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3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皖南事变后的华侨舆论分化及其善后主张
1
作者 上官小红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78-191,共14页
皖南事变发生后,纷繁的华侨舆论中有拥护国民党中央决策者,主张军令高于一切;有公开反对解散新四军者,认为这是亲日投降派的阴谋;更有强调国共应以团结为重者,对真相之孰是孰非并不特别关心。但在各异的舆论声中,缘于对国共继续团结抗... 皖南事变发生后,纷繁的华侨舆论中有拥护国民党中央决策者,主张军令高于一切;有公开反对解散新四军者,认为这是亲日投降派的阴谋;更有强调国共应以团结为重者,对真相之孰是孰非并不特别关心。但在各异的舆论声中,缘于对国共继续团结抗战的共同期许,他们提出了大体一致的善后主张。与国内中间党派不同的是,远在海外的华侨群体无意以此为契机参与政事,其主张是要求国民政府整饬吏治以继续团结抗战,并呼吁实施民主宪政。而这恰与此时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主张基本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皖南事变 新四军 华侨华人 中国共产党 国民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皖南事变善后期间美国对国共关系的认知与介入 被引量:1
2
作者 陈佳奇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37-145,共9页
在皖南事变善后期间,美国对国共关系高度重视。在事变发生之初,美国密切关注事变善后的进展,评估国共关系的走向,并派遣居里赴华考察中国政局,开启了战时美国对华“特使外交”的先河。彼时美国采取有限介入政策,既不出兵干预,也不评判是... 在皖南事变善后期间,美国对国共关系高度重视。在事变发生之初,美国密切关注事变善后的进展,评估国共关系的走向,并派遣居里赴华考察中国政局,开启了战时美国对华“特使外交”的先河。彼时美国采取有限介入政策,既不出兵干预,也不评判是非,而是以美援作为外交筹码,通过施加外部压力的方式,希望间接改善国共关系。这一时期美国在国共关系中扮演着“调处者”与“援助者”的双重角色,其对华政策已显现出自相矛盾的特征,这不仅影响到战时中国内部党争之解决,亦深刻改变着战后中美关系的走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皖南事变 国共关系 美国对华政策 居里访华 罗斯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皖南事变后国民党上层对中共的态度--以《王世杰日记》为中心的再考察 被引量:7
3
作者 左双文 何健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68-76,共9页
1941年初至1943年秋,是抗战时期国共关系最为风险浪急的一个时期,发生了皖南事变这一严重的军事冲突,国民党上层间围绕皖南事变善后、对中共宣传方略、对中共应以武力解决还是政治解决等问题,经过了若干反反复复的争议,由于国际国内各... 1941年初至1943年秋,是抗战时期国共关系最为风险浪急的一个时期,发生了皖南事变这一严重的军事冲突,国民党上层间围绕皖南事变善后、对中共宣传方略、对中共应以武力解决还是政治解决等问题,经过了若干反反复复的争议,由于国际国内各种因素的牵制,及王世杰、张治中、贺耀祖等的斡旋,最终采取了较为折衷偏缓的处理办法,国共关系继续维持在合作抗日的大格局之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皖南事变善后 抗战时期国共关系 王世杰 蒋介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击驱赶政策、皖南事变与新四军战略重心的北移——论1939年底至1941年初毛泽东和中共中央对新四军危局的应对 被引量:2
4
作者 王祖奇 王骅书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42-153,共12页
1939年底至1941年初,在应对因国民党的驱赶政策而产生的新四军危局中,毛泽东和中共中央提出并实施了将新四军战略重心向长江以北地区转移的方针。在实施过程中,毛泽东和中共中央始终立足全局,灵活辩证地指导江南新四军北移行动的或急或... 1939年底至1941年初,在应对因国民党的驱赶政策而产生的新四军危局中,毛泽东和中共中央提出并实施了将新四军战略重心向长江以北地区转移的方针。在实施过程中,毛泽东和中共中央始终立足全局,灵活辩证地指导江南新四军北移行动的或急或缓,华北八路军南援计划的或备或启,皖南事变中军事政治应对的或攻或守,最终促使蒋介石政府不得不承认新四军坚持在长江以北地区自主抗战与发展的事实。新四军的危局在反击皖南事变的斗争中被破解,构成了第二次反共高潮后国共关系向有利于中共方面转变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四军 战略重心北移 皖南事变 毛泽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皖南事变后周恩来与居里会谈述析 被引量:7
5
作者 贾钦涵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21-126,共6页
1941年1月6日,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爆发,这一事件不仅影响到国共关系,而且还引起了美、英、苏等国政府和舆论的高度关注。其中,美国的反应尤为积极,该国政府高层透过此次事变对中国国内形势进行重新评估,直接影响了美国对华政策的... 1941年1月6日,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爆发,这一事件不仅影响到国共关系,而且还引起了美、英、苏等国政府和舆论的高度关注。其中,美国的反应尤为积极,该国政府高层透过此次事变对中国国内形势进行重新评估,直接影响了美国对华政策的决策和实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皖南事变 周恩来 美国对华政策 居里 国共关系 国内形势 政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新桂系与中共的合作与冲突看皖南事变的发生 被引量:5
6
作者 黄昊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13-120,共8页
皖南事变的最终发生,实际上是新桂系、中共、三战区三方博弈的结果。新桂系安徽省府与中共的关系从抗战初期的密切合作,逐步发展到皖南事变前夕的势若水火,在很大程度上左右了皖南新四军对北移路线的选择,最终导致了皖南事变的发生。
关键词 新桂系 中国共产党 皖南事变 安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皖南事变前后看国共合作的困境 被引量:5
7
作者 刘大禹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33-41,共9页
抗日战争期间,国共两党进行了第二次合作。国民党政府对中共采取从"编共"到"容共"再到"限共"的政策转变,两党矛盾逐渐积累。在国外因素的推波助澜之下,蒋介石对形势产生误判,最终发生了烈度很大的皖南事... 抗日战争期间,国共两党进行了第二次合作。国民党政府对中共采取从"编共"到"容共"再到"限共"的政策转变,两党矛盾逐渐积累。在国外因素的推波助澜之下,蒋介石对形势产生误判,最终发生了烈度很大的皖南事变。因国共合作的抗日基础犹存,在国际抗日局势的影响下,事变暂时平息。由此可以观察国共合作的困境,反思为推进政党合作,寻求共同国家利益、建立长效的沟通与协调机制、妥善处理国际势力介入等化解政党冲突的必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皖南事变 国共合作 冲突 困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产国际、苏联和皖南事变 被引量:4
8
作者 刘以顺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5期40-44,共5页
皖南事变发生前后,共产国际和苏联的态度如何?迄今为止,对这个问题研究的文章尚不多见,本文对此作些探讨。一在皖南事变前夕,苏德关系因德、意、日三国军事同盟宣告成立而日趋紧张。在这种情况下,苏联从本国民族利益和外交政策的需要出... 皖南事变发生前后,共产国际和苏联的态度如何?迄今为止,对这个问题研究的文章尚不多见,本文对此作些探讨。一在皖南事变前夕,苏德关系因德、意、日三国军事同盟宣告成立而日趋紧张。在这种情况下,苏联从本国民族利益和外交政策的需要出发,为了确保东部边界的安全,以全力对付德国,决定加强中苏关系,大力支持和援助国民党蒋介石抗日,以借重蒋介石的力量去减轻日本对苏联的军事威胁。这一方面支援了中国的抗日战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产国际 皖南事变 蒋介石 国民党政府 苏联政府 中国共产党 中共中央 斯大林 第二次反共高潮 抗日战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蒋介石与皖南事变的发生 被引量:4
9
作者 曾凡云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27-133,共7页
全面抗战期间,身为国民政府和国民革命军最高领导人的蒋介石与皖南事变的爆发究竟有什么关系?蒋介石是否有解决皖南新四军的预案?至今,学术界在研究皖南事变时,仍然存在分歧。详细考察蒋介石的档案资料可知,抗战进入1939年后,蒋介石对... 全面抗战期间,身为国民政府和国民革命军最高领导人的蒋介石与皖南事变的爆发究竟有什么关系?蒋介石是否有解决皖南新四军的预案?至今,学术界在研究皖南事变时,仍然存在分歧。详细考察蒋介石的档案资料可知,抗战进入1939年后,蒋介石对国内事务关注的焦点之一就是如何处置中共问题。由于中共拒不接受蒋介石提出的"溶共"方针,武力解决中共及其领导的八路军和新四军成为其必然选择。更为重要的是,蒋介石又把制裁新四军问题作为其抗战成败的关键。史实表明,从1939年初到皖南事变爆发前,随着蒋介石对中共态度的日趋恶化,加上苏俄的对华援助被其利用,蒋介石国民党便逐渐制定并实施了限制、局部"剿灭"新四军与全歼皖南新四军军部的周密预案。皖南事变这样就发生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蒋介石 皖南事变 新四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皖南事变前后的中共与美国 被引量:4
10
作者 冯琳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210-220,256,共12页
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后,在战斗中壮大的中国共产党引起国民党的恐慌。1941年,皖南事变发生。此时,美国正有意成为反法西斯国家的兵工厂,对中国事务倾向于观望立场,但希望中国统一力量对抗日本。蒋介石将皖南事变解释为军纪问题、... 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后,在战斗中壮大的中国共产党引起国民党的恐慌。1941年,皖南事变发生。此时,美国正有意成为反法西斯国家的兵工厂,对中国事务倾向于观望立场,但希望中国统一力量对抗日本。蒋介石将皖南事变解释为军纪问题、内部问题,美国虽有犹疑却也基本接受,并未改变支持国民党当局的态度。美国没有认识到中国问题的实质,没有看到中共的上升趋势,而是认为国民党会是赢家,并判断国共冲突可以被控制,美国在远东的被动自此便已开始。中共反对包括美国在内的资本主义国家,但在抗战大局下灵活处理与美国的关系,争取有助于抗战的力量。皖南事变发生之时,中共对时局转变作出准确分析,赢得美国舆论的同情,并打开了中共与美国高层联络的渠道,在走向历史舞台中央之初就占得了主动的先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皖南事变 中国共产党 美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联援华与皖南事变不能构成因果关系 被引量:1
11
作者 樊卡娅 朱超南 《安徽史学》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35-38,44,共5页
1 940年下半年由于国际形势剧变 ,日英美等大国从各自利益出发 ,积极拉蒋 ,苏联加大对华援助等 ,被蒋视为反共的有利国际条件 ,对皖南事变发生有一定影响 ,但不能构成因果关系 ;特别是苏联援华的动机和效果 ,更应客观全面地审视。应当... 1 940年下半年由于国际形势剧变 ,日英美等大国从各自利益出发 ,积极拉蒋 ,苏联加大对华援助等 ,被蒋视为反共的有利国际条件 ,对皖南事变发生有一定影响 ,但不能构成因果关系 ;特别是苏联援华的动机和效果 ,更应客观全面地审视。应当看到苏联的援助对中国抗日战争的巨大支持 ,对蒋介石反共也起了一定的牵制和阻止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联援华 蒋介石 皖南事变 因果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民党政府争取美援的外交与皖南事变 被引量:3
12
作者 任东来 《安徽史学》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期59-64,共6页
近年来国内外对皖南事变的研究有了长足的发展。但稍加留意就会发现有关事变的国际背景以及国民党政府外交活动与事变的关系仍不甚清楚。本文将根据中美双方的文献档案,对国民党寻求美援的外交与事变的关系作一初步探讨,以期丰富对皖南... 近年来国内外对皖南事变的研究有了长足的发展。但稍加留意就会发现有关事变的国际背景以及国民党政府外交活动与事变的关系仍不甚清楚。本文将根据中美双方的文献档案,对国民党寻求美援的外交与事变的关系作一初步探讨,以期丰富对皖南事变的认识。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皖南事变 蒋介石 国民党政府 宋子文 共产党 美国 中国政府 贷款 新四军 罗斯福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皖南事变前中共中央与项英的战略分歧——从新发现的白艾笔记说起 被引量:2
13
作者 张双智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05-113,共9页
1939年3月,第二支队副司令员粟裕参加了周恩来在云岭新四军军部主持召开的军部负责人会议,讨论新四军发展的战略方针,有关内容历史上并无详细记载。1978年,白艾协助粟裕撰写战争回忆录,记录整理了粟裕口述的皖南事变回忆资料,标题为《... 1939年3月,第二支队副司令员粟裕参加了周恩来在云岭新四军军部主持召开的军部负责人会议,讨论新四军发展的战略方针,有关内容历史上并无详细记载。1978年,白艾协助粟裕撰写战争回忆录,记录整理了粟裕口述的皖南事变回忆资料,标题为《皖南事变前,周恩来和项英、叶挺、陈毅、袁国平的对话》。对话详细生动,是就新四军发展战略展开争论的"现场"再现,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其核心内容是周恩来、陈毅、叶挺主张新四军应该东进、北上,并尽快地大发展,批评项英一切服从统一战线、株守皖南的错误想法。结合党中央与项英的来往电文可知,项英即使没有明确的"三山计划",也未能完全执行党中央东进、北上的战略方针,没有认识到扩大华中抗日根据地的战略意义,贻误了新四军军部向敌后转移发展的良机,应为皖南事变的发生承担一定的责任。不过,项英虽然有错,但与张国焘和王明不同,不应定性为路线错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四军 周恩来 项英 皖南事变 白艾笔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皖南事变与苏联对华政策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真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76-85,共10页
皖南事变使国共关系骤然激化,苏联对此采取了基本正确的政策,这就是正确判断事变对中国政局走向的影响,把握中日民族矛盾这一主要矛盾,在向国民党政府施加压力的同时,主张中共运用政治手段解决冲突,从而促成国共两党之间矛盾缓解,维系... 皖南事变使国共关系骤然激化,苏联对此采取了基本正确的政策,这就是正确判断事变对中国政局走向的影响,把握中日民族矛盾这一主要矛盾,在向国民党政府施加压力的同时,主张中共运用政治手段解决冲突,从而促成国共两党之间矛盾缓解,维系了中国抗战的大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皖南事变 抗日战争 苏联对华政策 国共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皖南事变研究中两个问题的再探讨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亮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20-127,共8页
对皖南事变研究中两个问题进行再探讨,提出自己的观点:第一,过去许多研究者认为对日妥协投降是国民党发动皖南事变的重要原因,作者认为对日妥协投降不是国民党发动皖南事变的重要原因:首先,皖南事变发生前,德、日、意三国同盟成立使英... 对皖南事变研究中两个问题进行再探讨,提出自己的观点:第一,过去许多研究者认为对日妥协投降是国民党发动皖南事变的重要原因,作者认为对日妥协投降不是国民党发动皖南事变的重要原因:首先,皖南事变发生前,德、日、意三国同盟成立使英美和日本的矛盾正日趋激化,在这种有利形势下,亲英美派的蒋介石不可能对日妥协投降;其次,抗日战争爆发后,中日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自身安危受到严重威胁的大地主大资产阶级主要倾向是抗日;最后,从历史发展的事实看,日本的诱降活动并没有取得实质性的效果。第二,关于皖南新四军失败的责任问题,有人认为皖南新四军失败应由项英负全责,也有人认为皖南新四军失败的主要责任在中共中央,作者认为皖南新四军的失败项英应负主要责任,但不是全部;中共中央对皖南新四军的失败也负有一定责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皖南事变 原因 责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皖南事变研究的新进展──简评房列曙著《皖南一九四一》 被引量:1
16
作者 杜蒸民 《安徽史学》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95-96,56,共3页
简评通过与以往有关皖南事变研究论著比较,认为房列曙著《皖南一九四一》对皖南事变的研究有三点新的进展:(一)对皖南事变中一些有争议的重大史实及许多具体史实,作了考证、辨证,使事变的叙述更接近历史的本来面目;(二)在此基... 简评通过与以往有关皖南事变研究论著比较,认为房列曙著《皖南一九四一》对皖南事变的研究有三点新的进展:(一)对皖南事变中一些有争议的重大史实及许多具体史实,作了考证、辨证,使事变的叙述更接近历史的本来面目;(二)在此基础上,对新四军主要负责人项英在事变前及事变中的功过,作出了更加客观公正的评论;(三)对皖南事变经过的叙述也比以往完整等等。微感不足的是,该书在对事变的宏观把握及交待上,似嫌不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四军 皖南事变 项英 《关于项袁错误的决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四军与“皖南事变” 被引量:1
17
作者 刘淑珍 《中国档案》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74-75,共2页
"皖南事变"在国内外引起了极大的震动和反响。全国广大人民、各民主党派、爱国人士、海外侨胞及国际进步舆论,群起谴责国民党当局制造内战分裂抗战阵营的罪恶行径,同情和支持共产党的正义立场。苏联提出抗议,英、美也不赞成... "皖南事变"在国内外引起了极大的震动和反响。全国广大人民、各民主党派、爱国人士、海外侨胞及国际进步舆论,群起谴责国民党当局制造内战分裂抗战阵营的罪恶行径,同情和支持共产党的正义立场。苏联提出抗议,英、美也不赞成蒋介石发动内战,使蒋介石在政治上空前孤立,不得不收敛其反共活动,国民党的第二次反共高潮以失败而告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四军 皖南事变 全面侵华战争 日本帝国主义 国民革命军 第二次合作 国共两党 人民军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皖南事变与国共关系主动权的变化——读皖南事变前后中共中央若干文件之再思考
18
作者 宋海儆 程舒伟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08-111,共4页
皖南事变发生后,由于中共采取了"政治攻势、军事守势"的策略,使蒋介石陷入了舆论的强烈谴责之中,在政治上陷入了空前被动的局面;而中国共产党则取得了国共关系的主动权,日益成为坚持团结抗战的决定因素和领导力量。从对事变... 皖南事变发生后,由于中共采取了"政治攻势、军事守势"的策略,使蒋介石陷入了舆论的强烈谴责之中,在政治上陷入了空前被动的局面;而中国共产党则取得了国共关系的主动权,日益成为坚持团结抗战的决定因素和领导力量。从对事变前后中共中央若干文件的分析与思考,可看出中共在事变前后所实施的正确策略和对形势的充分估计,是实现国共关系主动权转换的直接与根本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皖南事变 国共关系 主动权 转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谈皖南事变研究和《皖南事变》小说
19
作者 何理 张星星 《中共党史研究》 1988年第6期86-91,共6页
近年来,随着历史资料的进一步发掘和亲历者回忆材料的日益增多,皖南事变成为史学研究的热点之一,并取得了显著成果。1987年10月,解放军和上海两家文艺出版社同时出版了黎汝清的长篇小说《皖南事变》。这部近60万言的宏篇巨著,以其较为... 近年来,随着历史资料的进一步发掘和亲历者回忆材料的日益增多,皖南事变成为史学研究的热点之一,并取得了显著成果。1987年10月,解放军和上海两家文艺出版社同时出版了黎汝清的长篇小说《皖南事变》。这部近60万言的宏篇巨著,以其较为丰富的历史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皖南事变 新四军 国民党 项英 历史研究 史学工作者 长篇小说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中共中央 历史原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皖南事变后中共中央反击反共逆流策略的转变
20
作者 李良志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53-59,共7页
1941年1月,国民党蓄意制造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几天之内,围歼皖南英勇抗日的新四军共9000余人,这是抗战以来中共遭致的最大损失。延安,中国敌后抗战的指挥中心,一时沉浸在悲痛与激愤之中。毛泽东曾说:“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 1941年1月,国民党蓄意制造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几天之内,围歼皖南英勇抗日的新四军共9000余人,这是抗战以来中共遭致的最大损失。延安,中国敌后抗战的指挥中心,一时沉浸在悲痛与激愤之中。毛泽东曾说:“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现在蒋介石大开杀戒,自毁长城,制造如此天下奇冤,中国共产党该如何反击呢?这是事变后中共中央日夜商议,而又难以决策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泽东 蒋介石 皖南事变 中共中央 国民党 周恩来 刘少奇 国共关系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新四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