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68篇文章
< 1 2 1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儿童期虐待与欺负行为:青少年道德推脱与父亲道德推脱的作用 被引量:1
1
作者 王兴超 田芳芳 《心理与行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8-115,共8页
本研究基于暴力循环假设和社会学习理论,探究了儿童期虐待影响青少年欺负行为的内在机制,考察了青少年道德推脱在两者关系中的中介作用及父亲道德推脱在此过程中的调节作用。采用短期纵向设计,以有效配对的423名青少年和423名父亲作为... 本研究基于暴力循环假设和社会学习理论,探究了儿童期虐待影响青少年欺负行为的内在机制,考察了青少年道德推脱在两者关系中的中介作用及父亲道德推脱在此过程中的调节作用。采用短期纵向设计,以有效配对的423名青少年和423名父亲作为研究对象,结果表明:(1)T1的儿童期虐待显著正向预测T2的青少年欺负行为。(2)T1的父亲道德推脱显著正向影响T2的青少年道德推脱,两者之间存在明显的代际传递效应。(3)T2的青少年道德推脱在T1的儿童期虐待和T2的青少年欺负行为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4)T1的父亲道德推脱显著调节T1的儿童期虐待对T2的青少年道德推脱和T2的欺负行为的影响路径,但不能调节T2的青少年道德推脱与T2的欺负行为之间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期虐待 青少年道德推脱 欺负行为 父亲道德推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寻找我们的精神父亲——论文学影视作品中的父亲形象塑造 被引量:7
2
作者 陈莲洁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6-38,共3页
一个人的成长过程就是一个寻找精神父亲、完善自我的过程,"父亲"缺失就意味着社会秩序的崩坏和精神秩序的垮塌。寻找精神父亲、瓦解父亲权威("弑父")、重构精神父亲是人类建构社会秩序和精神秩序的不懈努力。中外文学和影视作品... 一个人的成长过程就是一个寻找精神父亲、完善自我的过程,"父亲"缺失就意味着社会秩序的崩坏和精神秩序的垮塌。寻找精神父亲、瓦解父亲权威("弑父")、重构精神父亲是人类建构社会秩序和精神秩序的不懈努力。中外文学和影视作品中塑造的精神父亲大体可以分为三种类型:(1)理想父亲能够代表一切美德和威严;(2)现实父亲,包括威力强大而暴虐的父亲,或代表一切邪恶力量的父亲,或平凡而坚韧的父亲;(3)他者父亲,指的是一位被虚构的父亲、一位长者或一种物化的象征符号。后现代时期精神父亲形象的不完善反映了目前我们的文化焦虑和非理性特征以及继续寻找的必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父亲 理想父亲 现实父亲 他者父亲 形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的早期思想发展历程——基于对《给父亲的信》和《关于伊壁鸠鲁哲学的笔记》的解读
3
作者 李乐 《今古文创》 2024年第14期54-56,共3页
《给父亲的信》和《关于伊壁鸠鲁哲学的笔记》被公认为是研究马克思早期思想的重要材料。本文基于对这两个重要文本的解读,分析了马克思从最开始的法学研究转向哲学的过程,以及马克思转向青年黑格派的缘由;从马克思转向青年黑格尔派之... 《给父亲的信》和《关于伊壁鸠鲁哲学的笔记》被公认为是研究马克思早期思想的重要材料。本文基于对这两个重要文本的解读,分析了马克思从最开始的法学研究转向哲学的过程,以及马克思转向青年黑格派的缘由;从马克思转向青年黑格尔派之后对希腊哲学发展的理解,和马克思对伊壁鸠鲁哲学进行广泛而深入的分析中,来探讨马克思早期思想的发展历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给父亲的信》 《关于伊壁鸠鲁哲学的笔记》 原子偏斜 自我意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父亲形象的重塑与情感关系的审视——向迅《与父亲书》读札
4
作者 毕京贞 《百家评论》 2024年第6期67-71,共5页
向迅的散文集《与父亲书》是在父亲去世后他写给父亲的一部深情之书,是一次儿子与父亲的心灵对谈。通过六篇风格鲜明的散文,传记式地展现父亲艰辛劳苦的一生,呈现出一位真实立体、具有鲜明个性特点又带有普遍共性的中国农民父亲形象,在... 向迅的散文集《与父亲书》是在父亲去世后他写给父亲的一部深情之书,是一次儿子与父亲的心灵对谈。通过六篇风格鲜明的散文,传记式地展现父亲艰辛劳苦的一生,呈现出一位真实立体、具有鲜明个性特点又带有普遍共性的中国农民父亲形象,在书写他坎坷命运与精神秘史的同时,作者对于中国式父子关系以及夫妻、亲友、乡邻关系等复杂人际关系和情感伦理等内容也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与父亲书》 父亲形象 父子关系 情感伦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回忆我的父亲
5
作者 陈显铭 《大学书法》 2024年第2期15-17,共3页
我父亲陈大羽先生一辈子从事传统大写意花鸟画艺术的教学和创作,擅长画鸡,得到齐白石的赞许,刘海粟以“骨气洞达,爽爽如有神”的题语予以肯定。父亲画鸡的缘由,是鸡在日常生活中,生性特点为人们所了解和喜爱。父亲小时候帮助祖母饲养鸡... 我父亲陈大羽先生一辈子从事传统大写意花鸟画艺术的教学和创作,擅长画鸡,得到齐白石的赞许,刘海粟以“骨气洞达,爽爽如有神”的题语予以肯定。父亲画鸡的缘由,是鸡在日常生活中,生性特点为人们所了解和喜爱。父亲小时候帮助祖母饲养鸡,对鸡有感情也是一个原因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饲养鸡 刘海粟 齐白石 日常生活 画鸡 有神 父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背影》与《台阶》中父亲的形象塑造与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王钰琪 《今古文创》 2024年第7期10-12,共3页
朱自清的《背影》与李森祥的《台阶》都塑造了父亲的形象。两篇文章里父亲的形象都是多面立体的,在形象塑造和人物性格方面存在较大差别。他们或朴实慈祥,或严厉执拗,或勤劳温情,或老实谦卑。文章语言平实,笔触质朴细腻,饱含情感,父亲... 朱自清的《背影》与李森祥的《台阶》都塑造了父亲的形象。两篇文章里父亲的形象都是多面立体的,在形象塑造和人物性格方面存在较大差别。他们或朴实慈祥,或严厉执拗,或勤劳温情,或老实谦卑。文章语言平实,笔触质朴细腻,饱含情感,父亲的形象在文章字里行间被成功塑造并深刻体现。本文将对两位父亲的形象作探究与分析,解读父亲形象的丰富多样和情感意蕴的深刻复杂,深入感受父与子之间的无言亲情和人间大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背影》 《台阶》 父亲形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母亲温暖和父亲温暖教养的一致性与农村儿童亲社会行为:心理资本的中介作用
7
作者 吴旻 谢燕 李妍 《心理与行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51-257,273,共8页
以588名4~5年级农村儿童为研究对象,采用多项式回归与响应面分析探讨母亲温暖和父亲温暖教养的一致性对农村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影响,并考察心理资本在其中的作用。结果发现:(1)父母温暖教养一致时,父母温暖水平越高,农村儿童亲社会行为水... 以588名4~5年级农村儿童为研究对象,采用多项式回归与响应面分析探讨母亲温暖和父亲温暖教养的一致性对农村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影响,并考察心理资本在其中的作用。结果发现:(1)父母温暖教养一致时,父母温暖水平越高,农村儿童亲社会行为水平越高;(2)父母温暖教养不一致时,相较于父母温暖中等的儿童,高父亲温暖或高母亲温暖的儿童亲社会行为较高;(3)心理资本在父母温暖教养与农村儿童亲社会行为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研究结果为农村儿童家庭教育及亲社会行为的干预提供新视角,对促进农村儿童积极适应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母亲温暖教养 父亲温暖教养 亲社会行为 心理资本 响应面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怀念父亲
8
作者 徐化管 《政工学刊》 2024年第6期94-95,共2页
去年六月,八十五岁的老父亲溘然长逝。“趋庭难闻严父训”的遗憾和“登堂惟安慈母心”的责任,深深包裹着我。同时,父亲在世时对子孙立身处世、持家治业的谆谆教诲,也在激励着我重整新装、砥砺前行。父亲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普通到融... 去年六月,八十五岁的老父亲溘然长逝。“趋庭难闻严父训”的遗憾和“登堂惟安慈母心”的责任,深深包裹着我。同时,父亲在世时对子孙立身处世、持家治业的谆谆教诲,也在激励着我重整新装、砥砺前行。父亲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普通到融入亿万农民中除了个头可能稍显高大外,几乎找不到其他特别之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慈母心 严父 特别之处 立身处世 父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读懂父亲
9
作者 张敏 《政工学刊》 2024年第6期95-95,共1页
三十多年来,第一次郑重地从心底品味“父亲”这两个平凡而伟大的文字,才发现它比世间所有的情感都更加厚重。父亲,是“拊我畜我,长我育我”的付出。已为人父,才明白这种付出甘之如醴,岁月悄然在父亲脸上留下深深的痕迹,更觉父母之恩昊... 三十多年来,第一次郑重地从心底品味“父亲”这两个平凡而伟大的文字,才发现它比世间所有的情感都更加厚重。父亲,是“拊我畜我,长我育我”的付出。已为人父,才明白这种付出甘之如醴,岁月悄然在父亲脸上留下深深的痕迹,更觉父母之恩昊天罔极,怎么感激都不够。或许我们都不善表露,但是心里却很清楚,这是血脉相连的亲情使然。父亲,是“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的训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训诫 读懂父亲 血脉相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李安“父亲三部曲”文化交融的美学建构
10
作者 林怡萱 《戏剧之家》 2024年第33期156-159,共4页
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各种文化的交融是一个重要议题,本文以李安的“父亲三部曲”作为文化冲突与弥合的范本,从具体影像中的文化冲突切入,总结了导演李安以极具人文关怀的态度看待冲突并秉持着“以和为贵”的原则在冲突中寻找平衡... 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各种文化的交融是一个重要议题,本文以李安的“父亲三部曲”作为文化冲突与弥合的范本,从具体影像中的文化冲突切入,总结了导演李安以极具人文关怀的态度看待冲突并秉持着“以和为贵”的原则在冲突中寻找平衡点,以此消解东西方文化之间的矛盾从而达到“和”的境界。李安架起了一座连接东西方文化的桥梁,他在影片中深入探索人性与文化。其精湛的导演技艺和创新的叙事手法加工后呈现出的一系列作品,是所有编导人学习的范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安 文化冲突 文化交融 父亲三部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次触动心灵的情感之旅 评话剧《父亲》
11
作者 周沁寒 《上海戏剧》 2024年第4期8-11,共4页
在全球人口老龄化的浪潮中,侵蚀患者记忆的阿尔茨海默症日益成为人类必须直面的健康挑战。戏剧界对此议题的关注同样日益增长,近年来,以阿尔茨海默症为主题的作品层出不穷。2024年7月底,上海话剧艺术中心为观众带来了一部深刻探讨这一... 在全球人口老龄化的浪潮中,侵蚀患者记忆的阿尔茨海默症日益成为人类必须直面的健康挑战。戏剧界对此议题的关注同样日益增长,近年来,以阿尔茨海默症为主题的作品层出不穷。2024年7月底,上海话剧艺术中心为观众带来了一部深刻探讨这一主题的戏剧作品--《父亲》。该剧由法国剧作家弗洛里安·泽勒(Florian Zeller)编剧,蒋维国执导,著名表演艺术家金士杰携手上海话剧艺术中心5位演员共同创作。《父亲》以独特的叙事手法和细致入微的演出风格,为观众呈现了一次触动心灵的情感之旅,让人们对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生活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和共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父亲 阿尔茨海默症 触动心灵 戏剧作品 弗洛里 金士杰 叙事手法 蒋维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踩着父亲的脚印长大
12
《小学阅读指南(低年级版)》 2024年第8期12-12,共1页
有一个喜欢喝酒的人,他每天工作之前都会去酒馆喝上一杯。一天,天空下着鹅毛大雪,他和平常一样向酒馆走去。走着走着,他感觉后面有人跟着他,回头一看,原来是自己年幼的儿子。儿子顺着父亲的脚印走了过来,兴奋地喊道:“爸爸,你看,我正踩... 有一个喜欢喝酒的人,他每天工作之前都会去酒馆喝上一杯。一天,天空下着鹅毛大雪,他和平常一样向酒馆走去。走着走着,他感觉后面有人跟着他,回头一看,原来是自己年幼的儿子。儿子顺着父亲的脚印走了过来,兴奋地喊道:“爸爸,你看,我正踩你的脚印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脚印 酒馆 父亲 儿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回忆我的父亲王玫(下)
13
作者 王坚 《乐器》 2024年第8期85-87,共3页
(接上期)一.父亲王玫在他的回忆录《平凡的人生》中,记录了他在参与创立北京乐器厂初期的一些往事:现摘录如下:工厂确实也发展起来了,已经成为一个百余人的厂子。钢琴、风琴都生产了,但还是供不应求。工人的技术也大大提高,高级提琴也... (接上期)一.父亲王玫在他的回忆录《平凡的人生》中,记录了他在参与创立北京乐器厂初期的一些往事:现摘录如下:工厂确实也发展起来了,已经成为一个百余人的厂子。钢琴、风琴都生产了,但还是供不应求。工人的技术也大大提高,高级提琴也出现在市场上。我几十年的愿望也实现了!中国第一个乐器工厂在首都建立起来了,这是多么愉快的事啊!由于当时的需要,在现有条件下解决供不应求的问题,那只有增加产量。于是每月每人两支琴的计划提高到5支。但限于手工的操作,质量不由得有些降低了。而且不久,在竞赛中,有的工人从5支琴又提高到了10支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玫 现有条件 回忆录 父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父亲”形象的构建与角色定义——对朱自清《背影》一文的另类思考
14
作者 陈广宏 《语文教学与研究》 2024年第12期86-89,共4页
从社会意识形态与我们的文化背景来说,父亲这一角色比母亲分量似乎更重,是文学书写的重要对象。文学作品中构建出很多经典的父亲形象,朱自清《背影》一文中的父亲就是。散文《背影》中作者对“父亲”形象的构建与角色定义,放到上个世纪... 从社会意识形态与我们的文化背景来说,父亲这一角色比母亲分量似乎更重,是文学书写的重要对象。文学作品中构建出很多经典的父亲形象,朱自清《背影》一文中的父亲就是。散文《背影》中作者对“父亲”形象的构建与角色定义,放到上个世纪二十年代那个特定的历史时期,更具有丰富的文化意蕴。从这个层面去探讨,它既是教学资源,也是教学环节里的启发点,对丰富和完善“父亲”形象研究及学生写作带来更多教学附加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自清 《背影》 父亲形象 教学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父亲的难题
15
《小学阅读指南(低年级版)》 2024年第2期4-6,共3页
保罗和姐姐都是小学生,他们父亲的空闲时间虽然不多,但晚上却总能津津有味地给他们讲些富有教益的寓言和故事。
关键词 空闲时间 小学生 父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初中语文教材中父亲的育人价值及教学策略探赜——以《背影》和《台阶》为例
16
作者 李迎春 《语文教学与研究》 2024年第10期94-96,共3页
教材中的父亲形象有着多样性、复杂性。本文以《背影》和《台阶》为例,探究并凝练出初中语文教材中父亲的育人价值:亲子之爱的情感价值、责任意识的认知价值以及生命态度的思辨价值。围绕育人价值提出积累形象描写知识、掌握背景分析的... 教材中的父亲形象有着多样性、复杂性。本文以《背影》和《台阶》为例,探究并凝练出初中语文教材中父亲的育人价值:亲子之爱的情感价值、责任意识的认知价值以及生命态度的思辨价值。围绕育人价值提出积累形象描写知识、掌握背景分析的阅读方法、探究文章冲突等教学策略,为初中语文教学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中语文 父亲 育人价值 教学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父亲在位对高中生网络成瘾的影响: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
17
作者 钟润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24年第28期18-23,共6页
本研究采用中学生父亲在位量表、网络成瘾诊断量表、高中生生涯发展问卷和生命意义感量表对重庆市某中学800名高中生进行问卷调查,探讨了高中生网络成瘾与父亲在位、生涯发展、生命意义感的关联。结果表明:父亲在位对高中生的网络成瘾... 本研究采用中学生父亲在位量表、网络成瘾诊断量表、高中生生涯发展问卷和生命意义感量表对重庆市某中学800名高中生进行问卷调查,探讨了高中生网络成瘾与父亲在位、生涯发展、生命意义感的关联。结果表明:父亲在位对高中生的网络成瘾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高中生的生涯发展在父亲在位和网络成瘾之间发挥了部分的中介作用;生命意义感对高中生的生涯发展和网络成瘾之间的关系发挥了调节作用。研究结果对进一步认识高中生网络成瘾的作用机制和有效防治网络成瘾现象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成瘾 父亲在位 生涯发展 生命意义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蒙古族风格歌曲的艺术特色——以《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为例
18
作者 王时秀 《黄河之声》 2024年第1期47-50,共4页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宗族之说,在中国少数民族里存在着一个具有独特传奇色彩的民族,那就是马背上的蒙古族。蒙古族作为我国少数民族之一,它的民族文化在音乐创作中同样产生了积极的影响。由中国台湾诗人席慕蓉作词,蒙古族作曲家乌兰托噶作...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宗族之说,在中国少数民族里存在着一个具有独特传奇色彩的民族,那就是马背上的蒙古族。蒙古族作为我国少数民族之一,它的民族文化在音乐创作中同样产生了积极的影响。由中国台湾诗人席慕蓉作词,蒙古族作曲家乌兰托噶作曲的《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这首蒙古族民歌经典演绎了大草原雄浑壮阔的风情。歌曲中蕴含的思乡之情和悲伤之情,将整个作品的灵魂提高到了一种意犹未尽的境界。笔者从蒙古族音乐文化的发展切入,深入该作品的创作背景,重点挖掘该作品中的艺术特色,试图分析蒙古族民歌的特点,这对于学者掌握蒙古族民歌以及演唱实践方面均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 创作背景 艺术特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精神分析角度看心理“父亲缺位”现象对女性性格的影响——解读茨威格《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 被引量:12
19
作者 喻颖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5期97-98,共2页
现实考察已经证明在父亲缺位家庭中成长的女性会出现各种不同的负面结果,如:过分害羞,自暴自弃,以及感情冷漠等等。本文主要以史帝芬·茨威格的中篇小说《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为蓝本,从精神分析的角度探讨父亲缺位到底如何影响女... 现实考察已经证明在父亲缺位家庭中成长的女性会出现各种不同的负面结果,如:过分害羞,自暴自弃,以及感情冷漠等等。本文主要以史帝芬·茨威格的中篇小说《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为蓝本,从精神分析的角度探讨父亲缺位到底如何影响女性性格的形成,进而决定了她们的命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癔症 父亲缺位 父亲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父亲抑郁对幼儿问题行为的影响:教养效能感和教养方式的中介作用 被引量:10
20
作者 李甜甜 顾吉有 徐鹤文 《心理与行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66-73,共8页
以310名幼儿父亲为研究对象,采用流行病调查中心抑郁量表、父母教养能力感量表的教养效能感分问卷、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和Conners儿童行为问卷,考察父亲教养效能感和教养方式在父亲抑郁与幼儿问题行为间的中介作用。结果显示:(1)父亲... 以310名幼儿父亲为研究对象,采用流行病调查中心抑郁量表、父母教养能力感量表的教养效能感分问卷、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和Conners儿童行为问卷,考察父亲教养效能感和教养方式在父亲抑郁与幼儿问题行为间的中介作用。结果显示:(1)父亲抑郁、专制粗暴、情感联系和幼儿问题行为两两之间均显著正相关,父亲教养效能感、民主关怀、宽容理解两两之间均显著正相关,父亲教养效能感、民主关怀、宽容理解分别与父亲抑郁、专制粗暴、情感联系和幼儿问题行为两两之间显著负相关;(2)父亲抑郁对幼儿问题行为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3)父亲教养效能感和自身的民主关怀、专制粗暴、情感联系不仅分别在父亲抑郁与幼儿问题行为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而且在父亲抑郁与幼儿问题行为之间起链式中介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父亲抑郁 幼儿问题行为 父亲教养效能感 父亲教养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