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6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早期渐进性运动在重症监护病房危重患者床旁超声监测中的干预效果
1
作者 陈春桦 梁艳 +2 位作者 梁意芳 潘俊民 李磊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 2024年第2期21-24,共4页
目的 探讨早期渐进性运动在重症监护病房(ICU)危重患者床旁超声监测中的干预效果。方法 对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在贵港市人民医院急诊ICU、重症医学科住院的120例行机械通气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回顾分析,2组均予以基础治疗和常规护理,根... 目的 探讨早期渐进性运动在重症监护病房(ICU)危重患者床旁超声监测中的干预效果。方法 对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在贵港市人民医院急诊ICU、重症医学科住院的120例行机械通气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回顾分析,2组均予以基础治疗和常规护理,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60例,常规康复训练)和观察组(60例,常规康复训练+早期渐进性运动)2组。对比2组在住院期间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呼吸肌功能、肌肉参数、肌力和握力水平。结果 观察组的机械通气、ICU及总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VAP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均<0.05)。入住ICU 48 h后,观察组的咳嗽峰流速、最大吸气压力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入住ICU的1周和转出ICU时,观察组的股直肌横截面积、股直肌厚度、股中间肌厚度、胫骨前肌肌肉厚度、肱二头肌厚度、桡侧腕屈肌厚度值均大于同期对照组,英国医学研究委员会量表评分和握力均较同期对照组更优(P均<0.05)。结论 早期渐进性运动在ICU危重患者床旁超声监测中的干预效果显著,可有效减少患者的ICU住院时间,减少VAP的发生,改善其呼吸肌功能,提升其肌肉厚度、肌群肌力和握力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监护病房 危重患者 床旁超声监测 早期渐进性运动 呼吸肌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监测膈肌功能对头颈部手术全身麻醉患者复苏期呼吸恢复的影响
2
作者 卢碧霞 谭国龙 +2 位作者 钟达均 高素芳 梅松春 《中国医学工程》 2024年第2期85-89,共5页
目的探究超声监测膈肌功能对头颈部手术全身麻醉患者复苏期呼吸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于东莞市茶山医院住院并成功进行头颈部手术治疗的12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不同的监测方案将验对象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常规监护... 目的探究超声监测膈肌功能对头颈部手术全身麻醉患者复苏期呼吸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于东莞市茶山医院住院并成功进行头颈部手术治疗的12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不同的监测方案将验对象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常规监护,不进行超声评估,n=30)、实验1组(超声评估上气道,n=30)、实验2组(超声评估膈肌,n=30),实验3组(超声评估膈肌和上气道,n=30)。比较四组患者在T0(诱导前)、T1(气管拔管即刻)、T2(气管拔管2 min)、T3(气管拔管5 min)、T4(气管拔管15 min)及T5(出复苏室前)时刻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比较实验1组与实验3组口咽左右径;实验2组与实验3组膈肌移动度;各组患者T1~T5时刻接受干预次数。比较各组患者PACU停留时间以及送入麻醉后监测治疗室(PACU)至拔管的时间。结果T2~T5时刻实验2组和实验3组SpO2较对照组更高,T3~T4时刻实验1组SpO2较对照组更高,T2~T3时刻实验2组和实验3组SpO2较实验1组更高(P<0.05);与T0时刻比较,对照组和实验1组在T1~T5时刻,实验2组和实验3组在T1~T4时刻SpO2均明显降低(P<0.05)。T1、T4时刻实验1组干预率高于对照组,T1、T2时刻实验2组和实验3干预率高于对照组,T4及T5时刻实验2组和实验3干预率低于对照组,T1时刻实验2组和实验3组干预率高于实验1组(P<0.05)。实验2组与实验3组PACU停留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PACU停留时间长于实验1组、实验2组、实验3组(P<0.05)。结论在头颈部手术全身麻醉患者复苏期采用超声对患者膈肌功能进行监测,通过超声将膈肌运动可视化,能够有效显示麻醉恢复期患者膈肌功能恢复程度,及时为麻醉医师在患者出现临床表现之前预先判断呼吸抑制从而采取干预措施提供参考,改善接受头颈部手术患者全身麻醉恢复期呼吸功能,减少患者麻醉后监测治疗室停留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身麻醉 复苏期 超声监测 膈肌功能 头颈部手术 呼吸恢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剖宫产术后超声监测子宫切口愈合情况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
3
作者 单瑞芹 王冰 +3 位作者 王建业 付金凤 段明英 高亚莉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5期58-59,共2页
关键词 剖宫产 术后 超声监测 子宫切口 切口愈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监测腹腔镜套扎切除子宫肌瘤术创面36例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杨晓红 夏恩兰 +3 位作者 邓美玲 耿建英 姜雯 苏秀丽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992-993,共2页
目的通过超声定期监测子宫创面愈合情况评价腹腔镜下线圈套扎法切除子宫肌瘤的临床应用。方法腹腔镜下应用线圈套扎法切除子宫肌瘤浆膜下或壁间肌瘤外突型36例,术后超声定期监测子宫创面疤痕愈合恢复情况。结果线圈套扎法切除浆膜下子... 目的通过超声定期监测子宫创面愈合情况评价腹腔镜下线圈套扎法切除子宫肌瘤的临床应用。方法腹腔镜下应用线圈套扎法切除子宫肌瘤浆膜下或壁间肌瘤外突型36例,术后超声定期监测子宫创面疤痕愈合恢复情况。结果线圈套扎法切除浆膜下子宫肌瘤18例创面恢复佳;子宫壁间肌瘤外突>50%者11例,创面4、5周后消失;子宫壁间肌瘤外凸<50%者7例创面恢复慢,并发症多。结论据超声监测腹腔镜下套扎法切除子宫肌瘤是一种可行的手术方法,但需结合临床分型适当采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监测 腹腔镜下套扎法切除术 子宫肌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阴道超声监测卵泡发育在促排卵药物治疗过程中的应用 被引量:1
5
作者 邹淑丽 刘秀平 宋艳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3期110-110,共1页
关键词 经阴道超声监测 药物治疗 卵泡发育 促排卵 子宫内膜 指导受孕 药物剂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阴道超声监测卵泡及子宫内膜变化对治疗不孕症的指导价值 被引量:4
6
作者 隋桂玲 《济宁医学院学报》 2004年第2期53-53,共1页
目的 探讨经阴道超声监测卵泡发育及子宫内膜变化在治疗不孕症中指导价值。方法 经阴道超声对 16 0个促排卵周期的卵泡发育情况及内膜进行观察。结果 促排卵周期卵泡平均每天增长 2 12mm ,排卵前卵泡平均直径 2 3 3mm ,排卵前卵泡... 目的 探讨经阴道超声监测卵泡发育及子宫内膜变化在治疗不孕症中指导价值。方法 经阴道超声对 16 0个促排卵周期的卵泡发育情况及内膜进行观察。结果 促排卵周期卵泡平均每天增长 2 12mm ,排卵前卵泡平均直径 2 3 3mm ,排卵前卵泡多数生长较快 ,成熟卵泡内多可见到金字塔样点状高回声。三线征子宫内膜为 12 6例 ( 78 8% ) ,均质征子宫内膜34例 ( 2 1 2 % ) ,均质征子宫内膜厚度多分布在≤ 9mm区域内。结论 经阴道超声是一种有价值的监测卵泡生长发育及子宫内膜变化的手段 ,对指导临床合理使用药物及穿刺取卵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道超声 卵泡 子宫内膜 治疗 不孕症 超声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普勒超声监测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早期诊断价值 被引量:2
7
作者 袁宏丽 陈文娟 +2 位作者 陈卓兰 何涛 李皓 《中国卫生产业》 2012年第30期98-98,共1页
目的对多普勒超声检测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早期诊断效果进行研究。方法对该院2010年3月—2011年3月期间接收并发现的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188例在出生后的24、48、72h使用多普勒超声检测仪进行检测,并记录数据。结果所有患儿在24h内... 目的对多普勒超声检测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早期诊断效果进行研究。方法对该院2010年3月—2011年3月期间接收并发现的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188例在出生后的24、48、72h使用多普勒超声检测仪进行检测,并记录数据。结果所有患儿在24h内脑血流速度比较低,而阻力指数则较高,在48h左右阻力指数逐渐恢复,至72k时已恢复正常。结论使用多普勒超声监测仪对患儿进行检测能够及时的发展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能够有效降低患儿脑部损伤的概率,提高患儿的生存率,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普勒超声监测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脑血流速度 阻力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颅多普勒超声监测联合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观察 被引量:2
8
作者 韩喜梅 《中国实用医药》 2021年第27期27-29,共3页
目的观察经颅多普勒超声(TCD)监测联合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4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实施尿激酶溶栓治疗,在溶栓治疗的过程中使用经颅多普勒超声进行持续监测,评估比较患者溶栓前后大脑中动脉收缩期... 目的观察经颅多普勒超声(TCD)监测联合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4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实施尿激酶溶栓治疗,在溶栓治疗的过程中使用经颅多普勒超声进行持续监测,评估比较患者溶栓前后大脑中动脉收缩期峰血流速度(MCA-Vp)、大脑中动脉平均血流速度(MCA-Vm)、动脉搏动指数(PI)、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结果患者溶栓前的MCA-Vp为(19.25±6.64)cm/s、MCA-Vm为(10.31±15.34)cm/s、PI为(0.87±0.07),溶栓后即刻分别为(87.05±14.25)cm/s、(63.21±6.12)cm/s、(0.60±0.11);患者溶栓后即刻的MCA-Vp、MCA-Vm高于溶栓前,PI低于溶栓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溶栓后NIHSS评分(7.04±2.10)分明显低于溶栓前的(15.20±3.01)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在静脉溶栓过程中通过经颅多普勒超声持续监测,可以有效对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情况进行监测评估,评价患者的血管再通状况,对监测患者的病症及预后发挥了重要作用,也可以为临床的治疗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颅多普勒超声监测 尿激酶溶栓 急性脑梗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监测在宫腔镜电切术治疗纵隔子宫中的作用 被引量:1
9
作者 李振红 《中国医药科学》 2014年第23期95-96,138,共3页
目的:探讨超声监测在宫腔镜电切术治疗纵隔子宫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0年4月~2014年5月确诊的纵隔子宫患者56例,采用超声监测在宫腔镜电切术进行治疗,观察其治疗效果。结果纵隔子宫均一次完成纵隔电切手术,手术时间为13~28min,平... 目的:探讨超声监测在宫腔镜电切术治疗纵隔子宫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0年4月~2014年5月确诊的纵隔子宫患者56例,采用超声监测在宫腔镜电切术进行治疗,观察其治疗效果。结果纵隔子宫均一次完成纵隔电切手术,手术时间为13~28min,平均(19.43±2.73)min,术中出血量为10~50mL,平均(21.32±4.62)mL。患者术后出现阴道少量出血,2~7d后停止。术后1~3个月行宫腔镜复查,宫腔形态恢复正常,未见宫腔粘连出现。术后患者的自然流产率明显降低,足月活产分娩率明显高于术前,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超声监测在宫腔镜电切术治疗纵隔子宫具有导向作用,可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和成功率,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监测 宫腔镜电切术 纵隔子宫 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胎儿宫内发育迟缓的超声监测
10
作者 李秀英 李静云 +1 位作者 张艳霞 张超英 《济宁医学院学报》 1993年第2期52-53,共2页
本文对115例临床疑诊宫内发育迟缓的胎儿进行超声检测。结果与临床诊断符合率为90.4%,不符者占9.6%,在25例宫内发育迟缓的胎儿中超声诊断正确率81.0%。监测的时间从孕24周~32周开始常规进行,以后定期监测,降低围产儿死亡率。
关键词 胎儿 发育迟缓 超声监测 双顶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监测在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的应用价值
11
作者 韦庆深 《中国医学工程》 2016年第1期48-50,共3页
目的研究超声监测在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4年9月在该院就诊的98例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48例,对患者进行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术(URSL)... 目的研究超声监测在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4年9月在该院就诊的98例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48例,对患者进行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术(URSL)治疗;观察组50例,在进行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术(URSL)治疗同时对患者进行床边超声监测手术时结石的移动状况。比较分析手术时原位碎石成功率、结石一次清除率、碎石失败率和碎石时发现结石漂移的时间。结果观察组的原位碎石成功率、结石一次清除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碎石失败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手术碎石时发现结石漂移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时联合超声监测手术时结石的移动情况,可有利于粉碎结石以及较早地发现结石的漂移,提高手术的清石率和安全性,在临床上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监测 气压弹道碎石术 输尿管结石 结石漂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症超声监测在多发伤休克患者液体复苏治疗中的应用观察 被引量:6
12
作者 张健昌 刘汝明 +1 位作者 李盘石 覃炳军 《山东医药》 CAS 2022年第29期70-73,共4页
目的评价重症超声监测在多发伤休克患者液体复苏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100例多发伤休克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常规组和超声组各50例。常规组根据临床指标监测指导液体复苏,超声组以超声监测指标指导液体复苏。进入重症医学科(入科)即... 目的评价重症超声监测在多发伤休克患者液体复苏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100例多发伤休克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常规组和超声组各50例。常规组根据临床指标监测指导液体复苏,超声组以超声监测指标指导液体复苏。进入重症医学科(入科)即刻及入科6、12、24、48 h,观察血流动力学参数[心率、收缩压、舒张压、中心静脉压(CVP)]、氧代谢指标[乳酸、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ScvO_(2))、氧合指数]、尿量;记录机械通气时间、入住ICU时间、升压药使用时间,计算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发生率、28 d死亡率。结果随入科时间延长,两组心率、血乳酸、氧合指数逐渐降低,收缩压、舒张压、CVP、ScvO_(2)、尿量逐渐升高(P均<0.05),超声组入科24、48 h舒张压及入科后同时点ScvO_(2)均高于常规组(P均<0.05),两组同时点其他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与常规组比较,超声组入住ICU、机械通气、升压药使用时间均缩短(P均<0.05);超声组MODS发生率低于常规组(P<0.05),两组28 d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重症超声监测用于指导多发伤休克患者液体复苏,可有效升高患者舒张压、ScvO_(2),缩短入住ICU、机械通气、升压药使用时间,降低MODS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伤 休克 主动脉血流速度时间积分 液体复苏 机械通气时间 血乳酸 氧合指数 超声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监测下腔静脉内径在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指导液体复苏中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1
13
作者 莎日娜 耿立霞 《中国实用医药》 2023年第22期64-68,共5页
目的分析超声监测下腔静脉(IVC)内径在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指导液体复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80例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采用超声监测IVC内径指导液体复苏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液体复苏治疗。比较两... 目的分析超声监测下腔静脉(IVC)内径在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指导液体复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80例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采用超声监测IVC内径指导液体复苏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液体复苏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复苏前后的复苏指标[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ScvO_(2))]及观察组复苏前后下腔静脉变异度(IVCV)、下腔静脉塌陷指数(IVC-CI)水平,复苏前后的乳酸水平,血管活性药物用量和输血量,预后情况。结果复苏后2、6、12、24 h,两组MAP、CVP、ScvO_(2)均高于本组复苏前,且观察组复苏后2、6、12、24 h的MAP均高于对照组,复苏后12 h的CVP高于对照组,复苏后6、12、24 h的ScvO_(2)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复苏后2、6、12、24 h的IVCV均低于复苏前,复苏后24 h的IVC-CI低于复苏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苏后6、12、24 h,观察组乳酸水平分别为(4.55±1.04)、(3.34±1.25)、(1.43±0.76)mmol/L,均低于对照组的(6.60±1.03)、(5.37±2.67)、(3.38±1.12)mmol/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多巴胺、5%碳酸氢钠、去氧肾上腺素、悬浮红细胞、血浆用量分别为(96.25±18.07)mg、(78.68±10.02)ml、(67.34±8.25)mg、(5.28±1.67)U、(688.55±13.04)ml,均少于对照组的(120.61±21.18)mg、(150.67±21.02)ml、(80.37±9.67)mg、(8.82±2.35)U、(835.60±25.03)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病死率和肺水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生率分别为5.0%、7.5%、12.5%,均低于对照组的20.0%、25.0%、3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采用超声监测IVC内径指导液体复苏可以准确的评估患者的血容量,更加有效适量的对患者进行补液,改善患者的预后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监测 下腔静脉内径 创伤失血性休克 液体复苏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孕期超声监测宫颈预测妊娠结局的研究
14
作者 韩志敏 董玲 关春梅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06年第18期60-,共1页
关键词 早期超声监测 宫颈 预测 妊娠结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妊娠合并梅毒的产前超声监测价值 被引量:4
15
作者 金昕 张璟璟 +1 位作者 朱玲艳 何春智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2年第6期972-975,共4页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梅毒胎儿超声特征及产前超声监测的价值。方法将82例妊娠合并梅毒患者分为治疗组和未治疗组,同时按孕周又将其随机分组,通过产前超声监测,比较各组胎儿的异常超声表现、先天梅毒儿的发生情况。结果早孕治疗组超声监测...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梅毒胎儿超声特征及产前超声监测的价值。方法将82例妊娠合并梅毒患者分为治疗组和未治疗组,同时按孕周又将其随机分组,通过产前超声监测,比较各组胎儿的异常超声表现、先天梅毒儿的发生情况。结果早孕治疗组超声监测未发现异常超声表现;中、晚孕治疗组、未治疗组胎儿畸形发生率分别为:6.06%,33.33%,70.83%。治疗组产前超声监测明显超声异常,如胎儿畸形等行引产26例,有效防止先天梅毒儿出生;未治疗组未行产前超声监测出生先天梅毒儿17例。结论产前超声监测有助于先天梅毒的诊断和抗梅疗效的观察,是及早发现胎传梅毒,适时终止妊娠,减少先天梅毒儿出生的一个可靠的监测手段,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毒 妊娠 超声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左炔诺孕酮节育器联合超声监测排卵治疗子宫腺肌症性不孕症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张菊梅 钟雪莉 +3 位作者 柯雁飞 梁小勤 吕晓艳 白露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3年第17期102-103,106,共3页
目的探讨左炔诺孕酮节育器(LNG-IUD)联合超声监测排卵治疗子宫腺肌症性不孕症的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2年5月深圳市龙华人民医院经超声确诊的子宫腺肌症性不孕症患者128例,按照患者意愿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4例。治疗组给... 目的探讨左炔诺孕酮节育器(LNG-IUD)联合超声监测排卵治疗子宫腺肌症性不孕症的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2年5月深圳市龙华人民医院经超声确诊的子宫腺肌症性不孕症患者128例,按照患者意愿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4例。治疗组给予宫内放置LNG-IUD,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1、3、6个月癌抗原125(CA125)、雌二醇(E2)、孕酮(P)、垂体分泌卵泡刺激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催乳素(PRL)、睾酮(T)水平变化;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痛经、阴道超声指标改善情况及半年妊娠率。结果①治疗组患者治疗后1、3、6个月CA125、E2、P、FSH、LH、PRL、T值均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照组治疗后1、3、6个月CA125、E2、P、FSH、LH、PRL、T值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组治疗后6个月CA125[(19.4±2.6)U/mL]、E2[(82.6±28.7)pg/mL]、P[(0.4±0.1)ng/mL]、FSH[(3.8±1.0)mU/mL]、LH[(6.4±2.5)mU/mL]、PRL[(13.6±5.6)ng/mL]、T值[(2.8±1.0)nmol/L]均低于同时段对照组[(301.1±58.3)U/mL、(98.2±34.7)pg/mL、(1.0±0.4)ng/mL、(6.5±2.5)mU/mL、(8.4±3.0)mU/mL、(19.8±9.5)ng/mL、(4.5±2.3)n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②治疗组治疗后痛经、阴道超声指标的显效率[60.94%(39/64)、53.13%(34/64)]、有效率[34.38%(22/64)、39.06%(25/64)]均高于对照组,无效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半年妊娠率[63.33%(19/64)]高于对照组[6.67%(2/64)],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LNG-IUD放置术较常规治疗安全有效,值得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炔诺孕酮节育器 超声监测排卵 子宫腺肌症性不孕症 受孕率 卵巢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监测药物保守治疗宫外孕的价值 被引量:2
17
作者 王洁 张新琼 +4 位作者 周新力 任杰 张娟辉 张春丽 邓劲松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2000年第6期444-445,465,共3页
目的 :研究超声诊断监测药物保守治疗宫外孕前后的超声图像特征 ,以提高临床对宫外孕的诊断正确率及评价保守治疗效果。材料与方法 :对 33例宫外孕患者治疗前进行超声监测、确诊 ,然后分二组给药 ,一组氨甲喋呤 <MTX >5 0mg肌注二... 目的 :研究超声诊断监测药物保守治疗宫外孕前后的超声图像特征 ,以提高临床对宫外孕的诊断正确率及评价保守治疗效果。材料与方法 :对 33例宫外孕患者治疗前进行超声监测、确诊 ,然后分二组给药 ,一组氨甲喋呤 <MTX >5 0mg肌注二次 ;另一组MTX5 0mg肌注再加米非酮分三次口服 ,分别在用药 3天、1、2、4、8周进行超声监测。了解宫外孕回声图变化情况 ,直至恢复正常。结果 :超声不但能确诊宫外孕 ,还可对其保守治疗效果作出准确的判断。宫外孕包块消失 ,子宫、附件声像图恢复正常是保守治疗的有效指标。胎囊完整者治疗效果较好 ,混合性包块次之 ,包块破裂型需急诊手术。结论 :超声是一种诊断宫外孕及观察其保守治疗效果简单而准确的监测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外孕 保守治疗 超声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监测脐动脉和大脑中动脉PI、RI、S/D和主动脉ISI、IFI与胎儿生长受限的关系及对不良围产结局的预测 被引量:2
18
作者 焦晓云 柴永红 +2 位作者 李楠 赵素梅 孙军华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23年第5期620-626,共7页
目的探讨超声监测脐动脉和大脑中动脉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收缩期与舒张期流速比(S/D)和主动脉峡部收缩指数(ISI)、峡部血流指数(IFI)与胎儿生长受限(FGR)的关系及对不良围产结局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120例孕晚期孕妇,年龄21~41... 目的探讨超声监测脐动脉和大脑中动脉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收缩期与舒张期流速比(S/D)和主动脉峡部收缩指数(ISI)、峡部血流指数(IFI)与胎儿生长受限(FGR)的关系及对不良围产结局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120例孕晚期孕妇,年龄21~41岁,平均年龄27.20岁(标准差5.19岁);孕周32~41周,平均孕周35.33周(标准差1.69周);产次1~3次,平均产次1.41次(标准差0.29次);高血压54例,糖尿病62例。将超声确诊为FGR的孕妇作为研究组(n=58),宫内胎儿正常发育孕妇作为对照组(n=62)。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监测子宫动脉、脐动脉及主动脉峡部血流参数。统计两组孕妇的妊娠结局。根据不同妊娠结局再次将研究组分为正常结局组和异常结局组,比较两组大脑中动脉、脐动脉及主动脉血流参数,并分析以上血流参数与新生儿体质量及新生儿Apgar评分的相关性。运用受试者工作特性(ROC)曲线分析血流参数对不良围产结局的预测价值。结果研究组脐动脉参数PI、RI及S/D值均较对照组明显偏高(1.23±0.15 vs 0.71±0.11、0.89±0.14 vs 0.52±0.08、3.67±0.33 vs 2.73±0.26。P<0.05)。大脑中动脉参数PI、RI及S/D值和主动脉峡部血流参数IFI、ISI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1.11±0.13 vs 1.72±0.18、0.53±0.12 vs 0.87±0.14、2.43±0.26 vs 4.67±0.15、0.23±1.03 vs 1.26±0.05,-0.39±0.03 vs-0.39±0.03。P<0.05);研究组主动脉峡部舒张血流消失或反向发生率为34.48%,高于对照组(4.84%)(P<0.05)。研究组根据不同妊娠结局分为正常结局组31例和异常结局组27例,异常结局组新生儿体质量及Apgar评分均较正常结局组明显偏低[(3.18±0.35)分vs(3.97±0.34)分、(7.21±0.34)分vs(8.67±0.65)分。P<0.05]。异常结局组新生儿大脑中动脉PI、RI、S/D及IFI和ISI等血流参数均较正常结局组明显偏低(1.02±0.1 vs 1.33±0.17、0.53±0.07 vs 0.64±0.15、2.42±0.23 vs 2.52±0.14、0.08±0.01 vs 1.12±0.04、1.12±0.14 vs-0.32±0.01。P<0.05);异常结局组新生儿脐动脉PI、RI及S/D等血流参数显著高于正常结局组(1.46±0.17 vs 1.18±0.12、0.86±0.11 vs 0.72±0.03、3.91±0.45 vs 3.43±0.26。P<0.05)。新生儿大脑中动脉PI、RI及S/D值及主动脉IFI、ISI均与新生儿体质量和新生儿Apgar评分呈正相关,脐动脉PI、RI、S/D值与新生儿体质量和Apgar评分呈负相关(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子宫中动脉、脐动脉及主动脉峡部血流参数联合诊断的曲线下面积最高,为0.968(95%CI 0.917~1.000)。结论子宫动脉、脐动脉及主动脉峡部血流参数异常均与FGR的发生密切相关,可辅助临床诊断FGR,联合检测3项血流参数诊断FGR的效能最高。超声监测脐动脉和大脑中动脉PI、RI、S/D和主动脉ISI、IFI可有效提高临床预测FGR预后的准确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监测 脐动脉 大脑中动脉 主动脉峡部收缩指数(ISI) 峡部血流指数(IFI) 胎儿生长受限 不良围产结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监测卵泡发育成熟度在治疗不孕症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9
作者 王永强 《浙江临床医学》 2011年第10期1188-1190,共3页
目前,由于环境因素和女性自身的一些因素导致不孕症比较常见。不孕症的原因很多,如生殖系统本身(卵巢、输卵管)、全身性疾患和中枢性的影响,不孕的主要原因是排卵障碍,占30%左右;下丘脑-垂体-卵巢生殖轴某一部位发生功能或器质... 目前,由于环境因素和女性自身的一些因素导致不孕症比较常见。不孕症的原因很多,如生殖系统本身(卵巢、输卵管)、全身性疾患和中枢性的影响,不孕的主要原因是排卵障碍,占30%左右;下丘脑-垂体-卵巢生殖轴某一部位发生功能或器质性病变,可导致长期或暂时性的排卵障碍。用超声监测卵泡的发育,定期监测成熟卵细胞的排出,对不孕症治疗有一定的指导意义。现对本院不孕症治疗中应用超声监测卵泡的成熟度的一组资料分析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育成熟度 超声监测 不孕症 治疗 卵泡 应用 下丘脑-垂体 排卵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监测下中早期妊娠行钳刮术 被引量:1
20
作者 葛敏 《中国实用医药》 2010年第12期190-190,共1页
关键词 早期妊娠 超声监测 钳刮术 临床价值 中早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