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13篇文章
< 1 2 4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混合痔术后创面愈合的影响因素分析及列线图预测模型构建
1
作者 万顺 李庆霞 +5 位作者 胡饶 雷世杰 易红梅 彭鸿 黄欢 陈小明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2025年第2期146-150,共5页
分析混合痔术后创面愈合不良的影响因素并构建列线图(Nomogram)预测模型。选取2022年6月至2023年6月我院手术治疗的混合痔患者226例作为建模组,根据患者术后创面愈合情况分为研究组(术后创面愈合不良)和对照组(术后创面愈合良好)。另选... 分析混合痔术后创面愈合不良的影响因素并构建列线图(Nomogram)预测模型。选取2022年6月至2023年6月我院手术治疗的混合痔患者226例作为建模组,根据患者术后创面愈合情况分为研究组(术后创面愈合不良)和对照组(术后创面愈合良好)。另选取2023年7月至2024年7月我院收治的混合痔患者97例作为验模组。比较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影响混合痔术后创面愈合的独立预测因素,R软件“rms”包构建Nomogram预测模型。建模组中的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糖尿病、环状混合痔、病灶直径、术中出血量、术后VAS评分、手术切口、术后感染、异物反应、术后便秘、不良心理状态等方面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有)、病灶直径(>14 mm)、术后VAS评分(>4分)、术后感染(有)、术后便秘(有)是混合痔术后创面愈合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基于此构建的Nomogram预测模型C指数为0.885(0.873~0.897),校准曲线趋近于理想曲线。决策曲线结果显示,风险阈值>0.04时,此Nomogram预测模型在预测混合痔术后创面愈合不良的临床净收益较高。合并糖尿病、病灶直径较大、术后VAS评分较高、术后感染、术后便秘的患者混合痔术后创面愈合不良的风险较高,基于上述因素构建的Nomogram预测模型有助于临床预测和干预、降低术后创面愈合不良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痔 创面愈合 影响因素 列线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俞募配穴法”针刺预防混合痔术后尿潴留的临床观察
2
作者 胡志飞 郑州 沙静涛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25年第3期137-139,共3页
目的观察俞募配穴法针刺在预防混合痔术后尿潴留方面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混合痔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治疗组给予中极、膀胱俞针刺,对照组给予盐酸坦索罗辛缓释胶囊0.2 mg/次,口服。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第一次排尿时间... 目的观察俞募配穴法针刺在预防混合痔术后尿潴留方面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混合痔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治疗组给予中极、膀胱俞针刺,对照组给予盐酸坦索罗辛缓释胶囊0.2 mg/次,口服。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第一次排尿时间、小便状况、小腹症状以及首次排尿后膀胱残余尿量、术后8 h导尿率的情况。结果治疗组在术后第一次排尿时间、小便状况、小腹症状以及首次排尿后膀胱残余尿量、导尿率方面,疗效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俞募配穴法针刺可有效降低混合痔术后尿潴留的发生率,对改善患者术后排尿有着明确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潴留 俞募配穴 针刺 混合痔术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龙神汤加苦黄洗剂对湿热下注型混合痔术后创面愈合的影响及机制
3
作者 李宗龙 聂枫 《皖南医学院学报》 2025年第1期20-24,共5页
目的:探讨龙神汤加减口服联合苦黄洗剂坐浴对湿热下注型混合痔术后创面愈合的临床疗效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2月亳州市中医院收治的90例湿热下注型混合痔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予以西医常... 目的:探讨龙神汤加减口服联合苦黄洗剂坐浴对湿热下注型混合痔术后创面愈合的临床疗效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2月亳州市中医院收治的90例湿热下注型混合痔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予以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予以龙神汤加减联合苦黄洗剂坐浴治疗,疗程7 d。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住院时间,创面愈合时间,局部症状缓解时间,围手术期肛门康复指标,血清VEGF、bFGF、PDGF水平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5.6%vs.82.2%,P<0.05)。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创面愈合时间、肛门水肿消退时间和疼痛缓解时间较对照组缩短(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肛周VAS评分、创面面积评分、创面渗出评分和肛周水肿评分下降幅度高于对照组(P<0.05),而肉芽组织生长Likert评分及血清VEGF、bFGF、PDGF上升幅度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苦黄洗剂坐浴联合龙神汤内服可改善湿热下注型混合痔术后患者的创面修复,且不增加用药安全性风险,其主要机制可能与保护血管内皮细胞功能,促进新生血管形成等机制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神汤 湿热下注 混合痔 苦黄洗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制痔愈膏治疗混合痔术后的临床观察
4
作者 王剑 冷孟桐 《中国民间疗法》 2025年第1期52-54,共3页
目的:观察自制痔愈膏在混合痔术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6例混合痔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3例。在外剥内扎术后,对照组采用马应龙麝香痔疮膏联合普济痔疮栓换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将马应龙麝香痔疮膏改为... 目的:观察自制痔愈膏在混合痔术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6例混合痔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3例。在外剥内扎术后,对照组采用马应龙麝香痔疮膏联合普济痔疮栓换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将马应龙麝香痔疮膏改为自制痔愈膏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创面水肿程度评分、创面彻底愈合时间。结果:治疗组患者术后第2日、第4日、第6日的VA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第8日治疗组与对照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日、第3日,两组患者创面水肿程度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5日、第7日治疗组创面水肿程度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创面彻底愈合平均天数(16.60±2.40)d,对照组患者创面彻底愈合平均天数(20.20±3.20)d,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制痔愈膏能明显减轻混合痔患者术后肛门疼痛、水肿的发生,并能加速创面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痔 外剥内扎术 自制愈膏 术后换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PH与外剥内扎术在环状混合痔临床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5
作者 李晓栋 孔伟 陈红艳 《罕少疾病杂志》 2025年第2期143-144,156,共3页
目的 研究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PPH)与外剥内扎术在环状混合痔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本院收治的86例环状混合痔患者进行本次研究,按照护理方法分为两组,均43例,外剥内扎组采用外剥内扎术治疗,PPH组采用... 目的 研究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PPH)与外剥内扎术在环状混合痔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本院收治的86例环状混合痔患者进行本次研究,按照护理方法分为两组,均43例,外剥内扎组采用外剥内扎术治疗,PPH组采用PPH治疗。对比两组并发症:观察患者在治疗期间的并发症情况,并进行记录。治疗有效率,手术指标(手术用时、创口愈合时间、住院时间),肛肠动力指标[肛门静息压(ARP)、肛管高压区长度(HPZ),肛门最大收缩压(MSP)],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治疗后,PPH组总有效率为97.67%,显著高于外剥内扎组(79.07%,P<0.05);PPH组手术用时、创口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19.70±2.89)min,(7.05±1.62)d,(5.79±1.68)d],均显著低于外剥内扎组[(29.67±3.28)min,(13.67±2.49)d,(9.79±2.63)d,P<0.05];治疗后,两组的ARP、HPZ、MSP水平均高于同组治疗前,并且PPH组治疗后的ARP、HPZ、MSP水平分别为(49.88±6.17)mm Hg、(4.50±0.89)cm、(149.72±12.80)mm Hg,高于外剥内扎组[(36.60±3.87)mm Hg、(3.58±0.80)cm,(119.35±10.01)mm Hg,P<0.05];PPH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65%,显著低于外剥内扎组20.93%(P<0.05)。结论 PPH在环状混合痔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更为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肛肠动力,缩短手术时间和恢复时间,并发症少,可有利于患者术后康复,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吻合器上黏膜环切术 剥内扎术 环状混合痔 肛肠动力 治疗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PH4、中药超声雾化熏洗联合超声刀治疗混合痔的疗效
6
作者 沈雷斌 杨沔 +2 位作者 金梁斌 徐园 费正磊 《浙江临床医学》 2025年第1期93-95,共3页
目的 探讨自动弹力线痔疮套扎术(RPH4)、中药超声雾化熏蒸联合超声刀手术治疗混合痔的疗效。方法 选择2022年8月至2024年7月混合痔患者240例。根据手术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RPH4+中药超声雾化熏洗+电刀外剥内扎术)和观察组(RPH4+中... 目的 探讨自动弹力线痔疮套扎术(RPH4)、中药超声雾化熏蒸联合超声刀手术治疗混合痔的疗效。方法 选择2022年8月至2024年7月混合痔患者240例。根据手术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RPH4+中药超声雾化熏洗+电刀外剥内扎术)和观察组(RPH4+中药超声雾化熏洗+超声刀手术)。比较两组围术期指标、术后疼痛程度、肛缘水肿、创面渗液及创面出血评分、疗效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与对照组比,观察组疗效更佳,手术时间及创面修复时间更短,术中出血量更少,术后疼痛程度低,肛缘水肿评分、创面渗液评分、创面出血评分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更低(P<0.05)。结论 应用RPH4联合超声刀手术及术后中药超声雾化熏洗治疗混合痔,可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术后恢复更快,且并发症较少,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动弹力线疮套扎术 超声刀手术 混合痔 中药超声雾化熏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剥内扎术加内痔柱状缝扎悬吊联合痔科生肌散治疗环状混合痔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周阿成 黄晓东 +1 位作者 黄伟 韦元成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4年第10期73-76,共4页
目的探究外剥内扎术加内痔柱状缝扎悬吊联合痔科生肌散治疗环状混合痔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8月江苏省无锡市中医院收治的90例环状混合痔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外剥内扎术加内痔柱状缝扎悬吊治... 目的探究外剥内扎术加内痔柱状缝扎悬吊联合痔科生肌散治疗环状混合痔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8月江苏省无锡市中医院收治的90例环状混合痔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外剥内扎术加内痔柱状缝扎悬吊治疗)和试验组(外剥内扎术加内痔柱状缝扎悬吊联合痔科生肌散治疗),各45例。治疗后1、3、7 d,比较两组肛周疼痛和水肿评分,比较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2周肛门狭窄情况、血清炎症因子水平,记录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3、7 d,两组肛周疼痛和水肿评分均低于治疗后1 d,治疗后7 d低于治疗后3 d,试验组治疗后1、3、7 d肛周疼痛和水肿评分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试验组肛门狭窄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周,两组肛门功能评分高于治疗前,且试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周,两组白细胞计数、血清降钙素原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外剥内扎术加内痔柱状缝扎悬吊联合痔科生肌散治疗环状混合痔的临床效果较好,可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剥内扎术 柱状缝扎悬吊 科生肌散 环状混合痔 肛周疼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苦黄洗剂坐浴联合龙胆泻肝汤治疗混合痔术后的临床疗效
8
作者 王雯 陈禧 曾斌芳 《西部中医药》 2024年第4期124-127,共4页
目的: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法探讨苦黄洗剂坐浴联合龙胆泻肝汤对混合痔术后患者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40例混合痔术后患者,使用SPSS 22.0进行倾向得分匹配法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9例。观察组给予苦黄洗剂坐浴联合龙胆泻肝汤治疗,对... 目的: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法探讨苦黄洗剂坐浴联合龙胆泻肝汤对混合痔术后患者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40例混合痔术后患者,使用SPSS 22.0进行倾向得分匹配法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9例。观察组给予苦黄洗剂坐浴联合龙胆泻肝汤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对症支持治疗,共治疗14天。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术后康复情况、肛门功能恢复指标及血清炎症水平。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5.9%(47/49)]高于对照组[81.6%(40/49)](P<0.05)。观察组术后各项康复项目评分及血清炎性指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苦黄洗剂坐浴联合龙胆泻肝汤可提升混合痔患者术后的临床总有效率,快速缓解患者术后炎性反应,减轻临床症状,降低术后混合痔复发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痔 苦黄洗剂 龙胆泻肝汤 倾向性评分匹配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冰疮愈膏外敷对混合痔外剥内扎术后创面的影响
9
作者 李晓博 孙玉敏 +1 位作者 李媛 卢灿省 《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4期21-24,共4页
目的观察紫冰疮愈膏外敷对混合痔外剥内扎术后创面的影响。方法将70例混合痔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术后两组患者均接受抗感染、止痛等对症治疗,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分别加用紫冰疮愈膏、肛泰软膏换药。术后1、4、7、14 d... 目的观察紫冰疮愈膏外敷对混合痔外剥内扎术后创面的影响。方法将70例混合痔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术后两组患者均接受抗感染、止痛等对症治疗,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分别加用紫冰疮愈膏、肛泰软膏换药。术后1、4、7、14 d,分别检测两组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水平,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估创面疼痛程度,观察创面分泌物、创缘水肿、肉芽组织生长情况和创面愈合情况。结果术后4、7、14 d,观察组患者血清VEGF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创面疼痛VAS评分、创面分泌物评分、创面肉芽组织生长情况评分、创缘水肿评分、创面面积少于对照组(P>0.05)或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紫冰疮愈膏外敷可减轻混合痔外剥内扎术后创面疼痛,减少创面分泌物,减轻创缘水肿,促进肉芽组织生长和创面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冰疮愈膏 混合痔 创面愈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苓汤加味预防湿热下注型混合痔患者外剥内扎术后尿潴留的临床效果
10
作者 张金恩 柳静平 +1 位作者 刘俊利 谭群英 《中国社区医师》 2024年第26期61-63,共3页
目的:探讨猪苓汤加味预防湿热下注型混合痔患者外剥内扎术后尿潴留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23年1—12月玉溪市中医医院肛肠科收治的湿热下注型混合痔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均行外剥内扎术,对照组术... 目的:探讨猪苓汤加味预防湿热下注型混合痔患者外剥内扎术后尿潴留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23年1—12月玉溪市中医医院肛肠科收治的湿热下注型混合痔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均行外剥内扎术,对照组术后行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猪苓汤加味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术后首次排尿时间、导尿率、术后首次排尿舒适度。结果: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术后首次排尿时间早于对照组,导尿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术后首次排尿舒适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猪苓汤加味预防湿热下注型混合痔患者外剥内扎术后尿潴留的临床效果显著,可促进患者术后首次排尿,降低导尿率,提高患者舒适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苓汤 混合痔 外剥内扎术 尿潴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多卡醇泡沫注射联合RPH在混合痔中的临床应用
11
作者 黄艳梅 欧阳冬 刘新娟 《天津药学》 2024年第5期33-36,共4页
目的:探究聚多卡醇泡沫注射联合自动弹力线套扎术(RPH)在混合痔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23年1月—2023年9月本院收治的100例混合痔患者分为治疗组(50例)及对照组(50例),对照组采用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PPH)术治疗,... 目的:探究聚多卡醇泡沫注射联合自动弹力线套扎术(RPH)在混合痔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23年1月—2023年9月本院收治的100例混合痔患者分为治疗组(50例)及对照组(50例),对照组采用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PPH)术治疗,治疗组采用聚多卡醇泡沫注射联合RPH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围术期指标、疼痛(VAS)评分、术后出血及肛门狭窄发生率、复发率。结果: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手术时间及创面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后24 h疼痛评分及首次排便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术后出血及肛门狭窄发生率、复发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两种术式在混合痔患者治疗中均可获得较好效果,但应用聚多卡醇泡沫注射联合RPH治疗能够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创面愈合时间,并可减轻术后疼痛感,促进排便,安全可靠,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痔 聚多卡醇泡沫 自动弹力线套扎术 疼痛评分 肛门狭窄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茴香溻渍联合温灸盒灸防治混合痔术后尿潴留的临床观察
12
作者 屈玉华 刘藤 +1 位作者 陈凤鸣 范润平 《中国民间疗法》 2024年第5期27-30,共4页
目的:探讨小茴香溻渍联合温灸盒灸防治混合痔术后尿潴留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23例拟行外剥内扎术治疗的混合痔患者,随机分为A、B、C组。3组患者术前、术后均给予常规护理,在常规护理基础上,A组采用温灸盒灸治疗,B组采用小茴香溻渍治... 目的:探讨小茴香溻渍联合温灸盒灸防治混合痔术后尿潴留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23例拟行外剥内扎术治疗的混合痔患者,随机分为A、B、C组。3组患者术前、术后均给予常规护理,在常规护理基础上,A组采用温灸盒灸治疗,B组采用小茴香溻渍治疗,C组采用小茴香溻渍联合温灸盒灸治疗。评估3组患者首次排尿时间、首次排尿后膀胱残余尿量及首次排尿难易程度。结果:A、B组各脱落1例,最终121例完成研究。C组总有效率高于A组和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首次排尿时间均短于A组和B组,B组首次排尿时间短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首次排尿后,3组患者膀胱残余尿量较排尿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首次排尿后膀胱残余尿量均少于A组和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首次排尿后膀胱残余尿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首次排尿难易程度优于A组和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首次排尿难易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茴香溻渍联合温灸盒灸能有效防治混合痔术后尿潴留,减轻术后尿潴留带来的不适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痔 外剥内扎术 尿潴留 癃闭 小茴香溻渍 温灸盒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跨理论模型的护理管理对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后混合痔患者疼痛、心理和康复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4
13
作者 孙蕾 王在标 +1 位作者 陈文莉 陈长浩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4年第3期166-170,共5页
目的 探讨基于跨理论模型的护理管理对混合痔患者采用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PPH)后疼痛、心理及康复质量的影响。方法 前瞻性纳入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安徽省亳州市人民医院采用PPH进行治疗的混合痔患者120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 目的 探讨基于跨理论模型的护理管理对混合痔患者采用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PPH)后疼痛、心理及康复质量的影响。方法 前瞻性纳入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安徽省亳州市人民医院采用PPH进行治疗的混合痔患者120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专科护理,观察组应用基于跨理论模型的护理管理。比较两组术后12、24 h和48 h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比较两组术前,术后3、7 d的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表(SDS),康复质量(术后首次排尿时间和持续时间、首次排便时间和持续时间、肛门创缘水肿和便血评分及便秘发生率)。结果 整体分析发现:两组VAS评分组间、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两两比较,组内比较:两组术后24、48 h的VAS评分低于术后12 h,术后48 h的VAS评分低于术后24 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观察组术后12、24、48 h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整体分析发现:两组SAS、SDS评分组间、时间点及交互作用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两两比较,组内比较:术后3、7 d的SAS、SDS评分低于术前,术后7 d的SAS、SDS评分低于术后3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观察组术后3、7 d的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首次排尿时间和持续时间、首次排便时间和持续时间短于对照组,水肿和便血评分低于对照组,便秘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于跨理论模型的护理管理能够进一步减轻混合痔患者PPH术后的疼痛体验,降低焦虑和抑郁风险,改善康复质量,是一种新型优质护理模式,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痔 吻合器上黏膜环切术 跨理论模型 护理 疼痛 焦虑 抑郁 康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吴茱萸热盐包烫熨长强穴对混合痔术后患者肛门疼痛、肛缘水肿的影响
14
作者 钟永凤 李可 《中国民间疗法》 2024年第20期31-34,共4页
目的:观察吴茱萸热盐包烫熨长强穴治疗混合痔术后肛门疼痛、肛缘水肿的疗效。方法:选取行混合痔外剥内扎术治疗的住院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术后护理,对照组进行苦劳汤坐浴、伤口换药干预,观察... 目的:观察吴茱萸热盐包烫熨长强穴治疗混合痔术后肛门疼痛、肛缘水肿的疗效。方法:选取行混合痔外剥内扎术治疗的住院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术后护理,对照组进行苦劳汤坐浴、伤口换药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吴茱萸热盐包烫熨长强穴干预。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组术后第1、3、5、7日肛门疼痛、肛缘水肿情况,评估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0%(38/40),高于对照组的90.00%(36/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3、5、7日,两组患者VAS评分、肛缘水肿评分均较术后第1日低(P<0.05),且观察组均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结论:吴茱萸热盐包烫熨长强穴能明显改善患者术后肛门疼痛及肛缘水肿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烫熨 吴茱萸热盐包 长强穴 混合痔 术后并发症 肛门疼痛 肛缘水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数据挖掘分析针灸治疗混合痔术后肛门疼痛的取穴规律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曦月 崔灿 +4 位作者 蒋嘉奇 叶健飞 夏宇彬 王振宜 李盈 《西部中医药》 2024年第8期68-72,共5页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的方法分析针灸治疗混合痔术后肛门疼痛的取穴规律。方法:检索2003年4月20日至2020年9月24日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中关于针灸治疗混合痔术后疼痛的所有文献,共419篇。运用SPSS 26.0、SPSS model...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的方法分析针灸治疗混合痔术后肛门疼痛的取穴规律。方法:检索2003年4月20日至2020年9月24日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中关于针灸治疗混合痔术后疼痛的所有文献,共419篇。运用SPSS 26.0、SPSS modeler 18.0软件对针灸治疗混合痔术后疼痛的取穴规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针灸治疗混合痔术后疼痛腧穴使用频次,从高到低依次为承山、长强、二白、次髎、白环俞、下髎、中髎、足三里、上髎等;经脉以膀胱经、任脉、脾经、督脉为主;部位以腰骶部及下肢取穴最多;特定穴以络穴、经外奇穴最常用。结论:基于数据挖掘的方法系统分析了针灸治疗混合痔术后疼痛取穴规律,穴位以腰骶部和四肢为主,符合临床治疗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痔 术后镇痛 取穴规律 针灸 数据挖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状外痔切除闭合术联合自动痔疮套扎术对环状混合痔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2
16
作者 王韩 李帅军 +2 位作者 陆文洪 李鑫磊 王晓艳 《中国医药科学》 2024年第10期132-135,157,共5页
目的 研究环状外痔切除闭合术联合自动痔疮套扎(RPH)术治疗环状混合痔的临床效果。方法 分析2022年8月至2023年8月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肛肠二科收治的环状混合痔患者68例(外痔表现为结缔组织性外痔和静脉曲张性外痔),根据患者的... 目的 研究环状外痔切除闭合术联合自动痔疮套扎(RPH)术治疗环状混合痔的临床效果。方法 分析2022年8月至2023年8月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肛肠二科收治的环状混合痔患者68例(外痔表现为结缔组织性外痔和静脉曲张性外痔),根据患者的手术方式分为两组,甲组36例行环状外痔切除闭合术联合RPH术,乙组32例行外剥内扎术联合RPH术。比较两组术后疗效、术后尿潴留、住院时间、创面愈合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术后疼痛。结果 两组的术后24 h尿潴留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甲组的治愈率高于乙组,住院时间、创面愈合时间、并发症总发生率及术后第1天、术后第3天、术后第7天的疼痛视觉模拟量表评分均低于乙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环状外痔切除闭合术联合RPH术对环状混合痔患者疗效明显,较外剥内扎术联合RPH术能缩短术后创面愈合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显著缓解患者术后疼痛,还能减少术后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状外切除闭合术 外剥内扎术 自动疮套扎术 环状混合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蜂痔疮膏对湿热下注型混合痔术后创面愈合的影响 被引量:1
17
作者 芦雪华 赵鹏飞 陈闽 《西部中医药》 2024年第7期121-123,共3页
目的:探讨黄蜂痔疮膏对湿热下注型混合痔术后创面愈合效果的影响。方法:将66例湿热下注型混合痔术后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33例。两组均行混合痔外剥内扎术,术后给予饮食指导、预防感染、止血及换药等常规治疗,对照组于术后... 目的:探讨黄蜂痔疮膏对湿热下注型混合痔术后创面愈合效果的影响。方法:将66例湿热下注型混合痔术后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33例。两组均行混合痔外剥内扎术,术后给予饮食指导、预防感染、止血及换药等常规治疗,对照组于术后第2天给予地奥司明片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于术后第2天给予黄蜂痔疮膏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7天。比较两组创面愈合指标评分、痔疮症状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术后第7天,两组创面愈合指标评分、痔疮症状评分均较术前减少(P<0.05),且观察组减少更明显(P<0.05);术后7天,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94%(31/33),高于对照组的69.70%(23/33)(P<0.05)。结论:对于湿热下注型混合痔术后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涂擦黄蜂痔疮膏,有助于创面愈合,提升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痔 湿热下注 黄蜂疮膏 创面愈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护理临床路径应用于混合痔围手术期患者效果的系统评价 被引量:1
18
作者 陈霞红 汪茜雅 《当代护士(下旬刊)》 2024年第6期56-61,共6页
目的系统评价中医护理临床路径在混合痔围手术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计算机检索万方数据库、中国知网数据库、维普数据库、PubMed和Web of Science,查找中医护理临床路径对比常规护理在混合痔围手术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的随机对照试... 目的系统评价中医护理临床路径在混合痔围手术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计算机检索万方数据库、中国知网数据库、维普数据库、PubMed和Web of Science,查找中医护理临床路径对比常规护理在混合痔围手术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的随机对照试验相关文献,检索时限为自建库起至2023年3月止。评价符合标准的文献质量,使用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采用GRADE profiler3.6软件进行证据质量评价和等级推荐分级。结果共纳入11篇文献,总计930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中医护理临床路径组在降低并发症发生率[OR=0.14,95%CI(0.07,0.26),P<0.001]、提高伤口愈合率[OR=4.21,95%CI(2.70,6.58),P<0.001]、提高患者住院满意度[OR=9.08,95%CI(3.63,22.73),P<0.001]、缩短患者住院时间[MD=-2.96,95%CI(-3.96,-1.96),P<0.001]、减少住院费用[MD=-0.09,95%CI(-0.14,-0.05),P<0.001]、减轻患者术后首次排便时疼痛[MD=-1.45,95%CI(-1.71,-1.18),P<0.001]等方面均优于常规护理组。GRADE系统评价结果显示:伤口愈合率的证据质量评级为中级,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满意度和NRS(numerical rating scale,NRS)疼痛评分为低级,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为极低级。结论中医护理临床路径不仅能减少患者并发症的发生,加快伤口愈合进程,还能减少患者住院时间和费用,从而提升其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护理 临床路径 混合痔 随机对照试验 系统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射频消融术联合外痔切除术治疗环状混合痔的临床效果观察
19
作者 朱慧婷 苑家福 +5 位作者 章阳 张昊悦 盛钰翔 周皓 吴燕兰 王业皇 《山东医药》 CAS 2024年第29期82-85,共4页
目的观察射频消融术联合外痔切除术治疗环状混合痔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拟接受手术治疗的环状混合痔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射频消融术联合外痔切除术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自动弹力线套扎术联合... 目的观察射频消融术联合外痔切除术治疗环状混合痔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拟接受手术治疗的环状混合痔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射频消融术联合外痔切除术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自动弹力线套扎术联合外痔切除术进行治疗,两组术前准备与术后处理方法相同。观察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术后首次排便时、术后第1天非排便时、术后第7天非排便时肛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术后7 d内创面出血情况,术后第1、7天肛门坠胀、肛缘水肿及术后尿潴留发生情况,术后1个月时肛门狭窄发生情况及Wexner肛门失禁评分,术前及术后3个月患者生活质量欧洲五维健康量表视觉模拟评分(EQ VAS),术后3个月体满意度评分。结果两组临床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首次排便时、术后第1天非排便时、术后第7天非排便时VAS评分,术后第1、7天肛门坠胀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两组术后肛缘水肿、创面出血、尿潴留发生率、肛门狭窄发生率、Wexner肛门失禁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术后3个月EQ VAS评分均高于术前(P<0.05),两组间术前、术后3个月EQ VAS评分及满意度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射频消融术联合外痔切除术治疗环状混合痔临床效果较好且安全性较高,其在减轻术后肛门疼痛、降低肛门坠胀发生率方面具有一定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射频消融术 环状混合痔 切除术 套扎术 术后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19例Ⅱ~Ⅳ期混合痔患者面诊特征参数分析
20
作者 裴艳妮 彭云花 +1 位作者 羊琪琪 杨巍 《西部中医药》 2024年第11期157-160,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证型、不同分期混合痔患者的面象特征差异。方法:收集219例混合痔患者,采用舌面一体仪记录并分析219例患者的面象特征数据,比较不同证型、不同分期的面象差异。结果:面色方面:1)脾虚气陷证面色亮度较低,风伤肠络证面色色... 目的:探讨不同证型、不同分期混合痔患者的面象特征差异。方法:收集219例混合痔患者,采用舌面一体仪记录并分析219例患者的面象特征数据,比较不同证型、不同分期的面象差异。结果:面色方面:1)脾虚气陷证面色亮度较低,风伤肠络证面色色调较高;2)Ⅱ期面色亮度较低,Ⅲ期面色色调较高;3)风伤肠络证以黄色[43.75%(14/32)]最为多见,湿热下注证以黄色[63.39%(71/112)]最为多见,气滞血瘀证以青色[39.39%(13/33)]最为多见,脾虚气陷证以白色[47.62%(20/42)]最为多见(P<0.05);4)Ⅱ期混合痔中以黄色[54.79%(40/73)]最为多见,Ⅲ期混合痔中黄色[50.38%(66/131)]最为多见,IV期混合痔中以青色[53.33%(8/15)]最为多见。面部光泽方面:1)风伤肠络证、湿热下注证以有光泽最为多见;气滞血瘀证、脾虚气陷证以少光泽最为多见(P<0.05);2)Ⅱ期、Ⅲ期以有光泽最为多见,Ⅳ期以少光泽最为多见(P<0.05)。结论:混合痔患者中,风伤肠络证、湿热下注证最容易出现面色黄色,气滞血瘀证面色青色为主,脾虚气陷证面色白色为主;Ⅱ期、Ⅲ期均以黄色为多,Ⅳ期以青色为多;风伤肠络证、湿热下注证有光泽;Ⅱ期、Ⅲ期有光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痔 面象特征参数 中医证候 RGB颜色模型 HSV颜色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