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9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液化石油气脱硫醇装置碱液再生尾气治理
1
作者 刘健 刁青国 +1 位作者 孙克文 王鹏 《炼油技术与工程》 2025年第4期15-18,54,共5页
某液化石油气脱硫醇装置采用常规的Merox法脱硫醇,碱液再生单元产生的尾气排至低压燃料气系统,存在腐蚀和安全风险。通过对尾气系统进行升级改造,将原净化风改为富氧气体并进行尾气循环,尾气排放量由80.0 m^(3)/h降至0.8 m^(3)/h,减少... 某液化石油气脱硫醇装置采用常规的Merox法脱硫醇,碱液再生单元产生的尾气排至低压燃料气系统,存在腐蚀和安全风险。通过对尾气系统进行升级改造,将原净化风改为富氧气体并进行尾气循环,尾气排放量由80.0 m^(3)/h降至0.8 m^(3)/h,减少液化石油气夹带损失量为144.26 t/a,实现了近零排放的目的。富氧系统取代净化风系统提高了硫醇钠氧化效果,减少消耗碱液30 t/a和催化剂(磺化酞菁钴)0.016 t/a,减少碱渣排放量80 t/a,有效降低了装置运行成本。循环尾气中甲硫醇含量大幅降低,减少了尾气对管道和设备的腐蚀,降低了环境污染风险。尾气循环过程中烃体积分数约为65%,高于其爆炸极限上限,氧体积分数为6%~8%,低于爆炸所需最低需氧量,从根本上避免了尾气系统发生闪爆的可能性,使装置运行达到安全环保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化石油气脱硫醇 碱液再生尾气 富氧气体 烃含量 氧含量 爆炸极限 碱渣量 硫醇硫腐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降低液化石油气脱硫醇装置抽提后汽油钠含量探索及实践
2
作者 兰敏 曹章 孙智华 《炼油技术与工程》 CAS 2024年第12期18-21,共4页
液化石油气脱硫醇装置多采用传统的Merox法,在生产过程中,再生碱性溶剂中含有的二硫化物均采用汽油抽提法脱除,致使抽提后汽油含有微量碱性物质,导致抽提后汽油钠含量及pH值升高,影响下游生产。研发了一条能有效降低抽提后汽油钠含量的... 液化石油气脱硫醇装置多采用传统的Merox法,在生产过程中,再生碱性溶剂中含有的二硫化物均采用汽油抽提法脱除,致使抽提后汽油含有微量碱性物质,导致抽提后汽油钠含量及pH值升高,影响下游生产。研发了一条能有效降低抽提后汽油钠含量的工艺技术路线:增设物理沉降、水洗及吸附过滤工艺流程。结果表明:增设2个50 m3的沉降罐后,可延长22.2 h的油、碱分离时间,汽油钠质量分数由400 ng/g左右降至200 ng/g左右;于沉降罐入口增加注水流程,投用初期汽油中钠质量分数最低降至73 ng/g,但长期运行会出现钠含量回升及废碱排放量大等问题;采用分子筛过滤器过滤并充分沉降,可使汽油钠质量分数降至20 ng/g左右,总脱钠率高达9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化石油气脱硫醇装置 抽提后汽油 钠含量 分离时间 物理沉降 沉降罐 吸附过滤 注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化石油气脱硫醇装置中水洗工艺用水量探讨 被引量:2
3
作者 柏海燕 李旭晖 +2 位作者 王运波 司海娟 赵仰之 《炼油技术与工程》 CAS 2013年第11期8-11,共4页
介绍了液化石油气脱硫醇装置中水洗单元的原则工艺流程。分析了碱性物质在烃相特殊的存在形式,在水洗过程中与水交换的数量、特点以及混合过程的非理想性,结合液化石油气脱硫醇装置中水洗单元的工艺控制指标和稀释原理,建立了工艺用水... 介绍了液化石油气脱硫醇装置中水洗单元的原则工艺流程。分析了碱性物质在烃相特殊的存在形式,在水洗过程中与水交换的数量、特点以及混合过程的非理想性,结合液化石油气脱硫醇装置中水洗单元的工艺控制指标和稀释原理,建立了工艺用水量和水耗计算方法,推导了分别基于液化石油气产品的钠离子控制指标和含碱废水pH值控制指标的工艺用水量和水耗计算公式及两个工艺控制参数之间的数学关联式。在此基础上做了如下工作:讨论了液化石油气中碱液含量的确定方法;应用水在纯烃和混合烃中溶解度经验公式和推导的水耗公式计算了以丙烷和丁烷作为烃组分时,液化石油气在脱硫醇典型工艺控制和操作条件下的水耗值为0.046 0和0.040 6 kg/kg;工业运行值分别为0.006 3和0.046 6 kg/kg,分析了产生偏差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化石油气 脱硫醇 水洗 工艺用水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化石油气脱硫醇装置工艺改造及效果分析 被引量:4
4
作者 郭良 周志航 时社利 《炼油技术与工程》 CAS 2017年第5期6-10,共5页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洛阳分公司原液化石油气脱硫醇装置在运行过程中周期性出现脱后总硫超标,影响装置的正常生产。通过对原工艺流程进行分析,查找出导致脱硫效率降低的原因,并有针对性地进行了改造。工艺改造后,装置脱硫总效率由6...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洛阳分公司原液化石油气脱硫醇装置在运行过程中周期性出现脱后总硫超标,影响装置的正常生产。通过对原工艺流程进行分析,查找出导致脱硫效率降低的原因,并有针对性地进行了改造。工艺改造后,装置脱硫总效率由65.8%提高到95.5%,硫醇性硫脱除率由80.7%提高到98.3%,同时降低了装置运行成本,降低了操作人员劳动强度,减少了碱渣排放量,运行至今未再出现脱后液化石油气硫含量超标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化石油气 脱硫醇 工艺改造 碱液再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化石油气脱硫醇装置抽提碱液失效原因及工艺改进 被引量:14
5
作者 朱亚东 《炼油技术与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20-24,共5页
对液化石油气Merox脱硫醇装置抽提碱液失效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指出是由于碱液再生过程中产生的二硫化物与碱液不能彻底分离所致。当二硫化物在碱液中累积后,就会导致脱硫醇后的液化石油气总硫超标。提出了一种新的含硫醇碱液逆流氧化汽... 对液化石油气Merox脱硫醇装置抽提碱液失效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指出是由于碱液再生过程中产生的二硫化物与碱液不能彻底分离所致。当二硫化物在碱液中累积后,就会导致脱硫醇后的液化石油气总硫超标。提出了一种新的含硫醇碱液逆流氧化汽提再生工艺,以提高二硫化物与碱液的分离效果,降低抽提碱液的消耗,并回收再生过程中副产的二硫化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化石油气 脱硫醇 抽提碱液 失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焦化液化石油气脱硫醇装置运行状况分析及其优化 被引量:3
6
作者 陈庆华 《炼油技术与工程》 CAS 2011年第12期5-9,共5页
介绍了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茂名分公司焦化液化石油气脱硫醇装置技术应用及初次开工情况,针对装置初次开工运行后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对于首次开工装置存在的碱液气化能力不足、碱液氧化再生系统工艺流程设计不科学,以及再生后... 介绍了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茂名分公司焦化液化石油气脱硫醇装置技术应用及初次开工情况,针对装置初次开工运行后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对于首次开工装置存在的碱液气化能力不足、碱液氧化再生系统工艺流程设计不科学,以及再生后碱液二硫化物分离不理想等问题提出了整改方案,并对工艺操作进行了优化调整。整改及优化后,装置一年来的运行结果表明,再生碱液质量稳定可控,在焦化装置劣质渣油原料比例较低情况下液化石油气脱硫醇效果好,碱渣排放量较常规工艺减少80%以上。在满足脱硫要求的前提下,碱液使用周期延长,经济与环保效益明显。同时也找出了焦化装置劣质渣油原料比例较高时,装置脱硫醇系统运行效果不理想,净化液化石油气总硫出厂指标高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焦化液化石油气 纤维液膜 脱硫醇 碱液再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化石油气脱硫醇装置技术改造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李书璞 罗旺宏 +1 位作者 梁玮 喻武钢 《炼油技术与工程》 CAS 2018年第11期9-13,共5页
介绍了液化石油气MEROX工艺脱硫醇装置运行工况及液膜接触器深度脱硫技术改造方案。改造前产品液化石油气总硫在50 mg/m^3左右,每年排放废碱液600~700 t;改造后装置连续运行9个月,产品液化石油气总硫稳定在10 mg/m^3以下,累计排放废碱... 介绍了液化石油气MEROX工艺脱硫醇装置运行工况及液膜接触器深度脱硫技术改造方案。改造前产品液化石油气总硫在50 mg/m^3左右,每年排放废碱液600~700 t;改造后装置连续运行9个月,产品液化石油气总硫稳定在10 mg/m^3以下,累计排放废碱液约20 t,废碱液排放量较改造前减少约97%。同时分析了改造前产品液化石油气总硫及废碱液排放量超标的原因,通过采用液膜接触器碱洗技术以提高液化石油气硫醇脱除率、采用深度氧化及液膜接触器溶剂反抽提技术提高再生碱液质量等措施后,再生碱液中硫醇钠和二硫醚的质量分数控制在100μg/g以下,同时采用氮气气提技术降低再生碱液中溶解氧含量,进一步提高二硫醚脱除深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化石油气 脱硫醇 液膜接触器 碱液再生 硫平衡 二硫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通过饱和液化石油气分离优化乙烯裂解装置原料
8
作者 孙艳朋 孙渲楦 《炼油技术与工程》 2025年第2期36-40,共5页
某大型炼化公司装置受饱和液化石油气输储流程限制,导致混合饱和液化石油气中异丁烷含量偏高,影响乙烯收率。通过分析饱和液化石油气组成,对比分析前脱丙烷流程和后脱丙烷流程两种液化石油气分离流程方案的能耗、设备尺寸结果后,新增850... 某大型炼化公司装置受饱和液化石油气输储流程限制,导致混合饱和液化石油气中异丁烷含量偏高,影响乙烯收率。通过分析饱和液化石油气组成,对比分析前脱丙烷流程和后脱丙烷流程两种液化石油气分离流程方案的能耗、设备尺寸结果后,新增850 kt/a饱和液化石油气分离装置采用了脱丙烷塔+正异构分离塔+脱乙烷塔三塔流程。结果表明:全装置产品乙烯收率上升8.23百分点,丙烯下降1.65百分点,混合C4及裂解汽油下降5.96百分点;装置综合能耗标定值为29.11 kgoe/t,比设计值低20.42 kgoe/t。装置的脱丙烷塔、正异构分离塔、脱乙烷塔生产操作正常、塔的分离效果能满足正常生产要求,产品质量合格,实现优化乙烯裂解原料、延缓生焦周期并增产乙烯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饱和液化石油气 乙烯裂解装置 异丁烷含量 乙烯收率 前脱丙烷 后脱丙烷 能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化石油气脱硫醇碱液再生尾气引入硫磺回收装置的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田满宏 马惠英 《炼油技术与工程》 CAS 2018年第1期62-64,共3页
介绍了中国石化塔河炼化有限责任公司液化石油气脱硫醇碱液再生尾气引入1号硫磺回收装置酸性气燃烧炉焚烧处理的运行情况。该装置在长期运行中,现场恶臭味较大,且尾气中硫磺烟气NO_x的排放质量浓度高达394 mg/m^3,不符合大气污染物排放... 介绍了中国石化塔河炼化有限责任公司液化石油气脱硫醇碱液再生尾气引入1号硫磺回收装置酸性气燃烧炉焚烧处理的运行情况。该装置在长期运行中,现场恶臭味较大,且尾气中硫磺烟气NO_x的排放质量浓度高达394 mg/m^3,不符合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通过对碱液再生尾气流程的改造和工艺技术的优化,在对现有装置各设备和运行工艺参数不做改变的前提下实现了尾气的无害化处理。运行结果表明:改造后硫磺回收装置烟气NO_x排放质量浓度为68.14 mg/m^3,较前期394.00 mg/m^3下降了325.86 mg/m^3,烟气排放满足标准要求,降低了目前硫磺回收装置烟气NO_x的排放浓度,实现硫磺回收装置烟气达标排放,环保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化石油气 脱硫醇 再生尾气 硫磺回收 烟气 NO_X排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延迟焦化装置液化石油气降低总硫技术改造总结 被引量:2
10
作者 周翔 《炼油技术与工程》 CAS 2024年第7期17-20,共4页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镇海炼化分公司1号产品精制装置焦化液化石油气脱硫脱硫醇系统,通过使用脱羰基硫溶剂UDS、纤维膜换代、投用碱液再生系统,解决了精制焦化液化石油气羰基硫高、脱硫醇效果差、碱渣外排量高等问题,使得焦化液化...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镇海炼化分公司1号产品精制装置焦化液化石油气脱硫脱硫醇系统,通过使用脱羰基硫溶剂UDS、纤维膜换代、投用碱液再生系统,解决了精制焦化液化石油气羰基硫高、脱硫醇效果差、碱渣外排量高等问题,使得焦化液化石油气羰基硫脱除率达到90%以上,精制焦化液化石油气产品羰基硫的质量浓度由99 mg/m^(3)降至10 mg/m^(3)以内,远低于去气分装置回收丙烯的质量要求(质量浓度不大于60 mg/m^(3))。自投用运行以来,回收焦化液化石油气中丙烯,每年可增加经济效益约4063万元。为同类装置焦化液化石油气降低总硫工艺优化提供了参考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迟焦化装置 液化石油气 总硫 羰基硫 硫醇 UDS溶剂 纤维膜反应器 碱液再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化石油气脱硫醇过程中磺化酞菁钴催化剂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田永亮 王玉海 +2 位作者 刘瑞婷 项玉芝 夏道宏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23-125,128,共4页
利用紫外可见光谱方法对磺化酞菁钴催化剂在液化石油气脱硫醇工艺中的稳定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由于氧与磺化酞菁钴形成活性很低的双核二氧聚合物,催化剂在碱液中不稳定,尤其在氧存在下易失活。通过添加甲醇和N,N-二甲基甲酰胺等极... 利用紫外可见光谱方法对磺化酞菁钴催化剂在液化石油气脱硫醇工艺中的稳定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由于氧与磺化酞菁钴形成活性很低的双核二氧聚合物,催化剂在碱液中不稳定,尤其在氧存在下易失活。通过添加甲醇和N,N-二甲基甲酰胺等极性物质,与催化剂的中心金属钴离子形成轴向配位,可以有效地降低催化剂中二聚体的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化石油气 脱硫醇 磺化酞菁钴 稳定性 碱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催化裂化装置液化石油气进料泵振动超标工艺处置和优化改造
12
作者 王瑞 徐凯勃 +2 位作者 王为民 安宏利 程道建 《石油化工设备》 CAS 2024年第6期69-73,共5页
中国石油四川石化有限责任公司250万t/a催化裂化装置产品精制单元的液化石油气(简称液化气)进料泵频繁出现振动超标后干气密封泄漏故障,导致装置生产波动或非计划停工。分析了液化气进料泵故障产生原因。针对液化气进料泵振动超标后阀... 中国石油四川石化有限责任公司250万t/a催化裂化装置产品精制单元的液化石油气(简称液化气)进料泵频繁出现振动超标后干气密封泄漏故障,导致装置生产波动或非计划停工。分析了液化气进料泵故障产生原因。针对液化气进料泵振动超标后阀门内漏导致的无法切换隔离问题,创新使用了扩大流程法,实现了液化气进料泵的安全有效切换隔离。采用调整额定体积流量、更换泵型号、更换电机和机械密封等方法对液化气进料泵进行了技术改造优化,使液化气进料泵振动值从7~10 mm/s大幅降至2.1 mm/s以下,对催化裂化装置长周期安全平稳运行起到了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化石油气进料泵 催化裂化装置 振动 密封 改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纤维液膜脱硫醇组合工艺在液化石油气精制中的工业应用 被引量:15
13
作者 吴锡君 梁先耀 +2 位作者 童仁可 喻武钢 蔡喜洋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25-429,共5页
介绍了纤维液膜脱硫醇及碱液高效再生组合工艺在400 kt/a混合液化石油气(LPG)和催化LPG脱硫醇装置的工业应用情况。工业装置运行结果表明,混合LPG产品总硫含量基本达到150 mg/m3、催化LPG产品总硫含量基本达到50 mg/m3的设计指标要求,... 介绍了纤维液膜脱硫醇及碱液高效再生组合工艺在400 kt/a混合液化石油气(LPG)和催化LPG脱硫醇装置的工业应用情况。工业装置运行结果表明,混合LPG产品总硫含量基本达到150 mg/m3、催化LPG产品总硫含量基本达到50 mg/m3的设计指标要求,产品质量合格率在97%以上;脱硫醇碱液采用高效再生技术控制硫醇钠和硫化钠含量小于600μg/g、二硫化物含量小于50μg/g,系统碱液中氢氧化钠浓度稳定在20%(w)左右,碱液再生生成的二硫化物每3 d回收1 t左右。该组合工艺解决了炼厂LPG传统脱硫醇装置产品质量不稳定、波动频繁、脱硫醇碱液再生效果不理想、能耗高、碱渣排放量大等问题,并实现了副产物二硫化物的回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液膜 液化石油气精制 脱硫醇 碱液再生 二硫化物回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催化裂解装置液化石油气分离系统脱丙烷方案优化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春晓 《炼油技术与工程》 CAS 2024年第7期1-4,共4页
随着催化裂解装置裂解深度的增加,液化石油气中二烯烃含量增加。液化石油气分离常规流程中脱丙烷塔底温度约108℃,较高的温度增加了二烯烃聚合的可能性,影响装置运行周期和经济效益,国内几家催化裂解液化石油气分离装置的脱丙烷塔普遍... 随着催化裂解装置裂解深度的增加,液化石油气中二烯烃含量增加。液化石油气分离常规流程中脱丙烷塔底温度约108℃,较高的温度增加了二烯烃聚合的可能性,影响装置运行周期和经济效益,国内几家催化裂解液化石油气分离装置的脱丙烷塔普遍存在塔釜和重沸器结焦堵塞的情况。在实际生产中为了缓解脱丙烷塔底结焦引起的停工等问题,通常在进料和塔底物料中加入阻聚剂,以降低物料聚合速率。文中分析了压力对脱丙烷体系相对挥发度和塔底温度的影响,得出较低的塔压有利于降低塔釜温度、提高轻重关键组分的相对挥发度,使分离更容易。塔压在0.9~1.1 MPa范围内较为合适,可将塔釜温度控制在80℃以下,在满足脱丙烷塔分离要求的前提下,减少因塔釜结焦造成的装置非计划停工。另外,文中从能耗和设备投资两方面对优化方案和常规方案进行了对比,优化方案能耗比常规方案降低约37%,主要设备投资也比常规方案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裂解装置 液化石油气分离 脱丙烷塔 压力 温度 关键组分 相对挥发度 理论板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化石油气脱硫醇过程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李步 郭榜立 晁全水 《炼油设计》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46-49,共4页
通过对影响液化石油气脱硫醇的因素的分析 ,建立了液化石油气脱硫醇过程的数学模型 ,得出进料量、碱液循环量、原料中硫醇含量与脱硫醇量的关系式 ,然后以实际生产数据为基础 ,推导出在现行工艺条件下计算脱硫醇量的经验公式。
关键词 液化石油气 脱硫醇过程研究 数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炼油厂液化石油气(LPG)脱硫醇技术新进展 被引量:13
16
作者 邱晓林 《河北化工》 1999年第4期7-10,共4页
综述了炼油厂液化石油气(LPG) 脱硫醇技术。着重介绍了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梅洛克斯脱硫醇技术的新进展及先进的纤维—薄膜接触器碱处理技术。
关键词 液化石油气 脱硫技术 脱硫醇 技术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化石油气脱硫醇液体酞菁钴类催化剂工业试验 被引量:1
17
作者 冯爽 武彦勇 +1 位作者 张勇 夏道宏 《炼油技术与工程》 CAS 2019年第11期46-50,共5页
针对固体磺化酞菁钴(CoSPc)或聚酞菁钴(CoPPc)催化剂应用于液化石油气(LPG)脱硫醇时存在溶解性差、活性低、使用不方便、不能深度脱硫等缺点,开发了高溶解性的磺化(羧基化)液体酞菁钴(CoPc)类催化剂。并将该催化剂在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 针对固体磺化酞菁钴(CoSPc)或聚酞菁钴(CoPPc)催化剂应用于液化石油气(LPG)脱硫醇时存在溶解性差、活性低、使用不方便、不能深度脱硫等缺点,开发了高溶解性的磺化(羧基化)液体酞菁钴(CoPc)类催化剂。并将该催化剂在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长庆石化分公司180 kt/a的LPG脱硫醇精制装置上进行了工业应用试验。试验表明:精制后LPG总硫质量分数小于10μg/g,硫醇硫质量分数小于3μg/g,硫醇钠催化转化率在92%左右,比目前现有装置硫醇钠的催化转化率提高十余百分点。该试验采用自主开发的溶解性良好的液体CoPc类催化剂,较大幅度提高了催化剂碱液氧化再生效果,提高了装置的脱硫效果,延长了LPG脱硫醇装置催化剂碱液使用周期,减少了废碱液排放量,既降低了成本,又减少了环境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PG脱硫醇 液体酞菁钴类催化剂 液化石油气总硫 工业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全环保型液化石油气深度脱硫醇技术的应用 被引量:3
18
作者 江磊 张竹梅 《炼油技术与工程》 CAS 2023年第9期12-15,共4页
传统液化石油气脱硫醇碱液再生的过程中会排放大量废气和碱渣,废气有恶臭气味,含有大量VOCs(挥发性有机物),碱渣含有大量含硫盐类和难降解高COD(化学需氧量)组分,环保处理难度大。安全环保型液化石油气深度脱硫醇技术从清洁生产角度出发... 传统液化石油气脱硫醇碱液再生的过程中会排放大量废气和碱渣,废气有恶臭气味,含有大量VOCs(挥发性有机物),碱渣含有大量含硫盐类和难降解高COD(化学需氧量)组分,环保处理难度大。安全环保型液化石油气深度脱硫醇技术从清洁生产角度出发,采用一种新型脱硫醇溶剂脱除液化石油气中的硫醇,然后以贫氧、含烃、含氮的脱硫醇尾气作为循环气,用氧气(或富氧气)代替空气作为氧化反应的氧源,对脱硫醇溶剂进行氧化再生,同时使用汽油抽提带走产生的二硫化物。某套液化石油气脱硫醇装置应用该技术完成改造,18个月的平稳运行结果表明,液化石油气总硫稳定控制在30 mg/m^(3)以下,硫醇硫质量浓度控制在10 mg/m^(3)左右,同时实现了废气和碱渣水体零排放,减少VOCs排放8.15 t/a,减少向水体排放无机盐约200 t/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环保型 液化石油气 深度脱硫醇 废气零排放 碱渣水体零排放 在线再生 效益核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纤维膜脱硫组合技术在液化石油气脱硫脱硫醇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19
作者 孙守华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9-23,共5页
介绍了纤维膜脱硫组合技术在某石化公司液化石油气脱硫脱硫醇装置上的工业应用情况。结果表明,纤维膜脱硫组合技术具有适用性强、开工过程简单等优点。脱硫脱硫醇后催化裂化装置液化石油气中总硫质量浓度降至16.3~16.8mg/m3,铜片腐蚀等... 介绍了纤维膜脱硫组合技术在某石化公司液化石油气脱硫脱硫醇装置上的工业应用情况。结果表明,纤维膜脱硫组合技术具有适用性强、开工过程简单等优点。脱硫脱硫醇后催化裂化装置液化石油气中总硫质量浓度降至16.3~16.8mg/m3,铜片腐蚀等级为1a,延迟焦化装置液化石油气中总硫质量浓度降至50.8~77.8mg/m3,铜片腐蚀等级为1a,均满足产品质量要求。经过水洗后,两装置循环碱性洗水中硫化物质量浓度分别为17.91mg/L和73.83mg/L,回收大量副产物二硫化物;废碱液经过碱液再生后,碱液质量分数均大于15%,满足纤维膜脱硫醇的需要。碱渣经过湿法氧化处理后,满足排放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膜 液化石油气 脱硫 脱硫醇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催化裂化液化石油气脱硫醇系统改造措施 被引量:5
20
作者 郭伟 董震 +1 位作者 李宁 刘丽强 《炼油技术与工程》 CAS 2020年第7期61-64,共4页
中国石化海南炼油化工有限公司催化裂化液化石油气脱硫醇系统采用纤维膜接触技术及碱液空气氧化再生循环技术,改造前存在液化石油气脱硫醇系统精制液化石油气中硫醇硫含量偏高、甲基叔丁基醚(MTBE)总硫偏高、现场碱液更换频繁、碱渣外... 中国石化海南炼油化工有限公司催化裂化液化石油气脱硫醇系统采用纤维膜接触技术及碱液空气氧化再生循环技术,改造前存在液化石油气脱硫醇系统精制液化石油气中硫醇硫含量偏高、甲基叔丁基醚(MTBE)总硫偏高、现场碱液更换频繁、碱渣外排量大(约1500 t/a)等问题。通过分析原因,采取预碱洗、使用功能强化助剂、三相混合氧化再生、固定床催化剂等措施,改造后装置精制液化石油气总硫含量可达标、硫醇硫质量浓度可达10 mg/m 3以下,MTBE硫含量达标,保证再生碱液品质的同时碱渣排放量降至350 t/a,达到了安全环保、节能降耗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裂化 液化石油气 脱硫醇 预碱洗罐 氧化催化剂 功能强化助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