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微创经皮与经肌间隙入路椎弓根螺钉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椎体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董冬 王晓乐 黄跃华 《中国医学工程》 2024年第10期104-107,共4页
目的探讨胸腰段脊柱骨折采用微创经皮与经肌间隙入路椎弓根螺钉治疗对患者椎体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以商丘市立医院骨科接诊治疗的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82例,为该次研究病例数。并按照1∶1的比例将其分成A组和B组,每组各41例,分组根据不... 目的探讨胸腰段脊柱骨折采用微创经皮与经肌间隙入路椎弓根螺钉治疗对患者椎体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以商丘市立医院骨科接诊治疗的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82例,为该次研究病例数。并按照1∶1的比例将其分成A组和B组,每组各41例,分组根据不同的入路方式。病例纳入时间为:2020年12月至2022年12月,A组:经肌间隙入路椎弓根螺钉治疗;B组:经皮入路椎弓根螺钉治疗,所有组病患均术后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各项指标。结果A组手术时间短于B组,术中出血量大于B组,切口长度、住院时间长于B组,X线透视次数少于B组(P<0.05)。两组术后6个月伤椎前缘高度、伤椎后缘高度均高于术前,后凸Cobb's角度均低于术前(P<0.05);两组术前及术后6个月伤椎前缘高度、伤椎后缘高度、后凸Cobb's角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6个月ASIA评分均高于术前,且B组高于A组(P<0.05);两组术后6个月ODI指数、VAS评分均低于术前,且B组低于A组(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经肌间隙入路椎弓根螺钉相比,经皮入路椎弓根螺钉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术中出血量少,缩短切口长度,减少住院时间,改善锥体功能,降低疼痛程度,但其手术时间长、X线透视次数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经皮 经肌间隙入路 椎弓根螺钉 胸腰段脊柱骨折 临床疗效 椎体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创经皮与经肌间隙入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比较 被引量:28
2
作者 黄钟炼 张楠 张元涛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0年第9期73-77,共5页
目的比较微创经皮与经肌间隙入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2月~2018年8月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00例胸腰椎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入选患者根据手术方式分为微创经皮组51例和经肌间隙... 目的比较微创经皮与经肌间隙入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2月~2018年8月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00例胸腰椎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入选患者根据手术方式分为微创经皮组51例和经肌间隙组49例。微创经皮组采用微创经皮治疗,经肌间隙组采用经肌间隙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功能改善及疼痛情况、临床疗效、并发症发生率及影像学指标。结果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的临床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微创经皮组比较,经肌间隙组手术时间短,术中透视次数少;但术中出血量多,住院时间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切口长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时间点比较及交互作用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周、3个月、6个月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降低,与术后1周比较,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VAS、ODI评分降低,且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VAS、ODI评分低于术后3个月,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术后1周、3个月、6个月VAS、OD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周、6个月伤椎椎体前缘高度升高,后凸Cobb角缩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术后1周、术后6个月伤椎椎体前缘高度、后凸Cobb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经皮与经肌间隙入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两者治疗效果相当,微创经皮术中出血量少、住院时间短,但经肌间隙手术时间短、术中透视次数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经皮 经肌间隙入路 椎弓根螺钉内固定 胸腰椎骨折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肌间隙入路与剥离竖脊肌入路椎弓根钉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临床疗效观察
3
作者 童汉明 《淮海医药》 CAS 2016年第2期193-194,共2页
目的:观察经肌间隙入路与剥离竖脊肌入路椎弓根钉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50例胸腰椎骨折患者按照手术方法的不同,分为经肌间隙入路椎弓根钉固定治疗的观察组(n=25)和剥离竖脊肌入路椎弓根钉固定治疗的对照组(n=25... 目的:观察经肌间隙入路与剥离竖脊肌入路椎弓根钉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50例胸腰椎骨折患者按照手术方法的不同,分为经肌间隙入路椎弓根钉固定治疗的观察组(n=25)和剥离竖脊肌入路椎弓根钉固定治疗的对照组(n=25)。观察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对患者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了解其椎体高度的恢复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明显减少(P<0.05),椎体高度恢复情况更佳(P<0.05)。但手术时间2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与剥离竖脊肌入路椎弓根钉固定术相比,经肌间隙入路椎弓根钉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更为显著,能够有效减轻患者痛苦,促进患者椎体高度的恢复,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骨折 经肌间隙入路 剥离竖脊 椎弓根钉固定术 椎体高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血消肿祛瘀汤联合经肌间隙入路伤椎置钉短节段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
4
作者 吴润锋 陈世涛 党兴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21年第12期96-99,共4页
目的探讨活血消肿祛瘀汤联合经肌间隙入路伤椎置钉短节段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20年10月医院收治的胸腰椎骨折患者74例为研究对象,按照入组顺序编号,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37例和对照组37例。两组... 目的探讨活血消肿祛瘀汤联合经肌间隙入路伤椎置钉短节段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20年10月医院收治的胸腰椎骨折患者74例为研究对象,按照入组顺序编号,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37例和对照组37例。两组均采用经肌间隙入路伤椎置钉短节段内固定术,对照组患者术后采用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于术后3 d使用活血消肿祛瘀汤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Cobb角变化情况,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的差异性。结果观察组治疗后3 d、治疗后2周、治疗后2个月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2周、治疗后2个月的ODI功能障碍指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2个月、治疗后4个月的Cobb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临床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活血消肿祛瘀汤联合经肌间隙入路伤椎置钉短节段内固定术治疗可缓解胸腰椎骨折患者术后疼痛程度,改善腰部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血消肿祛瘀汤 置钉短节段内固定术 经肌间隙入路 胸腰椎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肌间隙入路结合伤椎置钉短节段内固定治疗胸腰段骨折的临床效果
5
作者 汤凌 《中国社区医师》 2021年第31期35-36,共2页
目的:探究经肌间隙入路结合伤椎置钉短节段内固定治疗胸腰段骨折的疗效。方法:2018年1月-2020年1月收治胸腰段骨折患者9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传统后正中入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观察组给予经肌间隙入路结合伤椎置钉短... 目的:探究经肌间隙入路结合伤椎置钉短节段内固定治疗胸腰段骨折的疗效。方法:2018年1月-2020年1月收治胸腰段骨折患者9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传统后正中入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观察组给予经肌间隙入路结合伤椎置钉短节段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3个月后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肌间隙入路结合伤椎置钉短节段内固定治疗胸腰段骨折患者,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与术后引流量,并可减轻患者的疼痛程度,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肌间隙入路 伤椎置钉 短节段内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