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47篇文章
< 1 2 5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米糠蛋白水解物及其二元纳米颗粒的制备及结构表征
1
作者 王娜 卜慧芳 +4 位作者 孙煜卓 邵旭龙 白熙蕾 肖志刚 张秀玲 《食品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85-95,共11页
为改善米糠蛋白(rice bran protein,RBP)及其水解物的溶解性、稳定性和生物活性,提高其作为生物载体的利用率,本研究利用蛋白质与多糖间的相互作用,制备RBP水解物与阿拉伯胶(gum arabic,GA)二元纳米颗粒。采用酶解法制备RBP胰蛋白酶水解... 为改善米糠蛋白(rice bran protein,RBP)及其水解物的溶解性、稳定性和生物活性,提高其作为生物载体的利用率,本研究利用蛋白质与多糖间的相互作用,制备RBP水解物与阿拉伯胶(gum arabic,GA)二元纳米颗粒。采用酶解法制备RBP胰蛋白酶水解物(R-t)和RBP碱性蛋白酶水解物(R-a),对其理化性质和结构性质进行测定,进而将两种水解物分别与GA复配制备二元纳米颗粒,运用多种表征手段如分子间相互作用力分析、透射电镜、X射线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对其性质和结构进行表征。结果表明,R-t和R-a的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自由基清除率分别为(72.82±1.95)%、(66.83±2.34)%,远高于RBP。当pH 1.4、R-t与GA质量比1∶1、聚合物质量浓度4 mg/mL时,RBP胰蛋白酶水解物-GA二元纳米颗粒(R-t-G)较为稳定;当pH 1.4、R-a与GA质量比1∶2.5、聚合物质量浓度4 mg/mL时,RBP碱性蛋白酶水解物-GA二元纳米颗粒(R-a-G)较为稳定。静电相互作用力在R-t、R-a与GA的结合过程中起主要作用,有助于稳定纳米颗粒的结构,且R-t-G具有比R-a-G更稳定的体系,更好的分散性、热稳定性以及更强的晶体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糠蛋白水解物 阿拉伯胶 纳米颗粒 结构表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皮多糖结构表征及抗氧化与益生活性研究
2
作者 钟思彦 邹波 +5 位作者 吴继军 余元善 彭健 傅曼琴 程丽娜 徐玉娟 《食品与发酵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34-242,共9页
该研究以黄皮果肉为原料,分别采用热水、热酸和热碱法提取黄皮多糖(分别为WPP-W、WPP-A和WPP-AL),采用凝胶渗透色谱法、离子色谱法、傅里叶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和扫描电镜对多糖结构进行表征,并进行体外抗氧化活性和益生活性研究。结... 该研究以黄皮果肉为原料,分别采用热水、热酸和热碱法提取黄皮多糖(分别为WPP-W、WPP-A和WPP-AL),采用凝胶渗透色谱法、离子色谱法、傅里叶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和扫描电镜对多糖结构进行表征,并进行体外抗氧化活性和益生活性研究。结果表明,热酸法提取得率最高(13.2%),3种多糖的平均分子质量为1455.69 k~2111.67 kDa;由阿拉伯糖、半乳糖、半乳糖醛酸、鼠李糖、葡萄糖、木糖和葡萄糖醛酸组成,其中阿拉伯糖、半乳糖和半乳糖醛酸为其主要成分;从结构上发现黄皮多糖是一种不含晶体结构的β-D糖苷键吡喃环多糖。热重分析结果可以看出黄皮多糖最大热分解速率的温度为246.4~251.6℃,热稳定性较好。此外,WPP-W的乳化活性指数和乳化稳定指数均显著优于WPP-A和WPP-AL。抗氧化活性实验发现,3种多糖对DPPH自由基、ABTS阳离子自由基清除率存在显著性差异,WPP-A抗氧化活性最强。益生活性实验发现,3种多糖对植物乳杆菌、发酵乳杆菌、肠膜明串珠菌和鼠李糖乳杆菌都有一定程度的促增殖作用。该研究可为黄皮精深加工及黄皮多糖在功能食品和食品配料中的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皮 多糖 结构表征 抗氧化活性 益生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猴头菇纳米囊泡制备、结构表征及抗氧化活性分析
3
作者 杨雪丽 牛犇 +5 位作者 陈杭君 吴伟杰 王冠楠 房祥军 穆宏磊 郜海燕 《食品工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18-230,共13页
目的:优化猴头菇纳米囊泡的制备方法,考察其抗氧化活性以及对Caco-2细胞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差速离心与蔗糖密度梯度离心联用法制备猴头菇纳米囊泡(Hericium erinaceus-derived extracellular nanovesicles,HEDENVs),采用单... 目的:优化猴头菇纳米囊泡的制备方法,考察其抗氧化活性以及对Caco-2细胞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差速离心与蔗糖密度梯度离心联用法制备猴头菇纳米囊泡(Hericium erinaceus-derived extracellular nanovesicles,HEDENVs),采用单因素实验和响应面试验对纳米囊泡的制备条件进行优化,并用激光纳米粒度仪与透射电镜对其粒径、Zeta电位和形貌进行表征;利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Liquid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LC-MS)对纳米囊泡进行脂质组学和蛋白质组学分析;通过DPPH、ABTS^(+)和O_(2)^(-)自由基清除率评价纳米囊泡的抗氧化活性;H_(2)O_(2)构建Caco-2细胞氧化应激损伤模型,采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测定细胞中ROS含量变化。结果:纳米囊泡最佳制备条件:蔗糖浓度25%,离心时间2 h,离心转速86000 r/min,此时纳米囊泡的浓度为402.24μg/mL;纳米囊泡为具有膜结构的小泡,粒径110.7±16.9 nm,PDI 0.551,Zeta电位-14.2 mV;基于脂质组学和蛋白质组学分析,鉴定出纳米囊泡中大约含有346种脂质与52种蛋白质。体外抗氧化结果表明,400μg/mL纳米囊泡的DPPH自由基清除率为94.79%、ABTS^(+)自由基清除率为96.67%、O_(2)^(-)自由基清除率为96.83%;在H_(2)O_(2)构建的Caco-2细胞氧化损伤模型中,纳米囊泡能显著减少损伤细胞中ROS的产生。结论:体外多种抗氧化评价方法表明纳米囊泡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猴头菇 纳米囊泡 工艺优化 结构表征 组学分析 CACO-2细胞 抗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罗汉果干果多糖的分离纯化、结构表征及其体外免疫调节活性
4
作者 张巧铃 蒋小华 +4 位作者 张洁 卢凤来 韦玉璐 刘宏伟 宋静茹 《食品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0-20,共11页
探究罗汉果干果多糖(Siraitia grosuenorii polysaccharide,SGP)的结构及其免疫调节活性。利用水提醇沉的方法从罗汉果干果中提取粗多糖,进一步经Cellulose DE-52和Sephadex G-200柱分离纯化获得均一多糖组分SGP-C2和SGP-D1。采用PMP柱... 探究罗汉果干果多糖(Siraitia grosuenorii polysaccharide,SGP)的结构及其免疫调节活性。利用水提醇沉的方法从罗汉果干果中提取粗多糖,进一步经Cellulose DE-52和Sephadex G-200柱分离纯化获得均一多糖组分SGP-C2和SGP-D1。采用PMP柱前衍生及配备有示差折光检测器的高效液相色谱系统测定其单糖组成和分子质量,并通过红外光谱与核磁共振对其结构进一步表征。采用中性红比色法检测SGP-C2和SGP-D1对RAW264.7细胞的吞噬活性,荧光探针DCFH-DA试剂检测其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的释放,Griess法检测其NO生成以及利用酶联免疫吸附检测试剂盒检测其对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与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分泌水平的影响。SGP-C2和SGP-D1是由葡萄糖醛酸、鼠李糖、半乳糖醛酸、葡萄糖、半乳糖(galactose,Gal)、阿拉伯糖组成的杂多糖,其单糖物质的量之比分别为0.78∶1.84∶26.57∶1.31∶0.49∶0.06和1.37∶2.00∶20.79∶0.61∶0.12∶0.25,分子质量分别为5.0×10^(5) Da和7.6×10^(5) Da。核磁共振谱图显示SGP-C2主链结构为→4)-α-D-Galp A-(1→和→4)-α-D-Galp AMe-(1→,而SGP-D1主链结构为→4)-α-D-Galp A-(1→。同时,6.25~25μg/mL质量浓度范围的SGP-C2和SGP-D1具有促进巨噬细胞吞噬、NO生成、TNF-α和IL-6分泌的作用,SGP-D1还具有促进ROS释放的活性。结果表明,罗汉果多糖SGP-C2和SGP-D1具有体外免疫调控活性,为罗汉果多糖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路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汉果 多糖 纯化 结构表征 免疫调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麻多糖酶解工艺优化、结构表征及其抗氧化活性分析
5
作者 胡云飞 周德 +3 位作者 曾青兰 和劲松 赵明 唐卿雁 《食品工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05-214,共10页
多糖因其具有多种生物活性而备受关注,但天然多糖往往分子量较高,导致其低溶解率和生物利用率。本研究利用α-淀粉酶降解天麻多糖,以还原糖生成量为指标优化酶解工艺。在最佳酶解条件下酶解天麻多糖,并对酶解前后天麻多糖的溶解度、单... 多糖因其具有多种生物活性而备受关注,但天然多糖往往分子量较高,导致其低溶解率和生物利用率。本研究利用α-淀粉酶降解天麻多糖,以还原糖生成量为指标优化酶解工艺。在最佳酶解条件下酶解天麻多糖,并对酶解前后天麻多糖的溶解度、单糖组成、相对分子量、官能团、微观结构进行考察。此外,体外检测了酶解前后天麻多糖对ABTS+和DPP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结果表明,最佳酶解工艺为:酶添加量460 U/g、酶解时间100 min、酶解温度60℃、酶解pH5.4,在最佳工艺下,天麻多糖酶解后的还原糖生成量为0.441 mg/mL。酶解后天麻多糖的溶解率从81.28%提高至93.57%,单糖组成和官能团结构没有明显变化,两个多糖组分的分子量都显著降低(P<0.05),天麻多糖的网状结构被破坏,变为片状结构。此外,酶处理后天麻多糖抗氧化活性得到显著提升(P<0.05)。该研究为α-淀粉酶降解天麻多糖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麻多糖 酶解 结构表征 抗氧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灵芝多糖的分离纯化、结构表征和抗氧化活性研究
6
作者 刘丹 任洪飞 +2 位作者 逄梦玉 隋昕怡 杜秀菊 《粮食与油脂》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1-86,101,共7页
采用反复冻融法制备灵芝多糖(GLPf),经乙醇分级得到GLPf30、GLPf60和GLPf803种多糖。选用活性最高的GLPf30为研究对象,采用CaptoTM DEAE离子柱层析获得GLPf303,再经Superdex 6 Prep Grad凝胶层析进行分离纯化,获得高纯度多糖GLPf303a。... 采用反复冻融法制备灵芝多糖(GLPf),经乙醇分级得到GLPf30、GLPf60和GLPf803种多糖。选用活性最高的GLPf30为研究对象,采用CaptoTM DEAE离子柱层析获得GLPf303,再经Superdex 6 Prep Grad凝胶层析进行分离纯化,获得高纯度多糖GLPf303a。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傅里叶红外光谱、高效液相凝胶色谱等对其进行结构表征。结果表明:GLPf303a是以吡喃糖环为基本骨架的多糖,其重均分子量为18.72 kDa,由岩藻糖、鼠李糖、阿拉伯糖、氨基葡萄糖、半乳糖、葡萄糖、木糖、甘露糖和葡萄糖醛酸9种单糖组成。抗氧化试验结果表明,GLPf303a和GLPf303均对ABTS自由基具有较强的清除作用,且GLPf303a的羟基自由基清除率以及还原力均高于GLPf30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灵芝多糖 阴离子层析 凝胶层析 结构表征 抗氧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_(2)O_(2)制备皂角米多糖及其结构表征和抗氧化活性研究
7
作者 吴雯雯 蒲龙林 +2 位作者 朱德全 邹大江 姚秋萍 《粮食与油脂》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39-145,151,共8页
通过响应面法优化H_(2)O_(2)制备皂角米多糖的工艺,并对产物结构进行表征,探讨其抗氧化能力。结果表明:H_(2)O_(2)制备皂角米多糖的最佳条件为H_(2)O_(2)体积分数3.0%、提取温度80℃、提取时间7 h,在此条件下皂角米多糖得率为36.30%... 通过响应面法优化H_(2)O_(2)制备皂角米多糖的工艺,并对产物结构进行表征,探讨其抗氧化能力。结果表明:H_(2)O_(2)制备皂角米多糖的最佳条件为H_(2)O_(2)体积分数3.0%、提取温度80℃、提取时间7 h,在此条件下皂角米多糖得率为36.30%±0.76%,重均分子量为162 kDa。皂角米多糖由甘露糖、葡萄糖和半乳糖组成,其中甘露糖与半乳糖含量比值为2.14。制得的皂角米多糖主要由t-Galp、t-Manp、1,4-Manp、1,6-Glcp、1,4-Glcp、1,4,6-Galp组成,含量分别为5.49%、20.60%、43.06%、1.25%、2.79%、26.80%。当H_(2)O_(2)提取的皂角米多糖质量浓度为5.00 mg/mL时,其对DPPH·、·O-2的清除率以及还原力分别为87.40%±1.89%、83.28%±1.96%和0.723±0.02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皂角米 多糖 H_(2)O_(2) 结构表征 抗氧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吴茱萸多糖结构表征及体外酵解分析
8
作者 张子豪 张晓新 +2 位作者 范春娟 王君巧 聂少平 《食品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9,共9页
以吴茱萸为原料,通过水提、脱色、乙醇分级沉淀获得吴茱萸纯多糖(EFP-40),采用比色法、甲基化等化学方法和高效凝胶渗透色谱、气相色谱-质谱联用、离子色谱等仪器分析技术对其理化性质、结构特征进行表征;建立体外粪便酵解模型,通过测... 以吴茱萸为原料,通过水提、脱色、乙醇分级沉淀获得吴茱萸纯多糖(EFP-40),采用比色法、甲基化等化学方法和高效凝胶渗透色谱、气相色谱-质谱联用、离子色谱等仪器分析技术对其理化性质、结构特征进行表征;建立体外粪便酵解模型,通过测定短链脂肪酸(short-chain fatty acids,SCFAs)和肠道菌群的变化,探究其对肠道菌群的影响。结果表明EFP-40的分子质量为9.7×10~4 Da,主要由鼠李糖(4.36%)、葡萄糖(10.24%)、阿拉伯糖(22.24%)、半乳糖(24.79%)和半乳糖醛酸(33.36%)组成,甲酯化度和乙酰化度分别为17.06%和8.12%,可能为含有鼠李糖半乳糖醛酸聚糖-I、同型半乳糖醛酸聚糖等结构域组成复杂的果胶类多糖。此外,EFP-40促进了SCFAs产生,调节肠道菌群,增加拟杆菌门、考拉杆菌属相对丰度,抑制梭杆菌门和变形杆菌门等有害菌,降低厚壁菌门与拟杆菌门的比例。以上研究表明,吴茱萸多糖为一种高度分支化复杂果胶类多糖,能够显著调节肠道菌群,具有潜在的益生元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茱萸 多糖 结构表征 体外酵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羧甲基茯苓多糖的分离纯化、结构表征及其抗氧化作用
9
作者 徐易娴 杨华 +1 位作者 管桂萍 王红兵 《湖南农业科学》 2025年第1期64-70,共7页
为探究羧甲基茯苓多糖(Carboxymethyl Pachymaran,CMP)的结构表征及其抗氧化作用,以CMP为试验材料,并对其分离纯化后的组分进行结构表征和抗氧化作用检测。结果表明,CMP经二乙氨基乙基(diethylaminoethyl,DEAE)纤维素离子交换层析柱纯... 为探究羧甲基茯苓多糖(Carboxymethyl Pachymaran,CMP)的结构表征及其抗氧化作用,以CMP为试验材料,并对其分离纯化后的组分进行结构表征和抗氧化作用检测。结果表明,CMP经二乙氨基乙基(diethylaminoethyl,DEAE)纤维素离子交换层析柱纯化后得到两种组分CMP0和CMP5。将主要成分CMP5用葡聚糖凝胶G-100层析柱纯化,结合紫外分光光度测定法、傅里叶红外光谱法和高效凝胶渗透色谱法等方法对其结构表征进行检测分析。结果表明,CMP5的多糖含量为92.07%,分子量为75.724 kDa,红外光谱检测出糖类特征峰与羧甲基基团特征峰,单糖组成分析表明CMP5是一种葡聚糖。以CMP5的DPPH清除率、羟基自由基的清除能力、总还原能力和Fe^(2+)螯合能力作为其体外抗氧化作用的检测指标,检测结果显示,CMP5对DPPH自由基清除率为58.25%,对羟基自由基清除率为55.41%,对Fe^(2+)螯合率为39.89%。综上所述,CMP5具有较好的抗氧化作用,是一种潜在的抗氧化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茯苓 羧甲基茯苓多糖 分离纯化 结构表征 抗氧化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粱壳多酚的提取、结构表征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
10
作者 赵秋伶 王振宇 +1 位作者 王玉荣 刘立成 《粮食与油脂》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8-63,共6页
采用酶辅助法提取高粱壳多酚。以多酚含量为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先确定最佳酶用量,然后进一步优化酶解条件,并对高粱壳多酚进行结构表征和抗氧化活性分析。结果表明:最佳酶用量(以高粱壳粉质量计)为木瓜蛋白酶2.1 mg/g、纤维... 采用酶辅助法提取高粱壳多酚。以多酚含量为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先确定最佳酶用量,然后进一步优化酶解条件,并对高粱壳多酚进行结构表征和抗氧化活性分析。结果表明:最佳酶用量(以高粱壳粉质量计)为木瓜蛋白酶2.1 mg/g、纤维素酶3.3 mg/g、半纤维素酶3.3 mg/g、木质素酶1.9 mg/g;最佳酶解条件为酶解pH 5.5、酶解温度50℃、酶解时间70 min,在此条件下,多酚含量达9.21 mg/g。结构分析表明,高粱壳多酚具有多个苯环和酚羟基。抗氧化试验结果表明,高粱壳多酚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粱壳 多酚 结构表征 抗氧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转苷活性糖化酶GluM3的淀粉糖化工艺优化及淀粉颗粒的结构表征
11
作者 范海月 于朝 +4 位作者 张政洁 黎明 柏映国 俞峰 李中媛 《食品工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04-212,共9页
本文旨在优化糖化酶GluM3的玉米淀粉糖化工艺,探究其对淀粉颗粒结构的影响,进一步推动糖化酶GluM3在淀粉制糖工业的应用。首先通过单因素实验和响应面试验确定低转苷活性糖化酶GluM3的最佳糖化工艺,采用电子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法和红... 本文旨在优化糖化酶GluM3的玉米淀粉糖化工艺,探究其对淀粉颗粒结构的影响,进一步推动糖化酶GluM3在淀粉制糖工业的应用。首先通过单因素实验和响应面试验确定低转苷活性糖化酶GluM3的最佳糖化工艺,采用电子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法和红外光谱等方法对淀粉颗粒进行结构表征。结果表明,最佳糖化工艺条件为液化液的葡萄糖当量(DE)值16%,温度66℃,pH3.7,时间3 h,糖化酶添加量450 U/g和普鲁兰酶添加量1.25 U/g,优化后获得玉米淀粉糖化液的葡萄糖含量(DX)达到92.68%。糖化反应后玉米淀粉从光滑完整颗粒变成残破的碎屑状态;在糖化过程中淀粉内部的晶体结构遭到了一定程度的破坏;糖化反应后玉米淀粉短程有序化程度降低;玉米淀粉经淀粉酶液化反应后生成多种麦芽低聚糖,而经糖化酶GluM3糖化反应后麦芽低聚糖进一步转化成葡萄糖,其占比高达99.34%。本文确定了低转糖苷活性GluM3对玉米淀粉的最佳糖化工艺,并研究了糖化反应过程中淀粉微观结构和物理特性的变化规律,为糖化酶GluM3的后续工业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和应用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淀粉 糖化酶 糖化工艺优化 结构表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沙棘叶多糖结构表征及体内抗氧化活性分析
12
作者 宋年年 易宇欣 +3 位作者 张小平 杨波 赛那瓦尔·芒思尔 阿衣吐逊·阿布都外力 《食品工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9-68,共10页
本文以新疆大果沙棘叶为研究对象,对沙棘叶多糖(Hippophae rhamnoides leaf polysaccharide,HRLP)成分进行分离纯化、结构鉴定及体内抗氧化活性研究。通过水提醇沉法提取HRLP,采用DEAE-650M阴离子交换柱层析法制备均一多糖(HRLP-2),通... 本文以新疆大果沙棘叶为研究对象,对沙棘叶多糖(Hippophae rhamnoides leaf polysaccharide,HRLP)成分进行分离纯化、结构鉴定及体内抗氧化活性研究。通过水提醇沉法提取HRLP,采用DEAE-650M阴离子交换柱层析法制备均一多糖(HRLP-2),通过液相色谱、气相色谱、紫外、红外光谱、圆二色谱、刚果红实验以及部分酸水解、高碘酸氧化和Smith降解等方法对HRLP-2进行了结构鉴定,并评价了HRLP的体内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HRLP-2是由摩尔比为10.26:49.37:3.09:2.24:4.50:30.53的鼠李糖(Rha)、阿拉伯糖(Ara)、木糖(Xyl)、甘露糖(Man)、葡萄糖(Glc)及半乳糖(Gal)组成的均一多糖,其中,HRLP-2的主链可能主要由Gal及Ara组成,末端或支链主要由Rha、Ara及Glc组成。刚果红试验结果表明HRLP-2具有三螺旋结构。与模型组相比,中剂量组HRLP的总超氧化物歧化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及过氧化氢酶活力显著上升(P<0.05),丙二醛含量显著降低(P<0.05)。苏木精-伊红(hematoxylin-eosin,HE)染色表明HRLP对小鼠肝及肾组织细胞及结构损伤具有保护作用。中剂量组的HRLP能够提高小鼠肠道菌群物种数,促进机体短链脂肪酸合成。综上所述,HRLP可能通过改善D-半乳糖诱导小鼠的氧化应激水平及肠道微生物菌群而起抗氧化活性。此研究将为沙棘叶资源的综合利用及沙棘叶多糖构效关系的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棘多糖 结构表征 抗氧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工艺制备的粗茶褐素结构表征及非挥发性代谢物分析
13
作者 张凤 李湘 +3 位作者 王明明 谭春雷 盛军 赵存朝 《食品科学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62-172,共11页
以云南大叶种茶为原料,分别利用碱氧化法和酶氧化法制备碱氧化法粗茶褐素(alkaline oxidation crude theabrownin,TBs-a)和酶氧化法粗茶褐素(enzymatic oxidation crude theabrownin,TBs-e),并以从普洱熟茶中水提得到的粗茶褐素(Pu-erh ... 以云南大叶种茶为原料,分别利用碱氧化法和酶氧化法制备碱氧化法粗茶褐素(alkaline oxidation crude theabrownin,TBs-a)和酶氧化法粗茶褐素(enzymatic oxidation crude theabrownin,TBs-e),并以从普洱熟茶中水提得到的粗茶褐素(Pu-erh ripe tea crude theabrownin,TBs-f)为对照,对3种不同工艺制备的粗茶褐素的主要成分、结构特征及其非挥发性代谢物进行分析。结果表明:3种粗茶褐素主要成分的相对含量差异较大,TBs-a和TBs-f中茶褐素和的相对含量高于TBs-e;而TBs-f中游离氨基酸和咖啡碱的相对含量高于TBs-a和TBs-e。扫描电镜分析结果发现:TBs-a表面光滑,无褶皱;TBs-e表面存在大量圆形气孔结构;TBs-f表面粗糙。X射线衍射分析显示,3种粗茶褐素均为非晶态聚合物。Zeta电位结果表明,TBs-f粒径最小,稳定性最好;TBs-a粒径居中,稳定性较好;TBs-e粒径最大,稳定性最差。热重分析显示,3种粗茶褐素的热性能均较好。3种粗茶褐素的非挥发性代谢物相对含量差异较大,氨基酸、有机酸、糖类、醇类和脂肪酸是三者主要的差异代谢物,其中,氨基酸在TBs-a和TBs-e中的占比较高,而有机酸和醇类在TBs-f中的占比较高。3种粗茶褐素在主要成分、结构特征及非挥发性代谢物方面均存在显著差异,研究旨在为茶褐素的高效制备及合理利用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和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粗茶褐素 普洱熟茶 主要成分 结构表征 非挥发性代谢物 差异代谢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酯果胶-香菇多糖凝胶珠制备工艺优化与结构表征
14
作者 鲍佳欣 朱文卿 +3 位作者 刘阳 李智博 张馨予 郑振佳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2025年第6期161-169,共9页
目的 优化低酯果胶、香菇多糖复合与乳酸钙交联制备低酯果胶-香菇多糖凝胶珠的工艺,并对最佳工艺条件下制备的凝胶珠进行结构表征。方法 通过单因素实验和响应面实验探究乳酸钙浓度、固化时间和固化温度对凝胶珠硬度的影响,并通过红外... 目的 优化低酯果胶、香菇多糖复合与乳酸钙交联制备低酯果胶-香菇多糖凝胶珠的工艺,并对最佳工艺条件下制备的凝胶珠进行结构表征。方法 通过单因素实验和响应面实验探究乳酸钙浓度、固化时间和固化温度对凝胶珠硬度的影响,并通过红外光谱、质构分析、流变分析及扫描电镜对凝胶珠进行结构表征。结果 通过响应面法优化得出低酯果胶-香菇多糖凝胶珠的最佳制备工艺为:乳酸钙浓度6.2%、固化时间44 min、固化温度48℃,此条件下制备的凝胶珠硬度为35.60 gf。与低酯果胶凝胶珠相比,低酯果胶-香菇多糖凝胶珠产生了更强的氢键相互作用,并且其弹性、内聚性及动态模量均有所提高。结论 香菇多糖可以有效改善低酯果胶凝胶珠的机械性能与质构特性,本研究将为果胶凝胶珠体系的改良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酯果胶 香菇多糖 凝胶珠 工艺优化 结构表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干燥条件对白魔芋精粉性质的影响及其结构表征 被引量:1
15
作者 刘海利 范盛玉 +3 位作者 张盛林 牛义 胡玲玉 张甫生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12-219,共8页
为了研究不同干燥条件对白魔芋精粉性质的影响,该研究以新鲜白魔芋为原料,探讨自然干燥、真空冷冻干燥、热风干燥(低温干燥、高温干燥、分段干燥)5种不同的干燥条件对白魔芋精粉色泽、魔芋葡甘聚糖(konjac glucomannan,KGM)含量、乙酰... 为了研究不同干燥条件对白魔芋精粉性质的影响,该研究以新鲜白魔芋为原料,探讨自然干燥、真空冷冻干燥、热风干燥(低温干燥、高温干燥、分段干燥)5种不同的干燥条件对白魔芋精粉色泽、魔芋葡甘聚糖(konjac glucomannan,KGM)含量、乙酰基含量、流变学性质等特性的影响,并通过分子质量、红外光谱(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meter,FT-IR)、X-衍射(X-ray diffraction,XRD)、扫描电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进行结构表征。结果表明,自然干燥效率低,所得样品品质较差,真空冷冻干燥虽然能得到较高品质的样品,但对设备要求比较高,干燥效率低。综合考虑,使用100℃→60℃的热风分段干燥为最佳方法,此时得到的魔芋精粉KGM含量为64.63%、乙酰基含量为23.49%、分子质量为1102 kDa、色泽较好、结晶度高、颗粒完整且表面光滑,所得水溶胶具有较好的流变学性质。综上,分段干燥方式可以用于白魔芋及其他魔芋的干燥中,所得的魔芋精粉品质良好,为白魔芋的开发应用及干燥工艺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魔芋 魔芋精粉 分段干燥 理化特性 结构表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尺度结构表征研究直链淀粉-番茄红素复合物的组装方式 被引量:1
16
作者 赵文红 何颖 +1 位作者 宫兆海 关二旗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8-25,共8页
为明确直链淀粉-番茄红素复合物(amylose-lycopene complexes,ALCs)的精细结构,揭示其主客体组装方式,分别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分析、差示扫描量热分析、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及13C固体核磁共振表征其多尺度结构。研究发现:ALC... 为明确直链淀粉-番茄红素复合物(amylose-lycopene complexes,ALCs)的精细结构,揭示其主客体组装方式,分别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分析、差示扫描量热分析、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及13C固体核磁共振表征其多尺度结构。研究发现:ALCs中淀粉对番茄红素的复合指数为(17.10±0.01)%,说明番茄红素可进入淀粉螺旋空腔形成复合物;ALCs为球形V-型亚微晶的II型复合结构,其T0为(106.72±0.63)℃,结晶度达(65.32±0.22)%;红外光谱中未见960 cm-1处特征吸收,表明主客体间存在复合作用;ALCs的结构组成排序为:双螺旋>无定形态>V-型单螺旋;其中,双螺旋和V-型单螺旋结构占比分别达(55.95±3.25)%和(17.84±0.96)%。结果表明:直链淀粉通过包合和缠绕番茄红素,组装形成热稳定的复合结构。研究阐明了ALCs的组装方式,揭示了其改善番茄红素稳定性的机制,为拓展番茄红素作为功能性色素在食品和药品领域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链淀粉-番茄红素复合物 结构表征 晶体结构 包合 组装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结构表征和热力学分析的2种菊花粉水分吸附特性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程新峰 留芳芳 +3 位作者 潘玲 洪礼杰 汪世豪 杨晨晖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3-61,共9页
为探讨干制菊花吸湿特性与其结构、水分活度(A_(w))、贮藏温度的关系,本文以2种菊花粉末(小黄菊和贡菊王)为对象,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X射线电子能谱(XPS)对其结构特征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菊花粉末表面粗... 为探讨干制菊花吸湿特性与其结构、水分活度(A_(w))、贮藏温度的关系,本文以2种菊花粉末(小黄菊和贡菊王)为对象,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X射线电子能谱(XPS)对其结构特征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菊花粉末表面粗糙,含有大量凹陷和孔洞;与小黄菊相比,贡菊王粉末粒径较小且表面含有更多的亲水基团,如-OH,O-C-O等。采用静态称量法在20、30和40℃和A_(w)=0.112~0.976下研究了2种菊花粉末的水分吸附行为,并通过模型拟合和热力学分析阐明了物料的水分吸附机制。菊花粉末的平衡干基含水率(X_(e))随水分活度(A_(w))增加而升高,但在同一A_(w)下,温度越高X_(e)值越低。Peleg模型是描述水分吸附等温线的最佳模型。热力学分析表明,净等量吸附热(qst)随平衡干基含水率升高而降低,其中小黄菊和贡菊王粉末的qst值分别于X_(e)>0.14 g/g和X_(e)>0.24 g/g时趋于恒定。小黄菊在20、30和40℃下的单分子层干基含水率(X_(m))分别为0.0690、0.0525、0.0505 g/g(干基),而贡菊王为0.0645、0.0591和0.0584 g/g(干基)。有效孔径(rp)随温度和水分含量增加而增大,其中当X_(e)>0.09 g/g(干基)时小黄菊粉末呈现介孔特性,而贡菊王粉末则当X_(e)>0.11 g/g(干基)时内部孔隙才由微孔转变成介孔。研究结果可为菊花的干燥工艺优化与贮藏条件选择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菊花 水分吸附特性 净等量吸附热 有效孔径 结构表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荻纤维素分批补料同步糖化发酵产乙醇工艺优化及其结构表征
18
作者 齐慧 彭志利 +5 位作者 陈亮 刘安 邓明 王克勤 苏小军 武小芬 《可再生能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578-1586,共9页
文章以南荻纤维素为原料,采用分批补料同步糖化发酵工艺生产生物乙醇,分析了底物初始质量分数、底物最终质量分数、补料次数对乙醇产量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进行工艺优化,获得最佳工艺参数:底物初始质量分数为17.5%,分批补料... 文章以南荻纤维素为原料,采用分批补料同步糖化发酵工艺生产生物乙醇,分析了底物初始质量分数、底物最终质量分数、补料次数对乙醇产量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进行工艺优化,获得最佳工艺参数:底物初始质量分数为17.5%,分批补料2次至底物最终质量分数为32.5%。在此条件下,乙醇含量最高可达70.15 g/L,较未补料同步糖化发酵过程获得的最大乙醇含量提高23.36%。在分批补料同步糖化发酵最佳工艺的基础上,做了物料平衡分析,并采用扫描电镜、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X-衍射对发酵前、后的南荻纤维素结构进行表征,结果显示,酶解糖化及发酵过程会改变南荻纤维素的内部结构,使氢键或共价键断裂,底物结晶度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荻纤维素 分批补料 同步糖化发酵产乙醇 工艺优化 物料平衡 结构表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页岩临界热解中间体的结构表征
19
作者 黄越 洪文鹏 +3 位作者 丁皓姝 高朔 董花花 李术元 《燃烧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89-496,共8页
为探究抚顺油页岩有机质热解机理,以其热解产物抽提率最高时获得有机体——临界热解中间体为研究对象,采用核磁共振(NMR)、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快速裂解气相色谱质谱联用(Py-GC/MS)技术对临界热解中间体进行... 为探究抚顺油页岩有机质热解机理,以其热解产物抽提率最高时获得有机体——临界热解中间体为研究对象,采用核磁共振(NMR)、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快速裂解气相色谱质谱联用(Py-GC/MS)技术对临界热解中间体进行了原子结构表征,提出了该热解中间体平均分子结构模型的分子式C_(370)H_(570)O_(29)N_(4)S.结果表明:临界热解中间体的碳骨架结构主要由脂肪族碳构成,脂碳率与芳碳率分别为74.7%和25.3%,脂肪烷烃链的支化度Bi为4.31%,亚甲基长链的平均碳数约为18个;芳香碳以单环形式为主,芳香环的平均取代程度为0.4左右;杂原子主要以羰基氧、吡咯氮和噻吩硫的赋存形式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页岩 热解中间体 结构表征 分子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肽螯合钙纳米粒的制备及结构表征分析
20
作者 焦岩 崔璐麟 +4 位作者 常影 刘晓兰 赵向宇 张凯策 林巍 《中国粮油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22-130,共9页
为了探明玉米肽与钙离子螯合纳米粒的结构与特性,以小分子玉米肽(CPT)为钙离子螯合载体,采用有机溶剂沉淀法制备玉米肽纳米螯合钙(CPT-Ca)复合纳米粒,研究了其制备工艺、结构表征及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玉米肽螯合钙(CPT-Ca)的最... 为了探明玉米肽与钙离子螯合纳米粒的结构与特性,以小分子玉米肽(CPT)为钙离子螯合载体,采用有机溶剂沉淀法制备玉米肽纳米螯合钙(CPT-Ca)复合纳米粒,研究了其制备工艺、结构表征及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玉米肽螯合钙(CPT-Ca)的最佳制备条件为:玉米肽与氯化钙质量比40∶1,pH 7.0,螯合时间为60 min,温度为50℃,此条件下肽钙螯合率为(81.20±3.55)%。该螯合钙粒子的平均粒径为(396.0±8.0)nm,多分散系数为0.043,Zeta电位为(-22.6±0.7)mV,具有良好的纳米粒子微观结构特性;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紫外吸收光谱(UV)和X射线衍射图谱(XRD)显示,玉米肽上的氨基与羧基提供结合位点以配位键方式与钙离子结合,形成新的肽-钙螯合物;抗氧化实验表明,螯合钙具有较好的羟基和DPPH自由基清除自由基能力。玉米肽螯合钙纳米粒对于改善钙离子的结构分布和体内外传递吸收,开发新型玉米肽功能食品与钙离子补充剂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肽 纳米螯合钙 结构表征 抗氧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