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佛教传入对汉唐绘画样式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戴杰 《湖北美术学院学报》 2009年第1期92-94,共3页
佛教自东汉明帝永平10年(公元67年)传入我国中原地区以后,对我国的传统文化艺术产生了较大影响,中国佛教绘画艺术也由于佛教的传播而兴起,并逐渐向士大夫画渗透,丰富了汉唐的绘画样式,也为汉唐的绘画注入了一股新鲜的血液,带来新的题材... 佛教自东汉明帝永平10年(公元67年)传入我国中原地区以后,对我国的传统文化艺术产生了较大影响,中国佛教绘画艺术也由于佛教的传播而兴起,并逐渐向士大夫画渗透,丰富了汉唐的绘画样式,也为汉唐的绘画注入了一股新鲜的血液,带来新的题材、技法和表现形式。本文试从绘画内容、造型语言及绘画样式等几个方面来分析佛教传入对汉唐绘画艺术产生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教传入 汉唐绘画样式 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新关注:绘画样式的再创造——弗朗西斯·培根的绘画与传统艺术样式 被引量:1
2
作者 胡莺 《湖北美术学院学报》 2005年第1期58-64,共7页
弗朗西斯·培根(Francis Bacon,1909-1992年),作为二战后英国现代绘画中一位影响较大的画家,在其绘画风格形成的过程中,曾受到委拉斯贵支、伦勃朗、安格尔、凡高等画家作品的启发。培根很尊重传统大师,有时借用他们作品的复制品如... 弗朗西斯·培根(Francis Bacon,1909-1992年),作为二战后英国现代绘画中一位影响较大的画家,在其绘画风格形成的过程中,曾受到委拉斯贵支、伦勃朗、安格尔、凡高等画家作品的启发。培根很尊重传统大师,有时借用他们作品的复制品如委拉斯责支的《教皇英诺森十世》和凡高的《自画像》或电影中的某些定格画面加以独特的处理,来表达他的艺术观念。他把人的存在看作是偶然和微不足道的,一切都在变化和消失,一切都充满着神秘。“我认为人类现在认识到他是偶然的产物,是毫无用处的东西,不得不莫名其妙地做完游戏。”他亦有力地表现这个问题——认为一切艺术家,尤其是现实主义者,面临着一个丧失共同的价值观念和信念的时代。“当你脱离传统,如今天的一些艺术家,那就只能记录你对某些境况的感觉,可能只是接近于你自己的神经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绘画样式 艺术样式 传统 培根 弗朗西斯 再创造 《自画像》 现实主义者 现代绘画 风格形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写”之辩——读《色彩的中国绘画——中国绘画样式与风格历史的展开》
3
作者 抟庐 《中国书画》 2003年第8期114-115,共2页
牛克诚著《色彩的中国绘画——中国绘画样式与风格历史的展开》获得中国艺术研究优秀著作一等奖。鉴于这是一部'增删百次,批阅十载'的'巨著',又恰逢笔者此段时间得暇,游目于中国绘画史,尤其'元四家'的绘画评论... 牛克诚著《色彩的中国绘画——中国绘画样式与风格历史的展开》获得中国艺术研究优秀著作一等奖。鉴于这是一部'增删百次,批阅十载'的'巨著',又恰逢笔者此段时间得暇,游目于中国绘画史,尤其'元四家'的绘画评论,是此时所重点参学的,就借得此书通览一遍,并重点捡出该书第四章'元画及其语言风格'参阅,然细读一通后,我感到其中的许多观点似新实旧,有些存在着偏颇,甚或是谬误。牛克诚引现代学者童书业评判宋画与元画之别:(一)宋画多表示北方的景色,元画多表示南方的风趣;(二)宋画多行家作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绘画样式 中国绘画 牛克诚 色彩语言 元四家 艺术研究 墨法 宫廷画家 画史 古典绘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传统绘画图式及当前存在状态 被引量:2
4
作者 曲春林 《美术大观》 2006年第9期12-13,共2页
  "图式"是指经过长期演化提炼而形成的一种相对稳定的绘画样式."图"就是图画、图形,泛指绘画作品中的视觉形象."式"在语法范畴里,表示说话者对所说事情的主观态度,即方式.如叙述式、命令式、条件式等...   "图式"是指经过长期演化提炼而形成的一种相对稳定的绘画样式."图"就是图画、图形,泛指绘画作品中的视觉形象."式"在语法范畴里,表示说话者对所说事情的主观态度,即方式.如叙述式、命令式、条件式等,同时也可以指样式、格式."图"的不同功能必须通过不同的方式才能区分开来.这样"图"与"式"联在一起,并运用于绘画研究,就是指在一定的主观意趣和文化状态下,形成的一种相对稳定的绘画样式,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笔墨程式"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绘画图式 绘画样式 相对稳定 民族 画家 权利主体 美术家 中国传统绘画 西方绘画 西洋画 艺术个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西方绘画的空间表现
5
作者 梁志涛 《美术大观》 2013年第5期53-53,共1页
空间是绘画中不可缺少的因素。绘画的空间,一方面是作者如何将自己所感知和认识到的空间在画面中表现;另一方面则是画面中所表现的空间如何被观者感知。绘画空间是创造绘画样式的形式构成因素之一,它反映了人对外界及自我的认知方式。
关键词 空间表现 西方绘画 绘画样式 绘画空间 认知方式 画面 感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维也纳分离派绘画大师——克里姆特 被引量:6
6
《美术大观》 2012年第1期6-13,共8页
克里姆特维也纳分离派绘画大师,奥地利画家。1862年7月14日生于维也纳郊区布姆加特,1918年2月6日卒于同地。早年受业于维也纳工艺学校。1890年加入维也纳美术家协会。作品吸收古埃及、希腊及中世纪诸艺术要素,将强调轮廓线的面和古典主... 克里姆特维也纳分离派绘画大师,奥地利画家。1862年7月14日生于维也纳郊区布姆加特,1918年2月6日卒于同地。早年受业于维也纳工艺学校。1890年加入维也纳美术家协会。作品吸收古埃及、希腊及中世纪诸艺术要素,将强调轮廓线的面和古典主义镶嵌画的平面结合起来,创造出一种独特的富有感染力的绘画样式。代表作为《埃赫特男爵夫人》。1897年退出维也纳美术家协会。1905年,已成为美术家协会会员的克里姆特组织发起了一场旨在反对学院派美术泥古不化的保守势力,自创"分离派",在绘画风格上他开始把亚述、希腊和拜占庭镶嵌画的装饰趣味引入绘画中,用"孔雀羽毛、螺钿、金银箔片,蜗牛壳的花纩、色彩或光泽",创造了一种"画出来的镶嵌"绘画,使作品中的绘画和工艺性达到了极点。克里姆特是19世纪下半叶象征主义绘画中"维也纳分离派"的杰出领袖,是一位既具独特艺术个性,又以强烈民族风格见长的绘画大师,他所认为的"只有通过艺术,不断渗透到生活中去,艺术家才能找到基础,以取得进步"的观点与他的艺术实践证明他对现实生活的感受是相当敏锐的,这正是他所以能在艺术上取得成就的一个不可忽视的成功之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绘画样式 克里姆特 维也纳 大师 分离 美术家协会 古典主义 奥地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抽象绘画中的形与神 被引量:1
7
作者 邹明 《中国书画》 2005年第7期150-151,共2页
抽象绘画始于20世纪,是现代艺术潮流中不可忽视的现象。抽象绘画不再受客观物象的局限,而是强调点、线、画、色调、肌理等基本形式要素的组合与构成。抽象绘画为艺术发展开辟了一方丰富多彩的表现天地,其中,康定斯基的"冷抽象"... 抽象绘画始于20世纪,是现代艺术潮流中不可忽视的现象。抽象绘画不再受客观物象的局限,而是强调点、线、画、色调、肌理等基本形式要素的组合与构成。抽象绘画为艺术发展开辟了一方丰富多彩的表现天地,其中,康定斯基的"冷抽象"与蒙德里安的"热抽象"以及波洛克的抽象表现主义绘画在抽象艺术中独领风骚。抽象绘画对中国画坛的影响由来已久,作为一种绘画样式,今日的抽象绘画已不再只是经典的抽象图形的组合,在绘画材料与表现形式上都有所突破。作为一种绘画语言,抽象绘画有着久远的文化背景。我们常把抽象绘画与西方现代艺术相提并论,认为抽象绘画是西方文化发展过程中的产物。然而在中国传统艺术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与神 康定斯基 波洛克 蒙德里安 艺术潮流 绘画语言 绘画样式 抽象表现 中国画坛 形式要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白描之渊源与流变
8
作者 王来文 《广东经济》 2024年第5期93-95,共3页
南朝王微在《叙画》中有言:“以一管之笔,拟太虚之体。”中国画中的笔迹脉象承托了天地万物的生命规律,展现出一种相生互化、融通合一的生命整体之美,流淌着托运太虚的心迹。通过这些年的实践体会与学理探索,本人概括了“闽人尚线”的... 南朝王微在《叙画》中有言:“以一管之笔,拟太虚之体。”中国画中的笔迹脉象承托了天地万物的生命规律,展现出一种相生互化、融通合一的生命整体之美,流淌着托运太虚的心迹。通过这些年的实践体会与学理探索,本人概括了“闽人尚线”的观点。“闽人尚线”,此“线”所指并非是西方素描中有次序的线条造型概念,而是东方美学中诗性的、意象性的艺术语言。在中国美术史的滔滔洪流中,先有白描艺术,后有写意艺术形式。在中西绘画艺术比较中,白描艺术是最具东方绘画特质的绘画样式与语言,也是最能代表东方绘画、代表中华民族绘画的形式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美术史 白描艺术 绘画样式 东方绘画 意象性 东方美学 天地万物 闽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晋南木版年画的地域特色 被引量:2
9
作者 史宏云 《民族艺术研究》 CSSCI 2012年第3期152-157,共6页
山西晋南是我国18个传统木版年画产地之一。晋南木版年画自宋代产生以来,生存、发展了千余年,如今已面临消亡危机。根植于黄河流域的农耕文明,在其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因地域民俗文化的滋养及姊妹民间艺术的影响,形成了浓郁的地域特色。... 山西晋南是我国18个传统木版年画产地之一。晋南木版年画自宋代产生以来,生存、发展了千余年,如今已面临消亡危机。根植于黄河流域的农耕文明,在其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因地域民俗文化的滋养及姊妹民间艺术的影响,形成了浓郁的地域特色。本文在大量田野调查的基础上,对晋南木版年画在绘画形式、题材内容和艺术表现手法等方面的地域特色进行深入研究,这对于抢救、保护、传承这一处于濒危状态的民间传统艺术有着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晋南 木版年画 绘画样式 题材内容 表现手法 地域特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中国工笔人物画的写意情结 被引量:1
10
作者 刘泉义 《中国美术》 2010年第6期108-110,共3页
一、引子 工笔人物画为中国绘画发展史中成熟较早的一个画种,经历了千余年的风雨浮沉,发展到20世纪80年代又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国家改革开放后,国外文艺思潮及绘画样式的涌入,很大程度上冲击了中国画固有的审美价值观,
关键词 工笔人物画 中国绘画 20世纪80年代 写意 审美价值观 改革开放 绘画样式 文艺思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民国时期中国静物油画之图式
11
作者 叶扬秋 《美术大观》 2009年第9期217-217,共1页
欧洲静物油画问世之初就是挣脱中世纪的神权统治和神学禁锢的产物。在那些生活于17世纪“荷兰小画派”画家的开拓性实践中,由古典主义绘画中解构出的果蔬甜品、水壶酒杯等陪衬品或点缀物,在他们的画面上以主体身份被重新加以组织,并... 欧洲静物油画问世之初就是挣脱中世纪的神权统治和神学禁锢的产物。在那些生活于17世纪“荷兰小画派”画家的开拓性实践中,由古典主义绘画中解构出的果蔬甜品、水壶酒杯等陪衬品或点缀物,在他们的画面上以主体身份被重新加以组织,并拥有原先属于上帝的图式品格。从此,静物油画成为一种独立的绘画样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画 静物 民国时期 图式 中国 绘画样式 17世纪 古典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然的线条
12
作者 郑丽琴 《美术大观》 2009年第8期235-235,共1页
线条是人类最自然的笔迹。切合自然的东西出现得早,传承稳定,有生命力。在没有艺术理论束缚的原始社会,我们的祖先用石块或兽骨在岩石上勾勒出动物、人物形象,诞生了人类最古老的绘画——岩画。或许是过于久远的缘故,这种符号化绘... 线条是人类最自然的笔迹。切合自然的东西出现得早,传承稳定,有生命力。在没有艺术理论束缚的原始社会,我们的祖先用石块或兽骨在岩石上勾勒出动物、人物形象,诞生了人类最古老的绘画——岩画。或许是过于久远的缘故,这种符号化绘画样式的艺术价值虽然得到今人的普遍称赞(多少建立在对古人的习惯性低估之上),但进一步的研究解读总是从人类学、地质学、社会学的角度进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条 绘画样式 人类学 原始社会 艺术理论 人物形象 艺术价值 习惯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画入戏日涉成趣——趣说马忠贤的戏画
13
作者 程波涛 《建筑与文化》 2016年第9期251-254,共4页
戏画,又称“戏曲画”,是以戏曲舞台人物为表现题材的人物画。戏画在为美术题材和表现形式提供了自由发展空间的同时,也拓展了人物画的表现范围与传播媒介。戏画的创作,不能游离于剧情逻辑和人物的个性,画家要善于将戏曲人物的写实性与... 戏画,又称“戏曲画”,是以戏曲舞台人物为表现题材的人物画。戏画在为美术题材和表现形式提供了自由发展空间的同时,也拓展了人物画的表现范围与传播媒介。戏画的创作,不能游离于剧情逻辑和人物的个性,画家要善于将戏曲人物的写实性与戏曲场景的虚拟性,真实性与夸张性相结合,要求戏与画之间维持一种共生关系,因此,创作时要“意在笔先”和“心中有戏”。若求画中有韵味,必须使画中有戏、有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曲人物 画中 写实性 戏曲舞台 绘画创作 写意人物画 书写性 艺术创造力 不似之似 绘画样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视觉心像成因元素:中国画的工具材料与基本技法研究
14
作者 李倍雷 《书画艺术》 2011年第6期22-26,共5页
绘画是一种传递、沟通和展示人类精神与情感的载体。而绘画工具材料是实现绘画存在和表现的基本前提。同时绘画工具材料在某种程度上又直接影响和强化了精神的表达方式和艺术的表现形式,它与表现人的精神直接发生联系,甚至绘画工具材料... 绘画是一种传递、沟通和展示人类精神与情感的载体。而绘画工具材料是实现绘画存在和表现的基本前提。同时绘画工具材料在某种程度上又直接影响和强化了精神的表达方式和艺术的表现形式,它与表现人的精神直接发生联系,甚至绘画工具材料可能导致出一种新的绘画样式或艺术观念。可以认为,绘画工具材料和精神的表现是一种双向的互为适应、互为推动、相互的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具材料 技法研究 中国画 绘画样式 元素 成因 视觉 人类精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代壁画创作教学谈
15
作者 陈舒舒 《中国美术》 2012年第3期21-23,共3页
壁画属于造型艺术,因为我们唐代以前的绘画样式主要是壁画; 壁画属于公共艺术,因为公共属性是壁画艺术的主要特征。
关键词 壁画艺术 创作教学 当代 造型艺术 绘画样式 唐代以前 公共艺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画样对景德镇清三代官窑瓷绘的影响 被引量:2
16
作者 王岩 《美术大观》 2011年第5期78-78,共1页
陶瓷艺术作为中国的一种传统工艺美术,与绘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从陶瓷的制作程序上来看,绘画样式对陶瓷绘画的影响甚大,每一件陶瓷艺术品都是历代陶瓷艺人与画师辛勤合作的结晶。
关键词 景德镇 陶瓷艺术品 官窑 三代 传统工艺美术 陶瓷绘画 制作程序 绘画样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存雍正画像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伟 袁艺 《美术大观》 2010年第1期12-13,共2页
清世宗雍正皇帝胤稹(1678-1722)45岁登基,在位只有短暂的13年,在位时间远远比不上他的父皇康熙皇帝,更不及他的儿子乾隆皇帝,但是流传下来画像作品不论从作品的内容还是绘画的表现形式方面都要比康熙朝丰富,更是为乾隆朝帝王画... 清世宗雍正皇帝胤稹(1678-1722)45岁登基,在位只有短暂的13年,在位时间远远比不上他的父皇康熙皇帝,更不及他的儿子乾隆皇帝,但是流传下来画像作品不论从作品的内容还是绘画的表现形式方面都要比康熙朝丰富,更是为乾隆朝帝王画像的绘制提供了典型的绘画样式,是中国古代宫廷绘画体系中,也是清代宫廷绘画体系中最具代表性的帝王画像系统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雍正皇帝 画像 绘画样式 绘画体系 康熙皇帝 在位时间 乾隆皇帝 康熙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工笔画中没骨技法的写意精神 被引量:1
18
作者 罗春辉 《书画世界》 2018年第12期61-66,共6页
“没骨”是一种技法形式,同时也是一种绘画样式,发展历史悠久,其一直都遵循着国画的审美标准。意象表达是中国画的审美要旨,在“没骨”当中也一直都有很好的传承与表现。发展至当下,折中“工”“写”、宜工宜写的“没骨”技法在现代工... “没骨”是一种技法形式,同时也是一种绘画样式,发展历史悠久,其一直都遵循着国画的审美标准。意象表达是中国画的审美要旨,在“没骨”当中也一直都有很好的传承与表现。发展至当下,折中“工”“写”、宜工宜写的“没骨”技法在现代工笔画创作中的表现越发受到青睐,其自身蕴含的写意精神更是暗合了当代绘画艺术的一些语言特征和时代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工笔画 写意精神 技法 审美标准 绘画样式 发展历史 意象表达 时代精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岩彩画与中国画色彩的继承创新
19
作者 栾剑 《剧影月报》 2006年第5期37-38,共2页
岩彩画有着悠久的历史,是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早在公元一世纪,伴随着佛教文化的东传,矿物颜料因其具有浑厚的色彩表现及耐久性等特点,进而形成了利用矿物颜料作画的古典岩彩画样式,并为后人留下了许多宝贵的文化遗产。像享誉世界... 岩彩画有着悠久的历史,是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早在公元一世纪,伴随着佛教文化的东传,矿物颜料因其具有浑厚的色彩表现及耐久性等特点,进而形成了利用矿物颜料作画的古典岩彩画样式,并为后人留下了许多宝贵的文化遗产。像享誉世界的新疆克孜尔、甘肃敦煌莫高窟、山西永乐宫、北京法海寺等岩彩壁画至今仍散发着无穷的艺术魅力。岩彩画的绘画样式在中国艺术史上很长一段时间居于主导地位,并对朝鲜、日本和越南等国绘画的表现与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色彩表现 岩彩画 继承创新 中国画 民族传统文化 绘画样式 矿物颜料 敦煌莫高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气传神 不落时趋——中国美术馆藏明清工笔画作 被引量:1
20
作者 李星 《书画世界》 2022年第3期14-17,共4页
工笔画作为一种绘画样式,反映了中国绘画的独特审美品位。中国美术馆藏古代绘画作品约600件,其中有相当多的作品是由邓拓先生捐赠,而除了宋元时期的作品10余件之外,其余皆为明清时期绘画。其中,工笔画作品数量不多,但不乏名家力作。在此... 工笔画作为一种绘画样式,反映了中国绘画的独特审美品位。中国美术馆藏古代绘画作品约600件,其中有相当多的作品是由邓拓先生捐赠,而除了宋元时期的作品10余件之外,其余皆为明清时期绘画。其中,工笔画作品数量不多,但不乏名家力作。在此,笔者试通过对馆藏古代工笔画尤其是明清工笔作品的概观,探究其时代审美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美术馆 工笔画 绘画样式 古代绘画 作品数量 审美特征 宋元时期 审美品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