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各类抗氧化剂对红曲红色素中红色素的护色作用 被引量:14
1
作者 连喜军 王红娟 +2 位作者 王昌禄 曾俊华 高波 《中国食品添加剂》 CAS 2004年第1期61-62,60,共3页
通过分离得到红曲红色素中的红色素 ,其最大可见吸收在 4 90nm ,4 6 0nm ,研究了红色素吸光度 (y)与浓度 (x)回归曲线 ,结果表明 ,红色在 0~ 5 .0范围内与浓度之间符合方程Y =10 .32X2 +4.5 15 8X +0 .10 11(R2 =0 .995 1)。在试验条件... 通过分离得到红曲红色素中的红色素 ,其最大可见吸收在 4 90nm ,4 6 0nm ,研究了红色素吸光度 (y)与浓度 (x)回归曲线 ,结果表明 ,红色在 0~ 5 .0范围内与浓度之间符合方程Y =10 .32X2 +4.5 15 8X +0 .10 11(R2 =0 .995 1)。在试验条件下 ,红色素水溶液的光稳定性为 35 .7% ,通过添加护色剂槲皮素、β -胡萝卜素、VC 和ED TA ,红色素的光稳定性分别由 35 .7%提高到 5 7%、6 0 .7%、87.5 %和 39.5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氧化剂 红曲红色素 浓度 吸光度 光稳定性 护色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曲红色素、番茄酱对法兰克福肠发色和风味的影响 被引量:5
2
作者 刘国庆 宗凯 +3 位作者 张黎利 任永兵 汪洋 姜绍通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18-121,共4页
主要研究了红曲红色素、番茄红素和亚硝酸钠对法兰克福肠发色和风味的影响。通过单因素实验确定了红曲红色素、番茄酱、亚硝酸钠对法兰克福肠发色的作用范围,再通过正交实验优化了三种发色剂添加比例,结果表明,红曲红色素、番茄酱和亚... 主要研究了红曲红色素、番茄红素和亚硝酸钠对法兰克福肠发色和风味的影响。通过单因素实验确定了红曲红色素、番茄酱、亚硝酸钠对法兰克福肠发色的作用范围,再通过正交实验优化了三种发色剂添加比例,结果表明,红曲红色素、番茄酱和亚硝酸钠最佳发色配比分别为0.001%、10%和0.0005%。在最佳发色比例确定的基础上,考察了添加不同还原糖对法兰克福肠风味的影响,结果显示葡萄糖为最佳糖原;通过TPA模型测定不同水平葡萄糖组分法兰克福肠的硬度、内聚性、咀嚼力等,确定葡萄糖最佳添加量为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曲红色素 亚硝酸钠 番茄酱 颜色 风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树脂法分离红曲红色素的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连喜军 王昌禄 +2 位作者 顾晓波 李滢 高波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8期81-83,共3页
用阳离子、阴离子交换树脂和大孔吸附树脂吸附红曲霉发酵液,然后用95%乙醇洗脱,结果表明,弱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D380对红曲霉发酵液中红曲红色素的吸附能力最强,最大吸附量达52U/g,但难以用乙醇洗脱;大孔吸附树脂的平均吸附量为35U/g,但... 用阳离子、阴离子交换树脂和大孔吸附树脂吸附红曲霉发酵液,然后用95%乙醇洗脱,结果表明,弱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D380对红曲霉发酵液中红曲红色素的吸附能力最强,最大吸附量达52U/g,但难以用乙醇洗脱;大孔吸附树脂的平均吸附量为35U/g,但不能将色素液中的红色素和黄色素分开;弱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D301R可用于分离红曲黄色素;弱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110H对发酵液中红曲红色素的吸附量为21.6U/g,洗脱量为13.0U/g,洗脱率为65%,是供试树脂中分离红曲红色素效果最佳的树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离 红曲红色素 离子交换树脂 大孔吸附树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曲红色素光稳定性测定方法探讨 被引量:3
4
作者 王红娟 连喜军 +2 位作者 郭坤亮 王昌禄 刘秀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201-204,共4页
对市售红曲红色素粉进行了分离,得到红色色素、桔红色色素和黄色色素,其最大吸收波长分别为490±5nm,374±5nm/490±5nm,367±5nm。在固定光源、固定照射距离的条件下对红色色素的光稳定性进行了测定,确定出了最适合的... 对市售红曲红色素粉进行了分离,得到红色色素、桔红色色素和黄色色素,其最大吸收波长分别为490±5nm,374±5nm/490±5nm,367±5nm。在固定光源、固定照射距离的条件下对红色色素的光稳定性进行了测定,确定出了最适合的初始光照色素浓度为0.01%(吸光度为1.089),最适合的色素液厚度为4.5mm,光照1h红色素的保存率为3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曲红色素 褪色 测定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曲红色素光稳定性测定方法探讨 被引量:4
5
作者 连喜军 王红娟 +1 位作者 王昌禄 郭坤亮 《中国食品添加剂》 CAS 2004年第2期85-88,60,共5页
对市售红曲红色素粉进行了分离 ,得到红色色素、桔红色色素和黄色色素 ,其最大吸收波长分别为 4 90± 5nm ,374± 5nm/4 90± 5nm ,36 7± 5nm。在固定光源、固定照射距离的条件下对红色色素的光稳定性进行了测定 ,确... 对市售红曲红色素粉进行了分离 ,得到红色色素、桔红色色素和黄色色素 ,其最大吸收波长分别为 4 90± 5nm ,374± 5nm/4 90± 5nm ,36 7± 5nm。在固定光源、固定照射距离的条件下对红色色素的光稳定性进行了测定 ,确定出了最适合的初始光照色素浓度为 0 .0 1% (吸光度为 1.0 89) ,最适合的色素液厚度为 4 .5mm ,光照 1h红色素的保存率为 35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曲红色素 光稳定性 测定方法 紫外灯照射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直、支链淀粉回生对含羟基红曲红色素护色机理探讨 被引量:2
6
作者 董世瑞 刘立增 +2 位作者 居阳 林旭辉 连喜军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302-306,共5页
以测定残留红曲红色素方法研究了玉米直链淀粉、支链淀粉的回生和色素添加方式对含羟基红曲红色素护色的效果,并利用红外光谱、核磁共振和X-射线衍射分析了淀粉护色机理。结果表明,玉米直链和支链淀粉的回生对红曲红色素具有明显的护色... 以测定残留红曲红色素方法研究了玉米直链淀粉、支链淀粉的回生和色素添加方式对含羟基红曲红色素护色的效果,并利用红外光谱、核磁共振和X-射线衍射分析了淀粉护色机理。结果表明,玉米直链和支链淀粉的回生对红曲红色素具有明显的护色作用,15h紫外光照可使红曲红色素的保留率由38.3%提高到70%以上。在淀粉回生的糊化、高压和老化三个阶段中,高压后添加色素所得回生淀粉护色效果最好。核磁、红外和X-射线结果表明,回生淀粉与色素在C1、C6上发生了结合;直链淀粉结合色素更多,所以护色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生玉米淀粉 红曲红色素 护色 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曲红色素组分Ⅰ对实验小鼠脂质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3
7
作者 陈运中 陈春艳 张声华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164-168,共5页
目的:观察红曲红色素组分Ⅰ(Monascus red pigments section I,MRPI)对实验小鼠血脂代谢的影响。方法:昆明种雌性小鼠48只,按血脂水平分为6组:正常对照组、高脂对照组、绞股蓝总甙阳性对照组、MRPI低、中、高剂量组。正常对照组喂饲基... 目的:观察红曲红色素组分Ⅰ(Monascus red pigments section I,MRPI)对实验小鼠血脂代谢的影响。方法:昆明种雌性小鼠48只,按血脂水平分为6组:正常对照组、高脂对照组、绞股蓝总甙阳性对照组、MRPI低、中、高剂量组。正常对照组喂饲基础饲料,其它各组喂饲高脂饲料;按剂量分别灌胃给药6w,禁食12h后,测定小鼠血脂水平和相关指标。结果:实验6w末,MRPI低、中、高各剂量(10、50、100mg/kg·d)组使实验小鼠血清AI值(TC-HDL-C/HDL-C)均极显著低于高脂组(p<0.01);MRPI中、高各剂量组和绞股蓝总甙阳性对照组使实验小鼠血清TC、血清TG、血清LDL-C和肝组织TC均极显著低于高脂组(p<0.01);MRPI低、中、高剂量组血脂水平与高脂组相比,显著升高血清HDL-C。结论:提示MRPI红曲红色素组分I对实验小鼠血清血脂代谢具有良好的脂质代谢调节作用,有效抑制脂质过氧化和预防动脉粥样硬化作用,且呈剂量正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曲红色素组分Ⅰ 动物实验 脂质代谢 动脉粥样硬化 脂质过氧化 预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酒度对红曲红色素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4
8
作者 乔华 寇建仁 +2 位作者 冯彦琳 张生万 胡永钢 《酿酒科技》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48-50,共3页
对红曲红色素在不同酒度中的稳定性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并以光照、pH值、温度等因子为研究对象。结果表明,光照、酒度降低是影响红曲红色素色泽稳定性的主要因素,pH值在4.0~7.0,温度在-4~50℃间红曲红色素的稳定性较好。
关键词 红曲 红曲红色素 酒度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物理因素对玉米红曲红色素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5
9
作者 高玉荣 胡常琳 +5 位作者 李大鹏 崔素萍 姚笛 李丽娜 王宇宁 刘玉双 《中国食物与营养》 2014年第1期34-36,共3页
目前,红曲主要以大米为原料生产,成本较高,以玉米为原料生产玉米红曲可降低生产成本。为了更好地开发利用玉米红曲,以色价保存率为指标,研究了光照、温度及在空气中振荡对玉米红曲红色素稳定性的影响,为玉米红曲在食品中的应用奠定基础... 目前,红曲主要以大米为原料生产,成本较高,以玉米为原料生产玉米红曲可降低生产成本。为了更好地开发利用玉米红曲,以色价保存率为指标,研究了光照、温度及在空气中振荡对玉米红曲红色素稳定性的影响,为玉米红曲在食品中的应用奠定基础。研究结果表明,自然光和日光照射对玉米红曲红色素的稳定性影响显著,照射时间越长,色价损失越大。高温处理对玉米红曲红色素的影响显著,但高温下短时间加热,色价损失率较小,100℃下加热0.5h,色价的保存率仍为90.1%。低温和在空气中振荡处理对玉米红曲红色素的稳定性影响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红曲红色素 稳定性 物理因素 保存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各类载体对红曲红色素光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4
10
作者 连喜军 罗庆丰 张坤生 《中国食品添加剂》 CAS 2005年第6期64-65,71,共3页
水溶性蛋白类载体为目前市场销售红曲红产品中主要载体,可使红曲红色素光稳定性由35.6%提高到54.6%,海藻酸钠、明胶和β-环状糊精作载体可使红曲红色素光稳定性由35.6%分别提高到66.5%、66.3%和60.6%。
关键词 红曲红色素 载体 光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曲红色素和高粱红色素的防腐与着色作用 被引量:11
11
作者 梁成云 魏文平 《肉类研究》 2008年第7期46-49,16,共5页
本文主要研究红曲红色素和高粱红色素在香肠加工中的应用,旨在减少亚硝酸钠的使用量。以猪肉制作的香肠为试验对象,进行单一色素试验,确定红曲红色素、高粱红色素、以及发色剂亚硝酸钠的使用量,再根据单一色素试验结果确定三种色素最佳... 本文主要研究红曲红色素和高粱红色素在香肠加工中的应用,旨在减少亚硝酸钠的使用量。以猪肉制作的香肠为试验对象,进行单一色素试验,确定红曲红色素、高粱红色素、以及发色剂亚硝酸钠的使用量,再根据单一色素试验结果确定三种色素最佳使用范围,以此确定了三个因素四个水平的正交实验,进行复合色素使用量的正交实验。试验主要对添加不同色素的香肠在贮藏期间的水分含量、pH值、CIEL*值、CIEa*值、CIEb*值以及菌落总数的变化进行测定,并根据结果对产品的着色和防腐效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三种色素在香肠加工中的最佳用量为高粱红色素0.08g/kg、红曲红色素0.03g/kg、亚硝酸钠0.10g/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曲红色素 高粱红色素 香肠 着色 防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质谱图筛选红曲红色素纯化方法 被引量:1
12
作者 刘立增 孟宪昉 +1 位作者 白正晨 王莉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6期61-64,共4页
以商品化的红曲米为原料,利用质谱图定性分析,考察在红曲红色素提取过程中冷冻,索氏提取,溶剂,柱色谱,薄层色谱等因素对分离效果的影响,筛选并分离得到一种分子离子峰为332.6红曲红色素分子。研究结果表明该红曲红色素分子的纯化条件依... 以商品化的红曲米为原料,利用质谱图定性分析,考察在红曲红色素提取过程中冷冻,索氏提取,溶剂,柱色谱,薄层色谱等因素对分离效果的影响,筛选并分离得到一种分子离子峰为332.6红曲红色素分子。研究结果表明该红曲红色素分子的纯化条件依次为:以甲醇为淋洗剂对红曲米进行柱色谱分离,以正己烷、乙酸乙酯和甲醇为萃取剂进行一次索氏提取,以CH2Cl2∶CH3OH=1∶1为展开剂进行薄层色谱分离,收集Rf=0.8的色带,以CH3CH2OH∶CCl4=9∶1为展开剂进行第二次薄层色谱分离,收集Rf=0.8的色带为目标分子,收率为0.012 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曲红色素 分离 质谱 薄层色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外诱变选育红曲红色素高产菌株的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孙文红 高玉荣 《酿酒》 CAS 2008年第1期75-78,共4页
为了提高红曲红色素产量和质量(红色价高、色调好),以红色素高产菌株紫红曲霉CICC5017为出发菌株,采用紫外诱变,得到高产红曲红色素的M144菌株。利用此突变株进行液态摇瓶发酵和固态发酵,红曲色素红色价与出发菌株相比分别提高了61.90%... 为了提高红曲红色素产量和质量(红色价高、色调好),以红色素高产菌株紫红曲霉CICC5017为出发菌株,采用紫外诱变,得到高产红曲红色素的M144菌株。利用此突变株进行液态摇瓶发酵和固态发酵,红曲色素红色价与出发菌株相比分别提高了61.90%和45.10%;色调与出发菌株相比分别提高了16.47%和13.04%。经十次传代稳定性实验,液态摇瓶发酵和固态发酵红曲红色素色价分别稳定在175U/mL和1500U/g,色调分别稳定在0.99和1.04,结果表明该菌株具有较好的遗传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曲 紫外诱变 红曲红色素 遗传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水溶性红曲红色素对减量亚硝酸钠腌制的实验香肠颜色形成和保持的影响 被引量:2
14
作者 齐晓辉 王大为 《中国食品添加剂》 CAS 1994年第2期23-26,共4页
一种水溶性红曲红色素对减量亚硝酸钠腌制的实验香肠颜色形成和保持的影响齐晓辉,王大为(中国肉类食品综合研究中心北京,100075)引言亚硝酸钠是传统的腌肉配料,它最明显的作用是与肉中的肌红蛋白反应,在加热后形成典型的腌... 一种水溶性红曲红色素对减量亚硝酸钠腌制的实验香肠颜色形成和保持的影响齐晓辉,王大为(中国肉类食品综合研究中心北京,100075)引言亚硝酸钠是传统的腌肉配料,它最明显的作用是与肉中的肌红蛋白反应,在加热后形成典型的腌肉红色(Fox,1966)。此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溶性红曲红色素 亚硝酸钠 腌制 香肠 颜色形成 颜色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曲红色素的光褪色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连喜军 《肉类研究》 2005年第8期32-35,共4页
用紫外灯照射一种红曲红色素的水溶液至无色,采用质谱和核磁图谱分析,鉴定其褪色后物质的分子式为C31H45NO10、C15H24O5、C16H21NO5,根据光化学理论分析,提出了这种红曲红素的光褪色机理。
关键词 T-红色素 光褪色 喷雾质谱 红曲红色素 图谱分析 化学理论 褪色机理 水溶液 紫外灯 分子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红曲霉液态发酵红曲红色素培养基的优化
16
作者 李大鹏 孙文红 +1 位作者 高玉荣 王宇宁 《中国酿造》 CAS 2012年第11期55-58,共4页
以高产诱变株紫红曲霉M144为出发菌株,以红色价和色调为指标,对液态发酵生产红曲红色素的培养基进行响应面法优化。首先采用析因实验设计确定液态发酵生产红曲红色素的红色价和色调的主要影响因子,然后通过Box-Behnken实验设计和响应面... 以高产诱变株紫红曲霉M144为出发菌株,以红色价和色调为指标,对液态发酵生产红曲红色素的培养基进行响应面法优化。首先采用析因实验设计确定液态发酵生产红曲红色素的红色价和色调的主要影响因子,然后通过Box-Behnken实验设计和响应面法进行优化。实验结果表明:玉米粉和豆粕粉是红色价的主要影响因子,玉米粉和MgSO4.7H2O是色调的主要影响因子,最优培养基配方为:玉米粉4.52%,豆粕粉2.32%,MgSO4.7H2O 1.55%,K2HPO4.3H2O 0.10%。在此条件下,红曲红色素的红色价为280.27U/mL,色调为1.09,比优化前分别提高了64.86%和10.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曲霉M144 液态发酵 红曲红色素 响应面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曲红色素纳米脂质体的制备及体外释放研究
17
作者 张飞 任海伟 +1 位作者 陈海秀 李雪 《中国食品工业》 2011年第11期57-58,共2页
以大豆卵磷脂和胆固醇为膜材,采用薄膜-超声法制备红曲红色素纳米脂质体,以包封率为评价指标,并考察其体外释放性能。结果表明,红曲红色素纳米脂质体的最佳制备参数为胆固醇:卵磷脂(w/w)比例1:4,红曲红色素与卵磷脂(w/w)比... 以大豆卵磷脂和胆固醇为膜材,采用薄膜-超声法制备红曲红色素纳米脂质体,以包封率为评价指标,并考察其体外释放性能。结果表明,红曲红色素纳米脂质体的最佳制备参数为胆固醇:卵磷脂(w/w)比例1:4,红曲红色素与卵磷脂(w/w)比例0.04:1,温度40℃,缓冲液pH值6.8,该条件下包封率可达40.82%,载药量达66.53%。体外释放研究表明,红曲红色素以脂质体形式在人工胃液或肠液存在时,缓释效果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曲红色素 脂质体 包封率 体外释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曲橙色素的发酵制备及其在红曲红色素化学半合成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8
作者 刘彩 陈莎 +1 位作者 高梦祥 李利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57-62,共6页
以红色红曲菌M7为菌株,采用pH 3的两步发酵法,结合结晶分离步骤,制备高纯度红曲橙色素,并以红曲橙色素和氨基酸为前体物,利用亲氨基反应在体外进行红曲红色素的化学半合成。结果显示,在该发酵条件下,所产生的色素在300 nm~600 nm范围内... 以红色红曲菌M7为菌株,采用pH 3的两步发酵法,结合结晶分离步骤,制备高纯度红曲橙色素,并以红曲橙色素和氨基酸为前体物,利用亲氨基反应在体外进行红曲红色素的化学半合成。结果显示,在该发酵条件下,所产生的色素在300 nm~600 nm范围内只有一个吸收峰,最大吸收波长为472 nm,表明该色素产物的主要成分为红曲橙色素,产量达(7.9±0.2)×10^(4)U/L;结晶分离步骤能显著提高红曲橙色素的纯度,当向70%乙醇的色素提取液中加入0.5倍体积的水进行结晶分离时,每升发酵培养基可获得(0.63±0.04)g高纯度红曲橙色素晶体,含红斑红曲素和红曲玉红素两种橙色素组分,未检出桔霉素;体外亲氨基反应成功合成色氨酸和谷氨酸衍生红曲红色素,且橙色素向2种衍生红曲红色素的转化效率无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曲色素 发酵 结晶 亲氨基反应 化学半合成 红曲红色素 衍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水溶性红曲红色素对香肠颜色的影响 被引量:7
19
作者 王大为 齐晓辉 《食品与机械》 CSCD 1994年第5期20-21,共2页
亚硝酸钠是传统的腌肉配料,它最明显的作用是与肉中的肌红蛋白反应,在加热后形成典型的腌肉红色.此外,亚硝酸钠还能抑制肉毒梭茵的繁殖,延缓腌肉的氧化酸败和形成腌肉的特殊风味.但是由于亚硝酸钠是一种毒性较强的物质,而且与致癌物亚... 亚硝酸钠是传统的腌肉配料,它最明显的作用是与肉中的肌红蛋白反应,在加热后形成典型的腌肉红色.此外,亚硝酸钠还能抑制肉毒梭茵的繁殖,延缓腌肉的氧化酸败和形成腌肉的特殊风味.但是由于亚硝酸钠是一种毒性较强的物质,而且与致癌物亚硝胺的形成有关,因此它在肉制品中的使用量和残留量受到严格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溶性 红曲红色素 香肠 颜色 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曲红色素稳定性研究及光热降解动力学分析 被引量:15
20
作者 朱佳丽 敬璞 《食品与发酵科技》 CAS 2017年第5期49-53,79,共6页
红曲红色素是一种在食品行业应用广泛的天然色素。本文研究了pH、光照和温度对红曲红色素稳定性的影响,并建立光热降解动力学方程。结果表明,当溶液的pH<5或pH>9时,红色素稳定性降低,且pH升高至13时其溶液颜色由红色变为黄。红曲... 红曲红色素是一种在食品行业应用广泛的天然色素。本文研究了pH、光照和温度对红曲红色素稳定性的影响,并建立光热降解动力学方程。结果表明,当溶液的pH<5或pH>9时,红色素稳定性降低,且pH升高至13时其溶液颜色由红色变为黄。红曲红色素的光稳定性较差,随着光照时间的增加,色素保存率不断下降,经过6h的照射后,色素保存率降至77.4%。通过对数据进行零级、一级和二级线性动力学方程的拟合,发现红曲红色素光降解更符合二级动力学。温度对红曲红色素稳定性影响较大,随着温度的升高,红曲红热降解速率不断加快,热降解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降解反应活化能Ea仅为43.5k J·mol^(-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曲红色素 稳定性 PH 光照 温度 光热降解动力学方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