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4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麦角新碱联合氨甲环酸对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患者凝血功能及血清学指标的影响
1
作者 余文 王银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25年第3期592-595,共4页
目的:分析麦角新碱联合氨甲环酸对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PPH)患者凝血功能及血清学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5月~2024年3月期间本院诊疗的宫缩乏力性PPH患者102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氨甲环酸,52例)和观察... 目的:分析麦角新碱联合氨甲环酸对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PPH)患者凝血功能及血清学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5月~2024年3月期间本院诊疗的宫缩乏力性PPH患者102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氨甲环酸,52例)和观察组(麦角新碱联合氨甲环酸治疗,50例)。分析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产后出血量、止血时间、凝血功能[纤维蛋白原(FIB)、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及血清学指标[白介素(IL)-6、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皮质醇(Cor)]水平。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产后出血量、止血时间降低幅度均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APTT、PT、TT水平均比治疗前显著降低,FIB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的APTT、PT、TT、FIB水平的变化幅度均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IL-6、ACTH、TNF-α、Cor水平均比治疗前显著提高,但观察组的IL-6、ACTH、TNF-α、Cor水平升高幅度均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麦角新碱联合氨甲环酸治疗宫缩乏力性PPH,能提高疗效,降低产后出血量,减少止血时间,改善凝血功能,减轻应激反应,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角新碱 氨甲环酸 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 凝血功能 血清学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脉注射联合关节腔灌注氨甲环酸对肩关节镜肩袖修补术后患者的作用效果
2
作者 邢林卿 胡明鑫 +4 位作者 董永浩 王勇 张保龙 尤笑迎 尹万乐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4年第12期2180-2184,共5页
目的 探究静脉注射联合关节腔灌注氨甲环酸对肩关节镜肩袖修补术后患者的影响。方法 收集医院2020年2月至2022年11月收治的84例接受肩关节镜肩袖修补术患者的临床资料。依照术中止血干预方式分为观察组(56例,静脉注射联合关节腔灌注氨... 目的 探究静脉注射联合关节腔灌注氨甲环酸对肩关节镜肩袖修补术后患者的影响。方法 收集医院2020年2月至2022年11月收治的84例接受肩关节镜肩袖修补术患者的临床资料。依照术中止血干预方式分为观察组(56例,静脉注射联合关节腔灌注氨甲环酸)和对照组(28例,氨甲环酸静脉注射)。比较两组血红蛋白、手术出血量、手术时间、肩关节肿胀情况、疼痛程度、肩关节功能、并发症、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水平。结果 术后1 d两组血红蛋白下降,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01)。两组手术出血量、手术时间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肩关节周径组间、时间、交互效应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 d,两组疼痛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2 d的疼痛评分均低于术后1 d(P<0.001)。术后1个月两组肩关节功能评分均高于术前,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01)。两组术后IL-1β、TNF-α、MMP-3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01)。结论 静脉注射联合关节腔灌注氨甲环酸应用于肩关节镜肩袖修补手术中能够有效发挥止血作用,减轻炎症反应,缓解患者疼痛,改善肩关节功能,相对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甲环酸 肩关节镜 肩袖修补手术 止血 炎症 疼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次给药法静滴氨甲环酸对双节段后路腰椎椎间融合术后白细胞与红细胞沉降率及C反应蛋白的影响
3
作者 郝申申 安晓龙 +5 位作者 董胜利 刘帅 李洪珂 王鹏程 张韶民 康凯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24年第10期978-984,共7页
目的:观察单次给药法静滴氨甲环酸(tranexamic acid,TXA)在双节段后路腰椎椎间融合术(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PLIF)中的安全性与有效性,并探讨围术期的白细胞(white blood cell,WBC)、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 目的:观察单次给药法静滴氨甲环酸(tranexamic acid,TXA)在双节段后路腰椎椎间融合术(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PLIF)中的安全性与有效性,并探讨围术期的白细胞(white blood cell,WBC)、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和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的变化及趋势。方法:自2020年10月至2022年9月,采用双节段PLIF治疗了46例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其中男18例,女28例,年龄34~80(60.24±10.68)岁。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28例,男12例,女16例;年龄(61.04±9.03)岁;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3例,腰椎管狭窄症(lumbar spinal stenosis,LSS)18例,腰椎滑脱症(lumbar spondylolisthesis,LS)7例;在全身麻醉后切皮前15 min开始一次性静滴TXA(1 g/100 ml)。对照组18例,男6例,女12例;年龄(59.00±13.04)岁;LDH 5例,LSS 9例,LS 4例;不使用TXA。记录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DVT)、术后住院时间、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凝血酶时间(thrombin time,TT)、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血小板(platelet,PLT)、红细胞(red blood cell,RBC)、血红蛋白(hemoglobin,HB)、红细胞压积(hematocrit,HCT),术后第1、4、7天和末次测量的WBC、ESR和CRP。结果:术后患者伤口愈合良好,均无DVT。46例患者获随访,时间3~6个月。观察组术中出血量400.0(300.0,500.0)ml、术后引流量260.0(220.0,450.0)ml,低于对照组600.0(400.0,1000.0)ml及395.0(300.0,450.0)ml(P<0.05)。两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APTT、PT、TT、FIB、PLT、RBC、HB、HCT,术后不同时间WBC、ESR和CRP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单次给药法静滴TXA可减少双节段PLIF失血,且对术后的WBC、ESR和CRP无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节段后路腰椎椎间融合术 氨甲环酸 失血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氨基己酸与氨甲环酸在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临床疗效与输血成本比较 被引量:1
4
作者 张天一 李立新 +5 位作者 孔繁林 朱军 吴建伟 陈胜乐 路博 樊国峰 《安徽医学》 2024年第3期337-341,共5页
目的 比较氨基己酸(EACA)和氨甲环酸(TXA)在全髋关节置换术(THA)中应用的临床疗效和输血成本。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至2021年6月在河北中石油中心医院行THA治疗的25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干预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EACA组(n=156)和TX... 目的 比较氨基己酸(EACA)和氨甲环酸(TXA)在全髋关节置换术(THA)中应用的临床疗效和输血成本。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至2021年6月在河北中石油中心医院行THA治疗的25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干预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EACA组(n=156)和TXA组(n=103)。两组患者的止血药使用方式皆是静脉联合局部用药。对比两组患者围手术期失血相关的指标、输血相关的费用、手术和住院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的差异;比较两组术前、术后1 d血常规指标差异。结果 TXA组和EACA组在围手术期失血指标、术前与术后第1天血常规指标的变化值、输血比例、手术和住院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计算围术期输血相关的成本发现,相对于TXA而言,EACA的使用会增加患者的平均输血相关费用95.55元。结论 在THA中应用TXA与EACA均可有效减少血液丢失和输血,虽然两药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差异不明显,但EACA的经济成本高于TXA。因此,在我国临床实践中不推荐使用EACA作为TXA的替代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己 氨甲环酸 全髋关节置换术 失血量 输血 成本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氨甲环酸联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在预防产后出血及改善睡眠中的作用 被引量:1
5
作者 苏青青 《北方药学》 2024年第3期101-103,共3页
目的:分析氨甲环酸联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在预防产后出血及睡眠改善中的作用。方法:对在龙岩人民医院进行生产的106例产妇展开分组对比试验,病例收集时间为2022年6月-2023年6月,按照随机投掷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即观察组(53例,给予氨甲环酸... 目的:分析氨甲环酸联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在预防产后出血及睡眠改善中的作用。方法:对在龙岩人民医院进行生产的106例产妇展开分组对比试验,病例收集时间为2022年6月-2023年6月,按照随机投掷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即观察组(53例,给予氨甲环酸+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治疗)和对照组(53例,仅给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治疗)。比较两组产后出血情况、睡眠情况[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凝血功能[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临床疗效、血流动力学水平[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结果:产后2h、12h、24h,观察组的出血量均比对照组少(P<0.05);产后24h,观察组PSQI评分比对照组低,PT、APTT、TT均比对照组短,FIB、D-D、SBP、DBP、HR均比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2.45%高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77.36%(χ^(2)=4.711,P<0.05)。结论:氨甲环酸联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治疗,效果良好,不仅能有效防控产后出血,还能对患者的凝血功能、血流动力学、睡眠质量等产生积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甲环酸 卡前列素丁三醇 产后出血 睡眠改善 凝血功能 血流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部刮痧联合外敷氨甲环酸溶液治疗黄褐斑临床观察
6
作者 张玉波 王建锋 +3 位作者 卢晨 史思怡 张汪林 朱梦欢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24年第11期2192-2195,共4页
目的:观察面部刮痧联合外敷氨甲环酸溶液治疗黄褐斑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女性黄褐斑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30)和观察组(n=30),对照组用氨甲环酸溶液外敷,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面部刮痧,2组患者的治疗时间均为12周。比较2组患者... 目的:观察面部刮痧联合外敷氨甲环酸溶液治疗黄褐斑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女性黄褐斑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30)和观察组(n=30),对照组用氨甲环酸溶液外敷,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面部刮痧,2组患者的治疗时间均为12周。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皮损面积及颜色评分、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评分(DLQI)的变化以及对治疗效果的满意度。结果:2组患者治疗后皮损面积及颜色评分、DLQI评分较治疗前均降低,具有统计学差异;治疗后观察组的皮损面积颜色评分及DLQI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对照组满意率明显低于观察组,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面部刮痧联合外敷氨甲环酸溶液治疗黄褐斑安全有效,患者的满意度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褐斑 面部刮痧 氨甲环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氨甲环酸联合宫腔支架球囊治疗前置胎盘产后出血
7
作者 曲艳冰 陈金玲 冯元元 《华夏医学》 CAS 2024年第1期165-170,共6页
目的探讨氨甲环酸联合宫腔支架球囊压迫对前置胎盘产后出血的治疗作用。方法按照治疗方案不同将信阳职业技术学院附属医院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收治的60例前置胎盘产后出血患者分为2组,每组30例。对照组行宫腔支架球囊压迫,联合组在对... 目的探讨氨甲环酸联合宫腔支架球囊压迫对前置胎盘产后出血的治疗作用。方法按照治疗方案不同将信阳职业技术学院附属医院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收治的60例前置胎盘产后出血患者分为2组,每组30例。对照组行宫腔支架球囊压迫,联合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氨甲环酸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有效率,手术相关指标,子宫动脉血流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等子宫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D-二聚体(D-D)等凝血功能指标,并发症,不良反应。结果联合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67%,高于对照组的7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组产后2 h及24 h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止血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I、RI及FIB、D-D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PT、APTT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氨甲环酸联合宫腔支架球囊压迫治疗前置胎盘产后出血可有效改善子宫动脉血流动力学,有助于凝血功能稳定,有更好的止血和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甲环酸 球囊压迫 前置胎盘 产后出血 凝血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氨甲环酸在减少肱骨近端骨折患者围手术期出血中的作用
8
作者 孙明浩 姚爱明 +2 位作者 张寰 仲冬 刘筱 《当代医药论丛》 2024年第4期35-38,共4页
目的:评估静脉应用氨甲环酸(TranexamicAcid,TXA)对肱骨近端骨折患者围手术期失血量及安全性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5月至2021年11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急诊外科收治的35例单纯肽骨近端骨折并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患者的临... 目的:评估静脉应用氨甲环酸(TranexamicAcid,TXA)对肱骨近端骨折患者围手术期失血量及安全性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5月至2021年11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急诊外科收治的35例单纯肽骨近端骨折并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是否使用TXA分为TXA组和对照组。TXA组在术前10min予以TXA1.0g静脉滴注,对照组不使用TXA。记录两组患者的基本信息(性别、年龄、体质指数)手术与受伤时间间隔、手术时长、切口长度、围手术期出血相关指标(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输血情况)及术前、术后第2天的血红蛋白(Hb)血细胞比容(HCT)和D-二聚体水平,同时统计并发症发生情况并计算总失血量。结果:两组手术与受伤时间间隔、手术时长、切口长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Hb、HCT、D-二聚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2天,TXA组Hb、HCT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D-二聚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XA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总失血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输血例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均未发生过敏、切口并发症、血栓栓塞等情况,均于术后3个月内获得骨折愈合。结论:静脉应用TXA可显著降低肱骨近端骨折患者围手术期失血量,且不增加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的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甲环酸 肱骨近端骨折 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出血 围手术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氧化碳点阵激光联合氨甲环酸治疗中重度黄褐斑的临床疗效分析
9
作者 肖珍珍 卓云倩 李睿 《北方药学》 2024年第7期15-16,41,共3页
目的:分析二氧化碳点阵激光联合氨甲环酸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取2022年5月—2023年2月86例中重度黄褐斑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3例)、对照组(43例)。对照组采取二氧化碳点阵激光治疗,观察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入氨甲环酸治疗。比较两... 目的:分析二氧化碳点阵激光联合氨甲环酸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取2022年5月—2023年2月86例中重度黄褐斑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3例)、对照组(43例)。对照组采取二氧化碳点阵激光治疗,观察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入氨甲环酸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与不良反应的差异,比较两组治疗前后黄褐斑面积、黄褐斑严重指数评分的变化,最后比较两组满意度的差异。结果:①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②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观察组治疗前后黄褐斑面积、黄褐斑严重指数评分的变化幅度高于对照组(P<0.05);④观察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二氧化碳点阵激光联合氨甲环酸具有较高的疗效与安全性,有助于缩小黄褐斑面积,减轻黄褐斑的严重程度,提高治疗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点阵激光 氨甲环酸 中重度黄褐斑 临床疗效 安全性 满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氨甲环酸三种给药途径对老年性粗隆间骨折患者术后围术期指标及静脉血栓的影响
10
作者 熊廷亮 周杏波 +2 位作者 邓黛丽 康正阳 王得全 《北方药学》 2024年第5期84-86,共3页
目的:探讨氨甲环酸三种给药途径对老年性粗隆间骨折行PFNAⅡ内固定术围手术期失血量及深静脉血栓发生的影响。方法:将2020年3月至2022年12月我院骨科治疗的股骨粗隆间骨折老年患者137例随机分为三组,所有患者都行PFNAⅡ内固定术,A组为... 目的:探讨氨甲环酸三种给药途径对老年性粗隆间骨折行PFNAⅡ内固定术围手术期失血量及深静脉血栓发生的影响。方法:将2020年3月至2022年12月我院骨科治疗的股骨粗隆间骨折老年患者137例随机分为三组,所有患者都行PFNAⅡ内固定术,A组为术前静脉注射组,B组为术中局部注射组,C组为联合注射组。比较三组患者手术前后的血红蛋白水平以及术中隐性出血量、显性出血量、总失血量。比较三组的输血率和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结果:术后1d及术后3d,联合注射组患者的HGB水平均高于静脉注射组和局部注射组(P<0.05);联合注射组患者的隐性失血量、显性失血量、总失血量均低于静脉注射组和局部注射组(P<0.05);术后输血率A组(26.09%)、B组(22.73%)均高于C组(12.77%)(P<0.05),A、B两组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静脉血栓发生率A组(13.04%)、B组(11.36%)均高于C组(12.13%)(P<0.05),A、B两组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氨甲环酸给药途径采用联合注射,效果最佳,能够有效减少股骨粗隆骨折患者围手术期失血量,改善机体血红蛋白水平,并降低DVT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粗隆间骨折 氨甲环酸 围手术期失血 深静脉血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服与静脉注射氨甲环酸在原发性全髋关节和膝关节置换术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分析
11
作者 刘文坤 赵颖 +1 位作者 王允江 邢林卿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24年第9期1916-1919,共4页
目的:探究氨甲环酸采用口服和静脉注射的给药方式在原发性全髋关节和膝关节置换术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2022年11月至2023年11月收治的136例原发性全髋关节和膝关节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研究组,各68例,对照组给予静... 目的:探究氨甲环酸采用口服和静脉注射的给药方式在原发性全髋关节和膝关节置换术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2022年11月至2023年11月收治的136例原发性全髋关节和膝关节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研究组,各68例,对照组给予静脉注射氨甲环酸1.0 g治疗,研究组给予口服氨甲环酸2.0 g治疗。观察记录两组治疗前、治疗后3 d出血量及治疗前、治疗后3 d应用全自动凝血分析仪、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凝血功能、炎症因子及血管内皮功能指标水平,分析临床效果。结果:治疗后,相比对照组,研究组出血量、凝血原酶时间(Prothrombin time,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水平、可溶性血栓调节蛋白(Soluble thrombmodulin,sTM)、E-选择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水平略低(P>0.05);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水平、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水平及治疗总有效率略高(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口服与静脉注射氨甲环酸用于原发性全髋关节和膝关节置换术中均有显著治疗效果,但口服氨甲环酸安全性更高,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服 静脉注射 氨甲环酸 原发性全髋关节 膝关节置换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氨甲环酸减少双侧全膝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出血的有效性及安全性观察 被引量:17
12
作者 顾建明 杜辉 +2 位作者 姜旭 张竞 周一新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6期14-16,共3页
目的探讨氨甲环酸减少同期双侧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出血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12年5月~2015年1月同期行双侧人工全膝置换术患者83例,2013年7月以前手术患者45例为对照组,2013年7月以后手术患者38例为观察组。两组均采用... 目的探讨氨甲环酸减少同期双侧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出血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12年5月~2015年1月同期行双侧人工全膝置换术患者83例,2013年7月以前手术患者45例为对照组,2013年7月以后手术患者38例为观察组。两组均采用全身或椎管麻醉、于止血带下完成手术。观察组上止血带前静滴氨甲环酸1 g(10 m L),手术结束后关节腔内注射氨甲环酸4 g;对照组未使用氨甲环酸。记录两组术后引流量、总失血量、隐性出血量、输血率、输血量、血红蛋白水平、血小板计数以及症状性静脉栓塞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后总引流量分别为(177.8±166.7)和(509.9±326.4)m L,总失血量分别为(678.1±366.1)和(1 581.9±563.0)m L,隐性失血量分别为(500.3±298.6)和(1 089.0±578.0)m L,总输血量分别为(1.4±1.9)和(5.5±2.9)U,输血率分别为44.7%(17/38)和97.8%(44/45),两组比较P均<0.01;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后第5天血红蛋白水平分别为(100.8±112.4)和(95.1±10.5)g/d L,两组比较P<0.01;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后血小板计数、发生症状性静脉血栓情况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结论静滴结合关节内注射氨甲环酸可减少同期双侧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术后出血量,且不增加血栓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甲环酸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 隐性出血 下肢深静脉血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脊柱手术发生氨甲环酸相关型癫痫1例 被引量:12
13
作者 顾力军 张洪美 +3 位作者 张斌 赵铁军 单鹏程 何名江 《中国骨伤》 CAS 2018年第3期276-278,共3页
患者,女,54岁,2017年3月15日因“右下肢疼痛无力4个月,加重1周”以腰椎内固定术后入院。患者4个月前因“腰椎管狭窄症”于我院行腰椎减压内固定手术治疗,术后右下肢疼痛无力,予脱水消肿、消炎止痛等治疗,症状逐渐减轻。
关键词 氨甲环酸 脊柱 外科手术 癫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控制性降压联合氨甲环酸对脑肿瘤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动脉血气及血电解质的影响 被引量:7
14
作者 骆喜宝 王菲 +4 位作者 刘志贵 覃祥玲 黄志华 朱玉民 翟庶文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7期15-17,共3页
目的探讨控制性降压(CH)联合氨甲环酸(TA)对脑肿瘤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动脉血气及血电解质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全麻脑肿瘤手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A、B组各20例。两组均在切开脑膜行颅内操作时采用硝普钠行CH,0.1%硝普钠4~5μg/(kg·... 目的探讨控制性降压(CH)联合氨甲环酸(TA)对脑肿瘤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动脉血气及血电解质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全麻脑肿瘤手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A、B组各20例。两组均在切开脑膜行颅内操作时采用硝普钠行CH,0.1%硝普钠4~5μg/(kg·min)持续微泵输注,控制平均动脉压(MAP)为60 mm Hg,关闭脑膜后终止CH。A组在CH基础上应用TA,切开皮肤前给予TA 10 mg/kg静脉注射,之后TA 1 mg/(kg·h)持续静脉滴注至手术结束。分别于麻醉前(T_1)、麻醉后降压前(T_2)、降压后30 min(T_3)、停止降压30 min(T_4)、术毕(T_5),用多参数监护仪监测MAP、中心静脉压(CV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用罗氏Cobas b123血气分析仪检测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血小板(PLT)及动脉血气[p H、动脉氧分压(PaO_2)、动脉血氧分压(PaCO_2)、碱剩余(BE)]、血电解质(K^+、Na^+、Cl-、Ca^(2+))。结果两组各时间点CVP、HR、SPO_2组间、组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组内T_2、T_3、T_4MAP与T_1比较均降低(P均<0.05),两组间各时间点MA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间和组内PL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Hb、HCT在T_2、T_3、T_4、T_5时与T_1比较均降低(P均<0.05),在T5时A组Hb、HCT大于B组(P均<0.05)。两组组间、组内各时间点动脉血气指标、血电解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CH联合TA对脑肿瘤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动脉血气及血电解质影响不大,且有一定的血液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肿瘤 控制性降压 氨甲环酸 血液保护 血流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氨甲环酸全身与局部联合应用在股骨转子间骨折中的应用 被引量:9
15
作者 林俊安 崔海东 +1 位作者 洪晔 吕书军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21年第7期601-604,共4页
目的:探讨氨甲环酸全身与局部联合应用在股骨转子间骨折中的应用。方法:自2017年1月至2019年10月收治100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8例)和对照组(52例)。所有患者接受相同的手术方式治疗,其中对照组术前20 min... 目的:探讨氨甲环酸全身与局部联合应用在股骨转子间骨折中的应用。方法:自2017年1月至2019年10月收治100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8例)和对照组(52例)。所有患者接受相同的手术方式治疗,其中对照组术前20 min给予氨甲环酸治疗,将15 mg/kg稀释于250 ml氯化钠注射液,静脉滴注;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于术中将氨甲环酸0.5 g溶于20 ml生理盐水注入股骨髓腔,进行局部治疗。比较两组失血量及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分析两组手术前后血液指标红细胞压积、血红蛋白、D-二聚体及纤维蛋白原水平,并观察两组血栓类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失血量、显性失血量、隐性失血量及术后引流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血红蛋白及红细胞压积较术前均明显下降(P<0.05),而观察组术后血红蛋白及红细胞压积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栓性并发症发生率为10.42%,与对照组(11.54%)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氨甲环酸全身与局部联合应用对降低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围手术期失血量、减少血细胞丢失具有重要临床意义,且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甲环酸 股骨骨折 髋骨折 失血 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氨甲环酸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中局部应用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6
16
作者 丁敏 祁伟 +3 位作者 刘方刚 徐正 顾永福 林木良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833-835,共3页
目的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是治疗股骨头无菌性坏死的重要方法。文中评价氨甲环酸在THA中局部关节腔内注射对于减少出血量及输血量的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7月至2013年7月解放军359医院收治的60例初次行单侧... 目的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是治疗股骨头无菌性坏死的重要方法。文中评价氨甲环酸在THA中局部关节腔内注射对于减少出血量及输血量的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7月至2013年7月解放军359医院收治的60例初次行单侧THA患者为研究对象,男性38例、女性22例,均为股骨头无菌性坏死,病程2~10年,平均6年,均采用后外侧入路。按照治疗方法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采取术中缝合切口后在关节腔内注射100mL氨甲环酸注射液处理;对照组患者不接受氨甲环酸注射。比较2组术中失血量、术后可见失血量、输血量、输血人数、术后血红蛋白等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2组术中失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00±60)mL vs(200±53)mL,P〉0.05],但试验组术后可见出血量少于对照组[(140±45)mL vs(362±53)mL,P〈0.05]、输血量少于对照组[(400±25)mL vs(750±50)mL,P〈0.05]、输血人数少于对照组(6 vs19,P〈0.05);术后血红蛋白值则明显高于对照组[(95±15)g/L vs(81±12)g/L,P〈0.05]。结论在全髋关节置换术中局部应用氨甲环酸可明显降低患者失血量及输血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甲环酸 全髋关节置换 血红蛋白 失血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氨甲环酸对减少肘关节僵硬松解术后出血的临床效果分析 被引量:9
17
作者 张玉富 李国珅 +3 位作者 查晔军 黄晓文 公茂琪 蒋协远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8期80-81,共2页
目的观察氨甲环酸对减少肘关节僵硬松解术后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肘关节僵硬患者47例,按照入院时间分为A组21例、B组26例,均采用肘关节松解术治疗。A组手术后松止血带前15 min静脉注入15mg/kg氨甲环酸,缝合关闭伤口后通过引流管注入... 目的观察氨甲环酸对减少肘关节僵硬松解术后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肘关节僵硬患者47例,按照入院时间分为A组21例、B组26例,均采用肘关节松解术治疗。A组手术后松止血带前15 min静脉注入15mg/kg氨甲环酸,缝合关闭伤口后通过引流管注入500 mg氨甲环酸,夹闭2 h后放开。B组未应用氨甲环酸,术后也未夹闭引流管。比较两组引流血量、拔除引流管时间、住院时间等。结果 A组术后第1天及总引流血量中位数分别为150.00、240.00 m L,B组分别为295.00、382.50 m L,两组比较,P均<0.05。结论氨甲环酸可减少肘关节僵硬松解术后出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肘关节僵硬 关节僵硬松解手术 氨甲环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氨甲环酸、乌司他丁对体外循环手术法洛四联症患儿凝血功能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6
18
作者 刘延芹 包文娟 +3 位作者 蒋玉娜 赵砚丽 罗超 杨永辉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9期48-49,共2页
目的观察氨甲环酸、乌司他丁单药或联合用药对体外循环手术法洛四联症患儿凝血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法洛四联症患儿共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氨甲环酸组、乌司他丁组和联合组,每组25例。氨甲环酸组术中静注氨甲环酸20 mg/kg,乌司他丁组... 目的观察氨甲环酸、乌司他丁单药或联合用药对体外循环手术法洛四联症患儿凝血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法洛四联症患儿共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氨甲环酸组、乌司他丁组和联合组,每组25例。氨甲环酸组术中静注氨甲环酸20 mg/kg,乌司他丁组静注乌司他丁10 000 U/kg,联合组同时静注氨甲环酸20 mg/kg、乌司他丁10 000U/kg,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记录患儿术中失血量、术后输血量、术后引流量和呼吸支持时间。检测血常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清纤维蛋白原(FIB)、血清D-二聚体(DD)。结果氨甲环酸组、乌司他丁组及联合组患儿术中出血量、术后输血量、术后引流量、呼吸支持时间、PT、APTT、DD水平低于对照组,联合组低于氨甲环酸组、乌司他丁组(P均<0.05);联合组FIB水平高于其余三组(P均<0.05)。结论氨甲环酸和乌司他丁对体外循环手术法洛四联症患儿的凝血功能均有保护作用,且两药联用效果优于单独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洛四联症 体外循手术 氨甲环酸 乌司他丁 凝血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剂量氨甲环酸对脊柱手术患者出血量的影响 被引量:8
19
作者 孟祥雪 鲍红光 +5 位作者 张晓群 张勇 斯妍娜 谢欣怡 徐亚杰 许常娥 《山东医药》 CAS 2014年第40期62-63,共2页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氨甲环酸(TXA)对脊柱手术患者出血量的影响。方法将60例择期行脊柱手术患者随机分为A、B、C组各20例,A、B组麻醉诱导后切皮前15 min内分别静注负荷量的TXA 20、10 mg/kg,然后静脉泵注维持量的TXA 2、1 mg/(kg·h)...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氨甲环酸(TXA)对脊柱手术患者出血量的影响。方法将60例择期行脊柱手术患者随机分为A、B、C组各20例,A、B组麻醉诱导后切皮前15 min内分别静注负荷量的TXA 20、10 mg/kg,然后静脉泵注维持量的TXA 2、1 mg/(kg·h)至手术结束;C组同时点静注等量生理盐水。于术前和术毕取血测定Hb、HCT、PLT、PT和APTT,记录术中总出血量、输液量、输血量和尿量。结果与术前比较,三组术毕Hb、HCT、PLT降低(P均<0.05);A、B组术毕Hb、HCT、PLT高于C组(P均<0.05),A组术毕Hb、HCT、PLT高于B组(P均<0.05)。A、B组术中出血量少于C组(P均<0.05),A组术中出血量少于B组(P<0.05);各组术毕PT、APTT组间比较,P均>0.05。结论 TXA可减少脊柱手术患者术中出血量,且具有剂量依赖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手术 氨甲环酸 出血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膝关节置换术中静滴氨甲环酸对围手术期失血量的影响 被引量:9
20
作者 王建祥 金宝城 +1 位作者 王友 孟繁杰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46-47,共2页
目的探讨人工膝关节置换术(TKA)中应用氨甲环酸减少围手术期失血量的效果。方法行TKA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6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3例。观察组于术中松止血带前15 min给予氨甲环酸静滴,对照组静滴等量生理盐水。比较两组围手... 目的探讨人工膝关节置换术(TKA)中应用氨甲环酸减少围手术期失血量的效果。方法行TKA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6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3例。观察组于术中松止血带前15 min给予氨甲环酸静滴,对照组静滴等量生理盐水。比较两组围手术期失血量、Hb、输血例数、输血量、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发生率。结果两组术中失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术后可见失血量、输血例数及输血量低于对照组,Hb高于对照组(P均<0.05)。两组手术前后PT、APT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均未发生下肢DVT。结论 TKA术中静滴氨甲环酸能降低患者围手术期失血量,减少术后输血,且不影响凝血功能,不增加下肢DVT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甲环酸 人工膝关节置换术 失血量 凝血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