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56篇文章
< 1 2 4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推进高水平农业科技自立自强赋能农田建设事业高质量发展
1
作者 本刊评论员 《中国农业综合开发》 2025年第2期1-1,共1页
高水平农业科技自立自强是实现农业强国、科技强国的必由之路,是保障国家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的关键所在,也是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农业... 高水平农业科技自立自强是实现农业强国、科技强国的必由之路,是保障国家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的关键所在,也是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农业科技创新,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强调要坚持农业科技自立自强,加快推进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依靠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加快建设农业强国。为此,近日农业农村部制定印发了《全国农业科技创新重点领域(2024—2028年)》,同时,农业农村部成立了科技创新领导小组、科技创新战略咨询委员会,集中力量推动优化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突出整体效能抓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立自强 乡村振兴 科技强国 科技创新战略 农业科技创新体系 农田建设 领导小组 双轮驱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韩俊在中国农业科学院2025年工作会议上强调 奋力抢占世界农业科技竞争制高点 为实现高水平农业科技自立自强作出更大贡献
2
《世界农业》 2025年第2期F0004-F0004,共1页
2025年1月13日,农业农村部党组书记、部长韩俊出席中国农业科学院2025年工作会议并讲话。会议强调,中国农业科学院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和“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认真落实全国科技大会部署,坚持“四个面向”,紧紧围... 2025年1月13日,农业农村部党组书记、部长韩俊出席中国农业科学院2025年工作会议并讲话。会议强调,中国农业科学院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和“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认真落实全国科技大会部署,坚持“四个面向”,紧紧围绕“国之大者”潜心研究攻关,奋力抢占世界农业科技竞争制高点,为实现高水平农业科技自立自强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会议指出,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农业科技创新,习近平总书记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向中国农业科学院建院60周年专致贺信,提出明确要求,寄予殷切期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农业科学院 自立自强 韩俊 农业科技创新 三农 四个面向 制高点 高水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新质生产力的科技自立自强再审视
3
作者 阳镇 《创新科技》 2025年第1期13-20,共8页
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加快新质生产力形成的重要支撑。面向新质生产力这一全新生产力形态,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理论内涵、关键支撑要素与关键议题以及实现路径等均需要重新审视。对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理论内涵的理解需要跳出单一技术... 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加快新质生产力形成的重要支撑。面向新质生产力这一全新生产力形态,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理论内涵、关键支撑要素与关键议题以及实现路径等均需要重新审视。对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理论内涵的理解需要跳出单一技术安全观与国家能力观,全面转向契合新质生产力这一新型生产力范式形成需求的要素基础观与技术生态观,即实现生产要素的创新性配置及技术体系高阶化,在此基础上明晰科技自立自强的关键支撑要素与组织基础。面向新质生产力的科技自立自强具有全新的功能定位与全新的议题,在功能定位层面表现为新的战略定位及价值定位,而新的议题主要涵盖关键核心技术形成与攻关、创新主体能力跃迁与功能耦合、产业创新与科技创新相互融合等,以此匹配面向新质生产力的“要素—组织—产业”的科技自立自强关键支撑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科技自立自强 技术创新 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强核心技术管理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4
作者 曹少杰 《管理学家》 2025年第3期67-69,共3页
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科研院所作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应进一步强化核心技术攻关和管理。文章分析核心技术管理存在的问题,针对科研投入不足、管理模式落... 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科研院所作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应进一步强化核心技术攻关和管理。文章分析核心技术管理存在的问题,针对科研投入不足、管理模式落后等问题,提出核心技术从识别、攻关培育、过程管理、显性化到转化应用等全流程的管理方式,以期为进一步强化科技自立自强的行动自觉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立自强 创新驱动 核心技术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守好安全“底线”
5
作者 齐向东 《中国科技产业》 2025年第3期26-27,共2页
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科技自立自强是关键。当前,以人工智能技术为代表的第四次工业革命正在重塑世界格局,国产大模型DeepSeek的出现让人为之一振,不仅推动人工智能创新再次迈出关键一步,也让我们看到民营科创企业担当创新主力... 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科技自立自强是关键。当前,以人工智能技术为代表的第四次工业革命正在重塑世界格局,国产大模型DeepSeek的出现让人为之一振,不仅推动人工智能创新再次迈出关键一步,也让我们看到民营科创企业担当创新主力军的强劲实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四次工业革命 自立自强 人工智能技术 科创企业 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全面建成 世界格局 主力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技自立自强背景下的新型举国体制:基本内涵、适用范围与构建思路 被引量:9
6
作者 杨洋 李哲 韩军徽 《中国科技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6,共6页
进入新发展阶段,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成为中国统筹发展与安全的战略支撑和必然要求。其中,构建和完善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是实现科技自立自强的关键举措。本文认为,科技自立自强背景下进一步健全新型举国体制需要把握以下重... 进入新发展阶段,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成为中国统筹发展与安全的战略支撑和必然要求。其中,构建和完善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是实现科技自立自强的关键举措。本文认为,科技自立自强背景下进一步健全新型举国体制需要把握以下重点:在基本内涵上,理解新型举国体制的关键是同时抓住“举国”这个原内核和“新型”这个新内核,正确认识两个内核的关系;在适用范围上,运用新型举国体制的前提是提出需求明确、仅靠市场竞争难以突破的战略科技任务,并注意适用范围的动态演化性;在构建思路上,要围绕充分发挥国家作为重大科技创新组织者的作用,以系统化思维推进相关改革,强化中央层面的决策指挥体系,完善技术攻关组织管理体系,建立适配新型举国体制的政策体系;在推进实施上,应根据事项轻重缓急和难易程度等因素,确定当前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键核心技术 新型举国体制 科技自立自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构建研究型大学科技创新体系,推动科技自立自强高质量发展 被引量:2
7
作者 童小华 《研究与发展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0-23,共4页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4年全国科技大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中国式现代化要靠科技现代化作支撑,实现高质量发展要靠科技创新培育新动能,指出必须充分认识科技的战略先导地位和根本支撑作用,锚定2035年...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4年全国科技大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中国式现代化要靠科技现代化作支撑,实现高质量发展要靠科技创新培育新动能,指出必须充分认识科技的战略先导地位和根本支撑作用,锚定2035年建成科技强国的战略目标,加强顶层设计和统筹谋划,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高校作为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加快构建科技创新体系,把“科技三会”精神落到实处。在此,结合同济大学科技创新工作实践,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强国的五项基本要素,就构建研究型大学科技创新体系,推动科技自立自强高质量发展,谈一些学习认识和体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究型大学 科技创新体系 科技强国 自立自强 国家创新体系 中国式现代化 两院院士大会 顶层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探索自立自强发展路径,护航信息领域科技安全
8
作者 刘昌新 刘凘 赵西君 《中国信息安全》 2024年第4期56-60,共5页
当前,中美科技竞争日益激烈。在这个关键时期,能否突破网络信息领域的关键核心技术,实现网络信息科技的高水平自立自强,将直接关系到我们能否坚守国家底线,抵御极限压力,并在重大考验中站稳脚跟。网络信息科技的创新突破是实现高水平自... 当前,中美科技竞争日益激烈。在这个关键时期,能否突破网络信息领域的关键核心技术,实现网络信息科技的高水平自立自强,将直接关系到我们能否坚守国家底线,抵御极限压力,并在重大考验中站稳脚跟。网络信息科技的创新突破是实现高水平自立自强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立自强 发展路径 极限压力 创新突破 关键核心技术 日益激烈 网络 科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谱写航天强国新篇章
9
作者 马雪梅 郭康 +1 位作者 何漫 张曦文 《中国航天》 2024年第12期40-43,共4页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将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这一论断将科技创新提升至新的战略高度,为新时代航天强国建设指明了方向。中国航天事业创建68年以来的辉煌历程,是几代航天人奋发图强的接续奋斗史,更是...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将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这一论断将科技创新提升至新的战略高度,为新时代航天强国建设指明了方向。中国航天事业创建68年以来的辉煌历程,是几代航天人奋发图强的接续奋斗史,更是一部中国航天自力更生、自主创新、自强自立的发展史,68年航天创新发展实践充分印证,建设航天强国必须依靠自己的力量,只有自立才能自强,要想攀登世界航天科技高峰,自主创新则是必由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立自强 中国航天事业 创新提升 自强自立 航天强国 航天科技 自主创新 奋斗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完善人才引进机制助力我国科技自立自强
10
作者 刘筱敏 《国际人才交流》 2024年第4期2-2,共1页
人才建设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过程中的重要任务之一。从世界科技中心转移的发展历史看,汇聚全球人才是成为世界科技中心的重要特征。高端人才跨国流动已经成为影响国际经济社会发展格局的重要力量,在科技快速发展的今天,人才的竞争更为... 人才建设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过程中的重要任务之一。从世界科技中心转移的发展历史看,汇聚全球人才是成为世界科技中心的重要特征。高端人才跨国流动已经成为影响国际经济社会发展格局的重要力量,在科技快速发展的今天,人才的竞争更为激烈。近年来,各省市、高等院校、科研机构都纷纷出台了人才引进政策,落地实施人才高地建设工作,对人才给予科研条件、研究项目、后勤服务等方面的保障,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研条件 科研机构 高等院校 中国式现代化 自立自强 高端人才 跨国流动 人才引进政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决定》解读:深化科技体制改革 实现高水平自立自强
11
作者 胡世良 《通信世界》 2024年第15期11-12,共2页
全面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是发展新质生产力、建设科技强国的战略要求。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提出“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并对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作出全面部... 全面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是发展新质生产力、建设科技强国的战略要求。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提出“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并对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作出全面部署。2024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大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上强调,“坚持以深化改革激发创新活力,坚决破除束缚科技创新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障碍,切实把制度优势转化为科技竞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体制改革 科技强国 自立自强 中国式现代化 创新活力 优势转化 两院院士大会 体制机制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弘扬科学家精神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而不懈奋斗
12
作者 李建强 《军工文化》 2024年第12期70-72,共3页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弘扬科学家精神、推进科技自立自强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为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提供科学指引、注入强大动力。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到2035年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同时提...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弘扬科学家精神、推进科技自立自强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为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提供科学指引、注入强大动力。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到2035年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同时提出建成科技强国的目标。习总书记对广大科技工作者提出明确要求:“弘扬科学家精神,勇攀世界科技高峰,加快从跟跑向并跑领跑转变,在一些领域要保持领跑优势,为建设科技强国、实现科技自立自强作出更大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强国 自立自强 科技工作者 创新型国家 党的十八大以来 强大动力 高水平 科学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科技自立自强的中国科技体制 改革逻辑与实践突破 被引量:1
13
作者 庄芹芹 王颖 韩龙艳 《中国软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69-79,共11页
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是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关键环节。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科技体制改革成效显著。面对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新要求,要从宏观战略支撑、中观资源配置和微观激励机制方面,开展科技体制改革攻坚。当前我国创新体系整体效... 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是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关键环节。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科技体制改革成效显著。面对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新要求,要从宏观战略支撑、中观资源配置和微观激励机制方面,开展科技体制改革攻坚。当前我国创新体系整体效能不高,存在科技资源配置不合理、重大科技项目管理体系与科研规律不符、战略科技力量协同机制不健全等顽疾与挑战。在深入剖析其原因的基础上,提出要以“需求导向”重塑科技治理体系,以“健全新型举国体制”和“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提升创新体系效能,以“新四抓”推动科技管理职能转变。具体措施包括完善中央科技委员会工作机制、优化重大科技项目管理、统筹科技投入、优化基础研究管理机制、推动战略科技力量体系化协同、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体制改革 国家创新体系 新型举国体制 科技自立自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式创新现代化与科技自立自强:自主性引进的视角
14
作者 程文银 李兆辰 陈劲 《中国软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2-22,共11页
中国式创新现代化不同于西方传统技术发展理论,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体现了自立自强基础上的对外开放。基于“技术—产业—制度”协同演化分析框架,提出“自主性引进”的核心概念,并以此为视角提出中国式创新现代化的分析框架,调和了创... 中国式创新现代化不同于西方传统技术发展理论,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体现了自立自强基础上的对外开放。基于“技术—产业—制度”协同演化分析框架,提出“自主性引进”的核心概念,并以此为视角提出中国式创新现代化的分析框架,调和了创新发展模式的“自主”与“引进”之争。自主性引进包含两个命题:第一,自主开发始终是吸收引进技术的基础;第二,自主开发与技术引进的相对重要性,以及无形技术引进与有形技术引进的相对重要性,都呈现U型变化。基于此,对中国式创新现代化进行实证分析,阐述中国在技术起飞和技术爬升阶段如何发挥自主性引进的作用,以及相应的产业载体和制度保障如何协同演化,并分析中国在技术巡航阶段面临的主要挑战。在此基础上,从技术、产业和制度维度提出中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路径与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创新现代化 科技自立自强 自主性引进 新质生产力 协同演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何以助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基于协同创新视角
15
作者 丁新宇 李湘黔 《中国科技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11,共11页
科技自立自强是国家强盛之基、安全之要。要实现高水平自立自强、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无疑是重要抓手和关键着力点。依据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生成机理,将协同创新作为一种刚性的制度供给引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分析框架,针... 科技自立自强是国家强盛之基、安全之要。要实现高水平自立自强、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无疑是重要抓手和关键着力点。依据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生成机理,将协同创新作为一种刚性的制度供给引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分析框架,针对实践探索中面临的创新供给失衡、过程衔接不畅、功能联动不足等现实挑战,通过目标协同、主体协同、资源协同、技术协同四个维度的理论设计与分析架构,审视并回应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结构性问题,探赜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何以助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内在机理与实践路径,进而优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定位和布局,促进各类创新主体协同创新、融合创新,建立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履职尽责、优势互补的协作机制,增强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体系化创新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战略科技力量 自立自强 协同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助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战略意义与现实路径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坤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4-96,共3页
科学技术是一个国家的核心竞争力。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全面分析国际科技创新竞争态势,深入研判国内外发展形势做出的战略抉择。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对于我国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 科学技术是一个国家的核心竞争力。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全面分析国际科技创新竞争态势,深入研判国内外发展形势做出的战略抉择。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对于我国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具有重要战略意义。高校作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支撑,要坚持提升科技研发原创力、激发科技人才创新力、加强科技资源组织力、发挥创新文化引领力、形成科技发展持续力把握科技发展主动权,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贡献科技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战略意义 实现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立自强:毛泽东科技发展思想的鲜明特征 被引量:1
17
作者 姬丽萍 《毛泽东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0-68,共9页
在中国革命和建设进程中,毛泽东基于对科学技术的关键性作用认识日益深刻,逐步形成了符合中国国情的科技发展思想。毛泽东强调要充分吸收并利用好科技人才,推动科技领域快速发展;强调以科学的规划集中资源先突破若干领域,再实现全方位... 在中国革命和建设进程中,毛泽东基于对科学技术的关键性作用认识日益深刻,逐步形成了符合中国国情的科技发展思想。毛泽东强调要充分吸收并利用好科技人才,推动科技领域快速发展;强调以科学的规划集中资源先突破若干领域,再实现全方位提升的发展战略;坚持自立自强的发展理念,打破国际科技封锁;提出利用制度优势集中力量重点攻关的发展思路,实现了国防等领域尖端科技的成功突破,大大提升了国力,保障了国家安全。自立自强是毛泽东科技发展思想的鲜明特征。重温毛泽东科技发展思想,对于实现新时代中国科技自立自强具有重要的现实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立自强 毛泽东科技发展思想 鲜明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与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专栏征稿通知
18
作者 《创新科技》编辑部 《创新科技》 2024年第3期92-92,共1页
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调研时首次提出形成新质生产力。2023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再次强调,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特别是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2024... 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调研时首次提出形成新质生产力。2023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再次强调,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特别是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2024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强调,高质量发展需要新的生产力理论来指导,而新质生产力已经在实践中形成并展示出对高质量发展的强劲推动力、支撑力,需要我们从理论上进行总结、概括,用以指导新的发展实践。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有别于传统生产力,新质生产力具备高科技、高效率与高质量特征,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以及新动能,为我国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注入强劲动力。当前,新质生产力得到了学术界、产业界的高度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立自强 产业创新 生产力理论 集体学习 新动能 颠覆性技术 支撑力 高质量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与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专栏征稿通知
19
《创新科技》 2024年第4期92-92,共1页
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调研时首次提出形成新质生产力。2023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再次强调,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特别是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2024... 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调研时首次提出形成新质生产力。2023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再次强调,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特别是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2024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强调,高质量发展需要新的生产力理论来指导,而新质生产力已经在实践中形成并展示出对高质量发展的强劲推动力、支撑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创新 自立自强 生产力理论 集体学习 颠覆性技术 新动能 支撑力 高质量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与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专栏征稿通知
20
《创新科技》 2024年第6期92-92,共1页
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调研时首次提出形成新质生产力。2023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再次强调,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特别是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2024... 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调研时首次提出形成新质生产力。2023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再次强调,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特别是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2024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强调,高质量发展需要新的生产力理论来指导,而新质生产力已经在实践中形成并展示出对高质量发展的强劲推动力、支撑力,需要我们从理论上进行总结、概括,用以指导新的发展实践。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有别于传统生产力,新质生产力具备高科技、高效率与高质量特征,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以及新动能,为我国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注入强劲动力。当前,新质生产力得到了学术界、产业界的高度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立自强 产业创新 生产力理论 集体学习 新动能 颠覆性技术 支撑力 高质量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