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方法改进 被引量:14
1
作者 吴卫平 冉永欣 +1 位作者 谷加炎 龚祖元 《中国骨伤》 CAS 2000年第5期262-263,共2页
目的 探讨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方法。方法 采用原切口显露切除椎板残端进入椎管 14例 ,半椎板切除 6例。术中摘除髓核 ,松解粘连 ,疑有侧隐窝狭窄者 12例扩大神经根管并切除膨出的纤维环。没有切除瘢痕粘连组织。结果 经平均 ... 目的 探讨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方法。方法 采用原切口显露切除椎板残端进入椎管 14例 ,半椎板切除 6例。术中摘除髓核 ,松解粘连 ,疑有侧隐窝狭窄者 12例扩大神经根管并切除膨出的纤维环。没有切除瘢痕粘连组织。结果 经平均 6 2年随访 ,优 9例 ,良 8例 ,可 2例 ,差 1例。优良率为 85 % ,全部病例均较术前有进步。结论 原切口显露可以有效去除病因 ,解除症状 ,对脊柱稳定有利。侧隐窝狭窄是致病的重要原因 ,多继发于椎间盘突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突出症 外科手术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健康知识认知情况的调查分析及护理对策 被引量:6
2
作者 杜艳会 林海丹 王焕萍 《激光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06-107,共2页
目的:调查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健康知识认知情况,并根据患者对疾病认知情况采取针对性护理策略。方法:针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相关疾病知识设计问卷,对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34例患者进行疾病健康知识的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整理与分... 目的:调查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健康知识认知情况,并根据患者对疾病认知情况采取针对性护理策略。方法:针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相关疾病知识设计问卷,对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34例患者进行疾病健康知识的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整理与分析。结果:超过50%的患者明显缺乏腰椎间盘突出症健康知识,尤其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诱发因素、正确姿势及预防复发的方法的认识存在严重不足。结论:护士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住院期间应重视患者健康知识需求,开展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同时在患者出院后进行电话随访,加强出院后的健康教育,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水平,减少疾病的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突出症 健康知识认知 护理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椎间盘镜系统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附75例报告) 被引量:2
3
作者 苏再发 孙永耀 +3 位作者 王芳泰 张景川 张建新 柳健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7年第8期818-818,共1页
关键词 腰椎突出 盘镜 系统治疗 开放手术治疗 腰椎间突出症 Rudolf 疗效满意 髓核摘除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CEA治疗难治性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观察 被引量:1
4
作者 朱俊琛 刘德春 +3 位作者 孙奎 宋阳春 周忠良 聂勇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10年第7期596-598,共3页
目的:观察硬膜外注射、PCEA、大推拿综合治疗难治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2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0例做硬膜外注射、大推拿等综合治疗,治疗组42例在以上治疗基础上加用PCEA。每日1次,疗程为10次。2组病例在入院时及综... 目的:观察硬膜外注射、PCEA、大推拿综合治疗难治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2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0例做硬膜外注射、大推拿等综合治疗,治疗组42例在以上治疗基础上加用PCEA。每日1次,疗程为10次。2组病例在入院时及综合治疗后均采用日本骨科学会腰下痛评分法(M-JOA)计分,进行统计学处理,并对其优良率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硬膜外注射、PCEA、大推拿综合治疗对于难治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有明显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CEA 难治性腰椎间突出症 综合治疗 腰下痛评分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药浴配合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23例
5
作者 杨嘉珍 黄进 +3 位作者 黄翠英 唐志民 李云燕 张斌 《中国民间疗法》 2001年第11期15-16,共2页
关键词 腰椎间突出症 药浴 牵引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推拿配合中药内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00例 被引量:2
6
作者 许祥明 潘子毅 《江西中医药》 2009年第9期67-68,共2页
目的:观察一次性大推拿配合中医辨证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20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100例,采用中医辨证用药治疗;治疗组100例,采用大推拿结合中药内服治疗。1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9.0%,对照组总有... 目的:观察一次性大推拿配合中医辨证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20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100例,采用中医辨证用药治疗;治疗组100例,采用大推拿结合中药内服治疗。1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9.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3.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一次性大推拿结合中医辨证用药治疗腰椎间症盘突出症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突出 大推拿 中药内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补肾活血经验方联合布洛芬缓释胶囊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效果
7
作者 谢大庆 《北方药学》 2023年第4期33-35,38,共4页
目的:探讨与分析补肾活血经验方联合布洛芬缓释胶囊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效果。方法:本研究选取144例受试者,均为我院2018.1-2021.12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根据1∶1电脑随机分配原则把患者分为中医组72例与对照组72例。应用布洛... 目的:探讨与分析补肾活血经验方联合布洛芬缓释胶囊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效果。方法:本研究选取144例受试者,均为我院2018.1-2021.12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根据1∶1电脑随机分配原则把患者分为中医组72例与对照组72例。应用布洛芬缓释胶囊医治为对照组,中医组基于对照组用药基础接受补肾活血经验方医治,两组都治疗观察1个月,判定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1个月后中医组的总有效率为97.2%,与对照组的88.9%对比有所提高(P<0.05)。两组治疗1个月后的主观症状、日常活动受限等腰椎功能JOA评分与治疗前对比有所提高(P<0.05),治疗1个月后中医组的腰椎功能JOA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1个月后,与治疗前相比,血清丙二醛含量变低(P<0.05),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含量增高(P<0.05),且中医组变化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补肾活血经验方联合布洛芬缓释胶囊在腰椎间突出症患者的应用有利于保持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与丙二醛分泌平衡,改善患者的腰椎功能,提高患者的总体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肾活血经验方 布洛芬缓释胶囊 腰椎间突出症 超氧化物歧化酶 丙二醛 腰椎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臭氧注射联合腰大肌间沟阻滞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冷思宏 张冬梅 罗琼佳 《中国实用医药》 2010年第23期3-5,共3页
目的探讨经皮穿刺臭氧盘内注射联合腰大肌间沟阻滞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经临床检查和CT或MRI确诊为LDH患者6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均行C型臂X线机引导下臭氧消融治疗。观察组患者在臭氧消融术后进... 目的探讨经皮穿刺臭氧盘内注射联合腰大肌间沟阻滞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经临床检查和CT或MRI确诊为LDH患者6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均行C型臂X线机引导下臭氧消融治疗。观察组患者在臭氧消融术后进行腰大肌间沟阻滞治疗,对照组仅做臭氧消融术。治疗后1周、1个月,6个月分别采用VAS评分和改良MacNab法进行评价。结果治疗后1周、1个月、6个月的优良率在对照组分别为58.8%、70.6%、88.2%;在观察组分别为79.4%、85.3%、91.2%。两组在治疗后1周,1个月优良率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所有患者均未发现严重并发症。结论经皮穿刺臭氧盘内注射联合腰大肌间沟阻滞是一种有效、安全的微创方法,可以加速腰腿疼痛症状的改善,提高治疗LDH的近期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臭氧 腰大肌沟阻滞 腰椎突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pidural fat distribution patterns in patients with lumbar intervertebral disc protrusion 被引量:1
9
作者 Yang Zhizhou Zhu Xiaodong Li Ming 《Journal of Medical Colleges of PLA(China)》 CAS 2009年第1期31-37,共7页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epidural fat distribution patterns in patients with lumbar intervertebral disc protrusion. Methods: Medical records were selected randomly from 30 patients whose diagnoses were consistent w...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epidural fat distribution patterns in patients with lumbar intervertebral disc protrusion. Methods: Medical records were selected randomly from 30 patients whose diagnoses were consistent with the inclusion criteria of the study. Thickness of bilateral fat, the longest length of posterior fat, thickness of bilateral yellow ligament and the hernial distance of lumbar discs were measured by MRI at L3/L4, L4/L5 and L5/S 1 levels. According to clinical symptoms of lumbar intervertebral disc protrusion, the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at all space levels. All data were analyzed by statistical software. Results: The longest length of posterior epidural fat at the symptomatic levels was shorter than that at the non-symptomatic levels in each disc space. The symptomatic levels had no effect on the whole thickness of the lateral fat and lateral yellow ligaments. Conclusion: Epidural fat distribution in patients with lumbar intcrvertebral disc protrusion is different from that in normal adults. It is affected by the hernial distance of lumbar discs. The diagnostic criteria for spinal epidural lipomatosis in normal adults may therefore prove to be inappropriate for patients with lumbar intervertebral disc protrus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umbar intervertebral disc protrusion Epidural fat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