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60篇文章
< 1 2 23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前庭性偏头痛和梅尼埃病患者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的对比研究
1
作者 李春燕 黄远 +3 位作者 杨宇 张静 杨晓英 郑丽 《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杂志》 2025年第2期150-153,共4页
目的 比较前庭性偏头痛(vestibular migraine,VM)和梅尼埃病(meniere's disease,MD)患者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vestibular evoked potential,VEMP)的特点,研究VEMP在两种疾病间的区别与联系,为诊断提供依据。方法 纳入VM患者100例和单... 目的 比较前庭性偏头痛(vestibular migraine,VM)和梅尼埃病(meniere's disease,MD)患者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vestibular evoked potential,VEMP)的特点,研究VEMP在两种疾病间的区别与联系,为诊断提供依据。方法 纳入VM患者100例和单侧MD患者100例,选取同期健康对照组100例。受试者均进行颈肌前庭诱发电位(cervical vestibular evoked potential,cVEMP)和眼肌前庭诱发电位(ocular vestibular evoked potential,oVEMP)检查,并对其引出率、N1潜伏期、P1潜伏期、P1-N1波间期、振幅做对比分析。结果 对照组cVEMP、oVEMP引出率高于VM组和MD组,VM组高于MD组(P<0.05)。MD组oVEMP的P1潜伏期、N1潜伏期、P1-N1波间期较VM组延长(P<0.05)。VM组和MD组oVEMP振幅均低于对照组(P<0.05)。MD患者oVEMP的P1潜伏期与眩晕残障量表(dizziness handicap inventory,DHI)弱相关。结论VM和MD患者VEMP的检出率均降低。oVEMP的P1潜伏期、N1潜伏期、P1-N1波间延长可作为VM和MD鉴别诊断的观察指标,oVEMP的P1潜伏期会随MD患者DHI评分的增加而延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庭偏头痛 梅尼埃病 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物源性沙门氏菌耐药性现状及危害
2
作者 汤宗光 《河北农业》 2025年第1期114-116,共3页
沙门氏菌(Salmonella)是一种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的病原微生物,是导致食物中毒及一系列人畜共患病的常见原因。它不仅能够引发动物肠炎、败血症等严重疾病,还可能通过接触被污染的水、食物、衣物等途径传播给人类,引发腹泻、伤寒、副伤... 沙门氏菌(Salmonella)是一种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的病原微生物,是导致食物中毒及一系列人畜共患病的常见原因。它不仅能够引发动物肠炎、败血症等严重疾病,还可能通过接触被污染的水、食物、衣物等途径传播给人类,引发腹泻、伤寒、副伤寒等多种疾病。而在不规范的饲养管理下,动物携带病原体的情况较为普遍,一旦动物的免疫力因外界因素而下降,体内的病原体便可迅速繁殖,引起内源性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源性感染 人畜共患病 病原微生物 副伤寒 动物源性 现状及危害 饲养管理 多种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溃疡性结肠炎小鼠结肠及免疫组织中四逆散药源性成分的LC-MS分析
3
作者 曹艳芳 汪雅莉 +5 位作者 王安慧 陈永顺 李思翰 冯凯 杨婉薇 宋瑞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3-79,共7页
免疫反应失调是目前公认的溃疡性结肠炎(UC)重要病理因素之一。本文在确证四逆散能显著改善葡聚糖硫酸钠(dextran sulfate sodium,DSS)诱导的UC小鼠结肠炎症的基础上,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离子阱飞行时间质谱(HPLC-IT-TOF-MS)技术系统研究... 免疫反应失调是目前公认的溃疡性结肠炎(UC)重要病理因素之一。本文在确证四逆散能显著改善葡聚糖硫酸钠(dextran sulfate sodium,DSS)诱导的UC小鼠结肠炎症的基础上,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离子阱飞行时间质谱(HPLC-IT-TOF-MS)技术系统研究了UC小鼠结肠及肠系膜淋巴结、脾脏、胸腺等免疫组织中的四逆散药源性成分。研究结果表明,除结肠外,四逆散中部分成分及其代谢物可分布于免疫组织,关联分析四逆散组成药味质量标准中指标性成分的含量限度,发现相对低丰度、弱响应成分如柴胡皂苷a、芍药苷、甘草酸等成分的质量具有向结肠和淋巴器官高效传递的特征,集中暴露在上述器官,极有可能是四逆散抗UC的药效物质来源。本研究的发现为后续确证成分组合物的药效并开展其改善UC的分子机制研究奠定了基础,也为四逆散临床合理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有望促进其中成药的二次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逆散 溃疡结肠炎 结肠 免疫组织 源性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物源性食品中兽药残留检测技术及兽药残留污染状况分析
4
作者 余红伟 邓惠丹 +3 位作者 杨华 肖英平 丁向英 吉小凤 《浙江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03-216,共14页
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人们对日常饮食安全愈发重视,特别是动物源性食品中兽药残留问题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而兽药对畜牧渔业高质量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合理使用兽药可以预防或治疗养殖动物疾病、促进动物生产、提高饲料利用率、提高... 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人们对日常饮食安全愈发重视,特别是动物源性食品中兽药残留问题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而兽药对畜牧渔业高质量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合理使用兽药可以预防或治疗养殖动物疾病、促进动物生产、提高饲料利用率、提高经济效益等,但兽药的不合理使用,很可能造成动物源性食品中兽药蓄积残留,并在食物链传递过程中被人体所吸收,对人们的饮食安全产生严重威胁。本文主要阐述了液液萃取、固相萃取、新型微萃取、QuEChERs、加速溶剂萃取、超临界流体萃取、微波辅助萃取等样品前处理方法,讨论了液相色谱技术、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免疫学技术、生物传感器技术、光谱技术、分子生物学技术等检测技术,同时综述了动物源性食品中兽药残留现状,以期为后续动物源性食品中兽药残留分析和检测技术研发提供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物源性食品 兽药残留 前处理方法 检测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测输尿管软镜碎石术后并发尿源性脓毒症的反向传播神经网络模型构建
5
作者 陈文炜 何彦丰 +5 位作者 卢凯鑫 刘昌毅 江涛 张华 高锐 薛学义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9-107,I0032-I0034,共12页
目的:构建输尿管软镜碎石术(FURL)后并发尿源性脓毒症的反向传播神经网络预测模型。方法:纳入428例接受FURL的肾结石患者,根据术后是否并发尿源性脓毒症分为脓毒症组(42例)和对照组(386例)。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FURL后并发尿源性... 目的:构建输尿管软镜碎石术(FURL)后并发尿源性脓毒症的反向传播神经网络预测模型。方法:纳入428例接受FURL的肾结石患者,根据术后是否并发尿源性脓毒症分为脓毒症组(42例)和对照组(386例)。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FURL后并发尿源性脓毒症的影响因素及其交互作用。同时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和神经网络模型进行预测,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评估两种模型的预测效能。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结石手术史、性别、尿培养阳性、结石直径、糖尿病、手术时间、白细胞、血小板、C反应蛋白(CRP)及肝素结合蛋白(HBP)水平与FURL后并发尿源性脓毒症显著相关(均P<0.05)。多因素分析表明,尿培养阳性、CRP及HBP水平是FURL后并发尿源性脓毒症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交互作用分析显示,CRP与HBP对FURL后并发尿源性脓毒症的影响在相加模型(RERI=8.453,95%CI:2.645~16.282;AP=0.696,95%CI:0.131~1.273;S=3.369,95%CI:1.176~7.632)和相乘模型(OR=1.754,95%CI:1.218~3.650)中存在交互作用;CRP与尿培养对FURL后并发尿源性脓毒症的影响在相乘模型(OR=2.449,95%CI:1.525~3.825)中存在交互作用。预测模型比较显示,反向传播神经网络模型较logistic回归模型具有更优的预测效能。结论:CRP和HBP水平是FURL后并发尿源性脓毒症的独立危险因素,基于CRP、HBP等因素构建的反向传播神经网络模型较logistic回归模型具有更高的预测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素结合蛋白 C反应蛋白 输尿管软镜碎石术 尿源性脓毒症 预测 LOGISTIC回归模型 反向传播神经网络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动物源性食品中8种有机磷酸酯
6
作者 唐艳 闻胜 +7 位作者 曹文成 刘潇 雷承霖 程青云 陈海川 刘翎 刘小方 周妍 《色谱》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09-316,共8页
采用乙腈作为提取溶剂,结合超声波辅助萃取和SPE柱进行前处理,建立了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测定动物源性食品中8种有机磷酸酯(OPEs)的检测方法。准确称取0.5 g样品,用5 mL乙腈超声萃取;冷冻离心后取上清液,用HMR-Lipid SPE柱进行净化... 采用乙腈作为提取溶剂,结合超声波辅助萃取和SPE柱进行前处理,建立了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测定动物源性食品中8种有机磷酸酯(OPEs)的检测方法。准确称取0.5 g样品,用5 mL乙腈超声萃取;冷冻离心后取上清液,用HMR-Lipid SPE柱进行净化,待测分析物经C 18色谱柱分离,在正离子模式下采集,2,2-二(氯甲基)-1,3-丙二醇双[双(2-氯乙基)磷酸酯]酯(V6)采用外标法定量,其他7种化合物(磷酸三乙酯(TEP)、磷酸三丙酯(TPrP)、磷酸三丁酯(TnBP)、磷酸三(2-氯乙基)酯(TCEP)、磷酸三(2-氯丙基)酯(TCIPP)、磷酸三(1,3-二氯-2-丙基)酯(TDCIPP)和磷酸三苯酯(TPHP))采用内标法定量。结果表明,该方法线性相关系数r 2≥0.9900;各物质检出限为0.01~0.87μg/kg,定量限为0.02~2.62μg/kg;在2、20、100μg/kg 3个水平下进行加标回收试验,回收率为80.5%~117.8%;RSD≤14.8%(n=6)。按此方法分析了12种动物源性食品样品(草鱼、鲈鱼、小龙虾、牛乳、奶粉、酸奶、猪肉、牛肉、鸡肉、鸭肉、鸡蛋和鸭蛋),其中化合物TnBP和TCIPP的检出率为100%,TEP、TCEP、TPHP和TDCIPP的检出率高于50%,TPrP和V6未检出。本方法前处理操作简单,分析速度快,回收率和精密度较好,适用于多种动物源性食品中OPEs的快速分析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磷酸酯 动物源性食品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蝉芩颗粒对感染后咳嗽豚鼠神经源性炎症的影响
7
作者 石炜弘 窦丹波 +3 位作者 葛文 吕俊 余小萍 沈若冰 《西部中医药》 2025年第1期1-6,共6页
目的:探讨蝉芩颗粒对一氧化氮合酶(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iNOS)/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3′-5′-cyclic guanosine monophosphate,cGMP)-蛋白激酶G(protein kinase G,PKG)通路介导的感染后咳嗽(post infectious cough,P... 目的:探讨蝉芩颗粒对一氧化氮合酶(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iNOS)/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3′-5′-cyclic guanosine monophosphate,cGMP)-蛋白激酶G(protein kinase G,PKG)通路介导的感染后咳嗽(post infectious cough,PIC)豚鼠神经源性炎症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H1N1病毒鼻腔滴注染毒模型,将豚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蝉芩颗粒高、中、低剂量组,阿斯美组,每组6只。空白组、模型组予生理盐水灌胃;蝉芩颗粒高、中、低剂量组分别以15.20、7.60、3.80 g/(kg·d)剂量蝉芩颗粒灌胃;阿斯美组以25.20 mg/(kg·d)剂量阿斯美灌胃,连续干预14天。干预结束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测定豚鼠血清中P物质(substance P,SP)、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细胞间黏附分子1(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1,ICAM-1)表达水平;采用qPCR法检测豚鼠背根神经节中诱导型iNOS、可溶性鸟苷酸环化酶(soluble guanylate cyclase,sGC)、PKG mRNA表达水平;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WB)和免疫组织化学法(Immunohistochemistry,IHC)检测豚鼠背根神经节中瞬时受体电位香草酸亚型1(transient receptor potential vanilloid-1,TRPV1)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豚鼠血清中SP、IL-6、IL-1β、TNF-α、ICAM-1表达水平及背根神经节中iNOS、sGC、PKG mRNA和TRPV1蛋白表达水平均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蝉芩颗粒高剂量组、阿斯美组豚鼠血清SP、IL-6、IL-1β、TNF-α、ICAM-1表达水平及背根神经节中iNOS、sGC、PKG mRNA和TRPV1蛋白表达水平均降低(P<0.05),蝉芩颗粒中剂量组血清SP、IL-6、TNF-α、ICAM-1表达及背根神经节中iNOS mRNA和TRPV1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5),蝉芩颗粒低剂量组血清SP和IL-6表达水平及背根神经节中TRPV1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5);与阿斯美组比较,蝉芩颗粒高剂量组血清IL-6表达水平升高(P<0.05)、背根神经节TRPV1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5),蝉芩颗粒中、低剂量组血清IL-6、IL-1β、背根神经节iNOS、sGC、PKG mRNA表达水平升高(P<0.05),蝉芩颗粒低剂量组血清TNF-α、ICAM-1表达水平升高(P<0.05)。结论:蝉芩颗粒能够通过调控iNOS/NO-cGMP-PKG信号通路,抑制TRPV1通道,减少SP释放,从而减轻PIC豚鼠神经源性炎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染后咳嗽 神经源性炎症 蝉芩颗粒 iNOS/NO-cGMP-PKG信号通路 豚鼠 瞬时受体电位香草酸亚型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肉及肉制品中海狸鼠源性成分定性标准样品的研制
8
作者 赵红阳 段庆梓 +5 位作者 富宏坤 陈蕾蕾 左鑫 晋佳琳 卢行安 万渝平 《食品研究与开发》 2025年第3期174-180,共7页
该文研制可用于肉及肉制品中海狸鼠源性成分定性的标准样品。采用经验证确认的海狸鼠肌肉组织作为原料,经粉碎混匀并分装,包装并辐照后制成标准样品。对样品进行均匀性和稳定性检验,并对样品进行定值,获得样品的特性值。结果表明,样品... 该文研制可用于肉及肉制品中海狸鼠源性成分定性的标准样品。采用经验证确认的海狸鼠肌肉组织作为原料,经粉碎混匀并分装,包装并辐照后制成标准样品。对样品进行均匀性和稳定性检验,并对样品进行定值,获得样品的特性值。结果表明,样品原料采用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方法和测序方法验证结果均为海狸鼠源性成分阳性,且无其他源性成分检出;样品的均匀性检验和短期稳定性检验结果均为海狸鼠源性成分阳性,Ct值经方差分析表明在95%置信水平下单元间不具有统计显著性,证明样品是均匀的,在模拟运输条件下稳定性良好;经趋势分析,结果表明样品在24个月内稳定性良好;样品开封后检验结果均为海狸鼠源性成分阳性,Ct值检验结果经方差分析在95%置信水平下不具有统计显著性,说明样品在-18℃条件下90 d内反复冻融7次依然稳定;样品经10家实验室联合定值,检测结果均为海狸鼠源性成分阳性,阳性率为100%。样品均匀性、稳定性和赋值均满足标准样品的要求,可用于相关检测方法的证实以及检测全程的质量保证等,能够满足标准样品的预期用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及肉制品 海狸鼠 源性成分 标准样品 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典型藻源性嗅味物质及其去除工艺研究进展
9
作者 刘一夫 龚思成 +3 位作者 刘佳伟 郭思颖 史俊 邓慧萍 《净水技术》 2025年第3期10-18,26,共10页
【目的】随着水体富营养化日益严重,饮用水中藻源性嗅味问题逐渐凸显,影响饮用水品质并对供水安全造成威胁。文章旨在综述典型藻源性嗅味物质及其主要去除工艺的现状,以有效识别水中的嗅味物质的来源并高效控制饮用水中的嗅味,从而提高... 【目的】随着水体富营养化日益严重,饮用水中藻源性嗅味问题逐渐凸显,影响饮用水品质并对供水安全造成威胁。文章旨在综述典型藻源性嗅味物质及其主要去除工艺的现状,以有效识别水中的嗅味物质的来源并高效控制饮用水中的嗅味,从而提高饮用水品质,为供水行业的水质管理提供借鉴意义。【方法】文章首先概述了主要藻源性嗅味物质,包括2-甲基异莰醇(2-MIB)、土臭素(GSM)等的嗅味特点、理化性质和产生环境。其次,对活性炭吸附、传统氧化、高级氧化和光催化氧化等去嗅工艺的降解原理和前沿研究进展进行了系统梳理与比较,重点分析其去除机制、优缺点和适用条件。【结果】研究表明,活性炭吸附对2-MIB和GSM等嗅味物质有较好去除效果,但成本较高;氯氧化和高锰酸钾对藻类失活效果好,但会释放胞内嗅味物质;臭氧和高级氧化工艺(如紫外/过氧化氢、紫外/氯等)对多种嗅味物质有效,但易产生副产物。光催化氧化因其高效性与无污染潜力被认为是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结论】目前,单一工艺难以全面去除嗅味,组合工艺展示出更佳效果。未来研究应聚焦多工艺组合优化,提升去除效率,控制副产物生成,为水厂提供更科学的技术选择,保障饮用水的安全与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饮用水 源性嗅味物质 嗅味 光催化 高级氧化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度重症/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并发胰源性糖尿病的危险因素分析及预测模型构建
10
作者 周雪梅 杨佳妮 张海蓉 《山东医药》 2025年第3期30-35,共6页
目的分析中度重症急性胰腺炎(MSAP)及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并发胰源性糖尿病(T3cDM)的危险因素,构建预测模型并进行验证。方法选择MSAP/SAP患者411例,AP发作后随访至少3个月,记录是否发生T3cDM。收集T3cDM及非T3cDM患者的一般资料、... 目的分析中度重症急性胰腺炎(MSAP)及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并发胰源性糖尿病(T3cDM)的危险因素,构建预测模型并进行验证。方法选择MSAP/SAP患者411例,AP发作后随访至少3个月,记录是否发生T3cDM。收集T3cDM及非T3cDM患者的一般资料、入院后24 h内首次实验室检查指标、疾病相关评分、并发症情况。将T3cDM与非T3cDM患者之间有统计学差异的指标纳入LASSO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得到MSAP/SAP并发T3cDM的独立危险因素。构建包含独立危险因素的列线图预测模型,采用bootstrap法、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校准曲线及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对该模型进行内部验证,临床决策曲线分析(DCA)评估模型的临床实用性。结果411例患者并发T3cDM 113例、非T3cDM 298例。T3cDM与非T3cDM患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共31个,LASSO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升高、甘油三酯升高、总胆固醇升高、胰腺坏死为MSAP/SAP并发T3cDM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上述独立危险因素构建的列线图预测模型经bootstrap法1000次内部验证校准后显示仍具有较高的鉴别能力,ROC曲线分析结果提示具有良好的区分度,模型校准曲线可见校准曲线接近参考曲线,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结果显示具有良好的拟合度,DCA结果显示在较大风险阈值内具有较高净获益、有一定临床实用性。结论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升高、甘油三酯升高、总胆固醇升高、胰腺坏死与MSAP/SAP并发T3cDM有关,上述危险因素构建的列线图预测模型具有良好的区分度、校准度和临床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度重症急胰腺炎 重症急胰腺炎 源性糖尿病 危险因素 列线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脊神经后内侧支注射臭氧对腰椎关节突关节源性慢性腰痛患者疼痛缓解的影响
11
作者 吕丽萍 张建华 《中国医学工程》 2025年第1期116-119,共4页
目的 探究腰椎关节突关节源性慢性腰痛采用脊神经后内侧支注射臭氧对患者疼痛缓解的影响,以期为临床治疗腰椎关节突关节源性慢性腰痛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136例2021年1月至2022年10月濮阳市安阳地区医院疼痛科收治的腰椎关节突关节... 目的 探究腰椎关节突关节源性慢性腰痛采用脊神经后内侧支注射臭氧对患者疼痛缓解的影响,以期为临床治疗腰椎关节突关节源性慢性腰痛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136例2021年1月至2022年10月濮阳市安阳地区医院疼痛科收治的腰椎关节突关节源性慢性腰痛患者分为参照组(68例)、研究组(68例),分组方法为随机数字表法,参照组进行双氯芬酸钠治疗,研究组进行脊神经后内侧支注射臭氧治疗。检测并对比治疗前及治疗后1个月两组患者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1β (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水平,治疗前及治疗后1、3个月疼痛情况、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简明健康状况量表(SF-36)评分,以及随访1年后总优良率。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1个月相较于治疗前,血清IL-1β、TNF-α水平均降低,相较于参照组,研究组更低;两组患者治疗后1、3个月相较于治疗前,视觉模拟疼痛量表(VAS)、ODI评分呈降低趋势,相较于参照组,研究组更低,生活质量评分呈升高趋势,相较于参照组,研究组更高;研究组患者随访1年后总优良率为79.41%(54/68),高于参照组的51.47%(35/68)(P<0.05)。结论 采用脊神经后内侧支注射臭氧治疗腰椎关节突关节源性慢性腰痛患者减少体内炎症的分泌,缓解改善疼痛,恢复患者的腰部功能,使得生活质量得以提升,疗效可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关节突关节源性 腰痛 脊神经后内侧支 注射臭氧 疼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卵巢癌患者外周血髓源性抑制细胞亚群比例及其临床意义
12
作者 茅晔鹏 王婷 +6 位作者 蔡针针 刘志洁 张月露 陶子琦 周凌飞 严丽娜 王芳 《临床检验杂志》 2025年第3期179-184,共6页
目的 探究卵巢癌(OC)患者外周血中髓源性抑制细胞(MDSCs)及其亚群多形核髓源性抑制细胞(PMN-MDSCs)、早期髓源性抑制细胞(e-MDSCs)、单核髓源性抑制细胞(M-MDSCs)及凝集素型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LOX-1)阳性PMN-MDSCs的比例,并分析其... 目的 探究卵巢癌(OC)患者外周血中髓源性抑制细胞(MDSCs)及其亚群多形核髓源性抑制细胞(PMN-MDSCs)、早期髓源性抑制细胞(e-MDSCs)、单核髓源性抑制细胞(M-MDSCs)及凝集素型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LOX-1)阳性PMN-MDSCs的比例,并分析其与患者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38例OC患者(OC组)和46例体检健康者(健康人对照组)外周血中MDSCs及其各亚群比例;利用ELISA法检测各组血清IL-10、TGF-β水平;进一步根据OC组LOX-1^(+)PMN-MDSCs在MDSCs比例的中位数将其分为LOX-1高表达组和低表达组。结果 OC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MDSC比例、PMN-MDSCs比例及LOX-1^(+)PMN-MDSCs比例均显著高于健康人对照组(U=492,P<0.001;t=8.741,P<0.0001;U=223,P<0.0001);OC组M-MDSCs比例及e-MDSCs比例均显著低于健康人对照组(t=4.366,P<0.0001;t=6.927,P<0.0001)。OC患者淋巴结转移组LOX-1^(+)PMN-MDSCs比例显著高于未转移组(t=2.249,P<0.05)。OC组血清IL-10、TGF-β水平显著高于健康人对照组(P<0.05);LOX-1高表达组血清TGF-β水平显著高于低表达组(t=2.302,P<0.05)。结论 OC患者外周血中LOX-1^(+)PMN-MDSCs比例显著升高,并与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癌 源性抑制细胞 凝集素型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尿源性干细胞在泌尿系统疾病细胞疗法及建模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13
作者 严冬 刘百成 +3 位作者 曹禹森 李晨 申根 秦晨 《山东医药》 2025年第3期155-159,共5页
干细胞在泌尿系统疾病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具有修复组织和改善器官功能的作用。此外,干细胞还可被应用于开发新的生物模型及治疗方案,有助于提高临床医师对疾病潜在病理机制的理解。但绝大多数的成体干细胞都需要复杂且有创的操作... 干细胞在泌尿系统疾病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具有修复组织和改善器官功能的作用。此外,干细胞还可被应用于开发新的生物模型及治疗方案,有助于提高临床医师对疾病潜在病理机制的理解。但绝大多数的成体干细胞都需要复杂且有创的操作才能获取,且可能存在伦理方面的限制。尿源性干细胞(USC)是从尿液中获取,其分离仅需要简单离心,具有廉价、获取无创、操作简单等特点,是比较理想的自体干细胞来源之一。USC除干细胞本身外还包括尿液来源的诱导多能干细胞(UiPSC)以及细胞外囊泡(EV),在泌尿系统疾病的细胞疗法中具有巨大潜力,特别是在尿道狭窄、压力性尿失禁、肾脏疾病、膀胱疾病、勃起功能障碍等的治疗中;此外,USC还可以应用于泌尿系统一些罕见病和遗传病的细胞建模,如X连锁Alport综合征、隐睾症、X连锁肾上腺脑白质营养不良、苯丙酮尿症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源性干细胞 尿液来的诱导多能干细胞 细胞外囊泡 泌尿系统疾病 细胞治疗 疾病建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相萃取-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蜂蜜中39种植物源性毒素
14
作者 刘川 陈燕秋 +9 位作者 林浩 汪璐瑶 石培育 刘蓉 王义 吴文林 毛锐 肖全伟 宋娟 戴琴 《食品科学》 EI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31-239,共9页
为有效评估蜂蜜中可能残留多种植物源性毒素的食品安全风险,建立和验证固相萃取-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测定蜂蜜中39种植物源性毒素的检测方法。试样经0.1%甲酸水提取,HLB小柱净化,多反应监测模式检测,基质匹配外标法定量。本方法中3... 为有效评估蜂蜜中可能残留多种植物源性毒素的食品安全风险,建立和验证固相萃取-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测定蜂蜜中39种植物源性毒素的检测方法。试样经0.1%甲酸水提取,HLB小柱净化,多反应监测模式检测,基质匹配外标法定量。本方法中39种植物源性毒素在各自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介于78.7%~112.8%,相对标准偏差介于1.6%~15.2%(n=6)。该方法具有操作简单、检测通量大、灵敏度高等特点,能够满足蜂蜜中该类毒素监测的应用需求。在实际36批次样品的检测过程中,部分样品分别检出了不同含量的吡咯里西啶生物碱和闹羊花毒素III,证明蜂蜜中确具有残留该类植物毒素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相萃取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蜂蜜 植物源性毒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植物源性食品中γ-氨基丁酸含量
15
作者 潘玲 顾海华 +2 位作者 王煜博 张淏惟 崔亚娟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2025年第2期206-214,共9页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植物源性食品中γ-氨基丁酸含量的分析方法。方法以4-二甲基胺基偶氮苯-4-磺酰氯为柱前衍生试剂,以提取溶剂、料液比、提取方式和提取时间为考察因素,设计正交实验并进行方法学验证。通过检测不同植物源性食...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植物源性食品中γ-氨基丁酸含量的分析方法。方法以4-二甲基胺基偶氮苯-4-磺酰氯为柱前衍生试剂,以提取溶剂、料液比、提取方式和提取时间为考察因素,设计正交实验并进行方法学验证。通过检测不同植物源性食品、仪器比对测定,分析γ-氨基丁酸测定结果。结果确定提取γ-氨基丁酸最优条件为60%乙醇溶液,按1:25(g:m L)的料液比,通过水浴振荡(40℃)或超声提取30 min。色谱条件:C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柱温30℃,流动相为乙腈+乙酸钠溶液(20:80,V:V),流速1.0 m L/min,检测波长为436 nm。γ-氨基丁酸在1.092~131.064μg/m L范围内与峰面积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火龙果(白心)、番茄和麦芽中γ-氨基丁酸精密度的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5.0%,加标回收率均在95.80%~104.36%之间,表明方法精密度良好,添加回收率高。结论本研究建立的方法重复性好、准确度高,可以准确定量植物源性食品中γ-氨基丁酸的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法 植物源性食品 Γ-氨基丁酸 4-二甲基胺基偶氮苯-4-磺酰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侧下颌畸形中央尖分别合并根尖周囊肿和发育性牙源性囊肿1例
16
作者 张世龙 苏恒 +1 位作者 满其文 余自力 《口腔医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4-66,共3页
畸形中央尖(central cusp deformity)是一种牙齿形态发育异常,畸形中央尖折断所引起根尖周囊肿(炎症性牙源性囊肿)较为常见并可以预测其病变的发生与发展,但合并发育性牙源性囊肿鲜有报道。发育性牙源性囊肿(developmental odontogenic ... 畸形中央尖(central cusp deformity)是一种牙齿形态发育异常,畸形中央尖折断所引起根尖周囊肿(炎症性牙源性囊肿)较为常见并可以预测其病变的发生与发展,但合并发育性牙源性囊肿鲜有报道。发育性牙源性囊肿(developmental odontogenic cyst)是由牙齿发育和/或萌出过程中的某些异常所导致的病理性上皮衬里空洞,目前对于发育性牙源性囊肿的组织来源和发病机制认识尚不深入,许多理论建立在推测的基础之上。本文报道1例双侧下颌第二前磨牙畸形中央尖,一侧伴发根尖周囊肿,另一侧伴发发育性牙源性囊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骨 畸形中央尖 根尖周囊肿 发育源性囊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植物源性食品中环氧虫啶和哌虫啶残留
17
作者 刘俊俊 李菊 +7 位作者 余弯弯 韩颖 马欣欣 占春瑞 李仕祥 伍华雯 胡魁 万建春 《色谱》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61-268,共8页
本研究建立了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同时检测植物源性食品中环氧虫啶和哌虫啶2个非对映异构体残留量的分析方法,优化了干制水果和茶叶等基质的提取方式,确定了净化填料C 18、PSA、GCB和无水硫酸镁的最佳用量。样品经乙腈提取,氯化... 本研究建立了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同时检测植物源性食品中环氧虫啶和哌虫啶2个非对映异构体残留量的分析方法,优化了干制水果和茶叶等基质的提取方式,确定了净化填料C 18、PSA、GCB和无水硫酸镁的最佳用量。样品经乙腈提取,氯化钠盐析分层,采用基质分散固相萃取净化,经ACQUITY UPLC BEH C 18色谱柱(100 mm×2.1 mm,1.7μm)分离,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环氧虫啶和哌虫啶在各自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均大于0.99,该方法的定量限为0.01 mg/kg,满足GB 2763-2021和GB 2763.1-2022规定的限量要求。用建立的方法对植物源性食品(稻谷、糙米、小麦、大米、花生、葡萄干、甘蓝、生菜、四季豆、西红柿、土豆、香菇、苹果、柑橘和茶叶等)进行加标回收验证,结果表明:15种基质在定量限1倍、2倍、10倍或GB 2763限量水平的加标平均回收率为78%~110%,RSD为0~12.8%。用本方法对100批果蔬样品进行分析检测,结果显示,环氧虫啶和哌虫啶均未检出。该方法前处理简单,普适性强,可作为植物源性食品中环氧虫啶和哌虫啶的确证定量检测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环氧虫啶 哌虫啶 植物源性食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典型山区雨源性河流流域水土保持动态监测分析与研究
18
作者 马彩芸 《水利技术监督》 2025年第3期26-28,56,共4页
文章旨在分析贵定县老寡冲流域水土流失动态变化及成因。通过遥感技术、CS∶LE模型及水质分析,监测2021—2023年流域水土流失状况。结果显示,水土流失面积和强度逐年降低,归因于水土保持工程和植物治理的实施及人为活动管控的加强。研... 文章旨在分析贵定县老寡冲流域水土流失动态变化及成因。通过遥感技术、CS∶LE模型及水质分析,监测2021—2023年流域水土流失状况。结果显示,水土流失面积和强度逐年降低,归因于水土保持工程和植物治理的实施及人为活动管控的加强。研究为水土流失防治提供实践参考,显示综合治理和管控对改善流域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贵定县 源性河流 水土流失 遥感 动态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QuEChERS-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动物源性食品中58种农药残留量
19
作者 杨凯 孙丽萍 欧阳燕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2025年第5期197-206,共10页
目的 建立QuEChERS-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gas chromatography-tandem mass spectrometry, GC-MS/MS)同时快速测定动物源性食品中58种农药残留的分析方法。方法 样品用正己烷溶解油脂后,加入正己烷饱和乙腈(含1%冰醋酸)溶液超声提取,提... 目的 建立QuEChERS-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gas chromatography-tandem mass spectrometry, GC-MS/MS)同时快速测定动物源性食品中58种农药残留的分析方法。方法 样品用正己烷溶解油脂后,加入正己烷饱和乙腈(含1%冰醋酸)溶液超声提取,提取液经无水硫酸镁、十八烷基键合硅胶(C18)和N-丙基乙二胺(N-propylethylenediamine, PSA)净化后水浴氮吹至近干,加入内标并用乙酸乙酯复溶。采用GC-MS/MS测定,空白基质匹配标准曲线内标法定量。结果 58种农药在0.005~0.500mg/L质量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2)均大于0.9945,检出限和定量限分别为0.001~0.005 mg/kg和0.002~0.015 mg/kg。在猪肉、鸡肉、鱼肉、鸡蛋和牛奶5种基质中, 3个不同加标水平下的平均回收率为71.8%~117.4%,相对标准偏差为0.7%~8.7%(n=4)。结论 该方法灵敏度高、准确性好,适用于动物源性食品中58种农药残留的同时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UECHERS 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动物源性食品 农药残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物源性食品中兽药残留常规检测方法概述
20
作者 孙龙 《现代农业科技》 2025年第6期144-147,共4页
动物源性食品兽药残留对人体具有潜在威胁和危害,人食用后可产生毒性作用、过敏反应、内分泌干扰、肠道菌群受损甚至耐药性问题。兽药单样本多残留、残留剂量低、药物间协同效应等给动物源性食品检测工作带来巨大挑战。因此,加快研发操... 动物源性食品兽药残留对人体具有潜在威胁和危害,人食用后可产生毒性作用、过敏反应、内分泌干扰、肠道菌群受损甚至耐药性问题。兽药单样本多残留、残留剂量低、药物间协同效应等给动物源性食品检测工作带来巨大挑战。因此,加快研发操作简单、精确度高、特异性强、适用度广、经济实用的检测技术和方法至关重要。基于此,概述了生物传感器检测法、免疫学检测法、气相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气相色谱-质谱法和稳定性同位素质谱法7种常规兽药残留限量检测方法,旨在促进我国加强兽药残留监管,规范畜牧业健康发展,加大检测技术研发投入,实现检测技术与国际接轨,为保障动物源性食品安全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物源性食品 兽药残留 检测方法 食品安全 畜牧业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3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