作者 张阳 张秋霞 金超 《体育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31-135,共5页
为探讨单侧功能性踝关节不稳者的单足静态平衡能力特征,使用WIN-POD平衡仪对15名单侧功能性踝关节不稳者和15名正常人进行单足睁眼和单足闭眼状态下的静态平衡能力测试,测试时间为10 s。结果发现:(1)左侧足睁眼站立时,实验组包络面积和... 为探讨单侧功能性踝关节不稳者的单足静态平衡能力特征,使用WIN-POD平衡仪对15名单侧功能性踝关节不稳者和15名正常人进行单足睁眼和单足闭眼状态下的静态平衡能力测试,测试时间为10 s。结果发现:(1)左侧足睁眼站立时,实验组包络面积和Y轴平均摆幅与对照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闭眼站立时,除X和Y轴动摇速度,实验组其它指标与对照组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右侧足闭眼站立时,实验组包络面积和Y轴平均摆幅与对照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实验组睁眼站立时,患侧足与健侧足间包络面积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闭眼站立时,患侧足包络面积和Y轴平均摆幅与健侧足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对照组闭眼站立时,除X和Y轴动摇速度,左足其它指标与右足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表明:与正常人相比,单侧功能性踝关节不稳者患侧足的平衡能力略弱于正常人相应侧足,并且也弱于健侧足;而健侧足的平衡能力则由于患侧足平衡能力的缺失,具有了一定的代偿功能,使其平衡能力有略好于正常人相应侧足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生物力学 功能性踝关节不稳 平衡能力 单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节镜在慢性踝关节不稳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13
9
作者 张跃钟 胡跃林 江东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845-847,共3页
踝关节扭伤是最常见的运动损伤之一,部分慢性踝关节不稳的患者需要手术治疗。传统的切开手术创伤较大,并发症较多,而且对关节内病变的探查不够全面。随着微创外科技术的发展,关节镜在慢性踝关节不稳手术中的应用日益增加,有利于关节内... 踝关节扭伤是最常见的运动损伤之一,部分慢性踝关节不稳的患者需要手术治疗。传统的切开手术创伤较大,并发症较多,而且对关节内病变的探查不够全面。随着微创外科技术的发展,关节镜在慢性踝关节不稳手术中的应用日益增加,有利于关节内病变的处理,同时减少了手术创伤,改善了术后效果。本文分别就关节镜辅助术中诊断、处理及全关节镜下修复踝关节韧带两方面总结了关节镜在慢性踝关节不稳手术中的应用现状,并介绍国内外的手术效果及最新理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踝关节不稳 关节 合并损伤 韧带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rostorm法联合踝关节镜治疗慢性踝关节不稳的疗效 被引量:5
10
作者 白雄伟 黄章 +3 位作者 汤文平 任飞 彭毅 张科 《安徽医学》 2017年第10期1327-1329,共3页
目的观察Brostorm法联合踝关节镜治疗慢性踝关节不稳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汉中市人民医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140例慢性踝关节不稳患者,按随机数字分配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Brostorm法联合踝关节镜治疗,... 目的观察Brostorm法联合踝关节镜治疗慢性踝关节不稳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汉中市人民医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140例慢性踝关节不稳患者,按随机数字分配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Brostorm法联合踝关节镜治疗,对照组患者仅采用Chrisman-Snook术式非解剖学重建法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术后距骨倾斜角变化、AOFAS踝-后足评分系统(以下简称AOFAS)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临床疗效及手术情况,在治疗后1、6、12个月进行随访,观察患者关节功能恢复程度及稳定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2.8%,高于对照组的7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术后下地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及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前距骨倾斜角(7.61±1.42)°,小于对照组(8.89±2.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距骨前移距离(3.09±1.21)cm,短于对照组的(5.22±1.98)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2天,观察组患者VAS评分(2.14±0.92)分,较对照组(3.21±0.95)分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6个月,观察组患者AOFA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12个月,两组患者AOF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rostorm法联合踝关节镜治疗慢性踝关节不稳疗效明显,预后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rostorm法 关节 慢性踝关节不稳 -后足评分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功能性踝关节不稳研究概述 被引量:1
11
作者 刘越 朱亚成 耿延敏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18年第15期138-139,共2页
运用文献资料法分析功能性踝关节不稳的研究进展,为深入研究功能性踝关节不稳提出建议。结果表明:本体感觉和神经肌肉控制是功能性踝关节不稳的内在影响因素,姿势控制和踝关节周围肌肉力量是功能性踝关节不稳的外部表现。
关键词 功能性 踝关节不稳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动疗法配合肌电反馈治疗慢性功能性踝关节不稳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
12
作者 谭艳 《中国社区医师》 2019年第2期57-57,59,共2页
目的:探讨运动疗法配合肌电反馈治疗慢性功能性踝关节不稳的临床疗效。方法:对照组口服硫酸氨基葡萄糖,2粒/d,3次/d,并进行运动疗法训练,包括关节活动度训练、肌力训练和平衡感觉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肌电反馈治疗,采用肌电... 目的:探讨运动疗法配合肌电反馈治疗慢性功能性踝关节不稳的临床疗效。方法:对照组口服硫酸氨基葡萄糖,2粒/d,3次/d,并进行运动疗法训练,包括关节活动度训练、肌力训练和平衡感觉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肌电反馈治疗,采用肌电生物反馈法(EMGBFT)治疗,治疗6次/周,每次每块肌肉训练10~15 min,10次为1个疗程。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在疼痛症状评分、踝关节功能评分及AOFAS总分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各项评分均明显升高,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动疗法配合肌电反馈治疗慢性功能性踝关节不稳的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疗法 肌电反馈治疗 功能性踝关节不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足底压力分析在慢性踝关节不稳诊疗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3
作者 侯宗辰 江东 胡跃林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86-189,共4页
慢性踝关节不稳( chronic ankle instability,CAI)表现为踝关节反复扭伤,严重影响人体日常生活及运动能力。通过查体、MRI以及应力位X 线片,慢性踝关节不稳可以分成功能性、机械性、混合性三种类型[1]。本文通过分析CAI患者的足底压力... 慢性踝关节不稳( chronic ankle instability,CAI)表现为踝关节反复扭伤,严重影响人体日常生活及运动能力。通过查体、MRI以及应力位X 线片,慢性踝关节不稳可以分成功能性、机械性、混合性三种类型[1]。本文通过分析CAI患者的足底压力分布参数的变化,研究病足成因及病程衍变,预测外科术后及康复训练疗效,探讨未来CAI诊疗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踝关节不稳 足底压力分析 慢性 诊疗 足底压力分布 运动能力 康复训练 外科术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功能性踝关节不稳者本体感觉力学差异及平衡训练干预效果 被引量:12
14
作者 付光亮 孟庆华 鲍春雨 《应用力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2426-2431,共6页
为了探究功能性踝关节不稳者位置觉、肌肉力觉的差异,并探讨平衡训练对其干预的效果,选取10名单侧功能性踝关节不稳者作为实验组,10名健康受试者作为健康组,分别测试位置觉和肌肉力觉数值。其中实验组采取平衡训练作为干预手段,进行为... 为了探究功能性踝关节不稳者位置觉、肌肉力觉的差异,并探讨平衡训练对其干预的效果,选取10名单侧功能性踝关节不稳者作为实验组,10名健康受试者作为健康组,分别测试位置觉和肌肉力觉数值。其中实验组采取平衡训练作为干预手段,进行为期10周运动干预,测试干预后位置觉、肌肉力觉数值,对比干预前后实验组位置觉、肌肉力觉指标,评价平衡训练对其本体感觉的影响。结果表明:功能性踝关节不稳者患侧跖屈-背屈运动模式下位置觉、肌肉力觉与健康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内翻-外翻运动模式下位置觉、肌肉力觉与健康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组经过平衡训练干预训练后与干预前相比,在跖屈-背屈运动模式下与内翻-外翻运动模式下肌肉力觉、位置觉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功能性踝关节不稳者同一受伤踝,无论跖屈-背屈运动模式还是内外翻运动模式下本体感觉与健康人相比都具有显著性差异,平衡训练对其干预效果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踝关节不稳 本体感觉 平衡训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侧副韧带修复联合关节镜下踝关节清理治疗慢性踝关节不稳的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8
15
作者 张秀伟 徐斌 《安徽医学》 2016年第12期1519-1521,共3页
目的分析外侧副韧带修复联合关节镜下踝关节腔清理治疗慢性踝关节不稳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2年10月至2014年10月收治的28例慢性踝关节不稳患者,所有患者均行踝关节镜处理关节内病变及修复外侧副韧带,应用AO... 目的分析外侧副韧带修复联合关节镜下踝关节腔清理治疗慢性踝关节不稳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2年10月至2014年10月收治的28例慢性踝关节不稳患者,所有患者均行踝关节镜处理关节内病变及修复外侧副韧带,应用AOFAS踝-后足功能评分系统对所有患者分别于术前、术后3个月、6个月、1年进行踝关节功能评分。结果所有患者术后均随访1年,术前AOFAS踝-后足功能评分系统评分为(40.63±4.75)分,术后3个月评分为(68.75±3.65)分,术后6个月评分为(90.00±1.31)分,术后1年评分为(91.25±1.28)分,术后踝关节功能评分显著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侧副韧带修复联合关节镜下踝关节清理治疗慢性踝关节不稳具有良好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踝关节不稳 外侧韧带 关节 改良Brostrom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波结合多模式功能训练治疗功能性踝关节不稳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5
16
作者 杨华瑜 李聪聪 +1 位作者 祁鑫 陈丽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2年第19期3514-3516,共3页
目的 探讨超声波结合多模式功能训练治疗功能性踝关节不稳(FAI)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6月至2020年6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九〇医院接受超声波康复治疗的35例FAI患者作为对照组,另选取35例接受超声波结合多模式功能... 目的 探讨超声波结合多模式功能训练治疗功能性踝关节不稳(FAI)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6月至2020年6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九〇医院接受超声波康复治疗的35例FAI患者作为对照组,另选取35例接受超声波结合多模式功能训练治疗的FAI患者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Cumberland踝关节不稳定评价问卷(CAIT)、Kaikkonen踝关节损伤功能量表评分、计时起立行走测试(TUGT)结果、萨金特纵跳测试(SVJT)有效系数及腓骨长、短肌反应时。结果 观察组CAIT、Kaikkonen评分和TUGT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SVJT有效系数较对照组大(P<0.05)。观察组腓骨长、短肌反应时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 超声波结合多模式功能训练可改善FAI,促进踝关节损伤恢复,改善踝关节平衡,提高踝关节肌力和本体感觉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踝关节不稳 超声波 多模式功能训练 关节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联合核心稳定性训练对功能性踝关节不稳患者康复的影响 被引量:12
17
作者 郭大伟 焦军 +1 位作者 徐瑞泽 潘俊南 《中国实用医药》 2020年第9期182-184,共3页
目的分析研究对功能性踝关节不稳(FAI)患者开展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PNF)联合核心稳定性训练后下肢功能康复的效果。方法选择25例功能性踝关节不稳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25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观察组患者进行本体感觉神经肌... 目的分析研究对功能性踝关节不稳(FAI)患者开展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PNF)联合核心稳定性训练后下肢功能康复的效果。方法选择25例功能性踝关节不稳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25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观察组患者进行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联合核心稳定性训练。比较两组动态平衡能力及下肢功能量表(LEFS)评分。结果观察组训练后左右、前后、总体稳定指数均明显低于训练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训练前左右、前后、总体稳定指数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训练后左右、前后、总体稳定指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训练前LEFS评分为(48.56±3.27)分,训练后LEFS评分为(72.15±5.12)分;对照组LEFS评分为(71.98±6.02)分。观察组训练前后LEFS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训练前LEF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训练后LEF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功能性踝关节不稳患者开展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联合核心稳定性训练能够有效加快患者下肢功能康复,可以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踝关节不稳 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 核心定性训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节镜下外侧韧带修复治疗慢性踝关节不稳的系统回顾 被引量:8
18
作者 王廷帆 魏代清 鲁晓波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9年第6期159-164,共6页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外侧韧带修复治疗慢性踝关节不稳(CAI)的可行性。方法系统检索Pub Med、EMBASE、Cochrane数据库、科学网、中国知网、维普、万方和百度学术等数据库,检索时限从建库至2018年2月,收集关节镜下外侧韧带修复治疗CAI的临床...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外侧韧带修复治疗慢性踝关节不稳(CAI)的可行性。方法系统检索Pub Med、EMBASE、Cochrane数据库、科学网、中国知网、维普、万方和百度学术等数据库,检索时限从建库至2018年2月,收集关节镜下外侧韧带修复治疗CAI的临床研究,结局指标包括患者术前条件、术后功能恢复、并发症等。结果共纳入16项临床研究,791例患者。9项研究报道术后平均美国矫形足与踝关节学会(AOFAS)评分达到了优(范围:90~100分),6项研究报道术后平均AOFAS评分达到了良好(范围:75~89分),没有研究报道术后平均AOFAS评分为可和差。并发症共75例,有3例患者因复发踝关节不稳再次手术。结论关节镜下踝关节外侧韧带修复可以作为一种可行的手术方案治疗CAI,但关节镜下修复可能会导致更高的并发症发生率,需更多的标本研究、临床试验和关于开放手术和关节镜手术的对照研究,以进一步评估关节镜治疗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踝关节不稳 外侧韧带损伤 关节 Brostrom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药治疗慢性踝关节不稳的研究进展
19
作者 杜艳 郭文煊 +1 位作者 庄汝杰 吴向科 《浙江临床医学》 2023年第12期1886-1888,共3页
在所有的运动和娱乐活动中,踝关节损伤约占40%[1]。外侧踝关节扭伤是最常见的运动相关损伤,仅在美国每年有>27,000次扭伤的发生[2-3]。踝关节扭伤常伴有韧带的断裂,主要是距腓前韧带(anterior talofibular ligament,ATFL)和跟腓韧带(... 在所有的运动和娱乐活动中,踝关节损伤约占40%[1]。外侧踝关节扭伤是最常见的运动相关损伤,仅在美国每年有>27,000次扭伤的发生[2-3]。踝关节扭伤常伴有韧带的断裂,主要是距腓前韧带(anterior talofibular ligament,ATFL)和跟腓韧带(calcaneofibular ligament,CFL)的断裂[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扭伤 关节损伤 中医药治疗 距腓前韧带 慢性踝关节不稳 跟腓韧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踝关节镜结合改良Brostrom术治疗踝关节扭伤致慢性踝关节不稳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周瑾 葛占洲 《华夏医学》 CAS 2021年第2期96-100,共5页
目的:探究全踝关节镜结合改良Brostrom术对踝关节扭伤致慢性踝关节不稳患者的康复作用。方法:85例踝关节扭伤致慢性踝关节不稳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42例,采用Chrisman-Snook术式非解剖学重建法治疗;观察组43例,采用全踝... 目的:探究全踝关节镜结合改良Brostrom术对踝关节扭伤致慢性踝关节不稳患者的康复作用。方法:85例踝关节扭伤致慢性踝关节不稳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42例,采用Chrisman-Snook术式非解剖学重建法治疗;观察组43例,采用全踝关节镜结合改良Brostrom术治疗。观察、分析两组手术效果、踝关节稳定性、踝关节功能。结果:观察组手术优良率88.37%,高于对照组66.67%,踝关节稳定性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膝关节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33%与对照组7.14%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踝关节镜结合改良Brostrom术提高踝关节扭伤致慢性踝关节不稳患者的踝关节稳定性和踝关节功能,治疗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 改良Brostrom术 关节扭伤 慢性踝关节不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