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榆林窟中唐25窟南壁与莫高窟中唐112窟南壁《观无量寿经变》中乐器出现内容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刘文荣 《齐鲁艺苑(山东艺术学院学报)》 2019年第2期11-16,共6页
榆林窟25窟建于中唐,莫高窟112窟亦建于中唐,二者皆为中唐时期经典的代表性石窟。在该二窟南壁均绘有《观无量寿经变》,画面布局有着一定的相似性。经变中下部均有乐队的表现。该二铺经变在敦煌中唐所绘《观无量经变》中具有一定的代表... 榆林窟25窟建于中唐,莫高窟112窟亦建于中唐,二者皆为中唐时期经典的代表性石窟。在该二窟南壁均绘有《观无量寿经变》,画面布局有着一定的相似性。经变中下部均有乐队的表现。该二铺经变在敦煌中唐所绘《观无量经变》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以该二铺《观无量寿经变》中的乐器出现内容与乐队组合的比较为例,对中唐《观无量寿经变》中乐队的乐器配置使用,乐器的总体布局,音乐意象的蕴涵做出说明。同时,对《观无量寿经变》中的音乐属性与宗教属性展开了双重视域的考察,对《观无量寿经变》中出现的音乐图像进行了历史、宗教及艺术的阐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观无量寿经变 中唐 乐队 乐器 意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莫高窟148窟观无量寿经变壁画中的建筑形象解析 被引量:1
2
作者 孙蕾 《建筑与文化》 2019年第11期247-249,共3页
莫高窟148窟是盛唐敦煌大族开凿修建的一个大型涅槃窟,其中的塑像、壁画与洞窟均为唐代宗大历年间同时制作完成。148窟中的经变画涵盖了当时最流行的几种类型,涅槃经变、观无量寿经变、东方药师经变、弥勒经变、天请问经变。这些经变为... 莫高窟148窟是盛唐敦煌大族开凿修建的一个大型涅槃窟,其中的塑像、壁画与洞窟均为唐代宗大历年间同时制作完成。148窟中的经变画涵盖了当时最流行的几种类型,涅槃经变、观无量寿经变、东方药师经变、弥勒经变、天请问经变。这些经变为了凸显佛国世界的庄严、宏大,运用大量的篇幅来表现佛国世界的建筑,这些建筑形象基本是以现实中的建筑为参考,是研究唐代建筑的重要资料。文章将对148窟东壁南侧观无量寿经变壁画中的建筑进行解读,从而探索唐代建筑群的组合可能,以及建筑单体所具备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莫高窟148窟 观无量寿经变 建筑形象 平面布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榆林窟第25窟观无量寿经变图“音声之相”研究
3
作者 高琨 郑颖 《音乐文化研究》 2022年第4期17-23,M0002,共8页
《观无量寿经》中所描绘的净土音声,在榆林窟第25窟观无量寿经变图上以图像方式完美呈现。要真正明白图中所要表达含义,应在赞叹壁画之精美的同时听到无上之妙音。这需要进入佛教音声观念,从佛音、树音、天乐、鸟鸣的综合一体的乐画中,... 《观无量寿经》中所描绘的净土音声,在榆林窟第25窟观无量寿经变图上以图像方式完美呈现。要真正明白图中所要表达含义,应在赞叹壁画之精美的同时听到无上之妙音。这需要进入佛教音声观念,从佛音、树音、天乐、鸟鸣的综合一体的乐画中,运用叙述佛教典故与解读音声体形象的模式,结合乐画所指的音声想象,让图像化的声音重现“音声之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观无量寿经变 敦煌乐画 壁画音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敦煌《观无量寿经变》礼乐图像与唐礼乐互参 被引量:1
4
作者 高海翔 《黄河之声》 2023年第6期110-113,共4页
敦煌石窟中存在多铺创作于唐代的《观无量寿经变》壁画,其创作时间跨度大、创作风格各异,但其壁画内容中关于乐舞仪轨的描绘大都取材于当时的宫廷礼乐。本文通过壁画的图像内容与文献记载两者互为参考,来探讨唐代礼乐制度的特点。
关键词 观无量寿经变 唐代礼乐 敦煌壁画 音乐图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莫高窟盛唐第172窟南、北壁《观无量寿经变》内容中出现的乐器图像对比研究
5
作者 陈思伊 《歌海》 2022年第5期55-61,74,共8页
莫高窟第172窟建于盛唐时期,此窟因同时绘有两铺盛大宏伟的《观无量寿经变》而著名,分别位于172窟的南、北两壁。在盛唐时期所绘的莫高窟《观无量寿经变》的壁画中,第172窟的南壁因绘制精美、保存完整而较为具有代表性。这两幅《观无量... 莫高窟第172窟建于盛唐时期,此窟因同时绘有两铺盛大宏伟的《观无量寿经变》而著名,分别位于172窟的南、北两壁。在盛唐时期所绘的莫高窟《观无量寿经变》的壁画中,第172窟的南壁因绘制精美、保存完整而较为具有代表性。这两幅《观无量寿经变》虽然出自同窟,内容主题的表现都以西方净土的《佛说观无量寿佛经》为依据,但在建筑、布局等方面却并未有相似之感,可见画师的技艺高超。从图像学与音乐史学的角度,通过对莫高窟第172窟主室南、北两壁《观无量寿经变》内容中出现的乐队布局、乐队乐器配置以及乐器的种类的对比研究,对盛唐时期第172窟的《观无量寿经变》中出现的音乐内容作出说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敦煌莫高窟 观无量寿经变 《药师经 第172窟 乐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观无量寿经变的内容比较研究--以莫高窟盛唐172窟南壁与榆林窟西夏3窟南壁《观无量寿经变》为例
6
作者 李玉新 《黄河之声》 2022年第9期48-51,共4页
莫高窟172窟建于盛唐,榆林窟第3窟建于西夏,这两个洞窟是《观无量寿经变》这种壁画形式繁荣与衰亡时期的典型代表,壁画布局的对称性对研究同一体裁的经变画内容有启迪性作用,本文试从不同时期的洞窟壁画布置,构图形式,乐器内容,乐队与... 莫高窟172窟建于盛唐,榆林窟第3窟建于西夏,这两个洞窟是《观无量寿经变》这种壁画形式繁荣与衰亡时期的典型代表,壁画布局的对称性对研究同一体裁的经变画内容有启迪性作用,本文试从不同时期的洞窟壁画布置,构图形式,乐器内容,乐队与乐舞组合来对盛唐至西夏的历史以及不同朝代的用乐规格与音乐史进行浅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观无量寿经变 构图形式 乐器内容 乐队与乐舞组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莫高窟晚唐经变画乐器内容比较研究——以第18、12窟与第85窟为例 被引量:1
7
作者 朱浩 刘文荣 《天津音乐学院学报》 2022年第2期78-88,共11页
莫高窟第18窟与第12窟均建于晚唐时期,此两窟《观无量寿经变》均为晚唐时期该体裁作品之代表,它们在结构、布局、所表现的音乐内容上具有相似性,且有所区别。莫高窟第85窟亦是建于晚唐时期,其中《无量寿经变》与前二《观无量寿经变》皆... 莫高窟第18窟与第12窟均建于晚唐时期,此两窟《观无量寿经变》均为晚唐时期该体裁作品之代表,它们在结构、布局、所表现的音乐内容上具有相似性,且有所区别。莫高窟第85窟亦是建于晚唐时期,其中《无量寿经变》与前二《观无量寿经变》皆佛教净土宗的代表经变画,三者在对佛教教义中音乐内容的阐释亦有着一定的相似性。将同一时期的同名经变画进行横向对比,并将同时期、同宗派的不同名经变画与前二者进行纵向比较,对其中的音乐属性与佛教音乐象征进行说明,将《观无量寿经变》与《无量寿经变》的乐器内容从艺术、宗教等角度进行初步的探究,并且对其中部分存疑进行刍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敦煌 莫高窟 观无量寿经变 晚唐 乐器 乐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说拢撚
8
作者 陇菲 《乐器》 2024年第1期28-31,共4页
琵琶演奏,自始便有指弹(拢撚、搊弹、摘奏)、拨弹两种手法。敦煌莫高窟壁画,可见相应的图像资料。如205窟主室北壁初唐壁画《阿弥陀经变相》东厢乐队、220窟主室北壁初唐壁画《东方药师经变相》东厢乐队,有以左手指弹曲项阮咸琵琶的图像... 琵琶演奏,自始便有指弹(拢撚、搊弹、摘奏)、拨弹两种手法。敦煌莫高窟壁画,可见相应的图像资料。如205窟主室北壁初唐壁画《阿弥陀经变相》东厢乐队、220窟主室北壁初唐壁画《东方药师经变相》东厢乐队,有以左手指弹曲项阮咸琵琶的图像;166窟主室南壁中唐壁画西厢乐队、386窟主室南壁中唐壁画《阿弥陀经变相》东厢六人乐队中有以左手指弹碎叶曲项琵琶的图像;148窟主室东壁门南盛唐壁画《观无量寿经变相》南厢八人乐队中,有以手指弹汉魏阮咸琵琶的图像;5窟主室南璧东侧五代壁画《报恩经变相》中部东厢六人乐队,及西侧五代壁画《弥勒经变相》下部东厢六人乐队中,有以手指弹龟兹秦汉琵琶的图像;85窟晚唐壁画,亦有指弹汉魏阮咸琵琶的图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指弹 曲项琵琶 观无量寿经变 药师经 琵琶演奏 图像资料 阮咸 北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唐代敦煌壁画“迦陵频伽”造像与佛教音乐美学 被引量:13
9
作者 叶明春 《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2-26,共15页
敦煌石窟中,凡有《阿弥陀经变画》《观无量寿经变画》和部分《药师经变画》的壁画大都有一种鸟身人首的"迦陵频伽"乐伎造像参与,并与乐队与舞蹈造像同时显现。目前,学术界有关敦煌壁画中迦陵频伽伎乐的研究成果大多限定在迦... 敦煌石窟中,凡有《阿弥陀经变画》《观无量寿经变画》和部分《药师经变画》的壁画大都有一种鸟身人首的"迦陵频伽"乐伎造像参与,并与乐队与舞蹈造像同时显现。目前,学术界有关敦煌壁画中迦陵频伽伎乐的研究成果大多限定在迦陵频伽造像的来源和流播,或其与佛经的关系研究等方面,鲜有就此造像所蕴含的佛教音乐观念与唐代佛教音乐美学之间的关系的研究成果。求从敦煌壁画在盛唐、中唐和晚唐三个时期迦陵频伽造像的图像学意义出发,探讨其与相关佛经及佛教净土宗的关系,以及其在唐代佛教音乐美学史中的地位和作用,以期有助于学界对相关问题的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敦煌壁画 迦陵频伽 阿弥陀经 观无量寿经变 唐代佛教音乐美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榆林窟壁画伎乐 被引量:5
10
作者 庄壮 《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 1988年第2期40-46,81-82,共9页
甘肃安西榆林窟共有洞窟四十二个,有伎乐的洞窟大约十六个,其中:唐代二个,五代八个,宋代四个,西夏二个。这为探讨。研究古代石窟音乐艺术提供了极为宝贵的形象资料。 榆林窟壁画反映出的音乐形象,与敦煌壁画的音乐形象基本上是一致的.... 甘肃安西榆林窟共有洞窟四十二个,有伎乐的洞窟大约十六个,其中:唐代二个,五代八个,宋代四个,西夏二个。这为探讨。研究古代石窟音乐艺术提供了极为宝贵的形象资料。 榆林窟壁画反映出的音乐形象,与敦煌壁画的音乐形象基本上是一致的.虽然在乐器种类和乐队规模、排列形式等方面,不及敦煌壁画所反映出的那么众多、宏伟。但是,从四十二个洞窟就有十六个与音乐有关的洞窟这一比例来看,音乐艺术还是相当突出的。同时,出现了拉弦乐器类——胡琴这一稀有乐器和编磬等乐器,这就更显得其价值和意义的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榆林窟壁画 伎乐图 敦煌壁画 安西榆林窟 排列形式 拉弦乐器 十二个 西千佛洞 北壁 观无量寿经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敦煌壁画中的隋唐乐器及其组合形式 被引量:6
11
作者 蒋咏荷 《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 1984年第3期9-19,共11页
敦煌,汉代为河西四郡之一,地处杨关大道的要隘,是丝绸之路上的吞吐口。千百年来,成为我国从内地经新疆到印度、波斯、(即今伊朗)希腊、罗马等国的枢纽,是中西文化交流的重要门户。敦煌莫高窟(又称“千佛洞”)在敦煌县城东南二十五公里,... 敦煌,汉代为河西四郡之一,地处杨关大道的要隘,是丝绸之路上的吞吐口。千百年来,成为我国从内地经新疆到印度、波斯、(即今伊朗)希腊、罗马等国的枢纽,是中西文化交流的重要门户。敦煌莫高窟(又称“千佛洞”)在敦煌县城东南二十五公里,座落在鸣沙山的峭壁上,面对三危山。它开凿于公元366年的东晋时代(前秦建元二年),一直修建到十四世纪(约在公元1370年前后),延续了一千年左右,到唐代武则天时期(685—704),莫高窟已经有一千多个洞窟,后经长期的自然与与人为的破坏,现仍保存有十六国、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西夏、元等十个朝代开凿的石窟492个,排列成南北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合形式 观无量寿经变 敦煌壁画 中西文化交流 敦煌莫高窟 壁画艺术 西方净土 腰鼓 丝绸之路 隋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榆林窟第25窟壁画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冯力 《齐鲁艺苑(山东艺术学院学报)》 1998年第4期18-22,共5页
关键词 榆林窟 敦煌壁画 观无量寿经变 佛教艺术 敦煌研究 吴家样 普贤 吴道子 艺术成就 文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初唐时期敦煌壁画的技法特点
13
作者 曹淑勤 《美术大观》 1995年第7期49-49,共1页
唐朝是中国古代社会发展的一个鼎盛时期,在经济繁荣的基础上出现了灿烂的文化。而敦煌壁画,是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敦煌壁画以其巨大的艺术魅力,有力地吸引着中国和世界各国一代又一代的画家和艺术爱好者。从公元618年(武德元年)—公元... 唐朝是中国古代社会发展的一个鼎盛时期,在经济繁荣的基础上出现了灿烂的文化。而敦煌壁画,是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敦煌壁画以其巨大的艺术魅力,有力地吸引着中国和世界各国一代又一代的画家和艺术爱好者。从公元618年(武德元年)—公元704年(长安四年)是敦煌莫高窟佛教艺术的初唐时期,壁画题材以各种净土变代替了魏隋时期颂扬佛陀、各种牺牲行为的本生故事画。贞观时期壁画艺术飞跃发展,出现大型经变:除隋代所见的《阿弥陀经变》、《涅槃经变》、《法华经变》外,还出现了《观无量寿经变》、《弥勒下生经变》、《维摩诘经变》、《宝雨经变》、《洛迦山观音净土变》等。藻井、边饰、圆光、华盖、莲座及服饰上的装饰图案纹样丰富多彩。属于肖像画范畴的供养人像的贵族男女、僧尼和车、马刻画得十分细致。莫高窟现存《维摩诘经变》等大型经变仅初唐时期便有十幅。不论从制作规模的宏大,色彩的绚丽,气魄的雄浑,皆前所未见。它把敦煌壁画艺术推向了新的高峰。初唐时期敦煌壁画的绘画技法可以概括为:在构图上除承袭隋代的主体式,如《说法图》、《阿弥陀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敦煌壁画 初唐 佛教艺术 壁画艺术 观无量寿经变 净土 艺术魅力 本生故事 中国古代 敦煌莫高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