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儿童期虐待与欺负行为:青少年道德推脱与父亲道德推脱的作用 |
王兴超
田芳芳
|
《心理与行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1
|
|
2
|
寻找我们的精神父亲——论文学影视作品中的父亲形象塑造 |
陈莲洁
|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
2012 |
7
|
|
3
|
马克思的早期思想发展历程——基于对《给父亲的信》和《关于伊壁鸠鲁哲学的笔记》的解读 |
李乐
|
《今古文创》
|
2024 |
0 |
|
4
|
父亲形象的重塑与情感关系的审视——向迅《与父亲书》读札 |
毕京贞
|
《百家评论》
|
2024 |
0 |
|
5
|
回忆我的父亲 |
陈显铭
|
《大学书法》
|
2024 |
0 |
|
6
|
《背影》与《台阶》中父亲的形象塑造与分析 |
王钰琪
|
《今古文创》
|
2024 |
1
|
|
7
|
母亲温暖和父亲温暖教养的一致性与农村儿童亲社会行为:心理资本的中介作用 |
吴旻
谢燕
李妍
|
《心理与行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8
|
怀念父亲 |
徐化管
|
《政工学刊》
|
2024 |
0 |
|
9
|
读懂父亲 |
张敏
|
《政工学刊》
|
2024 |
0 |
|
10
|
李安“父亲三部曲”文化交融的美学建构 |
林怡萱
|
《戏剧之家》
|
2024 |
0 |
|
11
|
一次触动心灵的情感之旅 评话剧《父亲》 |
周沁寒
|
《上海戏剧》
|
2024 |
0 |
|
12
|
踩着父亲的脚印长大 |
|
《小学阅读指南(低年级版)》
|
2024 |
0 |
|
13
|
回忆我的父亲王玫(下) |
王坚
|
《乐器》
|
2024 |
0 |
|
14
|
“父亲”形象的构建与角色定义——对朱自清《背影》一文的另类思考 |
陈广宏
|
《语文教学与研究》
|
2024 |
0 |
|
15
|
父亲的难题 |
|
《小学阅读指南(低年级版)》
|
2024 |
0 |
|
16
|
初中语文教材中父亲的育人价值及教学策略探赜——以《背影》和《台阶》为例 |
李迎春
|
《语文教学与研究》
|
2024 |
0 |
|
17
|
父亲在位对高中生网络成瘾的影响: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 |
钟润
|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
2024 |
0 |
|
18
|
蒙古族风格歌曲的艺术特色——以《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为例 |
王时秀
|
《黄河之声》
|
2024 |
0 |
|
19
|
从精神分析角度看心理“父亲缺位”现象对女性性格的影响——解读茨威格《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 |
喻颖
|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
2007 |
12
|
|
20
|
父亲抑郁对幼儿问题行为的影响:教养效能感和教养方式的中介作用 |
李甜甜
顾吉有
徐鹤文
|
《心理与行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21 |
1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