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708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现实主义视域下民族性元素在国产动画中的视觉化研究
1
作者 刘洁 宣天浩 《时尚设计与工程》 2025年第1期59-61,共3页
近年来,国产动画蓬勃发展,促进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然而,具有现实主义风格的国产动画并不普遍。现实主义动画能够带来真实体验,提供与“神话传说”动画不同的文化传播视角。现实主义动画以其真实场景、事件和人文关怀,让观众身临其... 近年来,国产动画蓬勃发展,促进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然而,具有现实主义风格的国产动画并不普遍。现实主义动画能够带来真实体验,提供与“神话传说”动画不同的文化传播视角。现实主义动画以其真实场景、事件和人文关怀,让观众身临其境。将民族元素与现实主义有机结合,不仅能够揭示社会问题、宣扬民族文化,还能激发观众的民族认同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产动画 现实主义 民族性元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构与互文:现实主义题材影视剧改编的创新实践探究——以《人生之路》为例
2
作者 季伟 吕爱杰 《戏剧之家》 2025年第3期133-135,共3页
改编自路遥中篇小说《人生》的电视剧《人生之路》描述了20世纪80年代的陕北农村知识青年高加林跌宕起伏的命运,展现了改革开放初期农村知识分子为改变命运所展现的拼搏精神。《人生之路》为了更加充分地展现原著的精神内核,重构了高加... 改编自路遥中篇小说《人生》的电视剧《人生之路》描述了20世纪80年代的陕北农村知识青年高加林跌宕起伏的命运,展现了改革开放初期农村知识分子为改变命运所展现的拼搏精神。《人生之路》为了更加充分地展现原著的精神内核,重构了高加林离开陕北、奔赴上海的成长经历以及与剧中两位女主人公的感情纠葛。同时,为了更加细腻地展现原著的情感表达,《人生之路》通过互文的手法将原著的细节描述与影视剧的细节特写相关联。本文深入分析《人生之路》中重构与互文手法的应用策略,进而探究现实主义题材影视剧改编的创新路径与实践方法,为现实主义题材作品创作者提供借鉴与参考,以促进该类型作品在艺术表现与主题深化方面的创新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生之路》 现实主义题材 重构 互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下中国现实题材电影和现实主义的创作与创新
3
作者 陈旭光 卢玥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2期3-7,共5页
近年来,中国现实题材电影及现实主义创作呈现出明显的回潮趋势。此类电影以其真实反映社会生活、积极回应社会热点和时代命题,展现现实生活的多元图景,成功地引发了观众的情感共鸣。随着现实题材电影数量和质量的提升,它们在票房和口碑... 近年来,中国现实题材电影及现实主义创作呈现出明显的回潮趋势。此类电影以其真实反映社会生活、积极回应社会热点和时代命题,展现现实生活的多元图景,成功地引发了观众的情感共鸣。随着现实题材电影数量和质量的提升,它们在票房和口碑方面也取得了显著成就,带动了整个电影市场的发展,彰显了在新时代新形势下不断探索与突破的潜力和魅力。2024年7月,现实题材电影和现实主义创作研讨会暨《新形势下的现实主义题材电影的创作创新研究》评审会在北京大学举办。与会专家深入探讨了中国现实题材电影和现实主义创作的市场表现、创作格局、题材热点、现实精神及未来发展等,以期描绘中国现实主义电影的市场图景和艺术创作态势,为新时代中国现实题材电影和现实主义创作的进一步发展提供理论依据、价值引导和艺术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实题材电影 现实主义创作 现实主义题材 现实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年国产现实主义电影情感叙事策略研究
4
作者 潘晓斌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6-59,共4页
情感叙事理论为电影叙事研究拓展了维度,通过分析近年来国产现实主义电影中的时代精神、角色塑造、结构搭建以及观众体验等,从多个方面研究此类影片的情感叙事策略。国产现实主义电影借助情感叙事,将移情、投射、共情等应用在叙事策略中... 情感叙事理论为电影叙事研究拓展了维度,通过分析近年来国产现实主义电影中的时代精神、角色塑造、结构搭建以及观众体验等,从多个方面研究此类影片的情感叙事策略。国产现实主义电影借助情感叙事,将移情、投射、共情等应用在叙事策略中,剧情集中于如何在特定文本中实现让主人公摆脱道德困境、重建稳定的家庭结构,使电影建构起现实主义精神,表现出情感具象化,为同类电影提升观众的情感共鸣和观影体验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感叙事 现实主义电影 移情 投射 共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路、家庭与现实主义:《野孩子》的类型合流
5
作者 窦金启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7-151,共5页
《野孩子》聚焦于“社会困境儿童”这一议题,通过马亮与轩轩的流浪之旅申明一个稳定的家庭在当今社会中的重要性。在描述两人的旅途之时,影片采用的是公路电影的叙事策略,将外部的物理空间与内部的精神空间耦合为一体,揭示了个体与城市... 《野孩子》聚焦于“社会困境儿童”这一议题,通过马亮与轩轩的流浪之旅申明一个稳定的家庭在当今社会中的重要性。在描述两人的旅途之时,影片采用的是公路电影的叙事策略,将外部的物理空间与内部的精神空间耦合为一体,揭示了个体与城市空间之间的复杂关系, 在描述两人的关系之时,影片采用的是一种“拟家庭”的框架,描绘了两个没有血缘关系的人如何产生兄弟之情, 在整体的文本创作上,影片秉持的是一种现实主义的态度,主动规避庸俗的煽情,并让影片本身与现实互成镜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孩子 公路叙事 家庭叙事 现实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塑词与物的关系——论李洱的新现实主义写作
6
作者 张则天 《当代作家评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93-200,共8页
李洱认为:“小说家就是在处理词与物的关系。”①这种观点颇为独特。因为从“人的文学”“人民文艺”及“文学的主体性”这三个与现代文学转型密切相关的话题中可见:中国现代小说的重心一直是处理“人的问题”。李洱却主张小说家注重语... 李洱认为:“小说家就是在处理词与物的关系。”①这种观点颇为独特。因为从“人的文学”“人民文艺”及“文学的主体性”这三个与现代文学转型密切相关的话题中可见:中国现代小说的重心一直是处理“人的问题”。李洱却主张小说家注重语言与物质世界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现代小说 人的文学 文学转型 李洱 现实主义 文学的主体性 词与物 小说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万物与我为一”视角下超现实主义风格服装设计研究
7
作者 季凡 杨子豪 《染整技术》 2025年第2期51-54,共4页
庄子提出了“万物与我为一”的哲学观念,表达了他对宇宙和人之间关系的一种宏观的、整体性的看法,强调了万物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关系以及人与万物的相通性和一体性。同样,超现实主义也主张超越现实界限,打破事物之间的界限,追求自由... 庄子提出了“万物与我为一”的哲学观念,表达了他对宇宙和人之间关系的一种宏观的、整体性的看法,强调了万物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关系以及人与万物的相通性和一体性。同样,超现实主义也主张超越现实界限,打破事物之间的界限,追求自由表达。结合“万物与我为一”的哲学观念和超现实主义的艺术特征,深入探讨两者的共同点,通过恰当的艺术表现手法将该观念融入超现实主义风格的服装设计中。此外,在服装结构造型中加入3D打印材料可以更好地表现出服装设计的超现实主义风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万物与我为一 现实主义 服装设计 3D打印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革命历史题材电影的历史叙事与现实主义表征
8
作者 黄亚利 徐锦 《戏剧之家》 2025年第1期122-124,共3页
长久以来,革命历史题材电影在我国的电影生产中始终别具一格并经久不衰。从“十七年”时期的《青春之歌》《南征北战》等电影对革命胜利的激情表现,到20世纪90年代的《大决战》《大转折》《大进军》等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影对革命进程的... 长久以来,革命历史题材电影在我国的电影生产中始终别具一格并经久不衰。从“十七年”时期的《青春之歌》《南征北战》等电影对革命胜利的激情表现,到20世纪90年代的《大决战》《大转折》《大进军》等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影对革命进程的客观呈现和评价,到21世纪《建国大业》《建党伟业》《建军大业》等主旋律大片取得的成功,再到新时代《长津湖》《革命者》《志愿军》等新式主流电影对革命理想和革命情怀的讴歌与呼唤,我们不仅看到了波澜壮阔的革命斗争史,也看到了一部声色瑰丽的银幕革命史。这些影片近乎全景式地描绘了党和国家以及民族命运中的重大历史事件,显现出鲜明的现实主义风格。本文将立足现实主义视阈,分析革命历史题材电影在实证与史诗、想象与诗意、艺术真实与政治抒情等方面的表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革命历史题材电影 历史叙事 现实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存困境中的不懈突围——评意大利现实主义电影《偷自行车的人》
9
作者 李思谊 《戏剧之家》 2025年第3期157-159,共3页
本文主要以意大利现实主义电影《偷自行车的人》为重点进行阐述,从社会意义的彰显赋时代价值、“沉默的螺旋”增影视内涵、记录式拍摄手法具现代意义三个方面深入说明并探讨,意在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资料。
关键词 《偷自行车的人》 意大利现实主义 电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析《包法利夫人》的现实主义特征
10
作者 茜阳阳 明芳茹 《今古文创》 2025年第7期17-20,共4页
福楼拜的《包法利夫人》写于19世纪中叶,当时的法国现实主义思潮大盛,福楼拜也受到这一思潮的影响。《包法利夫人》描写了社会各个阶层的人物,真实揭露了当时法国的社会现状,福楼拜对细节的极致追求提高了作品的客观性和真实性。同时,... 福楼拜的《包法利夫人》写于19世纪中叶,当时的法国现实主义思潮大盛,福楼拜也受到这一思潮的影响。《包法利夫人》描写了社会各个阶层的人物,真实揭露了当时法国的社会现状,福楼拜对细节的极致追求提高了作品的客观性和真实性。同时,他不夹杂任何感情的客观化写作方式不仅符合传统现实主义的要求,更是对它的超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包法利夫人》 传统现实主义 客观化写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暖现实主义”的创作观念探析 被引量:5
11
作者 胡智锋 潘佳谋 《民族艺术研究》 CSSCI 2024年第2期102-111,共10页
“温暖现实主义”是新时代文艺创作观念的新风尚与新思潮。作为新时代的现实主义创作观念,“温暖现实主义”是对已经生发文艺创作景观中创作观念的提炼概括,是时代精神的体现,是现实主义创作必然产生的结果。从哲学层面上看,“温暖”与... “温暖现实主义”是新时代文艺创作观念的新风尚与新思潮。作为新时代的现实主义创作观念,“温暖现实主义”是对已经生发文艺创作景观中创作观念的提炼概括,是时代精神的体现,是现实主义创作必然产生的结果。从哲学层面上看,“温暖”与现实主义本来“冷峻”的特征是对立统一的,它从生理与心理两个层面调和了现实主义文艺审美过程中产生的“痛感”与“快感”,并能够拉开彼此间的审美距离。同时,“温暖现实主义”在社会层面上也具有一定的建设性;“温暖”是“现实主义”独特的创作观念内涵,“温暖”首先就是一种现实主义全面客观的正面视角,其蕴含的悲悯情怀,归根结底是文艺工作者良知与人文情怀的展现,而且“温暖”能够在作品中营造充满“希望”的氛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暖现实主义 创作观念 审美快感 时代精神 人文关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年来国产现实主义电影的身体修辞 被引量:2
12
作者 陈悦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3期30-35,共6页
在当前国产现实主义电影中,疾病修辞不仅反映出个体身份认同的危机,同时也传递出某种生命价值与生活态度。透过情欲修辞,我们可以窥探其背后刺激欲望生成的内外要素以及底层群体通过出卖身体换取生活之艰。救赎与自我救赎,是现实主义题... 在当前国产现实主义电影中,疾病修辞不仅反映出个体身份认同的危机,同时也传递出某种生命价值与生活态度。透过情欲修辞,我们可以窥探其背后刺激欲望生成的内外要素以及底层群体通过出卖身体换取生活之艰。救赎与自我救赎,是现实主义题材电影作品所要阐述的一个永恒话题,同时也是死亡修辞必不可少的主题。影片中的死亡书写是以底层群体为描写对象,触及了绝大多数都市中底层民众的现实生存状况,深刻的悲悯情怀与热切的人文关照令广大电影观众为之动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产现实主义电影 身体修辞 疾病 情欲 死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实主义与新写实主义 被引量:20
13
作者 丁永强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4期14-22,共9页
一、困惑与误读现实主义主流论在八五年以前是一个不容置辩的事实,众多的评论家异口同声地用现实主义的回归——复兴——深化来概括新时期第一个十年文学的巨大成就。然而,在几年过后的今天,现实主义虽然还没有成为人们忌讳的不祥之词,... 一、困惑与误读现实主义主流论在八五年以前是一个不容置辩的事实,众多的评论家异口同声地用现实主义的回归——复兴——深化来概括新时期第一个十年文学的巨大成就。然而,在几年过后的今天,现实主义虽然还没有成为人们忌讳的不祥之词,但至少已失去了神圣的光环。在不少人眼里,现实主义已经和为政治服务,急功近利,缺乏想象力等划上了等号。这固然是出于一部分人的偏见和误解,但在现代主义的强烈冲击下,现实主义确实陷入了困境。这最明显地体现在对现实主义概念的改造上,为现实主义加定语成了时髦。“新现实主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实主义文学 创作原则 后现代主义 作家作品 现实主义 新写实主义小说 典型人物 现实主义小说 传统现实主义 生存状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期文学史料编纂与“十七年”作家的历史评价——评《中国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丛书兼谈现实主义再认识问题 被引量:1
14
作者 吴秀明 葛舒沁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9-52,共14页
在近些年当代文学史料研究渐成气候,并向时段、地域、形态、传媒等全方位铺开之际,有一套研究资料似乎有必要引起关注,即1978年提出设想后陆续出版,一直延至20世纪90年代末才结束,总计有近90册的《中国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丛书(以下简称... 在近些年当代文学史料研究渐成气候,并向时段、地域、形态、传媒等全方位铺开之际,有一套研究资料似乎有必要引起关注,即1978年提出设想后陆续出版,一直延至20世纪90年代末才结束,总计有近90册的《中国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丛书(以下简称《丛书》)。作为新中国成立后第一套集体合作的大型丛书,不仅对后来的史料编纂及其批评和研究产生了影响,而且其本身就具有重要文献史料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期文学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 大型丛书 集体合作 当代文学史料 史料编纂 现实主义 十七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实的虚拟化与现实主义的转向 被引量:1
15
作者 黎杨全 《中国文艺评论》 CSSCI 2024年第4期39-46,I0002,共9页
在现实虚拟化的背景下,现实主义面临挑战,各种次文化、流行文艺表现出对现实的脱离。不过这并不意味着文艺完全逃逸了现实,而是在深层呈现了网络社会“新现实”。当代文艺表现的新现实主要包括虚拟现实的生活经验、网络化的日常生活,以... 在现实虚拟化的背景下,现实主义面临挑战,各种次文化、流行文艺表现出对现实的脱离。不过这并不意味着文艺完全逃逸了现实,而是在深层呈现了网络社会“新现实”。当代文艺表现的新现实主要包括虚拟现实的生活经验、网络化的日常生活,以及网络欲望现实三个方面,现实也呈现出人工化、可塑性与跨越性三重特征。在如何表现现实方面,现实主义可借用架空性实现现实性。虚拟现实也带来了交互性,现实主义文艺可充分利用交互性,实现反映论与反应论的结合,以此积极介入现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现实 现实主义 架空 反应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暖现实主义电影叙事中的共情修辞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军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16,共7页
温暖现实主义这一概念从电影创作实践中逐步生成演变而来,体现了媒体、艺术家与批评家的共同愿景。共情修辞与温暖现实主义电影叙事不仅具有学理的渊源,而且在创作实践中互相支撑。从共情修辞的角度探讨这类电影的叙事逻辑,可以揭示“... 温暖现实主义这一概念从电影创作实践中逐步生成演变而来,体现了媒体、艺术家与批评家的共同愿景。共情修辞与温暖现实主义电影叙事不仅具有学理的渊源,而且在创作实践中互相支撑。从共情修辞的角度探讨这类电影的叙事逻辑,可以揭示“温暖”情感生成的具体路径,危机共情、亲情共情与励志共情共同构成共情修辞的基本类型。共情修辞可以突出温暖现实主义电影的情感价值,促进建构新的时代伦理,助力国家形象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暖现实主义 共情修辞 渊源 类型 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坚如磐石》:张艺谋电影中的现实主义与视觉艺术结合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虹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3期86-90,共5页
《坚如磐石》是张艺谋导演的一部悬疑类影片,通过对现实主义与视觉艺术的巧妙融合,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的交融。电影以独特的视角描绘了人物内心的挣扎与情感冲突,同时通过精湛的视觉呈现,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坚... 《坚如磐石》是张艺谋导演的一部悬疑类影片,通过对现实主义与视觉艺术的巧妙融合,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的交融。电影以独特的视角描绘了人物内心的挣扎与情感冲突,同时通过精湛的视觉呈现,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坚如磐石》中现实主义与视觉艺术的结合,展现了张艺谋在电影中的独特创作手法,以及他对中国文化传统的深刻理解。以《坚如磐石》为切入点进行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张艺谋电影中独特的艺术魅力,以及他对当代中国社会和文化的思考与反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坚如磐石》 现实主义 视觉艺术 张艺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刘醒龙长篇新作《听漏》的哲思现实主义风格论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仁宝 《长江文艺评论》 2024年第4期20-26,共7页
在新时代乡土小说创作盛行之际,擅写乡土小说的刘醒龙却转战考古题材,连续创作出版了“青铜重器”系列长篇小说《蟠虺》《听漏》。小说创作题材的转变,不仅表明了刘醒龙超越自己的决心与勇气,显示出了刘醒龙的创作实力与耐力,也彰显出... 在新时代乡土小说创作盛行之际,擅写乡土小说的刘醒龙却转战考古题材,连续创作出版了“青铜重器”系列长篇小说《蟠虺》《听漏》。小说创作题材的转变,不仅表明了刘醒龙超越自己的决心与勇气,显示出了刘醒龙的创作实力与耐力,也彰显出了刘醒龙的创作辨识度与独特性。与创作题材的转变相应的是其创作风格也发生了变化,大体表现为从诗性现实主义向哲思现实主义的倾斜。所谓哲思现实主义,并不是在写实手法的基础上简单添加一些哲理元素就能够实现,其背后蕴含着作者的创作视野和文学追求,是对作品叙事风格和美学意蕴的综合概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醒龙 乡土小说 现实主义风格 创作视野 哲思 叙事风格 写实手法 综合概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问题 被引量:4
19
作者 钱中文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65-67,共3页
关键词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 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 写实主义 《论现实主义的路》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 文艺思想 客观对象 唯物辩证法的创作方法 文学思潮 写实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本土性的建构与延续:动画电影《茶啊二中》IP的现实主义创作理念及文化反思 被引量:1
20
作者 贾荔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8-93,共6页
动画电影《茶啊二中》(夏铭泽/阎凯,2023)以现实主义创作理念为基础,对2014年推出的同名动画作品进行合理改编,通过回归现实题材,选择合理的宣发模式,利用夸张、变形的动画手法,将动画电影的媒介特性与现实主义相融合,取得了票房与口碑... 动画电影《茶啊二中》(夏铭泽/阎凯,2023)以现实主义创作理念为基础,对2014年推出的同名动画作品进行合理改编,通过回归现实题材,选择合理的宣发模式,利用夸张、变形的动画手法,将动画电影的媒介特性与现实主义相融合,取得了票房与口碑的双丰收。目前国产动画电影大多选择具有一定热度、受众基础的神话故事或玄幻文本进行改编、创作。作为一部为数不多的现实主义题材动画影片,电影《茶啊二中》所获得的成绩和认可,充分彰显了现实主义作品的强大生命力,不仅为优质IP的跨媒介改编提供了合理借鉴,也为现实题材影视作品本土化创作提供了有益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实主义创作 动画电影 现实主义作品 神话故事 媒介特性 动画作品 现实题材 影视作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