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2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跗骨窦损伤类型及与踝关节韧带损伤关联性的MRI检查分析
1
作者 王志炜 万业达 郑敏文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4年第1期96-99,共4页
目的探讨跗骨窦损伤患者MRI检查表现类型及与踝关节韧带损伤的关联性,为临床诊断跗骨窦病变提供更为可靠的依据。方法选取跗骨窦发生损伤的230例患者MRI踝关节平扫图像,其中男性124例,女性106例,观察跗骨窦损伤类型及踝关节韧带的损伤情... 目的探讨跗骨窦损伤患者MRI检查表现类型及与踝关节韧带损伤的关联性,为临床诊断跗骨窦病变提供更为可靠的依据。方法选取跗骨窦发生损伤的230例患者MRI踝关节平扫图像,其中男性124例,女性106例,观察跗骨窦损伤类型及踝关节韧带的损伤情况,并分析其规律及关联性。结果1)跗骨窦损伤的主要类型有跗骨窦韧带损伤、滑膜/腱鞘囊肿、积液、跗骨窦纤维化。跗骨窦韧带损伤包括颈韧带(CL)、距跟骨间韧带(ITCL)前、后束、伸肌下支持带(IER),其中ITCL前束损伤率最高,接着依次是CL、IER、ITCL后束。2)①CL、ITCL前束损伤呈正相关(r=0.318);②CL、IER损伤呈正相关(r=0.438);③ITCL前束、后束损伤呈正相关(r=0.353)。3)CL损伤时合并距腓前韧带(ATFL)损伤最多,为68.2%,三角韧带(TRL)损伤次之,为33.3%,然后是跟腓韧带(CFL)损伤,为30.3%;ITCL前束损伤时合并ATFL损伤最多,为70.0%,TRL损伤次之,为35.7%,然后是CFL损伤,为21.4%;ITCL后束损伤时合并ATFL损伤最多,为64.6%,TRL损伤次之,为29.2%,然后是CFL损伤,为16.7%。IER损伤时合并ATFL损伤最多,为63.6%,TRL损伤次之,为30.9%,然后是CFL损伤,为16.4%。结论跗骨窦损伤患者MRI检查表现可有多种类型,跗骨窦韧带中ITCL前束、CL较多发生损伤,多为多条同时损伤也可以是单独一条损伤。在ATFL、CFL,TRL损伤时要注意观察跗骨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踝关节 跗骨 跗骨窦综合征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踝关节扭伤后继发跗骨窦综合征的临床观察
2
作者 徐晓旭 张磊 +4 位作者 姜博 孙晋 刘晓华 张晟 李妍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24年第4期387-391,共5页
目的:探讨外踝关节扭伤继发跗骨窦综合征的发生率和跗骨窦封闭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收治的391例外踝扭伤患者中88例行跗骨窦封闭注射治疗,其中男22例,女66例;年龄29~60(41.00±7.52)岁,病程1~12(5.6... 目的:探讨外踝关节扭伤继发跗骨窦综合征的发生率和跗骨窦封闭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收治的391例外踝扭伤患者中88例行跗骨窦封闭注射治疗,其中男22例,女66例;年龄29~60(41.00±7.52)岁,病程1~12(5.6±4.2)个月。具体药物为复方倍他米松1 ml+盐酸利多卡因4 ml。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1、3、6、12个月对患者进行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merican Orthop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AOFAS)踝-后足功能评分。结果:88例患者完成目标随访,时间均为12个月。外踝关节扭伤继发跗骨窦综合征发生率为22.5%(88/391),封闭治疗后1个月VAS(1.20±0.89)分,AOFAS(88.70±7.04)分;治疗3个月后VAS(1.60±1.35)分,AOFAS(85.20±10.95)分;治疗6个月后VAS(2.35±1.39)分,AOFAS(80.30±9.75)分;治疗12个月后VAS(2.80±1.51)分,AOFAS(79.10±9.94)分。治疗后各时间点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研究结果显示外踝关节扭伤后跗骨窦综合征发生率为22.5%,封闭治疗短期内有效,1年内症状复发率为65%,针对保守治疗欠佳的患者,或考虑进行其他治疗方法,如踝关节镜下清理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踝关节扭伤 跗骨窦综合征 封闭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跗骨窦入路与外侧延长切口入路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效果观察
3
作者 瞿国峰 《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4年第3期100-103,共4页
目的比较跗骨窦入路与外侧延长切口入路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3月-2023年6月收治的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患者9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跗骨窦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对照组给予外侧延长切口... 目的比较跗骨窦入路与外侧延长切口入路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3月-2023年6月收治的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患者9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跗骨窦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对照组给予外侧延长切口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及恢复指标,踝关节功能,术前、术后6个月影像学指标水平,术前、术后2d 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水平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切口愈合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踝关节功能优良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15,P>0.05);术后6个月两组Bohler角、Gissame角、跟骨(宽、长)水平高于术前,跟骨高水平低于术前(P<0.05),术后6个月两组Bohler角、Gissame角、跟骨(宽、长、高)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8h观察组CRP、ESR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χ^(2)=6.400,P<0.05)。结论跗骨窦入路与外侧延长切口入路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均能有效恢复跟骨解剖结构,促进跟骨功能恢复,但是跗骨窦入路可减轻创伤,降低出血量,减少并发症,促进患者康复,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跗骨窦入路 外侧延长切口入路 SandersⅡ~Ⅲ型 跟骨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跗骨桥的临床X线诊断 被引量:1
4
作者 吴茂雄 郭奕群 庄儒耀 《罕少疾病杂志》 2003年第5期1-2,共2页
目的探讨跗骨桥的临床X线诊断。方法对我院800例足和踝关节的X线照片有2块或以上的跗骨桥形成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结果800例照片中,发现跗骨桥32例(4%),其中男23例,女9例,平均年龄36岁。临床表现以足痛为最常见。属骨性骨桥24例(75%)... 目的探讨跗骨桥的临床X线诊断。方法对我院800例足和踝关节的X线照片有2块或以上的跗骨桥形成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结果800例照片中,发现跗骨桥32例(4%),其中男23例,女9例,平均年龄36岁。临床表现以足痛为最常见。属骨性骨桥24例(75%),纤维性或软骨性骨桥8例(25%)。X线征可分为原发征和继发征。结论跗骨桥是足痛的一种病因,大多数可经X线照片确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跗骨 X线诊断 跗骨融合 先天性畸形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闭合复位内固定与经跗骨窦小切口内固定治疗SandersⅡ型跟骨骨折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27
5
作者 崔树廷 刘子祯 +2 位作者 汤斌 陈光鑫 王志震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19年第5期448-453,共6页
目的:比较闭合复位内固定和经跗骨窦有限切口内固定治疗SandersⅡ型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5年6月至2018年2月采用微创方法治疗SandersⅡ型跟骨骨折患者60例,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两组:闭合撬拨复位空心钉内固定组(A组)和经... 目的:比较闭合复位内固定和经跗骨窦有限切口内固定治疗SandersⅡ型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5年6月至2018年2月采用微创方法治疗SandersⅡ型跟骨骨折患者60例,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两组:闭合撬拨复位空心钉内固定组(A组)和经跗骨窦有限切口内固定组(B组)。其中A组34例,男22例,女12例,年龄21~60(38.90±3.25)岁,SandersⅡA型14例,ⅡB型14例,ⅡC型6例;B组20例,男14例,女6例,年龄20~59(39.20±2.96)岁,SandersⅡA型8例,ⅡB型9例,ⅡC型3例。手术前后分别测量跟骨的跟骨高度、跟骨宽度、Gissane角、Bohler角,并对手术并发症、住院时间及花费进行对比,术后1年采用美国足踝骨科协会(AOFAS)评分系统进行功能评估。结果:术后54例获得随访,时间6~16(11.40±2.55)个月,失访6例。患者术后伤口均甲级愈合,无皮肤感染、坏死等伤口并发症发生;其中A组神经损伤1例,肌腱卡压2例,B组神经损伤2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跟骨宽度、高度、Bohlers角及Gissane角的矫正情况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AOFAS评分(89.2±4.7)分与B组(88.7±4.8)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花费及住院时间A组分别为(5 021.25±1 047.19)元、(6.31±4.75) d,B组分别为(13 591.35±1 975.21)元、(9.65±3.42)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闭合复位内固定与经跗骨窦切口复位内固定对SandersⅡ型骨折疗效相当,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等优点,闭合复位空心钉固定能明显缩短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经济性高,但应注意避免选择粉碎严重的跟骨骨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骨 骨折 骨折闭合复位 跗骨 骨折固定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跗骨窦入路微创钢板内固定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 被引量:42
6
作者 沈杰 姜雪峰 +1 位作者 黄国伟 徐军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540-544,共5页
目的探讨经跗骨窦入路联合微创钢板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12年6月~2018年1月,对123例(137足)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行跗骨窦入路微创钢板内固定,其中Ⅱ型95足,Ⅲ型42足。观察术后跟骨骨折复位、腓肠神经损伤... 目的探讨经跗骨窦入路联合微创钢板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12年6月~2018年1月,对123例(137足)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行跗骨窦入路微创钢板内固定,其中Ⅱ型95足,Ⅲ型42足。观察术后跟骨骨折复位、腓肠神经损伤和伤口情况,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merican Orthop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AOFAS)踝-后足指数评分评价疗效。结果所有跟骨均恢复解剖形态。1例深部感染,10例腓肠神经损伤。术后随访12~96(39.8±11.3)月。22例(25足)获得5年以上随访,AOFAS评分(83.5±12.1)分;46例(50足)获得3~5年随访,AOFAS评分(86.4±9.1)分;55例(62足)获得1~3年随访,AOFAS评分(87.9±7.3)分。共62例(67足)术后12~51(20.7±8.5)月行内固定取出,1例腓肠神经损伤,无伤口感染。结论经跗骨窦入路联合微创钢板内固定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操作简单,固定可靠,术后可早期功能锻炼,是治疗跟骨骨折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骨骨折 跗骨窦手术入路 微创钢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跗骨窦区断层解剖与影像学表现对照 被引量:6
7
作者 刘胜全 王巧玲 +2 位作者 李云 闫呈新 李长勤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2年第5期812-815,共4页
目的研究跗骨窦结构及颈韧带在断层解剖与CT、MRI表现,并进行对照,为影像学诊断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解剖1例尸体跗骨窦标本,颈韧带表面涂抹对比剂后CT扫描,图像后处理观察颈韧带;对17例标本行MRI扫描,40例正常人行CT容积扫描与MRI扫描... 目的研究跗骨窦结构及颈韧带在断层解剖与CT、MRI表现,并进行对照,为影像学诊断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解剖1例尸体跗骨窦标本,颈韧带表面涂抹对比剂后CT扫描,图像后处理观察颈韧带;对17例标本行MRI扫描,40例正常人行CT容积扫描与MRI扫描,并将标本制作成不同典型断层标本,分别通过测量观察跗骨窦特征及颈韧带走行特征。辨认跗骨窦内部结构及周围结构,对测量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跗骨窦及颈韧带径线测量在断层解剖上与MRI对比、MRI与CT图像对比无显著性差异。跗骨窦内部结构及周围结构在CT、MRI均可清晰显示。结论 MRI图像与断层解剖标本测量结果基本一致,能够清晰显示跗骨窦局部结构,跗骨窦软组织的CT容积扫描多平面重组图像与MRI图像无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跗骨 颈韧带 断层解剖学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跗骨窦入路治疗跟骨骨折 被引量:9
8
作者 周海波 孔建中 《中国骨伤》 CAS 2010年第7期555-556,共2页
跟骨骨折是足部的常见骨折,占跗骨骨折的60%~65%,而涉及距下关节面的关节内骨折占所有跟骨骨折的70%[1]。对于关节内的跟骨骨折,大多倾向于采用足跟外侧"L"形切口切开复位及钢板内固定治疗,并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但采用足跟外侧"L... 跟骨骨折是足部的常见骨折,占跗骨骨折的60%~65%,而涉及距下关节面的关节内骨折占所有跟骨骨折的70%[1]。对于关节内的跟骨骨折,大多倾向于采用足跟外侧"L"形切口切开复位及钢板内固定治疗,并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但采用足跟外侧"L"形切口的最大缺点是术后切口边缘皮肤的坏死率高达14%[1]。自2004年8月至2009年8月,采用经跗骨窦入路切开复位钢板固定治疗跟骨闭合性骨折42足,无一足发生切口边缘皮肤坏死,并取得满意疗效,现总结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骨 骨折 跗骨 外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DCT多方法重建结合MRI诊断跗骨窦综合征的临床价值分析 被引量:5
9
作者 孙延豹 张伟强 +3 位作者 王军燕 方春 黄益镌 吴凡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5年第11期2008-2011,2020,共5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X线断层扫描计算机成像(MDCT)数据后处理中多方法重建技术结合磁共振成像(MRI)在跗骨窦综合征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64排螺旋CT、1.5T MRI扫描仪,CT做常规横轴位扫描,MRI做常规横轴位、矢状位SET1和FSET2加权...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X线断层扫描计算机成像(MDCT)数据后处理中多方法重建技术结合磁共振成像(MRI)在跗骨窦综合征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64排螺旋CT、1.5T MRI扫描仪,CT做常规横轴位扫描,MRI做常规横轴位、矢状位SET1和FSET2加权扫描,冠状位和斜矢状位(足尖方向内斜15°角)T2-STIR(Long TE)扫描。扫描结束后将所得MDCT原始数据传送至Somaris/7工作站,采用曲面重组(CPR)、容积重建再现(VR),最大密度投影(MIP)和多平面重组(MPR)技术,重建图像。综合MDCT重建图像及MRI图像,分析例跗骨窦综合征的成像特征。结果本组CT显示颈韧带显示增粗模糊或形态异常7例;跗骨骨质异常21例;11例显示跗骨窦内函脂肪密度增高,模糊;4例表现为关节周围滑膜增生,6例表现为关节积液;30例患者跗骨窦平均容积为(4.112±0.771)ml。本组MRI显示颈韧带增粗模糊或信号增高的11例;跗骨骨质异常24例;T1WI显示内函脂肪信号减低的19例,显示信号不均匀的10例,T2WI显示信号增高的9例,显示信号不均匀的20例;19例表现为退行性骨关节炎改变,14例表现为踝关节或关节周围韧带的滑膜增生或信号不连续,11例表现为关节积液。结论 MDCT多方法重建技术结合MRI能更好的显示跗骨窦的解剖及病理改变,能为临床提供更为完整的诊断信息,为临床评价跗骨窦综合征的分型和指导手术路径都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踝关节 跗骨窦综合征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跗骨窦入路微创治疗跟骨骨折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4
10
作者 党兴 陈兆兴 张铎安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19年第14期2566-2569,共4页
目的探讨经跗骨窦入路微创技术治疗跟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3月至2016年11月于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治疗的38例跟骨骨折患者,其中18例患者采用经跗骨窦入路微创技术内固定治疗(A组),20例患者采用传统的L形切口切开复位... 目的探讨经跗骨窦入路微创技术治疗跟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3月至2016年11月于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治疗的38例跟骨骨折患者,其中18例患者采用经跗骨窦入路微创技术内固定治疗(A组),20例患者采用传统的L形切口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B组)。分别就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切口并发症情况、术后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评分、Maryland评分进行比较,从而评价两种术式的疗效。结果两组均获得随访,中位随访时间14(9~22)个月。A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少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A组患者的手术切口愈合率较B组高,并发症率较B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术后AOFAS评分、Maryland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A组疗效优良率(88.9%)高于B组(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跗骨窦入路微创治疗跟骨骨折取得了的复位优良和固定坚强的效果,临床疗效肯定,且在控制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局部皮肤并发症方面具有较明显优势,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跗骨窦入路 微创 跟骨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跗骨结核的诊断和手术治疗 被引量:1
11
作者 叶永志 张隆英 陈永志 《浙江临床医学》 2017年第8期1499-1500,共2页
目的 探讨跗骨结核的临床特点及手术方法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1月至2015年12月跗骨结核患者20例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9-24个月,平均17个月;所有病例足踝疼痛消失,踝关节功能良好,未复发.结论 跗骨结核术前... 目的 探讨跗骨结核的临床特点及手术方法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1月至2015年12月跗骨结核患者20例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9-24个月,平均17个月;所有病例足踝疼痛消失,踝关节功能良好,未复发.结论 跗骨结核术前诊断主要依靠详细的病史和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对有慢性窦道的患者,病灶清除是有效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跗骨 诊断 手术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距骨周围跗骨脱位22例治疗体会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朝晖 《中国骨伤》 CAS 2009年第3期235-235,共1页
距骨周围跗骨脱位(距跗关节脱位)为踝关节严重损伤,占所有脱位的1%~1.3%。自2000年至2006年收治距骨周围跗骨脱位病例22例,随访2~7年,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 距骨 跗骨 脱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跗骨窦入路自制跟骨钢板联合空心钉内固定治疗SanderⅡ型跟骨骨折疗效观察 被引量:4
13
作者 丁积勇 孟永久 张祯阳 《浙江临床医学》 2021年第1期55-56,共2页
目的观察跗骨窦入路自制跟骨钢板联合空心钉内固定治疗SanderⅡ型跟骨骨折的疗效。方法15例SanderⅡ型跟骨骨折采取跗骨窦切口、自制跟骨钢板联合空心钉内固定治疗,观察其疗效。结果15例跟骨骨折全部骨性愈合,术后跟骨Böhler角、Gi... 目的观察跗骨窦入路自制跟骨钢板联合空心钉内固定治疗SanderⅡ型跟骨骨折的疗效。方法15例SanderⅡ型跟骨骨折采取跗骨窦切口、自制跟骨钢板联合空心钉内固定治疗,观察其疗效。结果15例跟骨骨折全部骨性愈合,术后跟骨Böhler角、Gissane角、跟骨高度、跟骨宽度较术前均得到明显改善,关节面复位良好,踝关节功能根据AOFAS踝-后足评分,优11例,良3例,可I例,差0例。结论跗骨窦切口自制跟骨钢板联合空心钉内固定治疗SanderI型跟骨骨折,具有创伤小、操作简便、感染率低、固定可靠等优点,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跗骨窦切口 自制钢板 空心钉 跟骨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跗骨窦有限切口内固定术对SandersⅡ、Ⅲ型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足踝功能及并发症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6
14
作者 张绍 吴秋季 关金阳 《中国医药科学》 2020年第4期218-221,共4页
目的以SandersⅡ、Ⅲ型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患者应用跗骨窦有限切口内固定术的效果。方法随机纳入62例2017年10月~2019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SandersⅡ、Ⅲ型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参考组(n=... 目的以SandersⅡ、Ⅲ型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患者应用跗骨窦有限切口内固定术的效果。方法随机纳入62例2017年10月~2019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SandersⅡ、Ⅲ型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参考组(n=31)患者采用跟骨外侧L型切口内固定术,研究组(n=31)患者采用跗骨窦有限切口内固定术,对比患者手术时间等手术情况以及术后骨折愈合时间,测量手术前后患者Langre角、Gissane角以及Bohler角并进行组间对比,比较手术前后患者Maryland评分及Morrey法,统计并对比患者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均较参考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中出血量明显更少且切口长度明显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患者Morrey评分均低于术前,MaryLand评分均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患者Morrey评分及MaryLand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感染、血肿等并发症总发生率9.68%,参考组总发生率25.81%,研究组感染等并发症总发生率较参考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跟骨外侧L型切口内固定术及跗骨窦有限切口内固定术在SandersⅡ、Ⅲ型跟骨关节内骨折治疗中均能够取得较好的足踝功能改善效果,但是跗骨窦有限切口内固定术手术创伤更小且能够缩短其手术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同时还能够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跗骨窦有限切口内固定术 SandersⅡ、Ⅲ型跟骨关节内骨折 足踝功能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刀松解联合封闭治疗跗骨窦综合征疗效观察 被引量:1
15
作者 马幸福 朱俊琛 +5 位作者 贺业霖 郑智文 熊应宗 王超 苏毅 李迎春 《广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0年第1期36-40,共5页
[目的]观察针刀松解联合封闭治疗跗骨窦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单盲设计,将60例跗骨窦综合征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采用针刀松解联合封闭治疗,对照组予封闭治疗,评价两组总体临床疗效,比较两... [目的]观察针刀松解联合封闭治疗跗骨窦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单盲设计,将60例跗骨窦综合征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采用针刀松解联合封闭治疗,对照组予封闭治疗,评价两组总体临床疗效,比较两组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评分及AOFAS踝-后足功能评分的变化。[结果]治疗后3天及治疗后3个月随访时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93.33%、96.67%,均高于对照组的90.00%及86.67%,且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与观察组治疗后的VAS评分较治疗前降低、AOFAS踝-后足功能评分明显增高,且与治疗前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刀联合封闭疗法治疗跗骨窦综合征在短期和远期可明显缓解疼痛、改善关节活动度、促进关节功能恢复,无明显副作用,且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跗骨窦综合征 针刀 封闭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消定膏外敷治疗跗骨窦综合征25例小结 被引量:2
16
作者 尤从新 邓强 王亚宁 《甘肃中医》 2004年第8期24-24,共1页
关键词 跗骨窦综合征/中药疗法 消定膏(外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跗骨窦入路的微创有限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跟骨骨折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陈小刚 《当代医药论丛》 2021年第22期43-45,共3页
目的:探讨用经跗骨窦入路的微创有限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跟骨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20年10月在如东县中医院接受治疗的58例跟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n=29)和研究组(n=29)。为对照组患者采用跟骨外侧... 目的:探讨用经跗骨窦入路的微创有限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跟骨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20年10月在如东县中医院接受治疗的58例跟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n=29)和研究组(n=29)。为对照组患者采用跟骨外侧L形切口复位内固定术进行治疗,为研究组患者采用经跗骨窦入路的微创有限切开复位内固定术进行治疗。然后对比两组患者的围手术期指标、治疗前后其跟骨解剖结构、足踝功能评分的变化情况及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1)研究组患者的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患者,其术中出血量、术后出血量均少于对照组患者,P<0.05。2)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跟骨高度、跟骨宽度均小于对照组患者,其Bolher角、Gissane角均大于对照组患者,P<0.05。3)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Maryland评分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4)研究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与采用跟骨外侧L形切口复位内固定术相比,用经跗骨窦入路的微创有限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跟骨骨折的效果较好,可有效地改善患者的围手术期指标,降低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促进其足踝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骨骨折 跗骨窦入路 微创有限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足踝功能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距骨周围跗骨脱位8例报告
18
作者 陈彦华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0期51-51,共1页
关键词 距骨周围跗骨脱位 功能障碍 治疗不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手法治疗跗骨窦综合症经验
19
作者 陈珂 《环球中医药》 CAS 2011年第2期140-141,共2页
在"骨错缝,能出槽"理论指导下,以中医"松顺动"为原则,通过手法放松腓骨长短肌和趾长伸肌,推按趾弓,被动屈伸踝关节,达到治疗慢性跗骨窦综合症的效果。在无需药物辅助和关节限动的情况下疗效满意且无复发。
关键词 跗骨窦综合症 手法治疗 临床经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跗骨窦入路微型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跟骨骨折的效果观察
20
作者 田中 宋奇志 蒋启龙 《当代医药论丛》 2021年第8期20-21,共2页
目的:观察采用跗骨窦入路法对跟骨骨折患者进行微型钢板内固定术的效果。方法:将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期间重钢总医院收治的50例跟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这些患者随机平均分为参照组和观察组。采用跟外侧扩大L形入路法对参照组患... 目的:观察采用跗骨窦入路法对跟骨骨折患者进行微型钢板内固定术的效果。方法:将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期间重钢总医院收治的50例跟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这些患者随机平均分为参照组和观察组。采用跟外侧扩大L形入路法对参照组患者进行钢板内固定术。采用跗骨窦入路法对观察组患者进行微型钢板内固定术。然后,比较两组患者术毕至骨折愈合的时间、住院的时间、术毕至足部能够正常负重的时间、手术的时间、术中的出血量及其踝关节功能恢复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毕至骨折愈合的时间、住院的时间、术毕至足部能够正常负重的时间及手术的时间均短于参照组患者,其术中的出血量少于参照组患者,P<0.05。术前,两组患者踝关节内翻、外翻、背伸及跖屈的活动度相比,P>0.05;术后的第8个月,观察组患者踝关节内翻及外翻的活动度均小于参照组患者,其踝关节背伸及跖屈的活动度均大于参照组患者,P<0.05。结论:采用跗骨窦入路法对跟骨骨折患者进行微型钢板内固定术的效果很好,可改善其踝关节的功能,促进其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骨骨折 跗骨窦入路 微型钢板 内固定术 踝关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