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8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扫描型焦平面热成像系统的亚像元处理算法研究 被引量:17
1
作者 金伟其 王春勇 +2 位作者 张楠 王岭雪 卢萍 《红外与毫米波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261-264,共4页
通过对垂直方向具有光学微扫描的288×4焦平面热成像过程的分析研究,提出了一种可实现亚像元成像处理算法,在垂直扫描的方向可使探测器传递函数的截止频率提高一倍,可明显改善系统成像质量和作用距离.算法简单,处理工作量小,易于实... 通过对垂直方向具有光学微扫描的288×4焦平面热成像过程的分析研究,提出了一种可实现亚像元成像处理算法,在垂直扫描的方向可使探测器传递函数的截止频率提高一倍,可明显改善系统成像质量和作用距离.算法简单,处理工作量小,易于实现实时处理.算法的实现对提高扫描型热成像系统的技术战术性能指标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88×4焦平面探测器 热成像系统 光学微扫描 亚像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硫系玻璃在低成本热成像系统设计中的应用 被引量:19
2
作者 史广维 张新 +2 位作者 王灵杰 何锋赟 张建萍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615-619,共5页
随着非制冷红外探测器价格的不断下降,昂贵的红外光学元件成为限制非制冷红外成像系统成本的重要因素。新型硫系玻璃在3~5μm和8~14μm的大气窗口有着良好的透射性,同时具有价格低、可模压成型、折射率温度系数小等特点,较为适合非制冷... 随着非制冷红外探测器价格的不断下降,昂贵的红外光学元件成为限制非制冷红外成像系统成本的重要因素。新型硫系玻璃在3~5μm和8~14μm的大气窗口有着良好的透射性,同时具有价格低、可模压成型、折射率温度系数小等特点,较为适合非制冷红外成像系统。对常用红外材料和新型硫系玻璃的各方面特性进行比较,总结了新型硫系玻璃的优点,并使用新型硫系玻璃分别对两种温度范围的光学系统进行了设计,详细阐述了该材料在低成本热成像系统设计中的使用方法。结果表明:新型硫系玻璃既能满足光学性能,又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高成本的问题,可应用于批量生产的红外光学系统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材料 热成像系统 光学设计 硫系玻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FPGA的非制冷红外热成像系统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张俊举 常本康 +3 位作者 钱芸生 田思 邱亚峰 袁轶慧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579-582,共4页
为降低非制冷红外热成像系统的功率损耗并减小其体积,介绍了一种基于FPGA架构的非制冷红外热成像系统。采用SOPC设计技术,在FPGA内部定制了可编程嵌入式处理器NiosII,实现了系统的任务管理和数据通信;设计了一种简洁的流水线结构,实现... 为降低非制冷红外热成像系统的功率损耗并减小其体积,介绍了一种基于FPGA架构的非制冷红外热成像系统。采用SOPC设计技术,在FPGA内部定制了可编程嵌入式处理器NiosII,实现了系统的任务管理和数据通信;设计了一种简洁的流水线结构,实现了非均匀校正、盲元补偿和自适应图像增强等实时信号处理功能。对所设计非制冷红外热成像系统的测试结果为噪声等效温差(NETD)小于80mK,成像质量清晰稳定。与传统结构相比,该系统结构更简单,体积更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成像系统 红外技术 信号处理 FPGA 嵌入式处理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RTD信道宽度的热成像系统性能评价理论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王吉晖 金伟其 +1 位作者 王霞 王岭雪 《红外与毫米波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256-260,共5页
热成像系统与人眼之间存在最佳匹配问题,存在一个最佳的角放大率使人眼与成像系统达到最佳的匹配状态,使系统性能达到最佳.本文提出一种基于信噪比模型的热成像系统性能评价方法,导出了一个基于MRTD信道宽度的热成像系统评价参量.通过... 热成像系统与人眼之间存在最佳匹配问题,存在一个最佳的角放大率使人眼与成像系统达到最佳的匹配状态,使系统性能达到最佳.本文提出一种基于信噪比模型的热成像系统性能评价方法,导出了一个基于MRTD信道宽度的热成像系统评价参量.通过对实际热成像系统的观察实验和分析比较,表明使用这个评价参量,可以获得热成像系统的最佳角放大率或最佳观察距离,使系统与人眼视觉得到最佳的匹配状态.结果对于进一步发展光电成像系统的性能评价理论具有理论意义,而且可望对实际系统的设计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成像系统 最优化 最小可分辨温差MRTD(Minimum RESOLVABLE Temperature Difference) 角放大率 观察距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凝视热成像系统的噪声分析 被引量:10
5
作者 顾文韵 皮德富 房红兵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1999年第5期48-51,共4页
文章主要对凝视红外焦平面热成像系统的噪声进行研究。在与第一代热成像系统工作特点相比较的基础上,详细分析了第二代凝视成像系统的主要噪声。然后,介绍了一种先进的噪声分析模型———三维噪声模型,使得分析更为简化,并结合这一... 文章主要对凝视红外焦平面热成像系统的噪声进行研究。在与第一代热成像系统工作特点相比较的基础上,详细分析了第二代凝视成像系统的主要噪声。然后,介绍了一种先进的噪声分析模型———三维噪声模型,使得分析更为简化,并结合这一模型对凝视成像系统的主要噪声进行分析,为提高系统性能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噪声 凝视系统 热成像系统 红外焦平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凝视型热成像系统噪声模型研究 被引量:8
6
作者 胡明鹏 马冬梅 +1 位作者 李宏壮 郭岳峰 《激光与红外》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863-866,共4页
本文介绍了凝视型热成像系统的噪声模型。首先分析了一、二代热成像系统噪声的不同之处;然后就二代热成像系统分析了三维噪声模型,将系统噪声按时间、空间三维空间划分为7个噪声分量,就三维噪声模型的各个分量表现方式进行详细地分析,... 本文介绍了凝视型热成像系统的噪声模型。首先分析了一、二代热成像系统噪声的不同之处;然后就二代热成像系统分析了三维噪声模型,将系统噪声按时间、空间三维空间划分为7个噪声分量,就三维噪声模型的各个分量表现方式进行详细地分析,并给出实验结果;最后就三维噪声各分量对最小可分辨温差(MRTD)的影响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视型热成像系统 噪声 性能模型 噪声等效温差 最小可分辨温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288×4焦平面探测器的二代热成像系统分析 被引量:12
7
作者 金伟其 张未强 王春勇 《红外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5,共5页
扫描型焦平面探测器已成为二代热成像系统的主要探测器类型 ,是世界各国重点发展和装备的关键技术。借鉴国外的成熟 2 88× 4热像仪产品经验 ,对发展我国自己的技术和装备是非常必要的。介绍了热成像系统性能模拟软件包CFLIR ,并用... 扫描型焦平面探测器已成为二代热成像系统的主要探测器类型 ,是世界各国重点发展和装备的关键技术。借鉴国外的成熟 2 88× 4热像仪产品经验 ,对发展我国自己的技术和装备是非常必要的。介绍了热成像系统性能模拟软件包CFLIR ,并用其分析了Catherin FC热像仪的静态性能和作用距离 ,模拟结果与FC热像仪产品资料基本一致。CFLIR的有效使用将促进我国热成像总体技术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焦平面探测器 热成像系统 CFLIR Catherin-FC 系统设计 性能模拟分析软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凝视热成像系统MTF测试技术分析 被引量:7
8
作者 房红兵 尹宝全 皮德富 《红外与毫米波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124-128,共5页
概述了目前进行凝视热成像系统MTF测试的几个主要方法,着重分析了其中的斜缝法和激光散斑法各自解决问题的工作原理、技术特点及技术关键,指出,对于凝视热成像系统的MTF测试,这是两种比较值得研究和推广的技术.
关键词 调制传递函数 凝视热成像系统 红外成像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成像系统的NETD测试分析 被引量:10
9
作者 安成斌 万英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414-417,共4页
总结了目前国内外热成像整机测试系统中常用的两种NETD测试方法。分析了NETD测试模型,比较了两种测试方法在处理非线性视频图像输出中的差异,选取测试精度、重复性更高的信号传递函数(SiTF)测试方法作为实验方法。对同一热成像系统在NET... 总结了目前国内外热成像整机测试系统中常用的两种NETD测试方法。分析了NETD测试模型,比较了两种测试方法在处理非线性视频图像输出中的差异,选取测试精度、重复性更高的信号传递函数(SiTF)测试方法作为实验方法。对同一热成像系统在NETD测试中测试结果存在较大差异的现象进行了分析。重点针对自动增益亮度、图像增强、伽马矫正、高频滤波4种常见非线性处理方式对NETD测试结果的影响,提出了相应的测试说明及解决方案,为获得准确、可重复的NETD测试结果提供了有效的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成像系统 红外测试 NET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代热成像系统的三维噪声模型 被引量:17
10
作者 唐海蓉 金伟其 仇谷峰 《红外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7-11,22,共6页
在研究国内外文献和详细的理论分析基础上 ,推导了二代热成像系统的三维噪声模型 ,将系统噪声按时间、空间水平和垂直三维空间划分为 7个噪声项 ,论文分析了各噪声因子的含义 ,给出了计算方法。模型的计算结果与实验测试及FLIR92计算结... 在研究国内外文献和详细的理论分析基础上 ,推导了二代热成像系统的三维噪声模型 ,将系统噪声按时间、空间水平和垂直三维空间划分为 7个噪声项 ,论文分析了各噪声因子的含义 ,给出了计算方法。模型的计算结果与实验测试及FLIR92计算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初步验证了建立的三维噪声模型 ,在建立完整的二代热成像系统性能评估模型方面取得了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代热成像系统 性能模型 三维噪声 NET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多光谱热成像系统作用距离的预测方法 被引量:2
11
作者 刘鑫 张建奇 +2 位作者 王晓蕊 刘冬冬 张福娣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53-158,共6页
提出了一种利用三角方向鉴别(TOD)性能模型预测具有分布式融合结构的多光谱热成像系统作用距离的方法.针对大气对不同波段目标辐射特性的衰减作用造成各波段目标表观温差不一致和融合策略对系统性能产生影响的问题,将大气透过率计算过... 提出了一种利用三角方向鉴别(TOD)性能模型预测具有分布式融合结构的多光谱热成像系统作用距离的方法.针对大气对不同波段目标辐射特性的衰减作用造成各波段目标表观温差不一致和融合策略对系统性能产生影响的问题,将大气透过率计算过程和具体融合算法引入到系统的TOD性能模型中,实现了目标固有温差与模型计算的系统温差阈值的直接比较.在满足这两种温差相等的条件下,根据不同鉴别等级下的TOD获取准则,建立了以靶标角空间频率和传输距离为变量的多元方程组,通过求解完成了对系统作用距离的预测.计算结果与仿真图像得到的测试结果进行了比较,验证了该方法能够有效预测多光谱成像系统的作用距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光谱 热成像系统 作用距离 三角方向鉴别 性能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释电型热成像系统的调制斩波器技术 被引量:4
12
作者 何玉青 金伟其 +3 位作者 刘广荣 高稚允 王霞 王岭雪 《红外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5-10,共6页
热释电成像系统以电子束扫描或半导体扫描代替传统一代热成像系统的光机扫描 ,加之不需制冷的特点 ,使其成为廉价、轻巧、高可靠性、低功耗、室温使用的热成像系统。近年来非制冷焦平面探测器技术得到飞速发展 ,作为热释电型焦平面探测... 热释电成像系统以电子束扫描或半导体扫描代替传统一代热成像系统的光机扫描 ,加之不需制冷的特点 ,使其成为廉价、轻巧、高可靠性、低功耗、室温使用的热成像系统。近年来非制冷焦平面探测器技术得到飞速发展 ,作为热释电型焦平面探测器的配套技术 ,调制斩波器成为非制冷焦平面热成像系统的关键技术之一。介绍了应用于热释电探测系统的调制斩波器技术 ,重点分析了热释电型非制冷焦平面热成像系统采用的新型阿基米德螺旋线斩波器技术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成像系统 释电焦电平面探测器 释电效应 调制斩波器 阿基米德螺旋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焦平面热成像系统离散采样性能评价方法 被引量:3
13
作者 崔建平 王吉晖 +2 位作者 金伟其 白廷柱 高稚允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973-1978,2007,共7页
在充分研究焦平面热成像系统欠采样成因的基础上,分析了ANN法和基于信息理论的光电成像系统欠采样混频评价方法,把欠采样混频看作是系统的噪声,并和其他系统噪声一起加到MRTD模型中,给出了包含欠采样噪声的MRTD模型。对比含欠采样噪声的... 在充分研究焦平面热成像系统欠采样成因的基础上,分析了ANN法和基于信息理论的光电成像系统欠采样混频评价方法,把欠采样混频看作是系统的噪声,并和其他系统噪声一起加到MRTD模型中,给出了包含欠采样噪声的MRTD模型。对比含欠采样噪声的MRTD模型仿真数据与文献中实测MRTD数据,该模型对MRTD仿真结果与测量数据走势基本一致,能够用于评价欠采样混频对热成像系统性能的影响,但模型的精确性还需要进一步修正。下一步将通过测量各种型号焦平面热像仪的MRTD,对含欠采样混频的MRTD模型进行修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焦平面热成像系统 欠采样修正MRTD模型 欠采样噪声 性能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远距离热成像系统的光谱匹配因数 被引量:3
14
作者 赵举廉 褚云汉 +3 位作者 赵进豪 李茜 顾里平 杨俊霞 《红外技术》 CSCD 1996年第1期16-18,共3页
本文导出了远距离热成像系统的光谱匹配因数:并证明了红外系统的最大作用距离.
关键词 远距离 热成像系统 光谱匹配因数 最大作用距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成像系统NETD自动测量方法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万英 祁蒙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z1期133-136,共4页
论述了红外热成像系统NETD测量的理论基础,设计了一种该参数的自动测量方法,并搭建了试验平台.该平台先设置不同温差的靶标,再通过采集卡将热像仪的模拟视频采集到计算机,然后通过WINDOWS程序对数据进行处理,最后计算出热像仪的NETD.试... 论述了红外热成像系统NETD测量的理论基础,设计了一种该参数的自动测量方法,并搭建了试验平台.该平台先设置不同温差的靶标,再通过采集卡将热像仪的模拟视频采集到计算机,然后通过WINDOWS程序对数据进行处理,最后计算出热像仪的NETD.试验结果表明,该参数的自动测量可以工程化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ETD 热成像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外显微热成像系统研究及应用 被引量:8
16
作者 岳静静 吴之茂 +3 位作者 木二珍 罗宏 姜杰 胡志宇 《红外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973-978,共6页
红外显微热成像系统基于红外热成像、红外图像处理和光学显微技术,能够分析微小物体或局部细节的温度变化,具有无损检测、灵敏度高等优点。对红外显微热成像系统的研究背景进行了概括,介绍了它的基本原理和系统组成,总结了红外显微热成... 红外显微热成像系统基于红外热成像、红外图像处理和光学显微技术,能够分析微小物体或局部细节的温度变化,具有无损检测、灵敏度高等优点。对红外显微热成像系统的研究背景进行了概括,介绍了它的基本原理和系统组成,总结了红外显微热成像系统的研究现状及其在微电子器件检测、医学诊断、科学实验研究等方面的应用进展,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且展望了红外显微热成像系统的未来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成像 红外探测器 红外显微热成像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显微热成像系统自适应零点定标 被引量:1
17
作者 高美静 顾海华 +1 位作者 关丛荣 吴伟龙 《光电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30-136,共7页
针对光学微扫描显微热成像系统微扫描过程中微位移位置不准确,空间分辨力低的问题,本文提出一种自适应零点定标方法。该方法将图像配准算法作为计算图像之间的微位移的工具,并利用几何原理进行微扫描零点位置的自适应标定。利用望远模... 针对光学微扫描显微热成像系统微扫描过程中微位移位置不准确,空间分辨力低的问题,本文提出一种自适应零点定标方法。该方法将图像配准算法作为计算图像之间的微位移的工具,并利用几何原理进行微扫描零点位置的自适应标定。利用望远模式红外图像模拟自适应零点定标前后实际系统,采用不同重构方法进行了仿真研究;完成了自适应零点定标前后实际系统采集的欠采样显微热图像序列的重构对比实验。结果表明利用该方法完成自适应零点定位后,可有效提高过采样重构图像质量,提高了系统空间分辨力。此方法还可以应用到其他光电成像系统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显微热成像系统 光学微扫描 自适应零点定标 图像配准 过采样重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成像系统点目标探测距离分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万英 安成斌 《激光与红外》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34-136,共3页
推导和修正了热成像系统点目标客观探测距离方程,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推导出实验室仿真系统的测试原理,并给出了一个利用C#与Matlab进行探测距离计算的实例。所述方法可用于热成像系统点目标性能预测与评估。
关键词 热成像系统 探测距离 仿真系统 点源探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PRITE探测器热成像系统的性能评价方法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金伟其 仇谷峰 +3 位作者 高稚允 苏学刚 王仲春 高岳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2000年第2期31-35,共5页
文中分析了SPRITE探测器与一般离散阵列探测器在性能评价方面的特殊性 ,建立了相应的性能评价模型 ,介绍了其中一些主要的处理方法 ,编制了热成像系统静态性能模拟软件包 ,通过计算机模拟结果与英国UKTICM -Ⅱ的技术指标以及国产系统测... 文中分析了SPRITE探测器与一般离散阵列探测器在性能评价方面的特殊性 ,建立了相应的性能评价模型 ,介绍了其中一些主要的处理方法 ,编制了热成像系统静态性能模拟软件包 ,通过计算机模拟结果与英国UKTICM -Ⅱ的技术指标以及国产系统测试结果的比较 ,证明了模型的可靠性和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PRITE探测器 热成像系统 性能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外烟雾对热成像系统识别距离的影响──8~12μm波段的计算机模拟及其分析 被引量:4
20
作者 金伟其 董岳 +1 位作者 赵忠耀 李劲 《红外技术》 CSCD 1995年第6期11-14,7,共5页
利用热成像系统静态性能计算软件包SPTIS,以坦克和人作为热成像系统的识别目标,模拟分析了8~12μm波段红外烟雾对系统识别距离的影响。分析结果对红外烟雾剂(弹)的分析、设计具有理论指导意义。
关键词 热成像系统 红外烟雾 视距 计算机模拟 光电对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