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05篇文章
< 1 2 4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动态监测技术在油田注水开发中的应用探究
1
作者 王增 霍萍萍 代晓旭 《石化技术》 2025年第1期115-117,共3页
油田开发后期,普遍面临含水率高、油藏分布不均等问题,导致生产环境变得更为复杂,拉低了日常生产效率。在注水作业中,采用动态监测技术可实时获取各种状态参数,以指导油田的生产。通过分析动态监测技术概念与类型,对此项技术在注入剖面... 油田开发后期,普遍面临含水率高、油藏分布不均等问题,导致生产环境变得更为复杂,拉低了日常生产效率。在注水作业中,采用动态监测技术可实时获取各种状态参数,以指导油田的生产。通过分析动态监测技术概念与类型,对此项技术在注入剖面、压力测试、井内示踪剂等维度的应用进行分析,认识油藏吸水、压差、井群连通状况,掌握油田注水开发的动态规律,为技术改造和动态数据分析等工作提供条件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监测技术 注水开发 动态分析 储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膜滤水技术在海上特低渗油田高效注水开发中的应用
2
作者 谢雄 穆连兵 +6 位作者 杨勇 张琳 陈维华 赵迎涛 王德强 单奕 王维锋 《石油化工应用》 2025年第2期76-79,共4页
陆丰14-4油田是海上首个注水开发的特低渗油田,存在物性低、能量不足的问题,需要采用人工注水开发。海上油田受生产条件和经济性限制,通常选择海水作为注水水源,但海水存在大量的SO_(4)^(2-)和Ca^(2+),与地层水出现结垢等严重的配伍性... 陆丰14-4油田是海上首个注水开发的特低渗油田,存在物性低、能量不足的问题,需要采用人工注水开发。海上油田受生产条件和经济性限制,通常选择海水作为注水水源,但海水存在大量的SO_(4)^(2-)和Ca^(2+),与地层水出现结垢等严重的配伍性问题。经研究,本项目创新性采用纳米膜过滤法剥离掉易结垢的二价化学离子,通过物理法改变海水化学成分。纳米膜过滤技术可以有效过滤掉直径在1 nm左右的离子组分,对二价离子具有很高的去除率,特别是对于SO_(4)^(2-)过滤率超过99.9%,彻底根除了注入水与地层水出现结垢的配伍性问题。处理后的海水达到注水水质标准,为陆丰14-4特低渗油田成功注水开发奠定基础,也为同类油田开发提供了经验与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低渗 注水开发 配伍性 纳米膜 离子过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油田注水开发模式矿场实践
3
作者 魏登峰 石立华 +1 位作者 唐后军 郝世彦 《非常规油气》 2025年第1期49-60,共12页
延长油田位于鄂尔多斯盆地陕北斜坡带,油藏自然条件差,非均质性强,人工裂缝及微裂缝发育,油水关系复杂。根据储量规模、沉积特征和成藏条件,延长油田自上而下划分为延安组油藏、长2油藏、长6油藏及下组合油藏(长7~长10)4种类型。针对延... 延长油田位于鄂尔多斯盆地陕北斜坡带,油藏自然条件差,非均质性强,人工裂缝及微裂缝发育,油水关系复杂。根据储量规模、沉积特征和成藏条件,延长油田自上而下划分为延安组油藏、长2油藏、长6油藏及下组合油藏(长7~长10)4种类型。针对延长油田4种主力油藏特征,采取差异化注水调控策略,进行注水开发模式研究。研究结果显示,延安组油藏采取边部注水+切割注水完善注采井网,补充地层能量,防止底水锥进,边水指进;长2油藏采取先期快速补充地层能量,建立合理压力系统,后期调整注水剖面,保持注水各向受效均衡;长6油藏采取“控缝为主、驱渗结合”低强度注水,减缓水线推进速度和油井水淹速度;下组合长9油藏提高有效驱替压差,加大裂缝与基质油水置换速度。实践表明,全油田水驱控制程度、自然递减率及采收率等开发指标显著改善,老井单井日产油平均增长11%,油田自然递减率下降1个百分点,采收率提高1.7个百分点,新增可采储量6167×10^(4)t,注水开发效益显著,逐步形成了延长低渗致密油藏注水开发模式。该研究成果为同类油藏开发提供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水开发 注采调控 矿场实践 延长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态监测技术在油田注水开发中的应用探究
4
作者 陈栋 刘飞 李萌 《石化技术》 CAS 2024年第7期128-130,共3页
通过对注入剖面、压力测试、井间示踪剂等动态监测技术在鄂尔多斯东南部特低渗油田注水开发过程中的应用进行探究,了解油层吸水、压力变化、井组连通状况,掌握水驱油藏变化规律,为动态分析中的技改挖潜措施提供有利依据。
关键词 动态监测 注水开发 储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庆油田注水开发实践中的哲学思维
5
作者 杜庆龙 郭军辉 +3 位作者 朱丽红 姜雪岩 郑宪宝 王治国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45-151,共7页
大庆油田开发史既是一部科技进步史,同时也是一部哲学实践史。油田开发系统的哲学就是应用唯物辩证论的观点与方法,去观察、分析、研究、处理油田开发系统中的各种现象、过程与结果。哲学思维贯穿于大庆油田注水开发全过程,大庆油田的... 大庆油田开发史既是一部科技进步史,同时也是一部哲学实践史。油田开发系统的哲学就是应用唯物辩证论的观点与方法,去观察、分析、研究、处理油田开发系统中的各种现象、过程与结果。哲学思维贯穿于大庆油田注水开发全过程,大庆油田的开发实践始终以《矛盾论》和《实践论》为指导,不断深化油藏认识、抓住油藏主要矛盾、创新开发调整方法、挖潜实践缓解矛盾,是认识论、矛盾论、方法论和实践论的高度统一,并经过不断总结经验和教训,逐步认识和掌握了油田注水开发的基本规律,使油田开发水平不断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哲学思维 注水开发 矛盾 地质认识 实践 大庆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倾角厚油层注水开发影响因素数值模拟——以H断块P油藏为例
6
作者 田鸿照 田方 +3 位作者 桂军友 李民 张磊 徐传龙 《石油地质与工程》 CAS 2024年第1期99-103,共5页
油水重力分异作用对高倾角厚油层注水开发效果影响较大,以H断块P油藏为研究对象,结合实际油藏地质参数,建立高倾角厚油层机理模型,并应用数值模拟方法系统研究了注采位置、地层倾角、油层厚度、储层韵律、注采比、采油速度、地层压力保... 油水重力分异作用对高倾角厚油层注水开发效果影响较大,以H断块P油藏为研究对象,结合实际油藏地质参数,建立高倾角厚油层机理模型,并应用数值模拟方法系统研究了注采位置、地层倾角、油层厚度、储层韵律、注采比、采油速度、地层压力保持水平等7个主要因素对注水开发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构造低部位注水高部位采油和较大的地层倾角有利于发挥油水重力分异作用从而提高采收率;油层厚度增大采收率降低;反韵律储层因底部较低的渗透率抑制了注入水的重力低伏,采收率较其他韵律储层更高;最佳注采比为1.0,最佳采油速度为3.0%,地层压力保持在原始地层压力的70%~80%时,可以获得更好的开发效果。研究成果可为此类油藏制定注水开发策略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倾角厚油层 注水开发 影响因素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河油田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多井缝洞单元注水开发模式 被引量:52
7
作者 荣元帅 李新华 +1 位作者 刘学利 李小波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58-61,115,共4页
针对塔河油田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试注阶段出现见效井组少、有效期短和含水率上升快等问题,在系统分析前期现场注水试验并结合室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多井缝洞单元注水开发模式,即保压、多阶段、立体注水开发。... 针对塔河油田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试注阶段出现见效井组少、有效期短和含水率上升快等问题,在系统分析前期现场注水试验并结合室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多井缝洞单元注水开发模式,即保压、多阶段、立体注水开发。保压开发是指保持地层压力开发,减缓由于能量衰减而造成的递减或抑制底水锥进;多阶段开发是指在不同注水开发阶段,采用不同的注水方式、注采参数及配套技术进行开发,注水受效前适当大排量试注验证连通性并建立注采关系,受效后至效果变差前期采用温和注水,后期则适当提高排量周期注水,并考虑换向注水及注水调剖;立体注水开发是指根据缝洞发育规律、剩余油分布以及连通状况,建立立体开发的注采井网,实行双向或多向注水、分段注水、低注高采、缝注洞采等注水开发方式及配套技术进行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 多井缝洞单元 注水开发模式 保压开发 多阶段开发 立体注水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油田注水开发物性变化规律分析
8
作者 靳心伟 张伟 +2 位作者 赵靖康 王巍 蒋曙鸿 《海洋石油》 CAS 2024年第4期50-56,共7页
为深入分析多层砂岩油田经长期注水开发后,表现出的复杂物性变化,该文采用填砂管核磁在线水驱油方式,在高倍水驱的同时进行核磁检测,观察长期水驱储层微观孔隙结构和物性变化情况。研究表明,由于储层粉砂岩、泥质等微粒含量不同,在注水... 为深入分析多层砂岩油田经长期注水开发后,表现出的复杂物性变化,该文采用填砂管核磁在线水驱油方式,在高倍水驱的同时进行核磁检测,观察长期水驱储层微观孔隙结构和物性变化情况。研究表明,由于储层粉砂岩、泥质等微粒含量不同,在注水开发过程中呈现不同的孔隙度、渗透率变化规律。其中Ⅰ类储层粉砂岩和泥质含量低,注水冲刷后因微粒运移导致储层孔隙度、渗透率逐渐变大;Ⅲ、Ⅳ类储层粉砂岩和泥质含量较高,注水后因黏土膨胀导致孔隙度和渗透率逐渐减小;Ⅱ类储层介于二者之间,孔隙度、渗透率变化不大,可指导油田不同储层水驱开发效果合理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水开发 水驱实验 微观结构 物性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姚店油田滞后注水区的注水开发特点与效果探析
9
作者 王崔 高郎 艾庆祥 《石化技术》 CAS 2024年第6期292-294,共3页
姚店油田地处黄土高原之中,其所在地区长期缺水,土地先天条件恶劣。为了开发油田的石油资源,开发单位在近年来采用了补救性注水开发技术,该开发方式实行之后取得了良好的增油效果,同时也暴露了很多问题。针对姚店油田滞后注水区的注水... 姚店油田地处黄土高原之中,其所在地区长期缺水,土地先天条件恶劣。为了开发油田的石油资源,开发单位在近年来采用了补救性注水开发技术,该开发方式实行之后取得了良好的增油效果,同时也暴露了很多问题。针对姚店油田滞后注水区的注水开发特点和效果展开深入研究,希望可以为姚店油田的开采作业提供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田 注水开发 储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港油田注水开发过程中油藏参数变化规律分析 被引量:38
10
作者 郭莉 王延斌 +3 位作者 刘伟新 张春雷 刘卫林 刘天鹤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85-90,共6页
对大港油田高孔高渗和中孔中渗2种类型油藏进行注水前后油藏参数变化规律研究后发现,油藏经过长期注水开发后,高孔高渗油藏粘土矿物和胶结物含量减少,溶蚀孔隙增多,整体表现出储层孔喉增大、物性变好的趋势;而中孔中渗油藏大部分储层呈... 对大港油田高孔高渗和中孔中渗2种类型油藏进行注水前后油藏参数变化规律研究后发现,油藏经过长期注水开发后,高孔高渗油藏粘土矿物和胶结物含量减少,溶蚀孔隙增多,整体表现出储层孔喉增大、物性变好的趋势;而中孔中渗油藏大部分储层呈现喉道堵塞、孔喉减小、物性变差的趋势。2类油藏注水开发后,微观和宏观非均质性都有所增强,储层润湿性向强亲水方向转化,原油性质也表现出变差的趋势。该项研究对高含水油藏的后期开发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水开发 油藏参数变化 孔隙结构 非均质性 大港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油田超低渗透油藏注水开发储层损害研究 被引量:32
11
作者 徐豪飞 马宏伟 +3 位作者 尹相荣 赵旭斌 刘学功 赖南君 《岩性油气藏》 CSCD 2013年第2期100-106,共7页
超低渗透储层由于其特殊的孔喉特性,在注水开发过程中对外来流体的悬浮物含量与结垢性等都有很严格的要求,如何在注水开发过程中降低储层损害与有效保护储层孔喉成为高效开发超低渗透油藏的关键。以新疆油田某区块为例,通过储层敏感性... 超低渗透储层由于其特殊的孔喉特性,在注水开发过程中对外来流体的悬浮物含量与结垢性等都有很严格的要求,如何在注水开发过程中降低储层损害与有效保护储层孔喉成为高效开发超低渗透油藏的关键。以新疆油田某区块为例,通过储层敏感性评价与注入水结垢分析,明确了注水开发过程中储层的损害因素。结果表明:该区块储层具有中等偏强的水敏、较强的盐敏以及中等偏强的碱敏性损害;混合注入水容易产生以Ca2+为主的不溶性结垢,导致堵塞注水管线及储层孔喉。因此,超低渗透油藏在注水开发过程中,不仅要注重储层保护措施,更要严格控制注入水水质,从而有效地保护储层,为长期高效的开发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低渗透储层 注水开发 储层保护 损害因素 新疆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延安地区长6油层裂缝特征及对注水开发影响 被引量:15
12
作者 付国民 孙磊 +2 位作者 刘蕊 苗箐 李磊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74-77,共4页
通过露头、岩芯、显微薄片多尺度裂缝描述及应用古地磁、地层倾角测井等裂缝检测方法,并结合注水开发动态分析,对鄂尔多斯盆地延安地区长6油层储层裂缝特征及其注水开发影响进行系统研究。研究表明:长6储层显裂缝主要以EW为主,次为SN向... 通过露头、岩芯、显微薄片多尺度裂缝描述及应用古地磁、地层倾角测井等裂缝检测方法,并结合注水开发动态分析,对鄂尔多斯盆地延安地区长6油层储层裂缝特征及其注水开发影响进行系统研究。研究表明:长6储层显裂缝主要以EW为主,次为SN向,局部发育NE及NW向裂缝;微裂缝由构造缝及成岩缝组成,近平行于大裂缝方向发育;在最大主应力方向为NE80°的现今应力场背景下,外力诱导致使东西向裂缝优先开启和连通,油井受效明显,含水上升快且易产生水淹,近南北向裂缝处于挤压闭合状况,裂缝孤立、连通性差,油井见效缓慢。采取适应性较好的菱形反9点注采井网形式以及不压裂投注、注水井组不同方向生产井采取不同的压裂参数等技术方法是改善裂缝向特低渗储层注水开发效果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层裂缝 注水开发 长油层 延长组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严重非均质油藏注水开发流体动力地质作用 被引量:17
13
作者 李中超 陈洪德 +4 位作者 余成林 杜利 乔勇 刘伟伟 孙利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09-214,共6页
针对东濮凹陷胡状集油田胡12块严重非均质油藏,采用室内实验对注水前后实际岩心样品进行对比分析,研究了注水开发过程中的流体动力地质作用。结果表明,酸性介质条件的化学动力作用加速了碎屑组分中的长石类矿物尤其是斜长石的溶蚀,同时... 针对东濮凹陷胡状集油田胡12块严重非均质油藏,采用室内实验对注水前后实际岩心样品进行对比分析,研究了注水开发过程中的流体动力地质作用。结果表明,酸性介质条件的化学动力作用加速了碎屑组分中的长石类矿物尤其是斜长石的溶蚀,同时生成了新的高岭石晶体并分布于细小孔喉,但对碳酸盐类矿物的影响较小。注水冲刷等物理动力地质作用造成了储集层泥质矿物总量的降低和粉砂—极细砂级石英颗粒的缺失,且主要发生在物性较好且优势渗流通道较发育的层段。在储集层孔喉变化方面,注水开发既使相对较大孔喉增加,改善了储集层的渗滤条件,也使孔喉分选程度降低,加剧了储集层微观非均质性。从储集层孔隙度、渗透率等宏观参数变化看,注水开发致使储集层总体平均有效孔隙度降低4.63%,而总体平均有效渗透率上升8.93%,原始物性不同的储集层注水后物性变化呈现出明显的"马太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重非均质 注水开发 流体动力地质作用 马太效应 胡状集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注水开发油田高含水期开发技术经济政策研究 被引量:28
14
作者 常毓文 袁士义 曲德斌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97-100,共4页
对高含水油田开采技术经济政策界限的确定以及其他调整与措施,关系到油田的开发水平和总体经济效益。注水开发高含水期油田开发技术经济政策方法有:地质条件和开发效果双体系评价分类方法,原油成本分类与预测方法,油井经济极限指标的计... 对高含水油田开采技术经济政策界限的确定以及其他调整与措施,关系到油田的开发水平和总体经济效益。注水开发高含水期油田开发技术经济政策方法有:地质条件和开发效果双体系评价分类方法,原油成本分类与预测方法,油井经济极限指标的计算方法,油田开发项目经济开采年限的确定方法,经济可采储量的计算方法,基于水驱特征曲线的图版拟合方法。注水开发油田高含水期开发技术经济政策应用研究包括:中高含水砾岩油藏开发效果评价,可变成本的预测,油井经济极限指标、经济可采储量指标、含水上升率等指标的计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水开发 高含水 系统方法 经济政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震属性在塔河油田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连通性分析及其注水开发中的应用 被引量:23
15
作者 李小波 李新华 +2 位作者 荣元帅 彭小龙 王可可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65-67,71,共4页
由于塔河油田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具有极强的非均质性,实施多井缝洞单元注水开发过程中存在对井间连通性认识不清的问题,极大地影响了注水开发的效果。通过对判识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连通性的地震属性进行优选,确定的最大曲率属性在反映... 由于塔河油田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具有极强的非均质性,实施多井缝洞单元注水开发过程中存在对井间连通性认识不清的问题,极大地影响了注水开发的效果。通过对判识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连通性的地震属性进行优选,确定的最大曲率属性在反映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微断裂和裂缝的发育程度、描述垂向上的非连续性以及表征裂缝的线型特征等方面均优于相干和地震倾角属性。因此,利用最大曲率属性识别和描述微断裂—裂缝体系,追踪大尺度裂缝的延伸方向,并结合振幅梯度属性,刻画缝洞连通体的空间形态。在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多井缝洞单元注水开发过程中,最大曲率属性可以清晰地反映微断裂—裂缝体系的空间分布,确定其与溶洞的空间组合关系,为井间静态连通性的判定提供依据;利用多种地震属性刻画的缝洞连通体,可以指导注采井部署和优化注采关系;根据追踪的大尺度裂缝连通的主方向,可以预测注水受效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缝洞型油藏 注水开发 微断裂—裂缝体系 最大曲率属性 塔河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注水开发对孤岛油田储层微观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44
16
作者 李继红 曲志浩 陈清华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2001年第4期424-428,共5页
该文在岩石薄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物性及压汞等资料分析的基础上 ,对孤岛油田不同开发时期储层的岩性、物性、孔隙结构和含油性等进行了全面分析研究。研究表明 ,长期注水开发提高了储层的物性 ,改善了孔隙结构 ,降低了泥质含量和... 该文在岩石薄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物性及压汞等资料分析的基础上 ,对孤岛油田不同开发时期储层的岩性、物性、孔隙结构和含油性等进行了全面分析研究。研究表明 ,长期注水开发提高了储层的物性 ,改善了孔隙结构 ,降低了泥质含量和束缚水饱和度 ,一定程度地改善了储层微观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层微观结构 孤岛油田 注水开发 孔隙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底水油藏注水开发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12
17
作者 郑小杰 钟伟 +3 位作者 段洪泽 梁宏刚 娄大娜 王春浦 《断块油气田》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34-236,250,共4页
为深入探究强底水油藏注水开发提高采收率的可行性,为同类油藏开发提供借鉴,通过精细数值模拟,有针对性地设计多套井组转注及全区转注方案,优化注水参数,并进行效果分析。结果显示,优化参数转注,可以提高油藏采收率,但效果并不明显。从... 为深入探究强底水油藏注水开发提高采收率的可行性,为同类油藏开发提供借鉴,通过精细数值模拟,有针对性地设计多套井组转注及全区转注方案,优化注水参数,并进行效果分析。结果显示,优化参数转注,可以提高油藏采收率,但效果并不明显。从受效井水侵量来看,采出水主要为地层水,注入水波及范围小,且油井转注后损失原油产量,同时转注需要相应配套设施工艺,经济上存在很大风险。基于此,建议此类油藏勿转注水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底水油藏 数值模拟 注水开发 可行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塞油田特低渗透油藏有效驱替压力系统研究及注水开发调整技术 被引量:50
18
作者 李恕军 柳良仁 熊维亮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62-65,共4页
安塞油田特低渗透油藏的非均质性较强 ,注水开发启动压力梯度大、天然微裂缝较发育和油井见水后采液、采油指数下降等因素对注水开发效果的影响日益突出。应用压力叠加原理研究地层压力分布规律 ,计算注采井间压力及压力梯度分布曲线 ,... 安塞油田特低渗透油藏的非均质性较强 ,注水开发启动压力梯度大、天然微裂缝较发育和油井见水后采液、采油指数下降等因素对注水开发效果的影响日益突出。应用压力叠加原理研究地层压力分布规律 ,计算注采井间压力及压力梯度分布曲线 ,结合室内试验及现场测试确定的启动压力梯度值 ,确定建立有效驱替压力系统的合理排距 ,开展以强化注水、不稳定注水、沿裂缝线状注水、注水产液剖面调整为主的注采调整以及裂缝侧向加密调整 ,取得了明显稳产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塞油田 特代渗透油藏 有效驱替压力系统 注水开发 调整技术 裂缝 启动压力梯度 加密调整 排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注水开发储层的动态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9
19
作者 徐春梅 张荣 +1 位作者 马丽萍 罗必林 《岩性油气藏》 CSCD 2010年第B12期89-92,共4页
油田注水实践表明,注入水与储层发生强烈而持久的搬运和沉积等地质作用,对储层性质有较大的改变。文中从储层宏观参数、微观参数和渗流参数3个重要方面较详细地论述了注水开发过程中储层的动态变化,并主要从储层空间、流体性质和开发条... 油田注水实践表明,注入水与储层发生强烈而持久的搬运和沉积等地质作用,对储层性质有较大的改变。文中从储层宏观参数、微观参数和渗流参数3个重要方面较详细地论述了注水开发过程中储层的动态变化,并主要从储层空间、流体性质和开发条件3个方面阐述了储层注水后动态变化的影响因素,并分析了储层动态变化的机理。这对深入理解储层注水时的动态变化规律以及运用这些规律更好地描述高含—特高含水储层性质、预测油水运动规律和剩余油分布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水开发 动态变化 储层性质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田注水开发系统能耗整体优化方法 被引量:12
20
作者 邴绍献 赵伟 +3 位作者 李振泉 肖武 吕琦 侯春华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02-106,共5页
为了解决注水开发系统能耗整体优化的问题,应用能量守恒定律及流体能量表征方法,建立了油藏系统能耗表征方法,阐述了表征方法分项物理意义。在此基础上,以阶段时间内吨油能耗最低为目标函数,以注水、油藏和举升3个系统能耗表征方法及油... 为了解决注水开发系统能耗整体优化的问题,应用能量守恒定律及流体能量表征方法,建立了油藏系统能耗表征方法,阐述了表征方法分项物理意义。在此基础上,以阶段时间内吨油能耗最低为目标函数,以注水、油藏和举升3个系统能耗表征方法及油藏开发方案为约束条件,以注水系统单井采油量和注水量为决策变量,建立油田注水开发系统能耗整体优化模型。应用整体优化方法,借助数值模拟手段获取油藏相关参数,对某一注一采实际井组方案进行优化,得到最佳注采方案以及地层压力保持水平,验证了该方法的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水开发 油藏系统 能耗 整体优化模型 地层压力保持水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