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4篇文章
< 1 2 2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老年肠系膜上动脉血栓形成误诊一例原因分析 被引量:8
1
作者 王博 宋晓敏 《临床误诊误治》 2013年第8期37-39,共3页
目的探讨老年肠系膜上动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特点及误诊原因,以减少误诊。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老年肠系膜上动脉血栓形成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本例为83岁女性,有糖尿病病史10余年,因上腹部疼痛伴腹泻2 d入院,查血白细胞17.1×... 目的探讨老年肠系膜上动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特点及误诊原因,以减少误诊。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老年肠系膜上动脉血栓形成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本例为83岁女性,有糖尿病病史10余年,因上腹部疼痛伴腹泻2 d入院,查血白细胞17.1×109/L,pH 7.261,血糖24.89 mmol/L,尿糖(+++),尿酮体(+),诊断为急性胃肠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予相应治疗后腹痛不能缓解,腹部X线检查示肠梗阻,结合阑尾手术史考虑急性粘连性肠梗阻,转外科行剖腹探查术。术中确诊为肠系膜上动脉血栓形成、肠坏死,行肠系膜上动脉血栓取出加部分坏死小肠切除术。术后因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结论对老年腹痛患者,如出现白细胞明显升高、代谢性酸中毒,查体及X线检查有肠梗阻、肠坏死征象,应考虑肠系膜上动脉血栓形成可能,及早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或增强多层螺旋计算机体层血管成像检查,以提高本病的确诊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形成 肠系膜上动脉 误诊 胃肠炎 胆囊炎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肠系膜上动脉血栓形成一例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2
2
作者 常卫波 彭银鱼 +1 位作者 许赞霞 倪菊霞 《中国卫生产业》 2012年第7期153-153,共1页
急性肠系膜上动脉血栓形成(SMAT)起病急骤,容易误诊,死亡率高。基层临床医生若能早期识别,及时转运,病人能有相对良好的预后。
关键词 急性肠系膜上动脉血栓形成 文献复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肠系膜上动脉血栓形成误诊报告
3
作者 李斯文 《临床误诊误治》 2008年第8期72-73,共2页
关键词 肠系膜动脉 血栓形成 误诊 肾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肠系膜上动脉血栓形成1例
4
作者 毕忠立 徐秀贞 郎福文 《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学报》 1994年第1期121-122,共2页
关键词 动脉血栓形成 肠系膜上动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并血栓形成及腔内介入治疗编码质量 分析
5
作者 李汶嘉 孔德莹 +2 位作者 苟瑜坤 张欣欣 许莹 《现代医院》 2025年第3期379-381,共3页
目的通过分析下肢动脉硬化闭塞并血栓形成及腔内介入治疗的编码错误原因,探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并血栓形成作为主要诊断的编码及血腔内介入治疗的不同术式编码,提高编码准确率。方法检索某三甲医院2023年1月1日-12月31日出院病案中主要... 目的通过分析下肢动脉硬化闭塞并血栓形成及腔内介入治疗的编码错误原因,探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并血栓形成作为主要诊断的编码及血腔内介入治疗的不同术式编码,提高编码准确率。方法检索某三甲医院2023年1月1日-12月31日出院病案中主要诊断编码为I70~I74、I77.1并伴有血管腔内介入治疗的病案首页,对主要诊断编码以及手术编码中的错误,进行分类和解读。结果在满足筛选标准的924份病历中,主要诊断的编码错误有41份,缺陷率为4.43%。其中,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的编码错误率最高,占比为1.30%;主要手术编码错误46份,缺陷率为4.98%,其中经皮下肢动脉取栓术编码错误率最高;经过分析,造成编码错误的主要原因为编码员阅读病案不仔细。结论下肢动脉硬化闭塞并血栓形成主要诊断及腔内介入治疗手术编码错误率较高,需从学科和病种层面加强对临床医生和编码员的编码培训,加强两者的沟通交流,同时建立并完善质控和考核体系,以提高主要诊断及手术的填写和编码的正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并血栓形成 腔内介入治疗 疾病编码 手术编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ngioJet Ultra机械血栓清除系统在早期急性肠系膜上动脉缺血性疾病中应用效果的多中心研究
6
作者 王国华 张华 +4 位作者 陈保星 李会朋 化召辉 崔文军 陆信武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4年第17期3073-3076,共4页
目的探讨AngioJet Ultra机械性血栓清除系统治疗早期急性肠系膜上动脉缺血(AMI)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4家医院2017年3月至2022年9月收治的49例AMI患者资料。患者入院后明确诊断,急诊行AngioJet Ultra系统实施肠系膜上动脉血栓清除... 目的探讨AngioJet Ultra机械性血栓清除系统治疗早期急性肠系膜上动脉缺血(AMI)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4家医院2017年3月至2022年9月收治的49例AMI患者资料。患者入院后明确诊断,急诊行AngioJet Ultra系统实施肠系膜上动脉血栓清除,术后观察其临床疗效、安全性及6、12、24、36、48个月随访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血栓清除术治疗,技术成功率100.0%,残余狭窄11例,给予球囊扩张成形术,支架置入8例,其中2例肠系膜上动脉夹层,遂置入2枚支架,余36例术后复查造影示肠系膜上动脉血栓清除满意。46例术后腹痛均缓解,2例腹痛加重,并行急诊行剖腹探查术,术后恢复可,1例术后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术后9例出现血红蛋白尿,24 h后均恢复正常。术后6~48个月随访,1例失访,2例死亡,1例术后16个月停用华法林钠片复发,1例术后36个月出现肠系膜上动脉重度狭窄,行药物球囊扩张成形术。结论AngioJet Ultra机械性血栓清除系统治疗AMI方法临床效果满意,微创、安全性良好,可作为早期AMI的腔内介入治疗首选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肠系膜上动脉缺血 机械性血栓清除系统 随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肠系膜上动脉置泵局部抗凝治疗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7例治疗体会 被引量:1
7
作者 邵峰 杨道贵 +1 位作者 李蕊 隋永领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0期56-56,共1页
关键词 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 动脉置泵 肠系膜上 抗凝治疗 肠系膜血管阻塞性疾病 特异性临床表现 局部 延误诊断 动脉血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腿肌间静脉血栓形成并急性肺血栓栓塞症延迟诊治分析
8
作者 贾卫红 王丽娜 +5 位作者 蒋洋洋 杨栋才 卜丽娜 刘志燕 刘雅东 唐晶晶 《临床误诊误治》 2025年第5期16-19,共4页
目的探讨小腿肌间静脉血栓形成(MCVT)并急性肺血栓栓塞症的临床特点,以避免延迟诊治。方法回顾分析2019年1月至2023年12月收治的7例MCVT并急性肺血栓栓塞症的临床资料。结果7例中男3例、女4例,年龄均≥60岁,均存在误诊。临床表现:发热1... 目的探讨小腿肌间静脉血栓形成(MCVT)并急性肺血栓栓塞症的临床特点,以避免延迟诊治。方法回顾分析2019年1月至2023年12月收治的7例MCVT并急性肺血栓栓塞症的临床资料。结果7例中男3例、女4例,年龄均≥60岁,均存在误诊。临床表现:发热1例,晕厥1例,气短6例,胸闷6例。7例D-二聚体、纤维蛋白降解产物均升高。MCVT部位:双侧2例,左侧4例,右侧1例;肺血栓栓塞症部位:双侧肺动脉主干2例,右肺动脉3例,左肺动脉2例。7例均存在多发肺动脉栓塞。误诊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2例、肺部感染5例,误诊时间7 d~3个月。7例给予利伐沙班抗凝治疗,1例停抗凝药再次出现肺血栓栓塞症,目前正在接受抗凝治疗,余6例已治愈。结论MCVT并急性肺血栓栓塞症早期症状轻,容易出现误漏诊,须提高对该合并症的认知。MCVT患者如果出现突发的胸闷、气短及晕厥,尤其是有肿瘤、心房颤动史者,须高度警惕合并肺血栓栓塞症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间静脉血栓形成 下肢 血栓栓塞症 误诊 肺部感染 CT肺动脉造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平扫对脑动脉血栓形成性急性脑梗死治疗后血管再通的预测效能
9
作者 王婷 董健 +2 位作者 顾雪村 石光 侯青 《临床误诊误治》 CAS 2024年第19期49-54,共6页
目的研究CT平扫对脑动脉血栓形成性急性脑梗死(ACI)治疗后血管再通的预测效能。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收治的80例脑动脉血栓形成性ACI进行回顾性研究,根据静脉溶栓后血管再通是否成功分为成功组44例、未成功组36例。比较2组基... 目的研究CT平扫对脑动脉血栓形成性急性脑梗死(ACI)治疗后血管再通的预测效能。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收治的80例脑动脉血栓形成性ACI进行回顾性研究,根据静脉溶栓后血管再通是否成功分为成功组44例、未成功组36例。比较2组基线资料、CT平扫结果、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其改善率,分析CT平扫结果对治疗后血管再通的影响及预测效能。结果未成功组发病至溶栓时间长于成功组,无服用抗血小板药物史占比高于成功组(P<0.01);未成功组治疗前和治疗后NIHSS评分高于成功组,NIHSS评分改善率低于成功组(P<0.01);未成功组血栓CT值低于成功组,靶血管等/低密度占比、梗死体积大于成功组(P<0.01)。2组的血栓CT值、靶血管表现、梗死体积均与NIHSS评分改善率呈负相关(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栓CT值、靶血管等/低密度、梗死体积是ACI患者治疗后血管再通未成功的独立影响因素(P<0.01)。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显示,血栓CT值、靶血管等/低密度、梗死体积联合预测ACI患者治疗后血管再通成功的曲线下面积为0.932,大于三者单独预测(P<0.05),敏感度为86.36%,特异度为86.11%。结论血栓CT值、靶血管等/低密度、梗死体积与脑血栓形成性ACI患者静脉溶栓治疗后血管再通情况有关,CT平扫参数可作为预测血管再通的有效指标,为临床治疗提供决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动脉 血栓形成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血管再通 静脉溶栓 预测效能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颅内动脉瘤栓塞术治疗基底动脉尖动脉瘤过程中基底动脉血栓形成的处理(附1例报告)
10
作者 丁立山 郑鸣 +3 位作者 梁昊 申猛 李照军 陈清亮 《山东医药》 CAS 2024年第9期74-76,共3页
目的总结右侧股动脉穿刺颅内动脉瘤栓塞术治疗基底动脉尖动脉瘤过程中基底动脉血栓形成的有效处理方法。方法对1例右侧股动脉穿刺颅内动脉瘤栓塞术治疗基底动脉尖动脉瘤过程中基底动脉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因... 目的总结右侧股动脉穿刺颅内动脉瘤栓塞术治疗基底动脉尖动脉瘤过程中基底动脉血栓形成的有效处理方法。方法对1例右侧股动脉穿刺颅内动脉瘤栓塞术治疗基底动脉尖动脉瘤过程中基底动脉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因突发头晕、意识丧失入院,头颅CT检查示蛛网膜下腔出血,考虑颅内动脉瘤破裂可能,头颈部CT血管成像检查结果提示基底动脉尖动脉瘤,结合临床表现诊断为蛛网膜下腔出血、基底动脉尖动脉瘤破裂,拟行颅内动脉瘤栓塞术治疗。颅内动脉瘤栓塞术治疗过程中,因左椎动脉严重迂曲上行困难,术中反复操作造成血管内皮损伤,术中造影见左侧椎动脉V4段内充盈缺损,考虑血栓形成堵塞基底动脉。因反复尝试导引导管及颅内支撑导管均不能通过左侧椎动脉起始部,术中讨论后改为经肱动脉入路经右侧椎动脉进入基底动脉内将血栓取出。抽吸出暗红色坚硬血栓及部分红色血栓后,可见基底动脉及双侧大脑后动脉、小脑后下动脉通畅。继续释放支架覆盖瘤颈部、放置弹簧圈入动脉瘤内栓塞基底动脉尖动脉瘤。再次造影示动脉瘤填塞致密,瘤颈部无残留,支架贴壁良好,血流通畅。术后应用替罗非班预防再次发生梗塞,患者好转后康复出院。结论右侧股动脉穿刺颅内动脉瘤栓塞术治疗基底动脉尖动脉瘤过程中基底动脉血栓形成临床少见,属严重并发症,需结合术中造影结果迅速判断,抽出血栓或药物溶栓,保障手术顺利进行及患者围术期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栓塞 血栓形成 颅内动脉瘤栓塞术 颅内动脉 基底动脉动脉 介入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幽门螺杆菌与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性脑卒中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6
11
作者 杨旭 赵晓丽 +5 位作者 郑志东 裴婷婷 李继来 杜继臣 李新毅 许贤豪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00-102,共3页
目的评价幽门螺杆菌(Hp)感染对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性脑卒中(AT)患者的危险作用。方法选择69例AT患者为病例组,另选择体检者108例作为对照组.记录Hp感染的潜在危险因素及传统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Hp特异... 目的评价幽门螺杆菌(Hp)感染对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性脑卒中(AT)患者的危险作用。方法选择69例AT患者为病例组,另选择体检者108例作为对照组.记录Hp感染的潜在危险因素及传统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Hp特异性抗体IgG。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病例组中男性、高血压、糖尿病及家族脑卒中所占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P<0.01)。病例组感染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8.1%vs 63.9%,P=0.56 4);校正Hp感染的潜在危险因素及缺血性脑卒中相关危险因素后,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98)。结论 Hp感染与AT无明确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杆菌 幽门 动脉粥样硬化 血栓形成 卒中 危险因素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主动脉阻断后继发右髂动脉血栓形成杂交手术后再次继发股浅动脉血栓1例 被引量:5
12
作者 赵波 张大伟 +3 位作者 王雁南 王彬 许永楷 刘明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8期73-75,共3页
目的总结杂交手术治疗腹主动脉阻断后继发动脉血栓形成的经验教训。方法回顾性分析腹主动脉阻断后继发右髂动脉血栓形成杂交手术后再次继发股浅动脉血栓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患者女,40岁,因右下肢发凉、怕冷,麻木伴间歇性跛行3月余... 目的总结杂交手术治疗腹主动脉阻断后继发动脉血栓形成的经验教训。方法回顾性分析腹主动脉阻断后继发右髂动脉血栓形成杂交手术后再次继发股浅动脉血栓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患者女,40岁,因右下肢发凉、怕冷,麻木伴间歇性跛行3月余就诊。患者孕35周时因前置胎盘出现阴道流血,遂在全身麻醉下行经右股动脉行腹主动脉球囊阻断术、双侧子宫动脉结扎术、双侧输卵管结扎术、子宫体部剖宫产术、盆腔粘连松解术、子宫成形术,手术持续时间约8 h。术后第2天突感右下肢发凉怕冷,行动脉彩超示右髂动脉血栓形成,给予阿司匹林100 mg口服治疗2周后无好转。入院后完善术前检查,排除手术禁忌证在基础+局部浸润麻醉下,行右下肢动脉球囊导管取栓术及球囊扩张,并行支架置入术。术后患者临床症状缓解,胫后、足背动脉搏动良好。但患者术后3 h右股浅动脉手术切口及以远突发动脉血栓形成,给予镇痛、抗凝及抗血小板治疗,疼痛症状缓解,但间歇性跛行症状持续存在。为防止手术缝线撕裂管壁渗漏,随访半年后再次将患者收入院,于股浅动脉闭塞段放置覆膜支架1枚,患者右下肢发凉、怕冷、麻木症状缓解,间歇性跛行症状消失。结论术前应综合评估患者的状况,严格把握动脉杂交手术的手术指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手术 腹主动脉阻断术 动脉血栓形成 股浅动脉 动脉 孕产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移植术后肝动脉血栓形成的溶栓治疗3例报道 被引量:7
13
作者 马朝来 张同琳 +6 位作者 宋世兵 袁炯 修典荣 李选 朱建平 王德臣 蒋斌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3年第3期206-208,共3页
目的 探讨肝移植术后肝动脉血栓形成的溶栓治疗价值。 方法 对 5 0例同种异体肝移植病例 ,术后以彩色多普勒超声 (CDI)定期监测肝动脉血流 ,怀疑肝动脉血栓形成 (HAT)者行动脉造影 ,确诊 3例 ,即刻行介入溶栓治疗 ,经导管分别在 2 0... 目的 探讨肝移植术后肝动脉血栓形成的溶栓治疗价值。 方法 对 5 0例同种异体肝移植病例 ,术后以彩色多普勒超声 (CDI)定期监测肝动脉血流 ,怀疑肝动脉血栓形成 (HAT)者行动脉造影 ,确诊 3例 ,即刻行介入溶栓治疗 ,经导管分别在 2 0分钟内予尿激酶 12 5万单位、30分钟内予尿激酶 2 5万单位和肝素 5 0mg,及 4小时内注入尿激酶 6 0万单位。 结果  3例溶栓治疗后 ,肝动脉均再通。 1例因二次血栓形成再次溶栓成功。但均发生不同程度的腹腔内出血 ,1例保守治疗痊愈 ,1例经开腹手术止血后痊愈 ,另 1例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 结论 对怀疑HAT病例 ,应尽早行动脉造影。改进后的溶栓疗法有可能成为治疗HAT的可选择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血栓形成 肝移植 介入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合并肠系膜血栓形成1例 被引量:5
14
作者 陈莉 陈海林 +1 位作者 李青山 马晓军 《临床荟萃》 CAS 2012年第21期1911-1912,共2页
患者,女,28岁,主因腹痛8小时于2012年5月18日21:00急诊人我院。既往体健。患者入院8小时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腹痛,伴呕吐,呕吐后无缓解,呈阵发性加剧,急诊来我院。查体:体温36.9℃,脉搏106次/min,呼吸20次/min,血压120/88m... 患者,女,28岁,主因腹痛8小时于2012年5月18日21:00急诊人我院。既往体健。患者入院8小时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腹痛,伴呕吐,呕吐后无缓解,呈阵发性加剧,急诊来我院。查体:体温36.9℃,脉搏106次/min,呼吸20次/min,血压120/88mmHg(1mmHg=0.133kPa),精神差,痛苦面容,全身皮肤黏膜无出血点、瘀斑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增多 血栓形成 肠系膜 体征和症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织因子与动脉粥样硬化继发血栓形成关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5
作者 陈玉华 于田田 +1 位作者 李明英 迟彦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0期101-103,共3页
组织因子(TF)又名血栓形成质,是外源性凝血途径的关键启动子,是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血栓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主要从TF的结构特征、存在形式、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TF的细胞来源、调解组织因子表达的分子机制及TF的治疗意义等方面进... 组织因子(TF)又名血栓形成质,是外源性凝血途径的关键启动子,是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血栓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主要从TF的结构特征、存在形式、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TF的细胞来源、调解组织因子表达的分子机制及TF的治疗意义等方面进行综述,为深入研究其与动脉粥样硬化继发血栓形成的密切关系和开发抑制TF活性的药物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因子 动脉粥样硬化 血栓形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CI术后冠状动脉支架内血栓形成原因分析及对策 被引量:13
16
作者 李爱琴 郑海军 朱艳霞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9期83-84,共2页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支架内血栓形成的相关原因及对策,进一步提高其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支架内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及冠状动脉造影特点及处理措施。结果支架贴壁、膨胀不良、未完全覆盖病变,分叉病变,停服阿斯匹林、氯吡...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支架内血栓形成的相关原因及对策,进一步提高其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支架内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及冠状动脉造影特点及处理措施。结果支架贴壁、膨胀不良、未完全覆盖病变,分叉病变,停服阿斯匹林、氯吡格雷和(或)药物抵抗等为支架内血栓形成的主要原因。结论急性和亚急性支架内血栓形成可能与技术因素有关支架贴壁不良等;晚期和极晚期支架内血栓可能与支架再狭窄、双联抗血小板药物治疗不当有关。强化抗血小板治疗、血栓抽吸导管负压抽吸,反复球囊扩张或重新置入支架是支架内血栓形成的主要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介入术 支架内血栓形成 抗血小板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诊治分析 被引量:6
17
作者 禹峰 夏磊洲 +2 位作者 张拥军 步雪峰 李华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14年第10期829-831,共3页
探讨急性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ASMVT)的临床特点与诊治经验.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CT/CTA确诊的11例ASMVT患者的临床资料.11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腹痛表现.2例经手术证实,术后旰素抗凝、尿激酶溶栓治疗;9例经CT/CTA证实,其中5例经CT/CT... 探讨急性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ASMVT)的临床特点与诊治经验.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CT/CTA确诊的11例ASMVT患者的临床资料.11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腹痛表现.2例经手术证实,术后旰素抗凝、尿激酶溶栓治疗;9例经CT/CTA证实,其中5例经CT/CTA明确后手术治疗成功,4例保守治疗(经外周静脉给予肝素、尿激酶抗凝、溶栓处理).所有11例患者均成功治愈.随访6个月~3年,11例患者均无复发.CT/CTA可早期确诊ASMVT,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如抗凝、溶栓或合适的手术治疗(术前、术后辅以抗凝溶栓),可显著降低患者的死亡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 诊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肢静脉曲张行腔内激光闭合术联合泡沫硬化剂治疗并发下肢动脉血栓形成 被引量:15
18
作者 邵明哲 潘烨 +5 位作者 张健 吴海生 梅家才 赵珺 孙鲁源 杨松林 《临床误诊误治》 2014年第3期80-82,共3页
目的探讨下肢静脉曲张行大隐静脉激光腔内闭合术联合泡沫硬化剂注射治疗后并发下肢动脉血栓形成的病因及防治措施。方法回顾分析我院收治1例下肢静脉曲张行大隐静脉激光腔内闭合术联合局部曲张静脉内注射泡沫硬化剂后连续出现下肢动脉... 目的探讨下肢静脉曲张行大隐静脉激光腔内闭合术联合泡沫硬化剂注射治疗后并发下肢动脉血栓形成的病因及防治措施。方法回顾分析我院收治1例下肢静脉曲张行大隐静脉激光腔内闭合术联合局部曲张静脉内注射泡沫硬化剂后连续出现下肢动脉栓塞、下肢深静脉血栓、小腿肌肉坏死、足趾坏疽、足部皮肤坏死溃疡等并发症的临床资料。结果本例术后当晚出现左足疼痛,B超提示左胫前动脉血栓形成。行胫前动脉置入导管溶栓治疗后血流复通,拔除溶栓导管,继续抗凝、扩血管、降纤等治疗,但患者左足背动脉搏动多次消失,考虑易栓症可能,经积极治疗,左足缺血坏死控制,1个月后行左足前半足截足、左胫前清创及创面持续负压吸引术,经过多次局部清创治疗,于75 d后行左足残端清创植皮,伤口痊愈。随访1年左下肢血循环正常。结论激光或泡沫硬化剂治疗下肢静脉曲张并发下肢动脉血栓是一种极少见并发症,可能与患者存在异常的动静脉交通支、术中硬化剂混合不充分、硬化剂与空气比例不当及注射速度过快等原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曲张 下肢 激光疗法 硬化疗法 手术后并发症 动脉血栓形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介入溶栓联合取栓术治疗肠系膜上动脉血栓20例 被引量:8
19
作者 赵瑞峰 李卫星 朱旭瑶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15年第7期561-563,共3页
探讨介入溶栓联合取栓术治疗肠系膜上动脉血栓疗效。20例肠系膜上动脉血栓患者采用经皮肠系膜上动脉插管溶栓+8 F导引导管或导管鞘取栓+留置导管微量泵溶栓治疗。血管开通18例,治愈率90%;2例治疗失败,转为外科手术。介入溶栓联合取栓术... 探讨介入溶栓联合取栓术治疗肠系膜上动脉血栓疗效。20例肠系膜上动脉血栓患者采用经皮肠系膜上动脉插管溶栓+8 F导引导管或导管鞘取栓+留置导管微量泵溶栓治疗。血管开通18例,治愈率90%;2例治疗失败,转为外科手术。介入溶栓联合取栓术治疗肠系膜上动脉血栓疗效肯定,早期发现并及早治疗能够获得较好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 肠系膜上动脉 溶栓介入 取栓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动脉支架内血栓形成 被引量:13
20
作者 韩雅君 王伟民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351-352,共2页
关键词 冠状动脉 支架 血栓形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