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1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变性梯度凝胶电泳和16S rDNA技术分析果冻胀气原因 被引量:1
1
作者 严琼英 林霖 +5 位作者 叶秀玲 陈晶 黄建飞 刘丛丛 杨国武 兰全学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15年第12期5041-5045,共5页
目的分析某品牌果冻胀气的原因。方法提取胀气果冻总DNA,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变性度凝胶电泳技术(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denaturing gradient gel electrophoresis,PCR-DGGE)进行菌群结构分析,同时采用平板分离法从果冻中分离细菌... 目的分析某品牌果冻胀气的原因。方法提取胀气果冻总DNA,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变性度凝胶电泳技术(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denaturing gradient gel electrophoresis,PCR-DGGE)进行菌群结构分析,同时采用平板分离法从果冻中分离细菌。并将分离得到的菌株进行16S rDNA扩增和测序比对分析。将分离的菌株接种到正常果冻中进行产气实验。结果 PCR-DGGE和平板分离结果表明,在胀气果冻中分别只检测到一种细菌,未检测出真菌。测序比对结果表明该细菌属于芽孢乳杆菌属。将该菌接种到正常果冻中会引起果冻胀气。结论芽孢乳杆菌是导致该品牌果冻胀气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胀气果冻 芽孢乳杆菌 16S RDNA 聚合链式反应-变性梯度凝胶电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合酶链反应-变性梯度凝胶电泳分析在毒死蜱胁迫下土壤真菌群落结构演替
2
作者 李艳丽 陈列忠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81-386,共6页
为评价毒死蜱施用后对土壤真菌群落结构的影响,将农田土壤用终质量分数5mg/kg毒死蜱处理,同时以不施用毒死蜱为对照,定期采集土样进行毒死蜱残留测定并提取土壤DNA,采用基于染色体内转录间隔区(internaltranscribed spacers,ITS)ITS1f-G... 为评价毒死蜱施用后对土壤真菌群落结构的影响,将农田土壤用终质量分数5mg/kg毒死蜱处理,同时以不施用毒死蜱为对照,定期采集土样进行毒死蜱残留测定并提取土壤DNA,采用基于染色体内转录间隔区(internaltranscribed spacers,ITS)ITS1f-GC/ITS2和28SrDNA U1-GC/U2引物对进行聚合酶链反应-变性梯度凝胶电泳,获得的指纹图谱利用Quantity One软件进行数字化分析,计算样品的多样性指数(H),并用Matlab软件进行主成分分析.ITS1f-GC/ITS2和U1-GC/U2扩增区域分析结果表明,毒死蜱施用后第7~60天内土壤真菌群落结构与对照相比发生很大改变,且毒死蜱处理样品真菌群落结构保持基本稳定,多样性指数明显提高;主成分分析显示,毒死蜱处理样品与对照明显分在2个不同的区域,充分表明毒死蜱对土壤真菌群落结构影响迅速且持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毒死蜱 聚合反应-变性梯度凝胶电泳 真菌群落结构 内转录间隔区 28SrD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变性梯度凝胶电泳中PCR实验条件的探讨 被引量:5
3
作者 王玉明 段勇 +3 位作者 赵淮 宋滇平 刘华 张秋霞 《临床检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159-159,共1页
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enaturinggradientgelelectrophoresis,DGGE)能可靠快速地检测含有一个碱基突变、达536bp的DNA片段。当结合PCR技术后,在一个引物的5′端加入30~50b... 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enaturinggradientgelelectrophoresis,DGGE)能可靠快速地检测含有一个碱基突变、达536bp的DNA片段。当结合PCR技术后,在一个引物的5′端加入30~50bp的GC片段(GC-clam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反应 变性梯度 凝胶电泳 碱基片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冷却牦牛肉贮藏过程中优势菌的PCR-变性梯度凝胶电泳分析 被引量:9
4
作者 岑璐伽 唐善虎 +2 位作者 郝小倩 李雪 邓宇 《肉类研究》 2012年第1期36-40,共5页
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变性梯度凝胶电泳(PCR-DGGE)技术,研究托盘保鲜膜包装的冷却牦牛肉在4℃贮藏过程中的微生物多样性及其动态变化。直接从样品中提取细菌总的DNA,采用降落PCR扩增16S rDNA的V3可变区序列,再通过DGGE得到动态变化的指... 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变性梯度凝胶电泳(PCR-DGGE)技术,研究托盘保鲜膜包装的冷却牦牛肉在4℃贮藏过程中的微生物多样性及其动态变化。直接从样品中提取细菌总的DNA,采用降落PCR扩增16S rDNA的V3可变区序列,再通过DGGE得到动态变化的指纹图谱,并对主要条带进行测序分析。结果表明:检测到的优势腐败菌为Pseudomonas sp.(假单胞菌)、Lactococcus sp.(乳球菌)、Acinetobacter sp.(不动杆菌)、Brochothrix thermosphacta(热死环丝菌)、Enterobacteriaceae bacterium(肠杆菌科细菌),此外还检测到Uncultured Citrobacter sp.(非培养的柠檬酸杆菌)和Staphylococcus sp.(葡萄球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却牦牛肉 微生物 16S RDNA 聚合链式反应-变性梯度凝胶电脉法(PCR—DGG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6PD第12外显子的变性梯度凝胶电泳检测 被引量:1
5
作者 王玉明 段勇 +1 位作者 许冰莹 刘华 《临床检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73-174,共2页
关键词 葡萄糖6-磷酸脱氢 外显子 聚合反应 变性 梯度凝胶电泳 G6PD缺乏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芽孢杆菌在肉鸡肠道内的分布及对肠道菌群、消化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22
6
作者 汤江武 孙宏 +2 位作者 姚晓红 吴逸飞 王新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19-325,共7页
考察枯草芽孢杆菌的芽孢在AA肉鸡肠道内的分布和随粪便的排出规律,及对肠道内细菌群落结构变化和肠道内消化酶活性的影响.试验选取240羽1日龄AA肉鸡,随机分为2组,每组6个重复,采用相同的无抗生素基础日粮饲养3 d后,对照组和试验组分别... 考察枯草芽孢杆菌的芽孢在AA肉鸡肠道内的分布和随粪便的排出规律,及对肠道内细菌群落结构变化和肠道内消化酶活性的影响.试验选取240羽1日龄AA肉鸡,随机分为2组,每组6个重复,采用相同的无抗生素基础日粮饲养3 d后,对照组和试验组分别一次性灌喂无菌水或枯草芽孢杆菌的芽孢(1.5×108CFU?mL-1)各0.5 mL;在不同时间采样进行计数和酶活性测定,同时通过聚合酶链反应-变性梯度凝胶电泳(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denaturing gradient gel electrophoresis,PCR-DGGE)技术分析此过程肉鸡粪便中细菌群落的变化.结果表明:灌喂的芽孢在十二指肠内开始萌发,以空肠的营养体数量最高,盲肠内则以芽孢为主;粪便中的芽孢数量在24 h时最高,达到7.9×104CFU?g-1,而后逐渐降低,在72 h后基本无法检出.PCR-DGGE结合主成分分析(PCA)表明:对照组与试验组鸡粪中的细菌群落结构存在较大差异,其中试验组中肠道有益菌——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sp.)含量较对照组有明显提高;同时,灌喂芽孢12 h后,十二指肠内淀粉酶、胰蛋白酶和总蛋白酶活性,空肠内的脂肪酶活性和盲肠内的总蛋白酶活性均高于对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证实芽孢能在AA肉鸡肠道内萌发并停留超过72 h,并对提高肠道内消化酶活性和改善菌落结构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芽孢杆菌 肉鸡 肠道菌群 消化活性 聚合反应-变性梯度凝胶电泳 主成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酸性电解水冰对小黄鱼品质及肌肉组织中酶活力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12
7
作者 姚鑫 赵爱静 +3 位作者 杜苏萍 孙晓红 潘迎捷 赵勇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3期244-250,共7页
为探讨酸性电解水(acidic electrolyzed water,AEW)冰对水产品的保鲜效果,以小黄鱼为对象,研究小黄鱼贮藏7 d过程中酶活力及微生物菌落总数的变化。结果表明,AEW冰抑制酸性磷酸酶、组织蛋白酶B活性的效果不明显,但对组织蛋白酶D、脂肪... 为探讨酸性电解水(acidic electrolyzed water,AEW)冰对水产品的保鲜效果,以小黄鱼为对象,研究小黄鱼贮藏7 d过程中酶活力及微生物菌落总数的变化。结果表明,AEW冰抑制酸性磷酸酶、组织蛋白酶B活性的效果不明显,但对组织蛋白酶D、脂肪酶活性有显著的抑制效果(P<0.05);传统平板计数以及聚合酶链式反应-变性梯度凝胶电泳结果显示,AEW冰能抑制鱼体上腐败微生物的生长,且最大减少量可达0.34(lg(CFU/g))。因此,AEW冰技术作为一种新型高效杀菌保鲜技术,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相比于自来水冰更加有利于水产品的贮藏保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性电解水冰 小黄鱼 活性 聚合链式反应-变性梯度凝胶电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常温CANON反应器内微生物群落结构及生物多样性 被引量:2
8
作者 刘涛 李冬 +3 位作者 畅晓燕 曾辉平 曾涛涛 张杰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28-33,共6页
为研究基于亚硝化的全程自养脱氮(CANON)工艺中微生物群落结构及种属特征,从常温条件下稳定运行的CANON反应器中采集生物膜样品,并基于聚合酶链式反应-变性梯度凝胶电泳(PCR-DGGE)技术,分别对总细菌、氨氧化细菌和厌氧氨氧化菌进行群落... 为研究基于亚硝化的全程自养脱氮(CANON)工艺中微生物群落结构及种属特征,从常温条件下稳定运行的CANON反应器中采集生物膜样品,并基于聚合酶链式反应-变性梯度凝胶电泳(PCR-DGGE)技术,分别对总细菌、氨氧化细菌和厌氧氨氧化菌进行群落结构解析.结果表明:反应器中与亚硝化作用有关的功能菌为亚硝化单胞菌属(Nitrosomonas)和亚硝化螺菌属(Nitrosospira),与厌氧氨氧化作用有关的功能菌是Candidatus Brocadia属和CandidatusKuenenia属,未检测到亚硝酸盐氧化细菌,且系统内氨氧化细菌的生物多样性明显高于厌氧氨氧化菌.此外,反应器中还存在其他微生物,如Shewanella、Pseudomonas、Ignatzschineria、Dechloromonas以及属于Clostridia、α-Proteobacteria、Bacillales的uncultured bacteium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于亚硝化的全程自养脱氮 16SrDNA 聚合链式反应-变性梯度凝胶电泳 微生物群落结构 生物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不同硝化类型反应器中固定化硝酸菌的群落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王一渌 周伟丽 +1 位作者 张振家 欧阳丽华 《净水技术》 CAS 2011年第2期62-67,共6页
该试验从亚硝化和全程硝化两种不同硝化类型的好氧流化床反应器的固定化包埋颗粒中提取细菌总基因组DNA,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变性梯度凝胶电泳技术(PCR-DGGE)对系统中的氨氧化菌(ammonia-oxidizing bacteria,AOB)和亚硝酸盐氧化菌(nitri... 该试验从亚硝化和全程硝化两种不同硝化类型的好氧流化床反应器的固定化包埋颗粒中提取细菌总基因组DNA,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变性梯度凝胶电泳技术(PCR-DGGE)对系统中的氨氧化菌(ammonia-oxidizing bacteria,AOB)和亚硝酸盐氧化菌(nitrite-oxidizing bacteria,NOB)群落结构进行了解析,根据序列数据进行同源性分析并建立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经过较短的驯化时间后,固定化颗粒反应器可形成优势菌,改变运行条件或经过长时间搁置后,颗粒中生态群落结构保持稳定;反应器中AOB较单一,以Nitrosomonas sp.为主,但具备一定抗冲击负荷能力,NOB以Nitrobacter sp.为主,全程硝化反应器中具有亚硝化反应器中所不具备的Nitrobacter sp.219、Nitrobacter sp.26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硝化 聚合反应-变性梯度凝胶电泳技术 氨氧化菌 亚硝酸氧化菌 群落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品中拟态弧菌变性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技术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郑秋月 曹际娟 +3 位作者 蒋丹 刘淑艳 赵昕 傅俊范 《食品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75-177,共3页
应用PCR结合变性高效液相色谱(DHPLC)技术对食品中致病菌——拟态弧菌进行检测,探讨其灵敏度特异性,建立快速高通量检测食品中拟态弧菌的新方法。利用DHPLC在非变性温度下进行双链DNA分离的原理,应用DHPLC技术分析拟态弧菌特异性PCR扩... 应用PCR结合变性高效液相色谱(DHPLC)技术对食品中致病菌——拟态弧菌进行检测,探讨其灵敏度特异性,建立快速高通量检测食品中拟态弧菌的新方法。利用DHPLC在非变性温度下进行双链DNA分离的原理,应用DHPLC技术分析拟态弧菌特异性PCR扩增产物。在优化的分析条件下,对样品洗脱峰排列形成的聚类分析图进行分析,得到拟态弧菌的特征峰型图谱。结果表明该方法有很好的特异性。与传统检测方法进行比较该方法准确度为100%。本实验建立的食品中拟态弧菌PCR-DHPLC检测技术,特异性灵敏,准确度高,操作快速、简便,在食品安全检测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拟态弧菌 聚合链式反应 变性高效液相色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地方绵羊MHC-DRB3基因PCR-RFLPs反应体系的优化 被引量:5
11
作者 尚友国 宋美玲 王建民 《草食家畜》 2005年第2期17-19,共3页
本文探讨了影响山东地方绵羊MHC-DRB3基因PCR-RFLPs扩增的因素,实验结果表明:抗凝剂、模板的浓度、纯度、Mg2+的浓度、引物的浓度、变性温度、Taq聚合酶、退火温度等因素对扩增结果的影响,为此我们对影响扩增结果的各个因素和反应程序... 本文探讨了影响山东地方绵羊MHC-DRB3基因PCR-RFLPs扩增的因素,实验结果表明:抗凝剂、模板的浓度、纯度、Mg2+的浓度、引物的浓度、变性温度、Taq聚合酶、退火温度等因素对扩增结果的影响,为此我们对影响扩增结果的各个因素和反应程序进行了研究和浓度梯度的对比试验,建立了绵羊MHC-DRB3基因PCR-RFLPs的最佳反应体系和反应程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HC 基因 绵羊 山东 PCR-RFLPS 优化 最佳反应体系 反应程序 MG^2+ 变性温度 退火温度 对比试验 浓度梯度 抗凝剂 聚合 TAQ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姜蛋白酶和猕猴桃蛋白酶对干腌羊火腿微生物菌相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阿尔祖古丽·阿卜杜外力 玉素甫·苏来曼 巴吐尔·阿不力克木 《肉类研究》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8-12,共5页
研究生姜蛋白酶和猕猴桃蛋白酶对干腌羊火腿微生物菌相变化的影响。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变性梯度凝胶电泳技术对鲜羊腿(0 d)、腌制3 d以及对照组、生姜蛋白酶添加量0.05%组(S组)、猕猴桃蛋白酶添加量0.05%组(M组)风干前期(8 d)、风干中... 研究生姜蛋白酶和猕猴桃蛋白酶对干腌羊火腿微生物菌相变化的影响。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变性梯度凝胶电泳技术对鲜羊腿(0 d)、腌制3 d以及对照组、生姜蛋白酶添加量0.05%组(S组)、猕猴桃蛋白酶添加量0.05%组(M组)风干前期(8 d)、风干中期(15 d)、风干后期(23 d)、成熟期(30 d)工艺点的干腌羊火腿微生物菌相变化进行测定。结果表明:腐生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saprophyticus)、表皮巨球菌(Macrococcus epidermidis)、土壤葡萄球菌(S. edaphicus)、哈夫尼亚菌(Hafnia paralvei)、明串珠菌(Leuconostoc gelidum)是各组干腌羊火腿的优势菌,其中葡萄球菌属种类较多;2种蛋白酶可丰富干腌羊火腿微生物的种类;生姜蛋白酶和猕猴桃蛋白酶处理组成熟30 d时均出现木糖葡萄球菌(S. xylosus);在整个加工过程中,干腌羊火腿微生物菌相变化较稳定,受2种蛋白酶的影响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腌羊火腿 生姜蛋白 猕猴桃蛋白 聚合链式反应-变性梯度凝胶电泳 菌相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酸适配体筛选中单链DNA制备方法的研究进展
13
作者 顾华杰 蔡涵 +7 位作者 李雨欣 沈家明 陈锦辉 陈耔含 朱召娣 王璐君 杨倩倩 杨皓宇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24年第19期215-227,共13页
核酸适配体是人工合成的短链核酸,作为分子识别元件,能够与各类靶标物质高特异性、高亲和力的结合,分为单链DNA和RNA两种类型。其中单链DNA适配体由于其稳定性比RNA适配体更好而更受欢迎,因此得到广泛应用。核酸适配体筛选通常是通过配... 核酸适配体是人工合成的短链核酸,作为分子识别元件,能够与各类靶标物质高特异性、高亲和力的结合,分为单链DNA和RNA两种类型。其中单链DNA适配体由于其稳定性比RNA适配体更好而更受欢迎,因此得到广泛应用。核酸适配体筛选通常是通过配体指数富集系统进化技术(systematic evolution of ligands by exponential enrichment,SELEX)实现的,筛选能否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最关键的单链制备步骤,即将双链DNA转化为相应的单链DNA。目前,存在许多方法可以制备单链DNA,包括热变性法、生物素-链霉亲和素亲和分离法、变性胶电泳分离法、核酸外切酶消化法、不对称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法等。本文在总结文献报道的基础上,具体阐述了各种单链DNA制备方法的原理、优缺点及近5年的应用情况,并对这些单链DNA制备方法进行了比较和展望,以期能为成功筛选各类靶标的核酸适配体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酸适配体 单链DNA制备 变性 生物素-链霉亲和素亲和分离法 变性电泳分离法 核酸外切消化法 不对称聚合链式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种植物精油对调理牛排优势腐败菌的抑菌性
14
作者 冉涔晨 崔皓天 +3 位作者 刘雅芝 杨毅 牟俊臣 王庆玲 《肉类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9-35,共7页
为明确调理牛排的优势腐败菌并筛选出抑菌性、专一性强的植物精油,通过传统培养基法结合聚合酶链式反应-变性梯度凝胶电泳技术筛选出调理牛排的优势腐败菌,并通过抑菌圈、最小抑菌浓度、最小杀菌浓度及细菌生长曲线,从丁香精油、豆蔻精... 为明确调理牛排的优势腐败菌并筛选出抑菌性、专一性强的植物精油,通过传统培养基法结合聚合酶链式反应-变性梯度凝胶电泳技术筛选出调理牛排的优势腐败菌,并通过抑菌圈、最小抑菌浓度、最小杀菌浓度及细菌生长曲线,从丁香精油、豆蔻精油、黑胡椒精油中选出抑菌性最强的植物精油。结果表明:优势腐败菌为深蓝紫色杆菌(Janthinobacterium lividum)、恶臭假单胞菌(Pseudomonas putida)和热杀索丝菌(Brochothrix thermosphacta);丁香精油的抑菌圈直径均大于10 mm,2~4μL/mL的精油添加量就能明显抑制优势腐败菌的生长繁殖;豆蔻精油抑菌性稍弱;黑胡椒精油对3株优势腐败菌均无明显抑菌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理牛排 优势腐败菌 聚合链式反应-变性梯度凝胶电泳 植物精油 抑菌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CR-DGGE技术分析浓香白酒窖泥梭菌多样性
15
作者 吴玉轩 汪俊卿 +4 位作者 刘玉涛 张梦梦 任广花 王文洁 崔吉鹏 《酿酒科技》 2024年第2期46-52,58,共8页
窖泥是浓香型白酒酿制过程中最主要的微生物源,窖泥中微生物的类型、丰度、新陈代谢活动等均对浓香型白酒品质产生很大的影响。为探究窖泥中梭菌微生物的多样性,利用窖泥理化结合聚合酶链式反应-变性梯度凝胶电泳技术对10个窖泥样品中... 窖泥是浓香型白酒酿制过程中最主要的微生物源,窖泥中微生物的类型、丰度、新陈代谢活动等均对浓香型白酒品质产生很大的影响。为探究窖泥中梭菌微生物的多样性,利用窖泥理化结合聚合酶链式反应-变性梯度凝胶电泳技术对10个窖泥样品中的梭菌群落及变化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所选10个窖泥的理化参数均符合优质窖泥指标要求;在微生物层面,窖泥中检测到的梭菌在属水平上有:嗜碱菌属、丁酸弧菌属、梭菌属、喜热菌属、瘤胃梭菌属、粪球菌属、沉淀杆菌属(Sedimentibacter)、钙原杆菌属(Caldicoprobacter)、温带菌(Tepidimicrobium)、梯氏菌(Tissierella)、孢子菌(Sporanaerobacter)、硫酸盐还原菌属、鲁替孢菌属和梭状芽胞杆菌(Clostridiisalibacter)等,这些菌是优质窖泥的重要指示菌,可知窖泥中含有极其丰富的酿酒功能菌。揭示了可能在白酒酿造中起关键作用的梭菌菌群,在分子水平上为研究浓香型白酒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浓香型白酒 窖泥 聚合链式反应-变性梯度凝胶电泳(PCR-DGGE) 梭菌群落 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CR-DGGE分析四川地区家庭制作泡菜中微生物多样性 被引量:41
16
作者 张先琴 张小平 +2 位作者 敖晓琳 刘骁蒨 蒲彪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29-134,共6页
以四川家庭制作泡菜为研究对象,通过聚合酶链式反应和变性梯度凝胶电泳结合(PCR-DGGE)指纹图谱技术分析样品中微生物群落结构,对典型条带进行系列分析,并构建系统发育进化树。结果表明:四川家庭制作泡菜中的细菌种类比较丰富,真菌在泡... 以四川家庭制作泡菜为研究对象,通过聚合酶链式反应和变性梯度凝胶电泳结合(PCR-DGGE)指纹图谱技术分析样品中微生物群落结构,对典型条带进行系列分析,并构建系统发育进化树。结果表明:四川家庭制作泡菜中的细菌种类比较丰富,真菌在泡菜中存在相对较少。细菌中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是优势种群,非培养细菌(uncultured bacteria)是次优势种群,分别占总数的56%和32%,其中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在泡菜发酵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主要真菌为(Meyerozyma guilliermondii)和奥默柯达酵母(Kodamaea ohmeri)的近缘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酶链式反应和变性梯度凝胶电泳 泡菜 微生物多样性 细菌 真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CR-DGGE法分析西藏传统发酵乳制品中乳酸菌的多样性 被引量:20
17
作者 蒋厚阳 陈芝兰 +1 位作者 赵国华 杨吉霞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67-173,共7页
目的:运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和变性梯度凝胶电泳(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denatured gradient gel electrophoresis,PCR-DGGE)技术分析西藏传统发酵乳制品中乳酸菌的生物多样性。方法:从西藏8个牧区采集19份样品,提取样品总DNA,用巢式... 目的:运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和变性梯度凝胶电泳(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denatured gradient gel electrophoresis,PCR-DGGE)技术分析西藏传统发酵乳制品中乳酸菌的生物多样性。方法:从西藏8个牧区采集19份样品,提取样品总DNA,用巢式和降落PCR扩增16S rRNA的V3区段,对扩增产物做变性梯度凝胶电泳,用NTsys 2.10e软件分析条带的相似性,切胶回收条带并测序,鉴定菌种并构建系统进化树、分析优势菌种。结果:19份样品中的乳酸菌菌群组成包括Lactobacillus paracasei、Lactobacillus helveticus、Lactobacillus fermentum、Lactobacillus crispatus、Lactobacillus delbrueckii、Lactobacillus buchneri、Lactococcus raffinolactis、Leuconostoc mesenteroide、Lactobacillus plantarum、Pediococcus pentosaceus、Lactococcus lactis、Streptococcus thermophilus。综合样品和牧区的乳酸菌分布情况,确定Lactobacillus delbrueckii为优势菌种。结论:PCR-DGGE技术能够有效分析西藏地区发酵乳制品中乳酸菌的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菌 生物多样性 聚合酶链式反应和变性梯度凝胶电泳 系统进化树 优势菌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益生菌切达干酪成熟过程中细菌群落的多样性分析
18
作者 贾宏信 龚广予 郭本恒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45-149,共5页
采用选择性培养基和聚合酶链式反应和变性梯度凝胶电泳(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denaturing gradient gel electrophoresis,PCR-DGGE)技术,研究益生菌切达干酪成熟过程中(6℃,180 d)细菌群落构成及益生菌(干酪乳杆菌LC2W)的存活情况... 采用选择性培养基和聚合酶链式反应和变性梯度凝胶电泳(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denaturing gradient gel electrophoresis,PCR-DGGE)技术,研究益生菌切达干酪成熟过程中(6℃,180 d)细菌群落构成及益生菌(干酪乳杆菌LC2W)的存活情况。结果表明:SBM和MSE等选择性培养基存在选择专一性不强的缺点,不能客观反映干酪内各种微生物的动态变化;随着切达干酪成熟时间的增加,发酵剂嗜热链球菌和乳酸乳球菌的数量明显下降,而非发酵剂菌群乳杆菌的数量和主要种类呈上升趋势;干酪成熟180 d后,干酪乳杆菌LC2W的存活量仍高于1×108CFU/g。切达干酪能作为干酪乳杆菌LC2W存活的良好载体;PCR-DGGE技术和选择计数法联用更加适合干酪细菌群落结构的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切达干酪 干酪乳杆菌 聚合酶链式反应和变性梯度凝胶电泳 益生菌 细菌群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CR-DGGE分析不同品牌郫县豆瓣酱真菌多样性 被引量:16
19
作者 朱永清 李治华 +3 位作者 李华佳 王雪涛 董玲 黄巧莲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04-108,共5页
以不同品牌的郫县豆瓣酱为研究对象,通过聚合酶链式反应-变性梯度凝胶电泳免培养技术分析样品中微生物真菌菌群结构,并对典型条带进行测序,构建系统发育进化树。结果表明:郫县豆瓣酱真菌菌群种类较丰富,不同品牌的郫县豆瓣酱真菌菌群既... 以不同品牌的郫县豆瓣酱为研究对象,通过聚合酶链式反应-变性梯度凝胶电泳免培养技术分析样品中微生物真菌菌群结构,并对典型条带进行测序,构建系统发育进化树。结果表明:郫县豆瓣酱真菌菌群种类较丰富,不同品牌的郫县豆瓣酱真菌菌群既包含共有菌群又存在一定差异。假丝酵母(Candida sp.)、曲霉(Aspergillus)、鲁氏酵母(Zygosaccharomyces rouxii)、奥默柯达酵母菌(Kodamaea ohmeri)是优势种群,尤其是黄曲霉(Aspergillus flavus)共有10个条带,占整个测序条带32.25%,表明郫县豆瓣酱的生产应特别注意防控黄曲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郫县豆瓣 真菌 聚合链式反应-变性梯度凝胶电泳 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永川毛霉型豆豉在发酵过程中微生物总量与区系变化规律 被引量:15
20
作者 索化夷 赵欣 +4 位作者 骞宇 陈娟 李键 张玉 阚建全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9期124-131,共8页
采用巢式聚合酶链式反应配合变性梯度凝胶电泳技术对永川豆豉发酵过程中微生物区系生态演化进行解析。结果表明:永川豆豉在制曲过程中霉菌和细菌呈对数增长,进入后发酵阶段菌落总数快速下降,并保持在较低水平。永川豆豉在制曲前期有多... 采用巢式聚合酶链式反应配合变性梯度凝胶电泳技术对永川豆豉发酵过程中微生物区系生态演化进行解析。结果表明:永川豆豉在制曲过程中霉菌和细菌呈对数增长,进入后发酵阶段菌落总数快速下降,并保持在较低水平。永川豆豉在制曲前期有多种乳酸菌生长,后期乳酸菌受霉菌增长抑制,种类减少。在后发酵阶段奥德赛芽孢杆菌(Bacillus odysseyi)、乳酸杆菌(Lactobacillus oligofermentans)和乳酸杆菌(Lactobacillus lindneri)是优势菌群。同时在制曲初期也发现了费格森埃希菌(Escherichia fergusonii)等杂菌生长。永川豆豉制曲阶段优势霉菌是总状毛霉(Mucor racemosus),同时伴有有性根霉(Rhizopus sexualis)、匍枝根霉(Rhizopus stolonifer)、大孢联轭霉(Syzygites megalocarpus)、米根霉(Rhizopus oryzae)的生长,后发酵阶段有接合酵母(Zygosaccharomyces sp.)的参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川豆豉 微生物区系 巢式聚合链式反应 变性梯度凝胶电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