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1篇文章
< 1 2 2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胃癌组蛋白H3第4位赖氨酸的三甲基化修饰相关长链非编码RNA预后模型的构建与验证
1
作者 胡震 祁玉忠 +3 位作者 赵绍基 王光熙 孙开宇 吴文辉 《消化肿瘤杂志(电子版)》 2024年第2期183-193,共11页
目的 探索胃癌组蛋白H3第4位赖氨酸的三甲基化(trimethylation of lysine 4 on histone H3,H3K4me3)修饰相关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特征,构建相关预后模型并预测胃癌免疫治疗疗效。方法 从癌症基因组图谱数据库下... 目的 探索胃癌组蛋白H3第4位赖氨酸的三甲基化(trimethylation of lysine 4 on histone H3,H3K4me3)修饰相关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特征,构建相关预后模型并预测胃癌免疫治疗疗效。方法 从癌症基因组图谱数据库下载胃癌相关转录组测序数据和对应的患者临床资料,通过构建H3K4me3相关调节因子基因与LncRNA的共表达网络识别H3K4me3修饰相关LncRNA,并将癌症基因组图谱数据库中370例符合筛选标准的胃癌患者样本(整体组)按1:1随机抽样划分为训练组(n=185)和验证组(n=185)。随后基于单因素Cox回归、Lasoo回归分析构建H3K4me3相关LncRNA预后风险评分模型并进行内部验证。Kaplan-Meier生存分析和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曲线)被用于验证模型的预测性能。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评估风险评分等临床指标的预后预测价值。结合风险评分、年龄和肿瘤TNM分期构建预测胃癌患者总生存率的列线图模型,ROC曲线与校准图被用于评估列线图的预测准确性。借助共识聚类识别异质性聚类亚群并进行免疫治疗疗效预测。结果 基于共表达网络关系识别了14个具有预后价值的H3K4me3相关LncRNA并构建了相关风险模型及评价体系。根据训练组预后风险评分模型获得的中位风险评分将训练组、验证组和整体组胃癌患者划分为高、低风险,Kapl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低风险患者的总体生存情况要优于高风险患者(P<0.05)。此外,该模型在训练组中预测胃癌患者1、3、5年总生存率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分别为0.708、0.730、0.770,在验证组中分别为0.690、0.648、0.713,而在整体组中分别为0.697、0.670、0.724。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基于H3K4me3相关LncRNA构建的风险评分模型是预测胃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P<0.001)。构建的列线图预测胃癌患者1、2、3年总生存率的AUC分别为0.727、0.780、0.717,且其校准曲线与理想曲线相接近。基于共识聚类算法进一步识别了2种具有异质性免疫特征的H3K4me3-LncRNA亚群,其中亚组Ⅱ具有更高的免疫细胞浸润水平和更强的免疫应答潜力,并对5-氟尿嘧啶、奥沙利铂等显示出更高的药物敏感性,而亚组Ⅰ则可能对磷脂酰肌醇3-激酶特异性抑制剂具有更高的敏感性。结论 本研究构建了一个H3K4me3-LncRNA风险评分模型以预测胃癌患者的预后,并揭示了其异质性微观特征及在预测免疫治疗疗效方面的潜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组蛋白H3第4位赖氨酸的三甲基化修饰 组蛋白修饰 长链非编码RNA 免疫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蛋白乙酰化酶和去乙酰化酶与胚胎发育 被引量:2
2
作者 陈国珍 田杰 《国际生殖健康/计划生育杂志》 CAS 2008年第3期179-182,共4页
过去十几年从酵母和哺乳动物中鉴定出6类组蛋白乙酰化酶(HATs)和4类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s)。HATs和HDACs分别与基因转录的活化和抑制有关。胚胎早期组蛋白乙酰化阶段性分布与合子基因组的转录调节有关,组蛋白去乙酰化引起的转录抑制... 过去十几年从酵母和哺乳动物中鉴定出6类组蛋白乙酰化酶(HATs)和4类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s)。HATs和HDACs分别与基因转录的活化和抑制有关。胚胎早期组蛋白乙酰化阶段性分布与合子基因组的转录调节有关,组蛋白去乙酰化引起的转录抑制状态对早期胚胎发育至关重要。应用基因敲除/基因敲入HATs/HDACs方法建立的小鼠胚胎模型死于胚胎期或出现某些器官形态发育及功能异常。不同的HATs/HDACs对胚胎特定器官形成必不可少,与某些先天性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蛋白乙酰化 组蛋白乙酰化酶 组蛋白去乙酰化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 胚胎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番茄组蛋白修饰基因家族鉴定及表达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刘思嘉 许多 +3 位作者 刘佳伟 程龙 章月琴 杨荣超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4期101-114,共14页
【目的】植物组蛋白的功能修饰包括乙酰化修饰和甲基化修饰,在植物生长发育及逆境响应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番茄组蛋白修饰(Histone modification,HM)基因家族的生物学功能及分子机制尚不清楚,该文旨在进一步明确番茄HM基因的生物... 【目的】植物组蛋白的功能修饰包括乙酰化修饰和甲基化修饰,在植物生长发育及逆境响应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番茄组蛋白修饰(Histone modification,HM)基因家族的生物学功能及分子机制尚不清楚,该文旨在进一步明确番茄HM基因的生物学功能,为其分子机制研究及番茄遗传改良奠定基础。【方法】基于番茄基因组数据库鉴定番茄HM成员,利用生物信息学的方法系统分析其HM基因家族成员的系统进化、基因结构、染色体定位,通过在线转录组数据分析番茄HM基因家族时空表达模式。【结果】共鉴定到148个番茄HM基因,其中32个编码组蛋白乙酰转移酶(Histone acetyltransferase,HAT),11个编码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istone deacetylase,HDAC),50个编码组蛋白甲基转移酶(Histone methyltransferase,HMT),55个编码组蛋白去甲基化酶(Histone demethylase,HDM)。148个基因不均匀地分布在12条染色体上,其中3号染色体上分布最多、有21个基因,12号染色体上分布最少、有4个基因。基因结构特征分析表明,番茄HM基因之间外显子的差异较大,最多可达34个、最少仅有1个。蛋白质结构域分析结果显示,Solyc07g064130、Solyc11g005670、Solyc10g006480仅含有Ubl结构域,Solyc07g062100、Solyc10g077110和Solyc03g083310仅含有Zn-finger结构域,另有10个成员含有Bromo结构域、48个成员含有SET结构域,其他成员还包含PLN02529、PRMT5等结构域。此外,番茄HM与拟南芥和水稻中的同源蛋白关系均较远,且与水稻相比,番茄HM序列与拟南芥同源蛋白序列亲缘关系较近。根据聚类分析,将番茄HM分成HAT、HDAC、HMT、HDM 4个家族。组织表达分析表明,HAT家族在发芽后30 d的花(F30)、开花后10 d的果实(10 DPA)、花(fr)、根(rr)、未成熟的果实(Plgfr)中高表达;HDAC家族在发芽后30 d的花(F30)和未成熟果实(Plgfr)中高表达;HMT家族在发芽后30 d的花(F30)、在全株50%的花开放时的花(F45)、花蕾(br)、3 cm果实(3fr)、未成熟5 cm果实(PB+5fr)中高表达;HDM家族在发芽后30 d的花(F30)、在全株50%的花开放时的花(F45)、花蕾(br)、花(fr)、根(rr)、3 cm果实(3fr)、未成熟5 cm果实(PB+5fr)中高表达。【结论】不同番茄HM的基因结构差异较大,包含多种功能结构域。番茄HM与拟南芥、水稻HM的同源关系较远,且在植物不同生长发育阶段及不同器官组织中均有一定的表达,表明该类基因可能参与番茄多种生长发育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 组蛋白修饰基因家族 基因结构 蛋白结构 系统进化 表达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蛋白乙酰化/去乙酰化与基因表达调控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4
作者 李保华 张卫林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8期5364-5365,共2页
在真核生物中,组蛋白是构成核小体的重要成分,其乙酰化与去乙酰化修饰在真核生物基因表达调控中起重要作用。组蛋白乙酰化异常(低乙酰化或高乙酰化)常会引起基因表达紊乱,进而引起疾病的发生。对组蛋白乙酰转移酶(Histone acetyltransfe... 在真核生物中,组蛋白是构成核小体的重要成分,其乙酰化与去乙酰化修饰在真核生物基因表达调控中起重要作用。组蛋白乙酰化异常(低乙酰化或高乙酰化)常会引起基因表达紊乱,进而引起疾病的发生。对组蛋白乙酰转移酶(Histone acetyltransferase,HAT)及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istone deacetylase,HDAC)的种类,组蛋白乙酰化与去乙酰化与基因表达调控、疾病发生的关系进行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蛋白乙酰化/去乙酰化 组蛋白乙酰转移酶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 基因表达 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博来霉素诱导的小鼠肺纤维化组织中组蛋白3和组蛋白4乙酰化变化 被引量:2
5
作者 李明玮 张永锋 霍静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0年第8期782-788,共7页
目的探索肺纤维化发病过程中组蛋白3、组蛋白4乙酰化的变化。方法博来霉素气管给药诱导C57BL/6J雄性小鼠发生肺纤维化(博来霉素组),另外设立盐水组和正常对照组,每组16只小鼠。取肺组织进行病理学评分评价肺泡炎和肺纤维化。给药后第7,1... 目的探索肺纤维化发病过程中组蛋白3、组蛋白4乙酰化的变化。方法博来霉素气管给药诱导C57BL/6J雄性小鼠发生肺纤维化(博来霉素组),另外设立盐水组和正常对照组,每组16只小鼠。取肺组织进行病理学评分评价肺泡炎和肺纤维化。给药后第7,14,21天用Western blot法检测组织细胞组蛋白3、组蛋白4乙酰化水平。结果给药后第7天和第14天博来霉素组组蛋白3乙酰化率显著低于盐水组(0.855±0.183 vs 1.037±0.142,P=0.041;0.797±0.224 vs 1.186±0.160,P=0.000),而在第21天两组无显著差异(0.927±0.159 vs 0.951±0.103,P=0.832)。给药后第7天和第14天博来霉素组组蛋白4乙酰化率显著低于盐水组(0.976±0.091 vs 1.094±0.121,P=0.006;0.932±0.026 vs 1.017±0.060,P=0.045),而在第21天两组无显著差异(1.002±0.044 vs 0.980±0.068,P=0.662)。组蛋白3乙酰化率与肺泡炎评分呈负相关(r=-0.458,P=0.002)。组蛋白4乙酰化率与肺泡炎(r=-0.495,P=0.001)、肺纤维化(r=-0.396,P=0.010)病理评分均呈负相关。结论组蛋白4乙酰化水平在肺纤维化时下降,可能广泛参与肺泡炎、肺纤维化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纤维化 组蛋白乙酰化 组蛋白3 组蛋白4 肺泡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MGCD0103对小反刍兽疫病毒体外复制的影响
6
作者 邓瑞雪 潘春容 +4 位作者 朱学亮 胡林杰 孙跃峰 曾巧英 蒙学莲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4542-4552,共11页
旨在探究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s)选择性抑制剂MGCD0103(Mocetinostat)对小反刍兽疫病毒(peste des petits ruminants virus,PPRV)在山羊子宫内膜上皮细胞(EEC细胞)复制的影响。本研究通过RT-qPCR法测定PPRV感染后宿主细胞HDACs和抑制... 旨在探究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s)选择性抑制剂MGCD0103(Mocetinostat)对小反刍兽疫病毒(peste des petits ruminants virus,PPRV)在山羊子宫内膜上皮细胞(EEC细胞)复制的影响。本研究通过RT-qPCR法测定PPRV感染后宿主细胞HDACs和抑制剂处理细胞中PPRV N基因的转录水平,通过Time of Addition Assay确定MGCD0103在PPRV复制过程的作用阶段,用Western blot检测PPRV N蛋白的相对表达量,并采用TCID50方法测定了病毒滴度。结果表明,PPRV感染引起EEC细胞HDAC1(P<0.001)和HDAC2(P<0.002)转录水平明显上升;MGCD0103在病毒入侵和复制阶段均发挥了抑制作用,且在复制阶段抑制作用更明显;MGCD0103显著降低PPRV N基因转录水平和表达水平及病毒滴度(P<0.002),且其抑制PPRV在EEC中的半数有效浓度(EC50)和药物选择指数(SI)分别是0.43μmol·L^(-1)和4.35。本研究确定MGCD0103显著抑制PPRV的复制,这对研发有效抗PPRV药物具有重要意义,为高效率产毒细胞株的构建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 MGCD0103 抑制 小反刍兽疫病毒 病毒复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蛋白乙酰转移酶Tip60降表达的肺腺癌细胞侵袭迁移能力变化及其机制
7
作者 彭禹桥 孙光蕊 +3 位作者 赵宝山 黄景涛 杨悦 梁宗英 《山东医药》 CAS 2024年第29期1-5,共5页
目的观察组蛋白乙酰转移酶Tip60降表达的肺腺癌细胞侵袭迁移能力变化并探讨其机制。方法肺腺癌细胞系A549分为Tip60降表达组、降表达阴性对照组及对照组,Tip60降表达组、降表达阴性对照组分别转染Tip60干扰siRNA及阴性对照siRNA,对照组... 目的观察组蛋白乙酰转移酶Tip60降表达的肺腺癌细胞侵袭迁移能力变化并探讨其机制。方法肺腺癌细胞系A549分为Tip60降表达组、降表达阴性对照组及对照组,Tip60降表达组、降表达阴性对照组分别转染Tip60干扰siRNA及阴性对照siRNA,对照组不进行转染。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细胞SETDB1蛋白,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细胞SETDB1 mRNA。采用CCK-8法观察细胞增殖能力,Transwell小室实验观察细胞侵袭能力,划痕修复实验观察细胞迁移能力。使用Cistrome DB数据库的UCSC Browser功能搜索发现肺腺癌细胞A549中SETDB1启动子区H3组蛋白第9位赖氨酸(H3K9)和第27位赖氨酸(H3K27)残基存在明显富集峰,采用染色质免疫沉淀检测细胞SETDB1基因启动子区H3组蛋白H3K9、H3K27的乙酰化水平。结果Tip60降表达组SETDB1蛋白及mRNA表达均小于对照组、降表达阴性对照组(P均<0.05)。培养24、48、72 h时,Tip60降表达组细胞增殖能力均小于对照组、降表达阴性对照组;Tip60降表达组侵袭细胞数少于对照组、降表达阴性对照组;培养24、48 h时Tip60降表达组划痕愈合率均小于对照组、降表达阴性对照组(P均<0.05)。Tip60降表达组SETDB1启动子区组蛋白H3K9及H3K27乙酰化水平均小于对照组、降表达阴性对照组(P均<0.05)。结论Tip60降表达可抑制肺腺癌细胞的侵袭迁移能力,其机制可能与调控SETDB1启动子区H3组蛋白乙酰化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蛋白乙酰转移酶 Tip60 肺腺癌 细胞侵袭 细胞迁移 SETDB1 乙酰化修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油酸诱导植物乳杆菌p-8产生共轭亚油酸的蛋白组和类组蛋白乙酰化分析
8
作者 李瑞华 秦雅丽 +2 位作者 董其格其 张和平 赵国芬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7期71-79,共9页
研究亚油酸(linoleic acid,LA)诱导下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p-8的蛋白组和类组蛋白乙酰化水平差异,探究共轭亚油酸(conjugated linoleic acid,CLA)产生的机制。结果表明,LA的最佳诱导质量浓度为1 mg/mL,在此质量浓度条件... 研究亚油酸(linoleic acid,LA)诱导下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p-8的蛋白组和类组蛋白乙酰化水平差异,探究共轭亚油酸(conjugated linoleic acid,CLA)产生的机制。结果表明,LA的最佳诱导质量浓度为1 mg/mL,在此质量浓度条件下,蛋白质组学分析发现,烯酰-酰基载体蛋白还原酶、酰基载体蛋白等脂肪酸合成的关键蛋白因子下调,脂肪酸合成下调,乙酰基转移酶水平上调。Western blot结合体外添加NaAc实验表明,乙酰辅酶A含量增加导致类组蛋白乙酰化水平提升。实时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显示,添加LA和NaAc使CLA相关酶、转录调控因子和Sigma因子的mRNA表达升高,CLA含量也提高。相关性分析得出,乙酰辅酶A与LA水合酶转录水平和CLA含量之间呈显著正相关,揭示乙酰辅酶A和乙酰基转移酶含量上调导致类组蛋白乙酰化加强而上调CLA合成。结果为分子改良或科学调控乳酸菌以提高CLA转化率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油酸 共轭亚油酸 植物乳杆菌p-8 蛋白 组蛋白乙酰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寿胎丸调控组蛋白修饰对复发性流产小鼠子宫内膜蜕膜化的影响 被引量:3
9
作者 靳梓琪 任守杨 +4 位作者 王天一 马珺卓 王子璐 张铭娜 张宇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24年第1期104-109,共6页
目的观察寿胎丸对复发性流产(RSA)小鼠子宫内膜蜕膜化的影响,基于组蛋白修饰探讨其治疗RSA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将40只雌性CBA/J小鼠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寿胎丸低剂量组(7.5 g/kg)、寿胎丸高剂量组(15 g/kg)和地屈孕酮组(3 mg/kg),正... 目的观察寿胎丸对复发性流产(RSA)小鼠子宫内膜蜕膜化的影响,基于组蛋白修饰探讨其治疗RSA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将40只雌性CBA/J小鼠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寿胎丸低剂量组(7.5 g/kg)、寿胎丸高剂量组(15 g/kg)和地屈孕酮组(3 mg/kg),正常组与BALB/C雄性小鼠合笼饲养,其余各组与DBA/2雄性小鼠合笼饲养建立RSA小鼠模型,造模后各给药组灌胃相应药液,正常组和模型组灌胃等体积纯水,连续10 d。观察胚胎情况,计算胚胎丢失率,ELISA检测血清泌乳素(PRL)含量,HE染色观察蜕膜组织形态,RT-PCR检测蜕膜组织PRL mRNA表达,Western blot检测蜕膜组织PRL、H4乙酰化(H4ac)、H3K27乙酰化(H3K27ac)、H3K27三甲基化(H3K27me3)蛋白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胚胎丢失率明显升高,血清PRL含量明显减少,蜕膜细胞排列紊乱,出现大面积出血坏死;蜕膜组织PRL mRNA和蛋白表达明显降低,H4ac、H3K27ac蛋白表达明显降低,H3K27me3蛋白表达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寿胎丸低、高剂量组和地屈孕酮组小鼠胚胎丢失率明显降低,血清PRL含量明显增加,蜕膜细胞排列紧密,坏死减少,腺体完整;寿胎丸高剂量组和地屈孕酮组小鼠蜕膜组织PRL mRNA和蛋白表达明显升高,H4ac、H3K27ac蛋白表达明显升高,H3K27me3蛋白表达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寿胎丸可促进RSA小鼠子宫内膜蜕膜化,其机制与调节子宫内膜基质细胞组蛋白修饰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寿胎丸 复发性流产 蜕膜组织 组蛋白修饰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参与畜禽病毒感染的作用及机制
10
作者 谭磊 彭小烨 +3 位作者 王开心 黄小久 张帆 禹思宇 《中国畜牧兽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259-1266,共8页
畜禽在养殖过程中易受病毒感染,给养殖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其中部分畜禽病毒(如乙脑病毒和口蹄疫病毒)属于人兽共患性病原,对养殖工作人员及消费者健康也可造成潜在威胁。因此,防控畜禽病毒不仅可减少养殖业经济损失,同时对保障公共... 畜禽在养殖过程中易受病毒感染,给养殖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其中部分畜禽病毒(如乙脑病毒和口蹄疫病毒)属于人兽共患性病原,对养殖工作人员及消费者健康也可造成潜在威胁。因此,防控畜禽病毒不仅可减少养殖业经济损失,同时对保障公共健康也十分重要。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istone deacetylase,HDACs)属于表观遗传修饰酶,可通过调控组蛋白乙酰化过程影响基因表达,继而参与多种生命活动过程。大量研究表明,HDACs可通过与病毒蛋白互作或影响细胞相关信号通路来参与多种畜禽病毒感染过程,且HDACs抑制剂处理可抑制部分病毒(如伪狂犬病病毒和马立克病毒)复制,提示HDACs可作为抗畜禽病毒感染的广谱抗病毒药物靶点。因此,深入了解HDACs参与畜禽病毒感染的过程对防控畜禽病毒感染具有重要意义。作者简要介绍了HDACs及其抑制剂,重点综述了HDACs参与畜禽病毒感染的作用及机制,为深入研究HDACs调控畜禽病毒感染提供参考,为开发新型抗病毒药物提供科学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s) 抑制剂 畜禽病毒感染 作用及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蛋白激活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并引发炎症反应
11
作者 孙常津 杨岩 +1 位作者 刘国玉 中西秀树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8-84,共7页
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receptor for advanced glycation end product,RAGE)是免疫球蛋白受体,能够与多种配体结合,研究发现RAGE参与了非专职吞噬细胞对组蛋白修饰的微米颗粒的吞噬过程,但目前没有研究证明组蛋白是RAGE的配体。该研... 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receptor for advanced glycation end product,RAGE)是免疫球蛋白受体,能够与多种配体结合,研究发现RAGE参与了非专职吞噬细胞对组蛋白修饰的微米颗粒的吞噬过程,但目前没有研究证明组蛋白是RAGE的配体。该研究对组蛋白分子能否直接激活RAGE及其下游信号通路进行探究。使用共聚焦显微镜和流式细胞仪检测哺乳动物细胞对可溶性组蛋白分子的内化;采用钙黄绿素乙酰氧基甲酯/碘化丙啶染色法检测细胞活性;通过荧光探针2′,7′-二氯二氢荧光素二乙酸酯检测胞内活性氧水平;利用酶联免疫吸附剂测定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测定炎症因子的释放。结果表明,组蛋白分子能够被野生型HEK293T细胞内化并于胞内溶酶体中聚集,RAGE-敲除细胞则无法内化组蛋白;培养基组蛋白质量浓度在100μg/mL时对细胞无明显毒性,细胞活性正常;组蛋白能够通过RAGE刺激细胞活性氧水平升高,并释放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组蛋白与DNA结合能够增强对RAGE的刺激。以上结果表明,组蛋白能够激活RAGE及其下游炎症通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 组蛋白 胞饮 活性氧 炎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态心电图联合血清组蛋白去乙酰化酶4和微小RNA-139-5p在急性心肌梗死诊断和预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2
12
作者 李扬 刘娟 +1 位作者 潘晶 汤双榕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24年第3期267-272,共6页
目的探究动态心电图(DCG)联合血清组蛋白去乙酰化酶4(HDAC4),微小RNA-139-5p(miR-139-5p)在急性心肌梗死(AMI)诊断和预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衡水市人民医院收治的AMI患者102例,根据出院后6个月内是否发生... 目的探究动态心电图(DCG)联合血清组蛋白去乙酰化酶4(HDAC4),微小RNA-139-5p(miR-139-5p)在急性心肌梗死(AMI)诊断和预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衡水市人民医院收治的AMI患者102例,根据出院后6个月内是否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分为良好组66例和不良组36例;另选同期健康体检者70例为对照。所有研究对象行DCG检查;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清HDAC4水平,qRT-PCR法检测血清miR-139-5p表达。ROC曲线预测血清HDAC4、miR-139-5p及DCG联合血清HDAC4、miR-139-5p对AMI诊断及预后的价值;四表格法分析DCG对AMI诊断及预后的价值。结果AMI患者血清HDAC4水平显著低于健康体检者,miR-139-5p水平显著高于健康体检者(P<0.05)。良好组患者血清HDAC4水平高于不良组患者,miR-139-5p水平低于不良组患者(P<0.05)。HDAC4诊断AMI的AUC为0.789,敏感度为63.73%,特异度为82.86%;miR-139-5p诊断AMI的AUC为0.791,敏感度为73.53%,特异度为81.43%;DCG诊断AMI的AUC为0.782,敏感度为73.53%,特异度为82.86%。DCG联合血清HDAC4、miR-139-5p水平诊断AMI的AUC为0.916,显著高于单项检测(Z_(HDAC4-联合)=3.735,P<0.001,ZmiR-139-5p-联合=3.467,P<0.001;ZDCG-联合=4.444,P<0.001)。HDAC4诊断AMI患者预后的AUC为0.898,敏感度为80.56%,特异度为86.36%;miR-139-5p诊断AMI患者预后的AUC为0.857,敏感度为77.78%,特异度为80.30%;DCG诊断AMI患者预后的AUC为0.790,敏感度为77.78%,特异度为80.30%;DCG联合血清HDAC4、miR-139-5p水平诊断AMI患者预后的AUC为0.931,显著高于单项检测(Z_(HDAC4-联合)=2.005,P=0.045,ZmiR-139-5p-联合=2.707,P=0.007;ZDCG-联合=3.969,P<0.001)。结论DCG联合血清HDAC4、miR-139-5p水平在AMI的诊断和预后评估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心电图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4 微小RNA-139-5p 急性心肌梗死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3用于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慢血流或无复流风险评估 被引量:1
13
作者 穆怀彬 林琳 +3 位作者 李静 李燕 王海荣 卢峰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1-24,共4页
目的探讨术前组蛋白去乙酰化酶3(HDAC3)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慢血流/无复流风险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6月至2022年6月在唐山市工人医院接受PCI的AMI患者280例,根据PCI术后心肌灌注分级(TIMI)血流... 目的探讨术前组蛋白去乙酰化酶3(HDAC3)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慢血流/无复流风险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6月至2022年6月在唐山市工人医院接受PCI的AMI患者280例,根据PCI术后心肌灌注分级(TIMI)血流分级分为慢血流/无复流组(TIMI≤Ⅱ级)54例和正常血流组(TIMI>Ⅱ级)226例。比较2组人口学特征、基础疾病、入院时基线资料、术前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及术前实验室指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AMI患者PCI术后慢血流/无复流的影响因素,绘制ROC曲线分析相关指标对慢血流/无复流的预测价值。结果慢血流/无复流组吸烟史、Killip分级Ⅱ级比例、心率、再灌注时间、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比值(NLR)、D-二聚体及HDAC3水平高于正常血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再灌注时间、NLR、HDAC3是AMI患者PCI术后慢血流/无复流的影响因素(P<0.05,P<0.01)。再灌注时间+NLR预测AMI患者PCI术后慢血流/无复流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98(95%CI:0.664~0.922,P=0.002),敏感性与特异性分别为0.87、0.73;再灌注时间+NLR联合血清HDAC3预测AMI患者PCI后慢血流/无复流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03(95%CI:0.790~0.922,P<0.01),敏感性与特异性分别为0.93、0.84。结论术前HDAC3水平是AMI患者PCI术后慢血流/无复流的影响因素,在再灌注时间和NLR的基础上检测术前血清HDAC3可为慢血流/无复流的评估提供额外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组蛋白脱乙酰基酶类 血流速度 影响因素分析 慢血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组蛋白去乙酰化酶7、泛素特异性肽酶10的表达变化及其意义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帆 杨鹏 +2 位作者 郝振叶 巨宽心 李颉 《山东医药》 CAS 2024年第6期14-18,共5页
目的观察非小细胞肺癌(NSCILC)组织中组蛋白去乙酰化酶7(HDAC7)、泛素特异性肽酶10(USP10)的表达变化,探讨其意义。方法98例NSCLC患者,均行肿瘤切除术,术中保留癌组织及癌旁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癌组织及癌旁组织HDAC7、USP10,... 目的观察非小细胞肺癌(NSCILC)组织中组蛋白去乙酰化酶7(HDAC7)、泛素特异性肽酶10(USP10)的表达变化,探讨其意义。方法98例NSCLC患者,均行肿瘤切除术,术中保留癌组织及癌旁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癌组织及癌旁组织HDAC7、USP10,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法分析NSCLC癌组织中HDAC7与USP10表达的相关性,分析HDAC7、USP10表达与NSCLC患者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HDAC7、USP10表达与NSCLC患者预后的关系,采用COX多因素比例风险模型分析NSCLC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NSCLC组织、癌旁组织中HDAC7阳性率分别为65.31%(64/98)、6.12%(6/98)(χ^(2)=74.756,P<0.05);NSCLC组织、癌旁组织中USP10阳性率分别为63.27%(62/98)、8.16%(8/98)(χ^(2)=64.800,P<0.05)。肿瘤低分化程度、有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Ⅲ期NSCLC癌组织HDAC7,USP10表达阳性率高于高中分化程度、无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Ⅰ~Ⅱ期(P均<0.05)。NSCLC组织中HDAC7、USP10的表达呈正相关(r=0.714,P<0.05)。与表达阴性者比较,HDAC7、USP10表达阳性的患者3年累积生存率低(χ^(2)=16.300、15.870,P均<0.05)。HDAC7表达阳性、USP10表达阳性、肿瘤低分化程度、有淋巴结转移、TNM分期Ⅲ期是NSCLC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NSCLC癌组织中HDAC7、USP10高表达,HDAC7、USP10可能协同促进NSCLC的发生发展,HDAC7、USP10高表达NSCLC患者的预后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7 泛素特异性肽酶10 肺肿瘤 非小细胞肺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SAHA对慢性间歇性低氧小鼠肝损伤的影响及其机制
15
作者 汪金丽 金宇 +1 位作者 孙敏琼 余孝海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2期164-169,共6页
目的 探索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SAHA对凋亡蛋白Caspase-9/Caspase-3的表达和慢性间歇性低氧小鼠肝损伤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将雄性C57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control组)、慢性间歇性低氧组(CIH组)和SAHA干预组(CIH+SAHA组),将CIH+SAHA组... 目的 探索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SAHA对凋亡蛋白Caspase-9/Caspase-3的表达和慢性间歇性低氧小鼠肝损伤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将雄性C57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control组)、慢性间歇性低氧组(CIH组)和SAHA干预组(CIH+SAHA组),将CIH+SAHA组与CIH组小鼠放入低氧仓内进行间歇性低氧处理,每天8 h,持续4周,从第3周起,每日造模前给予实验小鼠腹腔注射SAHA 50 mg/(kg·d),给药持续2周。实验第4周后,测量小鼠体质量,然后处死小鼠,HE染色观察肝组织形态学变化,测定血清中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水平,Western blot检测小鼠肝组织中裂解型胱天蛋白酶3(c-Caspase-3)和Caspase-9的蛋白水平,TUNEL试剂盒检测小鼠肝组织细胞凋亡情况。结果 与control组相比,间歇性低氧4周后,CIH组小鼠肝指数显著升高且肝组织损伤明显,肝组织细胞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9和c-Caspase-3的表达水平显著增高,肝组织细胞凋亡比例增加(P<0.05);与CIH组相比,CIH+SAHA组肝指数、ALT、AST水平以及Caspase-9和c-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肝组织细胞凋亡指标降低(P<0.05)。结论 SAHA可能通过抑制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9/Caspase-3,进而改善慢性间歇性低氧引起的小鼠肝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 慢性间歇性低氧 肝损伤 凋亡相关蛋白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与肺相关疾病的研究进展
16
作者 杨昕宇 彭东红 《儿科药学杂志》 CAS 2024年第10期53-57,共5页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histone deacetylase inhibitor,HDACi)作为一类表观遗传调控药物,在调控细胞周期、增殖分化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多种HDACi已被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用于某些血液系统恶性肿瘤[1-6],如白血病。
关键词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 血液系统恶性肿瘤 表观遗传调控 细胞周期 肺相关疾病 白血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组蛋白H3K9模拟乙酰化提高酿酒酵母对乙酸的耐受性能
17
作者 徐慧灵 张雪瑞 +1 位作者 徐丽丽 何德云 《齐鲁工业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4期42-48,共7页
随着能源问题日益严峻,将自然界中丰富的可再生资源木质纤维素转化为二代燃料乙醇的设计思路为解决当前的能源危机、粮食危机和环境危机提供了一条出路。然而,微生物在发酵生产二代乙醇的过程中也面临多项技术难题。其中,木质纤维素降... 随着能源问题日益严峻,将自然界中丰富的可再生资源木质纤维素转化为二代燃料乙醇的设计思路为解决当前的能源危机、粮食危机和环境危机提供了一条出路。然而,微生物在发酵生产二代乙醇的过程中也面临多项技术难题。其中,木质纤维素降解产生的多种小分子化学物质不仅会抑制微生物生长繁殖,同时也会降低微生物的发酵效率。乙酸是多种木质纤维素原料降解物中常见的一种主要抑制剂。为提高微生物的木质纤维素乙醇发酵效率,选取工业生产领域最有潜力的乙醇发酵菌株酿酒酵母为模式生物,通过将组蛋白H3第九位的赖氨酸(K)突变成谷氨酰胺(Q)来模拟组蛋白H3K9的乙酰化状态,以此探究组蛋白H3K9Q点突变体对木质纤维素水解抑制物乙酸的耐受性。点滴平板结果显示,H3K9Q点突变可显著提高酿酒酵母在乙酸条件下的生长性能。生长曲线实验进一步表明,H3K9Q点突变可使菌株在3.5 g/L乙酸胁迫条件下快速进入指数期,由点突变前的36 h缩短为24 h。并且,在添加乙酸的液体培养基中生长48 h后,H3K9Q点突变体的OD _(600)约为对照菌株的1.9倍,说明H3K9Q点突变显著提高了酿酒酵母的乙酸耐受性。本研究为纤维素乙醇工业生产中的菌种优化提供了有益借鉴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质纤维素 酿酒酵母 乙酸耐受性 组蛋白 乙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蛋白乳酸化在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18
作者 于卓 李雪松 《浙江临床医学》 2024年第5期633-636,F0004,共5页
代谢重编程和表观遗传学修饰是肿瘤细胞一大特征[1]。组蛋白转录后修饰(post-translational modification,PTM)在肿瘤发生发展、免疫调控、药物耐受中发挥重要作用[2]。最近,ZHANG等[3]发现了一种新的组蛋白PTM类型,即组蛋白赖氨酸乳酸... 代谢重编程和表观遗传学修饰是肿瘤细胞一大特征[1]。组蛋白转录后修饰(post-translational modification,PTM)在肿瘤发生发展、免疫调控、药物耐受中发挥重要作用[2]。最近,ZHANG等[3]发现了一种新的组蛋白PTM类型,即组蛋白赖氨酸乳酸化,可直接刺激或抑制染色质的基因转录,进而调节细胞生物学功能。肿瘤细胞乳酸化将代谢重编程与表观遗传修饰相关联,为理解肿瘤生物学特征提供新思路。为此,本文对组蛋白乳酸化在肿瘤中的调控机制进行综述,以期为癌症诊疗提供新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化 药物耐受 肿瘤生物学 表观遗传学 肿瘤发生发展 组蛋白 转录后修饰 表观遗传修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与疾病治疗的研究进展
19
作者 李保华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1期9817-9818,共2页
综述了几种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Histone deacetyltransferase inhibitor,HDACI)及其疗效,以及治疗机理和治疗策略。
关键词 组蛋白乙酰转移酶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 癌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蛋白乙酰化调控因子在动物早期胚胎发育过程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20
作者 李潇腾 赵盼盼 张坤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15-723,共9页
精卵结合后,动物胚胎在早期发育过程中会经历剧烈的表观遗传重编程,包括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和染色质重塑等,以确保受精前后高度分化的配子形成全能性的细胞。重编程与早期胚胎发育过程的各个阶段紧密相关,有多种调控因子参与其中,如... 精卵结合后,动物胚胎在早期发育过程中会经历剧烈的表观遗传重编程,包括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和染色质重塑等,以确保受精前后高度分化的配子形成全能性的细胞。重编程与早期胚胎发育过程的各个阶段紧密相关,有多种调控因子参与其中,如乙酰转移酶、脱乙酰酶及组蛋白修饰阅读器等均参与组蛋白乙酰化的调控,并发挥重要功能。本文综述了组蛋白乙酰化调控因子在动物早期胚胎发育过程中的作用,探讨了早期胚胎发育过程中的表观遗传现象及机制,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哺乳动物早期胚胎发育机制,减少胚胎发育缺陷,从而提升家畜繁殖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畜 繁殖 早期胚胎 着床前 表观遗传 组蛋白乙酰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