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3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医用乳腺X线机管电压量传技术研究
1
作者 任国月 郭思明 +1 位作者 秦峰 马伯轩 《计量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892-1899,共8页
随着诊断X射线质量评价体系的不断完善,管电压已经成为评价X射线辐射束质量的重要指标。主要研究了医用乳腺X线机管电压的测量方法和溯源方法。管电压的测量采用了分压箱分压法和能谱终点法2种方法。将测量结果对市场上常用的几种半导... 随着诊断X射线质量评价体系的不断完善,管电压已经成为评价X射线辐射束质量的重要指标。主要研究了医用乳腺X线机管电压的测量方法和溯源方法。管电压的测量采用了分压箱分压法和能谱终点法2种方法。将测量结果对市场上常用的几种半导体探测器进行了量传。实验结果表明,2种方法测量管电压的最大误差在1.0%以内,验证了分压箱分压法以及能谱终点法测量得到的管电压的结果是可靠的。对国内市场上常用的4种半导体探测器管电压测量结果进行了校准,相对固有误差的偏差都在2.0%以内,满足医用乳腺X线机质控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离辐射计量 乳腺X线机 管电压 介入式分压箱 能谱 半导体探测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机低管电压联合高管电流技术用于肾癌术前诊断的价值
2
作者 秦基烨 王潇偲 杨岚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24年第10期2214-2216,2302,共4页
目的:探讨X射线计算机体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机低管电压联合高管电流技术应用于肾癌术前诊断的价值。方法:将2021年6月至2023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肾癌患者103例作为研究对象,纳入的所有患者均接受全腹多期增强CT检查,并根据... 目的:探讨X射线计算机体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机低管电压联合高管电流技术应用于肾癌术前诊断的价值。方法:将2021年6月至2023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肾癌患者103例作为研究对象,纳入的所有患者均接受全腹多期增强CT检查,并根据扫描参数的不同分为对照组(n=51)和观察组(n=52),对照组多期增强CT扫描的管电压为120 kV,管电流选择300 mA,观察组多期增强CT扫描管电压为90 kV,管电流为550 mA。比较两组患者临床基线资料、图像质量、图像清晰度以及辐射剂量。结果:两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实质期(Nephrographic phase,NP)和皮髓质期(Corticomedullary phase,CMP)的肿瘤感兴趣区(Region of interest,ROI)、信噪比(Signal to noise ratio,SNR)、对比度噪声比(Contrast-to-noise ratio,CNR)以及肾实质ROI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NP、CMP图像清晰度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NP、CMP期的有效剂量(Effective dose,ED)、总剂量长度乘积(Dose length produc,DLP)均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采用低管电压高管电流扫描方案对肾癌患者进行术前诊断取得的扫描图像清晰度较高、图像质量较好,且能够有效减少辐射剂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癌 计算机体层成像 管电压 高管电流 辐射剂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源CT低管电压及低剂量等渗对比剂在头颈部CTA中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0
3
作者 武洪林 李俊 +3 位作者 李红尧 魏文峰 蒋兰芝 王德杭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7年第7期1213-1217,共5页
目的评估双源CT低管电压及低剂量等渗对比剂对头颈部CT血管造影图像质量和辐射剂量的影响。方法选取头颈部CTA患者60例,随机分成两组(各30例)。A组:管电压80/Sn140 k Vp,对比剂32ml(270mg I/ml)。B组:管电压100/Sn140 k Vp,对比剂40ml(3... 目的评估双源CT低管电压及低剂量等渗对比剂对头颈部CT血管造影图像质量和辐射剂量的影响。方法选取头颈部CTA患者60例,随机分成两组(各30例)。A组:管电压80/Sn140 k Vp,对比剂32ml(270mg I/ml)。B组:管电压100/Sn140 k Vp,对比剂40ml(370mg I/ml)。记录各段动脉CT值、噪声值、对比噪声比、信噪比,以及辐射剂量、碘摄入量、图像质量主观评分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除了A组的升主动脉噪声值明显高于B组(P<0.01),两组图像的血管CT值、噪声值、信噪比、对比噪声比无统计学差异(P值均>0.05)。A组辐射剂量明显低于B组,减少了23.8%(P<0.001)。A组每例患者的碘摄入量较B组下降了41.6%。两组图像质量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844)。两名医生对图像质量一致性检验的Kappa值为0.663(P<0.001)。结论双源CT低管电压及低剂量等渗对比剂可以用于头颈部CT血管造影,在满足诊断要求的基础上,能同时减少辐射剂量及碘摄入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颈部 管电压 低剂量对比剂 辐射剂量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80kV低管电压扫描对脑CT血管成像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的影响 被引量:23
4
作者 唐坤 李瑞 +2 位作者 林洁 郑祥武 曹国全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77-180,183,共5页
目的对比80kV及120kV管电压对脑CT血管成像(CTA)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的影响,探讨低管电压脑CTA的可行性。资料与方法100例行脑CTA检查的患者随机分为80kV组和120kV组,每组50例。测量两组患者脑动脉(包括基底动脉、颈内动脉颅内段、大脑... 目的对比80kV及120kV管电压对脑CT血管成像(CTA)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的影响,探讨低管电压脑CTA的可行性。资料与方法100例行脑CTA检查的患者随机分为80kV组和120kV组,每组50例。测量两组患者脑动脉(包括基底动脉、颈内动脉颅内段、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大脑后动脉)CT值,计算各部位的图像对比噪声比(CNR)及信噪比(SNR),并对图像主观质量(包括脑动脉重建图像质量、血管边缘形态、微小分支血管显示程度、整体图像质量)及诊断信心进行评价。结果 80kV组患者CT剂量指数容积(CTDIvol)、剂量长度乘积(DLP)、有效剂量(ED)较120kV组分别降低63.97%、64.54%、64.65%。80kV组患者脑血管CT值及其与脑实质对比值较120kV组显著增高(P<0.001)。80kV组患者图像噪声水平较120kV组显著增高(P<0.001),但两组患者血管CNR及SNR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120kV组相比,80kV组患者血管边缘锐利程度降低,微小分支血管显示增多,但两组脑动脉重建图像质量、图像整体质量及对图像的诊断信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80kV低管电压脑CTA不仅可以显著增加血管强化值及其与周边组织的对比,而且图像整体质量及诊断信心不受影响,并能大幅度地降低辐射剂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管造影术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管电压 质量控制 辐射剂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源CT低管电压结合低浓度对比剂扫描模式在冠脉CTA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2
5
作者 周星 黄刚 +2 位作者 张常青 张文文 王平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6年第11期1980-1986,共7页
目的探讨双源CT低管电压加低浓度对比剂扫描技术在冠状动脉成像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120例患者根据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分为A、B两组,A组64例,BMI<25.0kg/m^2,随机分为A1、A2两组,各32例,扫描条件:80k V;B组56例,BMI≥25.... 目的探讨双源CT低管电压加低浓度对比剂扫描技术在冠状动脉成像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120例患者根据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分为A、B两组,A组64例,BMI<25.0kg/m^2,随机分为A1、A2两组,各32例,扫描条件:80k V;B组56例,BMI≥25.0kg/m^2,随机分为B1、B2两组,各28例,扫描条件:100k V。A1、B1组采用对比剂威视派克270mg I/ml;A2、B2组采用对比剂欧乃派克350mg I/ml。对四组图像主观评价、客观评价指标(血管CT值、图像噪声、信号噪声比(signal-to-noise ratio,SNR)、对比噪声比(contrast-to-noise ratio,CNR))及辐射剂量、碘总量进行对比分析。应用SPSS 19.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A1、A2及B1、B2组患者一般资料无统计学意义(P>0.05),碘总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1比A2组、B1比B2组碘总量分别降低了5243mg、8015mg。A组与B组ED、CTDIvol、DL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较B组ED降低约45.9%。四组图像主观评价差异无统计意义(P>0.0167)。A1、A2组及B1、B2组AA、RCA、LM血管CT值、SNR、CN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A、RCA、LM血管噪声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西门子Somatom Definition Flash CT机平台上,BMI正常及超重患者分别在80KV、100KV条件下联合低浓度对比剂注射方案可明显降低患者辐射剂量及碘用量,图像质量满意,可满足临床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脉CTA 管电压 低浓度对比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剂量造影剂结合低管电压在上腹部双源CT扫描中的应用 被引量:21
6
作者 王亚宁 时高峰 +1 位作者 杜煜 王琦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04-207,共4页
目的评价低剂量造影剂结合低管电压(100 kV)行上腹部CT增强扫描的图像质量,探讨其应用的可行性。资料与方法 80例行上腹部CT增强扫描的患者随机分为常规剂量组和低剂量组,常规剂量组造影剂用量1.5 ml/kg,管电压120 kV,采用反投影滤过重... 目的评价低剂量造影剂结合低管电压(100 kV)行上腹部CT增强扫描的图像质量,探讨其应用的可行性。资料与方法 80例行上腹部CT增强扫描的患者随机分为常规剂量组和低剂量组,常规剂量组造影剂用量1.5 ml/kg,管电压120 kV,采用反投影滤过重建算法;低剂量组造影剂用量1.0 ml/kg,管电压100kV,采用迭代重建算法,记录两组患者的扫描剂量并计算有效辐射剂量;测量两组动脉期及门静脉期腹主动脉、门静脉(门静脉期)、肝脏、脾脏、胰腺、腹膜后脂肪及肌肉(竖脊肌)的平均CT值及噪声,计算信噪比(SNR),并对图像进行评级评分。结果常规剂量组造影剂平均用量及辐射剂量均显著高于低剂量组(t=12.344、30.169,P<0.05);两组图像动脉期及门静脉期主动脉、肝脏、门静脉(门静脉期)、脾脏、胰腺、腹膜后脂肪及肌肉的平均CT值、噪声、SNR均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图像质量无显著差异(P>0.01)。结论低剂量造影剂结合100 kV管电压及迭代重建算法可以得到质量满意的上腹部CT增强扫描图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腹部 管电压 造影剂 药物剂量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28层螺旋CT低管电压联合低对比剂技术在下肢动脉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被引量:10
7
作者 宋照亮 王锡明 +3 位作者 纪晓鹏 孙华富 宋传涛 朱文勇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4年第4期595-598,共4页
目的探讨128层螺旋CT低管电压联合低对比剂技术在下肢动脉疾病应用的可行性及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12月至2013年10月行下肢动脉CTA检查的患者60例,采用低管电压联合低对比剂技术(80kV、250mAs,对比剂:1.0ml/kg)进行扫描,其中12例进... 目的探讨128层螺旋CT低管电压联合低对比剂技术在下肢动脉疾病应用的可行性及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12月至2013年10月行下肢动脉CTA检查的患者60例,采用低管电压联合低对比剂技术(80kV、250mAs,对比剂:1.0ml/kg)进行扫描,其中12例进行了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记录每次扫描的股动脉、腘动脉、胫后动脉CT值,算出均值,并统计出容积剂量指数(CTDIvoI)、剂量长度乘积(DLP),计算出有效剂量(ED)。由2名5年以上心血管影像诊断经验的放射医师以5分制对图像质量进行主观评价,并对两名医师的评分进行Kappa一致性检验。结果本组的CTDIvoI、DLP、ED分别为(4.85±0.00)mGy、(572±26.31)mGy.cm、(8.56±1.23)mSv。CT均值为(517±12.45)HU,达到诊断要求。两名医师图像主观评价得分分别为4.18±0.75、4.09±0.86,主观评价结果一致性好(Kappa=0.893,P=0.00)。12例患者CTA与DSA诊断符合率达100%。结论采用低管电压联合低对比剂技术行下肢动脉CTA检查,受检者的辐射剂量和对比剂用量明显降低,且图像质量满足诊断要求,对下肢动脉疾病的诊断和复查具有较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管电压 低对比剂 下肢动脉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管电压100kV下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的可行性 被引量:12
8
作者 张俊 何波 +2 位作者 江杰 谢晓洁 韩丹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734-737,共4页
目的探讨双源CT100kV管电压冠状动脉成像的可行性。资料与方法60例行双源CT冠状动脉造影患者,体重指数<25.0kg/m2、心率<75次/min、窦性心律且规整,随机分成100kV、362mA及120kV、400mA两组,每组30例。比较两组的影像质量、平均C... 目的探讨双源CT100kV管电压冠状动脉成像的可行性。资料与方法60例行双源CT冠状动脉造影患者,体重指数<25.0kg/m2、心率<75次/min、窦性心律且规整,随机分成100kV、362mA及120kV、400mA两组,每组30例。比较两组的影像质量、平均CT值、图像噪声、信噪比及辐射剂量。结果双源CT冠状动脉造影显示两组影像质量评分分别为(3.50±0.61)分和(3.30±0.86)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00kV组平均CT值为(646.50±127.15)Hu,明显高于120kV组的(471.35±88.13)Hu(P<0.05);100kV组图像噪声高于120kV组(P<0.05),但两组信噪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20kV、100kV组有效辐射剂量分别为(10.39±0.36)mSv和(7.29±0.36)mS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体重轻、心率不快而律齐者采用管电压100kV行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可在保证图像质量满足诊断的前提下减少辐射剂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血管造影术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图像处理 计算机辅助 辐射剂量 管电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非介入式X射线管电压测量的研究 被引量:14
9
作者 杨建 侯新生 +1 位作者 郑永明 黄平 《中国测试技术》 CAS 2008年第5期110-112,共3页
为了实现X射线诊断机的质量控制,根据辐射剂量测量的原理,设计了非介入式X射线管电压测量系统。该测量系统以单片机控制系统为平台,智能判断X射线诊断机的照射,通过不同传输路径的射线强度的对比,计算X射线管电压,实现X射线管电压波形... 为了实现X射线诊断机的质量控制,根据辐射剂量测量的原理,设计了非介入式X射线管电压测量系统。该测量系统以单片机控制系统为平台,智能判断X射线诊断机的照射,通过不同传输路径的射线强度的对比,计算X射线管电压,实现X射线管电压波形的实时存储。实验数据表明,该方法简单有效,安全可靠,适用于X射线诊断机的质量控制,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射线诊断机 质量控制 X射线管 非介入式 管电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降低不同管电压对下肢256层iCT血管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的影响 被引量:6
10
作者 葛涌钱 周学军 +3 位作者 包雪平 曹亮 葛敏 徐东慧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6年第11期2076-2079,共4页
目的探讨256层i CT低管电压对下肢CTA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的影响。方法 60例行下肢CTA检查的患者,随机分为A组(100k Vp,n=30)和B组(120k Vp,n=30)。测量两组动脉(髂外动脉、股动脉、胫前后动脉)CT值和背景噪声(N),计算图像信噪比(SNR)和... 目的探讨256层i CT低管电压对下肢CTA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的影响。方法 60例行下肢CTA检查的患者,随机分为A组(100k Vp,n=30)和B组(120k Vp,n=30)。测量两组动脉(髂外动脉、股动脉、胫前后动脉)CT值和背景噪声(N),计算图像信噪比(SNR)和对比噪声比(CNR)。采用5分法对图像主观质量(血管节段显示、血管细小分支显示、血管边缘锐利度)进行评价。记录两组扫描的剂量长度乘积(DLP),计算有效剂量(ED)。结果 A组动脉各水平CT值及N均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血管的SNR及CN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较B组血管节段及细小分支显示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血管边缘锐利度较B组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较B组DLP及ED分别降低38.66%和38.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管电压下肢CTA成像能显著增加血管强化值,增加对血管节段和细小分支显示,并能大幅度地降低辐射剂量,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管电压 下肢 血管成像 辐射剂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介入法测量工业X射线光机管电压的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吴金杰 郭彬 +3 位作者 李兵 蒋伟 陈法君 段盛麟 《计量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550-554,共5页
建立了基于分压箱介入法测量工业x射线光机管电压的方法,测量了工业X射线光机MGl65的管电压。结果显示管电压纹波小于4%,其中35kV以上,纹波小于1%;7.5-150kV范围内平均管电压与标称值偏差小于1.8%,多次测量管电压重复性好于0... 建立了基于分压箱介入法测量工业x射线光机管电压的方法,测量了工业X射线光机MGl65的管电压。结果显示管电压纹波小于4%,其中35kV以上,纹波小于1%;7.5-150kV范围内平均管电压与标称值偏差小于1.8%,多次测量管电压重复性好于0.01%,测试重新出束和开机条件下的管电压重复性,结果好于0.02%,达到了低能x射线空气比释动能国家基准量值复现、量值传递和国际比对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量学 工业X射线光机 介入法 管电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动管电压调制技术与迭代重建算法在冠状动脉CTA检查中应用 被引量:9
12
作者 王莹 王晓华 +3 位作者 张艳 卢禹流 张堃 袁慧书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5年第12期2134-2140,共7页
目的探讨双源CT自动管电压调制技术与迭代重建算法在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中应用的价值。方法将连续325例接受双源CT冠状动脉CTA的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采用自动管电压调制技术(Care kV),... 目的探讨双源CT自动管电压调制技术与迭代重建算法在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中应用的价值。方法将连续325例接受双源CT冠状动脉CTA的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采用自动管电压调制技术(Care kV),对照组采用固定管电压1 20kV,所有患者按照心率不同分别采用相应扫描方式,试验组中39例患者,应用Care kV技术后扫描时管电压为80 kV者采用迭代重建算法(iterative reconstruction,IR)进行后处理。对各组的图像质量平均分、血管管腔CT值、图像噪声、信噪比(signal-to-noise ratio,SNR)、对比噪声比(contrast-to-noise ratio,CNR)、容积CT剂量指数(volume CT dose index,CTDI_(vol)●和有效辐射剂量(effective dose,ED)分别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Wilcoxon检验或配对样本t检验进行组间对比研究,P<0.05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①试验组和对照组图像质量平均分无统计学差异(试验组3.86±0.23,对照组3.85±0.20,P>0.05);试验组图像噪声高于对照组,血管管腔CT值高于对照组,SNR和CNR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CTDI_(vol)和ED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IR组图像质量平均分高于FBP组,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IR组3.93±0.18,FBP组3.85±0.23,P<0.05);IR组图像噪声低于对照组,SNR和CNR均高于FBP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双源CT自动管电压调制技术与迭代重建算法对冠状动脉CTA检查进行个性化调制,在保证或提高图像质量的同时,可以有效降低辐射剂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 自动管电压调制技术 迭代重建算法 辐射剂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低管电压对胸痛三联征排查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的影响 被引量:19
13
作者 王敏 郭美玲 李剑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715-717,719,共4页
目的探讨低管电压对128层螺旋CT急性胸痛三联征排查(TRO)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的影响。资料与方法 50例临床症状表现为急性胸痛,并行128层螺旋CT回顾性心电门控TRO的患者,随机分为A组(100 kV)、B组(120 kV),每组各25例。采用5分法评价图... 目的探讨低管电压对128层螺旋CT急性胸痛三联征排查(TRO)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的影响。资料与方法 50例临床症状表现为急性胸痛,并行128层螺旋CT回顾性心电门控TRO的患者,随机分为A组(100 kV)、B组(120 kV),每组各25例。采用5分法评价图像质量,测量并计算两组主动脉、肺动脉及冠状动脉的CT值、图像噪声(N)、信噪比(SNR)、对比噪声比(CNR)。记录剂量长度乘积(DLP),计算有效剂量(ED)。比较两组的图像质量和ED。结果两组图像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67,P>0.05)。A组主动脉、肺动脉、冠状动脉平均CT值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753、2.081、3.755,P<0.05)。两组N、SNR、CNR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654、0.818、1.357,P>0.05)。A组ED[(7.25±1.53)mSv]明显低于B组[(11.86±2.22)mS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541,P<0.05)。结论低管电压128层螺旋CT的TRO可以在获得满足诊断要求的图像质量的同时,降低辐射剂量,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痛 急性病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管电压 质量控制 辐射剂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管电压对下肢CT血管成像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的影响 被引量:9
14
作者 葛涌钱 周学军 +3 位作者 包雪平 陈小华 曹亮 吴晓翔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291-294,共4页
下肢CT血管成像(CTA)已成为常规检查,其大范围容积扫描使得辐射剂量较大[1]。近年来,通过降低管电压来降低辐射剂量的报道多局限于对比两组不同管电压[2]。本研究拟通过降低120 kV p管电压至100 kV p及80 kV p后,多组比较分析对下肢CT... 下肢CT血管成像(CTA)已成为常规检查,其大范围容积扫描使得辐射剂量较大[1]。近年来,通过降低管电压来降低辐射剂量的报道多局限于对比两组不同管电压[2]。本研究拟通过降低120 kV p管电压至100 kV p及80 kV p后,多组比较分析对下肢CTA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的影响,探讨满足诊断要求时低管电压扫描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血管造影术 管电压 下肢 质量控制 辐射剂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便携式X光机的能谱及管电压测量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蒋伟 吴金杰 +1 位作者 方方 郭彬 《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229-1233,共5页
使用一种便携式工业X射线光机进行研究实验,测试了管电压和管电流的稳定性,测定了光机射束方向的剂量率。利用57Co、109Cd、55Fe和241Am四种放射源对高纯锗能谱仪进行刻度,计算出能量分辨率和刻度因子。通过该能谱仪测量得到X射线能谱,... 使用一种便携式工业X射线光机进行研究实验,测试了管电压和管电流的稳定性,测定了光机射束方向的剂量率。利用57Co、109Cd、55Fe和241Am四种放射源对高纯锗能谱仪进行刻度,计算出能量分辨率和刻度因子。通过该能谱仪测量得到X射线能谱,获得准确管电压值,并给出了采用精密数字电压表测量管电压方法的校准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便携式X光机 管电压 能谱 校准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能最佳管电压技术对胸部CT辐射剂量和图像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5
16
作者 何新华 胡永胜 +5 位作者 杨越 王自勇 胡鹏程 王劲武 付璇 孔祥旭 《安徽医学》 2015年第11期1353-1357,共5页
目的分析智能最佳管电压(CARE k V)技术在胸部CT平扫中降低辐射剂量和减少图像伪影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10例胸部CT平扫患者按扫描时间分为A、B、C组,每组70例。所有患者均开启智能毫安技术(CARE Dose 4D)模式,A组采用120 k V、B组采用10... 目的分析智能最佳管电压(CARE k V)技术在胸部CT平扫中降低辐射剂量和减少图像伪影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10例胸部CT平扫患者按扫描时间分为A、B、C组,每组70例。所有患者均开启智能毫安技术(CARE Dose 4D)模式,A组采用120 k V、B组采用100 k V、C组采用CARE k V技术。使用PACS工作站进行图像质量主观评价,测量胸廓入口层面脊柱旁肌肉、肺动脉干层面及右下肺静脉层面的降主动脉CT值、噪声等,记录扫描参数等。对组间图像质量、辐射剂量等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C组扫描时自动选择管电压及管电流,其中包括13例100 k V、47例120 k V、10例140 k V。B组与A组比较,有效毫安秒(the effective m As)、CT容积剂量指数(CTDIvol)、有效吸收剂量(ED)分别降低10.35%、46.69%、46.26%;C组与A组比较,分别降低35.08%、35.34%、33.48%,组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胸廓入口层面组间两两比较,C组和A组间的噪声(SD)、信噪比(SNR)、图像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组和B组比较,C组的SD显著低于B组,而SNR和图像质量评分显著高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的条状伪影及伪影严重程度明显少于(轻于)A组和B组,图像质量显著优于低剂量B组。中下肺层面图像质量评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ARE k V技术能够根据患者体型和解剖部位自动地选择管电压和调整管电流,提高工作效率,在显著降低胸部CT平扫辐射剂量的同时,可以有效地降低胸廓入口层面的噪声,减少图像伪影,改善图像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最佳管电压 体层摄影术 X射线计算机 胸部 辐射剂量 伪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化胸部X线摄影在不同管电压下效果与其对受检者的影响 被引量:3
17
作者 卢新培 刘嵩 +1 位作者 宋乐 郝亮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6年第9期1616-1619,共4页
目的观察不同管电压下胸部数字X线摄影影像效果与其对受检者的影响。方法选择一种成人胸部模体为研究对象,用三种胸部数字X线的管电压80k V、100k V及120k V进行曝光。然后测量每种管电压下模体入射剂量、相对噪音值、对比度噪音比及有... 目的观察不同管电压下胸部数字X线摄影影像效果与其对受检者的影响。方法选择一种成人胸部模体为研究对象,用三种胸部数字X线的管电压80k V、100k V及120k V进行曝光。然后测量每种管电压下模体入射剂量、相对噪音值、对比度噪音比及有效剂量。结果自动曝光控制档位保持不动时,有效剂量及模体入射剂量均随着管电压的增加而逐渐减少。模体入射剂量与有效剂量呈正相关性。自动曝光控制档位保持不动时,相对噪音值会随着管电压的增加而逐渐减少,对比度噪音比会随着管电压的增加而逐渐增大。结论胸部数字X射线摄影时,在不影响影像质量的前提下为了减少受检患者的辐射剂量应尽量使用较高的管电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电压 胸部数字X射线摄影 影像效果 入射剂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DCT前置心电门控低管电压冠状动脉成像观察 被引量:3
18
作者 孙凤伟 范丽娟 徐冬生 《山东医药》 CAS 2013年第3期92-93,共2页
目的观察多排螺旋CT(MDCT)前置心电门控低管电压冠状动脉成像的可行性。方法 21例采用前门控100 kV管电压扫描冠状动脉患者(低压组),23例以前门控120 kV扫描患者(高压组),观察两组图像整体质量和辐射剂量。结果与高压组比较,低压组信号... 目的观察多排螺旋CT(MDCT)前置心电门控低管电压冠状动脉成像的可行性。方法 21例采用前门控100 kV管电压扫描冠状动脉患者(低压组),23例以前门控120 kV扫描患者(高压组),观察两组图像整体质量和辐射剂量。结果与高压组比较,低压组信号强度、噪声升高,容积CT剂量指数、有效剂量降低(P<0.05)。结论 MDCT前置心电门控低管电压冠状动脉成像整体质量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冠状动脉造影术 管电压 辐射剂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X射线机管电压介入式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王玉龙 吴金杰 +1 位作者 姚馨博 任世伟 《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430-433,共4页
为了更准确的描述管电压,本实验通过以二极管探头、数字电路为基础的非介入式方法,对医用乳腺X射线机管电压进行了测量,并以此结果刻度了介入式分压箱;同时,对采样数据进行高斯分布处理,剔除3σ以外的数据,对管电压纹波重新计算并与定... 为了更准确的描述管电压,本实验通过以二极管探头、数字电路为基础的非介入式方法,对医用乳腺X射线机管电压进行了测量,并以此结果刻度了介入式分压箱;同时,对采样数据进行高斯分布处理,剔除3σ以外的数据,对管电压纹波重新计算并与定义值进行了比较。采用非介入式方法对管电压进行测量,结果与仪器示值的差别小于1%,管电压纹波小于8%,达到了建立乳腺X射线参考辐射场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机 管电压 纹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能最佳管电压技术在128层螺旋CT全腹部检查中应用探讨 被引量:2
20
作者 袁保锋 李澄 +1 位作者 李一鸣 李郑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14年第5期430-434,共5页
目的探讨128层螺旋CT智能最佳管电压(CAREkV)技术对腹部扫描辐射剂量及其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10月至12月90例行CT常规全腹部检查患者,其中男性50例,女性40例;年龄46~75岁,平均年龄61.6岁。随机分为3组:A组30例.扫... 目的探讨128层螺旋CT智能最佳管电压(CAREkV)技术对腹部扫描辐射剂量及其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10月至12月90例行CT常规全腹部检查患者,其中男性50例,女性40例;年龄46~75岁,平均年龄61.6岁。随机分为3组:A组30例.扫描管电压为120kV,360mA;B组30例,扫描管电压为120kV和电流CARE Dose 4D技术;C组30例.扫描管电压为CAREkV技术和电流CARE Dose 4D技术;3组其他扫描参数和图像重建参数均相同。由2名高年资放射科医师对3组图像质量进行评价。测量肝门层面肝实质的CT值及图像噪声(SD),比较各组信噪比(SNR)、对比噪声比(CNR)、平均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1)、剂量长度乘积(DLP)、有效剂量(ED)。结果图像主观评价A组得分3.73,B组3.50,C组3.60,3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NR,A组0.49,B组0.38,C组0.50;SNR,A组3.53,B组2.81,C组3.31:A组与C组CNR和SN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A组、C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B、C3组CTDIvol、DLP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C3组ED分别为(13.254±1.3)mSv、(7.57±1.9)mSv、(6.36±1.6)mSv,两两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AREkV技术能够根据患者个体差异自动选择kV及mA,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同时,可以有效地减低辐射剂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CT) 智能最佳管电压技术(CARE kV) 辐射剂量 信噪比(SNR) 对比噪声比(CN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