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8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缝洞型碳酸盐岩气藏斜井Blasingame产量递减模型
1
作者 鲜波 朱松柏 +2 位作者 周杰 聂延波 范秋海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3-100,共8页
为了更准确地认识缝洞型碳酸盐岩气藏产量递减规律,假设气藏顶底边界和外边界封闭,储集层水平等厚,建立了斜井三孔单渗和三孔双渗的Blasingame产量递减模型。采用拉普拉斯变化等数学方法求解模型,得到井底压力解并将其代入转换方程后获... 为了更准确地认识缝洞型碳酸盐岩气藏产量递减规律,假设气藏顶底边界和外边界封闭,储集层水平等厚,建立了斜井三孔单渗和三孔双渗的Blasingame产量递减模型。采用拉普拉斯变化等数学方法求解模型,得到井底压力解并将其代入转换方程后获得递减产量解,再通过数值反演得到真实空间下的产量解。绘制且对比了斜井三孔单渗和三孔双渗Blasingame产量递减曲线,并对斜井三孔双渗的产量递减曲线进行了参数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斜井三孔双渗产量递减曲线位置在初期比单渗的产量递减曲线位置更低,且窜流凹子更浅;裂缝渗透率比值越大,窜流凹子越深、曲线位置越低;窜流系数越大,窜流发生越早、曲线位置左移;基质弹性储容比越大,基质向裂缝窜流的窜流凹子越宽越深、溶洞向裂缝窜流的窜流凹子越窄越浅;斜井长度越长、井斜角越大,产量递减曲线位置越高且曲线向左移动;结合现场实例井解释,斜井三孔双渗模型比斜井三孔单渗模型拟合效果更好、解释结果更可靠。建立的单双渗模型和绘制的Blasingame产量递减曲线可预测碳酸盐岩气藏斜井的产量递减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盐岩气藏 斜井 双渗 Blasingame产量递减曲线 敏感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渗强非均质性碳酸盐岩气藏优化配产新方法 被引量:1
2
作者 陈刚 舒维 +6 位作者 白江 孙兵华 王伟龙 袁耀利 蔡珺君 邓菱璐 李浩 《断块油气田》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54-159,167,共7页
针对低渗强非均质性碳酸盐岩气藏开发早期经典气井优化配产方法的不适应问题,文中建立了基于节点分析法的径向复合地层系统流动方程,以及地层压力描述方程、流动压力描述方程与井筒流动方程联合求解的动态资料耦合优化配产方法。在产量... 针对低渗强非均质性碳酸盐岩气藏开发早期经典气井优化配产方法的不适应问题,文中建立了基于节点分析法的径向复合地层系统流动方程,以及地层压力描述方程、流动压力描述方程与井筒流动方程联合求解的动态资料耦合优化配产方法。在产量优化过程中,首先用图解法确定气井的产量区间,再采用耦合优化配产方法确定气井不同生产制度下油压、稳产期等动态变化规律,以此为依据对气井配产进行优化。该方法已在四川盆地某特大型气藏进行了应用,应用结果符合气藏地质和生产动态认识,验证了其实用性与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盐岩气藏 低渗 强非均质性 优化配产 四川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盆地碳酸盐岩气藏单井效益评价研究
3
作者 程晓雯 余果 +2 位作者 焦小朋 敬代骄 杨济源 《天然气技术与经济》 2024年第6期64-70,共7页
为了突出效益最优的投资管理理念,提高投资决策科学化水平,前瞻性地开展了单井效益评价研究。聚焦四川盆地碳酸盐岩气藏含硫的特殊性,以项目现金流量为计算基础,以内部收益率为核心指标,以基准收益率为判断标准,提出了适用于四川盆地碳... 为了突出效益最优的投资管理理念,提高投资决策科学化水平,前瞻性地开展了单井效益评价研究。聚焦四川盆地碳酸盐岩气藏含硫的特殊性,以项目现金流量为计算基础,以内部收益率为核心指标,以基准收益率为判断标准,提出了适用于四川盆地碳酸盐岩气藏不同内部收益率、单井配产、单井投资的优化组合关系,构建起以含硫量为约束条件的中高含硫、特高含硫气井单井效益评价模型。研究结果表明:①当中高含硫气藏单井配产为(8~30)×10^(4) m^(3)/d、基准收益率为8%时,对应的经济极限单井投资为10840~40700万元;②当特高含硫气藏单井配产为(20~60)×10^(4) m^(3)/d、基准收益率为8%时,对应的经济极限单井投资为27600~82820万元;③单井预估投资超过经济极限投资时,单井及方案存在效益不达标的风险。结论认为:①通过中高含硫、特高含硫气井效益评价模型的建立,可用于确定碳酸盐岩气藏单井井位部署、地质设计、工程设计、工程实施等各阶段的钻完井投资目标制订;②可建立起气井动态管理预警机制,明确后续单井投资管控措施,支撑单井决策阶段及实施阶段钻完井投资目标的预判,对于优化技术经济指标、加快气藏效益开发具有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碳酸盐岩气藏 单井极限投资 效益评价 内部收益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熵权法与层次分析法在四川盆地碳酸盐岩气藏开发效果评价中的应用
4
作者 李龙 郑姝 +3 位作者 敖科 李琦 魏子豪 钟萍萍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 2024年第2期53-60,共8页
在气藏开发过程中,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导致不同气藏的开发效果存在差异。目前四川盆地碳酸盐岩气藏开发效果评价,主要是在现有评价标准的基础上对气藏的储量、开发或经济等指标进行评价,综合考虑多方面指标权重的评价方法较少;同时,适... 在气藏开发过程中,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导致不同气藏的开发效果存在差异。目前四川盆地碳酸盐岩气藏开发效果评价,主要是在现有评价标准的基础上对气藏的储量、开发或经济等指标进行评价,综合考虑多方面指标权重的评价方法较少;同时,适用的评价标准也较少,多数是采用通用的行业标准或者数据归一化标准,而评价标准应随评价样本的变化而变化,才能更准确地刻画评价对象。为此,选取磨溪下寒武统龙王庙组气藏(简称“磨溪龙王庙组气藏”)等55个代表性气藏作为样本,开展了四川盆地碳酸盐岩气藏开发效果评价方法研究,研究结果表明:①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从众多评价指标中进行筛选,建立适合四川盆地碳酸盐岩气藏开发效果评价的指标体系,具体评价指标有内部收益率、单位完全成本、亿立方米产能投资、净现值、储量动用率、井控储量、标定采收率、采气速度、稳产期末采出程度、稳产年限、递减期递减率等11项;②采用熵权法和层次分析法相结合的数学方法,从定量和定性方面分析了不同指标对开发效果的影响权重,11项开发效果评价指标按指标权重从大到小排序后的前三位为内部收益率、井控储量、净现值,即这3项指标是对气藏开发效果影响最显著的因素;③采用聚类分析法确定各指标评分量化标准,构建适用于四川盆地碳酸盐岩气藏的开发效果评价新方法,并应用于气藏,得到相应的开发效果评价结果,与气藏的实际开发效果较为吻合。新方法的构建与应用,不仅可以评估处于开发中后期阶段的气藏开发效果,也可以通过指标间的对比分析而找到造成气藏开发效果差异的影响因素,可为今后不同气藏开发方案的制定与实施提供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盐岩气藏 评价指标体系 效果评价 熵权法 层次分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酸盐岩气藏储层非均质性对水侵差异化的影响 被引量:40
5
作者 冯曦 彭先 +5 位作者 李隆新 杨学锋 王娟 李骞 张春 邓惠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67-75,共9页
碳酸盐岩气藏因储层孔隙、溶洞、裂缝的尺度和分布密度不同易产生多样化的非均质性,使得气藏水侵规律的差异性较大。为了深入认识碳酸盐岩储层非均质性及其对气藏水侵的影响,进而对气藏水侵动态进行预判,基于全直径岩心数字化处理分析... 碳酸盐岩气藏因储层孔隙、溶洞、裂缝的尺度和分布密度不同易产生多样化的非均质性,使得气藏水侵规律的差异性较大。为了深入认识碳酸盐岩储层非均质性及其对气藏水侵的影响,进而对气藏水侵动态进行预判,基于全直径岩心数字化处理分析改进了定量描述孔、洞、缝搭配关系的方法,根据逾渗理论分析图版建立了评价微裂缝对储层渗流能力贡献的新方法,并通过开展气藏实际压力、温度条件下气水渗流及流固耦合应力敏感实验,获得气水相对渗透率和岩石压缩系数数据,据此分析不同类型裂缝、溶洞对气藏水侵的影响,结合四川盆地典型碳酸盐岩气藏水侵特征建立了不同储渗类型储层水侵影响差异化特征的预判方法。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类型碳酸盐岩储层在广义上均属三重介质,裂缝发育使气藏水侵影响显现快,而溶洞均匀发育使水侵影响显现相对较慢;(2)微裂缝发育是特低孔隙度储层具备视均质中高渗透能力的必要条件,对应的水侵规律与沿大裂缝水窜或网状小裂缝发育带水侵明显不同;(3)水区储层孔隙度应力敏感是地层水侵能量的主要来源,异常高压气藏在开采初期这一特征更加突出。该研究成果已应用于四川盆地多个碳酸盐岩气藏的水体能量评估、水侵影响预测及治水措施有效性预判,为复杂气藏水侵影响的治理提供了有效的技术导向,同时也深化了对水侵差异化规律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盐岩气藏 三重介质 搭配关系 非均质 渗流 水侵特征 差异性 机理分析 四川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裂缝—孔隙型碳酸盐岩气藏改建地下储气库的渗流规律 被引量:21
6
作者 丁云宏 张倩 +4 位作者 郑得文 王皆明 石磊 李春 胥洪成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09-114,共6页
微裂缝—孔隙型碳酸盐岩气藏储层非均质性强,边底水选择性水侵,渗流规律复杂,为了提高地下储气库的建库效率,需要研究储层在改建地下储气库多周期强注强采过程中的多相流体渗流规律。在获取有代表性的裂缝发育碳酸盐岩岩心较为困难的条... 微裂缝—孔隙型碳酸盐岩气藏储层非均质性强,边底水选择性水侵,渗流规律复杂,为了提高地下储气库的建库效率,需要研究储层在改建地下储气库多周期强注强采过程中的多相流体渗流规律。在获取有代表性的裂缝发育碳酸盐岩岩心较为困难的条件下,通过对天然岩心进行剪切造缝和多轮次气水互驱实验,研究了地下储气库气水过渡带在注采过程中的多相渗流规律,分析了裂缝合气空间贡献率以及储气库含气空间动用效果。结果表明:裂缝模型的相渗曲线近似于"X"形,多次气水互驱后相渗曲线基本没有变化,基质岩心模型相渗曲线经多次气水互驱后气水两相共渗区间变窄,共渗点降低;微裂缝对储层含气空间贡献率较高,微裂缝发育储层的含气空间利用率保持在较高水平,徽裂缝不发育储层的含气空间利用率逐渐降低并趋向稳定。因此,在微裂缝—孔隙型碳酸盐岩气藏改建地下储气库过程中可以在徽裂缝不发育储层布置生产井,同时通过控制边底水运移范围降低注入气损失,从而提高地下储气库的建库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裂缝-孔隙型 碳酸盐岩气藏 地下储 渗流规律 水互驱 裂缝贡献率 空间利用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姆河右岸区块碳酸盐岩气藏H_2S成因与分布规律 被引量:13
7
作者 邓燕 王强 +3 位作者 程绪彬 吴蕾 赵长城 陈仁金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21-23,123,共3页
土库曼斯坦阿姆河右岸区块内的气藏天然气中普遍含有H2S,尤其是西北部气藏H2S含量相对较高,深入研究其成因和分布规律,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和控制由此产生的危害。根据该区地质条件和天然气组分特征,结合H2S形成机理,分析认为:①天然气中... 土库曼斯坦阿姆河右岸区块内的气藏天然气中普遍含有H2S,尤其是西北部气藏H2S含量相对较高,深入研究其成因和分布规律,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和控制由此产生的危害。根据该区地质条件和天然气组分特征,结合H2S形成机理,分析认为:①天然气中的H2S主要来源于硫酸盐热化学还原反应。由于西北部卡洛夫—牛津阶碳酸盐岩储层顶部为石灰岩和膏盐岩互层,并直接被膏盐层覆盖,具有发生硫酸盐热化学还原反应的物质条件,故其H2S含量高;东南部无石灰岩和膏盐岩互层,且有泥岩段将石灰岩储层与上覆膏盐岩层分隔,故其H2S含量低。②H2S含量的高低整体上受沉积相带的控制。在深水高伽马泥岩分布区及开阔台地深水沉积区,H2S含量普遍较低;而在无高伽马泥岩分布区H2S含量普遍较高。③东南部较大的逆断裂破坏了高伽马泥岩层的封隔性,使H2S分布规律更复杂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库曼斯坦 阿姆河右岸 碳酸盐岩气藏 硫化氢 成因 分布规律 硫酸盐热化学还原反应 沉积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含酸性气碳酸盐岩气藏流体敏感性实验研究 被引量:8
8
作者 刘大伟 康毅力 +2 位作者 李前贵 雷鸣 疏壮志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93-196,201,共5页
对川东北雷口坡组、嘉陵江组、飞仙关组、长兴组高含H,S及032的碳酸盐岩储层流体敏感性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岩样速敏损害弱~强,水敏和盐敏损害中偏弱~极强,碱敏损害严重。岩石学分析揭示,川东北高含酸性气碳酸盐岩储层发育... 对川东北雷口坡组、嘉陵江组、飞仙关组、长兴组高含H,S及032的碳酸盐岩储层流体敏感性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岩样速敏损害弱~强,水敏和盐敏损害中偏弱~极强,碱敏损害严重。岩石学分析揭示,川东北高含酸性气碳酸盐岩储层发育伊利石、微晶石英、白云石、方解石、硫化钙等潜在损害物质。钻井完井液侵入会破坏储层各物质间的原始动态平衡,诱发储层损害。主要损害机理为:①储层流体pH增加引起黏土矿物以及微晶石英失稳;②碱液与微晶石英、长石、白云石反应生成硅酸盐、高岭石、水镁石等新矿相;③流体矿化度改变可降低伊利石微粒间的连接力;④硫化钙水解产生OH^-,过量的OH-与Ca^2+结合形成氢氧化钙沉淀;⑤储层含水饱和度和流体离子浓度改变,致使焦沥青脱附并在储层深部沉积;⑥硬石膏水化膨胀、分散运移。针对该气藏损害机理,可采用屏蔽暂堵技术以形成优质滤饼,有效降低储层流体敏感性损害。图5表2参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盐岩气藏 储层损害 储层敏感性 酸性 敏感性矿物 流体 钻井完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酸盐岩气藏出水特征分析——以华北油田苏4气藏为例 被引量:7
9
作者 刘林玉 柳益群 +1 位作者 李文厚 陈刚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324-327,332,共5页
气藏出水是气藏开发过程中的重要问题之一。碳酸盐岩气藏出水可分为凝析水产出与地层水产出两种类型 ,具有开采井段出水、纵向水窜和气 -水界面上升 3种方式 ,其中地层水产出严重影响天然气的正常开采。碳酸盐岩气藏虽然具有统一的压力... 气藏出水是气藏开发过程中的重要问题之一。碳酸盐岩气藏出水可分为凝析水产出与地层水产出两种类型 ,具有开采井段出水、纵向水窜和气 -水界面上升 3种方式 ,其中地层水产出严重影响天然气的正常开采。碳酸盐岩气藏虽然具有统一的压力系统 ,但由于碳酸盐岩储集层受构造活动和成岩作用的改造 ,其孔隙发育具有较强的非均质性。华北油田苏 4气藏形成了 3个次生孔隙带 ,因而各井区之间气 -水界面变化很大 ,形成了较宽且不稳定的气 -水过渡带 ,在开发中应严格控制产能 ,避免地层水的大量产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盐岩气藏 地层出水 非均质性 一水过渡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靖边碳酸盐岩气藏储集层渗透率模型建立方法 被引量:5
10
作者 王东旭 王彩丽 +1 位作者 苟宏刚 徐文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41-43,共3页
储集层渗透率是影响气田动态预测指标最重要的参数之一 ,但根据测井、岩心分析、试井等方法获得的渗透率值都不能直接用于长庆碳酸盐岩气藏的储集层建模。气田生产实践证明 ,试井确定的地层系数Kh值比较真实 ,根据各产层的产气比例 (依... 储集层渗透率是影响气田动态预测指标最重要的参数之一 ,但根据测井、岩心分析、试井等方法获得的渗透率值都不能直接用于长庆碳酸盐岩气藏的储集层建模。气田生产实践证明 ,试井确定的地层系数Kh值比较真实 ,根据各产层的产气比例 (依据分层测试和建立的分层产气比例的预测模型确定 ) ,确定分层地层系数Kh值 ,该值与各层有效厚度的比值可得到分层渗透率值。在编制等值线图时 ,需要研究渗透率在不同分布区间的概率分布特征 ,以便使不同渗透率等值线间隔的大小及其控制的面积与渗透率出现的概率一致 ,从而对井间的渗透率分布进行了有效的控制。以上方法建立的渗透率模型 ,强调了主力产层的相对高渗 ,并体现出了某一区域渗透率分布的规律性 ,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气井生产历史拟合证实 ,该方法确定的渗透率及建立的渗透率模型比较客观地反映了地层的实际渗透性 ,对评价气田动态指标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盐岩气藏 储集层 渗透率 地层系数 建模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裂缝-溶洞型碳酸盐岩气藏压裂液滤失计算新模型 被引量:4
11
作者 李勇明 赵金洲 +1 位作者 郭建春 吴晓庆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9期113-115,共3页
碳酸盐岩气藏不仅容易产生裂缝 ,而且溶洞也发育得非常普遍。裂缝 -溶洞型气藏的流体滤失与普通均质气藏的滤失存在明显的差异 ,均质气藏滤失主要由基质和流体性能参数确定 ,而缝洞型气藏滤失受裂缝和溶洞控制。现有的滤失计算模型是针... 碳酸盐岩气藏不仅容易产生裂缝 ,而且溶洞也发育得非常普遍。裂缝 -溶洞型气藏的流体滤失与普通均质气藏的滤失存在明显的差异 ,均质气藏滤失主要由基质和流体性能参数确定 ,而缝洞型气藏滤失受裂缝和溶洞控制。现有的滤失计算模型是针对均质储层而建立的 ,不能用于缝洞型气藏压裂液的滤失计算。文章基于缝洞型储层的滤失特征 ,提出了由两类连通性差的孔隙介质和连通性好的裂缝介质组成的三重介质物理模型来描述缝洞型气藏压裂液滤失 ,建立了一套新的计算缝洞型气藏压裂液滤失的数学模型 ,给出了模型的解析解 ,并进行了示例计算。文章的建模思路与模型解法可推广应用于解决多重介质的滤失及渗流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滤失 压裂液 碳酸盐岩气藏 储层 裂缝介质 流体 孔隙介质 溶洞 解析解 描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边底水碳酸盐岩气藏提高采收率的微观驱气效率 被引量:7
12
作者 吴克柳 朱清源 +5 位作者 陈掌星 李靖 冯东 王牧原 郭世强 郭豫川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22-131,共10页
边底水碳酸盐岩气藏储量丰富,是目前塔里木盆地、四川盆地、鄂尔多斯盆地等油气产区重要的开发对象,边底水碳酸盐岩气藏在开发中后期普遍面临水侵影响,将引起驱气效率和采收率下降等问题。为此,首先通过耦合流体流动方程和界面追踪方程... 边底水碳酸盐岩气藏储量丰富,是目前塔里木盆地、四川盆地、鄂尔多斯盆地等油气产区重要的开发对象,边底水碳酸盐岩气藏在开发中后期普遍面临水侵影响,将引起驱气效率和采收率下降等问题。为此,首先通过耦合流体流动方程和界面追踪方程,建立了孔隙尺度水气非混相流动模型,然后基于随机生长4参数法生成的非均质多孔介质模拟了水驱气过程,最后明确了剩余气的分布和形成机理,并探讨了微观驱气效率的变化机制。研究结果表明:①剩余气的分布包括盲端剩余气、孔喉间剩余气和簇状剩余气,其比例和规模受微观孔隙结构、润湿性和毛细管数共同控制,通过改变生产压差,打乱原有压力系统及气体膨胀,能进一步动用剩余气,进而提高微观驱气效率;②微观驱气效率与渗流过程密切相关,每一条水相优势通道的形成或扩大都会引起出口含水率的急剧上升并使驱气效率的增速变缓;③气藏微观孔隙结构和润湿性特征是确定的,通过优化毛细管数改变界面推进模式能有效提高微观驱气效率。结论认为,对于实际气井,应基于储层微观孔隙结构和润湿性特征,揭示气水界面推进力学机制的演变规律,进而确定最优毛细管数;明确孔隙尺度水气渗流特征及微观驱气物理机制,有助于指导气藏提高采收率方案的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底水碳酸盐岩气藏 孔隙尺度 数值模拟 渗流 界面追踪 剩余 效率 提高采收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东南地区二叠系—三叠系碳酸盐岩气藏气源及成因类型 被引量:6
13
作者 潘磊 秦华 +1 位作者 张文睿 李炳弢 《断块油气田》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45-250,共6页
通过分析天然气组分、碳、氢同位素组成、储层薄片、包裹体等资料,结合烃源岩沉积背景,与邻区对比分析,研究了川东南地区长兴组、飞仙关组、茅口组气藏气源及成因类型。结果表明:飞仙关组、长兴组烷烃气体积分数为51.35%~85.98%,平均74.... 通过分析天然气组分、碳、氢同位素组成、储层薄片、包裹体等资料,结合烃源岩沉积背景,与邻区对比分析,研究了川东南地区长兴组、飞仙关组、茅口组气藏气源及成因类型。结果表明:飞仙关组、长兴组烷烃气体积分数为51.35%~85.98%,平均74.79%,茅三段烷烃气体积分数为46.71%~99.31%,平均81.68%,均为干气;飞仙关组气藏的甲烷碳同位素值(δ^(13)C_(1))较轻,平均-34.7‰,长兴组和茅三段岩溶缝洞气藏的δ^(13)C_(1)较重,平均-31.0‰;非烃气以CO_(2)和H_(2)S为主。飞仙关组及部分长兴组储层中见少量沥青,次生矿物中含烃包裹体主要为含气态烃包裹体与气液(水)两相包裹体,未见含油包裹体,与其伴生的盐水包裹体均一温度多高于160℃。研究认为,川东南涪陵地区主要为吴家坪组油型气(个别井混有龙马溪组气),以干酪根裂解气为主(飞仙关组和部分长兴组混有少量原油裂解气),綦江地区为龙潭组煤型气。非烃气中H_(2)S来自硫酸盐热化学还原(TSR)反应,CO_(2)来自TSR反应及储层改造时的酸岩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盐岩气藏 碳同位素 成因类型 干酪根裂解 川东南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边底水碳酸盐岩气藏高速开采模拟实验研究 被引量:6
14
作者 向阳 向丹 黄大志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89-91,共3页
高速开采裂缝性碳酸盐岩气藏 ,生产压差过大会使裂缝宽度减小甚至闭合 ,导致储集层损害。模拟无边水、底水裂缝性碳酸盐岩气藏的上覆压力、地层压力、地层温度和原始含水饱和度条件 ,采用微—粉晶白云岩全直径岩心 ,进行 0 .5 5~ 11MP... 高速开采裂缝性碳酸盐岩气藏 ,生产压差过大会使裂缝宽度减小甚至闭合 ,导致储集层损害。模拟无边水、底水裂缝性碳酸盐岩气藏的上覆压力、地层压力、地层温度和原始含水饱和度条件 ,采用微—粉晶白云岩全直径岩心 ,进行 0 .5 5~ 11MPa压差条件下的弹性气驱模拟实验 ,研究岩心渗透率与开采速率 (生产压差 )的关系。模拟结果 ,渗透率大于 18×10 -3 μm2 的岩心在 0 .5 5~ 4MPa压差范围内渗透率下降幅度最大 ,该类储集层生产压差应小于 1.5MPa ;渗透率为 2× 10 -3 ~18× 10 -3 μm2 的岩心在 3MPa压差时渗透率平均降幅为 17% ,该类储集层生产压差应小于 3MPa ;随压差增大 ,渗透率小于 2× 10 -3 μm2 的岩心渗透率变化幅度在± 10 %之内 ,考虑该类储集层气体渗流阻力太大 ,生产压差应不超过 5MPa。图 1表 1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缝性碳酸盐岩气藏 全模拟实验 渗透率损害 合理生产压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甘宁盆地碳酸盐岩气藏酸化工作液及添加剂 被引量:3
15
作者 朱建峰 管保山 周晓群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282-284,288,共4页
本文综述了长庆气田勘探开发中应用的三种深度酸化工作液(普通酸、稠化酸、降阻酸)及酸化前置液(压裂液)、盐酸缓蚀剂、助排剂、稠化剂、降阻剂、泡沫排液剂、压裂液交联剂、液体胶塞、层内暂堵剂等酸液添加剂和处理剂。
关键词 酸化液 酸液添加剂 碳酸盐岩气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格子Boltzmann法的碳酸盐岩气藏多层合采模拟 被引量:1
16
作者 孙天礼 陈伟华 +3 位作者 黄仕林 方鸿铭 张涛 赵玉龙 《断块油气田》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848-853,共6页
多层合采是纵向发育多个层系储层的常用开发手段,碳酸盐岩气藏孔-缝-洞发育复杂,导致其合采机理不明确、常规手段评价合采效果难度大。因此,采用新方法评价其多层合采机理及潜在干扰因素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文中基于多松弛格子... 多层合采是纵向发育多个层系储层的常用开发手段,碳酸盐岩气藏孔-缝-洞发育复杂,导致其合采机理不明确、常规手段评价合采效果难度大。因此,采用新方法评价其多层合采机理及潜在干扰因素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文中基于多松弛格子玻尔兹曼方法(MRT-LBM),通过追踪合采过程的流线分布,量化评价了不同孔-缝-洞配置储层的合采效果。研究结果表明:裂缝-孔洞合采的层间非均质性最大,裂缝层对产量贡献很小,裂缝-缝洞合采与缝洞-孔洞合采的层间非均质性相对更小,两层基本可以实现均衡开发;增加生产压差,合采气层的产量比降低,一定程度有助于低渗产层的气体产出,且生产压差对非均质性强的合采组合敏感性更强;当合采层间的压力梯度差值为0.02 MPa/m时,低压层的稳定倒灌量可能达到高压层的1/8;如果层间非均质大且低渗层初始压力更低时,发生倒灌的可能性更大。研究成果可以为不同孔-缝-洞发育的碳酸盐岩气藏多层合采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盐岩气藏 多层合采 格子玻尔兹曼模拟 流线分布 倒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酸盐岩气藏控制及预测储量区块升级评价方法 被引量:1
17
作者 战薇芸 易海永 +4 位作者 李海涛 吴雪峰 陈尘 刘辉 刘鑫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 2022年第1期8-14,共7页
四川盆地碳酸盐岩气藏控制及预测储量升级潜力评价方法大多以定性描述为主,实际应用中具有一定局限性。为此,以优选可升级控制、预测储量区块为目的,从储量升级特点入手,筛选影响储量升级的关键因素,建立升级评价体系,引入升级系数定量... 四川盆地碳酸盐岩气藏控制及预测储量升级潜力评价方法大多以定性描述为主,实际应用中具有一定局限性。为此,以优选可升级控制、预测储量区块为目的,从储量升级特点入手,筛选影响储量升级的关键因素,建立升级评价体系,引入升级系数定量评价储量区块的升级潜力,建立了一套具有较高适用性和较强可操作性的储量升级潜力定量评价方法。应用结果表明:①储量规模、储量品质、储层物性以及勘探投入等因素对储量升级具有直接影响,储量规模、千米井深稳定产量、储量丰度等指标对储量升级影响程度较高;②分类指标升级系数表明,升级系数与储量品质、储量规模、储层物性、勘探投入呈正相关关系,升级系数越高,升级潜力越大;③同一地区不同层系,由于含油气地质条件不同,升级标准也有所差异,应当分层系开展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控制储量 预测储量 升级特点 评价指标 分类指标 层次分析法 升级系数 碳酸盐岩气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型低缓构造碳酸盐岩气藏气水分布精细描述——以四川盆地磨溪龙王庙组气藏为例 被引量:4
18
作者 张春 彭先 +2 位作者 李骞 王蓓 郭鸿喜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 2019年第1期49-57,共9页
针对低缓构造背景下碳酸盐岩气藏气水分布精细描述既是研究的重点也是亟待突破的难点,它直接关系着气田开发井部署的成功率,也是生产优化调整的重要地质依据,但传统的气水描述方法存在一些局限,尚不能完全满足目前精细开发的需求。为此... 针对低缓构造背景下碳酸盐岩气藏气水分布精细描述既是研究的重点也是亟待突破的难点,它直接关系着气田开发井部署的成功率,也是生产优化调整的重要地质依据,但传统的气水描述方法存在一些局限,尚不能完全满足目前精细开发的需求。为此,以四川盆地磨溪龙王庙组气藏为研究对象,综合古今构造特征及成藏演化过程,在充分剖析气水分布控制因素的基础上,建立低缓构造背景下气水分布模式,揭示气藏气水分布规律,研究取得以下几点认识:①研究区现今构造特征总体表现为地层倾角低、闭合度小、闭合面积大及圈闭内多高点,古地貌格局表现为西高东低、三区分带,为现今气水分布研究奠定基础。②气水分布受控于现今构造、古构造、岩性及不整合面等多重因素,当位于古、今构造高部位和溶蚀孔洞储层发育区,油气富集性最好;位于古今构造低部位的储层发育区,则易形成富水区。③采用建立过渡区气水分布模型研究大型低缓构造气水分布,阐明过渡区与气水过渡带之间的关系,建立不同地层倾角条件下过渡区占比总含气面积的分析模型,当地层倾角小于5°时,过渡区所占含气面积比重较大,最大可超过50%。④按照水体对生产影响程度描述活跃水体和不活跃水体,剖析对生产可能造成的影响,提出需针对性制定对策以预防水体快速侵入气区影响正常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低缓构造 碳酸盐岩气藏 水分布 古构造 控制因素 精细描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低渗碳酸盐岩气藏气井积液的早期判识方法 被引量:1
19
作者 谢姗 徐文 +2 位作者 焦扬 薛云龙 李琳 《录井工程》 2023年第2期57-64,共8页
岩溶风化壳型低渗碳酸盐岩气藏受沉积成岩作用影响,储层非均质性强,一旦含水,开发难度极大。以鄂尔多斯盆地靖边气田为例,目前该类气藏整体进入开发中后期,因现有方法判识滞后且精度较低,气井气液流动状态难以及时准确识别,面临单井产... 岩溶风化壳型低渗碳酸盐岩气藏受沉积成岩作用影响,储层非均质性强,一旦含水,开发难度极大。以鄂尔多斯盆地靖边气田为例,目前该类气藏整体进入开发中后期,因现有方法判识滞后且精度较低,气井气液流动状态难以及时准确识别,面临单井产量低、气井积液产水等问题,造成剩余储量动用难、气藏采收率低。根据低渗碳酸盐岩气藏渗流机理与生产特征,提出了基于常规生产资料的井筒积液早期判识技术,并在此基础上改进了积液产水气井生产制度以及气水动态分布预测技术思路,细化了“动态控水、地质避水”的剩余储量动用策略。靖边气田据此实施了“气水流动状态判识+生产制度动态优化+气水分布预测”的一体化技术流程,使老井控水、新井防水能力切实提升,典型产水单元水气比趋于稳定、连续生产气井比例提升20%,近3年年均增产气量1.8×10^(8) m^(3),年均提高采收率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积液判识 生产制度优化 水分布预测 含水 提高采收率 靖边 碳酸盐岩气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酸盐岩气藏气井出水机理分析--以土库曼斯坦阿姆河右岸气田为例 被引量:16
20
作者 成友友 穆龙新 +9 位作者 朱恩永 张培军 郭春秋 冷有恒 魏占军 陈鹏羽 邢玉忠 程木伟 史海东 张良杰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89-96,共8页
以土库曼斯坦阿姆河右岸气田为例,系统研究碳酸盐岩气藏气井出水规律及机理。阿姆河右岸碳酸盐岩气藏主要出水来源为凝析水、工程液和地层水,根据单一与混合2种出水来源,分别建立水性-水气比判别法和氯离子守恒判别法,以此甄别出产出地... 以土库曼斯坦阿姆河右岸气田为例,系统研究碳酸盐岩气藏气井出水规律及机理。阿姆河右岸碳酸盐岩气藏主要出水来源为凝析水、工程液和地层水,根据单一与混合2种出水来源,分别建立水性-水气比判别法和氯离子守恒判别法,以此甄别出产出地层水的气井。通过建立产水诊断曲线,将气井出水规律划分为"1型"、"2型"和"3型"3种模式。结合储集层静、动态研究成果综合分析认为:"1型"出水模式气井的储集层类型以孔隙(洞)型为主,出水机理为底水沿基质孔隙的锥进;"2型"出水模式气井的储集层类型以裂缝-孔隙型为主,出水机理为底水沿天然裂缝的突进;"3型"出水模式气井的储集层类型以缝洞型为主,出水机理为底水沿大型缝洞的上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库曼斯坦 阿姆河盆地 碳酸盐岩气藏 出水来源 出水机理 产水诊断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