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07篇文章
< 1 2 8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定点突变改造谷胱甘肽合成相关酶及高效催化生产谷胱甘肽
1
作者 张秀春 王骏之 +1 位作者 徐华栋 沈美华 《食品与发酵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91-96,共6页
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是一种含有γ-酰胺键和巯基的三肽化合物,广泛应用于医药、食品和化妆品等领域。谷胱甘肽的生物合成主要由γ-谷氨酰半胱氨酸合成酶(γ-glutamylcysteine synthetase,GSHA)和谷胱甘肽合成酶(glutathione synth... 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是一种含有γ-酰胺键和巯基的三肽化合物,广泛应用于医药、食品和化妆品等领域。谷胱甘肽的生物合成主要由γ-谷氨酰半胱氨酸合成酶(γ-glutamylcysteine synthetase,GSHA)和谷胱甘肽合成酶(glutathione synthetase,GSHB)两步催化得到。在利用天然酶催化生产谷胱甘肽的过程中,发现天然酶的催化效果较差,其中GSHA为反应过程中的限速酶,该酶会受到产物的反馈抑制。该文对来自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的GSHA进行分子改造,对GSHA中参与转化的活性位点进行分析,通过丙氨酸扫描对关键氨基酸进行替换。对蛋白质表面非活性区域的氨基酸进行分析,引入带负电荷的氨基酸提高稳定性。将酶活力提升的突变位点进行组合,获得了催化效果较高的突变体Y131A-A511D,相比于野生型酶活力提高了6倍,并对最佳突变体的酶学性质进行分析。将突变体Y131A-A511D用于催化合成谷胱甘肽,在8 h内合成了76.8 mmol/L的谷胱甘肽,达到了高效催化生产谷胱甘肽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胱甘肽 γ-氨酸半氨酸连接酶 定点突变 丙氨酸扫描 酶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芪煎剂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急性肾损伤的疗效
2
作者 张丽 羊仙 张笑茹 《浙江临床医学》 2024年第7期983-985,共3页
目的探讨黄芪煎剂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GSH)治疗急性肾损伤(AKI)的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3月至2021年12月100例AKI患者,采用随机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应用GSH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中药黄芪煎剂口服。检测治... 目的探讨黄芪煎剂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GSH)治疗急性肾损伤(AKI)的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3月至2021年12月100例AKI患者,采用随机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应用GSH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中药黄芪煎剂口服。检测治疗前及治疗7 d、14 d时血清尿酸、肌酐、尿素氮、肾小球滤过率估计值(eGFR)及尿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2(TIMP-2)、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7(IGFBP7)水平,比较两组病情控制时间、住院时间、多尿期时间、少尿期时间、血肌酐恢复时间、不良反应及临床预后。结果治疗7d、14d,两组血清SUA、Scr、BUN、eGFR及尿TIMP-2、IGFBP7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总有效率、病情控制时间、住院时间、多尿期时间、少尿期时间与Scr恢复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率及28 d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黄芪煎剂联合GSH治疗AKI能够提高临床疗效,降低血清SUA、Scr、BUN水平及尿中TIMP-2、IGFBP7水平,保护肾功能,且不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肾损伤 黄芪 还原型谷胱甘肽 肾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包埋姜黄素和还原型谷胱甘肽的纳米脂质体的制备、修饰与表征 被引量:1
3
作者 于少轩 逄格雨 +5 位作者 张子豪 李世阳 徐硕 肖海芳 朱兰兰 宋元达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32-40,共9页
以大豆卵磷脂为壁材,制备共包埋姜黄素(curcumin,CUR)和还原型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的纳米脂质体,通过静电自组装将壳聚糖和海藻酸钠修饰到纳米脂质体表面,采用激光粒度仪、透射电镜、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等设备对脂质体的包埋率... 以大豆卵磷脂为壁材,制备共包埋姜黄素(curcumin,CUR)和还原型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的纳米脂质体,通过静电自组装将壳聚糖和海藻酸钠修饰到纳米脂质体表面,采用激光粒度仪、透射电镜、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等设备对脂质体的包埋率、体外释放、微观形貌、稳定性等进行表征,测定纳米脂质体同时递送CUR和GSH的能力。结果表明,CUR的包埋率为100%,与GSH共包埋及多糖修饰均没有影响CUR的包埋率;而与CUR共包埋时,GSH的包埋率从7.90%增加到27.03%,经多糖修饰后,进一步增加到41.22%。共包埋纳米脂质体对CUR的释放没有显著影响,但使GSH的释放率由51.2%减小至23.6%;经多糖修饰后,单包埋和共包埋纳米脂质体对CUR和/或GSH的缓释作用都增强。另外,共包埋使脂质体的平均粒径从(95.02±1.93)nm增加到(132.47±18.14)nm,Zeta电位从(-22.47±1.96)mV增加到(-14.70±0.46)mV;经壳聚糖和海藻酸钠双层修饰后,共包埋脂质体的平均粒径进一步增加到(161.97±5.58)nm,而Zeta电位减小到(-40.87±1.79)mV,并且具有更高的热稳定性。本研究可为生物活性物质共包埋的新型功能食品或药品的开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姜黄素 还原型谷胱甘肽 共包埋 纳米脂质体 壳聚糖 海藻酸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富含谷胱甘肽酵母制品在葡萄酒酿造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3
4
作者 任天赐 张方方 +1 位作者 李莹 孙悦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336-343,共8页
葡萄酒酿造过程中由于存在较高浓度乙醇、大量酚类物质和溶解氧等因素,易出现发酵缓慢、葡萄酒氧化褐变、香气损失等问题。富含谷胱甘肽酵母制品(glutathione-enriched inactive dry yeast derivatives,g-IDYs)是一种以活性酵母为原料... 葡萄酒酿造过程中由于存在较高浓度乙醇、大量酚类物质和溶解氧等因素,易出现发酵缓慢、葡萄酒氧化褐变、香气损失等问题。富含谷胱甘肽酵母制品(glutathione-enriched inactive dry yeast derivatives,g-IDYs)是一种以活性酵母为原料制得的非活性酵母制剂,其能够在葡萄酒中释放大量谷胱甘肽,具有改善发酵迟缓、提高葡萄酒抗氧化能力、增加葡萄酒风味、减少SO_(2)使用量等功能。目前,市场上g-IDYs产品多样,其有效成分差异较大,且在葡萄酒酿造中作用机制不明晰,增加了其有效解决生产问题的应用难度。该文对g-IDYs产品的主要功能成分、在葡萄酒酿造中的应用,以及各物质成分在葡萄酒酿造中作用机制及抗氧化性和测定方法进行了简要综述,为g-IDYs在葡萄酒酿造中的合理使用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酵母制品 谷胱甘肽 葡萄酒 抗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谷胱甘肽S 转移酶M1和T1基因多态性与鼻咽癌遗传易感性的Meta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陈向军 黄健健 +2 位作者 余兹中 刘国磊 李国义 《浙江临床医学》 2014年第8期1331-1333,共3页
鼻咽癌(NPC)是恶性程度较高的肿瘤,EB病毒与NPC的发生密切相关,且受遗传、环境、饮食等因素影响[1,2],谷胱甘肽-S-转移酶M1(GSTM 1)、谷胱甘肽-S-转移酶T1(GSTT 1)、细胞色素P450、HLA I型和II型的突变可以增加NPC的发病风... 鼻咽癌(NPC)是恶性程度较高的肿瘤,EB病毒与NPC的发生密切相关,且受遗传、环境、饮食等因素影响[1,2],谷胱甘肽-S-转移酶M1(GSTM 1)、谷胱甘肽-S-转移酶T1(GSTT 1)、细胞色素P450、HLA I型和II型的突变可以增加NPC的发病风险[3]。GSTT 1和GSTM 1为谷胱甘肽硫转移酶(GST)超基因家族中的成员,参与机体毒物代谢和解毒,属于II相代谢酶,基因多态性表现为GST酶活性的升高或降低进而影响机体对毒物和致癌物易感性的改变[4,5]。目前探讨GSTT 1、GSTM 1基因多态性与NPC的文献不少,但因样本量小、地区差异、肿瘤部位、遗传、饮食和环境等因素的交互作用导致研究结果存有争议。本文对已发表的文献进行Meta分析,以寻找NPC特异性的筛查、诊断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胱甘肽-S-转移酶M1 T1基因多态性 遗传易感性 META分析 鼻咽癌 谷胱甘肽S 谷胱甘肽-S-转移酶T1 细胞色素P45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肺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提取纯化及还原型谷胱甘肽对其活性抑制作用研究
6
作者 徐永芳 周倩 +1 位作者 王雷 廖丹葵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96-102,共7页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ngiotensin-converting enzyme,ACE)在血压调控系统中起到关键作用。该文通过优化盐析、离子交换层析和超滤等步骤从猪肺中分离纯化ACE并研究其酶学性质。以食源ACE抑制肽Ala-Gly-Pro(AGP)为对照抑制剂,研究了还原型...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ngiotensin-converting enzyme,ACE)在血压调控系统中起到关键作用。该文通过优化盐析、离子交换层析和超滤等步骤从猪肺中分离纯化ACE并研究其酶学性质。以食源ACE抑制肽Ala-Gly-Pro(AGP)为对照抑制剂,研究了还原型谷胱甘肽(reduced glutathione,GSH)对猪肺ACE活性的影响。当猪肺匀浆液蛋白质量浓度在30 mg/mL时,在35℃的条件下进行离子交换层析纯化ACE,酶活回收率分别达75.6%和61.9%,超滤液流速为5.0 mL/min进行超滤,最终ACE的比活为1.9 U/mg,纯化倍数为475倍,酶活回收率为43.4%。在不增加成本的基础上减少了ACE分离纯化过程中的酶损失,提高ACE分离纯化效率,凝胶电泳结果显示猪肺ACE分子质量为160 kDa,酶学性质分析表明纯化后ACE的最适反应温度为37℃,最适反应pH值为7.5,米氏常数K_(m)为2.05 mmol/L,最大反应速率V_(max)为4.64 nmol/L。体外活性实验表明AGP和GSH均能够抑制猪肺ACE的活性,且AGP和GSH对ACE的IC_(50)值分别为564.0、26.2μmol/L,对其抑制类型分别为竞争型抑制和非竞争性抑制,抵制常数K_(i)分别为127.0、15.5μmol/L。该研究为从抗氧化物质中筛选可能对预防高血压有效的降血压肽提供了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 提取 纯化 还原型谷胱甘肽 抑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谷胱甘肽还原酶基因的扩增及连作胁迫应答
7
作者 韩蓓 李晨 +2 位作者 庞园园 方淑梅 梁喜龙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0-67,97,共9页
利用数据库Phytozome获得大豆胱甘肽还原酶(Glutathione reductase,GR)基因4个成员的编码序列(Coding sequence,CDS)序列,以大豆叶片和根中RNA为模板,经RT-PCR扩增获得Glyma10g03740和Glyma02g16010基因,二者大小均为1638 bp,基因结构相... 利用数据库Phytozome获得大豆胱甘肽还原酶(Glutathione reductase,GR)基因4个成员的编码序列(Coding sequence,CDS)序列,以大豆叶片和根中RNA为模板,经RT-PCR扩增获得Glyma10g03740和Glyma02g16010基因,二者大小均为1638 bp,基因结构相似;获得Glyma16g27210和Glyma02g08180基因,二者结构相似,基因大小均为1506 bp。系统进化分析显示,Glyma10g03740/Glyma02g16010和Glyma16g27210/Glyma02g08180蛋白聚类于不同分支,但分别都与豇豆、尖叶菜豆和芸豆亲缘关系最近。4个成员的结构域相同,均含有FAD/NAD-binding_dom结构域和Pyr_nucl-dis_OxRdtase_dimer结构域。三级结构显示Glyma16g27210和Glyma02g08180构象相似,Glyma10g03740和Glyma02g16010构象相似,4个蛋白均以二聚体结构存在,互作蛋白完全相同,包括2个硫氧还蛋白还原酶和8个硫氧还蛋白。RT-qPCR方法分析GRs基因对连作逆境的响应,结果显示,在连作胁迫下,敏感品种HF55的GRs基因表达在根中启动较早(出苗后15 d内),而叶片中启动较晚,出苗后45 d时表达仍呈上升趋势;对于抗性品种KX8,根和叶片中GRs基因各成员均在出苗后15~45 d表达量达到最高,30 d时根中GRs基因总表达量增加达19.03倍,叶片中GRs基因总表达量增加2.50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谷胱甘肽还原酶 连作逆境 基因扩增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氧化氮处理对杏果实采后抗坏血酸-谷胱甘肽循环及贮藏品质的影响
8
作者 张洁仙 刘雪艳 +3 位作者 单晴 姜丽巍 吴斌 魏佳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84-191,200,共9页
为探究NO对杏果实采后贮藏期间的抗氧化作用,实验以吊干杏为试材,采用外源NO处理,测定了杏果实采后硬度、呼吸强度、可溶性固形物(soluble solids,TSS)、可滴定酸(titratable acid,TA)和H_(2)O_(2)含量,抗坏血酸-谷胱甘肽(ascorbic acid... 为探究NO对杏果实采后贮藏期间的抗氧化作用,实验以吊干杏为试材,采用外源NO处理,测定了杏果实采后硬度、呼吸强度、可溶性固形物(soluble solids,TSS)、可滴定酸(titratable acid,TA)和H_(2)O_(2)含量,抗坏血酸-谷胱甘肽(ascorbic acid-glutathione,AsA-GSH)循环中抗坏血酸(ascorbic acid,AsA)、还原型谷胱甘肽(reduced glutathione,GSH)的含量,脱氢抗坏血酸(dehydroascorbic acid,DHA)、氧化型谷胱甘肽(glutathione oxidized,GSSG)含量,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scorbic acid peroxidase,APX)、谷胱甘肽还原酶(glutathione reductase,GR)、单脱氢抗坏血酸还原酶(monodehydroascorbate reductase,MDHAR)以及脱氢抗坏血酸还原酶(dehydroascorbate reductase,DHAR)的变化。结果表明,NO处理可延缓杏果实采后硬度下降,降低了呼吸强度和TA含量,提高TSS含量,较好地维持杏果实贮藏品质。同时,NO处理降低了杏果实、果皮和果肉中H_(2)O_(2)含量,增强了APX、GR、MDHAR和DHAR的活性,提高了AsA和GSH的含量,降低了DHA和GSSG含量。此外,NO处理后果皮抗氧化酶活性和H_(2)O_(2)含量均高于果肉。NO处理通过激活AsA-GSH循环关键抗氧化酶活性,提高了清除H_(2)O_(2)的效率,调节杏果实采后AsA-GSH循环,从而维持了杏果实采后贮藏品质,且果皮的响应快于果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杏果实 一氧化氮 贮藏品质 抗坏血酸-谷胱甘肽循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注射用还原型谷胱甘肽对酒精性肝病患者的肝功能及肝纤维化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2
9
作者 苗政润 王佐 胡羽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4年第4期108-111,共4页
目的 观察注射用还原型谷胱甘肽对酒精性肝病的疗效及对肝功能、肝纤维化指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10月至2022年10月淮南东方医院集团总院收治的酒精性肝病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静脉滴注... 目的 观察注射用还原型谷胱甘肽对酒精性肝病的疗效及对肝功能、肝纤维化指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10月至2022年10月淮南东方医院集团总院收治的酒精性肝病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静脉滴注异甘草酸镁注射液、门冬氨酸钾镁注射液,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注射用还原型谷胱甘肽。两组均治疗2周。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肝功能[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及肝纤维化指标[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Ⅲ型前胶原肽(PⅢP)];记录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ALT、AST、TBil水平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HA、LN、PⅢP水平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注射用还原型谷胱甘肽对于酒精性肝病患者疗效确切,有利于改善肝功能、抑制肝纤维化,且安全性较高,值得进一步研究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胱甘肽 酒精性肝病 肝功能 肝纤维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缺血再灌注后补体C3高迁移率族蛋白B1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表达变化
10
作者 朱涵婷 熊瑞芳 +2 位作者 李承毅 赵锡海 唐小平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99-703,共5页
目的探讨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不同时间点脑组织补体C3、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GPX4)表达的变化。方法选择SPF级健康雄性SD大鼠72只,按数字随机法分为假手术组36只和模型组36只,线栓法制备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 目的探讨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不同时间点脑组织补体C3、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GPX4)表达的变化。方法选择SPF级健康雄性SD大鼠72只,按数字随机法分为假手术组36只和模型组36只,线栓法制备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根据再灌注时间分为3、6、24 h及3 d共4个时间点,每个时间点9只。参照Zea Longa评分法行神经功能学评分。每组行R2StarMap成像、弥散加权成像(DWI)、T_1加权成像、T_2加权成像扫描。测量DWI异常信号体积,检测脑梗死体积。R2StarMap原始图经后处理生成R2^(*)伪彩图,测量双侧大脑中动脉供血区R2^(*)值,检测脑铁沉积含量。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C3、HMGB1、GPX4表达。结果假手术组大鼠无神经功能损伤,模型组大鼠3、6、24 h及3 d神经功能评分较假手术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大鼠3、6、24 h及3 d右侧脑梗死体积较假手术组明显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3、6、24 h及3 d右侧大脑中动脉供血区R2^(*)值明显高于左侧(P<0.05,P<0.01)。模型组3、6、24 h及3 d右侧大脑中动脉供血区R2^(*)值明显高于假手术组右侧(P<0.05,P<0.01)。模型组3、6、24 h及3 d的R2^(*)比值明显高于假手术组(1.82±0.82 vs 1.12±0.31,P<0.05;1.31±0.26 vs 1.04±0.14,P<0.05;1.94±0.74 vs 1.06±0.10,P<0.01;1.99±0.39 vs 1.02±0.11,P<0.01)。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3、6、24 h及3 d补体C3和HMGB1表达明显升高,GPX4表达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神经功能对脑组织中补体C3、HMGB1、GPX4表达有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灌注损伤 补体C3 高迁移率族蛋白质类 谷胱甘肽过氧化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谷胱甘肽-S转移酶活性与经济性状的相关性分析
11
作者 张春杨 杨淑芳 +4 位作者 宫田娇 郭鸿儒 王大雨 孙继红 张海东 《北方蚕业》 2024年第4期16-20,共5页
对亲本及F_(1)代五龄柞蚕幼虫不同组织中谷胱甘肽-S转移酶活性进行测定,利用生物数学方法分析谷胱甘肽-S转移酶与经济性状的相关性,探讨谷胱甘肽-S转移酶活性用于柞蚕杂种优势预测的可能性。结果表明,不同柞蚕幼虫组织谷胱甘肽-S转移酶... 对亲本及F_(1)代五龄柞蚕幼虫不同组织中谷胱甘肽-S转移酶活性进行测定,利用生物数学方法分析谷胱甘肽-S转移酶与经济性状的相关性,探讨谷胱甘肽-S转移酶活性用于柞蚕杂种优势预测的可能性。结果表明,不同柞蚕幼虫组织谷胱甘肽-S转移酶活性的杂种优势存在差异。不同组织中谷胱甘肽-S转移酶活性与经济性状的相关性不同,丝腺中谷胱甘肽-S转移酶活性与收蚁结茧率呈极显著正相关,且与其杂种优势率也呈极显著正相关;脂肪体和丝腺中谷胱甘肽-S转移酶活性与单蛾收茧数存在显著正相关,与对应的杂种优势率也显著正相关。因此,谷胱甘肽-S转移酶活性可作为预测产量性状杂种优势的一种辅助候选生化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柞蚕 谷胱甘肽-S转移酶 经济性状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型谷胱甘肽有机水溶肥对冬马铃薯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毕生斌 《现代农业科技》 2024年第21期35-37,共3页
为明确现蕾期叶面喷施氧化型谷胱甘肽有机水溶肥对冬马铃薯生长及产量的影响,设3个处理,即在冬马铃薯现蕾期分别叶面喷施含15%氧化型谷胱甘肽有机水溶肥、100%氧化型谷胱甘肽有机水溶肥和清水,开展了田间试验,观测记录马铃薯生育期、农... 为明确现蕾期叶面喷施氧化型谷胱甘肽有机水溶肥对冬马铃薯生长及产量的影响,设3个处理,即在冬马铃薯现蕾期分别叶面喷施含15%氧化型谷胱甘肽有机水溶肥、100%氧化型谷胱甘肽有机水溶肥和清水,开展了田间试验,观测记录马铃薯生育期、农艺性状、经济性状、产量等指标,分析各处理对冬马铃薯各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施氧化型谷胱甘肽有机水溶肥处理对马铃薯生育期和农艺性状影响不明显,喷施含15%氧化型谷胱甘肽有机水溶肥处理商品率95.19%,较喷清水处理商品率提高6.74百分点;喷施含15%氧化型谷胱甘肽有机水溶肥折合产量较喷清水处理显著增加3 900 kg/hm^(2),商品薯产量提高7 466.59 kg/hm^(2),商品薯产值增加17 173.15元/hm^(2)。喷施含15%氧化型谷胱甘肽有机水溶肥和100%氧化型谷胱甘肽有机水溶肥处理间折合产量差异不显著。可见,含15%氧化型谷胱甘肽有机水溶肥可作为节本增效投入品在冬马铃薯生产中大面积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氧化型谷胱甘肽有机水溶肥 性状 产量 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还原型谷胱甘肽诱导溶菌酶界面组装成膜机制及膜性能分析
13
作者 周彬 李俊娇 +3 位作者 郭大山 武璨 胡煜莹 崔冰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9期208-215,共8页
采用光谱学方法等验证了还原型谷胱甘肽诱导溶菌酶界面组装成膜机制,并进一步采用椭偏仪等对膜性能进行分析。N-(1-芘)马来酰亚胺染色实验证明还原性谷胱甘肽打断了溶菌酶的二硫键后释放出了游离巯基。色氨酸荧光光谱和溶菌酶活性检测... 采用光谱学方法等验证了还原型谷胱甘肽诱导溶菌酶界面组装成膜机制,并进一步采用椭偏仪等对膜性能进行分析。N-(1-芘)马来酰亚胺染色实验证明还原性谷胱甘肽打断了溶菌酶的二硫键后释放出了游离巯基。色氨酸荧光光谱和溶菌酶活性检测实验共同验证了溶菌酶的二硫键Cys6-Cys127发生了断裂。另外,通过溶菌酶活性检测发现解折叠的溶菌酶依然具有抗菌活性。该溶菌酶膜无色透明,原子力显微镜和透射电镜的结果显示其由溶菌酶聚集体组成,表面均匀且光滑致密。X射线光电子能谱和激光共聚焦拉曼光谱的结果均表明该溶菌酶纳米膜可能具有界面黏附性。椭偏仪测试结果显示该膜的最大厚度在900 nm左右,且不随孵育时间的延长或反应物质量浓度的增加而无限制增加;其刚度为29.32~34.21μN/nm,弹性模量为24.00~27.93 GPa,硬度为0.44~0.49 GPa,符合蛋白膜的强度范围;膜的接触角在70°左右,较为亲水;其热稳定性较高,200℃条件下不发生降解。该溶菌酶纳米膜的制备为构筑新型可食性涂层提供了新的思路与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还原型谷胱甘肽 溶菌酶 解折叠 界面组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新杨谷胱甘肽S-转移酶编码基因PdbGSTU功能分析
14
作者 黄颖 王晓东 遇文婧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68-78,共11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分析山新杨谷胱甘肽S-转移酶编码基因PdbGSTU的抗病功能,为林木抗性育种提供基因资源与抗性种质。【方法】克隆PdbGSTU基因序列并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利用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该基因的组织特异性表达及植物... 【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分析山新杨谷胱甘肽S-转移酶编码基因PdbGSTU的抗病功能,为林木抗性育种提供基因资源与抗性种质。【方法】克隆PdbGSTU基因序列并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利用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该基因的组织特异性表达及植物激素诱导下的表达模式。利用转基因技术获得山新杨的过/抑制表达PdbGSTU基因植株,通过观察比较接种细链格孢菌后各植株叶片的表型和病斑面积,验证该基因的抗病功能;同时测定接种病原菌前后,野生型和转基因山新杨植株内过氧化氢含量和抗氧化相关酶活性。【结果】(1)山新杨PdbGSTU基因开放阅读框全长753 bp,编码氨基酸250个,对应的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为29.01 kDa,为稳定的酸性亲水蛋白,定位于细胞质中;系统进化分析显示,PdbGSTU蛋白与银中杨的蛋白KAJ6918316亲缘关系最近;启动子序列分析显示,PdbGSTU基因启动子序列含多种响应植物激素和逆境胁迫的顺式作用元件。(2)RT-qPCR结果显示,PdbGSTU基因在山新杨顶芽表达量最高,在其根部表达量最低,且该基因受茉莉酸甲酯、水杨酸和1-氨基环丙基-1-羧酸3种植物激素诱导,均上调表达。(3)接种细链格孢菌后,野生型和抑制表达PdbGSTU基因植株的叶片上,病斑面积分别为6.42和16.46 mm2,而过表达PdbGSTU基因的植株叶片上,少部分接种点出现明显病斑,其余接种部分仅出现褪色。【结论】PdbGSTU正向参与山新杨对细链格孢菌侵染的抵御过程,可通过清除活性氧提高杨树对病原菌的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表达 山新杨 谷胱甘肽S-转移酶 细链格孢菌 抗病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激发态分子内质子转移和聚集诱导发光性质的荧光探针在Cu^(2+)和谷胱甘肽检测中的应用
15
作者 孙宇 李云妍 +1 位作者 刘思阳 张岩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20-626,共7页
本文合成了对苯二亚氨基-2-苯(Phenyldiimide Salicylaldehyde,PDSA)分子,该分子有明显的聚集诱导发光性质和激发态分子内质子转移特性,并具有较大的斯托克斯位移(135 nm),利用该分子设计了一种高灵敏、高选择性荧光分析检测Cu^(2+)及... 本文合成了对苯二亚氨基-2-苯(Phenyldiimide Salicylaldehyde,PDSA)分子,该分子有明显的聚集诱导发光性质和激发态分子内质子转移特性,并具有较大的斯托克斯位移(135 nm),利用该分子设计了一种高灵敏、高选择性荧光分析检测Cu^(2+)及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的方法。该分子在555 nm波长处的荧光随着Cu^(2+)加入而猝灭,以此实现Cu^(2+)检测。实验显示,当Cu^(2+)浓度在0.2~1.0μmol/L时,与荧光猝灭强度表现出很好的线性关系,检测限为14 nmol/L。PDSA与Cu^(2+)结合可作为复合探针(PDSA/Cu^(2+))用于GSH的荧光增强检测,且相比于其他干扰物,GSH具有更高的选择性和灵敏度,且在1.0~14.0μmol/L区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检测限为179 nmol/L。此外,该方法在实际样品中也表现出良好的检测效果,在食品安全及疾病诊断等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席夫碱 聚集诱导发光 激发态分子内质子转移 铜离子 谷胱甘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谷胱甘肽工程菌的生长周期及其遗传稳定性分析
16
作者 张萍 顾晶 +1 位作者 石彦鹏 牛春 《发酵科技通讯》 CAS 2024年第4期192-196,共5页
为提高一株产谷胱甘肽工程菌的发酵产量,增强菌种适应性,对酿酒酵母工程菌GSH21-1097的生长周期进行优化,并考察其菌种性能。考察菌株在不同时间段的单菌落、斜面和摇瓶生长情况,以及菌种外观,摇瓶检测谷胱甘肽质量浓度,确定该菌株的最... 为提高一株产谷胱甘肽工程菌的发酵产量,增强菌种适应性,对酿酒酵母工程菌GSH21-1097的生长周期进行优化,并考察其菌种性能。考察菌株在不同时间段的单菌落、斜面和摇瓶生长情况,以及菌种外观,摇瓶检测谷胱甘肽质量浓度,确定该菌株的最佳生长条件:单菌落培养约56 h时菌株大小合适、谷胱甘肽产量高,比GSH21-1097工程菌株初筛效价高24.1%;在160 r/min,28℃条件下摇瓶培养24 h,发现培养96 h的斜面的谷胱甘肽产量可达0.55 g/L;接入发酵瓶的种子培养18~20 h为最佳;发酵摇瓶培养33~35 h时谷胱甘肽质量浓度达到峰值。以优化后的菌种生长条件考察菌株遗传稳定性,发现10代以内菌株的遗传性能稳定,摇瓶效价下降幅度小,能长期保存。通过优化酿酒酵母工程菌GSH21-1097的最适生长条件,使该菌株产谷胱甘肽的能力得到提高,菌种遗传稳定性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胱甘肽 酿酒酵母 种龄 发酵代谢曲线 遗传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钝化碳量子点的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护肤品中谷胱甘肽
17
作者 杨建英 肖珩 +2 位作者 徐宁 朱虹 陈庆 《化学分析计量》 CAS 2024年第12期30-34,共5页
建立了基于钝化碳量子点的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护肤品中的谷胱甘肽含量。高温加热柠檬酸制备碳量子点溶液,将不同浓度的谷胱甘肽标准溶液与1-乙基-(3-二甲基氨基丙基)碳二亚胺溶液(EDC)混合10 min,加入碳量子点溶液中反应10 min。样品用... 建立了基于钝化碳量子点的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护肤品中的谷胱甘肽含量。高温加热柠檬酸制备碳量子点溶液,将不同浓度的谷胱甘肽标准溶液与1-乙基-(3-二甲基氨基丙基)碳二亚胺溶液(EDC)混合10 min,加入碳量子点溶液中反应10 min。样品用水提取,经PBS磷酸盐缓冲溶液稀释后,与标准溶液进行同步操作,测定荧光强度。谷胱甘肽溶液的质量浓度在0.1~100μg/mL范围内呈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0.999 4,方法检出限为0.004%。在3种基质中,高、低两种加标水平下的平均回收率为93.7%~101.5%,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为1.3%~3.3%(n=6)。该方法操作简便,适用于护肤品中谷胱甘肽含量的快速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分光光度法 护肤品 谷胱甘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旱柳幼苗抗坏血酸-谷胱甘肽循环及谷胱甘肽代谢对镉胁迫的响应 被引量:15
18
作者 杨卫东 李廷强 +1 位作者 丁哲利 杨肖娥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551-558,共8页
采用营养液培养方法,研究旱柳(Salix matsudana Koidz)抗坏血酸-谷胱甘肽(ascorbate-glutathione,AsA-GSH)循环及谷胱甘肽代谢对镉(Cd)胁迫的响应.结果表明:Cd显著降低了根部抗坏血酸(ascorbate,AsA)含量,增进了叶部AsA积累,根脱氢抗坏... 采用营养液培养方法,研究旱柳(Salix matsudana Koidz)抗坏血酸-谷胱甘肽(ascorbate-glutathione,AsA-GSH)循环及谷胱甘肽代谢对镉(Cd)胁迫的响应.结果表明:Cd显著降低了根部抗坏血酸(ascorbate,AsA)含量,增进了叶部AsA积累,根脱氢抗坏血酸(dehydroascorbate,DHA)含量在低Cd时升高,根和叶DHA含量在高Cd时降低;高Cd时根和叶AsA/DHA值大于对照;根部还原型谷胱甘肽(reduced glutathione,GSH)含量在低Cd时增加,高Cd时降低,不同浓度Cd均提高了叶部GSH含量,而根与叶部氧化型谷胱甘肽(oxidized glutathione,GSSG)含量不同程度低于对照,根和叶GSH/GSSG值高于对照;根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scorbate peroxidase,APX)活性在低Cd时轻微增加,高Cd时受到抑制,叶部APX活性不同程度增强;Cd不同程度提高了根与叶单脱氢抗坏血酸还原酶(monodehydroascorbate reductase,MDHAR)和脱氢抗坏血酸还原酶(dehydroascorbate reductase,DHAR)活性,仅在低Cd时根谷胱甘肽还原酶(glutathione reductase,GR)活性显著升高,不同浓度Cd使叶GR活性高于对照;Cd也使根和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PX)和谷胱甘肽转硫酶(glutathione S-transferase,GST)活性不同程度增加.这些结果表明旱柳通过调节AsA-GSH循环和谷胱甘肽代谢来实现对Cd的耐性与解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柳 抗坏血酸-谷胱甘肽循环 谷胱甘肽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补阳还五汤精简方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脑谷胱甘肽抗氧化系统的影响 被引量:11
19
作者 佘颜 易健 +5 位作者 邵乐 夏相宜 刘芳 谭周进 蔡光先 王宇红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15年第1期58-61,共4页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精简方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脑谷胱甘肽抗氧化系统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120只SD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假手术组、模型组、补阳还五汤组、补阳还五汤精简方组。除假手术组外,其余各组采用大脑中动脉线栓法...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精简方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脑谷胱甘肽抗氧化系统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120只SD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假手术组、模型组、补阳还五汤组、补阳还五汤精简方组。除假手术组外,其余各组采用大脑中动脉线栓法建立局灶性脑缺血模型,造模2 h后,各给药组给予相应药物灌胃,假手术组、模型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各组分别于脑缺血后1、3、7 d检测脑组织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含量、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同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Western blot检测大鼠脑缺血后γ-谷氨酰半胱氨酸合成酶(γ-GCS)m RNA和蛋白的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脑组织GSH含量及GSH-Px活性明显降低(P<0.05,P<0.01),γ-GCS m RNA及蛋白表达升高,其中第1日最明显(P<0.05);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多能不同程度升高GSH含量及GSH-Px活性,同时上调γ-GCS m RNA及蛋白表达,其中第3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精简方通过调控脑缺血后谷胱甘肽抗氧化系统中GSH、GSH-Px及γ-GCS的表达,发挥抗氧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阳还五汤精简方 局灶性脑缺血 氧化应激 还原型谷胱甘肽 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 γ- 氨酰半氨酸合成酶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源谷胱甘肽处理对青花菜幼苗硫代葡萄糖苷代谢的影响
20
作者 赵凯文 马超超 +3 位作者 李慕紫 邹宜芯 马鹤桐 李慧 《天津农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6期28-33,共6页
为探究外源谷胱甘肽(GSH)对硫代葡萄糖苷代谢的影响,本文以青花菜幼苗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外施25 mg/L GSH处理,进而对不同处理时间青花菜幼苗中的总硫苷、萝卜硫素含量及黑芥子酶活性进行测定,对硫代葡萄糖苷代谢相关基因bolMAM1、bolU... 为探究外源谷胱甘肽(GSH)对硫代葡萄糖苷代谢的影响,本文以青花菜幼苗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外施25 mg/L GSH处理,进而对不同处理时间青花菜幼苗中的总硫苷、萝卜硫素含量及黑芥子酶活性进行测定,对硫代葡萄糖苷代谢相关基因bolMAM1、bolUGT74B1、bolMYB28、bolMyr和bolPEN2的转录表达特征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青花菜幼苗在外源GSH处理12 h时,其硫代葡萄糖苷含量显著高于对照。与之一致,硫代葡萄糖苷合成关键基因bolMAM1、bolUGT74B1转录表达水平也显著高于对照,bolMYB28转录表达水平虽然高于对照,但是未达到显著水平。进一步分析发现,黑芥子酶基因bolMyr和bolPEN2的表达水平及黑芥子酶活性在外源GSH处理24 h时达到最大值,并显著高于对照组。伴随着黑芥子酶活性升高,在外源GSH处理36 h时,处理组萝卜硫素的含量达到最高值,并显著高于对照组。综上所述,外施GSH对青花菜幼苗硫代葡萄糖苷合成及生物活性物质萝卜硫素生成具有积极效应。研究结果为采用外源物处理方法提高青花菜等十字花科植物中硫代葡萄糖苷,特别是其水解产物萝卜硫素的含量提供了重要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花菜 谷胱甘肽 硫代葡萄糖苷 萝卜硫素 黑芥子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