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主养草鱼池塘底泥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25
1
作者 程莹寅 吴山功 +4 位作者 郑英珍 王微微 邹红 李文祥 王桂堂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43-49,共7页
为研究主养草鱼池塘底泥微生物多样性,采用细菌通用引物27F和1492R扩增了湖北石首一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养殖池塘底泥细菌16S rDNA片段,构建了底泥细菌16S rDNA克隆文库,并对该文库中的微生物群落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该... 为研究主养草鱼池塘底泥微生物多样性,采用细菌通用引物27F和1492R扩增了湖北石首一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养殖池塘底泥细菌16S rDNA片段,构建了底泥细菌16S rDNA克隆文库,并对该文库中的微生物群落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该文库的Shannon多样性指数(H')为3.85,Schao1丰富度指数为185,Evenness均匀度指数(E)为0.96。池塘底泥中主要的细菌类群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53.66%)、厚壁菌门(Firmi-cutes)(14.63%)、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7.32%)、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7.32%)、绿弯菌门(Chloroflexi)(3.66%)、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3.66%)、浮霉菌门(Planctomycetes)(2.44%)和分类地位未知(Unclassifiedbacteria)(7.32%)的种类。其中,变形菌门中的γ-变形菌纲(γ-Proteobacteria)是明显的优势类群(21.95%)。草鱼养殖池塘底泥中微生物种类丰富,而磷代谢功能菌Enterobacter cloacae和鱼类病原菌Acinetobacter lwoffii的出现表明池塘底泥既是生态修复功能菌的资源库,也是鱼类细菌性疾病的病原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 池塘底泥 16S rDNA克隆文库 微生物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拟池塘底泥无机磷形态与上覆水体可溶性活性磷含量的关系及其控制 被引量:4
2
作者 卢显芝 李文波 +1 位作者 郝建朝 田秀平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993-998,共6页
取两个池塘底泥和上覆水进行室内模拟水体小环境试验,设对照组及5个处理组,进行4个月培养,采用连续分组法测定底泥中无机磷形态及其含量,分析底泥潜在无机磷变化及其与上覆水体可溶性活性磷(DRP)含量的关系。结果表明,池塘底泥中无机磷... 取两个池塘底泥和上覆水进行室内模拟水体小环境试验,设对照组及5个处理组,进行4个月培养,采用连续分组法测定底泥中无机磷形态及其含量,分析底泥潜在无机磷变化及其与上覆水体可溶性活性磷(DRP)含量的关系。结果表明,池塘底泥中无机磷各形态含量依次为钙10结合磷(Ca10-P)>闭蓄态磷(O-P)>铝结合磷(Al-P)>铁结合磷(Fe-P)>钙8结合磷(Ca8-P)>钙2结合磷(Ca2-P);4个月后两池塘底泥中的Ca2-P和Fe-P增加,Ca10-P、O-P、Al-P减少;上覆水体中DRP含量与O-P、Ca2-P、Ca8-P和Ca10-P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底泥中无机磷各形态对上覆水体中DRP含量的直接影响大小依次为O-P>Ca8-P>Ca2-P>Ca10-P>Fe-P>Al-P;5个处理组上覆水体中DRP含量都低于对照组;沸石与芽孢杆菌组合处理的上覆水体中DRP含量最低,表明采用沸石与芽孢杆菌组合进行底泥处理是控制上覆水中DRP含量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机磷形态 养殖池塘 池塘底泥 上覆水体 可溶性活性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都平原主养草鱼·搭配鲫鱼池塘底泥中的细菌群落结构分析 被引量:4
3
作者 唐凌 邝声耀 +2 位作者 刘兴国 张纯 张锦秀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4年第17期5477-5480,共4页
[目的]分析成都平原主养草鱼、搭配鲫鱼池塘底泥中的细菌群落结构。[方法]通过构建细菌16S rRNA基因克隆文库,对阳性克隆子进行多样性分析和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依据97%序列相似性划分OUT,所构建的文库共获得171个克隆子,并划分为14... [目的]分析成都平原主养草鱼、搭配鲫鱼池塘底泥中的细菌群落结构。[方法]通过构建细菌16S rRNA基因克隆文库,对阳性克隆子进行多样性分析和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依据97%序列相似性划分OUT,所构建的文库共获得171个克隆子,并划分为14个OTUs(操作分类单元),其多样性指数Shannon(H)和优势度指数Simpson(D)分别为2.12和7.15,丰富度指数SChao1和SACE均为16。池塘底泥中主要的细菌类群为:梭杆菌门(24%)、变形菌门(55%)、浮霉菌门(10.5%)、绿弯菌门(5.9%)、拟杆菌门(2.3%)、放线菌门(1.8%)和厚壁菌门(0.6%)。[结论]Cetobacterium、Prolixibacter、Rhodocyclus、Candidate、Planctomycetacia、Thiocapsa、Desulfomicrobium和Sterolibacterium等属菌在脱氮除磷、降低硫化物、降解有机质等发挥重要作用。池塘底泥既是水生态系统修复功能菌的资源库,但也存在着Xanthomonas等致病性和功能未知的细菌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鱼 鲫鱼 池塘底泥 16S RRNA 细菌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池塘底泥营养盐释放的室内模拟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杜旭彤 谢骏 +2 位作者 王广军 余德光 赵旭斌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7期13224-13226,共3页
[目的]研究池塘底泥营养盐的释放特点和影响因素。[方法]采集佛山市养殖池塘A(当年新塘)和B(5年老塘)的底泥样品,在实验室条件下封口避光静置培养,每2 d取样分析1次N、P的释放情况。[结果]在试验前期B塘底泥的N释放明显大于A塘,而在试... [目的]研究池塘底泥营养盐的释放特点和影响因素。[方法]采集佛山市养殖池塘A(当年新塘)和B(5年老塘)的底泥样品,在实验室条件下封口避光静置培养,每2 d取样分析1次N、P的释放情况。[结果]在试验前期B塘底泥的N释放明显大于A塘,而在试验后期A塘底泥的释放下降较为平缓。[结论]养殖池塘底泥中有机物的含量不会随养殖周期的延长而积累。NH4-N是池塘底泥N释放的主要形态;P的释放与N的释放呈现一定的相关性,PO4-P是底泥P释放的主要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池塘底泥 营养盐释放 室内模拟研究 氧化还原电位(OR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养殖池塘底泥水体中适用于TaqMan荧光定量PCR的不同DNA提取方法
5
作者 佘容 郝中香 +9 位作者 罗丹 林华 张凤枰 廖红 陈世界 刘耀敏 杨苗 薛昌华 赵珊 颜其贵 《浙江农业科学》 2016年第11期1793-1796,共4页
通过人工模拟即在养殖池塘底泥和水样中加入阳性组织处理样品,对人工模拟的底泥样品分别采用磁珠法、酚氯仿法以及吸附柱法进行核酸提取,结果发现底泥含量对磁珠法和吸附柱法病毒DNA提取效果影响较小,而对酚氯仿法病毒DNA提取效果影响较... 通过人工模拟即在养殖池塘底泥和水样中加入阳性组织处理样品,对人工模拟的底泥样品分别采用磁珠法、酚氯仿法以及吸附柱法进行核酸提取,结果发现底泥含量对磁珠法和吸附柱法病毒DNA提取效果影响较小,而对酚氯仿法病毒DNA提取效果影响较大,且底泥含量较少提取相对较好。3种病毒DNA提取方法中采用混样提取核酸的效果均好于用上清液提取的效果。吸附柱法和磁珠法对病毒DNA提取效果较接近且明显好于酚氯仿法。通过对不同浓度的PEG6000进行浓缩后提取核酸,结果发现原始水样中未检测到Cy HV-2或其含量极低未达到检测限。PEG6000浓度为13%时,核酸浓缩提取效果最佳。本研究为实时监测养殖池塘中的底泥和水体中是否存在病毒提供了一种参考方法,从而更好地维护水产养殖环境的生态安全和促进我国水产养殖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养殖池塘底泥 养殖池塘水体 DNA提取 TaqMan荧光定量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池塘底泥中合成激素的气相色谱-质谱测定 被引量:4
6
作者 戴国斌 杨琛 党志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63-65,共3页
应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建立了底泥中合成激素炔雌醇、左炔诺孕酮和炔诺酮的分析方法,优化了前处理条件。样品经超声提取、层析净化、衍生化后,用气相色谱-质谱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3种合成激素在0.5—40mg/L的质量浓度范围内... 应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建立了底泥中合成激素炔雌醇、左炔诺孕酮和炔诺酮的分析方法,优化了前处理条件。样品经超声提取、层析净化、衍生化后,用气相色谱-质谱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3种合成激素在0.5—40mg/L的质量浓度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检出限分别为炔雌醇0.8μg/kg、左炔诺孕酮0.6μg/kg和炔诺酮0.9μg/kg,加标回收率在68%~99%之间,相对标准偏差在1.7%-5.4%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激素 气相色谱-质谱 炔雌醇 左炔诺孕酮 炔诺酮 池塘底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产养殖池塘底泥中氟喹诺酮类抗生素的检测方法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刘立早 孙振中 张玲玲 《水产科技情报》 2019年第4期219-223,共5页
采用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法,建立了水产养殖池塘底泥中两种氟喹诺酮类抗生素(恩诺沙星、环丙沙星)的检测分析方法,优化了样品的前处理方法及色谱条件.通过对比4种不同提取液发现,选用50%Mg(NO3)2-10%NH3·H2O(96∶4,v/v)为提... 采用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法,建立了水产养殖池塘底泥中两种氟喹诺酮类抗生素(恩诺沙星、环丙沙星)的检测分析方法,优化了样品的前处理方法及色谱条件.通过对比4种不同提取液发现,选用50%Mg(NO3)2-10%NH3·H2O(96∶4,v/v)为提取液时,底泥中恩诺沙星和环丙沙星的回收率较好,分别为74.9%~90.8%和68.1%~89.6%;提取液使用量为5mL时,底泥中两种抗生素的回收率最高;在不同浓度加标条件下,两种抗生素的回收率均比较稳定.样品过HLB小柱富集净化后,用酸化乙腈洗脱.洗脱液的浓缩方式,氮吹效果优于旋转蒸发.对水产养殖池塘沉水性植物栽种前后的底泥样品进行分析检测,结果表明,本方法的检测值平行性好,能够满足实际样品的分析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产养殖 池塘底泥 氟喹诺酮类抗生素 高效液相色谱 荧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株芽孢杆菌对刺参池塘有机物的降解效果及鉴定 被引量:7
8
作者 周国庆 李华 +3 位作者 张东升 杜艳萍 李强 叶仕根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9-23,共5页
为修复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养殖池塘底质环境,根据菌株对底泥中有机质(COD)、氨氮(NH_4^+-N)和亚硝酸盐(NO_2^--N)的去除率,从刺参养殖池塘底泥和商品益生菌中筛选高效降解刺参养殖池塘底质有机污染物的潜在益生芽孢杆菌,并对筛... 为修复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养殖池塘底质环境,根据菌株对底泥中有机质(COD)、氨氮(NH_4^+-N)和亚硝酸盐(NO_2^--N)的去除率,从刺参养殖池塘底泥和商品益生菌中筛选高效降解刺参养殖池塘底质有机污染物的潜在益生芽孢杆菌,并对筛选出的优良菌株的产酶能力和降解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从分离的11株细菌中经过筛选最终获得3株优良菌株(N1、DL、R),它们能同时高效降解底泥中COD、NH_4^+-N和NO_2^--N,5 d内对COD的最大去除率分别为45.71%、23.98%、24.97%,对NH_4^+-N的最大去除率分别为60.54%、36.15%、36.74%,对NO_2^--N的最大去除率分别为52.10%、14.41%、28.82%;根据菌株生理生化特性以及16S r DNA序列分析,N1、DL、R菌株分别为白翎芽孢杆菌Bacillus baekryungensis、地衣芽孢杆菌B.licheniformis和解淀粉芽孢杆菌B.amyloliquefaciens。本研究结果可为进一步开发高效的刺参养殖池塘底质有机污染物降解益生菌及复方制剂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参 池塘底泥 修复 芽孢杆菌 分离筛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底泥环境中孔雀石绿的方法 被引量:10
9
作者 岑剑伟 杨贤庆 +5 位作者 李来好 孙满义 郝淑贤 刁石强 戚勃 马海霞 《大连水产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568-573,共6页
研究了用高效液相荧光法检测养殖池塘底泥中孔雀石绿的方法,比较了不同提取液对孔雀石绿的提取效果,针对相应的提取液用正交试验建立最佳提取方案,采用硼氢化钾将孔雀石绿还原成隐色孔雀石绿后用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器进行定量分析... 研究了用高效液相荧光法检测养殖池塘底泥中孔雀石绿的方法,比较了不同提取液对孔雀石绿的提取效果,针对相应的提取液用正交试验建立最佳提取方案,采用硼氢化钾将孔雀石绿还原成隐色孔雀石绿后用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器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前处理中采用甲醇和二氯甲烷混合提取比较简单,最适宜提取方案是提取液用量为20mL,震荡提取5min,重复提取2次;硼氢化钾还原效果良好,用量2mg即能将该体系中的孔雀石绿完全还原。本方法在0.5—800ng/mL范围内具有很好的线性,孔雀石绿总量最低检出限为0.36μg/kg。孔雀石绿和隐色孔雀石绿的加标回收率分别为82.4%~84.8%、88.1%~92.3%,相对标准偏差为3.16%~4.74%、1.91%~4.1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雀石绿 养殖池塘底泥 硼氢化钾 高效液相 荧光检测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方池塘底质恶化的危害和控制方法 被引量:1
10
作者 兰永福 《科学养鱼》 2019年第11期15-16,共2页
在我国,池塘养殖是水产主要养殖模式,其中池塘底质的控制是养殖的一个重要环节,经过一段时间养殖,鱼、虾、蟹等的排泄物及残饵都会沉入到池底,给池塘造成危害,对鱼、虾、蟹等产生了不良影响。笔者通过多年在北方池塘养殖方面的经验,介... 在我国,池塘养殖是水产主要养殖模式,其中池塘底质的控制是养殖的一个重要环节,经过一段时间养殖,鱼、虾、蟹等的排泄物及残饵都会沉入到池底,给池塘造成危害,对鱼、虾、蟹等产生了不良影响。笔者通过多年在北方池塘养殖方面的经验,介绍一下北方池塘底质恶化的危害和控制方法。一、池塘底质恶化危害的主要表现多余的池塘底泥是池塘底质恶化的主要危害。一定限度内的池塘底泥对鱼、虾、蟹等生长是有益的,对改善水质起到了很大作用。但是超过了必要限度内的池塘底泥,就会产生不良后果,对鱼、虾、蟹等生长不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池塘养殖 池塘底泥 排泄物 养殖模式 池塘底质 危害 改善水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鱼塘底泥自动排污水质改良技术 被引量:1
11
作者 蒋明健 薛洋 程自建 《植物医生》 2016年第5期26-29,共4页
随着集约化水产养殖的发展,鱼塘单产不断提高,养殖密度越来越大,鱼体排泄物、残饵等沉积在塘底越来越厚,淤泥沉积使池塘有效水深越来越浅,底泥大量释放氨氮、亚硝酸盐、硫化物、硫酸盐等有害废物,引起养殖水体严重富营养化,水环... 随着集约化水产养殖的发展,鱼塘单产不断提高,养殖密度越来越大,鱼体排泄物、残饵等沉积在塘底越来越厚,淤泥沉积使池塘有效水深越来越浅,底泥大量释放氨氮、亚硝酸盐、硫化物、硫酸盐等有害废物,引起养殖水体严重富营养化,水环境恶化,直接破坏养殖水域生态平衡,使水产动物疾病频发、水产品量产下降、质量和安全得不到保障,养殖效益降低,池塘底泥淤积和水质恶化已成为制约渔业发展的瓶颈问题。传统的底泥和水质改良方法主要为人工清淤、机械清淤、夏季晒塘、使用药物等方法,但由于成本较高、存在二次污染的风险、影响正常的渔业生产周期等原因未能得到有效推广。近两年来重庆市开始试点推广鱼塘底泥自动排污水质改良技术,深受渔民欢迎,它具有成本低、效果好、见效快、操作简便等优势,同时具有低碳、环保、底泥变废为宝的功效。一次建设投入,长期受益,能保证鱼池经久不衰持续发挥正常功能,保障渔业健康、稳定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池塘底泥 水质恶化 改良技术 自动排污 鱼塘 集约化水产养殖 水产动物疾病 渔业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蟹池塘养殖中如何防治蓝藻
12
作者 杨锋 《科学养鱼》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86-86,共1页
随着气温升高,一些养殖问题也随之而来。在众多的养殖问题中最难解决的就是蓝藻的暴发问题。2014年实际养殖过程中发现,在6月中旬便陆陆续续地有蟹塘出现了蓝藻。蓝藻在温度高、气压低的时候容易大量暴发。暴发时常在下风口形成深绿色... 随着气温升高,一些养殖问题也随之而来。在众多的养殖问题中最难解决的就是蓝藻的暴发问题。2014年实际养殖过程中发现,在6月中旬便陆陆续续地有蟹塘出现了蓝藻。蓝藻在温度高、气压低的时候容易大量暴发。暴发时常在下风口形成深绿色油漆状油膜,取水仔细观察可以看见水中悬浮针尖大小的绿色颗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风口 池塘养殖 深绿色 池塘底泥 优势物种 富营养化 藻种 鱼腥藻 生物肥 高温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生长阶段中国花鲈肠道和环境微生物群落分析 被引量:3
13
作者 梁祖銮 赵吉臣 +1 位作者 廖敏泽 孙成波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15-224,共10页
为探究中国花鲈(Lateolabrax maculatus)不同生长阶段肠道和养殖环境微生物组成,选择3月龄(小规格组,体质量为79.89 g±14.97 g)、6月龄(中规格组,体质量为212.67 g±30.32 g)和9月龄(大规格组,体质量为427.56 g±69.56 g)... 为探究中国花鲈(Lateolabrax maculatus)不同生长阶段肠道和养殖环境微生物组成,选择3月龄(小规格组,体质量为79.89 g±14.97 g)、6月龄(中规格组,体质量为212.67 g±30.32 g)和9月龄(大规格组,体质量为427.56 g±69.56 g)3个不同生长阶段的中国花鲈,采集其肠道微生物和环境微生物(养殖水和池塘底泥)进行16S rDNA基因测序数据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月龄的中国花鲈肠道微生物与环境微生物群落结构有较大差异,而不同生长阶段的环境微生物群落结构则无显著性差异(P>0.05);环境微生物中双色藻属(Cyanobium_PCC-6307)作为差异物种,表现出与硝酸盐氮呈负相关;肠道微生物分析显示,门水平上,3月龄和6月龄中国花鲈肠道中厚壁菌门(Firmicutes)丰度低于9月龄中国花鲈,属水平上,3月龄和6月龄中国花鲈肠道中富集的可促进糖利用的鲸杆菌属(Cetobacterium)丰度高于9月龄中国花鲈,罗姆布茨菌属(Romboutsia)肠道微生物差异贡献度最高。研究表明,不同养殖阶段的环境微生物群落结构无显著性差异,不同月龄中国花鲈间的肠道微生物群落结构有显著性差异,中国花鲈肠道微生物群落结构受养殖环境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花鲈 肠道微生物 环境微生物 池塘底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孔增氧在松浦镜鲤鱼种高效培育中的应用效果
14
作者 胡建勇 李林 +3 位作者 高攀 时春明 韩小丽 郭江 《科学养鱼》 2016年第5期5-5,共1页
近年来,松浦镜鲤成为新疆地区最重要的大宗淡水鱼类品种之一,据不完全统计,全疆松浦镜鲤养殖年产量约占本地区鲤鱼养殖总产量的25%。为了提高本地区松浦镜鲤苗种培育技术,笔者尝试利用池塘微孔增氧技术开展松浦镜鲤大规格鱼种高效培育模... 近年来,松浦镜鲤成为新疆地区最重要的大宗淡水鱼类品种之一,据不完全统计,全疆松浦镜鲤养殖年产量约占本地区鲤鱼养殖总产量的25%。为了提高本地区松浦镜鲤苗种培育技术,笔者尝试利用池塘微孔增氧技术开展松浦镜鲤大规格鱼种高效培育模式,效果显著,为本地区松浦镜鲤养殖提供技术参考。一、材料与方法1.试验地点及池塘条件试验用池塘20亩,池深3.5米,池塘底泥厚度10厘米,护坡无杂草;进排水设施完善。养殖用水为地下井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镜鲤 松浦 增氧 池塘底泥 鱼种培育 大规格鱼种 养殖用水 苗种培育技术 地下井水 排水设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产养殖过程底质改良技术 被引量:2
15
作者 袁霞 范秋惠 《科学养鱼》 2015年第8期86-86,共1页
"养鱼先养水",因为水是养殖动物赖以生存的生活环境,但是好的底质是养水的先决条件,水质在某种意义上是底质的表现形式,改善底质是改善水质的基础。随着水产养殖业的不断发展,一味追求高产的措施对水产养殖池塘底质环境造成了很大的污... "养鱼先养水",因为水是养殖动物赖以生存的生活环境,但是好的底质是养水的先决条件,水质在某种意义上是底质的表现形式,改善底质是改善水质的基础。随着水产养殖业的不断发展,一味追求高产的措施对水产养殖池塘底质环境造成了很大的污染,破坏了水产养殖池塘原有的生态平衡,水产养殖池塘底质的改良迫在眉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产养殖 池塘底质 改良技术 养水 池塘底泥 养殖池塘 生物塘 池塘底部 生活环 高密度养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例使用生石灰清塘不当引发草鱼死亡的原因分析
16
作者 张辉 白海锋 +3 位作者 高志 李学智 李引娣 袁永锋 《科学养鱼》 2020年第7期17-18,共2页
2018年4月,陕西省眉县一口生态休闲庄园养鱼塘,在用生石灰清塘后放入的草鱼有大量死亡现象,笔者及其防控团队立刻赶赴现场进行调查处理。现报道如下。一、养殖基本情况该生态庄园养殖户养殖草鱼塘20亩,池塘为水泥板护坡,水深2.0米,为多... 2018年4月,陕西省眉县一口生态休闲庄园养鱼塘,在用生石灰清塘后放入的草鱼有大量死亡现象,笔者及其防控团队立刻赶赴现场进行调查处理。现报道如下。一、养殖基本情况该生态庄园养殖户养殖草鱼塘20亩,池塘为水泥板护坡,水深2.0米,为多年养鱼老池塘,池塘底泥厚度10~20厘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死亡现象 生态休闲 养鱼塘 死亡的原因 池塘底泥 草鱼 水泥板 生态庄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违法使用禁用渔药后期处理措施初探
17
作者 曹华 《科学养鱼》 2019年第11期41-41,共1页
随着国家和公众对食品安全问题关注度的提高,水产品质量安全已摆上了渔业部门日常管理的重要位置。渔业部门通过多种抽样检测手段来发现养殖户违法使用禁用渔药的情况,一旦发现有违禁药物残留,渔业部门会采取无害化处理方式处理残留水产... 随着国家和公众对食品安全问题关注度的提高,水产品质量安全已摆上了渔业部门日常管理的重要位置。渔业部门通过多种抽样检测手段来发现养殖户违法使用禁用渔药的情况,一旦发现有违禁药物残留,渔业部门会采取无害化处理方式处理残留水产品,但对水体和池塘底泥的处理比较棘手,还没有规范的处理方式。2018年某地发生了一起养殖户违法使用孔雀石绿的案件,当地采取了一系列处理措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违禁药物 水产品质量安全 渔业部门 抽样检测 孔雀石绿 池塘底泥 处理方式 无害化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