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62篇文章
< 1 2 2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汉代彩绘画像石的施彩技艺
1
作者 赵曦 《湖北美术学院学报》 2025年第1期107-114,共8页
汉代彩绘画像石的施彩方式和色彩构成是形成地域性色彩审美文化特征的基础信息,平视、多视和高视点的散点式构图所形成的色块对比和色块布局,是彩绘画像石视觉审美中产生装饰效果的重要内容,是华夏民族进一步完成传统色彩基因传承的实... 汉代彩绘画像石的施彩方式和色彩构成是形成地域性色彩审美文化特征的基础信息,平视、多视和高视点的散点式构图所形成的色块对比和色块布局,是彩绘画像石视觉审美中产生装饰效果的重要内容,是华夏民族进一步完成传统色彩基因传承的实例。这些因素共同促使汉代彩绘画像石的视觉审美和社会政教功能达到和谐一致,并影响到中国传统绘画的色彩审美和平面构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画像石 雕刻 色彩 构图 题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皖北与陕北汉画像石中鸟图像的比较分析
2
作者 王猛 刘雨 《榆林学院学报》 2025年第1期21-27,共7页
皖北和陕北属于我国两大汉画像石出土的主要区域,两地发现画像石数量较多、内容丰富,其中鸟图像是常见的题材。从自然环境、社会面貌、民俗信仰等方面分析两地汉代文化生态,从视觉特征、雕刻技法中比较两地画像石中鸟图像的艺术特色,探... 皖北和陕北属于我国两大汉画像石出土的主要区域,两地发现画像石数量较多、内容丰富,其中鸟图像是常见的题材。从自然环境、社会面貌、民俗信仰等方面分析两地汉代文化生态,从视觉特征、雕刻技法中比较两地画像石中鸟图像的艺术特色,探索两者的独特魅力,挖掘其文化内涵和特质,助推汉画像石的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皖北 陕北 画像石 鸟图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徐州汉画像石元素的创新设计研究
3
作者 刘影 《艺术家》 2025年第3期29-31,共3页
徐州的汉画像石作为汉代艺术的瑰宝,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徐州的汉画像石以生动的雕刻手法、鲜明的主题呈现以及高度叙事性的表现手法而著称,生动地再现了古代社会的生活场景与人文风貌,体现了“以人为本”的设... 徐州的汉画像石作为汉代艺术的瑰宝,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徐州的汉画像石以生动的雕刻手法、鲜明的主题呈现以及高度叙事性的表现手法而著称,生动地再现了古代社会的生活场景与人文风貌,体现了“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徐州汉画像石的文化价值亟须被重新审视与发掘。在当前的地域文化传播中,汉画像石不仅是地方文化的象征,还是徐州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身份标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画像石 创新设计 主题呈现 历史渊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灵珠启世》汉画像石风格动画设计
4
作者 赵一鸣 《美术教育研究》 2025年第5期89-91,共3页
随着数字化进程、信息全球化的发展,传统文化的活化形式日渐丰富。汉画像石的画风质朴,具有深邃的美学意义和独特的视觉表现效果,为动画创作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将汉画像石艺术元素融入动画创作,能够使动画作品更具深度和张力。在《灵珠... 随着数字化进程、信息全球化的发展,传统文化的活化形式日渐丰富。汉画像石的画风质朴,具有深邃的美学意义和独特的视觉表现效果,为动画创作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将汉画像石艺术元素融入动画创作,能够使动画作品更具深度和张力。在《灵珠启世》动画创作中,创作者分析整理汉画像石的视觉特征,将其独特的艺术元素应用于角色与场景设计,并结合相应的色彩、音效设计,配合后期剪辑处理,创作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动画作品,有利于弘扬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画像石 动画设计 民族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汉画像石叙事艺术的博物馆展示空间设计教学研究
5
作者 郑雅慧 刘馨 王宪光 《美术教育研究》 2025年第8期126-128,共3页
汉画像石的叙事艺术分为三个层次:单一的独立单元叙事、并置的复合单元叙事、空间构筑的整体叙事。三个层次的叙事与博物馆展示空间设计教学存在关联,在叙事角度上高度契合。教师应引导学生运用汉画像石的叙事学思维策略开展博物馆展示... 汉画像石的叙事艺术分为三个层次:单一的独立单元叙事、并置的复合单元叙事、空间构筑的整体叙事。三个层次的叙事与博物馆展示空间设计教学存在关联,在叙事角度上高度契合。教师应引导学生运用汉画像石的叙事学思维策略开展博物馆展示空间设计,探究汉画像石叙事艺术的三个层次在教学中的应用策略,让学生以创新视角组织展示空间,激活历史文化的生命力,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画像石 空间叙事学 博物馆展示空间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徐州铜山区汉代乐舞百戏画像石的特征分析
6
作者 吴梅 傅兴 《天工》 2025年第10期8-11,共4页
徐州作为两汉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出土了大量汉代画像石,记录了汉代丰富的社会生活场景,其中乐舞百戏题材的画像石尤为突出,成为汉代艺术的重要代表之一。汉代画像石蕴含重要的艺术价值,为研究汉代历史、文化、艺术及社会习俗提供了... 徐州作为两汉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出土了大量汉代画像石,记录了汉代丰富的社会生活场景,其中乐舞百戏题材的画像石尤为突出,成为汉代艺术的重要代表之一。汉代画像石蕴含重要的艺术价值,为研究汉代历史、文化、艺术及社会习俗提供了不可或缺的实物证据。旨在深入分析徐州铜山区汉代乐舞百戏画像石的特征,结合图像学研究方法和文献分析法,探讨其艺术风格、雕刻技法和文化内涵,揭示徐州铜山区汉代乐舞百戏画像石所承载的艺术文化特质及独特的艺术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徐州 铜山区 汉代 乐舞百戏 画像石 艺术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画像石中的庖厨图家具探析——以新密打虎亭汉墓为例
7
作者 张雨萌 耿晓杰 《家具》 2025年第1期120-125,共6页
汉代是中国古代家具发展的重要时期,席地而坐仍是主要的生活方式。汉画像石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更是研究汉代社会及汉代家具的活史料,汉画像石中的庖厨图表现了以汉饮食文化为主题的家具形态。以河南新密打虎亭汉画像石墓中的庖厨图家... 汉代是中国古代家具发展的重要时期,席地而坐仍是主要的生活方式。汉画像石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更是研究汉代社会及汉代家具的活史料,汉画像石中的庖厨图表现了以汉饮食文化为主题的家具形态。以河南新密打虎亭汉画像石墓中的庖厨图家具为主要研究对象,解读不同庖厨场景中出现的家具,将其按照案类、俎类、席类、箱橱类和架台类进行形式表征与功能解析。对一些特殊家具进行深入研究,从饮食文化和祭祀文化两方面分析庖厨图家具的文化内涵,结果显示汉代庖厨家具的特点为有同质性,实用性强,多为低矮型,个别家具有向高型发展的趋势,反映汉代分餐制及厚葬风俗。通过探析汉代庖厨家具的时代特征,揭示汉代社会背景下庖厨家具形式所反映的文化内涵,以期借助汉画像石来拓展和丰富对汉代家具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画像石 庖厨图 汉代家具 打虎亭汉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代画像石铺首衔环装饰艺术表现研究
8
作者 郑冰雪 郑立君 《美育学刊》 2025年第1期105-113,共9页
汉代画像石上的铺首衔环是较常见的画像之一。从装饰艺术角度切入,通过对两汉时期画像石上雕刻的铺首衔环画像的出土分布、装饰艺术表现形式与手法的异同,以及民间石刻艺人的创意思想和方法等方面进行梳理、分析和阐释可以发现:西汉时... 汉代画像石上的铺首衔环是较常见的画像之一。从装饰艺术角度切入,通过对两汉时期画像石上雕刻的铺首衔环画像的出土分布、装饰艺术表现形式与手法的异同,以及民间石刻艺人的创意思想和方法等方面进行梳理、分析和阐释可以发现:西汉时期画像石上铺首衔环的雕刻较少,而东汉时期画像石上刻画的铺首衔环图像则数量众多,分布广泛。汉代画像石上雕刻的铺首衔环画像在创作基础、图像构成以及艺术表现形式与手法等方面,既呈现出鲜明的共性特征,又存在一定的地域性差异。在大量的铺首衔环图像中,许多铺首衔环在装饰设计、造型等方面展现出了新颖独特的创意设计思想和方法,这背后隐含了两汉各地民间石刻艺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丰富的想象力以及高超的艺术技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代画像石 铺首衔环 装饰艺术表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沂南北寨汉画像石中龙形象在插画创作中的应用研究
9
作者 马宝杰 《天工》 2025年第10期52-55,共4页
围绕山东沂南北寨汉画像石的龙形象在插画创作中的应用进行研究。山东沂南北寨汉画像石保存较为完整,作为汉墓的典型代表,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北寨汉画像石龙造型丰富,包含兽身龙首、双头龙等多种形式的龙形象,线条简洁、细腻、富有力... 围绕山东沂南北寨汉画像石的龙形象在插画创作中的应用进行研究。山东沂南北寨汉画像石保存较为完整,作为汉墓的典型代表,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北寨汉画像石龙造型丰富,包含兽身龙首、双头龙等多种形式的龙形象,线条简洁、细腻、富有力度,部分造型呈现出立体主义风格的雏形。通过线稿轮廓提取法,选用比较有特色的龙造型进行设计;利用图形元素重复复制,结合祥云等辅助元素重构创新;融入莲花图案,增添别样韵味。龙系列插画借助矢量软件处理线稿,在线条、图形、色彩设计上创新,采用扁平化风格,以红、黄为主色,营造独特视觉效果,并拓展至书签、折扇等文创产品设计。探讨如何将北寨汉画像石中的龙元素融入现代设计中,以实现传统与现代的有机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沂南北寨 画像石 龙形象 造型特征 插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阳汉画像石中的汉代深衣研究及创新设计
10
作者 吴唱雨 孙戈 《纺织报告》 2025年第1期53-56,共4页
作为汉代艺术的瑰宝,南阳汉画像石为中国古代服饰研究提供了大量资料。服饰文化具有鲜明的时代性与民族性。为了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服饰文化,增强文化自信,文章基于南阳汉画像石中出现的部分深衣图像,结合文献和实物资料,深入探究... 作为汉代艺术的瑰宝,南阳汉画像石为中国古代服饰研究提供了大量资料。服饰文化具有鲜明的时代性与民族性。为了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服饰文化,增强文化自信,文章基于南阳汉画像石中出现的部分深衣图像,结合文献和实物资料,深入探究汉代深衣的服饰形制、审美特征和礼仪符号,以深入了解汉代服饰文化内涵和汉代社会生活水平,并将汉代深衣的传统元素与当代设计理念相结合,设计出既有传统韵味又符合当代审美的服饰作品,为相关从业者提供创新设计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画像石 深衣 创新设计 服饰文化 深衣制 礼仪符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因论下山东汉画像石视觉信息转译与插画设计
11
作者 申宜田 《丝网印刷》 2025年第8期61-63,共3页
聚焦于山东地区的汉画像石,通过田野调查、文献搜集,实地探究山东各地汉画像石实物,并广泛搜集汉画像石相关文献、图片,进而提取文化因子。在设计过程中,依托模因论分析汉画像石图式的视觉叙事层次,并通过插画这一当代流行的表现形式,... 聚焦于山东地区的汉画像石,通过田野调查、文献搜集,实地探究山东各地汉画像石实物,并广泛搜集汉画像石相关文献、图片,进而提取文化因子。在设计过程中,依托模因论分析汉画像石图式的视觉叙事层次,并通过插画这一当代流行的表现形式,促进汉画像石艺术的新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画像石 模因论 插画设计 绘本创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华文化共同体视域下南阳汉画像石中的胡人图像研究
12
作者 胡随 《美与时代(创意)(上)》 2025年第4期61-65,共5页
南阳在汉朝时期属于大都会,经济繁荣,是连接关中与关东的重要交通要道。伴随着国家政策和政治中心的迁移,汉封胡人将相、王侯和胡人士兵、商贾、艺人等流入南阳,与当地汉人一起生活、生产,构成了丰富的社会景观。在中华文化共同体的视... 南阳在汉朝时期属于大都会,经济繁荣,是连接关中与关东的重要交通要道。伴随着国家政策和政治中心的迁移,汉封胡人将相、王侯和胡人士兵、商贾、艺人等流入南阳,与当地汉人一起生活、生产,构成了丰富的社会景观。在中华文化共同体的视域下重新审视南阳汉画像石中的胡人图像,突出胡汉民族共有共享的文化符号和形象,可以增进各民族对中华文化认同,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文化共同体 南阳 画像石 胡人图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Kivicube平台的商丘汉画像石纹样数字化创新应用
13
作者 韩梦 种方萱 《上海包装》 2025年第5期189-191,共3页
商丘汉画像石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文化价值,是我国传统艺术的重要瑰宝。在当今信息化快速发展和数字化浪潮席卷的时代背景下,如何有效保护和传承这一珍贵文化遗产,已成为亟待解决的关键课题。概述了商丘汉画像石的题材类型和艺术特征,分析... 商丘汉画像石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文化价值,是我国传统艺术的重要瑰宝。在当今信息化快速发展和数字化浪潮席卷的时代背景下,如何有效保护和传承这一珍贵文化遗产,已成为亟待解决的关键课题。概述了商丘汉画像石的题材类型和艺术特征,分析了Kivicube平台技术原理和优势,探讨了基于Kivicube平台的商丘汉画像石纹样数字化创新应用流程和相关案例,旨在促进文化与技术的深度融合,丰富设计素材与表现形式,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丘汉画像石 基于Web扩展现实 在线制作平台 纹样设计 数字化传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析徐州白集汉画像石墓的建筑特质
14
作者 张明皓 黎海宁 +1 位作者 张敬尧 栾宸 《华中建筑》 2025年第1期18-22,共5页
白集汉墓位于徐州市贾汪区,是一座典型的汉代画像石墓,反映了徐州及其周边地区东汉中晚期汉墓的具体面貌、发展以及演变等。由于发掘年代久远,研究资料不足,该文对白集汉墓进行了重新测量、调研,并对现有研究现状进行梳理,结合实地调研... 白集汉墓位于徐州市贾汪区,是一座典型的汉代画像石墓,反映了徐州及其周边地区东汉中晚期汉墓的具体面貌、发展以及演变等。由于发掘年代久远,研究资料不足,该文对白集汉墓进行了重新测量、调研,并对现有研究现状进行梳理,结合实地调研测量数据和原有数据,与周边具有代表性的汉墓进行对比,对白集汉墓的建筑结构、平面布局、画像石配置、汉代尺度提出新的看法与思考,试图对白集汉墓所蕴含的汉画像石墓的建筑特质、发展与演进等进行提取与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集汉墓 画像石 建筑特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代画像石纹样在男靴设计中的创新应用 被引量:11
15
作者 刘天尧 龚彧龑 +3 位作者 赵珂然 宋杰 买发元 周金超 《皮革科学与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1-87,93,共8页
画像石是古代绘画艺术的重要表现形式,亦是我国石雕艺术的起源之一。通过对汉代画像石纹样的梳理及研析,探讨其纹样所蕴含的文化深意,分析其视觉语言,调查不同年龄段受众群体对于男靴款式的偏好,统计并分析数据以确定基本设计样式,提取... 画像石是古代绘画艺术的重要表现形式,亦是我国石雕艺术的起源之一。通过对汉代画像石纹样的梳理及研析,探讨其纹样所蕴含的文化深意,分析其视觉语言,调查不同年龄段受众群体对于男靴款式的偏好,统计并分析数据以确定基本设计样式,提取汉代代表性画像石纹样基本元素,运用简化、概括、提炼等设计手段衍生出多种创新纹样并应用于男靴。该研究一方面增加了鞋靴产品的多样性,丰富了男鞋设计体系;另一方面也为中国传统纹样在现代鞋靴设计中的创新与应用提供了新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男靴 设计 元素 画像石 纹样 图案 创新 汉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析建筑画的构图法——以汉代画像石为例
16
作者 万文星 《剧影月报》 2024年第2期93-94,共2页
汉画像石是汉代的石刻画,“主要用于墓室、墓前祠堂(还应包括墓葬封土中的祠堂)、石阙等墓葬建筑的建造与装饰。它产生于西汉,盛行于东汉,魏晋之际仅有个别实例,故又称汉画像石。”不少汉画像石中有描绘建筑形象,有学者将这种包含建筑... 汉画像石是汉代的石刻画,“主要用于墓室、墓前祠堂(还应包括墓葬封土中的祠堂)、石阙等墓葬建筑的建造与装饰。它产生于西汉,盛行于东汉,魏晋之际仅有个别实例,故又称汉画像石。”不少汉画像石中有描绘建筑形象,有学者将这种包含建筑形象的汉代画像石命名为汉代建筑题材画像石。因为汉代地面木构建筑无存,而汉代建筑题材画像石,却包含有较为直观的汉代建筑形象,所以这种汉代画像石不仅在汉代历史研究中具有重要的价值,而且在汉代建筑历史研究,甚至整个中国古代建筑历史研究中,都具有相当重要的价值。因此,众多文物考古学家、建筑学家,都对此做过深入的探讨,取得了较多的研究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代画像石 画像石 中国古代建筑 汉代历史 建筑学家 汉代建筑 木构建筑 石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画像石中羽人舞重建的叙事性探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谭宇宏 刘建 曹海滨 《当代音乐》 2024年第3期145-147,共3页
“羽人”是汉画像石中的神话性形象之一,羽人舞的重建以羽人在汉画像石上的形象为舞蹈材料,嫁接到舞蹈身体语言。舞蹈叙事将每一动作都与人物及其行动契合,实现身体叙事。本文主要探讨羽人的手舞足蹈如何去表现不同的身体行为,用立体的... “羽人”是汉画像石中的神话性形象之一,羽人舞的重建以羽人在汉画像石上的形象为舞蹈材料,嫁接到舞蹈身体语言。舞蹈叙事将每一动作都与人物及其行动契合,实现身体叙事。本文主要探讨羽人的手舞足蹈如何去表现不同的身体行为,用立体的故事跳出汉代人的思想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画像石 羽人舞 重建 叙事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废弃矿山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应用于徐州市汉画像石馆文物保护
18
作者 徐豪 罗跃 《西部探矿工程》 CAS 2024年第2期34-36,40,共4页
徐州汉画像石艺术馆是一座集合了陈列、收藏、研究汉画像石的专题性博物馆,东侧边坡为2020年新增崩塌隐患点。通过采用清坡、锚固等施工措施,加强边坡自身稳定性,消除边坡存在的崩塌隐患点;设置截水沟,防止水土流失导致的滑坡、崩塌;设... 徐州汉画像石艺术馆是一座集合了陈列、收藏、研究汉画像石的专题性博物馆,东侧边坡为2020年新增崩塌隐患点。通过采用清坡、锚固等施工措施,加强边坡自身稳定性,消除边坡存在的崩塌隐患点;设置截水沟,防止水土流失导致的滑坡、崩塌;设置警示牌,防止人员靠近,保障居民的生命及财产安全。坚持安全、技术可行、经济合理及立足长远、综合治理的原则,以达到消除治理区内地质灾害隐患,保障居民的生命及财产安全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灾害 废弃矿山 画像石 文物 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赤帻”门吏装饰意涵研究——以南阳陈棚村东汉彩绘画像石墓M1为中心
19
作者 李玥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7-44,共8页
南阳陈棚村彩绘画像石墓M1出土门吏画像巾帻涂朱,形制特殊。结合该墓形制、画像及位置综合考察,可知“赤帻”当为墓内所举行驱疫仪式残留的痕迹。涂朱既为墓主驱除邪祟,也激活了画像礼仪空间,通过区别于现实的色彩关系建立生死壁垒,帮... 南阳陈棚村彩绘画像石墓M1出土门吏画像巾帻涂朱,形制特殊。结合该墓形制、画像及位置综合考察,可知“赤帻”当为墓内所举行驱疫仪式残留的痕迹。涂朱既为墓主驱除邪祟,也激活了画像礼仪空间,通过区别于现实的色彩关系建立生死壁垒,帮助重构墓主身份,达到“安冢墓,利子孙”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汉 彩绘画像石 赤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地域优势的汉文化传承探究——以徐州汉画像石为例 被引量:2
20
作者 张亚 《天工》 2024年第36期15-17,共3页
汉画像石是汉代艺术最为集中的呈现,其博大而精深、豪迈而神秘,是徐州汉文化最具代表性的文物之一。基于传承徐州地域文化的目的,对徐州汉画像石进行深入研究,总结其在汉文化传承中的作用和价值,通过对汉画像石的艺术风格、题材内容和... 汉画像石是汉代艺术最为集中的呈现,其博大而精深、豪迈而神秘,是徐州汉文化最具代表性的文物之一。基于传承徐州地域文化的目的,对徐州汉画像石进行深入研究,总结其在汉文化传承中的作用和价值,通过对汉画像石的艺术风格、题材内容和历史背景的分析,结合现代文创产业需求,总结汉画像石的现代文化传承之路,为更好地探索和发扬汉文化精髓提供研究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域优势 汉文化 徐州汉画像石 拓片 文创产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