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间充质干细胞线粒体移植的文献计量学分析
1
作者 张媛 蒋玲珑 +5 位作者 沈宇炜 潘嘉伟 孙阳洋 朱俊栋 范敏 史剑 《中国医药导报》 2025年第4期27-33,共7页
目的利用CiteSpace及VOSviewer对间充质干细胞线粒体移植进行文献计量学分析,探讨近十年该领域的发展现状和研究趋势,为科研及进一步的临床工作提供借鉴。方法检索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中国知网、维普网及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 目的利用CiteSpace及VOSviewer对间充质干细胞线粒体移植进行文献计量学分析,探讨近十年该领域的发展现状和研究趋势,为科研及进一步的临床工作提供借鉴。方法检索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中国知网、维普网及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中关于间充质干细胞线粒体移植的文献,检索时限2014年1月至2023年12月。使用CiteSpace(6.3.R1)和VOSviewer(1.6.20.0)软件对筛选文章的年度、国家、作者、机构和关键词进行可视化分析,同时对关键词的词频、聚类和突现情况进行讨论。结果纳入中文文献45篇,英文文献919篇。发文量总体呈增长趋势。发文量最多的国家是美国。中、英文文献发文量最多的作者分别是沈丽、邓钺和黄庆雷,Hideyoshi Harashima。中、英文文献发文量最多的机构分别是浙江大学、北海道大学。中、英文文献前3位高频关键词分别为细胞凋亡、脊髓损伤、外泌体,tunneling nanotubes、oxidative stress、dysfunction。中文文献共形成3个关键词聚类,英文文献共形成7个关键词聚类。中、英文主要关键词突现词分别有衰老、氧化应激,mitochondrial tRNAs、nanoparticles。结论间充质干细胞线粒体移植的研究热度持续上升,间充质干细胞与细胞间的线粒体转移机制是研究热点,间充质干细胞线粒体转移机制-线粒体转移作用机制-线粒体转移治疗研究是研究趋势。国内各机构应加强合作,后续的研究应更加聚焦于触发间充质干细胞线粒体转移的信号通路及提高线粒体转移效率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充质干细胞 线粒体移植 CITESPACE VOSviewer 文献计量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线粒体移植对水牛卵母细胞发育潜能的影响 被引量:4
2
作者 高亚可 陆凤花 +4 位作者 吴柱连 马帆 刘晓华 杜姗姗 石德顺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583-591,共9页
本研究以水牛卵泡颗粒细胞作为线粒体的来源细胞,初步探讨水牛卵母细胞进行线粒体移植(MIT)后对其发育潜能的影响。试验比较了不同级别水牛卵母细胞mtDNA的拷贝数,并研究了水牛卵母细胞进行MIT后,其后续早期胚胎发育及胚胎线粒体膜电位... 本研究以水牛卵泡颗粒细胞作为线粒体的来源细胞,初步探讨水牛卵母细胞进行线粒体移植(MIT)后对其发育潜能的影响。试验比较了不同级别水牛卵母细胞mtDNA的拷贝数,并研究了水牛卵母细胞进行MIT后,其后续早期胚胎发育及胚胎线粒体膜电位(ΔΨm)的变化情况。结果显示:一级卵母细胞组的平均mtDNA拷贝数极显著高于二、三级卵母细胞组((202 101±74 432)vs(118 483±17 028),(39 177±7 938),P<0.01),二级卵母细胞组的平均mtDNA拷贝数极显著高于三级卵母细胞组((118 483±17 028)vs(39 177±7 938),P<0.01);孤雌激活处理后发现:一级卵母细胞组的卵裂率和囊胚率也都极显著高于二、三级卵母细胞组(P<0.01),而二级卵母细胞组激活后胚胎的卵裂率和囊胚率亦极显著高于三级卵母细胞组(P<0.01)。用Mito-Tracker探针标记的外源线粒体经移植后,会随着胚胎的发育而发生移动,分布到各个卵裂球中;且发现二级卵母细胞MIT组孤雌激活后的囊胚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空注组(27.3%vs 17.4%,7.84%,P<0.05),而三级卵母细胞MIT组激活后的囊胚率与对照组和空注组差异不显著(P>0.05);对胚胎ΔΨm检测发现,水牛植入前各时期胚胎ΔΨm总体呈上升趋势,线粒体移植后胚胎各时期的ΔΨm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综上表明:不同质量的水牛卵母细胞其mtDNA拷贝数存在显著差异,且mtDNA拷贝数与卵母细胞质量和发育能力成正相关;通过移植外源线粒体可以提高二级水牛卵母细胞的发育潜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粒体移植 mtDNA拷贝数 线粒体膜电位 水牛 卵泡颗粒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卵母细胞线粒体移植及其伦理问题
3
作者 崔毓桂 贾洪燕 +3 位作者 施陈楠 严正杰 刘嘉茵(审校) 马翔(审校) 《国际生殖健康/计划生育杂志》 CAS 2023年第2期89-94,共6页
卵母细胞发育依赖于线粒体的能量代谢,高龄女性卵母细胞质量下降与线粒体功能障碍密切相关。同时,卵母细胞线粒体也为早期胚胎发育积聚足够的能量。卵母细胞线粒体移植可应用于线粒体DNA(mitochondrial DNA,mtDNA)突变或微缺失引起的线... 卵母细胞发育依赖于线粒体的能量代谢,高龄女性卵母细胞质量下降与线粒体功能障碍密切相关。同时,卵母细胞线粒体也为早期胚胎发育积聚足够的能量。卵母细胞线粒体移植可应用于线粒体DNA(mitochondrial DNA,mtDNA)突变或微缺失引起的线粒体疾病,近年来较多报道其在卵母细胞线粒体功能障碍相关的高龄、卵巢反应差及反复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失败等女性患者中的应用。线粒体移植分为异体线粒体移植和自体线粒体移植,后者可降低mtDNA异质性和突变的风险,并且避免了伦理问题。但该技术仍具有巨大挑战,需要进一步基础实验研究、技术研发和动物模型的安全性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母细胞 胚胎发育 线粒体 线粒体疾病 能量代谢 线粒体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线粒体异常与卵巢功能不全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于蕾 纪冬梅 《安徽医学》 2020年第10期1239-1243,共5页
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premature ovarian insufficiency,POI)是指40岁之前月经正常,因卵巢功能衰竭或者不全而出现的持续性闭经等症状,直接影响患者生育,增加患者流产率和胎儿染色体畸变率,是卵巢早衰(premature ovarian failure,POF)的... 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premature ovarian insufficiency,POI)是指40岁之前月经正常,因卵巢功能衰竭或者不全而出现的持续性闭经等症状,直接影响患者生育,增加患者流产率和胎儿染色体畸变率,是卵巢早衰(premature ovarian failure,POF)的早期阶段[1]。目前认为,POI具体发病原因涉及多个方面,但大部分患者的病因仍不确定。据报道[2],非由化疗或放疗引起的POI病例中,确定病因的仅占所有病例的20%,大约5%的POI病例为自身免疫性的疾病,15%的病例有明确的遗传起源,包括染色体异常和/或个体基因突变[3]。而线粒体作为机体细胞工作的“能量工厂”,目前研究[4]认为,其功能异常可能与POI的发病存在着密切联系,但具体作用机制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本文对线粒体异常与卵巢功能不全发生发展相关的研究进行综述,旨在从线粒体遗传的角度解释POI发生的分子机制,并为POI的风险预测与治疗提供更好的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粒体 卵巢功能不全 线粒体DNA 线粒体基因 能量代谢 线粒体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