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改进深度强化学习的注采调控模型研究
1
作者 陈锐 张强 曾俊玮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年第3期77-83,共7页
提出一种基于改进深度强化学习的注采调控模型。首先,建立以最大化经济效益为目标函数的注采调控强化环境。其次,针对模型参数量大、网络内部协变量位移多等问题,提出一种改进双重深度Q网络的深度强化学习方法,应用批量归一化技术逐层... 提出一种基于改进深度强化学习的注采调控模型。首先,建立以最大化经济效益为目标函数的注采调控强化环境。其次,针对模型参数量大、网络内部协变量位移多等问题,提出一种改进双重深度Q网络的深度强化学习方法,应用批量归一化技术逐层归一化模型的输入数据,增强模型的泛化能力;再通过剪枝模块压缩模型体积,加速网络的训练过程,引入动态ε策略思想提高模型的鲁棒性和稳定性。最后,将所提模型同其他模型进行对比,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模型能获得更高、更稳定的平均累计奖励和更快的收敛速度和运行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采调控 深度强化学习 剪枝 批量归一化 双重深度Q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庆特低渗透油田注采调控技术对策及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韩洪宝 程林松 +2 位作者 仪晓玲 李涛 张怀光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2003年第5期54-56,共3页
通过长庆特低渗透油田典型区块开发动态特征的研究,提出了控制长6油层含水上升速度,减缓老井递减,延长稳产期等调整技术对策;并对井网加密可行性、加密和注水方式的调整、改变液流方向的方式等进行数值模拟研究,给出了特低渗透油田注采... 通过长庆特低渗透油田典型区块开发动态特征的研究,提出了控制长6油层含水上升速度,减缓老井递减,延长稳产期等调整技术对策;并对井网加密可行性、加密和注水方式的调整、改变液流方向的方式等进行数值模拟研究,给出了特低渗透油田注采调控的技术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庆油田 特低渗透油田 注采调控 技术对策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注采调控技术在吴仓堡长6油藏中的应用 被引量:3
3
作者 王艳玲 马国梁 +3 位作者 常崇武 鞠洪文 李红英 焦冬梅 《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CAS 2012年第3期8-11,共4页
鄂尔多斯盆地中生界开发层系均为低压油藏,注水开发是低渗透油藏提高采收率、提高开发效益的有效手段,是低渗透油藏实现长期稳产的根本保证。以控制吴仓堡地区长6低渗透油藏含水上升速度,减缓递减,实现长期稳产为目的,分析了精细注采调... 鄂尔多斯盆地中生界开发层系均为低压油藏,注水开发是低渗透油藏提高采收率、提高开发效益的有效手段,是低渗透油藏实现长期稳产的根本保证。以控制吴仓堡地区长6低渗透油藏含水上升速度,减缓递减,实现长期稳产为目的,分析了精细注采调控技术在吴仓堡长6油藏的应用效果,并进一步对区内开发存在的问题和下步与开发相关的研究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采调控技术 长6油藏 吴仓堡地区 低渗透油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流场强度的注采调控优化方法 被引量:4
4
作者 吴义志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54-59,共6页
针对强非均质砂岩油藏高含水期油水井间逐步形成优势流场,注入水低效无效循环,驱替不均衡问题,提出了基于流场强度差异最小化的注采调控方法。首先筛选确定过水倍数增量、流动水饱和度2个关键评价指标,建立了流场强度量化表征方法;其次... 针对强非均质砂岩油藏高含水期油水井间逐步形成优势流场,注入水低效无效循环,驱替不均衡问题,提出了基于流场强度差异最小化的注采调控方法。首先筛选确定过水倍数增量、流动水饱和度2个关键评价指标,建立了流场强度量化表征方法;其次构建了以油藏流场强度变异系数最小作为目标函数的注采调控数学模型,采用人工蜂群算法(ABC)对模型进行优化求解,得到油水井最优配产配注量。油藏实际应用结果表明,该优化方法可有效改善油藏水驱均衡驱替程度及开发效果,可进一步提高水驱采收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采调控 流场强度 人工蜂群算法 变异系数 均衡驱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水平井蒸汽辅助重力泄油汽腔上升阶段的注采调控 被引量:26
5
作者 霍进 桑林翔 +2 位作者 杨果 刘名 邱敏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694-696,633-634,共3页
风城油田是"十二五"期间新疆稠油上产的重点地区,该油田自双水平井蒸汽辅助重力泄油(SAGD)投产以来,在生产中遇到汽窜严重、含水率高、产油量低、油汽比低、水平段连通长度小、生产波动大等问题。以研究生产动态规律为基础,... 风城油田是"十二五"期间新疆稠油上产的重点地区,该油田自双水平井蒸汽辅助重力泄油(SAGD)投产以来,在生产中遇到汽窜严重、含水率高、产油量低、油汽比低、水平段连通长度小、生产波动大等问题。以研究生产动态规律为基础,分析总结SAGD汽腔上升阶段生产规律,并结合现场实际情况,通过优化注汽点、建立合理汽液界面、优化注采参数等调控手段,有效避免了汽窜的产生,较大幅度提高了注采井间水平段连通长度,进而持续开展增汽提液,加快了汽腔上升速度,使试验区生产效果大幅提高,日产油量达320 t,单井日产油由17 t上升至28 t,平均油汽比由0.19上升至0.31,达到了方案设计指标,为SAGD汽腔上升阶段有效的注采调控,为SAGD工业化推广,储备了技术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 风城油田 双水平井 SAGD 注采调控技术 汽腔上升阶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微观剩余油启动条件变化规律的合理注采调控界限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蔡晖 《中国海上油气》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94-102,共9页
明确微观剩余油动用机理及其启动条件的变化规律,对于指导油田开发过程中的注采调控有着重要意义。基于流体在孔喉中的物理特性和微观渗流机理,建立了非等径并联双孔渗流模型,得到了微观剩余油启动界限及变化规律;提出岩心中“孔喉动用... 明确微观剩余油动用机理及其启动条件的变化规律,对于指导油田开发过程中的注采调控有着重要意义。基于流体在孔喉中的物理特性和微观渗流机理,建立了非等径并联双孔渗流模型,得到了微观剩余油启动界限及变化规律;提出岩心中“孔喉动用率”这一评价指标,利用该指标建立了宏观注采井网尺度的储量动用评价方法,明确不同开发制度下剩余油重启界限及水驱动用规律,得到了油田分区块合理注采调控界限。研究表明,在并联双管模型中,驱动压力梯度0.03 MPa/m时,当两孔道半径比小于4.8,小孔道的剩余油能够动用;提高驱动压力梯度至0.09 MPa/m,临界启动时大、小孔道组合孔径比增大至6.1,孔喉动用率提高约25%。随注采压力梯度增加,井网孔喉动用率增加,动用率增压效益呈“先缓-再快-后缓”的降低规律;原油黏度从50 mPa·s增加至100 mPa·s,注采压力梯度提高的合理界限由0.025 MPa/m增加至0.06 MPa/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喉 剩余油 非等径并联双孔 评价方法 动用规律 注采调控界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磁耦合智能分层采油技术
7
作者 杨清海 廖成龙 +5 位作者 贾德利 祝英俊 于川 孔令维 于洋 杜凯 《石油勘探与开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04-216,共13页
针对现有分层采油工艺技术存在的不适应检泵作业、有效工作寿命短、通讯可靠性差等问题,提出了电磁耦合智能分层采油技术,研制了核心工具及配套工具,并开展了现场试验。采用生产和配产管柱分离的丢手管柱结构,当两管柱在井下对接后,利... 针对现有分层采油工艺技术存在的不适应检泵作业、有效工作寿命短、通讯可靠性差等问题,提出了电磁耦合智能分层采油技术,研制了核心工具及配套工具,并开展了现场试验。采用生产和配产管柱分离的丢手管柱结构,当两管柱在井下对接后,利用电磁耦合原理实现管柱间电能与信号的近距离无线传输,为井下多个智能配产器供电,并实现双向通讯。研制了适应井下复杂工况的电磁耦合传能与通讯装置、智能配产器、地面控制器等核心工具,以及大通径丢手锚定器、油井过电缆封隔器等配套工具,实现了技术定型。在大庆油田完成10口井现场试验,两管柱井下对接快捷、可靠,电磁耦合传能与通讯装置工作稳定,实现了井下分层流量、压力、温度的实时监测和分层产液量调控,提高了储层认识程度,取得了增油、降含水的生产实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层 电磁耦合 电能无线传输 信号无线传输 井下实时监测 协同调控 降水增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油田注水开发模式矿场实践
8
作者 魏登峰 石立华 +1 位作者 唐后军 郝世彦 《非常规油气》 2025年第1期49-60,共12页
延长油田位于鄂尔多斯盆地陕北斜坡带,油藏自然条件差,非均质性强,人工裂缝及微裂缝发育,油水关系复杂。根据储量规模、沉积特征和成藏条件,延长油田自上而下划分为延安组油藏、长2油藏、长6油藏及下组合油藏(长7~长10)4种类型。针对延... 延长油田位于鄂尔多斯盆地陕北斜坡带,油藏自然条件差,非均质性强,人工裂缝及微裂缝发育,油水关系复杂。根据储量规模、沉积特征和成藏条件,延长油田自上而下划分为延安组油藏、长2油藏、长6油藏及下组合油藏(长7~长10)4种类型。针对延长油田4种主力油藏特征,采取差异化注水调控策略,进行注水开发模式研究。研究结果显示,延安组油藏采取边部注水+切割注水完善注采井网,补充地层能量,防止底水锥进,边水指进;长2油藏采取先期快速补充地层能量,建立合理压力系统,后期调整注水剖面,保持注水各向受效均衡;长6油藏采取“控缝为主、驱渗结合”低强度注水,减缓水线推进速度和油井水淹速度;下组合长9油藏提高有效驱替压差,加大裂缝与基质油水置换速度。实践表明,全油田水驱控制程度、自然递减率及采收率等开发指标显著改善,老井单井日产油平均增长11%,油田自然递减率下降1个百分点,采收率提高1.7个百分点,新增可采储量6167×10^(4)t,注水开发效益显著,逐步形成了延长低渗致密油藏注水开发模式。该研究成果为同类油藏开发提供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开发 注采调控 矿场实践 延长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增压注水井层缝启动界限研究及应用 被引量:1
9
作者 袁学生 刘道杰 +3 位作者 张国勤 朱春艳 李迎辉 张昕 《石油化工应用》 CAS 2018年第12期11-15,28,共6页
南堡陆地深层注水开发油藏开发过程中受储层物性差,层间矛盾突出等因素影响,水驱储量动用程度低。通过地面高压增注实现了注上水的目的,但是注入压力提升后难以有效判别水井是启动新层吸水还是原注水层产生了微裂缝,给下步注采调控带来... 南堡陆地深层注水开发油藏开发过程中受储层物性差,层间矛盾突出等因素影响,水驱储量动用程度低。通过地面高压增注实现了注上水的目的,但是注入压力提升后难以有效判别水井是启动新层吸水还是原注水层产生了微裂缝,给下步注采调控带来了不确定性。通过深入研究井口注水指示曲线"拐点"前后斜率变化特征,结合试井资料与生产测井资料,利用统计学方法,建立了一种有效判别增压注水后水井启动新层吸水或吸水层启动微裂缝的新方法。现场应用表明,该方法可用于指导水井分注层段动态调整与微破裂压力下间歇注水等调控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油藏 水指示曲线 微裂缝 注采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杂断块油藏注水见效影响因素研究与实践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爱华 《石化技术》 CAS 2021年第1期101-103,共3页
注水开发为复杂断块油藏驱油主要手段,油井注水见效差别却很大,以XX断块为例,应用动静态资料,从构造、储层等地质特征及注水开发井网多方面分析影响注水效果的因素,并将研究成果应用到注采井网的调整中,提高最终采收率。对复杂断块油藏... 注水开发为复杂断块油藏驱油主要手段,油井注水见效差别却很大,以XX断块为例,应用动静态资料,从构造、储层等地质特征及注水开发井网多方面分析影响注水效果的因素,并将研究成果应用到注采井网的调整中,提高最终采收率。对复杂断块油藏高效注水开发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断块 水见效 点坝 注采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胜利滩浅海油田高效开发技术进展及展望
11
作者 翟亮 刘丽 +2 位作者 胡晨彬 张海娜 唐晓红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6-76,共11页
胜利滩浅海油田位于海陆交汇处,以埕岛油田、新北油田为典型代表,具有油藏类型多样、地面条件复杂、海工配套投资大的特点,效益开发难。立足胜利滩浅海油田开发实践,重点梳理了“十一五”以来技术成果,经过持续技术攻关,形成了以滩浅海... 胜利滩浅海油田位于海陆交汇处,以埕岛油田、新北油田为典型代表,具有油藏类型多样、地面条件复杂、海工配套投资大的特点,效益开发难。立足胜利滩浅海油田开发实践,重点梳理了“十一五”以来技术成果,经过持续技术攻关,形成了以滩浅海油田细分加密综合调整、滩浅海油田整体注采调控、海油陆采高效开发、滩浅海边际油藏有效动用、复杂裂缝性潜山油藏开发为核心的胜利特色滩浅海油田高效开发技术,建成国内首个400万吨级滩浅海油田——埕岛油田,实现了从陆上到海上的跨越。通过剖析滩浅海油田目前高质量发展面临的问题,明确了在新区效益建产与老区提高采收率技术支撑上面临的挑战。作为胜利油田持续上产的重要阵地,针对未来滩浅海油田面临的上产需求与未动用储量品位低以及老区稳产基础与液量受限两大挑战,提出了滩浅海油田“少井高产、高速高效”的发展方向,即持续攻关滩浅海复式油气藏效益动用、基于平台集约化的“3+2”开发方式下的二次井网重构、基于大模型的智能注采调控等关键技术,支撑胜利滩浅海油田高质量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滩浅海油田 高效开发 埕岛油田 整体注采调控 边际油田 裂缝性潜山油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渗透油藏CO_2驱中后期提效方法研究 被引量:14
12
作者 马力 欧阳传湘 +3 位作者 谭钲扬 王长权 宋岩 林飞 《岩性油气藏》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39-145,共7页
为了解决低渗透油藏CO_2开发中后期因方向性气窜造成的开井时率低、整体开发效果差及存在安全隐患等问题,通过采用数值模拟和室内实验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防控气窜、保障油井生产时率等技术方法展开了深入研究。结果表明:相对于周期注... 为了解决低渗透油藏CO_2开发中后期因方向性气窜造成的开井时率低、整体开发效果差及存在安全隐患等问题,通过采用数值模拟和室内实验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防控气窜、保障油井生产时率等技术方法展开了深入研究。结果表明:相对于周期注气、轮注轮采、连续注气等方式,水气交替方式CO_2气体波及较均匀,提高采收率效果更佳;月度CO_2注采比为1.7~1.8时,能同时兼顾保持混相能力和防止气窜,提高降水增油效果;针对油井的气窜特征,制定不同的流压控制标准,可最大程度地发挥CO_2驱的作用;通过周期采油方式来调整压力场变化,既可增加油气接触频率而促进混相,又可扩大CO_2波及体积,且一类见气井的周期采油效果要好于三类见气井的周期采油效果以及连续采油方式的采油效果;通过调整注采比控制合理生产压差,安装井口控套阀和设置井口单井罐定期泄压等措施,有效地保障了安全生产。研究结果可为吉林油田及国内其他同类地区开展CO_2驱试验与推广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2驱油 注采调控 气窜 安全生产 数值模拟 室内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胡尖山长2油藏稳产技术对策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郝生亮 吴雪英 +3 位作者 张战雨 梁亚文 何燕 白敏 《石油化工应用》 CAS 2011年第10期39-41,共3页
主要以胡尖山元162区长2油藏为研究对象,针对长2低渗透油藏的储层特性和开发现状,以油藏为单元,在实践的基础上,总结了油藏稳产面临的主要问题,并通过合理优化技术参数、精细注水调控、措施引效、水井剖面治理等相适应稳产技术对策进行... 主要以胡尖山元162区长2油藏为研究对象,针对长2低渗透油藏的储层特性和开发现状,以油藏为单元,在实践的基础上,总结了油藏稳产面临的主要问题,并通过合理优化技术参数、精细注水调控、措施引效、水井剖面治理等相适应稳产技术对策进行研究,在提高油田开发水平开同时,为胡尖山长2油藏的持续稳产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稳产对策 注采调控 剖面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港中油田南一断块高含水后期提高开发效果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李爱华 龙文达 《石油地质与工程》 CAS 2019年第4期58-60,共3页
港中油田南一断块为受构造和岩性控制的复杂断块油气藏,已进入高含水开发期,其纵向上合采合注,层间干扰严重,砂体动用程度不均,又因井况及地面原因,主力砂体大多已停采,断块处于低速低效开发阶段。2012年以来,结合油藏精细描述成果,对... 港中油田南一断块为受构造和岩性控制的复杂断块油气藏,已进入高含水开发期,其纵向上合采合注,层间干扰严重,砂体动用程度不均,又因井况及地面原因,主力砂体大多已停采,断块处于低速低效开发阶段。2012年以来,结合油藏精细描述成果,对构造精细研究,并通过储层建模对单砂体剩余油分布进行研究,利用井网重建及精细注采调控措施挖潜剩余油。研究结果表明,断块日产油量由29.40t上升至126.40t,年产油量由1.19×10^4t上升至4.53×10^4t,提高采收率12%,增加可采储量82.00×10^4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港中油田 南一断块 井网重建 精细注采调控 二次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庆城壕油田西259区稳产技术研究
15
作者 王玉龙 池国梁 +1 位作者 肖华 秦勇 《石油化工应用》 CAS 2012年第5期24-27,42,共5页
城壕油田西259区于2008年6月全面投入开发,主要开采层位长3,区块储层物性差、油井见水后含水上升快、单井产能低及隔夹层发育引起吸水剖面不均等因素影响,制约了油藏稳定高效开发,针对以上问题,本文探讨和研究区块治理对策,开展注采调... 城壕油田西259区于2008年6月全面投入开发,主要开采层位长3,区块储层物性差、油井见水后含水上升快、单井产能低及隔夹层发育引起吸水剖面不均等因素影响,制约了油藏稳定高效开发,针对以上问题,本文探讨和研究区块治理对策,开展注采调控、流压调整、剖面挖潜、细分层注水、油水井双向堵水等相应稳产技术探讨和研究,提出区块下步稳产方向,从而为油田开发技术政策调整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稳产技术 储层物性 注采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盘古梁D1油藏数值模拟跟踪及开发技术研究
16
作者 张鹏刚 吴建彬 +3 位作者 赵辉 邹胜林 季瑾悦 冉茂科 《石油化工应用》 CAS 2016年第10期55-59,共5页
本文从注采调控技术入手,结合盘古梁D1油藏目前的动态响应,有区别的应用油藏数值模拟跟踪技术,开展了油藏平面、剖面上的精细注采调控,并利用优势水流通道技术进行了油藏化学堵水和精细平面注采调整,均衡了油藏平面采液强度,合理了油田... 本文从注采调控技术入手,结合盘古梁D1油藏目前的动态响应,有区别的应用油藏数值模拟跟踪技术,开展了油藏平面、剖面上的精细注采调控,并利用优势水流通道技术进行了油藏化学堵水和精细平面注采调整,均衡了油藏平面采液强度,合理了油田分区域注水开发技术政策,实施了油田精细注采调控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透 数值模拟 注采调控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低渗透油藏稳产技术研究及实践 被引量:4
17
作者 王文刚 贺彤彤 +3 位作者 张昭君 胡方芳 路存存 杨伟华 《石油化工应用》 CAS 2017年第9期57-61,共5页
本文针对三叠系油藏随着开发时间的推进,水驱不均特征明显,含水上升速度加快,持续稳产难度加大。通过对三叠系油藏的沉积、储层、渗流等地质特征的分析,以及油藏开发特征和影响稳产的主要因素分析,开展了"精细油藏描述、精细注采... 本文针对三叠系油藏随着开发时间的推进,水驱不均特征明显,含水上升速度加快,持续稳产难度加大。通过对三叠系油藏的沉积、储层、渗流等地质特征的分析,以及油藏开发特征和影响稳产的主要因素分析,开展了"精细油藏描述、精细注采调控、低产井治理、提高采收率技术"等一系列稳产技术的研究与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为油藏的持续稳产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低渗透油藏 稳产技术 精细油藏描述 注采调控 提高收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耿271长8油藏水驱开发特征分析及稳产技术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毛建文 王文刚 +1 位作者 王继文 马宏强 《石油化工应用》 CAS 2012年第6期20-23,共4页
耿271长8油藏属于超低渗透油藏,储层物性相对较差,平均渗透率低(仅为0.39mD)。本文对油藏的压力、含水、见效及递减等开发特征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总结,同时在长8油藏开发实践的基础上,对精细注采调控技术、合理流压及工作制度优化技术... 耿271长8油藏属于超低渗透油藏,储层物性相对较差,平均渗透率低(仅为0.39mD)。本文对油藏的压力、含水、见效及递减等开发特征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总结,同时在长8油藏开发实践的基础上,对精细注采调控技术、合理流压及工作制度优化技术、注采剖面调整技术进行了研究,在提高长8油藏开发水平的同时,为油藏的长期持续稳产提供了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驱开发特征 精细注采调控技术 剖面调整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综合治理突破水平井开发瓶颈长庆油田“深部调驱”实现控水增油 被引量:1
19
《非常规油气》 2023年第1期51-51,共1页
近年来,鄂尔多斯盆地油藏开发受储层非均质性强、天然微裂缝发育等因素叠加影响,水平井开发区出现含水上升速度快、产量递减大、来水方向复杂、常规注采调控手段治标不治本等突出问题,严重制约了水平井高效开发。长庆低渗透油田的水平... 近年来,鄂尔多斯盆地油藏开发受储层非均质性强、天然微裂缝发育等因素叠加影响,水平井开发区出现含水上升速度快、产量递减大、来水方向复杂、常规注采调控手段治标不治本等突出问题,严重制约了水平井高效开发。长庆低渗透油田的水平井普遍采用注水补充能量开发,储层的非均质性强及微裂缝、优势孔道的发育是造成水平井快速见水的主要原因,是制约水平井水驱开发效果的关键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部调驱 低渗透油田 长庆油田 产量递减 注采调控 含水上升速度 来水方向 控水增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耿271长8油藏动态监测应用效果评价
20
作者 姚莉莉 马晓文 +3 位作者 王玉珍 孙丽惠 辛娜 王继文 《石油化工应用》 CAS 2014年第4期38-42,共5页
耿271长8油藏属于超低渗透油藏,储层物性相对较差。通过应用油水井压力测试、示踪剂测试及水驱前缘测试技术,可以量化提供油藏内部压力场分布状况、水驱状况、油井见水方向、油水井平面连通状况等资料,通过资料分析后,在平面上持续开展... 耿271长8油藏属于超低渗透油藏,储层物性相对较差。通过应用油水井压力测试、示踪剂测试及水驱前缘测试技术,可以量化提供油藏内部压力场分布状况、水驱状况、油井见水方向、油水井平面连通状况等资料,通过资料分析后,在平面上持续开展注采调整、均衡平面压力保持水平;适时措施挖潜。同时通过综合应用吸水剖面测试,依据地质开发需求,逐井实施分层配注调整、堵水调剖措施,有效改变高渗层与低渗层的水线推进速度差,提高水驱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监测资料应用 精细注采调控 剖面调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