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53篇文章
< 1 2 3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PDCA循环的蓄滞洪区防洪-经济-生态协调发展模式
1
作者 姬金雪 王乐 +2 位作者 要威 刘勇 王宇晖 《人民黄河》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91-96,103,共7页
蓄滞洪区的建设管理事关流域防洪安全、经济发展和生态化建设。在分析我国蓄滞洪区建设管理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以PDCA循环改进策略(规划、实施、评估、改进)为理论基础,分别从防洪、经济、生态3个方面,针对目前蓄滞洪区防洪工程建... 蓄滞洪区的建设管理事关流域防洪安全、经济发展和生态化建设。在分析我国蓄滞洪区建设管理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以PDCA循环改进策略(规划、实施、评估、改进)为理论基础,分别从防洪、经济、生态3个方面,针对目前蓄滞洪区防洪工程建设滞后、补偿机制不完善、生态化建设较少等问题展开研究,并结合蓄滞洪区协调发展的需求,提出蓄滞洪区防洪-经济-生态协调发展的改进方案。以东大圩蓄滞洪区为例,分析其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基于建立的蓄滞洪区防洪-经济-生态协调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对PDCA循环改进后东大圩防洪-经济-生态协调发展水平进行评价,并从防洪、经济、生态3个方面提出了东大圩协调发展的综合保障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DCA 蓄滞洪区 协调发展 东大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标准洪水下鄱阳湖单退圩和蓄滞洪区联合分洪运用研究
2
作者 邹佳宇 温天福 +5 位作者 顾平 李港 雷声 王志超 刘鑫 鄢煜川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4-62,68,共10页
为合理启用单退圩和蓄滞洪区,有效降低鄱阳湖的洪水水位,基于MIKE21建立鄱阳湖及五河尾闾二维水动力模型,采用同频率法放大2020年鄱阳湖大洪水得到超标准洪水,通过设置单退圩和蓄滞洪区的启用水位形成9种组合方案并模拟其分洪运用过程,... 为合理启用单退圩和蓄滞洪区,有效降低鄱阳湖的洪水水位,基于MIKE21建立鄱阳湖及五河尾闾二维水动力模型,采用同频率法放大2020年鄱阳湖大洪水得到超标准洪水,通过设置单退圩和蓄滞洪区的启用水位形成9种组合方案并模拟其分洪运用过程,分析得出优选方案及其经济损失情况。结果表明:单退圩启用水位为21.50 m(保护面积万亩以下)、22.30 m(保护面积万亩以上),蓄滞洪区启用水位为22.50 m时,单退圩和蓄滞洪区分洪量分别为26.17亿m^(3)和25.69亿m^(3),最大24 h降低水位为0.37 m和0.25 m,对鄱阳湖的分洪效果最佳;启用48 h后,单退圩的农业直接经济损失为2.09亿元,蓄滞洪区损失为4.17亿元,其中康山蓄滞洪区损失为1.54亿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退圩 蓄滞洪区 降低水位 洪水损失 鄱阳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变化环境下流域蓄滞洪区布局优化研究
3
作者 王乐 要威 +2 位作者 蒋磊 刘佳明 卢程伟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0-38,62,共10页
蓄滞洪区是流域防洪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防洪功能不可替代。随着流域雨情、水情、工情、社情等发生显著变化,蓄滞洪区布局优化的需求愈发凸显,但目前有关系统分析布局优化方法的研究鲜有报道。为此,研究构建了流域超额洪量计算模型,... 蓄滞洪区是流域防洪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防洪功能不可替代。随着流域雨情、水情、工情、社情等发生显著变化,蓄滞洪区布局优化的需求愈发凸显,但目前有关系统分析布局优化方法的研究鲜有报道。为此,研究构建了流域超额洪量计算模型,提出了变化环境下流域蓄滞洪区布局优化方法和评价指标体系。以滁河流域为例,定量分析了流域洪水蓄泄演进规律变化情况和超额洪量时空分布特征,开展了滁河流域蓄滞洪区现状布局合理性和布局优化研究。结果表明:滁河流域现状蓄滞洪区布局在遭遇暴雨中心位于上游地区的类似2020年洪水时,难以有效解决晋集—赤镇河段0.77亿m 3超额洪量;在研究提出的布局优化方法指导下,通过局部河段河道疏浚、防洪控制水位适当抬高等措施进一步优化了超额洪量时空分布,并从分洪能力、社会经济影响等方面综合比选得到了蓄滞洪区布局优化方案,系统解决了滁河流域超额洪量与蓄洪容积分布极不匹配的矛盾。研究成果可为滁河流域防洪规划修编或防洪治理工程设计提供重要参考,也可为其他流域蓄滞洪区布局优化提供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蓄滞洪区 变化环境 超额洪量 布局优化 滁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型蓄滞洪区数字孪生系统建设思考
4
作者 杨帆 金有杰 丁炜 《水利技术监督》 2025年第1期59-62,76,共5页
鉴于生态型蓄滞洪区在防洪减灾、气候调节及生态保护等方面发挥的关键作用,并结合数字孪生技术的显著优势,文章通过分析生态型蓄滞洪区数字孪生的必要性及其所面临的挑战。随后,详细阐述立体监测物联管理、生物物种监测等关键技术,并以... 鉴于生态型蓄滞洪区在防洪减灾、气候调节及生态保护等方面发挥的关键作用,并结合数字孪生技术的显著优势,文章通过分析生态型蓄滞洪区数字孪生的必要性及其所面临的挑战。随后,详细阐述立体监测物联管理、生物物种监测等关键技术,并以十八联圩生态湿地蓄洪区为例,提出数字孪生系统建设构想,涵盖立体监测及网络传输体系、数字孪生平台构建以及业务应用体系建设等方面。孪生系统有助于推动蓄滞洪区管理向智慧化方向转型,进而提升其防洪减灾与生态保护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蓄滞洪区 数字孪生 立体监测 生态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AR遥感的海河“23·7”特大洪水东淀蓄滞洪区淹没范围动态监测及灾害评估
5
作者 陈家明 孟令奎 张文 《水利信息化》 2025年第1期28-33,46,共7页
针对洪涝灾害发生时光学遥感受恶劣天气影响难以获取有效数据的问题,为快速准确提取洪水淹没范围及评估区域灾害情况,以海河东淀蓄滞洪区为研究区,“23·7”特大洪水灾害发生前后的Sentinel-1 SAR卫星影像为数据源,基于变化检测方... 针对洪涝灾害发生时光学遥感受恶劣天气影响难以获取有效数据的问题,为快速准确提取洪水淹没范围及评估区域灾害情况,以海河东淀蓄滞洪区为研究区,“23·7”特大洪水灾害发生前后的Sentinel-1 SAR卫星影像为数据源,基于变化检测方法快速提取洪水淹没范围,分析洪涝灾害的时空变化特征,并利用土地覆盖、粮食作物种植分布、人口密度等数据,评估受灾程度及影响人数。结果表明:2023年7—9月东淀蓄滞洪区受洪水影响较大,耕地受损严重,受灾人数较多;基于多时相SAR影像,利用变化检测方法快速提取淹没范围可实现动态监测及灾害评估,为国家应急救灾提供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AR遥感 洪水淹没范围 变化检测 动态监测 灾害评估 东淀蓄滞洪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蓄滞洪区规划与城市开发建设协同发展研究
6
作者 张向阳 《水利技术监督》 2025年第4期104-106,共3页
文章以泉州台商投资区百崎湖为例,探讨了城市化进程中蓄滞洪区规划与城市开发建设的协同发展策略。通过分析现状问题,提出规划调整方案,进行调洪演算,旨在实现防洪安全与城市发展的平衡。研究结果表明,调整后的滞洪区不仅能够满足30年... 文章以泉州台商投资区百崎湖为例,探讨了城市化进程中蓄滞洪区规划与城市开发建设的协同发展策略。通过分析现状问题,提出规划调整方案,进行调洪演算,旨在实现防洪安全与城市发展的平衡。研究结果表明,调整后的滞洪区不仅能够满足30年一遇防洪标准,还显著改善了生态环境,优化了城市土地开发利用格局。研究成果对类似城市地区的防洪规划与城市发展提供了借鉴和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化 蓄滞洪区 防洪排涝 泉州台商投资 百崎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河“23·7”流域性特大洪水蓄滞洪区泥沙淤积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杨胜天 朱贻凡 +7 位作者 周柏池 娄和震 丁建新 宋文龙 丛佩娟 龚记熠 王怀星 李杰康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65-874,共10页
为探究海河“23·7”流域性特大洪水过程中蓄滞洪区泥沙淤积特征,评估受灾情况,基于实地淤积调查和高分遥感影像,计算淤积厚度空间分布,并结合DEM数据估算蓄滞洪量和蓄滞洪区利用率。结果表明:淤积厚度插值的均方根误差E_(RMS)为1.... 为探究海河“23·7”流域性特大洪水过程中蓄滞洪区泥沙淤积特征,评估受灾情况,基于实地淤积调查和高分遥感影像,计算淤积厚度空间分布,并结合DEM数据估算蓄滞洪量和蓄滞洪区利用率。结果表明:淤积厚度插值的均方根误差E_(RMS)为1.32,纳什系数E_(NS)为0.78,蓄滞洪量计算的E_(RMS)为0.75,E_(NS)为0.92,证明研究计算方法可行,计算结果可靠;8个蓄滞洪区共蓄洪24.63亿m^(3),蓄滞洪区利用率约为36.90%,平均淤积厚度为2.60 cm,总淤积量达7.67×10^(7) t;海河流域洪水含沙量约31.14 kg/m^(3),其中大清河系和永定河系的洪水含沙量达到过去20 a平均含沙量的20~40倍;此外,研究发现海河流域西部和北部山地的淤积情况更严重,较早启用的、位于上游的蓄滞洪区淤积量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3·7”流域性特大洪水 海河流域 蓄滞洪区 泥沙淤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宋庄蓄滞洪区生态工程水质修复效果探析 被引量:2
8
作者 林瑞峰 季建国 +3 位作者 李鹏程 晋波燕 邓晨 白慧文 《水利技术监督》 2024年第1期219-222,257,共5页
为分析蓄滞洪区水体水质现状及变化趋势,文章以北京宋庄蓄滞洪区二期生态修复工程为研究对象。2022年4-11月,针对温榆河河道、人工湿地出水口、蓄滞洪区湖西侧和湖东侧区域水体,每月中旬,分别进行月常规水质监测。结果显示:工程出水水... 为分析蓄滞洪区水体水质现状及变化趋势,文章以北京宋庄蓄滞洪区二期生态修复工程为研究对象。2022年4-11月,针对温榆河河道、人工湿地出水口、蓄滞洪区湖西侧和湖东侧区域水体,每月中旬,分别进行月常规水质监测。结果显示:工程出水水质总体满足GB 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Ⅲ类标准,氨氮、总磷浓度指标达到地表水Ⅱ类标准,研究为类似的水质修复治理提供参考与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蓄滞洪区 生态修复功能 水质修复 变化特征 北京宋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蓄滞洪区安全运用分析评价体系构建及应用
9
作者 李娜 王静 +2 位作者 俞茜 王艳艳 丁志雄 《中国防汛抗旱》 2024年第12期46-54,共9页
蓄滞洪区是流域防洪工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蓄滞洪区安全运用分析评价可为蓄滞洪区的启用决策提供技术支持,对于保障流域防洪安全具有重大意义,然而目前尚缺少蓄滞洪区安全运用分析评价体系。以蓄滞洪区“分得进”“蓄得住”“排... 蓄滞洪区是流域防洪工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蓄滞洪区安全运用分析评价可为蓄滞洪区的启用决策提供技术支持,对于保障流域防洪安全具有重大意义,然而目前尚缺少蓄滞洪区安全运用分析评价体系。以蓄滞洪区“分得进”“蓄得住”“排得出”“人安全”作为安全运用的“四大判断准则”,按“目标—准则—指标”3层级,构建了包含17个评价指标的蓄滞洪区安全运用分析评价体系。参考相关规范、标准,并结合实际,将蓄滞洪区最终划分为3个等级,分别表征蓄滞洪区“能安全运用”“基本可用,采取措施后基本能安全运用”及“不好用,存在较大安全运用风险”。制定的安全运用分析评价体系在98处国家蓄滞洪区进行了应用,以两个典型蓄滞洪区为例,最终评价结果分别为“能安全运用”“基本可用,采取措施后基本能安全运用”,与经验判断相符。结果表明所提出的评价指标体系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和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蓄滞洪区 安全运用 评价体系 评价指标 评价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蓄滞洪区生态水景公园概念规划及景观节点详细设计:以宋庄蓄洪生态水景公园为例
10
作者 王慧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228-232,共5页
宋庄蓄滞洪区是北京城市副中心防洪格局通州堰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防洪功能至关重要。为了使蓄滞洪区既满足汛期防洪调蓄的作用,降低洪水对周边地区的影响,保障市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又满足市民非汛期生态休闲目的,以宋庄蓄洪生态水景公... 宋庄蓄滞洪区是北京城市副中心防洪格局通州堰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防洪功能至关重要。为了使蓄滞洪区既满足汛期防洪调蓄的作用,降低洪水对周边地区的影响,保障市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又满足市民非汛期生态休闲目的,以宋庄蓄洪生态水景公园为例,结合现状条件和洪水的启示,打破原有水绿界限,提出全新的设计理念,重视前期规划设计,通过融合多种功能、塑造立体空间、打造技术亮点等方法与水系串联、土方平衡、湿地净化、绿化种植等措施相结合,构建绿色、生态、健康的开放式生态水景公园——宋庄沁园,实现宋庄蓄洪区的综合利用。以生态水景的形态与东郊森林公园、温榆河河堤自然串联为一个整体,保障副中心的防洪安全,提高蓄洪调度能力,有效降低洪水风险,提升周边生态环境,满足市民观景、休闲、健身等活动需求,充分展示水生态、水文化、水技术等科普知识,成为副中心“通州堰”生态水景观体系的点睛之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庄 蓄滞洪区 生态水景公园 规划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蓄滞洪区安全建设工程水环境影响分析
11
作者 毕雪 潘婷婷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89-95,共7页
蓄滞洪区是中国防洪体系重要组成部分,蓄滞洪区安全建设工程涉及范围广,建设内容包括多项点状和线性工程,工程实施可能对生态敏感区和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水质产生不利影响。以鄱阳湖珠湖蓄滞洪区为例,采用湖泊推流衰减模型和湖泊完全混... 蓄滞洪区是中国防洪体系重要组成部分,蓄滞洪区安全建设工程涉及范围广,建设内容包括多项点状和线性工程,工程实施可能对生态敏感区和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水质产生不利影响。以鄱阳湖珠湖蓄滞洪区为例,采用湖泊推流衰减模型和湖泊完全混合模型,模拟施工期和运行期悬浮物和TP浓度变化及对水环境敏感目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工程不利水环境影响主要产生在施工期,工程涉水施工造成悬浮物浓度超过背景值的扩散范围约300 m,TP浓度超背景值的扩散范围约210 m,对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水质有一定影响;运行期间,洪水淹没带入的污染物对珠湖水质产生影响,但珠湖水体总体能够达到Ⅲ类水质标准,蓄滞洪区的启用降低了超额洪水发生时的水环境风险。研究成果可为鄱阳湖蓄滞洪区安全建设工程水环境保护提供依据,为其他蓄滞洪区工程环保工作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蓄滞洪区 水环境 湖泊推流衰减模型 湖泊完全混合模型 环境影响评价 珠湖 鄱阳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PU并行计算和WebGIS的潖江蓄滞洪区洪水预报系统研究
12
作者 陈丕翔 叶志恒 +1 位作者 叶利娜 王扬 《广东水利水电》 2024年第6期69-72,79,共5页
洪水预报所采用的数值模拟涉及大量计算,模拟的结果需经多种专用软件处理后才能展示给用户,操作繁琐,无法满足蓄滞洪区防洪调度及应急抢险处置中迅速做出响应的需求。该文提出了基于GPU并行计算和WebGIS的洪水预报系统,旨在提高洪水计... 洪水预报所采用的数值模拟涉及大量计算,模拟的结果需经多种专用软件处理后才能展示给用户,操作繁琐,无法满足蓄滞洪区防洪调度及应急抢险处置中迅速做出响应的需求。该文提出了基于GPU并行计算和WebGIS的洪水预报系统,旨在提高洪水计算的效率,延长预见期,并实现洪水演进的可视化。该系统基于最新的GPU加速的计算方法,利用GPU强大的浮点数运算能大幅提高洪水计算的效率,结合WebGIS技术,将水文-洪水演进模型的计算结果与水利底图无缝连接,以图表、图像和动画等形式直观展示洪水演变过程,使决策人员能直观地掌握蓄滞洪区洪水的演变过程,可为潖江蓄滞洪区的调度运用和防洪抢险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PU WEBGIS 潖江蓄滞洪区 洪水预报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洪水预报在蓄滞洪区启用条件中的应用研究
13
作者 陈理想 刘文斌 王晶晶 《东北水利水电》 2024年第7期53-55,72,共4页
针对蓄滞洪区的启用涉及到的蓄滞洪区内人员和财产转移等诸多问题,本文将洪水预报引入蓄滞洪区启用的条件中,通过构建一套河系预报,可提前8 d预报出江桥站的流量是否达到启用蓄滞洪区的标准,并通过分级启用蓄滞洪区的方式,为决策和人员... 针对蓄滞洪区的启用涉及到的蓄滞洪区内人员和财产转移等诸多问题,本文将洪水预报引入蓄滞洪区启用的条件中,通过构建一套河系预报,可提前8 d预报出江桥站的流量是否达到启用蓄滞洪区的标准,并通过分级启用蓄滞洪区的方式,为决策和人员财产提供了时间的保障。同时文中还分析了各主要站点预报方案的精度和拉林河洪水的影响,以确保预报的可靠性和蓄滞洪区启用标准的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蓄滞洪区 启用标准 洪水预报 预报方案 拉林河洪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HP-模糊综合评价法的蓄滞洪区可持续发展评价 被引量:1
14
作者 姬金雪 王乐 +2 位作者 要威 刘勇 王宇晖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99-308,共10页
基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理论,对蓄滞洪区生态系统的气候调节价值、水质净化价值、空气净化价值、土壤保持价值、碳固定价值、生物多样性价值和科研教育价值7个方面进行生态服务价值评估,采用替代成本法、成果参数法等核算方法对各项生态... 基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理论,对蓄滞洪区生态系统的气候调节价值、水质净化价值、空气净化价值、土壤保持价值、碳固定价值、生物多样性价值和科研教育价值7个方面进行生态服务价值评估,采用替代成本法、成果参数法等核算方法对各项生态服务功能进行价值核算。通过评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将生态效益纳入可持续发展评价体系,系统构建能够有效反映经济资源子系统、防洪子系统、生态功能子系统之间相互作用与制约关系的蓄滞洪区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此外,构建模糊综合评价模型进行现状评价和情景预测。结果表明:2个蓄滞洪区现阶段可持续发展评价为一般。在调整种植结构、土地利用方式、打造特色养殖模式等方式的情景下,区域可持续发展水平较好。研究能为蓄滞洪区的生态效益量化评价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蓄滞洪区 可持续发展 生态价值核算 指标体系 模糊综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湖-蓄滞洪区聚合调洪演算模型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3
15
作者 陈瑜彬 张涛 +1 位作者 童冰星 许银山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60-65,70,共7页
为提高纳入蓄滞洪区的河道洪水模拟精度和效率,更大限度发挥蓄滞洪区的综合利用效益,建立了以大湖模型为基础的江-湖-蓄滞洪区聚合调洪演算模型,提出考虑蓄滞洪区运用影响的洪水模拟方案。以鄱阳湖区2020年实际来水作为边界条件,以2020... 为提高纳入蓄滞洪区的河道洪水模拟精度和效率,更大限度发挥蓄滞洪区的综合利用效益,建立了以大湖模型为基础的江-湖-蓄滞洪区聚合调洪演算模型,提出考虑蓄滞洪区运用影响的洪水模拟方案。以鄱阳湖区2020年实际来水作为边界条件,以2020年7月1日为起始时刻开展单退圩堤启用与否工况下的洪水实时调度模拟。模拟结果表明:构建的江-湖-蓄滞洪区聚合调洪演算模型可以合理快速地模拟蓄滞洪区启用时的鄱阳湖水位变化过程。鄱阳湖区单退圩堤启用分洪效果显著,能够降低湖区水位0.2~0.3 m,模拟结果与实际过程相近,如不分洪,湖口站最高水位将超过保证水位。研究成果可为蓄滞洪区调度和水旱灾害防御提供更精确的水文信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蓄滞洪区 单退圩堤 调洪演算 大湖演算模型 鄱阳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库及蓄滞洪区洪水预报调度一体化技术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曾明 张晓皓 +2 位作者 纪国良 许银山 张涛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48-54,共7页
针对河库及蓄滞洪区洪水预报调度一体化技术薄弱,尤其面临大洪水调度决策难以实时联动模拟的问题,从空间拓扑概化、通用化模型库构建及方案数字化、调度规则库构建和智能应用3个方面介绍了预报调度一体化体统构建的流程和要点,并基于大... 针对河库及蓄滞洪区洪水预报调度一体化技术薄弱,尤其面临大洪水调度决策难以实时联动模拟的问题,从空间拓扑概化、通用化模型库构建及方案数字化、调度规则库构建和智能应用3个方面介绍了预报调度一体化体统构建的流程和要点,并基于大湖演算模型和水力学模型提出了可考虑蓄滞洪区的通用性预报模型,以及水库库区水面线预报模拟模型方法,通过空间拓扑概化和调度策略设置可实现河、库、蓄滞洪区的上下游联动模拟计算。以长江流域三峡水库、中下游河湖及蓄滞洪区为研究区域,重点阐述了改进模型构建、预报调度一体化体系构建、模拟调度技术应用等环节,形成了长江中下游水工程联合调度的体系方案,并通过设置预演洪水场景,分析了模拟的效果和合理性。研究成果可为涉及多类复杂水工程联合调度的区域提供技术参考,为长江流域水工程实时预报调度和场景推演提供计算工具和决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文预报 预报调度一体化体系 大湖演算模型 水力学模型 水库群联合调度 蓄滞洪区 长江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城融合视角下蓄滞洪区规划策略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许新宇 赵溢波 吴敏慧 《水利规划与设计》 2024年第6期9-12,44,共5页
为促进蓄滞洪区及其周边地区的整体良性发展,以水城融合为切口,统筹考虑城市防洪安全和区域发展的关系,重点突出“水安全”“水生态”“水景观”“水经济”“水文化”五大要素,构建蓄滞洪区可持续发展模式,并以杭州南湖为例,提出优化防... 为促进蓄滞洪区及其周边地区的整体良性发展,以水城融合为切口,统筹考虑城市防洪安全和区域发展的关系,重点突出“水安全”“水生态”“水景观”“水经济”“水文化”五大要素,构建蓄滞洪区可持续发展模式,并以杭州南湖为例,提出优化防洪安全格局、修复生态基底环境、构建区域景观系统、打造环南湖创新圈、营造文化特色场景以及创新建设管理模式等具体策略,促进南湖地区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蓄滞洪区 水城融合 可持续 城市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榆河公园蓄滞洪区的规划建设思考
18
作者 杨玲 周志华 +2 位作者 韩殿微 隋冬梅 张明为 《水利发展研究》 2024年第11期77-82,共6页
温榆河公园是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具体实践,也是北京市首次在公园建设层面实现“水绿共治”的典范工程。文章回顾了温榆河公园蓄滞洪区的规划建设过程,从公园生态空间到公园型蓄滞洪区、到“通州堰”防洪分洪体系、到创新干支流洪... 温榆河公园是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具体实践,也是北京市首次在公园建设层面实现“水绿共治”的典范工程。文章回顾了温榆河公园蓄滞洪区的规划建设过程,从公园生态空间到公园型蓄滞洪区、到“通州堰”防洪分洪体系、到创新干支流洪水的调控方法,再到大库容小土方的低碳规划建设,总结归纳了温榆河公园蓄滞洪区从规划到落地建成的经验,能够对未来公园型蓄滞洪区的规划建设起到一定的指导和借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榆河公园 蓄滞洪区 规划建设 水绿共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进一步完善蓄滞洪区补偿机制的思考
19
作者 姜晗琳 张慧萌 +1 位作者 杨柠 刘阳 《水利发展研究》 2024年第8期21-26,共6页
蓄滞洪区是江河防洪工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抵御流域和区域洪水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在保障流域防洪安全、促进人水和谐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文章梳理了我国蓄滞洪区启用补偿现状,分析了当前蓄滞洪区补偿机制存在的问题,研究... 蓄滞洪区是江河防洪工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抵御流域和区域洪水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在保障流域防洪安全、促进人水和谐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文章梳理了我国蓄滞洪区启用补偿现状,分析了当前蓄滞洪区补偿机制存在的问题,研究提出了完善蓄滞洪区补偿机制的总体思路和框架,从规章制度、产业布局、建设管理等方面提出进一步完善蓄滞洪区补偿机制的相关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蓄滞洪区 补偿机制 常态化补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二维浅水方程的胖头泡蓄滞洪区洪水演进数值模拟 被引量:2
20
作者 孙振宇 周运浩 +2 位作者 张勤旭 秦梦恩 张明亮 《人民珠江》 2024年第6期82-91,共10页
探究蓄滞洪区洪水演进对蓄滞洪区的防洪工作有着重要意义。为在洪水来临时,短时间内对洪水运动进行预测。运用Godunov型有限体积法建立了1个二维浅水水动力数值模型,该模型的的优势在于采用非结构性三角形网格,能够较好地拟合不规则边界... 探究蓄滞洪区洪水演进对蓄滞洪区的防洪工作有着重要意义。为在洪水来临时,短时间内对洪水运动进行预测。运用Godunov型有限体积法建立了1个二维浅水水动力数值模型,该模型的的优势在于采用非结构性三角形网格,能够较好地拟合不规则边界,并采用GPU异构并行技术,有效解决了非结构化网计算耗时长的问题,运用限制器减少二阶精度数值的扩散和振荡,引入负水深和干湿边界处理技术,使模型模拟的精确度得到了有效提高。模型应用多个溃坝水流实验算例对模型进行率定,在验证其具有良好的干湿边界计算能力和静水和谐性的基础上,采用嫩江流域1998年洪水数据对嫩江流域的胖头泡蓄滞洪区的洪水演进进行模拟计算。结果显示:模型对胖头泡蓄滞洪区模拟的蓄水量为34.9亿m^(3),与实测值的相对误差为1.7%,洪水淹没面积为1 267.27 km^(2),与实测值的相对误差为9.24%。对研究区域不同的土地类型进行糙率分区的情况下,模型模拟的蓄水量结果更趋近于实测结果。并行化后的程序能使模型计算速度提升33%,因此模型能快速、精准计算复杂地形溃决水流的洪水演进过程。研究结果可以为蓄滞洪区的防洪规划、灾情预警提供相关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水方程 有限体积法 蓄滞洪区 洪水演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