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53
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尚“笔力”:方东树诗论中的力度追寻
1
作者
黄心怡
《安庆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5年第2期2-8,共7页
“笔力”作为书论中的批评术语,于唐宋之际向诗论领域渗透衍化,常被用来强调诗歌中雄健豪迈的力度特征。方东树的理论中“笔力”,以“斩截包括得尽”为核心,将“务去陈言”“文法高古”作为其生成条件,并最终使作品呈现出以“奇”为核...
“笔力”作为书论中的批评术语,于唐宋之际向诗论领域渗透衍化,常被用来强调诗歌中雄健豪迈的力度特征。方东树的理论中“笔力”,以“斩截包括得尽”为核心,将“务去陈言”“文法高古”作为其生成条件,并最终使作品呈现出以“奇”为核心的风格特点,是一个综合了诗歌选字造言、章法笔力、体势风格的整体性评价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东树
《昭昧詹言》
笔力
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也谈“笔力”——读《由“笔力”问题看老舍的中国画思想》一文有感
2
作者
郑奇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94-95,29,共3页
绘画线条产生于写形,然后写质(感)、写神、写意、写情,最后走向本体自律,走向抽象而完全成熟。中国画对线的使用没有历史断层,因而积累了西画无法达到的高难度,并成为中国画最重要的特征。近现代西画传入使这一特征减弱,但以刘海粟为首...
绘画线条产生于写形,然后写质(感)、写神、写意、写情,最后走向本体自律,走向抽象而完全成熟。中国画对线的使用没有历史断层,因而积累了西画无法达到的高难度,并成为中国画最重要的特征。近现代西画传入使这一特征减弱,但以刘海粟为首的南艺则成为中流砥柱,对这一特征不仅有所强化,而且建立了从笔感、笔力到笔力学的完整的学科理论体系,并且占领整个中国画的时代高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条
笔感
笔力
笔力
学
中国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由“笔力”问题看老舍的中国画思想
3
作者
张友宪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91-93,共3页
老舍先生虽非画家,但他却和当时的不少画界名流有着深厚的交情,且对中国画有着非凡的鉴赏力。而从他这样一个特殊的"画外人"的言论,我们则可以看出那个时期中国画坛"旁观者清"的审美趣味,尽管他的绘画批评言论只能...
老舍先生虽非画家,但他却和当时的不少画界名流有着深厚的交情,且对中国画有着非凡的鉴赏力。而从他这样一个特殊的"画外人"的言论,我们则可以看出那个时期中国画坛"旁观者清"的审美趣味,尽管他的绘画批评言论只能反映出当时中国画审美导向的一个方面,不过同样显得弥足珍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舍
中国画
笔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笔力”
4
作者
张宽武
《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4年第3期59-61,共3页
“笔力”是中国传统书画理论的重要审美范畴,是中国书画特有的表现力,中国书画在数千年的发展中,形成了完备的“笔法”体系,据此形成了“笔力”的理念和表现技法,需要我们继承、发扬。
关键词
笔力
笔法
个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笔力”释义
5
作者
于钟华
《书画世界》
2012年第4期38-39,共2页
“笔力”误解 要对笔力进行释义,相信看到这个题目的人第一感觉是认为我疯了,笔力!笔力还需要你来说是什么吗?真是多此一举,纯粹是搞理论者吃饱了撑的!的确,对于大多数书法界的人,甚至整个社会而言,笔力就是笔画的力度,是个...
“笔力”误解 要对笔力进行释义,相信看到这个题目的人第一感觉是认为我疯了,笔力!笔力还需要你来说是什么吗?真是多此一举,纯粹是搞理论者吃饱了撑的!的确,对于大多数书法界的人,甚至整个社会而言,笔力就是笔画的力度,是个再明白不过的事情了。我们在赞扬一个人的书法时最常用的说法便是“笔力强劲”,而且似乎每个人都会使用,似乎也确实已经从笔画中感受到那内含的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笔力
释义
目的人
书法
笔画
个人
力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新旧·趣味·诗思·笔力——老舍的收藏与赏鉴
6
作者
邓锋
《中国书画》
2015年第4期68-85,共18页
在中国现代作家中.老舍先生素有"语言艺术大师"之称。随着近几年其书画收藏的渐为人知.尤其是"人民的艺术家——老舍、胡絜青藏画展"在中国美术馆的隆重举办和《老舍胡絜青藏画集》的出版,收藏的大多艺术精品展现在世人眼前.其作为...
在中国现代作家中.老舍先生素有"语言艺术大师"之称。随着近几年其书画收藏的渐为人知.尤其是"人民的艺术家——老舍、胡絜青藏画展"在中国美术馆的隆重举办和《老舍胡絜青藏画集》的出版,收藏的大多艺术精品展现在世人眼前.其作为收藏家的身份为大家所共识.且是"真正"的大藏家,其画评之准、收藏之富、赏鉴之精令人惊叹,非当下以"雅贿"而得或投机为目的的所谓藏家所能比拟。初略统计,其书画收藏总数(加上散佚的京戏名伶集扇163件和其他名家作品16件套)近四百余件套,古代部分有22件套,齐白石作品71件套(据家属回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书画收藏
老舍
笔力
诗思
趣味
中国现代作家
名家作品
中国美术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浅谈书画用笔的“笔力”蕴涵美
7
作者
谭建伟
《美术大观》
2006年第9期45-,共1页
"骨气形似,皆本于立意而归于用笔"(张彦远《论画六法》).笔力也有称"骨力"者.在中国书画笔墨问题上,以"笔"来表达"力"这一用笔的基本观点上与之是一致的.在"力"的表现形式上创...
"骨气形似,皆本于立意而归于用笔"(张彦远《论画六法》).笔力也有称"骨力"者.在中国书画笔墨问题上,以"笔"来表达"力"这一用笔的基本观点上与之是一致的.在"力"的表现形式上创造了种类繁多的笔法.所谓"高古游丝"、"行云流水"、"梁楷泼墨"、"细笔勾勒"等,无不充满着"力"的节奏与和谐.故"笔力"即融会于各家各派的笔法之中,又是超乎某一具体笔法之外的共通规律.它是构成中国传统书画形式美的决定因素之一.所以,对书画"笔力"的解读,有利于书画"笔墨"的整体分析,可以帮助我获得一个新的审视角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用笔
笔力
书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笔力惊人肆腕臂——书画大家萧平书法论
8
作者
冷云
《书画艺术》
2011年第5期12-17,82,共6页
萧平先生在海内外素以书画、鉴赏、史论研究著称,但他的书名,较长时间来为画名所掩,且少有专论。古今书画大家中,一种成就被另一种成就所掩的情况,并不少见。远且勿论,近如大画家黄宾虹的篆籀书法,高古绝伦,少有能敌;“草圣”...
萧平先生在海内外素以书画、鉴赏、史论研究著称,但他的书名,较长时间来为画名所掩,且少有专论。古今书画大家中,一种成就被另一种成就所掩的情况,并不少见。远且勿论,近如大画家黄宾虹的篆籀书法,高古绝伦,少有能敌;“草圣”林散之的山水画,苍秀蓊郁,笔笔“金刚杵”;山水画大师陆俨少的书法则风流超拔,远绍晋唐……他们在这些方面的大成就往往被人忽视。其实,萧平先生的书法,尤其是草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书法
萧平
书画
笔力
山水画
成就
黄宾虹
林散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避实就虚,笔力万钧
9
作者
佚名
《语文世界(上旬刊)》
2018年第7期69-69,共1页
[阅读情境]树林子像一块面团子,四面都在鼓,鼓了就陷,陷了再鼓;接着就向一边倒,漫地而行;呼地又腾上来了,飘忽不能固定;猛地又扑向另一边去,再也扯不断,忽大忽小,忽聚忽散;已经完全没有方向了。然后一切都在旋,树林子往一处挤,绿似乎被...
[阅读情境]树林子像一块面团子,四面都在鼓,鼓了就陷,陷了再鼓;接着就向一边倒,漫地而行;呼地又腾上来了,飘忽不能固定;猛地又扑向另一边去,再也扯不断,忽大忽小,忽聚忽散;已经完全没有方向了。然后一切都在旋,树林子往一处挤,绿似乎被拉长了许多,往上扭,往上扭,落叶冲起一个偌大的蘑菇长在了空中。哗的一声,乱了满天黑点,绿全然又压扁开来,清清楚楚看见了里边的房舍、墙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避实就虚
笔力
阅读情境
树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谈谈书法的笔力与笔势
10
作者
高洪智
《常州教育学院学报(综合版)》
1999年第2期35-36,共2页
书法的笔力由笔势产生。所谓笔势,是指点画与点画的搭配,字与字的承接,连贯的形势,是事物相互依存的关系。一点一画一笔势,一字一体势,一篇一气势。数画并施,其形各异,众点齐列,为体互乘。诚如蔡邕所说:'阴阳既生,形势出矣。'...
书法的笔力由笔势产生。所谓笔势,是指点画与点画的搭配,字与字的承接,连贯的形势,是事物相互依存的关系。一点一画一笔势,一字一体势,一篇一气势。数画并施,其形各异,众点齐列,为体互乘。诚如蔡邕所说:'阴阳既生,形势出矣。'形势既出,力也由此而生。力由势来,势靠力的支撑。没有势也就没有力的表现。书法是用汉字来表现的一种造型艺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书法
笔力
笔势
造型艺术
字体结构
调整重力
压低重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笔力雄放 意气凌霄——颜家龙书法解读
11
作者
郭莉虹
《艺海》
2002年第1期32-32,共1页
颜家龙先生是一位德高望重的学者型书家。他自幼师从其叔祖父——清末至民国期间著名学者、书法家颜昌龙先生学书法,中学师从书画家周达先生学习国画山水,在中央大学及浙江美术学院进修期间,又师从于傅抱石、潘天寿等名师。湘中涟源...
颜家龙先生是一位德高望重的学者型书家。他自幼师从其叔祖父——清末至民国期间著名学者、书法家颜昌龙先生学书法,中学师从书画家周达先生学习国画山水,在中央大学及浙江美术学院进修期间,又师从于傅抱石、潘天寿等名师。湘中涟源的故土乡情滋润了颜老的书法艺术,几十年来的生活、求学磨砺铸成了颜老耿直严谨、宁静自得的个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傅抱石
美术学院
书法艺术
国画
笔力
书画家
十年
山水
宁静
自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书法的神韵与笔力之管见
12
作者
卢力彬
《剧影月报》
2008年第5期147-147,共1页
书家、书法理论家在品赏某上乘书法作品时,几乎无一例外地赞许道:作品颇有神韵。古之书评家也常称书法佳妙之品为神品。那么何为神品?对一般的人而言,作品有吸引力,品之,不忍离去,赏心悦目;对近行者和行内人而言,其作品外有荡...
书家、书法理论家在品赏某上乘书法作品时,几乎无一例外地赞许道:作品颇有神韵。古之书评家也常称书法佳妙之品为神品。那么何为神品?对一般的人而言,作品有吸引力,品之,不忍离去,赏心悦目;对近行者和行内人而言,其作品外有荡魂蹑魄之效应,此类作品便谓之为神品。回顾五千年的中国书法史,书法作品可谓浩浩然也,然荡魂慑魄之神品,客观地看只是凤毛麟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书法艺术
艺术评论
笔力
神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龙文百斛鼎 笔力独可扛——何来胜隶书书法作品展玩
13
作者
蔡树农
《书画艺术》
2023年第2期20-25,F0004,共7页
书坛没有秋凉概念,书坛热闹永远在路上。几乎不用否定,在20世纪70年代末兴起的书法热经历了各种潮起潮落,但整体上书法的热度是节节攀升,未曾冷却过的。进入信息化时代,经典书法历史范本没有任何阻拦便进入书法家群的视野,甚至于古今一...
书坛没有秋凉概念,书坛热闹永远在路上。几乎不用否定,在20世纪70年代末兴起的书法热经历了各种潮起潮落,但整体上书法的热度是节节攀升,未曾冷却过的。进入信息化时代,经典书法历史范本没有任何阻拦便进入书法家群的视野,甚至于古今一直存在的地域书风也因为书法信息传播的高度发达而日渐减少缩小,差异化相对不大已经成为当今书法发展的特征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书法作品展
信息传播
差异化
地域书风
隶书
笔力
永远在路上
信息化时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九势》的书法内涵分析
14
作者
张晓辉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中)》
2024年第7期129-131,共3页
《九势》因其精炼的语言、丰富的内涵和严谨的逻辑结构,而备受赞誉。它全面而深入地探讨了书法的核心问题,不仅从宏观的视角审视了书法的起源、哲学根基、审美特性和书法家所应具备的素养,而且从微观层面细致地阐述了书法的结构布局和...
《九势》因其精炼的语言、丰富的内涵和严谨的逻辑结构,而备受赞誉。它全面而深入地探讨了书法的核心问题,不仅从宏观的视角审视了书法的起源、哲学根基、审美特性和书法家所应具备的素养,而且从微观层面细致地阐述了书法的结构布局和核心笔法。通过对历代书家关于《九势》的解读进行比较分析,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对其书法内涵进行深入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
阴阳
九势
笔力
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看,他们学书多么努力
15
作者
吴紫薇
郭岳
《书法教育》
2024年第11期2-3,共2页
1“入木三分”的笔力入木三分,原形容书法的笔力刚劲有力,也比喻对文章或事物的见解深刻、透彻。这个成语源自东晋时期大书法家王羲之的一段佳话。相传,有一次皇帝在北郊举行祭祀的仪式,特命王羲之在木板上书写祭文,以备雕刻后使用。王...
1“入木三分”的笔力入木三分,原形容书法的笔力刚劲有力,也比喻对文章或事物的见解深刻、透彻。这个成语源自东晋时期大书法家王羲之的一段佳话。相传,有一次皇帝在北郊举行祭祀的仪式,特命王羲之在木板上书写祭文,以备雕刻后使用。王羲之挥毫泼墨,字迹遒劲有力,仿佛每一个字都蕴含着生命的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晋时期
遒劲有力
刚劲有力
挥毫泼墨
王羲之
生命的力量
笔力
书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书法艺术的审美范畴
被引量:
2
16
作者
韩盼山
《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
2002年第4期44-48,共5页
对书法艺术的主要审美范畴作了阐释。包括:形质与神采;笔力与气韵;意象与意境;情性与风格。旨在加深对书法的认识,提高书法审美水平。
关键词
书法艺术
审美范畴
形质
笔力
气韵
意象
意境
书法审美
书法风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试析中国画的“线”
17
作者
陈文利
《美术大观》
2007年第10期182-,共1页
中国画讲究笔墨,而笔墨的关键是"线"的运用,以"线"为造型基础是国画最基本的表现形式和特征."线"在国画中的作用非常重要,可谓是画之骨、画之魂.中国历代文人墨客经过不懈的追求和探索留下了许多经...
中国画讲究笔墨,而笔墨的关键是"线"的运用,以"线"为造型基础是国画最基本的表现形式和特征."线"在国画中的作用非常重要,可谓是画之骨、画之魂.中国历代文人墨客经过不懈的追求和探索留下了许多经典之作,纵观这些绘画作品,"线"这个独立的艺术元素始终贯穿其中.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描
黄宾虹
笔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书法技法讲坛——篆书技法45例(四)
18
作者
王兴国
《书画世界》
2018年第5期87-89,共3页
十、篆书的线质—凝重饱满 篆书线条在婉转曲折的造型中要体现力道,体现柔中带刚,就必须处理好两个关系:一是线条的直曲度,一是线条的凝重饱满度。篆书的线条因为曲线较多,特别是小篆线条比较细瘦,所以初学者在书写时,由于没有控制好...
十、篆书的线质—凝重饱满 篆书线条在婉转曲折的造型中要体现力道,体现柔中带刚,就必须处理好两个关系:一是线条的直曲度,一是线条的凝重饱满度。篆书的线条因为曲线较多,特别是小篆线条比较细瘦,所以初学者在书写时,由于没有控制好中锋用笔以及笔力不够稳健,容易写得软弱乏力,“如死蛇挂树”,如煮熟的面条一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书法技法
篆书
讲坛
线条
初学者
凝重
笔力
用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穷尽源流 通会古今
19
作者
戴家妙
《书法教育》
2019年第6期1-1,共1页
智永禅师传虞世南,虞传陆柬之者,家学是也。颜鲁公罢秩醴泉,特访东洛,问张长史笔法十二意,师授是也。古人学书如学艺,面授奥秘,心摹手追,然后能登堂入室,口耳相传,望影追风,终隔一层。米南宫、董玄宰皆谓学书须从真迹中求用笔之法。
关键词
用笔
笔力
南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书法中“力”的生成与“力”作为书法美学的基本范畴
20
作者
彭再生
陈先郡
《中国书画》
2022年第3期20-24,共5页
在古代书论中,关于“力”的描述历来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并构成书法美学与书法批评的基本范畴。对于传统书画而言,笔墨承载了审美价值的核心,而衡量笔墨高下优劣的重要因素则与“力”的表现休戚相关,可以说,笔力因素构成了书画评判的基本...
在古代书论中,关于“力”的描述历来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并构成书法美学与书法批评的基本范畴。对于传统书画而言,笔墨承载了审美价值的核心,而衡量笔墨高下优劣的重要因素则与“力”的表现休戚相关,可以说,笔力因素构成了书画评判的基本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书法美学
传统书画
书法批评
笔墨
古代书论
审美价值
因素构成
笔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尚“笔力”:方东树诗论中的力度追寻
1
作者
黄心怡
机构
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处
《安庆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5年第2期2-8,共7页
文摘
“笔力”作为书论中的批评术语,于唐宋之际向诗论领域渗透衍化,常被用来强调诗歌中雄健豪迈的力度特征。方东树的理论中“笔力”,以“斩截包括得尽”为核心,将“务去陈言”“文法高古”作为其生成条件,并最终使作品呈现出以“奇”为核心的风格特点,是一个综合了诗歌选字造言、章法笔力、体势风格的整体性评价标准。
关键词
方东树
《昭昧詹言》
笔力
奇
分类号
I052 [文学—文学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也谈“笔力”——读《由“笔力”问题看老舍的中国画思想》一文有感
2
作者
郑奇
机构
南京艺术学院美术学院
出处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94-95,29,共3页
文摘
绘画线条产生于写形,然后写质(感)、写神、写意、写情,最后走向本体自律,走向抽象而完全成熟。中国画对线的使用没有历史断层,因而积累了西画无法达到的高难度,并成为中国画最重要的特征。近现代西画传入使这一特征减弱,但以刘海粟为首的南艺则成为中流砥柱,对这一特征不仅有所强化,而且建立了从笔感、笔力到笔力学的完整的学科理论体系,并且占领整个中国画的时代高峰。
关键词
线条
笔感
笔力
笔力
学
中国画
Keywords
Line feeling on brush
stroke vigour
study on stroke vigour
traditional Chinese painting
分类号
J203 [艺术—美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由“笔力”问题看老舍的中国画思想
3
作者
张友宪
机构
南京艺术学院美术学院
出处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91-93,共3页
文摘
老舍先生虽非画家,但他却和当时的不少画界名流有着深厚的交情,且对中国画有着非凡的鉴赏力。而从他这样一个特殊的"画外人"的言论,我们则可以看出那个时期中国画坛"旁观者清"的审美趣味,尽管他的绘画批评言论只能反映出当时中国画审美导向的一个方面,不过同样显得弥足珍贵。
关键词
老舍
中国画
笔力
分类号
J202 [艺术—美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笔力”
4
作者
张宽武
机构
西安美术学院
出处
《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4年第3期59-61,共3页
文摘
“笔力”是中国传统书画理论的重要审美范畴,是中国书画特有的表现力,中国书画在数千年的发展中,形成了完备的“笔法”体系,据此形成了“笔力”的理念和表现技法,需要我们继承、发扬。
关键词
笔力
笔法
个性化
分类号
J212.1 [艺术—美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笔力”释义
5
作者
于钟华
机构
浙江大学
出处
《书画世界》
2012年第4期38-39,共2页
文摘
“笔力”误解 要对笔力进行释义,相信看到这个题目的人第一感觉是认为我疯了,笔力!笔力还需要你来说是什么吗?真是多此一举,纯粹是搞理论者吃饱了撑的!的确,对于大多数书法界的人,甚至整个社会而言,笔力就是笔画的力度,是个再明白不过的事情了。我们在赞扬一个人的书法时最常用的说法便是“笔力强劲”,而且似乎每个人都会使用,似乎也确实已经从笔画中感受到那内含的力量。
关键词
笔力
释义
目的人
书法
笔画
个人
力度
分类号
J292.1 [艺术—美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新旧·趣味·诗思·笔力——老舍的收藏与赏鉴
6
作者
邓锋
机构
中国美术馆
出处
《中国书画》
2015年第4期68-85,共18页
文摘
在中国现代作家中.老舍先生素有"语言艺术大师"之称。随着近几年其书画收藏的渐为人知.尤其是"人民的艺术家——老舍、胡絜青藏画展"在中国美术馆的隆重举办和《老舍胡絜青藏画集》的出版,收藏的大多艺术精品展现在世人眼前.其作为收藏家的身份为大家所共识.且是"真正"的大藏家,其画评之准、收藏之富、赏鉴之精令人惊叹,非当下以"雅贿"而得或投机为目的的所谓藏家所能比拟。初略统计,其书画收藏总数(加上散佚的京戏名伶集扇163件和其他名家作品16件套)近四百余件套,古代部分有22件套,齐白石作品71件套(据家属回忆.
关键词
书画收藏
老舍
笔力
诗思
趣味
中国现代作家
名家作品
中国美术馆
分类号
J212 [艺术—美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浅谈书画用笔的“笔力”蕴涵美
7
作者
谭建伟
机构
湖南岳阳职业技术学院
出处
《美术大观》
2006年第9期45-,共1页
文摘
"骨气形似,皆本于立意而归于用笔"(张彦远《论画六法》).笔力也有称"骨力"者.在中国书画笔墨问题上,以"笔"来表达"力"这一用笔的基本观点上与之是一致的.在"力"的表现形式上创造了种类繁多的笔法.所谓"高古游丝"、"行云流水"、"梁楷泼墨"、"细笔勾勒"等,无不充满着"力"的节奏与和谐.故"笔力"即融会于各家各派的笔法之中,又是超乎某一具体笔法之外的共通规律.它是构成中国传统书画形式美的决定因素之一.所以,对书画"笔力"的解读,有利于书画"笔墨"的整体分析,可以帮助我获得一个新的审视角度.……
关键词
用笔
笔力
书画
分类号
J201 [艺术—美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笔力惊人肆腕臂——书画大家萧平书法论
8
作者
冷云
出处
《书画艺术》
2011年第5期12-17,82,共6页
文摘
萧平先生在海内外素以书画、鉴赏、史论研究著称,但他的书名,较长时间来为画名所掩,且少有专论。古今书画大家中,一种成就被另一种成就所掩的情况,并不少见。远且勿论,近如大画家黄宾虹的篆籀书法,高古绝伦,少有能敌;“草圣”林散之的山水画,苍秀蓊郁,笔笔“金刚杵”;山水画大师陆俨少的书法则风流超拔,远绍晋唐……他们在这些方面的大成就往往被人忽视。其实,萧平先生的书法,尤其是草书,
关键词
书法
萧平
书画
笔力
山水画
成就
黄宾虹
林散之
分类号
J292.1 [艺术—美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避实就虚,笔力万钧
9
作者
佚名
出处
《语文世界(上旬刊)》
2018年第7期69-69,共1页
文摘
[阅读情境]树林子像一块面团子,四面都在鼓,鼓了就陷,陷了再鼓;接着就向一边倒,漫地而行;呼地又腾上来了,飘忽不能固定;猛地又扑向另一边去,再也扯不断,忽大忽小,忽聚忽散;已经完全没有方向了。然后一切都在旋,树林子往一处挤,绿似乎被拉长了许多,往上扭,往上扭,落叶冲起一个偌大的蘑菇长在了空中。哗的一声,乱了满天黑点,绿全然又压扁开来,清清楚楚看见了里边的房舍、墙头。
关键词
避实就虚
笔力
阅读情境
树林
分类号
F273.2 [经济管理—企业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谈谈书法的笔力与笔势
10
作者
高洪智
机构
常州教育学院
出处
《常州教育学院学报(综合版)》
1999年第2期35-36,共2页
文摘
书法的笔力由笔势产生。所谓笔势,是指点画与点画的搭配,字与字的承接,连贯的形势,是事物相互依存的关系。一点一画一笔势,一字一体势,一篇一气势。数画并施,其形各异,众点齐列,为体互乘。诚如蔡邕所说:'阴阳既生,形势出矣。'形势既出,力也由此而生。力由势来,势靠力的支撑。没有势也就没有力的表现。书法是用汉字来表现的一种造型艺术。
关键词
书法
笔力
笔势
造型艺术
字体结构
调整重力
压低重心
分类号
J292.1 [艺术—美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笔力雄放 意气凌霄——颜家龙书法解读
11
作者
郭莉虹
出处
《艺海》
2002年第1期32-32,共1页
文摘
颜家龙先生是一位德高望重的学者型书家。他自幼师从其叔祖父——清末至民国期间著名学者、书法家颜昌龙先生学书法,中学师从书画家周达先生学习国画山水,在中央大学及浙江美术学院进修期间,又师从于傅抱石、潘天寿等名师。湘中涟源的故土乡情滋润了颜老的书法艺术,几十年来的生活、求学磨砺铸成了颜老耿直严谨、宁静自得的个性。
关键词
傅抱石
美术学院
书法艺术
国画
笔力
书画家
十年
山水
宁静
自得
分类号
J292.1 [艺术—美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书法的神韵与笔力之管见
12
作者
卢力彬
出处
《剧影月报》
2008年第5期147-147,共1页
文摘
书家、书法理论家在品赏某上乘书法作品时,几乎无一例外地赞许道:作品颇有神韵。古之书评家也常称书法佳妙之品为神品。那么何为神品?对一般的人而言,作品有吸引力,品之,不忍离去,赏心悦目;对近行者和行内人而言,其作品外有荡魂蹑魄之效应,此类作品便谓之为神品。回顾五千年的中国书法史,书法作品可谓浩浩然也,然荡魂慑魄之神品,客观地看只是凤毛麟角。
关键词
书法艺术
艺术评论
笔力
神韵
分类号
J292.1 [艺术—美术]
J905 [艺术—电影电视艺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龙文百斛鼎 笔力独可扛——何来胜隶书书法作品展玩
13
作者
蔡树农
机构
不详
出处
《书画艺术》
2023年第2期20-25,F0004,共7页
文摘
书坛没有秋凉概念,书坛热闹永远在路上。几乎不用否定,在20世纪70年代末兴起的书法热经历了各种潮起潮落,但整体上书法的热度是节节攀升,未曾冷却过的。进入信息化时代,经典书法历史范本没有任何阻拦便进入书法家群的视野,甚至于古今一直存在的地域书风也因为书法信息传播的高度发达而日渐减少缩小,差异化相对不大已经成为当今书法发展的特征之一。
关键词
书法作品展
信息传播
差异化
地域书风
隶书
笔力
永远在路上
信息化时代
分类号
J292.1 [艺术—美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九势》的书法内涵分析
14
作者
张晓辉
机构
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
出处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中)》
2024年第7期129-131,共3页
文摘
《九势》因其精炼的语言、丰富的内涵和严谨的逻辑结构,而备受赞誉。它全面而深入地探讨了书法的核心问题,不仅从宏观的视角审视了书法的起源、哲学根基、审美特性和书法家所应具备的素养,而且从微观层面细致地阐述了书法的结构布局和核心笔法。通过对历代书家关于《九势》的解读进行比较分析,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对其书法内涵进行深入分析。
关键词
自然
阴阳
九势
笔力
势
分类号
J292.1 [艺术—美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看,他们学书多么努力
15
作者
吴紫薇
郭岳
机构
北京师范大学奥林匹克花园实验小学
出处
《书法教育》
2024年第11期2-3,共2页
文摘
1“入木三分”的笔力入木三分,原形容书法的笔力刚劲有力,也比喻对文章或事物的见解深刻、透彻。这个成语源自东晋时期大书法家王羲之的一段佳话。相传,有一次皇帝在北郊举行祭祀的仪式,特命王羲之在木板上书写祭文,以备雕刻后使用。王羲之挥毫泼墨,字迹遒劲有力,仿佛每一个字都蕴含着生命的力量。
关键词
东晋时期
遒劲有力
刚劲有力
挥毫泼墨
王羲之
生命的力量
笔力
书法
分类号
G624.75 [文化科学—教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书法艺术的审美范畴
被引量:
2
16
作者
韩盼山
机构
河北大学人文学院
出处
《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
2002年第4期44-48,共5页
文摘
对书法艺术的主要审美范畴作了阐释。包括:形质与神采;笔力与气韵;意象与意境;情性与风格。旨在加深对书法的认识,提高书法审美水平。
关键词
书法艺术
审美范畴
形质
笔力
气韵
意象
意境
书法审美
书法风格
分类号
J292.1 [艺术—美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试析中国画的“线”
17
作者
陈文利
机构
河南省许昌学院美术学院
出处
《美术大观》
2007年第10期182-,共1页
文摘
中国画讲究笔墨,而笔墨的关键是"线"的运用,以"线"为造型基础是国画最基本的表现形式和特征."线"在国画中的作用非常重要,可谓是画之骨、画之魂.中国历代文人墨客经过不懈的追求和探索留下了许多经典之作,纵观这些绘画作品,"线"这个独立的艺术元素始终贯穿其中. ……
关键词
线描
黄宾虹
笔力
分类号
J212 [艺术—美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书法技法讲坛——篆书技法45例(四)
18
作者
王兴国
机构
成都大学美术学院
成都市书法家协会
成都市文艺评论家协会
出处
《书画世界》
2018年第5期87-89,共3页
文摘
十、篆书的线质—凝重饱满 篆书线条在婉转曲折的造型中要体现力道,体现柔中带刚,就必须处理好两个关系:一是线条的直曲度,一是线条的凝重饱满度。篆书的线条因为曲线较多,特别是小篆线条比较细瘦,所以初学者在书写时,由于没有控制好中锋用笔以及笔力不够稳健,容易写得软弱乏力,“如死蛇挂树”,如煮熟的面条一般。
关键词
书法技法
篆书
讲坛
线条
初学者
凝重
笔力
用笔
分类号
J292.1 [艺术—美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穷尽源流 通会古今
19
作者
戴家妙
机构
中国美术学院书法系
出处
《书法教育》
2019年第6期1-1,共1页
文摘
智永禅师传虞世南,虞传陆柬之者,家学是也。颜鲁公罢秩醴泉,特访东洛,问张长史笔法十二意,师授是也。古人学书如学艺,面授奥秘,心摹手追,然后能登堂入室,口耳相传,望影追风,终隔一层。米南宫、董玄宰皆谓学书须从真迹中求用笔之法。
关键词
用笔
笔力
南宫
分类号
J29 [艺术—美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书法中“力”的生成与“力”作为书法美学的基本范畴
20
作者
彭再生
陈先郡
机构
四川大学艺术学院
中国楹联学会书法艺术培训中心
出处
《中国书画》
2022年第3期20-24,共5页
基金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
海南省哲学社会科学2021年规划课题[HNSK(YB)21-57]阶段性成果。
文摘
在古代书论中,关于“力”的描述历来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并构成书法美学与书法批评的基本范畴。对于传统书画而言,笔墨承载了审美价值的核心,而衡量笔墨高下优劣的重要因素则与“力”的表现休戚相关,可以说,笔力因素构成了书画评判的基本依据。
关键词
书法美学
传统书画
书法批评
笔墨
古代书论
审美价值
因素构成
笔力
分类号
J292.1 [艺术—美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尚“笔力”:方东树诗论中的力度追寻
黄心怡
《安庆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也谈“笔力”——读《由“笔力”问题看老舍的中国画思想》一文有感
郑奇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北大核心
2009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由“笔力”问题看老舍的中国画思想
张友宪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北大核心
2009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论“笔力”
张宽武
《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笔力”释义
于钟华
《书画世界》
2012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新旧·趣味·诗思·笔力——老舍的收藏与赏鉴
邓锋
《中国书画》
201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浅谈书画用笔的“笔力”蕴涵美
谭建伟
《美术大观》
2006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笔力惊人肆腕臂——书画大家萧平书法论
冷云
《书画艺术》
2011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9
避实就虚,笔力万钧
佚名
《语文世界(上旬刊)》
2018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0
谈谈书法的笔力与笔势
高洪智
《常州教育学院学报(综合版)》
1999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1
笔力雄放 意气凌霄——颜家龙书法解读
郭莉虹
《艺海》
2002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2
书法的神韵与笔力之管见
卢力彬
《剧影月报》
2008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3
龙文百斛鼎 笔力独可扛——何来胜隶书书法作品展玩
蔡树农
《书画艺术》
2023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4
《九势》的书法内涵分析
张晓辉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中)》
202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5
看,他们学书多么努力
吴紫薇
郭岳
《书法教育》
202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6
书法艺术的审美范畴
韩盼山
《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
2002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7
试析中国画的“线”
陈文利
《美术大观》
2007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8
书法技法讲坛——篆书技法45例(四)
王兴国
《书画世界》
2018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9
穷尽源流 通会古今
戴家妙
《书法教育》
2019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0
书法中“力”的生成与“力”作为书法美学的基本范畴
彭再生
陈先郡
《中国书画》
2022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