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1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胸微创封堵对高危室间隔缺损患儿的疗效
1
作者 王孝东 杨再珍 李玉杰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4年第14期2557-2561,共5页
目的探讨经胸微创封堵对高危室间隔缺损(VSD)患儿的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22年1月郑州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高危VSD患儿为研究对象,按照手术方法将其分为A、B两组,分别为36例、44例,A组患儿接受传统体外循环下VSD修补手术,B组患儿... 目的探讨经胸微创封堵对高危室间隔缺损(VSD)患儿的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22年1月郑州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高危VSD患儿为研究对象,按照手术方法将其分为A、B两组,分别为36例、44例,A组患儿接受传统体外循环下VSD修补手术,B组患儿接受食管超声(TEE)引导下经胸微创封堵术治疗,两组患儿均随访1 a,记录并统计患儿总有效率、手术相关指标、心功能指标、炎症因子水平以及术后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B组临床总有效率(90.91%)较A组(72.22%)高(P<0.05);B组手术相关指标均优于A组(P<0.05);术后1 a,两组患儿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较术前均下降,左室射血分数(LVEF)较术前均升高(P<0.05);两组患儿术后1 a心功能指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较于术前,两组患儿术后3 d血清C反应蛋白(CRP)及白细胞计数均下降(P<0.05),且术后3 d B组炎症因子水平低于A组(P<0.05);B组总的不良反应发生率(6.81%)较A组(22.22%)低(P<0.05)。结论应用TEE引导下经胸微创封堵术治疗高危VSD患儿,效果明确,可减轻术后炎症反应,促进心功能恢复,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间隔缺损 高危 食管超声 经胸微创封堵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纯经胸超声心动引导房间隔穿刺在经皮卵圆孔封堵术中的应用
2
作者 马振 李晓明 +5 位作者 杨航 宫一宸 傅元豪 姜新鹏 张喆 傅瑜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540-544,共5页
目的探讨单纯经胸超声心动(transthoracic echocardiography,TTE)引导房间隔穿刺(transseptal puncture,TSP)在卵圆孔封堵术中应用的安全性。方法2022年3~12月我科对45例卵圆孔未闭(patent foramen ovale,PFO)单纯鞘管通过法无法通过卵... 目的探讨单纯经胸超声心动(transthoracic echocardiography,TTE)引导房间隔穿刺(transseptal puncture,TSP)在卵圆孔封堵术中应用的安全性。方法2022年3~12月我科对45例卵圆孔未闭(patent foramen ovale,PFO)单纯鞘管通过法无法通过卵圆孔者,在TTE引导下进行TSP,引导输送鞘管通过后完成卵圆孔封堵治疗。结果45例均成功在TTE引导下完成TSP与封堵术,TSP时间为(15.0±3.7)min,术后即刻及12 h评估无心律失常及心脏穿孔等并发症。均于术后次日康复出院。45例术后3个月门诊随访超声心动图、24 h动态心电图,未发生心内分流、心包积液、心房纤颤、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和心律失常等并发症。结论单纯TTE引导TSP安全可行,可作为复杂PFO的补充封堵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圆孔未闭 房间隔穿刺术 经胸超声心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胸超声心动图声学造影联合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对卵圆孔未闭的诊断价值探讨
3
作者 孙淼 张锦 任昊 《中国实用医药》 2024年第24期87-89,共3页
目的 探析经胸超声心动图声学造影(cTTE)联合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对卵圆孔未闭(PFO)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60例疑似卵圆孔未闭患者,所有患者分别进行cTTE、TEE检查。以手术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分析TEE、cTTE检查的诊断结果及联合检查... 目的 探析经胸超声心动图声学造影(cTTE)联合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对卵圆孔未闭(PFO)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60例疑似卵圆孔未闭患者,所有患者分别进行cTTE、TEE检查。以手术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分析TEE、cTTE检查的诊断结果及联合检查的诊断结果;对比TEE、cTTE检查与联合检查的诊断准确度、灵敏度及特异度。结果 经手术检查结果显示45例卵圆孔未闭, 15例非卵圆孔未闭;经TEE检查显示41例卵圆孔未闭, 19例非卵圆孔未闭;经cTTE检查显示41例卵圆孔未闭, 19例非卵圆孔未闭;经联合检查显示43例卵圆孔未闭, 17例非卵圆孔未闭。TEE检查的诊断准确度、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73.33%、77.78%、60.00%, cTTE检查的诊断准确度、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70.00%、75.56%、53.33%,联合检查的诊断准确度、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90.00%、91.11%、86.67%;联合检查的诊断准确度、灵敏度、特异度均比cTTE检查高(P<0.05);TEE检查与c TTE检查的诊断准确度、特异度及灵敏度未见明显差异(P>0.05);联合检查的诊断准确度比TEE检查高(P<0.05)。结论 c TTE联合TEE对卵圆孔未闭的诊断价值较高,可有效提高诊断准确度,清楚反映病情严重程度,为疾病诊治提供图像参考,值得临床采纳、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圆孔未闭 经胸超声心动图声学造影 经食管超声心动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损上缘距主动脉瓣≤2 mm室间隔缺损经胸封堵治疗有效性观察
4
作者 刘桂栋 张峰 +1 位作者 黄晓碧 朱文庆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24年第10期929-933,共5页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经胸微创封堵治疗小儿缺损上缘距主动脉瓣≤2 mm膜周部室间隔缺损的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3月-2023年8月安徽省儿童医院收治的110例缺损上缘距主动脉瓣≤2 mm膜周部室间隔缺损的患儿,根据手术方式分为外科组(n...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经胸微创封堵治疗小儿缺损上缘距主动脉瓣≤2 mm膜周部室间隔缺损的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3月-2023年8月安徽省儿童医院收治的110例缺损上缘距主动脉瓣≤2 mm膜周部室间隔缺损的患儿,根据手术方式分为外科组(n=61)和封堵组(n=49)。外科组施行传统体外循环下修补手术治疗,封堵组给予超声引导下经胸微创封堵治疗。记录两组的手术时间、呼吸机辅助时间、重症监护治疗时间、手术总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围术期并发症及术后6个月超声心动图参数。结果封堵组患儿的手术时间、呼吸机辅助时间、术后住院天数均短于外科组[61.8(49.8,77.4)min比140.0(130.0,160.0)min、100.0(67.5,120.0)min比210.0(175.0,240.0)min、4.0(3.0,5.0)d比6.0(6.0,6.0)d,均P<0.05];封堵组手术中位总出血量少于外科组[0.0(0.0,62.5)ml比115.0(90.0,140.0)ml,P<0.05];术后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6个月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儿左心室舒张末径均下降(P<0.05),两组心律失常发生率,封堵组0%,外科组6.6%,无显著差异(P>0.05),封堵组新发瓣膜反流发生率大于外科组(8.2%比0%,P<0.05)。结论超声引导经胸封堵治疗缺损上缘距主动脉瓣≤2 mm膜周部室间隔缺损的患儿,对于不合并主动脉瓣反流的病例,疗效满意,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术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间隔缺损 主动脉瓣脱垂 经胸微创封堵 超声心动图 体外循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时三维经胸超声心动图诊断儿童心脏横纹肌瘤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2
5
作者 牛海燕 宋青 +1 位作者 李喆 李姗珊 《发育医学电子杂志》 2023年第2期106-111,共6页
目的探讨实时三维经胸超声心动图(real-time three-dimensional transthoracic echocardiography,RT-3D-TTE)诊断儿童心脏横纹肌瘤的临床价值。方法2016年3月至2022年3月,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首诊发现的心脏横纹肌瘤患儿中,纳入1... 目的探讨实时三维经胸超声心动图(real-time three-dimensional transthoracic echocardiography,RT-3D-TTE)诊断儿童心脏横纹肌瘤的临床价值。方法2016年3月至2022年3月,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首诊发现的心脏横纹肌瘤患儿中,纳入19例为研究对象,其中15例诊断为结节性硬化症(tuberous sclerosis,TSC)。19例患儿均进行二维经胸超声心动图(two-dimensional transthoracic echocardiography,2D-TTE)及RT-3D-TTE检查,记录横纹肌瘤病灶数量、位置、回声描述、形状、大小等结果。从检出病灶数量、病灶大小、病灶与周边组织关系3个方面比较两者的诊断效能。统计学方法采用χ^(2)检验和配对t检验。结果2D-TTE和RT-3D-TTE检查均发现6例单发病例;多发者13例,每例检出病灶数目2~9个。2D-TTE共检查出病灶58个,RT-3D-TTE检出病灶56个。以2D-TTE为标准,TR-3D-TTE检出心脏横纹肌瘤的敏感性为96.5%(56/58)。RT-3D-TTE遗漏2例最大径<3 mm中等回声的横纹肌瘤。2D-TTE与RT-3D-TTE在检测病灶位置、回声描述及形状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RT-3D-TTE对病灶最大径的测值略高于2D-TTE[(11.6±4.6)与(11.2±5.1)mm],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14,P>0.05)。RT-3D-TTE发现1例轻度左室流出道梗阻病例,2D-TTE漏诊。与2D-TTE比较,RT-3D-TTE在45个病灶中能更好地观察病灶立体结构与周边组织的关系,诊断效能为A级。结论RT-3D-TTE能够诊断儿童心脏横纹肌瘤,并提供丰富的空间结构信息,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时三维经胸超声心动图 二维经胸超声心动图 心脏横纹肌瘤 儿童 结节性硬化症 诊断效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引导下经胸肺活检术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5
6
作者 Nakib UL Alam 许芸 +4 位作者 李春海 贾海鹏 刘波 孟红 薛玉文 《山东医药》 CAS 2019年第6期17-20,共4页
目的观察CT引导下经胸肺活检(TNB)术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探讨提高CT引导下经胸肺活检成功率及减少并发症的策略。方法接受CT引导下TNB的患者共120例。TNB前认真分析受检患者的胸部CT影像,选择最佳穿刺点及穿刺路径,采用同轴套管针加活检... 目的观察CT引导下经胸肺活检(TNB)术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探讨提高CT引导下经胸肺活检成功率及减少并发症的策略。方法接受CT引导下TNB的患者共120例。TNB前认真分析受检患者的胸部CT影像,选择最佳穿刺点及穿刺路径,采用同轴套管针加活检针穿刺,必要时借助人工气胸及联合PET-CT引导定位,分析穿刺成功率、诊断率及并发症,总结CT引导下经胸肺活检技术的操作要点。结果 120例受检患者共接受穿刺130次,接受1次穿刺者111例、2次穿刺者8例、3次穿刺者1例;穿刺成功127次,穿刺取材成功率97. 69%(127/130);穿刺后明确诊断119例,其中肺癌82例、结核9例、非特异性炎症9例、机化性肺炎6例、真菌性肺炎4例、血管炎4例、结节病2例、淋巴瘤2例、嗜酸粒细胞性肺炎1例,诊断率99. 17%(119/120);取材成功直径<1 cm的微结节12例,最小直径0. 7 cm; 1例肺部病变分散,通过人工气胸使病变集中,然后行CT引导下TNB,取材成功; 2例肺部病变毗邻心脏大血管,通过人工气胸使病变与心脏大血管分离,然后行CT引导下TNB,取材成功,避免了伤及心脏及大血管的风险。7例初始CT引导下TNB病理报告为炎症但抗炎治疗效果不佳,后经PET-CT引导定位再次经胸肺活检,均确诊为肺癌; 120例受检患者中,发生并发症24例(20. 00%),其中气胸11例、咯血8例、胸膜腔感染2例、胸膜腔出血2例,无致命性并发症发生。结论 CT引导下TNB诊断的准确性及安全性均高。其技术要点包括活检前根据受检患者的胸部CT影像选择最佳穿刺点及穿刺路径,尽量避开血管、肺大疱;采用同轴套管针加活检针穿刺;对于较分散或临近心脏大血管病变,可借助人工气胸使病变易于穿刺;对合并炎症的肿瘤性病变可联合PET-CT引导定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活检术 经胸肺活检术 CT引导下经胸肺活检术 人工气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胸及经食道超声在房间隔缺损封堵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3
7
作者 符川 陈跃武 +2 位作者 张建辉 梁桂玉 范天伦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758-761,共4页
目的探讨经胸超声心动图(transthoracic echocardiography,TTE)和经食道超声心动图(transesophageal echocardiography,TEE)在房间隔缺损(atrial septal defect,ASD)介入封堵术中的应用特点和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0月~201... 目的探讨经胸超声心动图(transthoracic echocardiography,TTE)和经食道超声心动图(transesophageal echocardiography,TEE)在房间隔缺损(atrial septal defect,ASD)介入封堵术中的应用特点和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0月~2014年10月间在本院实施ASD介入封堵术患者的相关资料,探讨经胸、经食道超声术前对房间隔缺损的测量值及其与所选封堵器大小的关系。结果①69例房间隔缺损封堵术患者,TEE评估适合实施封堵术者65例,最后成功实施封堵者60例(86.96%,60/69),手术顺利,术后无并发症;②成功封堵患者中ASD缺损径的TEE测量值均显著大于TTE测量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最大缺损径的TEE测值显著大于TTE测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缺损最大径的TEE测值与封堵器大小的相关性高于TTE。结论 TEE对ASD缺损口大小、残缘情况的评估更接近缺损实际且优于TTE,但对整体评价存在不足;在房间隔伸展径的评估中TTE优于TEE,建议ASD封堵术前应行TEE作为TTE的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胸超声心动图 经食道超声心动图 房间隔缺损 封堵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胸小切口房间隔缺损封堵术41例报告 被引量:16
8
作者 朱宪明 刘志平 +6 位作者 赵龙 王坚 李淑珍 郭俊晓 任杰 张玉龙 邱能庸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9年第2期141-142,共2页
目的探讨经胸小切口房间隔缺损封堵术治疗房间隔缺损(atrial septal defect,ASD)的疗效。方法胸骨右旁第4肋间切口长3~4 cm,切开心包并悬吊,于右心房壁缝双荷包线,并切开,将输送导管(国产)插入右心房内,通过房间隔缺损口入左心房,在经... 目的探讨经胸小切口房间隔缺损封堵术治疗房间隔缺损(atrial septal defect,ASD)的疗效。方法胸骨右旁第4肋间切口长3~4 cm,切开心包并悬吊,于右心房壁缝双荷包线,并切开,将输送导管(国产)插入右心房内,通过房间隔缺损口入左心房,在经左胸壁或食道超声监视下,释放出房间隔封堵伞,调整左右侧伞盘夹紧封堵ASD,用保险绳做反复牵拉试验,确认封堵伞位置合适,再做一针贯穿右房壁和伞边缘的褥式缝合固定。结果39例成功封堵,手术时间45~95min,平均60 min;术后住院3~6 d。术后2~24个月复查,心脏彩超检查封堵伞无移位,无残余分流。2例封堵不成功术中转开胸体外循环下完成手术。结论在经胸壁超声监视下房间隔缺损封堵术是一种微创、安全、简便,值得推广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胸小切口 房间隔缺损 封堵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胸小切口封堵术治疗粗大动脉导管未闭 被引量:7
9
作者 刘瑞生 邢旺 +3 位作者 孙伟 杨大鹏 李元敏 宋兵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843-845,共3页
目的探讨经胸小切口封堵术治疗粗大动脉导管未闭(patent ductus arteriosus,PDA)的临床效果。方法2013年3月-2014年12月,对13例直径≥10 mm的动脉导管未闭患者行经胸小切口封堵术,经左侧胸骨旁第2肋间2-3 cm切口进胸,在食道超声引导下... 目的探讨经胸小切口封堵术治疗粗大动脉导管未闭(patent ductus arteriosus,PDA)的临床效果。方法2013年3月-2014年12月,对13例直径≥10 mm的动脉导管未闭患者行经胸小切口封堵术,经左侧胸骨旁第2肋间2-3 cm切口进胸,在食道超声引导下,用PDA封堵器行动脉导管封堵术。结果全组均封堵成功,无死亡,无术后封堵器脱落,无左肺动脉狭窄。手术时间(48.7±8.5)min,术后(4.9±2.3)h脱离呼吸机,(9.3±1.9)d出院,术中、术后均未输血,无溶血发生。随访3-9个月,平均6个月,未见封堵伞移位,无残余漏、心内膜炎。结论经胸小切口封堵术具有操作简单、微创、术后恢复快、疗效满意等特点,是治疗粗大动脉导管未闭的理想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胸小切口 封堵术 动脉导管未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胸小切口封堵房间隔缺损手术效果观察 被引量:11
10
作者 易定华 俞世强 +1 位作者 徐学增 魏旭峰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6年第2期113-114,共2页
目的总结经胸小切口封堵房间隔缺损手术经验与疗效。方法2001年5月-2005年9月,我院采用非体外循环经胸小切口治疗房间隔缺损206例,房间隔缺损直径4.8—44.3mm,其中〉30mm100例,房间隔缺损伴膨出瘤2例。右侧第4肋间做2—3cm小切口... 目的总结经胸小切口封堵房间隔缺损手术经验与疗效。方法2001年5月-2005年9月,我院采用非体外循环经胸小切口治疗房间隔缺损206例,房间隔缺损直径4.8—44.3mm,其中〉30mm100例,房间隔缺损伴膨出瘤2例。右侧第4肋间做2—3cm小切口,显露右心房并在其外侧壁荷包缝合,将双腔推送导管穿刺人右心房,在食管超声引导下经房间隔缺损送入左心房,并释放直径比房间隔缺损最大径大4mm的镍钛记忆合金封堵器,退出推送导管。结果206例均顺完成手术。手术时间18-32(26±7)min。无手术死亡,无封堵器脱落。术后5h拔除气管插管,患者当日即可下床活动。术后3d复查彩色多普勒,无残余分流。术后住院(4±2)d。186例随访6个月,57例随访3-4.5年,病人恢复良好,彩色多普勒显示均无残余分流,心功能均正常。结论经胸小切口封堵方法治疗房间隔缺损安全可靠,适用于不能介入封堵的房间隔缺撷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胸小切口 房间隔缺损 封堵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经皮或经胸封堵术、体外循环手术治疗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对比观察 被引量:7
11
作者 李坤 谌启辉 +3 位作者 王平凡 吴振宇 宋峥 王明伟 《山东医药》 CAS 2021年第15期79-81,共3页
目的比较食道超声引导下经右侧颈内静脉封堵术、经胸封堵术及体外循环下房间隔缺损修补术治疗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单纯房间隔缺损患者146例,根据手术方法的不同分为颈内静脉组、经胸组、体外循环组。颈内静脉组行食道超... 目的比较食道超声引导下经右侧颈内静脉封堵术、经胸封堵术及体外循环下房间隔缺损修补术治疗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单纯房间隔缺损患者146例,根据手术方法的不同分为颈内静脉组、经胸组、体外循环组。颈内静脉组行食道超声引导经右侧颈内静脉封堵术,经胸组行食道超声引导经胸封堵术,体外循环组在体外循环下行房间隔缺损修补术,围术期记录切口长度、手术时间、封堵器直径、术中出血量、呼吸机使用时间、ICU时间、住院总费用。患者术后当日及术后第5天行心床旁X线胸片、心脏超声心动图。术后3、6、12个月随访,以后每年随访1次,行经胸超声心动图、12导联心电图、胸部正位片检查评价手术效果,并观察不良反应。结果X线显示所有封堵器固定良好;超声心动图检查提示经胸组有1例房间隔缺损残余分流,分流束约2 mm,随访至术后第1个月后分流消失;其余两组房水平分流消失,随访过程中未再发现有房水平分流。与其他两组比较,颈内静脉组术中出血量少,手术时间、呼吸机使用时间、ICU时间短(P均<0.05);颈内静脉组住院费用高于体外循环组,低于经胸组(P均<0.05)。三组患者围术期均无心脏及心脏相关并发症发生;围术期颈内静脉组无并发症,经胸组出现残余漏1例,体外循环组出现并发症3例(胸腔积液1例,气胸1例,二次插管1例)。随访过程中无并发症发生,经胸组残余漏患者术后1个月复查自愈。结论食道超声引导右侧颈内静脉封堵或经胸封堵及体外循环下房间隔缺损修补术治疗继发孔房间隔缺损均可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经右侧颈内静脉封堵术较其他两种方法手术切口创伤更小,失血量更少,术后机械辅助通气时间及住院时间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侧颈内静脉封堵术 经胸封堵术 房间隔缺损修补术 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创经胸室间隔缺损封堵术在婴幼儿中的应用 被引量:7
12
作者 徐帆 陈道中 +1 位作者 陈良万 汤天生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12年第1期12-15,共4页
目的 评价微创经胸室间隔缺损封堵术治疗3岁以下婴幼儿室间隔缺损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2008年10月至2010年4月,共425例3岁以下婴幼儿纳入本研究,其中136例采用微创经胸封堵术,289例采用体外循环下心内直视修补术.记录两组患儿的临床信... 目的 评价微创经胸室间隔缺损封堵术治疗3岁以下婴幼儿室间隔缺损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2008年10月至2010年4月,共425例3岁以下婴幼儿纳入本研究,其中136例采用微创经胸封堵术,289例采用体外循环下心内直视修补术.记录两组患儿的临床信息及随访资料,采用SPSS 11.5软件统计分析.结果 无死亡病例.封堵组134例成功,2例转为修补术,手术组全部成功,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儿术后肺动脉压、心胸比和左室舒张末期内径下降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封堵组手术时间、ICU监护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手术组(P<0.001),封堵组费用高于手术组(P<0.05).结论 微创经胸室间隔缺损封堵术治疗3岁以下婴幼儿室间隔缺损操作简单,疗效确切,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胸室间隔缺损封堵术 微创 室间隔缺损 婴幼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胸非体外循环房间隔缺损封堵术的配合及监护 被引量:8
13
作者 金艳 张静 +1 位作者 谭红梅 郑霄 《护士进修杂志》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33-134,共2页
目的探讨经胸非体外循环房间隔缺损封堵术的术中配合及监护。方法 对采用经胸非体外循环封堵房间隔缺损的110例患者的术中配合及监护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全组无手术死亡,3例因房缺大无法牢固放置封堵器,术中延长小切口侧开胸在体外循... 目的探讨经胸非体外循环房间隔缺损封堵术的术中配合及监护。方法 对采用经胸非体外循环封堵房间隔缺损的110例患者的术中配合及监护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全组无手术死亡,3例因房缺大无法牢固放置封堵器,术中延长小切口侧开胸在体外循环下进行房间隔缺损修补。其余107例术后3 d复查无残余分流,平均术后住院日期3.2 d。结论 经胸非体外循环房间隔缺损封堵术创伤小、适应症广、手术安全性高,有推广应用价值,术中良好的护理配合及监护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间隔缺损 经胸封堵术 护理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经胸微创膜周部室间隔缺损封堵术的效果 被引量:9
14
作者 车轰 周汝元 +8 位作者 何维来 张士兵 李峰 张成鑫 冯俊波 许金国 刘状 金朝龙 葛圣林 《安徽医学》 2018年第7期804-806,共3页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经胸微创室间隔缺损(VSD)封堵术对膜周部室间隔缺损(PVSD)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55例PVSD患者,年龄6个月~43岁。PVSD直径2.0~6.0mm,均经胸骨中下1/3段2.0~4.0cm正中小切口行微创VSD封堵...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经胸微创室间隔缺损(VSD)封堵术对膜周部室间隔缺损(PVSD)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55例PVSD患者,年龄6个月~43岁。PVSD直径2.0~6.0mm,均经胸骨中下1/3段2.0~4.0cm正中小切口行微创VSD封堵术。51例采用食管超声,4例采用经胸壁超声。术后密切随访观察,定期复查超声心动图和心电图。结果 55例患者均微创封堵成功。其中应用等边对称封堵器41枚,偏心封堵器14枚。随访1~3年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超声引导下经胸微创VSD封堵术治疗PVSD的近期治疗效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间隔缺损 经胸小切口封堵术 超声心动图 室间隔封堵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胸超声心动图对拉萨世居藏族与移居汉族高原性心脏病的对照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史建玲 银武 +2 位作者 张一休 尼玛玉珍 刘海鹏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8年第5期737-740,共4页
目的研究西藏拉萨地区相同居住海拔的(世居藏族与移居汉族人群高原性心脏病的超声心动图特点。方法分析经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心内科诊断为高原性心脏病的45例拉萨地区患者,将其分为世居藏族与移居汉族两组。45例患者均行超声心动图检查... 目的研究西藏拉萨地区相同居住海拔的(世居藏族与移居汉族人群高原性心脏病的超声心动图特点。方法分析经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心内科诊断为高原性心脏病的45例拉萨地区患者,将其分为世居藏族与移居汉族两组。45例患者均行超声心动图检查,观察右室内径及肺动脉收缩压等指标。结果两组对照,右室内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动脉收缩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民族背景为高原性心脏病右室大小(右心衰竭形态学指标)的影响因素,肺动脉收缩压与民族无明显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心动图描记术 经胸 高原性心脏病 右室内径 肺动脉收缩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胸小切口封堵治疗3岁以下小儿室间隔缺损 被引量:9
16
作者 李勇 张秀辉 张玉春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1年第5期424-425,430,共3页
目的评价经胸小切口封堵治疗3岁以下小儿室间隔缺损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2007年3月~2010年3月,选择49例3岁以下患儿,食道超声引导下经胸小切口封堵室间隔缺损。胸骨下段3~5 cm切口暴露右心室,将输送装置刺入右心室,在超声引导下... 目的评价经胸小切口封堵治疗3岁以下小儿室间隔缺损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2007年3月~2010年3月,选择49例3岁以下患儿,食道超声引导下经胸小切口封堵室间隔缺损。胸骨下段3~5 cm切口暴露右心室,将输送装置刺入右心室,在超声引导下经过室间隔缺损,释放室间隔缺损封堵器(上海记忆合金公司),食道超声评估封堵器的位置、对三尖瓣和主动脉瓣的影响以及有无残余分流。结果 3例转体外循环手术。46例封堵成功,安置封堵器时间10~60min,(25.1±9.2)min,住院时间4~7 d,(5.2±0.7)d。随访6~36个月,平均17个月,无残余分流,无心律失常,无主动脉瓣和三尖瓣反流。1例迟发型心脏压塞,经心包引流后治愈。结论经胸小切口封堵术易于操作,疗效确切,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胸小切口 封堵器 室间隔缺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经胸小切口房间隔缺损封堵术的临床体会 被引量:3
17
作者 谌启辉 宋峥 +4 位作者 王平凡 吴振宇 闫丽伟 白希玲 蒋磊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14年第10期877-879,共3页
目的 探讨经胸小切口房间隔缺损封堵术治疗房间隔缺损(ASD)的疗效.方法 胸骨右旁第4肋间切口长2cm,切开心包并悬吊,于右心房壁缝双荷包线,并切开,将输送导管(国产)插入右心房内,通过房间隔缺损口入左心房,在经食管超声监视下,释放... 目的 探讨经胸小切口房间隔缺损封堵术治疗房间隔缺损(ASD)的疗效.方法 胸骨右旁第4肋间切口长2cm,切开心包并悬吊,于右心房壁缝双荷包线,并切开,将输送导管(国产)插入右心房内,通过房间隔缺损口入左心房,在经食管超声监视下,释放出房间隔封堵伞,调整左右侧伞盘夹紧封堵ASD,用保险绳做反复牵拉试验,确认封堵伞位置合适.结果 8例均成功封堵,手术时间25~35 min,平均30 min;术后住院3~6d.术后2~10个月复查,心脏彩超检查封堵伞无移位,无残余分流.结论 在经胸壁超声监视下房间隔缺损封堵术是一种微创、安全、简便,值得推广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胸小切口 房间隔缺损 封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SCTPA、经胸心脏彩超、V/Q显像诊断PTE的价值评价 被引量:3
18
作者 白薇 张伟 +1 位作者 王敏君 左玮 《山东医药》 CAS 2012年第19期53-54,共2页
目的探讨诊断肺血栓栓塞症(PTE)的最佳影像学方法。方法收集117例经Wells评分判为高度PTE可能者行多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MSCTPA)、经胸心脏彩超、肺通气/灌注(V/Q)显像检查,以发病情形和临床表现,包括具体的病史、临床表现、心电图、血... 目的探讨诊断肺血栓栓塞症(PTE)的最佳影像学方法。方法收集117例经Wells评分判为高度PTE可能者行多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MSCTPA)、经胸心脏彩超、肺通气/灌注(V/Q)显像检查,以发病情形和临床表现,包括具体的病史、临床表现、心电图、血气分析、血浆D-二聚体及胸部平片表现等,并综合分析MSCTPA、V/Q显像、彩超及肺动脉造影等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分析不同检查方法对PTE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分析累及段以上支数准确率(5,6段以上的肺动脉栓子阳性)。结果 MSCTPA、V/Q显像、彩超诊断此病的灵敏度分别为96.08%、37.50%、73.68%,特异度分别为91.67%、87.50%、82.61%,累及段以上支数准确率分别为95.92%、83.33%、35.71%,MSCTPA灵敏度、特异性及准确率均明显高于V/Q显像及彩超,P均<0.05。结论 MSCTPA诊断PTE的价值较高,可作为首选的无创检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血栓栓塞症 螺旋CT肺动脉造影 肺通气/灌注 经胸超声心动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经胸心脏超声模拟器的教学效果比较 被引量:3
19
作者 白冰 田园 +3 位作者 张越伦 李旭 于春华 黄宇光 《协和医学杂志》 CSCD 2020年第2期231-234,共4页
目的评估两种经胸心脏超声(transthoracic echocardiography,TTE)模拟器的教学效果。方法前瞻性纳入2016年1月1日至12月31日期间,在北京协和医院麻醉科接受规范化培训并自愿报名参加此项目的63名住院医师。参与者被随机分为3组[Heartwo... 目的评估两种经胸心脏超声(transthoracic echocardiography,TTE)模拟器的教学效果。方法前瞻性纳入2016年1月1日至12月31日期间,在北京协和医院麻醉科接受规范化培训并自愿报名参加此项目的63名住院医师。参与者被随机分为3组[Heartworks组(使用Heartworks模拟器)、U/S Mentor组(使用U/S Mentor模拟器)及对照组(接受传统教学形式培训)],每组21人。教学效果评估指标包括培训前后的基础知识笔试(总分分别为100分)、培训后针对健康志愿者的实际操作考核[包括获取图像质量(总分25分)和心脏解剖结构识别(总分25分)两部分]以及学员对教学模式的满意度测评(3个等级)。结果培训前Heartworks组、U/S Mentor组及对照组的笔试成绩分别为(41.4±10.6)分、(40.4±10.9)分和(39.8±10.5)分,3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培训后3组的笔试成绩分别为(53.8±12.6)分、(52.6±13.6)分和(43.3±10.8)分,均高于各组培训前成绩(P均<0.05),其中Heartworks组和U/S Mentor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培训后3组获取图像质量的考核成绩依次为(17.1±4.5)分、(16.0±4.1)分和(7.7±3.1)分,心脏解剖结构识别考核成绩依次为(18.2±6.3)分、(17.0±6.1)分和(11.9±6.9)分,两组成绩中Heartworks组和U/S Mentor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但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3组间满意度测评无统计学差异。结论Heartworks和U/S Mentor两种模拟器的TTE教学效果近似,均优于传统授课型培训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拟器 经胸心脏超声 教学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经胸室间隔缺损封堵不顺利/失败病例分析 被引量:3
20
作者 刘健 唐先成 +1 位作者 黄击修 林小彬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19年第2期184-187,共4页
目的 分析超声心动图引导下经胸室间隔缺损(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VSD)封堵不顺利和(或)失败的原因及其对策.方法 对2009年7月至2017年7月我院经胸VSD封堵108例病例进行分析,其中男性45例、女性63例,年龄1~57岁,平均(9.1±9.7)... 目的 分析超声心动图引导下经胸室间隔缺损(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VSD)封堵不顺利和(或)失败的原因及其对策.方法 对2009年7月至2017年7月我院经胸VSD封堵108例病例进行分析,其中男性45例、女性63例,年龄1~57岁,平均(9.1±9.7)岁,体重8~85kg,平均(25.2±17.6)kg.膜周型VSD 41例,VSD伴膜部瘤形成30例,出口直径≤2.5 mm者9例,干下型VSD 28例;对其中封堵不顺利10例和封堵失败5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例VSD入口直径>10mm的膜部瘤多个出口者中封堵不顺利2例,封堵失败2例;15例膜部瘤多个出口、入口直径≤10mm者封堵不顺利1例;28例干下型VSD中封堵不顺利7例(均发生在2013年12月以前),封堵失败2例;9例出口径≤2.5 mm者中首例封堵失败.结论 VSD入口直径>10mm的膜部瘤多出口者经胸封堵较为困难,失败率较高,在无特殊形态封堵伞产品出现之前应避免进行封堵治疗;干下型VSD、小孔径VSD以及膜部瘤形成多个出口、入口直径≤10mm者通过技术改良可显著提高封堵效率和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间隔缺损 超声心动图 经胸封堵 成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