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3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福山凹陷低阻油层成因分析及流体识别方法 被引量:3
1
作者 魏博 谢然红 +4 位作者 赵建斌 张陈珺 方朝强 魏彦巍 夏阳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7-66,共10页
福山油田涠洲组广泛发育低阻油层,储层低阻成因机制认识不清与储层流体准确识别是制约涠洲组高效勘探开发的主要难题。以花场、白莲、永安地区为研究对象,综合分析岩石物理实验、地层水分析化验、测井、试油等资料,围绕地层水矿化度、... 福山油田涠洲组广泛发育低阻油层,储层低阻成因机制认识不清与储层流体准确识别是制约涠洲组高效勘探开发的主要难题。以花场、白莲、永安地区为研究对象,综合分析岩石物理实验、地层水分析化验、测井、试油等资料,围绕地层水矿化度、淡水钻井液侵入、束缚水饱和度、黏土附加导电性、含油饱和度5方面因素展开分析研究。明确不同地区低阻主控因素,深入分析不同成因机制的岩石物理和测井响应特征,针对性构建综合储集指数、侵入因子、电阻增大率等流体敏感测井评价参数。结合测井解释及生产试油情况,建立相应流体识别图版,应用于涠洲组27口井58个试油层位。结果表明,流体识别符合率由76%提高到84%,有效提高了涠洲组低阻油层流体识别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山凹陷 低阻油层 流体识别 综合储集指数 侵入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山油田绳结暂堵转向压裂工艺 被引量:1
2
作者 张智勇 邓校国 +3 位作者 付杰 杜建洪 李凯 张大年 《油气井测试》 2024年第2期44-50,共7页
海南福山油田储层主要特点薄互层发育,油层厚度小,隔层泥质含量高,使用可溶球和颗粒暂堵剂实现层间暂堵转向,存在暂堵压力响应不明显,颗粒暂堵剂堵塞压裂泵车柱塞阀的问题。通过对暂堵材料、暂堵工艺的改进,使用新型绳结暂堵球,取代了... 海南福山油田储层主要特点薄互层发育,油层厚度小,隔层泥质含量高,使用可溶球和颗粒暂堵剂实现层间暂堵转向,存在暂堵压力响应不明显,颗粒暂堵剂堵塞压裂泵车柱塞阀的问题。通过对暂堵材料、暂堵工艺的改进,使用新型绳结暂堵球,取代了以往的可溶球和颗粒暂堵剂;同时在室内开展了薄互层射孔优化、携砂液对孔眼冲蚀规律分析、绳结暂堵球直径大小和数量与射孔孔眼的匹配研究,形成了适应福山油田储层特征的绳结暂堵转向压裂工艺。经福山油田应用17口井27层,暂堵转向有效率82%,单井平均日增油4.28 t/d,取得较好增产效果。该工艺进一步提高了薄互层压裂改造效率,具有良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山油田 薄互层 压裂 暂堵转向 暂堵剂 绳结暂堵球 封堵性能 优化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历史”:理论内涵、影响因素与秩序展望——福山“历史终结”思想批判
3
作者 肖迎春 《安康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47-52,共6页
福山认为历史“终结”后进入“后历史”,“后历史”是自由民主制在世界各地推广的历史,是人类历史的新时代。福山先后确认并分析了影响自由民主制运行的多种因素,但他相信自由民主制是历史的方向,因为它能满足欲求“承认”的人性需要。... 福山认为历史“终结”后进入“后历史”,“后历史”是自由民主制在世界各地推广的历史,是人类历史的新时代。福山先后确认并分析了影响自由民主制运行的多种因素,但他相信自由民主制是历史的方向,因为它能满足欲求“承认”的人性需要。“后历史”的世界包括民主的和平地带与非民主的战争地带,福山主张“民主国家”应采取措施推动“非民主国家”民主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山 历史终结论 后历史 承认 影响因素 世界秩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由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和埋藏史确定油气成藏时间的几个问题——以北部湾盆地福山凹陷为例 被引量:36
4
作者 李美俊 王铁冠 +4 位作者 刘菊 张梅珠 卢鸿 马庆林 高黎惠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51-158,共8页
利用BasinMod-1D软件恢复了北部湾盆地福山凹陷代表井的埋藏史和热史,结合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确定福山凹陷始新统流沙港组和渐新统涠洲组油藏为一期成藏,成藏时间为中中新世末期至上新世早期。油气主要成藏时间与源岩大量生排烃期和圈... 利用BasinMod-1D软件恢复了北部湾盆地福山凹陷代表井的埋藏史和热史,结合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确定福山凹陷始新统流沙港组和渐新统涠洲组油藏为一期成藏,成藏时间为中中新世末期至上新世早期。油气主要成藏时间与源岩大量生排烃期和圈闭形成期很好地匹配,有利于该区油气的充注成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包裹体 均一温度 埋藏史 热史 成藏时间 福山凹陷 北部湾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部湾盆地福山凹陷构造转换带及其油气富集规律 被引量:28
5
作者 刘恩涛 王华 +2 位作者 林正良 李媛 马庆林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3946-3953,共8页
基于典型三维地震解释结果,结合东西部构造差异特征,在福山凹陷中部识别出一个构造转换带,该构造转换带主要发育于古近纪流沙港组沉积时期,位于东西部接壤部位花场低凸起之上,转换带两侧分属为2个伸展构造体系,断层的走向和构造样式具... 基于典型三维地震解释结果,结合东西部构造差异特征,在福山凹陷中部识别出一个构造转换带,该构造转换带主要发育于古近纪流沙港组沉积时期,位于东西部接壤部位花场低凸起之上,转换带两侧分属为2个伸展构造体系,断层的走向和构造样式具有较大的差异性。花状构造的发育表明存在区域走滑作用,与转换带的成因密切相关。构造转换带为物源入口,控制着砂体和沉积体系的运移方向和展布范围;深层反向断裂有利于油气的疏导和封存;复杂的断裂体系有利于断鼻和断块圈闭形成,同时有利于改善储层物性。构造转换带具有双向油源条件,发育独特的油气成藏模式和多种油气藏类型,由此可见该转换带对油气成藏具有良好的控制作用,具有良好的油气勘探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部湾盆地 福山凹陷 构造转换带 油气富集 流沙港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部湾盆地福山凹陷构造转换带对层序及沉积体系的控制 被引量:18
6
作者 刘恩涛 王华 +3 位作者 李媛 廖远涛 马庆林 林正良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7-22,29,共7页
基于福山凹陷典型三维地震解释结果,以流沙港组构造转换带为研究对象,对其层序构成样式和沉积体系展布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构造转换带发育于凹陷中部花场地区,并起到调节东西部构造差异性的作用,其两侧所发育的层序构成样式差异显著... 基于福山凹陷典型三维地震解释结果,以流沙港组构造转换带为研究对象,对其层序构成样式和沉积体系展布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构造转换带发育于凹陷中部花场地区,并起到调节东西部构造差异性的作用,其两侧所发育的层序构成样式差异显著,西部发育多级断阶型层序样式,东部发育缓坡型层序样式;构造转换带处发育挠曲坡折型层序样式,高位域时期发育大规模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体系,低位时期发育大范围浊积扇;福山凹陷的沉积充填演化受到构造转换带、相对湖平面变化和古地貌联合控制,不同体系域内转换带对沉积充填控制作用也有一定的差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部湾盆地 福山凹陷 构造转换带 层序样式 沉积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部湾盆地福山凹陷流沙港组湖底扇沉积特征及发育背景 被引量:19
7
作者 刘丽军 佟彦明 +2 位作者 纪云龙 旷宏伟 卢明国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2003年第2期110-115,共6页
福山凹陷流沙港组内发育一套具有一定规模的湖底扇沉积,其中可识别出浊流沉积、水下泥石流沉积和滑塌堆积3种沉积相单元。湖底扇沉积主要发育于低位域及水进早期,地震剖面特征显示为双向下超的丘形反射复合体,测井曲线特征为箱形、钟形... 福山凹陷流沙港组内发育一套具有一定规模的湖底扇沉积,其中可识别出浊流沉积、水下泥石流沉积和滑塌堆积3种沉积相单元。湖底扇沉积主要发育于低位域及水进早期,地震剖面特征显示为双向下超的丘形反射复合体,测井曲线特征为箱形、钟形或漏斗形。湖底扇在平面上由扇根、扇中和扇端沉积所组成。垂向层序上湖底扇下部常见厚度较大的重力流沉积充填的下切水道,中上部发育多个叠置的浊积扇体组成。湖底扇的发育主要受控于盆地东西两侧的断层活动、湖平面变化及物源供给。流二段时期沉积的较大规模的湖底扇与这一时期的构造快速沉降和充足的物源供给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底扇沉积 控制因素 福山凹陷 北部湾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部湾盆地福山凹陷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地质意义 被引量:25
8
作者 陈善斌 甘华军 +2 位作者 时阳 赵迎冬 王祥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4-19,25,共7页
福山凹陷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对资源量评价及勘探目标优选具有重要意义。福山凹陷流沙港组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多参数分析和对比研究表明,流三段烃源岩主要发育于淡水、弱氧化湖泊环境,有机质丰度较高,有机质类型以Ⅱ1—Ⅱ2型为主,属于优... 福山凹陷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对资源量评价及勘探目标优选具有重要意义。福山凹陷流沙港组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多参数分析和对比研究表明,流三段烃源岩主要发育于淡水、弱氧化湖泊环境,有机质丰度较高,有机质类型以Ⅱ1—Ⅱ2型为主,属于优质烃源岩;流二段烃源岩形成于淡水—微咸水、弱氧化—弱还原的湖泊环境,有机质丰度高,以Ⅱ1型有机质为主,属于优质—高丰度烃源岩;流一段烃源岩主要沉积于淡水、弱氧化的湖泊环境,有机质丰度较高,有机质类型以Ⅱ2型为主,属于次优质烃源岩。福山凹陷流沙港组烃源岩在流一段沉积晚期(38 Ma)开始生油,涠一段沉积早期(30 Ma)进入生油高峰期,新近系早期(20 Ma)进入生气门限,目前仍处于大量生烃阶段。白莲次凹现今生烃强度高于皇桐次凹,白莲含油气子系统的下部含油气子系统是最佳含油气系统,环白莲次凹油气聚集带的流三段一亚段—流二段储盖组合具有较大勘探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沙港组 烃源岩 地球化学特征 北部湾盆地 福山凹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山凹陷下第三系流沙港组沉积体系及演化特征 被引量:15
9
作者 刘丽军 旷红伟 +1 位作者 佟彦明 王赟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40-145,共6页
运用地质、测井、地震及岩芯等综合方法 ,对福山凹陷下第三系流沙港组的沉积体系进行了研究。流沙港组主要发育辫状河三角洲相和湖泊相两种沉积体系。根据沉积环境和沉积物特征 ,将辫状河三角洲沉积相划分为辫状河三角洲平原亚相、辫状... 运用地质、测井、地震及岩芯等综合方法 ,对福山凹陷下第三系流沙港组的沉积体系进行了研究。流沙港组主要发育辫状河三角洲相和湖泊相两种沉积体系。根据沉积环境和沉积物特征 ,将辫状河三角洲沉积相划分为辫状河三角洲平原亚相、辫状河三角洲前缘亚相和前辫状河三角洲亚相。其中以三角洲前缘亚相为沉积主体 ,其内沉积构造丰富 ,侧积交错层理发育。湖泊相沉积体系也可划分为 4个亚相 ,即浅湖亚相、半深湖亚相、深湖亚相及湖底扇亚相。其中湖底扇亚相比较发育 ,特点是扇相砂体、砂砾岩体与深水泥岩页岩间互出现 ,垂向上表现为推进式复合叠置、向上变厚变粗的层序。流沙港组自盆地中心至盆地边缘的沉积模式为湖底扇—深湖—半深湖—三角洲前缘—三角洲平原。沉积物源主要来自福山凹陷的南部。流沙港组二段发育一大套黑色泥岩 ,为主要生油岩层和盖层 ,流沙港组三段和一段南部的辫状河三角洲前缘亚相带为储集性能较好的厚层砂体 ,从而使该组构成了良好的生储盖配置关系 ,因此流沙港组是福山凹陷值得进一步勘探的有利层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体系 沉积模式 演化特征 流沙港组 下第三系 福山凹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山凹陷流沙港组三段储层四性关系及有效厚度下限标准 被引量:24
10
作者 岳绍飞 刘杰 +1 位作者 马丽娜 周雪峰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2-45,113-114,共4页
为了提高福山凹陷流沙港组三段有利区域的预测精度,针对研究区目前地震资料品质差但钻井和测井资料丰富的现状,利用岩心、测井等资料,对流沙港组三段的岩性、物性、电性和含油性四性特征及其相互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流沙港... 为了提高福山凹陷流沙港组三段有利区域的预测精度,针对研究区目前地震资料品质差但钻井和测井资料丰富的现状,利用岩心、测井等资料,对流沙港组三段的岩性、物性、电性和含油性四性特征及其相互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流沙港组三段为中孔中低渗透储层,油气的富集程度主要受储层岩性和物性的影响;选取自然伽马、声波时差和电阻率等电性资料,建立岩性、物性及含油性的测井解释模型,并将测井解释孔隙度和渗透率与岩心分析孔隙度和渗透率分别进行对比验证,测井解释值与岩心分析值吻合较好,即所建模型适用于福山凹陷流沙港组三段。最后确定了福山凹陷流沙港组三段储层有效厚度下限标准:物性下限孔隙度为6.3%,渗透率为0.202×10-3μm2,电性下限电阻率为10Ω·m,声波时差为230μs/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性关系 有效厚度下限 储层 流沙港组三段 福山凹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山凹陷白莲地区流沙港组一段扇三角洲沉积体系与油气成藏条件分析 被引量:12
11
作者 孙鸣 王华 +5 位作者 廖远涛 任金锋 赵淑娥 廖计华 刘小龙 宋广增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4150-4160,共11页
采用高精度层序地层学理论,综合利用钻井、测井、地震、油气显示等资料对北部湾盆地福山凹陷白莲地区流沙港组一段进行研究,识别出2个体系域即湖扩体系域(EST)和高位体系域(HST),并进一步在高位体系域(HST)识别出7个准层序组,构建该地... 采用高精度层序地层学理论,综合利用钻井、测井、地震、油气显示等资料对北部湾盆地福山凹陷白莲地区流沙港组一段进行研究,识别出2个体系域即湖扩体系域(EST)和高位体系域(HST),并进一步在高位体系域(HST)识别出7个准层序组,构建该地区流沙港组一段的高精度等时地层格架。结合属性提取和测井约束反演等地球物理方法技术,在所构建的高精度层序地层格架约束下对福山凹陷金凤—白莲地区来自云龙凸起物源供给的流沙港组一段高位体系域(HST)扇三角洲沉积体系进行准层序组级别的层序地层单元对比,了解该地区扇三角洲多期朵体在横向上的期次性和纵向上的继承性,在利用地震属性勾绘朵体边界的基础上归纳其时空演化模式,最后在了解扇三角洲内部结构的基础上分析其油气成藏条件,总结3种准层序组尺度的生储盖组合类型,并简要归纳该地区的油气成藏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山凹陷 流沙港组一段 扇三角洲 高精度层序地层学 准层序组 成藏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部湾盆地福山凹陷原油充注方向及成藏特征 被引量:22
12
作者 李美俊 王铁冠 +4 位作者 刘菊 张梅珠 卢鸿 马庆林 高黎惠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72-177,共6页
利用油藏地球化学方法研究了北部湾盆地福山凹陷花场油气田流沙港组(E2l)油气运移和充注方向,分析了流沙港组三段上部与下部油气成藏特征的差异。结果表明花场油气田流沙港组三段上部(E2l13)原油主要来自花场次凸北东方向的白莲次凹,油... 利用油藏地球化学方法研究了北部湾盆地福山凹陷花场油气田流沙港组(E2l)油气运移和充注方向,分析了流沙港组三段上部与下部油气成藏特征的差异。结果表明花场油气田流沙港组三段上部(E2l13)原油主要来自花场次凸北东方向的白莲次凹,油气沿流二段和流三段之间的不整合面、流三段扇三角洲前缘砂体和断层构成的输导体系运移至花场次凸有利圈闭中聚集成藏。造成流沙港组三段中下部(E2l23—E2l33)相对上部油气藏原油密度略高、成熟度稍低、CO2气含量高、油气产量低的原因在于:受下部反向正断层的控制,流三段中下部原油可能主要来自花场次凸原地流三段烃源岩的贡献。该烃源岩成熟度和生烃潜力明显低于白莲次凹,输导条件也如上部油气藏优越,断穿流三段并切到基岩的深大断裂可能作为火山—幔源成因CO2充注的通道。油藏地球化学为判识油气运移充注方向和成藏特征研究提供了直接有力的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运移 油气充注方向 油气成藏 油藏地球化学 福山凹陷 北部湾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部湾盆地福山凹陷层序地层格架下油气藏分布规律与控制因素 被引量:6
13
作者 李媛 王华 +3 位作者 刘恩涛 廖远涛 林正良 马庆林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542-1554,共13页
在等时层序地层格架下,通过对福山凹陷内250口已知钻井油气藏统计,总结油气分布规律,进而研究其时空差异性的主要控制因素。研究结果表明:纵向上,福山凹陷油气主要分布于SQEls3HST,SQEls2LST和SQEls1HST中;空间上,高位域时期油气藏主要... 在等时层序地层格架下,通过对福山凹陷内250口已知钻井油气藏统计,总结油气分布规律,进而研究其时空差异性的主要控制因素。研究结果表明:纵向上,福山凹陷油气主要分布于SQEls3HST,SQEls2LST和SQEls1HST中;空间上,高位域时期油气藏主要分布于中部构造转换带地区,低位域时期油气主要分布于东部地区。层序(体系域)发育与油气分布具有很好的关联性,影响油气藏空间上差异分布的主控因素包括沉积相带、构造转换带及层序发育模式等。因此,提出"高位域—构造转换带—三角洲前缘"和"低位域—挠曲坡折带—湖底扇"2种三元耦合寻找有利区带的设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部湾盆地 福山凹陷 层序地层格架 油气分布 控制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部湾盆地福山凹陷CO_2气成因探讨 被引量:9
14
作者 李美俊 王铁冠 +3 位作者 卢鸿 吴炜强 刘菊 高黎惠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25-28,共4页
北部湾盆地福山凹陷油气钻探中发现了高含CO2气的天然气气藏。对CO2气稳定碳同位素、伴生稀有气体氦和氩同位素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显示,福山凹陷CO2气稳定碳同位素偏重,(13CCO2为-5.01^-10.08‰,绝大多数样品大于-7.0‰,为无机成因CO2... 北部湾盆地福山凹陷油气钻探中发现了高含CO2气的天然气气藏。对CO2气稳定碳同位素、伴生稀有气体氦和氩同位素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显示,福山凹陷CO2气稳定碳同位素偏重,(13CCO2为-5.01^-10.08‰,绝大多数样品大于-7.0‰,为无机成因CO2气特征;伴生稀有气体氦同位素3He/4He值为(4.74~5.03)×10-6,R/Ra值为3.38~3.59;伴生稀有气体氩同位素40Ar/36Ar值为1881~2190,也显示出幔源或壳幔混合CO2气的特征。综合判定认为,福山凹陷CO2为壳幔混合成因。始新统流沙港组岩浆岩体分布特征与CO2气藏分布范围基本一致,也表明幔源—岩浆可能是福山凹陷CO2气的主要来源。与南海北部边缘盆地其它地区如珠江口盆地西部、琼东南盆地东部CO2气成因一致,都为幔源—岩浆来源,或壳幔混合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部湾盆地 福山凹陷 CO2气 成因 岩浆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部湾盆地福山凹陷异常地温特征及其对油气藏的影响 被引量:11
15
作者 赵迎冬 甘华军 +2 位作者 时阳 陈善斌 王观宏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40-46,共7页
福山凹陷存在与基底构造格局不一致的异常地温特征。通过钻井测温数据与古地温模拟对该区异常地温的特征与形成机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上、下地温梯度分层现象为岩性差异造成。基底构造格局不一致的异常地温与福山凹陷东侧全新世以来... 福山凹陷存在与基底构造格局不一致的异常地温特征。通过钻井测温数据与古地温模拟对该区异常地温的特征与形成机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上、下地温梯度分层现象为岩性差异造成。基底构造格局不一致的异常地温与福山凹陷东侧全新世以来强烈的火山活动密切相关。福山凹陷深部存在的岩浆囊以及典型的背斜构造、烃类聚集等综合因素形成了福山凹陷异常地温。异常地温形成的时间较短,对有机质成熟度影响较小,但是异常地温中心区域大量古油藏受其影响发生热裂解形成了凝析气藏,地温异常对福山凹陷古油藏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常地温 火山活动古地温 油藏热裂解 福山凹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部湾盆地福山凹陷白莲洼陷烃源岩热史及成烃史模拟 被引量:5
16
作者 陈善斌 甘华军 +3 位作者 夏存银 赵迎冬 王观宏 王祥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672-677,共6页
白莲洼陷流沙港组烃源岩热史及成烃史研究可为福山凹陷油气资源评价提供基础参数。利用Basin Mod盆地模拟软件,在重建地史的基础上应用EASY%Ro模型恢复白莲洼陷热史和成烃史。研究结果表明,福山凹陷在裂陷阶段早始新世初期热流值较高,... 白莲洼陷流沙港组烃源岩热史及成烃史研究可为福山凹陷油气资源评价提供基础参数。利用Basin Mod盆地模拟软件,在重建地史的基础上应用EASY%Ro模型恢复白莲洼陷热史和成烃史。研究结果表明,福山凹陷在裂陷阶段早始新世初期热流值较高,最大为68.6 m W/m2,随后古热流逐渐减小,到晚中新世晚期热流值降为55.6 m W/m2,从上新世初期开始,热流值有所回升,现今热流值为57.8 m W/m2.白莲洼陷流沙港组烃源岩进入生油门限(Ro=0.5%)时间为38×106a,达到生油高峰(Ro=1.0%)时间为30×106a,进入生气门限(Ro=1.3%)时间为20×106a.白莲洼陷深洼地区流沙港组烃源岩埋深较大,成熟度更高,生烃能力更强,可为福山凹陷提供丰富的油气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部湾盆地 福山凹陷 白莲洼陷 烃源岩 热史 成烃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防塌钻井液技术在福山油田的应用 被引量:6
17
作者 王鲁坤 毕井龙 +3 位作者 王禹 陶旭 龙上云 刘志明 《钻井液与完井液》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25-28,共4页
福山油田主要钻井区块为花场、花东及白莲,该油田在钻井过程中遇到的主要问题是泥页岩的坍塌以及完井阶段的电测遇阻、遇卡。通过对已完成井资料的总结,地层黏土矿物的分析,得出了地层坍塌的原因。从钻井液体系、流变性和封堵能力方面... 福山油田主要钻井区块为花场、花东及白莲,该油田在钻井过程中遇到的主要问题是泥页岩的坍塌以及完井阶段的电测遇阻、遇卡。通过对已完成井资料的总结,地层黏土矿物的分析,得出了地层坍塌的原因。从钻井液体系、流变性和封堵能力方面进行研究,提出了配合应用正电胶和成膜剂的有机硅防塌钻井液技术,并进行了现场应用。应用结果表明,应用井电测顺利,井径相对规则,缩短了完井作业时间;钻井过程中掉块明显减少,起下钻、完井下套管作业的拉力和阻力均在正常范围内,表明该防塌钻井液技术能够控制流二段地层的井壁坍塌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制性钻井液 井眼稳定 钻井液性能 钻井液添加剂 福山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山凹陷古近系沉降特征时空差异性及其形成机制 被引量:5
18
作者 余江浩 廖远涛 +2 位作者 林正良 李媛 王苗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34-38,113,共5页
福山凹陷区域构造复杂,研究程度较低,而针对构造沉降史的研究几乎为空白。应用EBM盆地模拟系统对福山凹陷沉降史进行回剥分析的结果表明,福山凹陷先后经历裂陷期、断拗转换期和裂后期,且沉降速率的变化呈现幕式特点。裂陷早期自裂陷Ⅰ... 福山凹陷区域构造复杂,研究程度较低,而针对构造沉降史的研究几乎为空白。应用EBM盆地模拟系统对福山凹陷沉降史进行回剥分析的结果表明,福山凹陷先后经历裂陷期、断拗转换期和裂后期,且沉降速率的变化呈现幕式特点。裂陷早期自裂陷Ⅰ幕开始西部次凹沉降速率大于东部次凹,但到裂陷Ⅲ幕东部次凹沉降作用加强,沉降速率反而大于西部次凹;从沉降中心发育的位置看,裂陷初期沉降中心位于凹陷西部的皇桐地区,到裂陷晚期(裂陷Ⅲ幕)沉降中心已经逐步迁移到了东部的白莲地区,而拗陷期区域沉降中心继续向北东方向迁移;这种东、西次凹沉降速率的垂向差异性以及整个凹陷古近系沉降中心自西向东迁移的规律,反映出福山凹陷东、西次凹沉降特征的时空差异性特点。研究结果表明,东、西次凹控凹断层活动差异性以及福山凹陷受区域非对称性拉伸作用是造成这种沉降时空差异性的内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降演化 非对称拉伸 差异性 形成机制 幕式构造作用 福山凹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山凹陷古近系流一段重力流沉积特征 被引量:8
19
作者 李媛 刘菊 +2 位作者 马庆林 卢政环 张国涛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2010年第5期30-32,共3页
福山凹陷流一段沉积时期,主要以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为主,同时在半深湖—深湖区发育重力流沉积。以A、B井为例,根据岩心测井资料,对重力流发育特征进行剖析,结合该区的构造特征和沉积背景建立了福山凹陷流一段的重力流沉积平面展布与沉积... 福山凹陷流一段沉积时期,主要以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为主,同时在半深湖—深湖区发育重力流沉积。以A、B井为例,根据岩心测井资料,对重力流发育特征进行剖析,结合该区的构造特征和沉积背景建立了福山凹陷流一段的重力流沉积平面展布与沉积模式。根据单井相分析识别出该研究区的重力流沉积为远端湖底扇沉积,并分为碎屑流沉积和浊流沉积2种类型。总体垂向上由下至上发育着湖底扇—辫状河三角洲前缘—辫状河三角洲平原的沉积演化序列。该研究将为福山凹陷岩性油气藏的进一步寻找和评价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力流 湖底扇 鲍马序列 沉积模式 福山凹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沉积生长断层的控砂作用研究——以北部湾福山凹陷永安—白莲地区流沙港组一段为例 被引量:4
20
作者 王苗 黄传炎 +2 位作者 左宗鑫 林正良 王保华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94-199,205,共7页
以高精度层序地层学、沉积学、构造地质学为指导,对福山凹陷流沙港组一段进行了沉积体系的精细研究以及同沉积断层的综合分析。总结出研究区流沙港组一段主要发育3种沉积体系类型:辫状河三角洲、扇三角洲和湖泊沉积体系,包括9种沉积微... 以高精度层序地层学、沉积学、构造地质学为指导,对福山凹陷流沙港组一段进行了沉积体系的精细研究以及同沉积断层的综合分析。总结出研究区流沙港组一段主要发育3种沉积体系类型:辫状河三角洲、扇三角洲和湖泊沉积体系,包括9种沉积微相。福山凹陷永安—白莲地区流沙港组一段同沉积断裂可划分为西部伸展调节断裂系、东部走滑调节断裂系和中部变换调节断裂系。中央调节断裂带两侧断层在流沙港组一段的差异性活动,导致地层厚度中心从早期到晚期具有一个自西向东迁移的过程。通过沉积体系时空演化规律分析得出,三角洲砂体展布范围在流沙港组一段也具有明显的自西向东迁移的过程。研究表明,同沉积断层对沉积体系展布具明显的控制性,并提出了3种断层控砂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精度层序地层 沉积微相 断裂控砂 流沙港组一段 福山凹陷 北部湾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