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2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研究型大学教师参与教学改革的动力及其特征研究-基于符号互动理论分析的视角
1
作者 李虹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5年第1期39-50,共12页
大学教学质量的提升需要不断探索教学改革,其具体执行靠一线教师,一线教师有动力参与其中是教学改革成功的关键。文章基于质性研究方法,采用访谈法、参与式观察法、实物收集法等收集资料;对18所研究型大学、共计11个一级学科的33位一线... 大学教学质量的提升需要不断探索教学改革,其具体执行靠一线教师,一线教师有动力参与其中是教学改革成功的关键。文章基于质性研究方法,采用访谈法、参与式观察法、实物收集法等收集资料;对18所研究型大学、共计11个一级学科的33位一线教师进行深度访谈;运用Nvivo软件按照三级编码的操作程序和扎根理论的方法取径完成了理论建构。研究发现,大学教师参与教学改革包括不同主体主导因素、实践过程主导因素、目标结果主导因素和情境场景主导因素共四类32种动力因素。基于符号互动理论分析视角发现,研究型大学教师参与教.学改革的动力具有情境性、能动性和变化性特征,其动力因素具有多元性、矛盾性和复杂性特征,各个动力因素之间具有开放性、互动性和共生性特征。基于前述特征,政府、高校、二级学院教学管理者等需要营造积极的教学改革文化,发挥教学制度的正面效应,提供相应的教学支持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究型大学 教师 教学改革 动力特征 符号互动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符号互动理论的烟台非遗IP开发与实践研究
2
作者 王金龙 随成龙 李伟娟 《天工》 2025年第15期56-59,共4页
以符号互动理论与IP生态链理念为基础,探讨烟台非遗在当代表达与文创转化中的策略与路径。通过文献分析与实地调研,构建了烟台非遗IP生态链模型,明确了非遗在生产、传播与消费环节中的互动机制。在此基础上,选取“八仙文化”为代表性案... 以符号互动理论与IP生态链理念为基础,探讨烟台非遗在当代表达与文创转化中的策略与路径。通过文献分析与实地调研,构建了烟台非遗IP生态链模型,明确了非遗在生产、传播与消费环节中的互动机制。在此基础上,选取“八仙文化”为代表性案例,结合AI图像生成技术,对“暗八仙”符号元素进行提取与视觉转化,开发多功能文创产品,实现传统文化的创新传播与场景化体验。研究旨在为地方非遗资源的IP化开发提供理论支撑与实践范式,推动非遗在新时代语境中的活态传承与创新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符号互动理论 烟台非遗 IP生态链 “八仙文化” 文创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符号互动论在工艺美术鉴赏课程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3
作者 傅凯莉 《美术教育研究》 2025年第5期128-130,共3页
论证跨文化理解力在全球化背景下的重要性,回顾相关研究,阐述符号互动理论在教育领域和工艺美术欣赏中的作用,以工艺美术作品中的符号为线索,在符号互动理论的指导下开展教学模块设计,有助于提升学生对工艺美术文化内涵的理解与跨文化... 论证跨文化理解力在全球化背景下的重要性,回顾相关研究,阐述符号互动理论在教育领域和工艺美术欣赏中的作用,以工艺美术作品中的符号为线索,在符号互动理论的指导下开展教学模块设计,有助于提升学生对工艺美术文化内涵的理解与跨文化沟通能力。基于符号互动理论设计高校中西方工艺美术史课程,可以提升学生的审美鉴赏和跨文化理解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艺美术 通识教育 符号互动理论 跨文化理解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符号互动论视角再看王国维对中国悲剧之评价
4
作者 王昕南 《戏剧之家》 2025年第8期17-19,共3页
按照主人公个人意志的作用是否贯穿于整个戏剧矛盾的产生与和解过程,中国古典戏剧可以划分为“自我认同型戏剧”“他者认同型戏剧”“自我与他者认同混合型戏剧”。王国维认为,由于《窦娥冤》和《赵氏孤儿》的主人公的戏剧行动都是出自... 按照主人公个人意志的作用是否贯穿于整个戏剧矛盾的产生与和解过程,中国古典戏剧可以划分为“自我认同型戏剧”“他者认同型戏剧”“自我与他者认同混合型戏剧”。王国维认为,由于《窦娥冤》和《赵氏孤儿》的主人公的戏剧行动都是出自自身意识,所以这两部剧称得上是“大悲剧”。但依照笔者的论述,王国维的说法有其局限性,因为自身意识分为“主我”和“客我”两部分,王国维所说的“自身意识”其实是“主我”,而《窦娥冤》《赵氏孤儿》二戏主人翁的意识是“客我”的表现。但同时,笔者认为王国维把这两部剧称为“大悲剧”也有其合理之处。因为正是“主我”无法实现的窘境,才恰恰是《窦娥冤》《赵氏孤儿》真正能够被称之为悲剧的地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符号互动 中国悲剧 王国维 《宋元戏曲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符号互动:品牌数字传播的社会认同建构 被引量:13
5
作者 姚曦 姚俊 《新闻与传播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6-107,共12页
网络化个体主义是推动品牌社会认同加速离散的重要力量,由此造成品牌社会认同的危机,然而,网络个体的重新聚集也成为品牌构建新社会认同的契机。因此,探索全新的品牌数字传播对社会认同的建构理路,对于理解广告品牌研究的理论与实践具... 网络化个体主义是推动品牌社会认同加速离散的重要力量,由此造成品牌社会认同的危机,然而,网络个体的重新聚集也成为品牌构建新社会认同的契机。因此,探索全新的品牌数字传播对社会认同的建构理路,对于理解广告品牌研究的理论与实践具有重要意义。研究基于符号互动理论,对“后浪现象”这一数字传播典型案例进行探讨,从个体、群际和社会三重互动情境着手分析,提炼出品牌数字传播构建社会认同的两个关键环节:“情感化的符号生产”与“仪式化的公众文本创作”。在个体间情感认同形成层面,符号的生产促成情感心理空间的连接和扩大,其是形成情感认同的中间纽带;在群际间层面,人们通过互动仪式链参与公众文本创作,促进群际间的意义生产,突破圈层的意义边界,助力群际间认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社会 品牌传播 符号互动 “后浪现象” 社会认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符号互动论看追光动画神话宇宙的共识性研究
6
作者 王墨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4期126-129,168,共5页
追光动画所谱写的神话宇宙一方面革新了传统文化的讲述方式,另一方面又弥合了传统和现代之间的断裂之处。纵观追光动画的全部作品,可以发现,它创造了一个以共识为基础的意义空间。这一共识的来源多种多样,其表现形式也多种多样,但它的... 追光动画所谱写的神话宇宙一方面革新了传统文化的讲述方式,另一方面又弥合了传统和现代之间的断裂之处。纵观追光动画的全部作品,可以发现,它创造了一个以共识为基础的意义空间。这一共识的来源多种多样,其表现形式也多种多样,但它的形成方式显然是通过符号进行的互动达成。总的来说,追光动画的符号互动实践可以被划分为两个部分,即制造共识与实践共识。前者指的是影片如何将传统的表述为现代的,后者指的则是生产者如何将不同的影片联系在一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追光动画 符号互动 神话宇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符号互动视野下公共图书馆品牌视觉形象塑造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种浩冰 龚蛟腾 《图书馆界》 2024年第4期10-17,共8页
公共图书馆应当应用符号互动理论,积极塑造其品牌视觉形象。基于符号互动要素构建动态的符号互动模式,从符号展演、符号交流、符号认同三个环节出发,借视觉符号予读者正确的品牌感知引导,促使公共图书馆与读者在情感交互中对品牌形象达... 公共图书馆应当应用符号互动理论,积极塑造其品牌视觉形象。基于符号互动要素构建动态的符号互动模式,从符号展演、符号交流、符号认同三个环节出发,借视觉符号予读者正确的品牌感知引导,促使公共图书馆与读者在情感交互中对品牌形象达成一致认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图书馆 品牌视觉形象 符号互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符号互动理论的老字号品牌IP形象设计策略 被引量:1
8
作者 牛芸 陈锋 《美与时代(创意)(上)》 2024年第5期40-44,共5页
通过问卷调查和对现有老字号IP形象开发模式的分析,在符号互动理论的架构下,从形象内核、符号系统、互动衍生三个维度,解析了老字号IP形象互动设计的影响因素,构建了老字号品牌IP形象的设计策略。以福建省老字号青红酒为例,阐述了在老... 通过问卷调查和对现有老字号IP形象开发模式的分析,在符号互动理论的架构下,从形象内核、符号系统、互动衍生三个维度,解析了老字号IP形象互动设计的影响因素,构建了老字号品牌IP形象的设计策略。以福建省老字号青红酒为例,阐述了在老字号与传统文化联合发展的背景下,应注意强调IP形象的互动展现,结合场景、衍生设计等形式有针对性地塑造IP形象,打造融合互动型老字号品牌IP,形成差异化竞争,彰显与传递老字号的文化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符号互动理论 老字号品牌 品牌IP IP形象设计 设计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符号互动论的东方黎族服饰文化产业化发展研究
9
作者 徐晓彤 胡瑞波 《美与时代(创意)(上)》 2024年第6期30-34,共5页
黎族服饰承载了黎族丰富的历史文化,不仅是黎族人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更是民族文化认同和身份认同的象征。黎族服饰文化产业化是宣传与弘扬黎族文化的有效路径,同时也对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有着重要影响。本文基于符号互动论,分析了东方市... 黎族服饰承载了黎族丰富的历史文化,不仅是黎族人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更是民族文化认同和身份认同的象征。黎族服饰文化产业化是宣传与弘扬黎族文化的有效路径,同时也对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有着重要影响。本文基于符号互动论,分析了东方市黎族服饰的文化内涵、产业化现状以及符号互动论下的东方黎族服饰文化产业化发展的影响机制,构建了三种东方市黎族服饰文化产业化模式:创意驱动模式、业态融合模式和数字驱动模式,旨在为推动东方黎族服饰的产业化发展提供理论与实践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符号互动 黎族服饰 文化产业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符号互动论的微软标志设计研究
10
作者 何辰月 杨冰 高博 《上海包装》 2024年第11期104-106,共3页
企业标志设计是数字经济时代的产物。企业用标志来展现公司主体和品牌文化,能起到企业推广的作用。微软公司标志的形态风格在各个时期都有不同的流行趋势,整体由具象设计走向抽象设计。基于符号互动学论,分析了微软标志的演变历史与原因... 企业标志设计是数字经济时代的产物。企业用标志来展现公司主体和品牌文化,能起到企业推广的作用。微软公司标志的形态风格在各个时期都有不同的流行趋势,整体由具象设计走向抽象设计。基于符号互动学论,分析了微软标志的演变历史与原因,探讨了微软标志设计中的符号互动实现效果,以期为标志设计理论和实践提供新的研究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符号互动 标志设计 微软 极简化设计 文化呈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互联网影视解说短视频符号互动系统研究
11
作者 孙伯翰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1-25,共5页
在快餐化的互联网时代,影视解说短视频取代了其所指向的作品成为观众了解影视作品的重要手段。解说短视频不等于电影作品,而是一种文本再建构,短视频依照自己的传播规律在哔哩哔哩、抖音、快手等平台吸引了一大批观众,并在当下引发巨大... 在快餐化的互联网时代,影视解说短视频取代了其所指向的作品成为观众了解影视作品的重要手段。解说短视频不等于电影作品,而是一种文本再建构,短视频依照自己的传播规律在哔哩哔哩、抖音、快手等平台吸引了一大批观众,并在当下引发巨大争议。观众互动的加入更使互联网解说短视频的符号文本建构模式有了全新的特征。只有了解此类短视频的符号建构与互动方式,才能维护影视艺术圈更为健康的生存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影视解说 短视频 叙事重构 符号互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符号互动论视角下人际交往单元设计探索
12
作者 陈晓露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24年第34期20-25,共6页
以符号互动论的基本主张,即“人在与他人的互动过程中确立自己的身份”为单元框架的起点,创建高中一年级心理课人际交往主题下“我们与我”单元,帮助学生通过非言语线索、第一印象、归因理论、认知偏差、镜中自我等方式来理解他人、理... 以符号互动论的基本主张,即“人在与他人的互动过程中确立自己的身份”为单元框架的起点,创建高中一年级心理课人际交往主题下“我们与我”单元,帮助学生通过非言语线索、第一印象、归因理论、认知偏差、镜中自我等方式来理解他人、理解社会,最终回归到认识自我,促进个体与环境的良性互动和协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符号互动 人际交往 单元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符号互动视域下体育电商直播中的身体消费 被引量:12
13
作者 王相飞 延怡冉 +1 位作者 康益豪 王雪莲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56-61,共6页
基于符号互动论的视角,探讨体育电商直播中的新型身体消费机制。研究发现消费者对体育电商主播的身体形象进行符号化消费、直播间为主播和消费者的身体符号化呈现提供了消费情境、主播与消费者双向的具身参与互动助推身体符号化消费行... 基于符号互动论的视角,探讨体育电商直播中的新型身体消费机制。研究发现消费者对体育电商主播的身体形象进行符号化消费、直播间为主播和消费者的身体符号化呈现提供了消费情境、主播与消费者双向的具身参与互动助推身体符号化消费行为。据此提出体育电商直播中的身体消费实施路径充分发挥体育电商主播的身体符号化优势、积极打造观赏型和参与型的符号化消费情境、强化主播与消费者的具身符号化互动体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电商直播 符号互动 身体消费 体育消费 虚拟在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符号互动论思想下的具身认知研究 被引量:10
14
作者 王慧莉 崔中良 冯革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88-95,共8页
本文基于认知科学和具身认知的社会转向,从哲学方法论的视角论述了米德的符号互动论思想对认知科学研究的影响,强调社会互动和符号互动是认知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因素。按照米德的思想,认知是一种态度,具身认知应以身体—世界—他人的互动... 本文基于认知科学和具身认知的社会转向,从哲学方法论的视角论述了米德的符号互动论思想对认知科学研究的影响,强调社会互动和符号互动是认知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因素。按照米德的思想,认知是一种态度,具身认知应以身体—世界—他人的互动为前提,研究姿态对话、符号互动、主我-客我互动和互动内化在认知的产生和发展中的作用。米德的认知思想的研究促进了认知科学和具身认知的社会转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科学 具身认知 米德 社会性 符号互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我、体育与社会:论符号互动理论在体育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12
15
作者 刘晖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4-18,共5页
论述了符号互动理论的产生与演进及其对体育社会学研究的影响,对自我与身份认同、社会互动以及传媒领域中体育权力与斗争等问题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符号互动理论在体育社会学和心理学的研究中依旧发挥着重要作用。
关键词 体育社会学 符号互动理论 自我 身份认同 社会认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符号互动理论的我国三大球积弱现象分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邵凯 董传升 牛杰冠 《山东体育科技》 2015年第1期12-16,共5页
我国三大球伦敦奥运会后竞技成绩持续走低,出现积弱现象。运用文献资料和数理统计法,依托社会学中米德为代表的符号互动理论对我国近年来在三大球领域产生的竞技成绩积弱现象进行了分析,利用符号定位与互动分析了积弱现象背后的竞技体... 我国三大球伦敦奥运会后竞技成绩持续走低,出现积弱现象。运用文献资料和数理统计法,依托社会学中米德为代表的符号互动理论对我国近年来在三大球领域产生的竞技成绩积弱现象进行了分析,利用符号定位与互动分析了积弱现象背后的竞技体育、群众体育和职业体育的关系问题,通过分析,简要得出我国三大球发展过程中的社会互动、协调互动和理性互动三个层次,对于三大球在我国体育事业发展强国道路上的重新定位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符号互动 三大球 积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符号互动论:从品牌消费角度的解读 被引量:8
17
作者 刘国华 王红国 《上海管理科学》 2015年第1期30-34,共5页
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方式的个性化,消费者不再仅以使用价值为出发点,消费活动已脱离实物形象,转化为以拥有符号价值为目的的象征性消费。在这过程中,"互动"成为符号消费过程中一种非常重要的伴随方式。作为心理学理论的... 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方式的个性化,消费者不再仅以使用价值为出发点,消费活动已脱离实物形象,转化为以拥有符号价值为目的的象征性消费。在这过程中,"互动"成为符号消费过程中一种非常重要的伴随方式。作为心理学理论的一个分支,符号互动论在品牌研究领域的应用长期被忽略。事实上,因为消费者在品牌消费中各种互动关系,使得这一心理学领域和营销学领域的结合成为必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符号消费 互动 符号互动 品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符号互动论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教学实践中的运用 被引量:7
18
作者 刘秉贤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CSSCI 2014年第2期66-69,共4页
符号互动论认为社会活动是符号相互作用的过程,用该理论分析以互动为内核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教学具有适切性、启发性和指导性。在符号互动论的视野下,可以把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教学分化为如何把握和利用符号以及如何控制符号互动过程... 符号互动论认为社会活动是符号相互作用的过程,用该理论分析以互动为内核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教学具有适切性、启发性和指导性。在符号互动论的视野下,可以把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教学分化为如何把握和利用符号以及如何控制符号互动过程这两个维度。运用符号互动理论,应该从增加师生互动的频度和广度,培育高端情感符号;回应社会热点和学生思想热点,创作"有意味的"案例文本;锤炼教学语言,做到既"能讲"又"会讲";灵活运用各种互动形式,控制课堂互动方向;保持对"沉默者"的关注与鼓励,优化案例教学效果等五方面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教学的实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符号互动 思想政治理论课 案例教学 实效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透视课程生成:符号互动论的视角 被引量:4
19
作者 夏永庚 《当代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23-26,共4页
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看,课堂教学是一个符号互动的过程。而符号具有普遍性、社会建构性和灵活多变性的特征。符号的普遍性特征保证教学过程处于一种动态平衡与生成之中;而符号的社会建构性和灵活多变性则使教学过程处于一种变化之中,这种... 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看,课堂教学是一个符号互动的过程。而符号具有普遍性、社会建构性和灵活多变性的特征。符号的普遍性特征保证教学过程处于一种动态平衡与生成之中;而符号的社会建构性和灵活多变性则使教学过程处于一种变化之中,这种变化促成了新的课程意义生成的"突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符号 符号互动 课程生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符号互动论视角下的他律剥夺式德育 被引量:3
20
作者 张志华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04-309,共6页
他律剥夺式德育是对德育初衷的悖离。德育的初衷是为了促进学生人格发展,但实践中的一些德育形态却污损学生的人格、剥夺学生的自我价值感。这主要是由于教师的积极自由膨胀,对学生缺乏信任从而采取他律剥夺式德育,致使德育的意义在互... 他律剥夺式德育是对德育初衷的悖离。德育的初衷是为了促进学生人格发展,但实践中的一些德育形态却污损学生的人格、剥夺学生的自我价值感。这主要是由于教师的积极自由膨胀,对学生缺乏信任从而采取他律剥夺式德育,致使德育的意义在互动中被扭曲。为此,教师要理性地区分作为理念的他律和作为手段的他律,由无视学生主体性的强力控制转向在尊重学生人格的基础上的引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育 符号互动 他律剥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