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硅烷偶联剂改性水性聚氨酯薄膜的研究 被引量:8
1
作者 白晓光 王青 +1 位作者 宋琳琳 王海风 《化学世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38-141,145,150,共6页
利用硅烷偶联剂KH550对水性聚氨酯薄膜(WPU)进行表面处理并对其性能进行了研究。通过傅里叶红外光谱仪,接触角测量仪,综合热分析仪,万能试验机等分析测试,研究了偶联剂对WPU的结构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硅烷偶联剂KH550中的部分氨基和... 利用硅烷偶联剂KH550对水性聚氨酯薄膜(WPU)进行表面处理并对其性能进行了研究。通过傅里叶红外光谱仪,接触角测量仪,综合热分析仪,万能试验机等分析测试,研究了偶联剂对WPU的结构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硅烷偶联剂KH550中的部分氨基和羟基与薄膜表面的基团发生反应,网络结构得到增强,剥离强度增加。同时,改性后薄膜的耐水性和耐热性也有所提高,综合性能得到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H550 水性聚氨酯薄膜 剥离强度 耐水性 耐热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外二向色性法研究聚氨酯薄膜的取向行为 被引量:2
2
作者 肖长发 孙维敏 +3 位作者 刘振 贾广霞 安树林 张宇峰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106-108,共3页
采用红外二向色性法对聚四氢呋喃醚二醇 / 4 ,4′-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系聚氨酯薄膜样品的拉伸取向行为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随着拉伸倍率的增大 ,CH2 角基团发生取向。当拉伸倍率大于 80 %时 ,NH基团也发生取向 ,即在外力作用下 ,... 采用红外二向色性法对聚四氢呋喃醚二醇 / 4 ,4′-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系聚氨酯薄膜样品的拉伸取向行为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随着拉伸倍率的增大 ,CH2 角基团发生取向。当拉伸倍率大于 80 %时 ,NH基团也发生取向 ,即在外力作用下 ,软链段较易取向 ,而硬链段的取向较难。同时发现 ,在拉伸过程中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二向色性 聚氨酯薄膜 取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质素基聚氨酯薄膜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3
作者 王治民 杨晓慧 周永红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3-15,25,共4页
木质素是自然界中第二大可再生资源,它是一类复杂的、非结晶的、三维网状酚类高分子聚合物。将木质素引入到聚氨酯薄膜材料中,既提高了薄膜的使用性能和应用范围,又提高了木质素资源的附加值。从未改性木质素聚氨酯薄膜和改性木质素聚... 木质素是自然界中第二大可再生资源,它是一类复杂的、非结晶的、三维网状酚类高分子聚合物。将木质素引入到聚氨酯薄膜材料中,既提高了薄膜的使用性能和应用范围,又提高了木质素资源的附加值。从未改性木质素聚氨酯薄膜和改性木质素聚氨酯薄膜两方面综述了近年来木质素在聚氨酯薄膜制备中的应用,并展望了该领域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氨酯薄膜 改性木质素 未改性木质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β-环糊精包合银纳米颗粒的制备及其在聚氨酯薄膜改性中的应用 被引量:2
4
作者 徐璞 陈其虎 陈大俊 《化学世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S1期46-48,共3页
随着现代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人们对自身生活环境和健康状况的关注也越来越多。抗菌剂能有效抑制细菌的生长,降低人们感染细菌的几率[1]。银纳米颗粒是一种高效的抗菌剂,不会溶解在水里[2],因此抗菌效果持久而稳定。β-环糊精是由α-1。
关键词 环糊精 包合 聚氨酯薄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膜温度对聚氨酯薄膜性能影响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林健伟 李菲 +3 位作者 张德浩 江贵长 魏诗杭 王旭辉 《数字印刷》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30-136,共7页
本研究以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HDI)和1,6-己二醇(HDO)为硬段,聚碳酸酯二元醇(PCDL)为软段,采用流延的方式制备聚氨酯(Polyurethan,PU)膜。通过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PU膜进行测试表征,并系统研究了成膜温度对PU膜力学性... 本研究以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HDI)和1,6-己二醇(HDO)为硬段,聚碳酸酯二元醇(PCDL)为软段,采用流延的方式制备聚氨酯(Polyurethan,PU)膜。通过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PU膜进行测试表征,并系统研究了成膜温度对PU膜力学性能、水接触角、透明度和阻隔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成膜温度的升高,PU膜的力学性能先变好后变差,水接触角先增大后减小,透氧透湿系数先下降后上升,阻隔性先增大后降低;PU膜的微相分离程度随着成膜温度的升高逐渐增大,结晶性也进一步增强,透明度逐渐降低。当成膜温度为60℃时,PU膜的综合性能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氨酯薄膜 成膜温度 性能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细化聚氨酯薄膜鱼眼的形成机理及抑制
6
作者 魏艳红 冯川桂 +2 位作者 黄桐 李泽汉 李瑞海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96-102,共7页
以热塑性聚氨酯(TPU)薄膜为样本,研究TPU薄膜表面存在的颗粒状凸起(聚合物鱼眼)的形成机理。文中通过红外光谱、凝胶渗透色谱和扫描电镜等测试手段,充分研究了鱼眼和非鱼眼区域的化学结构和表面形态的差异。凭借差示扫描量热法和热重分... 以热塑性聚氨酯(TPU)薄膜为样本,研究TPU薄膜表面存在的颗粒状凸起(聚合物鱼眼)的形成机理。文中通过红外光谱、凝胶渗透色谱和扫描电镜等测试手段,充分研究了鱼眼和非鱼眼区域的化学结构和表面形态的差异。凭借差示扫描量热法和热重分析评估其热性能。结果表明,鱼眼区域相对分子质量略高于非鱼眼区域,且两者化学结构不存在显著差异。此外,由于聚氨酯粒料硬段区域氢键聚集,结晶度偏高,制得的TPU薄膜的熔融温度范围为160~200℃,高于工业生产实际加工温度,导致结晶部分不能完全熔融,未熔融颗粒冷却形成鱼眼。研究反驳了工业上将聚合物鱼眼视为物理杂质或超高相对分子质量聚合物的理论,为降低TPU等一类低结晶度聚合物薄膜鱼眼含量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氨酯薄膜 鱼眼 化学结构 热性能 熔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氨酯薄膜及其制备用的分散液
7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78-78,共1页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聚氨酯薄膜,其中薄膜由聚氨酯分散液制备,分散液山非离子聚氨酯预聚物制备,并且预聚物由聚氨酯预聚物配方制备,所说的配方中包括二异氰酸酯和含活性氢的物质。分散液分两步或更多步过程形成,其中第一步形成预聚物...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聚氨酯薄膜,其中薄膜由聚氨酯分散液制备,分散液山非离子聚氨酯预聚物制备,并且预聚物由聚氨酯预聚物配方制备,所说的配方中包括二异氰酸酯和含活性氢的物质。分散液分两步或更多步过程形成,其中第一步形成预聚物,并且在随后的步骤中,在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存在下形成预聚物的水分散液,这两个步骤在基本上不存在有机溶剂的情况下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氨酯薄膜 水分散液 聚氨酯预聚物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备用 二异氰酸酯 有机溶剂 制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氨酯薄膜断裂强度和断裂伸长率及其拉伸模量测试方法的探讨
8
作者 姜宁 《纺织标准与质量》 北大核心 1990年第1期52-53,共2页
本文根据工作经验积累并参考有关方法标准,推荐并论述了聚氨酯薄膜拉伸模量、断裂强度、断裂伸长率的测试方法,使测试结果具有可比性。
关键词 织物 涂层整理 聚氨酯薄膜 断裂强度 断裂伸长率 测试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合丝素的聚氨酯薄膜的物理性能
9
作者 何中琴 《国外丝绸》 1999年第6期17-20,共4页
前言 蚕丝是一种有光泽、着色良好和保温的材料。它能够快速地吸收和释放水分,且有足够的强度。因此,它是一种制做和服和西服用的高雅材料,还可用于其它各种领域,包括化妆品、食品等用的添加剂。它能显示共混高聚物特性的高聚化合物,都... 前言 蚕丝是一种有光泽、着色良好和保温的材料。它能够快速地吸收和释放水分,且有足够的强度。因此,它是一种制做和服和西服用的高雅材料,还可用于其它各种领域,包括化妆品、食品等用的添加剂。它能显示共混高聚物特性的高聚化合物,都是实用的材料。然而,因为丝素不溶于常用于合成聚合物的有机溶剂,所以目前似乎尚未有丝素用作聚合化合物组分的想法。 作者意外地能将DMF(二甲基甲酰胺)用作溶剂,制成丝素溶胶,并将它用作合成聚合化合物的组分。本文将报导制做这种蚕丝溶胶的方法,且给出混合丝素的聚氨酯薄膜的一些物理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丝素 蚕丝溶胶 聚氨酯薄膜 蚕丝 聚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氨酯薄膜新型支护材料
10
作者 邓洪贵 子彦 《采矿技术》 1993年第6期21-21,共1页
加拿大皇后大学采矿工程系和加拿大安大略Urylon塑料公司聚氨酯制造厂经长期研究制成一种新型地下岩石支护系统,这种支护系统利用技术先进的无孔隙喷射聚氨酯薄膜。这项研究由加拿大采矿工业研究组织提供资金,产品商标为MIROC Mineguard... 加拿大皇后大学采矿工程系和加拿大安大略Urylon塑料公司聚氨酯制造厂经长期研究制成一种新型地下岩石支护系统,这种支护系统利用技术先进的无孔隙喷射聚氨酯薄膜。这项研究由加拿大采矿工业研究组织提供资金,产品商标为MIROC Mineguard<sup>TM</sup>。Urglon塑料公司已获准在全世界开发这项隧道衬砌新材料与施工方法市场。这项研究的最初目的,是开发一种可与薄层喷锚网支护相竞争的“沉箱效应”支护方式。然而,随着研究的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护材料 聚氨酯薄膜 支护系统 喷锚网支护 采矿工业 塑料公司 皇后大学 加拿大安大略 采矿工程 隧道衬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纳米管/聚氨酯复合薄膜的制备及其拉伸传感性能 被引量:5
11
作者 汪文龙 王江楠 赵昕 《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2-18,共7页
采用静电纺丝制备聚氨酯纳米纤维薄膜作为可拉伸柔性基体,将碳纳米管(carbon nanotubes,CNTs)作为导电材料,利用真空浸渍和超声辅助将CNTs负载在聚氨酯纤维表面,形成的三维导电纤维薄膜用作拉伸传感器。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复合材料进... 采用静电纺丝制备聚氨酯纳米纤维薄膜作为可拉伸柔性基体,将碳纳米管(carbon nanotubes,CNTs)作为导电材料,利用真空浸渍和超声辅助将CNTs负载在聚氨酯纤维表面,形成的三维导电纤维薄膜用作拉伸传感器。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复合材料进行形貌表征,利用傅里叶红外光谱仪和热量分析仪的测试来证明聚氨酯和碳纳米管之间存在强的相互作用力。研究浸渍时间对复合薄膜性能的影响发现,浸渍12h时,复合薄膜的灵敏性最大,肩峰最小。通过500圈循环测试,进一步证明了传感器的结构具有良好的稳定性,电阻具有可重复性。将传感器贴合在人体不同部位上,对人体活动进行了简单检测,证明传感器具有一定的实际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氨酯薄膜 碳纳米管 传感器 真空浸渍 静电纺丝 灵敏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墨烯/聚氨酯复合材料的合成及表征 被引量:11
12
作者 杨宏军 蒋振奇 +3 位作者 柏涛 薛小强 黄文艳 蒋必彪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28-32,共5页
用Hummers方法成功制备了氧化石墨烯,并对其进行异氰酸酯化改性,最后将改性石墨烯掺杂入由甲苯二异氰酸酯(TDI)和聚乙二醇-600(PEG-600)制备的薄膜之中,得到石墨烯/聚氨酯杂化材料。采用拉曼光谱、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和扫描... 用Hummers方法成功制备了氧化石墨烯,并对其进行异氰酸酯化改性,最后将改性石墨烯掺杂入由甲苯二异氰酸酯(TDI)和聚乙二醇-600(PEG-600)制备的薄膜之中,得到石墨烯/聚氨酯杂化材料。采用拉曼光谱、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和扫描电镜对杂化材料的结构和性能进行表征,并研究了杂化材料的水接触角及耐酸性能。结果表明,异氰酸酯成功与石墨烯的羟基或羧基反应,增加了氧化石墨烯的不规整性及单片层率。未掺杂氧化石墨烯的聚氨酯薄膜自身水接触角为126°,平衡水含量接近40%。当氧化石墨烯掺杂量为1.5%(质量分数)时,水接触角减小至80°,平衡水含量降至30%,具有"阻路效应"。此薄膜在稀盐酸中浸泡7 d后,其质量损失仅为2.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氨酯薄膜 氧化石墨烯 甲苯二异氰酸酯 聚乙二醇-60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溶性高分子染料的合成及在水性聚氨酯中的应用
13
《印染》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60-60,共1页
在弱碱性条件下,采用聚乙烯亚胺与商用活性染料反应,制备水溶性高分子染料,并将其与水性聚氨酯溶液混合均匀后烘干,制备有色聚氨酯薄膜。研究发现,选择不同的活性染料母体,可以获得不同颜色的聚氨酯薄膜。
关键词 水性聚氨酯 高分子染料 水溶性 聚氨酯薄膜 应用 合成 活性染料 聚乙烯亚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类型防水透湿织物的液态水分管理能力 被引量:9
14
作者 吴海燕 张云 谢红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34-40,共7页
用液态水分管理测试仪MMT测试CoolMax织物及经TPU涂层处理、层压TPU透湿薄膜处理织物的内外表层的浸湿时间、吸收速度、最大浸湿半径、水分传递速度、单向传递能力和整体液态水分管理能力等指标,以研究它们的防水透湿行为。结果表明:经... 用液态水分管理测试仪MMT测试CoolMax织物及经TPU涂层处理、层压TPU透湿薄膜处理织物的内外表层的浸湿时间、吸收速度、最大浸湿半径、水分传递速度、单向传递能力和整体液态水分管理能力等指标,以研究它们的防水透湿行为。结果表明:经过透湿和TPU涂层处理的锦纶机织物的透湿性能和水分扩散性能较差,但其内表面均具有较强的防水性能;经TPU涂层处理的斜纹锦纶机织物相对于平纹织物具有较好的湿传递能力;不同的织物表面处理方法对织物动态水分传递能力的影响较为明显。此外,还探讨了CoolMax织物及经过高分子TPU涂层、层压TPU薄膜处理的功能性防水透湿织物的应用以及改进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塑型聚氨酯薄膜 涂层处理 湿传递 防水透湿织物 液态水分管理测试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TPB/MWNTs-COOH复合导电材料的制备、表征和性能 被引量:2
15
作者 张新建 苏勇 牛莉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78-81,共4页
基于导电填料(羧基功能化多壁碳纳米管,MWNTs-COOH)与聚氨酯间氢键相互作用基础上,制备了聚氨酯(PU)复合导电薄膜。表征结果证明,MWNTs-COOH和PU基体间存在着氢键相互作用,实验制备的聚氨酯样品中存在着由软、硬段微区形成的微相分离结... 基于导电填料(羧基功能化多壁碳纳米管,MWNTs-COOH)与聚氨酯间氢键相互作用基础上,制备了聚氨酯(PU)复合导电薄膜。表征结果证明,MWNTs-COOH和PU基体间存在着氢键相互作用,实验制备的聚氨酯样品中存在着由软、硬段微区形成的微相分离结构,采用这种氢键作用基础上的原位聚合工艺能够实现羧基功能化多壁碳纳米管在聚氨酯基体中的均匀分散。固化得到的复合导电薄膜显示出高效的、有选择性的针对一些非极性有机溶剂饱和蒸气,如苯、环己烷、四氯化碳等表现出强的电阻响应性,响应强度均达到2.0×106,这主要取决于聚氨酯基体的膨胀效应及软、硬段的组成比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羧基功能化多壁碳纳米管 导电复合材料 气敏响应性 聚氨酯薄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丝素基双层敷料的制备及其性能 被引量:6
16
作者 钟红荣 方艳 +4 位作者 包红 吴婷芳 张小宁 徐水 朱勇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3-19,共7页
针对丝素蛋白(SF)吸水性差、力学性能不足等问题,以丝素蛋白为基材,亲水性葡萄糖(Glu)和塑化剂甘油(Gly)为辅料,通过冷冻干燥法制备得到SF/Glu海绵,然后通过蒸发溶剂法制备聚氨酯(PU)薄膜。通过医用热熔胶黏合SF/Glu海绵与PU薄膜获得丝... 针对丝素蛋白(SF)吸水性差、力学性能不足等问题,以丝素蛋白为基材,亲水性葡萄糖(Glu)和塑化剂甘油(Gly)为辅料,通过冷冻干燥法制备得到SF/Glu海绵,然后通过蒸发溶剂法制备聚氨酯(PU)薄膜。通过医用热熔胶黏合SF/Glu海绵与PU薄膜获得丝素基双层敷料,并对双层敷料的结构和性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Gly质量分数为0.5%,PU质量分数为8%,Glu质量分数为10%条件下制备的双层敷料,其吸水率高达自身质量的12.5倍,溶失率低于2%,保水时间延长至11 h;Glu和SF的相容性较好,Glu可使SF维持较稳定的β-折叠结构;制备的双层敷料无细胞毒性,且具有阻菌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素蛋白 双层敷料 葡萄糖 聚氨酯薄膜 生物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孔绵材料层对防水透湿复合织物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
17
作者 崔俊杰 徐旭凡 马辉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55-58,共4页
为开发新型防水透湿保暖型层压复合织物,选用多孔绵、热塑性聚氨酯(TPU)薄膜,以机织物为面层,摇粒绒为基材,利用湿固化聚氨酯热熔胶(PUR)黏合剂,通过2或3次层压复合试制系列复合织物样品。观察并分析了含多孔绵材料层复合织物横截面形... 为开发新型防水透湿保暖型层压复合织物,选用多孔绵、热塑性聚氨酯(TPU)薄膜,以机织物为面层,摇粒绒为基材,利用湿固化聚氨酯热熔胶(PUR)黏合剂,通过2或3次层压复合试制系列复合织物样品。观察并分析了含多孔绵材料层复合织物横截面形貌结构,研究了多孔绵材料对层压复合织物防水、透湿、保暖等主要功效的影响,同时分析了多孔绵膜层压复合织物的剥离强度。结果表明,所制备的多孔绵膜层压复合织物在防水、透湿、剥离强度等基本不变的情况下,保暖率提高了30%左右,基本解决在极地寒域服装面料保暖性能不足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孔绵 热塑性聚氨酯薄膜 层压复合织物 保暖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苎麻/聚丙烯熔喷复合面料的制备与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刘海燕 周衡书 任柯 《产业用纺织品》 2023年第1期14-21,共8页
选用梯度质量分数的壳聚糖溶液作为黏合剂,并利用热塑性聚氨酯(TPU)弹性薄膜作为贴合增强材料,将3种苎麻面料分别和聚丙烯(PP)熔喷非织造布进行复合,制备苎麻/PP熔喷复合面料,并对复合面料的力学、透气、透湿及抗菌等性能进行测试与表... 选用梯度质量分数的壳聚糖溶液作为黏合剂,并利用热塑性聚氨酯(TPU)弹性薄膜作为贴合增强材料,将3种苎麻面料分别和聚丙烯(PP)熔喷非织造布进行复合,制备苎麻/PP熔喷复合面料,并对复合面料的力学、透气、透湿及抗菌等性能进行测试与表征。结果表明:利用体积分数为2%的乙酸溶剂配置得到的壳聚糖质量分数为6%的黏合剂,再结合TPU弹性薄膜,在110℃、0.3 kPa及30 s的压烫条件下,制备的苎麻平纹布/PP熔喷复合面料的断裂强力为303.75 N,且手感柔软,透气性和透湿性最优。该复合面料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埃希菌的抑菌率较苎麻平纹布的分别提升了5.06%和7.63%,复合面料水洗4次后仍具有一定的抑菌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苎麻 聚丙烯 壳聚糖溶液 热塑性聚氨酯弹性薄膜 复合面料 力学性能 透气率 透湿率 抑菌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