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9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改良电休克治疗超高龄难治性抑郁症患者1例
1
作者 崇杉 熊娜娜 范滕滕 《四川精神卫生》 2025年第1期84-88,共5页
本文报道1例超高龄难治性抑郁症患者接受改良电休克治疗(MECT)。患者女性,87岁,抑郁症病史8年,病程呈间断性发作,既往对多种抗抑郁药物反应不佳,接受MECT后抑郁症状缓解。近两年,患者经历生活应激事件后抑郁症复发,接受MECT后好转,然而... 本文报道1例超高龄难治性抑郁症患者接受改良电休克治疗(MECT)。患者女性,87岁,抑郁症病史8年,病程呈间断性发作,既往对多种抗抑郁药物反应不佳,接受MECT后抑郁症状缓解。近两年,患者经历生活应激事件后抑郁症复发,接受MECT后好转,然而停止MECT后抑郁症多次复燃,故再入院继续接受MECT以延续治疗获益,患者对MECT整体耐受性尚可。结合国内外研究,本文对超高龄难治性抑郁症患者的治疗选择进行探讨,以期为MECT在超高龄抑郁症患者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电休克治疗 超高龄 难治性抑郁症 维持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电休克疗法联合奥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临床效果分析
2
作者 徐妍 张雪 瞿颖莹 《中国社区医师》 2025年第1期36-38,共3页
目的:观察改良电休克疗法联合奥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2年12月常熟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n=60,采用奥氮平治疗)与观察组(n=60,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改良... 目的:观察改良电休克疗法联合奥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2年12月常熟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n=60,采用奥氮平治疗)与观察组(n=60,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改良电休克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符号编码、数字序列、视觉学习和记忆、言语学习和记忆评分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精神症状评分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S100钙结合蛋白B、胶质纤维酸性蛋白水平下降,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水平升高,且观察组改善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改良电休克疗法联合奥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能提高患者认知功能,减轻精神症状,改善相关血清指标,且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电休克治疗 奥氮平 精神分裂症 认知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相情感障碍抑郁发作患者人格特质与无抽搐电休克疗效的关系探讨
3
作者 张彦华 吕琳 高超 《临床心身疾病杂志》 2025年第1期12-17,共6页
目的探讨双相情感障碍抑郁发作患者人格特质与无抽搐电休克疗效的关系。方法将139例双相情感障碍抑郁发作患者、145例单相重度抑郁障碍患者、136名健康人群分别设为双相抑郁组、单相抑郁组、对照组。采用艾森克人格问卷简式量表中国版(E... 目的探讨双相情感障碍抑郁发作患者人格特质与无抽搐电休克疗效的关系。方法将139例双相情感障碍抑郁发作患者、145例单相重度抑郁障碍患者、136名健康人群分别设为双相抑郁组、单相抑郁组、对照组。采用艾森克人格问卷简式量表中国版(EPQ-RSC)评估三组受试者人格特质。双相抑郁组、单相抑郁组患者均采取无抽搐电休克治疗,根据临床疗效进一步分为总有效患者与无效患者,分析双相情感障碍抑郁发作患者无抽搐电休克疗效的影响因素,评估人格特质对其疗效的预测价值。结果双相抑郁组与单相抑郁组受试者EPQ-RSC精神质、神经质分量表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双相抑郁组受试者神经质、内外向性分量表评分高于单相抑郁组、对照组(P<0.01),单相抑郁组受试者内外向性分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双相抑郁组中治疗无效患者EPQ-RSC精神质、神经质分量表评分高于总有效患者(P<0.01);双相抑郁组总有效患者EPQ-RSC内外向性分量表评分高于单相抑郁组(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EPQ-RSC的精神质、神经质分量表评分高是双相情感障碍抑郁发作患者无抽搐电休克治疗无效的危险因素(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显示,EPQ-RSC的精神质、神经质分量表评分联合预测双相情感障碍抑郁发作患者无抽搐电休克治疗无效的曲线下面积(AUC)高于各项单独预测(P<0.05)。结论双相情感障碍抑郁发作患者具有高精神质、高神经质、外向性的人格特质,且高精神质、高神经质可增加无抽搐电休克治疗无效的风险,并对无抽搐电休克疗效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可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相情感障碍 抑郁 人格特质 无抽搐电休克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复经颅磁刺激或无抽搐电休克治疗联合抗抑郁药物对重度抑郁障碍的疗效和安全性 被引量:1
4
作者 王美洁 时亚杰 +4 位作者 杨鹏 王建军 李迎寅 崔健 张校明 《四川精神卫生》 2024年第2期108-113,共6页
背景重度抑郁障碍是致残性最强的精神疾病之一,目前对该病的治疗多采用药物联合物理治疗和心理治疗,关于物理治疗之间的对照研究较少,药物联合物理治疗的对照研究更少。目的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和无抽搐电休克治疗(MECT)分别联合... 背景重度抑郁障碍是致残性最强的精神疾病之一,目前对该病的治疗多采用药物联合物理治疗和心理治疗,关于物理治疗之间的对照研究较少,药物联合物理治疗的对照研究更少。目的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和无抽搐电休克治疗(MECT)分别联合抗抑郁药物对重度抑郁障碍的疗效和安全性,以期为重度抑郁障碍患者提供更优的治疗方案。方法连续选取2019年1月1日—2023年4月30日在山东省戴庄医院住院治疗的、符合《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ICD-10)诊断标准的重度抑郁障碍患者(n=335)。入院后,患者根据病情接受MECT联合药物治疗(n=141)或rTMS联合药物治疗(n=194)。于基线期及治疗第1、2、3、4周末,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24项版(HAMD-24)评定抑郁症状,阅读患者病程记录,了解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HAMD-24评分的时间效应有统计学意义(F=3.081,P=0.042),组间效应无统计学意义(F=1.023,P=0.313),时间与组间的交互效应无统计学意义(F=1.642,P=0.191)。治疗后各时点,两组显效率及痊愈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在整个治疗过程中,MECT联合药物组中,有58人(41.13%)出现近记忆力受损,74人(52.48%)出现头痛或颈部肌肉痛;rTMS联合药物组中,27人(13.92%)出现头痛或头皮不适。结论rTMS联合抗抑郁药物与MECT联合抗抑郁药物治疗重度抑郁障碍的效果相当,rTMS联合抗抑郁药物的安全性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度抑郁障碍 重复经颅磁刺激 无抽搐电休克 疗效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文版电休克治疗认知评估量表在成年早期抑郁症患者中的心理测量特征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于红晔 刘君 沙莎 《发育医学电子杂志》 2024年第1期47-52,共6页
目的探讨中文版电休克治疗认知评估(electroconvulsive therapy cognitive assessment,ECCA)量表在成年早期抑郁症患者中的心理测量特征。方法本研究于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进行。最终共纳入成年早期抑... 目的探讨中文版电休克治疗认知评估(electroconvulsive therapy cognitive assessment,ECCA)量表在成年早期抑郁症患者中的心理测量特征。方法本研究于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进行。最终共纳入成年早期抑郁症患者40例,健康对照组30例。对接受电休克治疗(electroconvulsive therapy,ECT)的成年早期抑郁症患者在3个时间点进行ECCA和蒙特利尔认知评估(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MoCA),即治疗前(基线)、第5次治疗后和治疗结束后5~10 d。健康受试者进行1次ECCA评估。统计学分析采用χ^(2)检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t检验、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成年早期抑郁症组与对照组的年龄、性别、受教育年限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但成年早期抑郁症组的ECCA基线评分低于对照组[(27.75±1.77)与(29.10±0.80)分,t=-3.687,P<0.001];MoCA基线评分低于对照组[(27.39±0.23)与(29.60±0.30)分,t=-11.640,P<0.001]。ECCA内部一致性分析中的Cronbach'α系数为0.811(P<0.001)。ECCA评分ECT前[(27.75±1.77)分]>ECT中[(25.17±1.73)分]>ECT后[(21.90±3.67)分](F=13.242,P值均<0.001),而MoCA评分在这3个时间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871,P=0.171)。在排除性别、年龄、教育水平的影响因素后,ECCA总分与基线时成年早期抑郁症患者的MoCA评分(r=0.450,P<0.01)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17 item,HDRS-17)评分(r=-0.621,P<0.01)有关。结论中文版ECCA具有较好的心理测量特性,可作为成年早期抑郁症患者中评估ECT相关认知损害的临床应用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休克治疗 成年早期 抑郁症 认知损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立哌唑联合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精神分裂症的效果及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焦雪影 苏珍 《淮海医药》 CAS 2024年第4期403-407,共5页
目的:观察阿立哌唑联合无抽搐电休克(MECT)治疗精神分裂症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21年8月—2023年6月某院收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11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计算机随机分组法将研究对象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5例。2组均实施MECT治疗,对... 目的:观察阿立哌唑联合无抽搐电休克(MECT)治疗精神分裂症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21年8月—2023年6月某院收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11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计算机随机分组法将研究对象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5例。2组均实施MECT治疗,对照组采用奥氮平配合MECT治疗,试验组采用阿立哌唑配合MECT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用药安全性。结果:试验组治疗有效率为90.91%,高于对照组的76.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后,试验组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神经生长因子(NFG)、神经营养因子-3(NT-3)分别为(12.11±3.27)μg/L、(45.11±10.61)pg/mL、(170.65±20.62)pg/mL,均高于对照组的(10.35±2.25)μg/L、(40.32±10.33)pg/mL、(155.25±20.33)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8周后,试验组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成套测验共识版(MCCB)评分、韦氏记忆量表(WM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治疗副反应量表(TESS)严重程度和处理情况维度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药物相关副反应发生率为18.18%,低于对照组的32.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立哌唑联合MECT治疗精神分裂症临床疗效显著,可减轻神经功能损伤,促进患者认知功能、智力恢复,用药风险低,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阿立哌唑 无抽搐电休克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抽搐电休克疗法联合碳酸锂治疗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患者的临床效果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李晔 《中国社区医师》 2024年第13期12-14,共3页
目的:分析无抽搐电休克疗法联合碳酸锂治疗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2月娄底市荣军优抚医院收治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双盲筛选法分为常规组和研究组,各60例。常规组... 目的:分析无抽搐电休克疗法联合碳酸锂治疗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2月娄底市荣军优抚医院收治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双盲筛选法分为常规组和研究组,各60例。常规组患者实施碳酸锂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无抽搐电休克疗法。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认知功能、随访情况。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8)。治疗前,两组错误应答数、持续性应答数、完成分类数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错误应答数、持续性应答数评分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常规组,两组完成分类数评分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再次住院次数、躁狂发作次数少于常规组,总住院时间短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无抽搐电休克疗法联合碳酸锂治疗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临床效果显著,能够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促进康复,减少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相情感障碍 躁狂 无抽搐电休克疗法 碳酸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氯氮平联合无抽搐电休克治疗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
8
作者 邱双杰 《中国医学工程》 2024年第5期108-111,共4页
目的探讨氯氮平联合无抽搐电休克治疗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南阳市第四人民医院近两年收治的200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100例,采用氯氮平治疗,观察组100例,采用氯氮平... 目的探讨氯氮平联合无抽搐电休克治疗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南阳市第四人民医院近两年收治的200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100例,采用氯氮平治疗,观察组100例,采用氯氮平联合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分中阳性量表、阴性量表、一般量表及总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各量表及总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韦氏记忆量表(WMS)中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组间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各因子评分及总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神经细胞因子水平[血清s100β蛋白(s100β)、同型半胱氨酸(Hcy)]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氯氮平联合无抽搐电休克对于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有较好的治疗功效,可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氮平 无抽搐电休克 慢性精神分裂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右美托咪定预处理在改良电休克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及最佳剂量
9
作者 沈俊 周敏 +4 位作者 张雨 朱光亮 戚克俊 张俊 李晓明 《山东医药》 CAS 2024年第29期29-33,共5页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预处理在改良电休克治疗(MECT)中的应用效果并探讨其最佳剂量。方法选择拟行MECT患者25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D1组、D2组、D3组、D4组、D5组及对照组各42例。在麻醉诱导前10 min,D1、D2、D3、D4、D5组分别静脉泵...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预处理在改良电休克治疗(MECT)中的应用效果并探讨其最佳剂量。方法选择拟行MECT患者25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D1组、D2组、D3组、D4组、D5组及对照组各42例。在麻醉诱导前10 min,D1、D2、D3、D4、D5组分别静脉泵入盐酸右美托咪定0.2、0.4、0.6、0.8、1.0μg/kg,对照组静脉泵入等容量生理盐水30 mL,使用MECT治疗仪对患者进行治疗。分别于右美托咪定预处理即刻(T_(1))、预处理后5 min(T_(2))、预处理后10 min(T_(3))、预处理后15 min(T_(4))、预处理后20 min(T5)、预处理后25 min(T6)、预处理后30 min(T7)记录各组心率(HR)及平均动脉压(MAP);比较各组癫痫发作持续时间、MECT过程中丙泊酚使用剂量、自主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时间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同时点比较,D1组在T_(4)时点,D2、D3、D4、D5组在T_(2)~T7时点HR降低;D2组在T_(4)~T7时点,D3、D4、D5组在T_(2)~T7时点MAP降低(P均<0.05)。与同组T_(1)时点比较,D4、D5组在T7时点HR降低;D3、D4、D5组在T7时点MAP降低(P均<0.05)。各组癫痫发作持续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D2、D3、D4、D5组丙泊酚用量均少于对照组,D4、D5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均多于对照组,D3、D4、D5组苏醒时间均多于对照组,D1、D2、D3、D4、D5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右美托咪定预处理能够有效减少MECT患者血流动力学波动,降低麻醉药物的使用剂量,提高麻醉恢复质量,且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在MECT中采用0.4μg/kg右美托咪定进行预处理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托咪定 改良电休克治疗 精神治疗 麻醉药物 最佳剂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抽搐电休克治疗联合药物治疗对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及城乡差异
10
作者 谢宏成 冯双双 +7 位作者 王婷婷 梁峻钒 仁佳俊 张虹俐 林资圆 王思入 向波 刘可智 《四川精神卫生》 2024年第6期497-501,556,共6页
背景 抗精神病药物联合无抽搐电休克治疗(MECT)是目前治疗精神分裂症的常用方法,但其疗效在不同患者群体之间可能存在差异。目的 比较MECT对在城镇和农村居住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效果,以期为城乡患者的治疗方案选择提供参考。方法 纳入2... 背景 抗精神病药物联合无抽搐电休克治疗(MECT)是目前治疗精神分裂症的常用方法,但其疗效在不同患者群体之间可能存在差异。目的 比较MECT对在城镇和农村居住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效果,以期为城乡患者的治疗方案选择提供参考。方法 纳入2018年5月—2022年8月在泸州市精神卫生中心、自贡市精神卫生中心和宜宾市第四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符合《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5版)》(DSM-5)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的587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单纯药物组(n=106)和MECT联合药物组(n=481)。在MECT联合药物组中,剔除24例居住地为城镇的农村籍患者,将剩余患者按居住地分为城镇组(n=103)和农村组(n=354)。使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患者的症状严重程度。采用PANSS评分减分率评定临床疗效。采用协方差分析比较城乡患者的疗效差异。结果 MECT联合药物组和单纯药物组PANSS总评分减分率、阳性症状分量表评分减分率、阴性症状分量表评分减分率以及治疗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1.149、12.111、31.725,χ^(2)=14.010,P均<0.01)。MECT联合药物组中的城镇和农村患者PANSS总评分减分率、阳性症状分量表评分减分率以及治疗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3.946、4.523,χ^(2)=4.033,P均<0.05)。结论 在对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治疗中,MECT联合药物的疗效可能优于单纯药物治疗。MECT联合药物对城镇患者的疗效可能优于农村患者,且城镇患者阳性症状的改善可能更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无抽搐电休克治疗 城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培酮联合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女性慢性精神分裂症的效果分析
11
作者 朱永兴 沈振中 +1 位作者 唐芙蓉 陈梦云 《中国社区医师》 2024年第4期49-51,共3页
目的:分析利培酮联合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女性慢性精神分裂症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5月徐州市东方人民医院收治的70例慢性精神分裂症女性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利培酮治疗,观察组在对... 目的:分析利培酮联合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女性慢性精神分裂症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5月徐州市东方人民医院收治的70例慢性精神分裂症女性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利培酮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无抽搐电休克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5-羟色胺(5-HT)、多巴胺(DA)以及去甲肾上腺素(NE)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5-HT、DA、NE水平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阳性症状、阴性症状、一般精神病理评分及总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阳性症状、阴性症状、一般精神病理评分及总分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2)。结论:利培酮联合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女性慢性精神分裂症的效果较好,可以改善患者神经递质水平与临床症状,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精神分裂症 女性 利培酮 无抽搐电休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泊酚联合不同剂量氯化琥珀胆碱在精神分裂症患者无抽搐电休克治疗中的麻醉效果分析
12
作者 费海涛 商芬 《中国社区医师》 2024年第15期41-43,共3页
目的:分析丙泊酚联合不同剂量氯化琥珀胆碱在精神分裂症患者无抽搐电休克治疗(MECT)中的麻醉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8月—2023年8月无锡市精神卫生中心收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00... 目的:分析丙泊酚联合不同剂量氯化琥珀胆碱在精神分裂症患者无抽搐电休克治疗(MECT)中的麻醉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8月—2023年8月无锡市精神卫生中心收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给予琥珀胆碱1.0 mg/kg,观察组给予琥珀胆碱1.4 mg/kg。比较两组麻醉效果。结果:电击后即刻、电击后5 min,观察组收缩压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电击前和电击后5 min,观察组舒张压(DBP)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电击后即刻,观察组DBP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电击前,观察组心率(HR)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电击后5 min,观察组HR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治疗后,观察组认知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丙泊酚联合1.4 mg/kg氯化琥珀胆碱在精神分裂症患者MECT中的麻醉效果显著,能够稳定患者生命体征,改善认知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泊酚 氯化琥珀胆碱 无抽搐电休克治疗 麻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艾司西酞普兰联合无抽搐电休克治疗抑郁症的临床效果分析
13
作者 李崇恩 《中国社区医师》 2024年第22期23-25,共3页
目的:分析艾司西酞普兰联合无抽搐电休克治疗抑郁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月武汉东方博德精神病医院收治的抑郁症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艾司西酞普兰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 目的:分析艾司西酞普兰联合无抽搐电休克治疗抑郁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月武汉东方博德精神病医院收治的抑郁症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艾司西酞普兰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无抽搐电休克治疗。比较两组焦虑抑郁情绪、认知功能、睡眠质量。结果:观察组认知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分及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艾司西酞普兰联合无抽搐电休克治疗抑郁症的临床效果显著,能够改善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和认知功能,提高其睡眠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司西酞普兰 无抽搐电休克 抑郁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电休克治疗精神病病人不良反应的观察 被引量:13
14
作者 肖爱祥 梁绮美 +1 位作者 帅少萍 陈妙珍 《护理学杂志(综合版)》 2001年第8期485-486,共2页
关键词 无抽搐电休克 不良反应 护理 精神病 电休克疗法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抽搐电休克疗法联合齐拉西酮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及神经递质的影响
15
作者 王丽娟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24年第10期2279-2281,共3页
目的:探讨无抽搐电休克疗法联合齐拉西酮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应用对其认知功能及神经递质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3月至2023年3月本院收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7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n=37)。对照组口服齐拉西酮20 mg治疗,研究组采... 目的:探讨无抽搐电休克疗法联合齐拉西酮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应用对其认知功能及神经递质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3月至2023年3月本院收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7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n=37)。对照组口服齐拉西酮20 mg治疗,研究组采用无抽搐电休克疗法联合齐拉西酮20 mg治疗。治疗3 m后根据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减分率分析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采用系统软件自动生成认知功能全套测验中迷宫测验(Maze test,MAZES)、连线测试B(Trail making test B,TMT-B)、持续性操作测试(Continuous performance test,CPT)、符号编码测验(Symbol coding,SC)测定认知功能,采用16导多功能脑电仪测定多巴胺(Dopamine,DA)、谷氨酸(Glutamic acid,Glu)、γ-氨基丁酸(Gamma-aminobutyric acid,GABA)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血清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FG-β1)水平。结果:研究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相比,各治疗组的MAZES、TMT-B、CPT、SC评分和Glu、GABA水平均明显升高,DA、IL-6、TNF-α、TFG-β1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其中研究组更为显著(P<0.05)。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应用无抽搐电休克疗法联合齐拉西酮治疗,能提高疗效,提升认知功能,改善神经递质,缓解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抽搐电休克疗法 齐拉西酮 精神分裂症 认知功能 神经递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抽搐电休克辅助氨磺必利、阿立哌唑治疗对精神分裂症伴躁狂患者神经电生理指标及神经因子的影响
16
作者 孟凡芳 徐亚南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24年第11期2474-2476,2419,共4页
目的:探究无抽搐电休克疗法(Modified electroconvulsivetherapy,MECT)辅助氨磺必利、阿立哌唑治疗对精神分裂症(Schizophrenia,SCZ)伴躁狂患者阳性症状、神经电生理指标、神经因子的影响。方法:随机将我院2020年6月至2022年4月收治的98... 目的:探究无抽搐电休克疗法(Modified electroconvulsivetherapy,MECT)辅助氨磺必利、阿立哌唑治疗对精神分裂症(Schizophrenia,SCZ)伴躁狂患者阳性症状、神经电生理指标、神经因子的影响。方法:随机将我院2020年6月至2022年4月收治的98例SCZ伴躁狂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9例。对照组采用氨磺必利、阿立哌唑治疗,研究组基于对照组予以MECT治疗。治疗4 w,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1 y复发率,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ositive and Negative Syndrome Scale,PANSS)评估阳性症状、采用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ocial dysfunction screening scale,SDSS)评估社会功能缺陷程度;采用肌电诱发仪测定P300、N250、错误相关负电位(Error related negativity,ERN)、后正电位(Late positive potential,LPP)波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 derived neurophic factor,BDNF)、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Fibrobalst growth factor-2,FGF-2)水平。结果: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95.92%)高于对照组(81.63%)(P<0.05);治疗后研究组阳性症状、SD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P300、N250、ERN波幅高于对照组,LPP波幅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BDNF、NGF高于对照组,FGF-2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1 y复发率(6.82%)低于对照组(23.26%)(P<0.05)。结论:MECT辅助氨磺必利与阿立哌唑治疗SCZ伴躁狂疗效显著,能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有效改善阳性症状,利于社会功能恢复,且复发率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磺必利 阿立哌唑 精神分裂症 躁狂 无抽搐电休克疗法 神经生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氧饱和度对两种电休克疗效影响的对照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周小东 李建勋 +6 位作者 侯再金 吴德华 卢修福 李争鸣 陈倩 尹大荣 张惠 《四川精神卫生》 1997年第3期152-153,共2页
探索血氧饱和度(SPO2)对电休克疗效的影响。方法采用对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和传统电休克治疗中,分别进行血氧饱和度监测并观察和分析对疗效的影响。结果两组电休克治疗患者,疗前和疗中血氧饱和度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 探索血氧饱和度(SPO2)对电休克疗效的影响。方法采用对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和传统电休克治疗中,分别进行血氧饱和度监测并观察和分析对疗效的影响。结果两组电休克治疗患者,疗前和疗中血氧饱和度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但两组的疗效并不受此影响。结论认为在选择电休克治疗方式上,疗效并不做为参考的重点,应择重治疗方式的安全性或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氧饱和度 改良电休克 传统电休克 休克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首次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后迟发性谵妄1例 被引量:1
18
作者 马文婷 高新学 李功迎 《四川精神卫生》 2020年第1期84-86,共3页
无抽搐电休克治疗(MECT)是在传统电休克治疗基础上配合麻醉技术,是一种快速、安全、高效的治疗方法。MECT虽减少了因抽搐而产生的不良反应,但仍存在头痛、肌肉疼痛、认知功能损害等副作用。本文报告了1例MECT治疗后谵妄(PECTD)的案例,并... 无抽搐电休克治疗(MECT)是在传统电休克治疗基础上配合麻醉技术,是一种快速、安全、高效的治疗方法。MECT虽减少了因抽搐而产生的不良反应,但仍存在头痛、肌肉疼痛、认知功能损害等副作用。本文报告了1例MECT治疗后谵妄(PECTD)的案例,并对PECTD发生的可能机制进行探讨,考虑发作时间过长、双侧电极片放置是本例发生PECTD的可能原因。提示临床工作者加强对PECTD的预防、识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休克治疗 无抽搐电休克治疗 谵妄 电休克治疗后谵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抽搐电休克治疗难治性抑郁症疗效及对患者自杀意念改善情况观察 被引量:12
19
作者 张琦 郭银淼 +3 位作者 王慧娟 王晓一 马文有 李凌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3期42-44,共3页
目的观察无抽搐电休克(MECT)治疗难治性抑郁症(TRD)的疗效及对患者自杀意念的改善情况。方法对60例TRD患者进行12次MECT治疗,治疗前后进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并判断疗效,采用自杀意念自评量表(SSIOS)对患者进行自杀意念评估。结... 目的观察无抽搐电休克(MECT)治疗难治性抑郁症(TRD)的疗效及对患者自杀意念的改善情况。方法对60例TRD患者进行12次MECT治疗,治疗前后进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并判断疗效,采用自杀意念自评量表(SSIOS)对患者进行自杀意念评估。结果 TRD患者经12次MECT治疗后的HAMD评分[(8.88±2.91)分]明显低于治疗前的HAMD评分[(27.02±2.99)分],两者相比,P<0.01;TRD患者HAMD评分随MECT治疗次数的增加而逐渐降低(P<0.05),HAMD减分率随MECT治疗次数的增加而逐渐增加,以治疗3~6次时HAMD减分率增加幅度最大;TRD患者治疗有效率随治疗次数的增加而逐渐升高,治疗总有效率为86.7%。TRD患者的自杀意念转阴性数随MECT治疗次数增加而逐渐增多,有效率为88.4%,治疗3~6次时自杀意念转阴例数增加幅度最大。结论 MECT治疗TRD具有良好的效果,起效较快,同时患者的自杀意念得以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休克疗法 无抽搐电休克疗法 抑郁症 难治性抑郁症 自杀意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休克治疗方法专家共识(2017版) 被引量:25
20
作者 周小东 王江 +5 位作者 邓伟 孔庆梅 武建平 方七五 安建雄 《临床荟萃》 CAS 2017年第10期837-840,共4页
为提高电休克的舒适性及安全性,规范操作及管理流程,制定如下共识,以指导临床应用。1定义电休克治疗亦称电惊厥治疗、电痉挛治疗,指以一定量电流通过患者头部,导致大脑皮层癫痫样放电,同时伴随全身抽搐,使患者产生暂时性意识丧失,治疗... 为提高电休克的舒适性及安全性,规范操作及管理流程,制定如下共识,以指导临床应用。1定义电休克治疗亦称电惊厥治疗、电痉挛治疗,指以一定量电流通过患者头部,导致大脑皮层癫痫样放电,同时伴随全身抽搐,使患者产生暂时性意识丧失,治疗疾病的一种手段。其由意大利神经精神病学家Ugo Cerletti和Lucio Bini在1938年发明创造。电休克是治疗抑郁症、精神分裂症等精神疾病的有效方法。但一定量的电流通过人体可引起全身肌肉痉挛,造成组织损伤或功能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休克 禁忌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