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6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升温速率和氧浓度对煤表观活化能的影响 被引量:17
1
作者 朱红青 沈静 张亚光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49-53,106,共6页
为了研究升温速率和氧浓度对煤表观活化能的影响,基于同步热分析仪对长治常村矿煤样进行热重试验,在不同升温速率和氧浓度下,找出煤氧反应特征点温度T1—T5,并采用Coats-Redfern积分公式对试验结果进行分析计算,得出相应条件下煤表观活... 为了研究升温速率和氧浓度对煤表观活化能的影响,基于同步热分析仪对长治常村矿煤样进行热重试验,在不同升温速率和氧浓度下,找出煤氧反应特征点温度T1—T5,并采用Coats-Redfern积分公式对试验结果进行分析计算,得出相应条件下煤表观活化能。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由于煤样升温速率增加,反应速率增加,煤氧反应更容易进行,升温速率为2、5、10、20、30℃/min时的煤表观活化能分别为160.734 6、159.437 6、141.870 1、117.659 7、95.261 8 k J/mol,随升温速率增大而减小,其变化规律基本服从指数函数;另外由于氧浓度增大,煤分子中需要更多被激活的活性基团与氧分子反应,激活这些活性基团需要更多能量,氧体积分数分别为5%、10%、15%、21%、30%时的煤表观活化能分别为85.825 4、111.956 3、127.021 3、141.870 1、155.571 6 k J/mol,随氧浓度增大而增大,其变化规律基本服从对数函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自燃 特征点温度 升温速率 氧浓度 表观活化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柴油氧化安定性及氧化反应表观活化能的研究 被引量:10
2
作者 刘金胜 蔺建民 +1 位作者 张建荣 张永光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2-26,共5页
采用欧盟标准方法EN14103测定了菜籽油生物柴油及国内常见的几种生物柴油在加速氧化前后的脂肪酸甲酯分布变化,结果表明亚油酸甲酯、亚麻酸甲酯在生物柴油中的含量是影响生物柴油氧化安定性的决定因素。同时从生物柴油氧化反应的表观活... 采用欧盟标准方法EN14103测定了菜籽油生物柴油及国内常见的几种生物柴油在加速氧化前后的脂肪酸甲酯分布变化,结果表明亚油酸甲酯、亚麻酸甲酯在生物柴油中的含量是影响生物柴油氧化安定性的决定因素。同时从生物柴油氧化反应的表观活化能角度进一步研究生物柴油的氧化反应,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氧化安定性的生物柴油具有不同的氧化反应表观活化能;抗氧剂的加入可以有效提高生物柴油氧化反应的表观活化能,从而起到延缓生物柴油氧化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柴油 氧化安定性 脂肪酸甲酯分布 氧化反应 表观活化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动力煤TGA法表观活化能/指前因子分布规律 被引量:6
3
作者 王世昌 姚强 胡刚刚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078-1083,共6页
在调研57篇文献基础上对我国131种动力煤热重分析法(TGA)研究得到的表观活化能E、表观指前因子k0与我国动力煤的干燥无灰基挥发分含量Vdaf和燃料比FR的定量关系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①随着Vdaf的提高,我国动力煤的E,lgk0线性降低,E=1... 在调研57篇文献基础上对我国131种动力煤热重分析法(TGA)研究得到的表观活化能E、表观指前因子k0与我国动力煤的干燥无灰基挥发分含量Vdaf和燃料比FR的定量关系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①随着Vdaf的提高,我国动力煤的E,lgk0线性降低,E=109.6-0.365Vdaf,lgk0=5.406-0.04Vdaf;同时,lgk0随着E线性提高,lg k0=-0.193+0.043E。据此,按照我国动力煤的常规参数Vdaf可以粗略计算E和k0,根据阿累尼乌斯定律进一步计算动力煤燃烧反应过程中的反应速率常数;②随着FR的提高,动力煤越来越难以燃烬,我国动力煤的E和lgk0总体上提高,E=90.891+3.097 37FR-0.138F2R,lg k0=3.413 2-0.001FR+0.022 8F2R。这两种关系与lg k0随E线性提高的关系相对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力煤 TGA 表观活化能 表观指前因子 干燥无灰基挥发分 燃料比 分布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N/AA共聚物热解反应表观活化能的计算 被引量:2
4
作者 陈厚 刘军深 +3 位作者 曲荣君 孙言志 王成国 蔡华苏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242-245,共4页
采用差示扫描量热法,研究了丙烯腈(AN)/丙烯酸(AA)共聚物在空气中的低温热解反应,利用K iss inger方法,计算了AN/AA共聚物热解反应的表观活化能,讨论了不同聚合工艺对共聚物热解反应表观活化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混合溶剂中二甲基亚砜... 采用差示扫描量热法,研究了丙烯腈(AN)/丙烯酸(AA)共聚物在空气中的低温热解反应,利用K iss inger方法,计算了AN/AA共聚物热解反应的表观活化能,讨论了不同聚合工艺对共聚物热解反应表观活化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混合溶剂中二甲基亚砜含量的增加,共聚物热解反应表观活化能增加;随共聚单体AA含量的增加,共聚物热解反应表观活化能降低;当AA与AN质量配比高于5/95后,共聚物热解反应表观活化能变化不大;随反应温度增加,共聚物热解反应表观活化能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烯腈 热解反应 表观活化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组份聚氨酯涂料固化反应表观活化能的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张庆思 王世泰 马万勇 《山东轻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1992年第4期41-44,共4页
用红外光谱法研究了双组份聚氨酯涂料固化反应动力学参数,得出反应的表观活化能E_a=50.04 KJ·mol^(-1)。
关键词 聚氨酯漆 固化反应 表观活化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基基体CVDTiN表观活化能之间的关系 被引量:1
6
作者 陈二保 《华东冶金学院学报》 1990年第3期18-23,共6页
本文从理论上推导出,铁基基体化学气相沉积(CVD)TiN总沉积反应的表面过程表观活化能E_3、来自气相的反应物生成TiN反应的表面过程表观活化能E_1,和来自气相及基体的反应物生成TiN反应的表面过程表观活化能E_2的关系式,E_3=λ_1·E_1... 本文从理论上推导出,铁基基体化学气相沉积(CVD)TiN总沉积反应的表面过程表观活化能E_3、来自气相的反应物生成TiN反应的表面过程表观活化能E_1,和来自气相及基体的反应物生成TiN反应的表面过程表观活化能E_2的关系式,E_3=λ_1·E_1+λ_2·E_2;计算出T10钢和Cr12MoV钢基体CVDTiN,来自气相及基体的反应物生成TiN反应的表面过程表观活化能E_2,分别是199.8和192.3kJ/mol;用这关系式,解释了作者最近获得的一些实验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化钛 表观活化能 化学气相沉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粒径对煤低温氧化阶段表观活化能影响试验研究 被引量:8
7
作者 翟小伟 成倬 +3 位作者 徐启飞 余林 尚博 宋波波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43-148,共6页
为探究不同粒径对煤自燃表观活化能的影响,对青龙煤矿三个煤层的不同粒径煤样进行程序升温试验,分析其耗氧速率、CO和C2H4产生规律,得到不同煤样的临界温度点和干裂温度点,并据此将煤低温氧化过程分为3个阶段。通过建立的基于耗氧速率... 为探究不同粒径对煤自燃表观活化能的影响,对青龙煤矿三个煤层的不同粒径煤样进行程序升温试验,分析其耗氧速率、CO和C2H4产生规律,得到不同煤样的临界温度点和干裂温度点,并据此将煤低温氧化过程分为3个阶段。通过建立的基于耗氧速率的阿伦尼乌斯公式对试验数据进行处理,得出各煤样不同阶段的表观活化能和指前因子。结果表明:处于相同变化阶段的煤样表观活化能随粒径的增大而增大;对相同粒径煤样而言,若S1阶段的指前因子变化较小,其表观活化能随反应的进行而增大,若S1阶段的指前因子变化较大,则其S1阶段表观活化能大于S2阶段。5~7mm粒径作为临界粒径,其S1、S2阶段表观活化能相较大于其他粒径。混合粒径煤样各阶段的表观活化能较小。对比各组煤样的表观活化能可知,在相同的情况下,18#煤层发生自燃的难度相对较大,16#煤层次之,17#煤层难度相对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自燃 低温氧化 表观活化能 指前因子 程序升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表观活化能逆向分析理论及RFID技术的混凝土实体力学性能评估
8
作者 许永和 《建筑施工》 2013年第4期338-340,共3页
在吸收表观活化能Ea的传统正向分析理论合理成分的基础上,针对其存在的局限性,首次提出了混凝土表观活化能的逆向分析理论。该理论视Ea值为变量,并引入计算机仿真技术,提高了该方法的普适性与科学性。在质量监控领域的应用主要基于射频... 在吸收表观活化能Ea的传统正向分析理论合理成分的基础上,针对其存在的局限性,首次提出了混凝土表观活化能的逆向分析理论。该理论视Ea值为变量,并引入计算机仿真技术,提高了该方法的普适性与科学性。在质量监控领域的应用主要基于射频识别技术开展,有很高的精确性,值得在科研、实践中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观活化能 逆向分析 RFID 混凝土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熔融指数仪测定聚乙烯熔体表观流动活化能实验中的有关问题 被引量:4
9
作者 陈九顺 《大学化学》 CAS 1995年第3期48-49,共2页
用熔融指数仪测定聚乙烯熔体表观流动活化能实验中的有关问题陈九顺(黑龙江大学化学系150080)高聚物熔体的熔融指数(MI)是评价高聚物熔体流动行为的常用指标,它是在标准的熔融指数仪上测定的。所谓MI值是指高聚物熔体在... 用熔融指数仪测定聚乙烯熔体表观流动活化能实验中的有关问题陈九顺(黑龙江大学化学系150080)高聚物熔体的熔融指数(MI)是评价高聚物熔体流动行为的常用指标,它是在标准的熔融指数仪上测定的。所谓MI值是指高聚物熔体在规定温度、压力下,在10min内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烯 熔融指数 表观流动活化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塑性聚氨酯粘流活化能测量及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徐彤 朱新生 《国外丝绸》 2005年第1期7-9,共3页
本文给出了动态剪切法、毛细管法和自制转矩流变仪等三种类型流变仪测定的热塑性聚氨酯(TPU)的流变性能。讨论了加工温度、时间、剪切应力和流动状态等因素对热降解作用和熔体粘度的影响。测得的熔体流动表观活化能(Ea)为328 kJ/mol,这... 本文给出了动态剪切法、毛细管法和自制转矩流变仪等三种类型流变仪测定的热塑性聚氨酯(TPU)的流变性能。讨论了加工温度、时间、剪切应力和流动状态等因素对热降解作用和熔体粘度的影响。测得的熔体流动表观活化能(Ea)为328 kJ/mol,这远大于预期值。本文介绍了一个简单的模型来描述分子量与氨基甲酸酯键的分解热的关系:Ez=Eη+1.7ΔHdcg。由动态剪切法和毛细管流变仪法测得的高表观活化能为热降解作用导致;由转矩流变仪测得的熔体表观活化能(186 kJ/mol)则较低.这是由于实验系统误差、热氧化作用、高剪切和拉伸流动等因素引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塑性聚氨酯 转矩流变仪 粘流活化能 熔体粘度 热降解 毛细管流变仪 表观活化能 高剪切 加工温度 TPU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预氧化温度破碎煤在轴压下的自燃特性
11
作者 徐永亮 吴晋东 +2 位作者 李敏杰 张健 王文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17,共8页
目的为了探究采空区破碎煤在应力状态下的氧化自燃特性,方法采用荷载加压煤自燃特性参数测定装置,研究不同预氧化温度破碎煤在不同轴压状态下的自燃特性,分析破碎煤在氧化过程的耗氧速率、特征温度点、气体生成和表观活化能等特征参数... 目的为了探究采空区破碎煤在应力状态下的氧化自燃特性,方法采用荷载加压煤自燃特性参数测定装置,研究不同预氧化温度破碎煤在不同轴压状态下的自燃特性,分析破碎煤在氧化过程的耗氧速率、特征温度点、气体生成和表观活化能等特征参数变化规律。结果结果表明:轴压会增强煤的自燃特性,具体表现为耗氧速率增加,CO和C_(2)H_(4)气体体积分数增大,氧化特征温度点前移,表观活化能减小;轴压为0,4 MPa时,预氧化温度70℃煤样的氧化特性最强,轴压为8 MPa时,预氧化温度升高导致煤样的氧化特性降低;结合耗氧速率、指标气体和表观活化能的变化,表明预氧化温度70℃的煤自燃倾向性更高,更易复燃。结论(1)不同预氧化温度煤样的自燃特性在轴压的影响下表现一致:轴压会增强煤的氧化特性,更容易到达快速氧化阶段。(2)不同轴压下预氧化温度对煤样的自燃特性影响存在差异:预氧化温度升高反而会降低煤样的氧化特性,表明在高轴压影响下煤体预氧化温度越高,其氧化特性越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轴压 耗氧速率 特征温度点 指标气体 表观活化能 自燃倾向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AP-4/MW复合物的原位包覆制备及其热分解性能和感度性能研究
12
作者 杨金想 刘平 +3 位作者 孙晓乐 万力伦 毕晓露 黎胜富 《兵工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3-27,共5页
针对DAP-4摩擦感度较高的特点,采用非水溶剂的原位包覆方法,以微晶蜡(microcrystalline wax,MW)为包覆层,制备DAP-4/MW复合物。对DAP-4包覆前后的形貌和结构进行表征,分析DAP-4/MW复合物的热分解行为,并对其感度性能进行测试。结果表明... 针对DAP-4摩擦感度较高的特点,采用非水溶剂的原位包覆方法,以微晶蜡(microcrystalline wax,MW)为包覆层,制备DAP-4/MW复合物。对DAP-4包覆前后的形貌和结构进行表征,分析DAP-4/MW复合物的热分解行为,并对其感度性能进行测试。结果表明:MW可很好地包覆在DAP-4表面;MW的原位包覆使DAP-4的初始热分解温度提前,当MW含量从1%增加到5%时,DAP-4在不同升温速率下的分解温度均呈现下降趋势,活化能(nergy of activation,Ea)呈先降低后增加趋势,少量加入MW可降低DAP-4的Ea;当MW原位包覆含量为5%时,样品DAP-4/MW 5%的摩擦感度(20%)和撞击感度(0)较DAP-4的摩感(100%)撞感(15%)显著降低,微晶蜡的原位包覆可有效提升DAP-4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AP-4/MW复合物 原位包覆 热分解 表观活化能 机械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水性分散剂的聚合动力学研究
13
作者 齐玉 张舜 +1 位作者 杨林燕 杨杨 《化学世界》 2025年第1期21-24,共4页
以丙烯酸、甲氧基聚乙二醇甲基丙烯酸酯和马来酸酐为原料,采用自由基溶液聚合的方式合成了一种聚羧酸类水性分散剂,对该聚合反应的动力学方程及表观活化能进行了研究。在70~85℃的条件下,该体系的聚合反应速率方程为R_(p)∝[c]^(2.33)[c... 以丙烯酸、甲氧基聚乙二醇甲基丙烯酸酯和马来酸酐为原料,采用自由基溶液聚合的方式合成了一种聚羧酸类水性分散剂,对该聚合反应的动力学方程及表观活化能进行了研究。在70~85℃的条件下,该体系的聚合反应速率方程为R_(p)∝[c]^(2.33)[c_(1)]^(0.42),计算可得其表观活化能(E_(a))=52.65 kJ/mol。对以该种方式开发新型分散剂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烯酸 聚合反应速率 表观活化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械活化-还原扩散法制备Fe-TiC复合粉末的新工艺 被引量:4
14
作者 李伟 黄春燕 《山东交通学院学报》 CAS 2004年第3期5-9,共5页
探索了一条低温、低成本合成Fe-TiC复合粉末的新途径。以钛铁矿和石墨为原料,采用机械活化-还原扩散法制备Fe-TiC复合材料,结果表明该方法是可行的。电子探针(EPMA)和X-线衍射分析(XRD)结果表明,球磨时间小于8h时,球磨的主要作用在于活... 探索了一条低温、低成本合成Fe-TiC复合粉末的新途径。以钛铁矿和石墨为原料,采用机械活化-还原扩散法制备Fe-TiC复合材料,结果表明该方法是可行的。电子探针(EPMA)和X-线衍射分析(XRD)结果表明,球磨时间小于8h时,球磨的主要作用在于活化物料,粉末无明显反应,但初始物料在150V强度下球磨后经退火可得到金属Fe和TiC的复合粉末。动力学研究表明,还原反应表观活化能随球磨时间的延长而明显下降,但球磨一定时间(6h)后不再有显著变化。在本实验条件下确定出通过球磨对物料进行活化的最佳时间范围为4~6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还原扩散法 球磨时间 复合粉末 衍射分析 金属 退火 XRD 还原反应 实验条件 表观活化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iVNbTa难熔高熵合金的吸放氢动力学 被引量:2
15
作者 龙雁 张李敬 +1 位作者 杨继荣 王芬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1-107,共7页
通过真空电磁感应悬浮熔炼技术制备TiVNbTa难熔高熵合金试样,采用多通道储氢性能测试仪测试合金的吸放氢性能,并研究该合金的吸(放)氢行为及其动力学机制。结果表明:单相BCC结构的TiVNbTa难熔高熵合金吸氢后生成TiH_(1.971),Nb_(0.696)V... 通过真空电磁感应悬浮熔炼技术制备TiVNbTa难熔高熵合金试样,采用多通道储氢性能测试仪测试合金的吸放氢性能,并研究该合金的吸(放)氢行为及其动力学机制。结果表明:单相BCC结构的TiVNbTa难熔高熵合金吸氢后生成TiH_(1.971),Nb_(0.696)V_(0.304)H和Nb_(0.498)V_(0.502)H_(23)种氢化物新相。氢化高熵合金粉末在519,593 K和640 K分别发生氢化物的分解反应,放氢后恢复单相BCC结构,因此TiVNbTa合金的吸氢反应属于可逆反应。该合金在423~723 K温度区间具有较高的吸(放)氢速率,其吸(放)氢动力学模型分别符合Johnson-Mehl-Avrami(JMA)方程和二级速率方程,吸(放)氢的表观活化能Ea分别为-21.87 J/mol和8.67 J/mo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难熔高熵合金 吸放氢动力学 表观活化能 可逆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氨基烟酸镧的合成对聚氯乙烯热稳定性的影响
16
作者 杨羽轩 杜桂芳 +2 位作者 柳召刚 赵金钢 冯福山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22-231,共10页
通过2-氨基烟酸(2-ANA)、硝酸镧和氢氧化钠的复分解反应合成了2-氨基烟酸镧(2-LANA),并研究了其对聚氯乙烯(PVC)热稳定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2-LANA提高了PVC的热稳定性能,使PVC的静态和动态稳定时间分别延长至27 min和27.45 min。将2-L... 通过2-氨基烟酸(2-ANA)、硝酸镧和氢氧化钠的复分解反应合成了2-氨基烟酸镧(2-LANA),并研究了其对聚氯乙烯(PVC)热稳定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2-LANA提高了PVC的热稳定性能,使PVC的静态和动态稳定时间分别延长至27 min和27.45 min。将2-LANA与硬脂酸锌(ZnSt_(2))、硬脂酸钙(CaSt_(2))、季戊四醇(PE)进行一种或两种以上复配来探究其复配热稳定剂的热稳定性能,当2-LANA∶ZnSt_(2)∶PE=2∶1∶2时,其静态和动态热稳定时间分别为66 min和64.91 min,并且PVC降解表观活化能(Ea)最高为169.73 kJ/mol,说明其可以使PVC降解反应更难发生;当2-LANA∶Ca/Zn稳定剂∶PE=1∶1∶3时,其抗变色性能、流变性能和力学性能最佳,增强了PVC加工过程的稳定性和延展性。说明2-LANA与其他稳定剂存在明显的协同作用。2-LANA能够吸收PVC降解释放的HCl气体,生成LaCl_(3),减弱了HCl对PVC降解的催化作用,能有效地阻止PVC链上C—Cl和与氯相连的C—H断裂,使共轭双键减少,减缓PVC变色,在一定程度上延缓了PVC的热降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氨基烟酸镧 聚氯乙烯 热稳定 复配 降解表观活化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航空密封材料热解特性研究
17
作者 银明 王志 +1 位作者 张旭 文放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76-180,共5页
采用热重-差热分析仪研究DAPCO 2200、3M-AC-380两种密封材料在氮气氛围、不同升温速率条件下的热解特性规律。结果表明:在氮气氛围下,DAPCO 2200密封胶、3M-AC-380密封胶的热解均有2个阶段,热解过程中二者的初始温度相差较大;终止温度... 采用热重-差热分析仪研究DAPCO 2200、3M-AC-380两种密封材料在氮气氛围、不同升温速率条件下的热解特性规律。结果表明:在氮气氛围下,DAPCO 2200密封胶、3M-AC-380密封胶的热解均有2个阶段,热解过程中二者的初始温度相差较大;终止温度均随升温速率的提高向高温方向移动;热解速率、质量损失速率随着升温速率的提高而增大。热解动力学分析表明,在热解反应开始阶段表观活化能相对较小,热解速度相对较快;随着转化率的升高,表观活化能变大,材料热解速度降低。采用Kissinger法、Flynn-Wall-Ozawa法计算表观活化能,DAPCO 2200密封胶表观活化能平均值分别为109.08kJ/mol、144.88kJ/mol,3M-AC-380密封胶表观活化能平均值分别为99.43kJ/mol,81.71kJ/mol。DAPCO 2200密封胶2个阶段的初始分解温度、最终分解温度以及最大质量损失速率温度均高于3M-AC-380密封胶,表明DAPCO 2200密封胶的热稳定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解特性 密封材料 热重-差热分析 表观活化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玻璃纤维/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热解特性研究
18
作者 徐松 王志 +1 位作者 文放 曲芳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94-197,共4页
采用热重-差热分析仪研究玻璃纤维/环氧树脂复合材料在空气及氮气氛围下不同升温速率的热解特性规律。结果表明,在空气气氛下,热解分为两个阶段;氮气气氛下,热解只存在一个热分解阶段,与空气气氛相比热解初始分解温度较高,热解温度范围... 采用热重-差热分析仪研究玻璃纤维/环氧树脂复合材料在空气及氮气氛围下不同升温速率的热解特性规律。结果表明,在空气气氛下,热解分为两个阶段;氮气气氛下,热解只存在一个热分解阶段,与空气气氛相比热解初始分解温度较高,热解温度范围变窄,失重速率明显变大。在两种气氛下,玻璃纤维均不参与热解。随着升温速率的增加,热解反应各阶段的起始温度、终止温度、最大失重速率温度均向高温方向移动,热解温度范围大小都基本保持不变。氮气气氛下使用Kissinger法、FWO法和Starink法计算出玻璃纤维环氧树脂的平均表观活化能分别为106.42、123.09和119.48kJ/mol。复合材料活化能随转化率的增加而升高,表观活化能保持在一定数值范围内且数值相近,热解反应比较稳定,具有较低A值,表明其具有较强的热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玻璃纤维/环氧树脂复合材料 热解特性 表观活化能 失重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酸乙酯皂化反应速率常数的测定实验改进和拓展 被引量:1
19
作者 祝淑颖 吴舒婷 郑欧 《大学化学》 CAS 2024年第4期107-113,共7页
本文针对现有物理化学实验教材中的“乙酸乙酯皂化反应速率常数的测定”实验进行改进和拓展。首先,以夹套烧杯为皂化反应池,通过恒温水循环及磁力搅拌确保了实验过程中溶液浓度均匀、温度恒定;其次,取一定体积浓度为0.01 mol∙L^(−1)的... 本文针对现有物理化学实验教材中的“乙酸乙酯皂化反应速率常数的测定”实验进行改进和拓展。首先,以夹套烧杯为皂化反应池,通过恒温水循环及磁力搅拌确保了实验过程中溶液浓度均匀、温度恒定;其次,取一定体积浓度为0.01 mol∙L^(−1)的氢氧化钠溶液于反应池中待恒温后测定电导率值,记为κ0,再使用微量取样器取等摩尔数的乙酸乙酯加入到反应器中并同时计时,测定不同时间的电导率值,记为κt;第三,通过数据归一化处理消除了电极常数的影响,使物理量意义明确、实验现象直观。改进后的实验步骤减少、数据测量准确性提高,可以测量高温条件下、快速的皂化反应速率常数,在有限的课时内学生可以通过分工协作、共享数据,获得表观活化能及指前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理化学实验 皂化反应 速率常数 表观活化能 指前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水率对油气伴生煤恒温热解后氧化特性的影响
20
作者 宋超 陈晓坤 +1 位作者 徐勇 于志金 《西安科技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99-708,共10页
为了揭示不同含水率油气伴生煤样经恒温热解后氧化特性的演变规律,采用程序升温试验,确定煤样的特征温度与干裂温度点,从宏观角度分析经恒温热解处理后不同含水率煤样氧化过程中气体产物、气体产生率、耗氧速率及放热强度的变化情况,分... 为了揭示不同含水率油气伴生煤样经恒温热解后氧化特性的演变规律,采用程序升温试验,确定煤样的特征温度与干裂温度点,从宏观角度分析经恒温热解处理后不同含水率煤样氧化过程中气体产物、气体产生率、耗氧速率及放热强度的变化情况,分段计算了氧化反应A(30~70℃)、B(70~110℃)、C(110~170℃)3个阶段的表观活化能值。结果表明:原煤氧化升温过程中临界温度在70℃左右,干裂温度在110℃左右;不同含水率煤样氧化过程中,耗氧速率与放热强度在110℃之前上升速率较为缓慢,110℃之后急剧增加,并且原煤的耗氧速率、放热强度均大于高含水率煤样;氧化反应A阶段经热解处理后水分对煤样氧化反应起促进作用,氧化反应B阶段不同含水率煤样表观活化能值差异性较小;氧化反应C阶段随着含水率的升高,15%、20%含水率对煤自燃起抑制作用,高含水率煤样自燃倾向性低。研究结果对油气伴生煤自燃火灾防治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水率 热解 耗氧速率 放热强度 表观活化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