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0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机械通气第24小时的氧合指数对患者预后的影响
1
作者 张连 江政英 郭光华 《中国实用医药》 2024年第5期37-40,共4页
目的探讨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患者行机械通气第24小时的氧合指数(OI)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142例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行机械通气患者,根据第24小时的OI值分为A组[OI≤200 mm Hg(1 mm Hg=0.133 kPa),36例]、B组(200 mm Hg<OI≤300 mm H... 目的探讨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患者行机械通气第24小时的氧合指数(OI)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142例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行机械通气患者,根据第24小时的OI值分为A组[OI≤200 mm Hg(1 mm Hg=0.133 kPa),36例]、B组(200 mm Hg<OI≤300 mm Hg,46例)、C组(OI>300 mm Hg,60例)。比较三组一般资料及预后情况;依据预后情况将患者分为预后不良组(86例)与预后良好组(56例)。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机械通气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结果三组年龄、烧伤总面积(TBSA)、机械通气前氧分压(PaO_(2))、二氧化碳分压(PaCO_(2))、血氧饱和度(SaO_(2))及预后情况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年龄(40.07±21.20)岁小于A组的(54.64±17.83)岁和B组的(51.72±17.99)岁(P<0.05);B组TBSA(60.43±29.04)%和C组TBSA(62.89±24.85)%小于A组的(74.14±21.90)%,预后不良率54.3%、48.3%低于A组的88.9%(P<0.05)。机械通气前,A组和B组PaO_(2)水平显著低于C组,PaCO_(2)高于C组(P<0.05);B和C组SaO_(2)高于A组(P<0.05)。三组机械通气开始时间、三度烧伤面积及入院延迟复苏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不良组与预后良好组患者的年龄、TBSA、机械通气后第24小时OI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不良组与预后良好组患者的机械通气开始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及机械通气前PaO_(2)、PaCO_(2)、SaO_(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将筛选出P<0.05的因素纳入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排除混杂因素后,结果显示:机械通气后第24小时OI≤200 mm Hg、TBSA大、老年是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行机械通气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OR=5.551、1.046、10.187,P<0.05)。结论机械通气第24小时OI≤200 mm Hg的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患者预后不良,TBSA越大,机械通气前PaO_(2)及SaO_(2)越低,通气后第24小时的OI可能越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 吸入性损伤 机械通气 氧合指数 预后不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洛酮不同用药方案对急性酒精中毒患者体征及氧合指数的影响
2
作者 张娜娜 贺文博 +1 位作者 吴萌萌 苗林英 《淮海医药》 CAS 2024年第6期624-627,共4页
目的:观察纳洛酮不同用药方案在急性酒精中毒治疗中的效果及对患者体征和氧合指数的影响。方法:选取某院2022年1月—2024年6月收治的112例急性酒精中毒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和B组,各56例。A组按0.8毫克/次经静脉注射... 目的:观察纳洛酮不同用药方案在急性酒精中毒治疗中的效果及对患者体征和氧合指数的影响。方法:选取某院2022年1月—2024年6月收治的112例急性酒精中毒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和B组,各56例。A组按0.8毫克/次经静脉注射纳洛酮,15分钟/次;B组将3.2 mg纳洛酮加入250 mL的0.9%氯化钠溶液稀释后经静脉泵入,60分钟/次,2组均连续给药3 h。比较2组血清β-内啡肽(β-EP)水平、氧化应激指标[还原型谷胱甘肽(GSH)、丙二醛(MDA)、皮质醇(COR)]水平、恢复时间(意识、自主站立、语言表达恢复时间、血压达标时间)、基础体征[心率(HR)、呼吸频率(RR)]、氧合指数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用药1、2、3 h后,B组血清β-EP水平分别为(323.45±30.61)ng/L、(266.47±25.43)ng/L、(125.75±20.13)ng/L,均低于A组的(348.72±30.66)ng/L、(280.33±25.77)ng/L、(140.33±20.28)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B组血清GSH、MDA、COR分别为(65.25±10.31)U/L、(10.77±3.12)nmol/mL、(325.75±20.66)nmol/L,均低于A组的(70.44±10.28)U/L、(13.39±4.41)nmol/mL、(338.75±20.35)n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意识、自主站立、语言表达恢复时间及血压达标时间分别为(2.41±0.75)h、(8.25±1.77)h、(3.11±0.27)h、(10.46±2.45)h,均短于A组的(3.02±0.75)h、(10.33±2.41)h、(4.49±1.52)h、(12.36±3.17)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B组HR、RR分别为(70.24±10.31)次/分钟、(17.22±3.41)次/分钟,均低于A组的(76.63±10.44)次/分钟、(19.45±3.36)次/分钟;氧合指数为(341.22±30.67)mmHg,高于A组的(320.33±30.25)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不良反应发生率(8.93%)低于A组(23.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静脉持续泵入纳洛酮能改善急性酒精中毒患者β-EP水平并减轻氧化应激损伤,有利于加快患者恢复进程、稳定基础体征,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酒精中毒 纳洛酮 用药方案 Β-内啡肽 氧合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洛酮对急诊酒精中毒体征及氧合指数的影响
3
作者 韩乐乐 《华夏医学》 CAS 2024年第3期87-92,共6页
目的观察纳洛酮不同用药方案在酒精中毒患者急诊治疗中的效果及对体征、氧合指数的影响。方法选取112例急性酒精中毒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6例。A组经静脉注射0.8 mg纳洛酮,连续给药12次,每次间隔15 min;B组每小时经静脉泵入3.2 mg纳... 目的观察纳洛酮不同用药方案在酒精中毒患者急诊治疗中的效果及对体征、氧合指数的影响。方法选取112例急性酒精中毒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6例。A组经静脉注射0.8 mg纳洛酮,连续给药12次,每次间隔15 min;B组每小时经静脉泵入3.2 mg纳洛酮和250 mL浓度为0.9%的氯化钠注射液,连续给药3 h。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结果B组用药1、2、3 h后的β-EP水平以及治疗后还原型谷胱甘肽(GSH)、丙二醛(MDA)、皮质醇(COR)的水平均低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B组意识恢复、自主站立恢复、语言表达恢复、血压达标的时间均短于A组(P<0.05);治疗后,B组的药物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A组(P<0.05)。结论经静脉持续泵入纳洛酮能迅速改善β-EP水平并减轻氧化应激损伤,有利于加快患者恢复进程、促进临床特征及氧合指数恢复,并降低药物相关不良反应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酒精中毒 纳洛酮 氧合指数 用药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氧合指数为控制窗进行序贯性机械通气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5
4
作者 仲崇辉 张建 姜有珠 《安徽医学》 2015年第10期1229-1231,共3页
目的探讨以氧合指数(OI)控制窗为切换点进行序贯性机械通气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临床效果。方法 40例ARDS患者在临床出现OI控制窗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0例。观察组立即拔除气管插管,改为经鼻罩/口鼻罩双水平正压通... 目的探讨以氧合指数(OI)控制窗为切换点进行序贯性机械通气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临床效果。方法 40例ARDS患者在临床出现OI控制窗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0例。观察组立即拔除气管插管,改为经鼻罩/口鼻罩双水平正压通气;对照组继续行气管内插管。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心率(HR)、呼吸频率(RR)、平均动脉压(MAP)、动脉血氧分压(PaCO)、OI及有创机械通气时间、总机械通气时间和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结果对照组和观察组出现OI控制窗时间分别为(7.8±2.7)d和(7.3±2.5)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患者治疗后RR、MAP、HR、PaCO及OI较治疗前均有所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较,治疗后RR、MAP、HR、PaCO2及O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有创机械通气时间、总机械通气时间和VAP发生率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OI控制窗为切换点进行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治疗ARDS,可明显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并大大降低VAP的发生率,减轻患者经济负担,患者转归情况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呼吸窘迫综 序贯性机械通气 氧合指数 控制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俯卧位机械通气对呼吸衰竭新生儿氧合指数的影响 被引量:10
5
作者 吴杰斌 蒋红侠 +2 位作者 许红 李传景 田贞尚 《儿科药学杂志》 CAS 2013年第3期6-9,共4页
目的:研究俯卧位机械通气对新生儿呼吸功能的改善以及对新生儿呼吸衰竭氧合指数(OI)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为2011年1月至2012年2月徐州市中心医院和宿州市立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收治给予机械通气治疗的呼吸衰竭新生儿51例,随机分为仰... 目的:研究俯卧位机械通气对新生儿呼吸功能的改善以及对新生儿呼吸衰竭氧合指数(OI)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为2011年1月至2012年2月徐州市中心医院和宿州市立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收治给予机械通气治疗的呼吸衰竭新生儿51例,随机分为仰卧位组26例和俯卧位组25例,分别对两组1 h、6 h时呼吸机参数、氧合指标、肺力学参数以及撤机时间、撤机后1 h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动脉血氧分压(PaO2)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俯卧位组1 h PaO2为(66.37±8.54)mm Hg,6 hPaO2为(68.42±10.43)mm Hg,分别较仰卧位组1 h PaO2的(61.22±9.43)mm Hg和6 h PaO2的(62.60±11.36)mm Hg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俯卧位组1 h OI(OI=PaO2/FiO2)为(167.88±26.97)mm Hg,6 h OI为(170.84±19.82)mm Hg,分别高于仰卧位组的1 h OI(151.66±21.04)mm Hg和6 h OI(156.94±23.51)mm Hg,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仰卧位组与俯卧位组撤机时间以及撤机后1 h PaCO2、PaO2变化相似,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俯卧位机械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与传统仰卧位相比,能更好地改善患儿呼吸衰竭症状,提高氧合指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俯卧位通气 氧合指数 呼吸衰竭 新生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乳酸清除率、氧合指数对重症肺炎合并休克患者预后的评估作用 被引量:11
6
作者 刘汉冕 杨日焰 +3 位作者 陈杏波 凌云 叶初阳 瞿嵘 《中国医药科学》 2016年第13期199-202,共4页
目的分析早期乳酸清除率、氧合指数对重症肺炎合并休克患者预后的评估作用。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ICU重症肺炎患者40例。将患者按照治疗结果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氧合指数、初始血乳酸水平以及6h乳酸... 目的分析早期乳酸清除率、氧合指数对重症肺炎合并休克患者预后的评估作用。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ICU重症肺炎患者40例。将患者按照治疗结果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氧合指数、初始血乳酸水平以及6h乳酸清除率、APACHEⅡ评分。按照6h乳酸清除率的高低将超过10%患者分为高乳酸清除率组和小于或等于10%分为低乳酸清除率组,对两组的6h血乳酸水平、APACHEⅡ评分以及治疗28d后死亡率以及呼吸衰竭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存活组与死亡组患者初始血乳酸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PACHEⅡ评分、氧合指数以及血乳酸清除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乳酸清除率组与低乳酸清除率组患者初始血乳酸以及APACHEⅡ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28d后死亡率、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酸清除率、氧合指数对重症肺炎合并休克患者预后具有的评估作用,值得深入研究与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清除率 氧合指数 重症肺炎 休克 评估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合指数及肺泡动脉氧分压差监测对小儿重症肺炎的临床价值分析 被引量:20
7
作者 杨轶男 王海燕 朝鲁门其其格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8年第1期72-75,共4页
目的探究氧合指数(OI)及肺泡动脉氧分压差(A-aDO_2)监测对小儿重症肺炎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7年3月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儿科收治的71例重症肺炎患儿临床资料设为研究组,并依据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APACHE-Ⅱ)评分分成研... 目的探究氧合指数(OI)及肺泡动脉氧分压差(A-aDO_2)监测对小儿重症肺炎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7年3月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儿科收治的71例重症肺炎患儿临床资料设为研究组,并依据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APACHE-Ⅱ)评分分成研究组A(≥40分)、研究组B(20~<40分)、研究组C(<20分)。另取同期71名健康儿童设为对照组,均予以血气监测。比较对照组与研究组、研究组不同时间点的OI/体表面积、A-aDO_2/体表面积水平以及研究组预后情况。结果研究组A、B、C的OI/体表面积水平较对照组低,以研究组A最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A、B、C的A-aDO_2/体表面积水平较对照组高,且研究组A最高(P<0.01);研究组AOI/体表面积水平较B、C低,BAOI/体表面积水平较C低,且研究组AA-aDO_2/体表面积水平较B、C高,BA-aDO_2/体表面积较C高,研究组OI/体表面积水平随治疗时间增加而提升,A-aDO_2/体表面积随治疗时间增加而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OI、A-aDO_2予以动态监测可评估重症肺炎患儿病情,指导临床治疗,改善预后,具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合指数 肺泡动脉分压差 小儿 重症肺炎 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侧卧护理对重症肺炎伴糖尿病患者呼吸频率和氧合指数的影响 被引量:19
8
作者 张楠 《护士进修杂志》 2019年第2期119-121,共3页
目的探讨不同侧卧护理对重症肺炎(SP)伴糖尿病(DM)患者呼吸频率(BR)和氧合指数(P(O_2)/FiO_2)的影响。方法本研究选取2016年5月-2018年5月来我院急诊重症医学科诊治的120例SP伴DM患者,使用计算机简单随机化分组分为对照组、观察A组和观... 目的探讨不同侧卧护理对重症肺炎(SP)伴糖尿病(DM)患者呼吸频率(BR)和氧合指数(P(O_2)/FiO_2)的影响。方法本研究选取2016年5月-2018年5月来我院急诊重症医学科诊治的120例SP伴DM患者,使用计算机简单随机化分组分为对照组、观察A组和观察B组各40例,患者均进行呼吸机辅助机械通气。其中,观察A组在SP伴DM的常规护理上,采取左45°半坐卧位-右45°卧位,观察B组在SP伴DM的常规护理上,采用左60°半坐卧位-右60°卧位,对照组行SP伴DM的常规护理,采取左30°半坐卧位-右30°卧位,比较患者上机前、上机后2h不同侧卧位对呼吸指标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A组和观察B组的BR均降低;与观察A组相比,观察B组的BR低于观察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A组和观察B组的P(O_2)/FiO_2均显著增加(P<0.01);与观察A组相比,观察B组的P(O_2)/FiO_2高于观察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SP伴DM患者,中高角度的侧卧位护理可明显改善呼吸短促症状,显著提高肺的氧合功能,从而改善SP患者的呼吸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侧卧 重症肺炎 糖尿病 呼吸频率 氧合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乌司他丁对ARDS患者氧合指数、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2
9
作者 曹媛媛 李云峰 李桂成 《中国医学工程》 2014年第12期139-140,共2页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的预后、氧合指数及细胞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2012年1月-2014年1月选取68例ARDS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性治疗,观察组在对照...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的预后、氧合指数及细胞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2012年1月-2014年1月选取68例ARDS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性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乌司他丁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预后效果、氧合指数及细胞炎症因子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病死率、Murray评分、APACHE II评分、SOFA评分、机械通气时间、入住ICU时间、平均住院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氧合指标(Pa O2/Fi O2)值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IL-6、IL-8、TNF-a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乌司他丁能有效改善ARDS患者氧合指数,抑制细胞炎症因子的生成,有利于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司他丁 急性呼吸窘迫综 氧合指数 炎症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酸氨溴索对呼吸机相关肺炎患者感染控制、氧合指数及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3
10
作者 高海波 郭翠翠 +1 位作者 王玉珍 张春民 《罕少疾病杂志》 2020年第3期4-6,共3页
目的探究盐酸氨溴索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患者感染控制、氧合指数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8年10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78例VAP患者为受试对象,按照入院顺序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39例。两组患者均采用氧疗及营养支持等... 目的探究盐酸氨溴索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患者感染控制、氧合指数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8年10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78例VAP患者为受试对象,按照入院顺序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39例。两组患者均采用氧疗及营养支持等常规对症支持治疗,研究组在其基础上给予静脉泵注注射用盐酸氨溴索。比较两组患者疗效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情况,记录治疗前及治疗2周后炎症因子(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分类)水平、肺部感染(CPIS)评分、氧合指数。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治疗2周后,两组患者的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分类及CPIS水平较治疗前均有下降,且研究组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P均<0.05);两组患者氧合指数较治疗前均有上升,且研究组上升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盐酸氨溴索可加大对VAP患者的感染控制力度和氧合指数,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酸氨溴索 VAP 感染控制 氧合指数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酸氨溴索对老年肺炎患者氧合指数、D-二聚体和炎症指标的影响及对患者预后的预测效能 被引量:5
11
作者 安红雨 李超 +2 位作者 周红 赵娜 于佳新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23年第12期899-904,共6页
目的探讨盐酸氨溴索对老年肺炎患者氧合指数、D-二聚体(D-D)和炎症指标的影响及对患者预后的预测效能。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全科医学科收治的226例老年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 目的探讨盐酸氨溴索对老年肺炎患者氧合指数、D-二聚体(D-D)和炎症指标的影响及对患者预后的预测效能。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全科医学科收治的226例老年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盐酸氨溴索组各113例。去除脱落及换组病例后,两组最终各纳入患者110例。根据疾病严重程度,将对照组分为重症组36例及轻症组74例;盐酸氨溴索组分为重症组38例及轻症组72例。给予对照组吸氧支持、镇静和止咳祛痰等常规治疗方式,盐酸氨溴索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盐酸氨溴索静脉滴注。观察各组患者治疗效果以及治疗前后氧合指数、D-D、C反应蛋白(CRP)和降钙素原(PCT)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各指标的预测效能。使用Kaplan-Meier曲线绘制患者生存曲线。结果盐酸氨溴索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8(89.09%)和78(70.91%);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对照组及盐酸氨溴索组的轻症患者氧合指数均显著升高[(275.69±27.82)和(153.26±11.89)mmHg,(297.19±23.53)和(156.87±12.47)mmHg],D-D水平均显著降低[(1.79±0.66)和(2.43±0.91)mg/L,(1.34±0.47)和(2.41±0.88)mg/L];重症患者氧合指数均显著升高[(257.58±25.19)和(126.33±12.19)mmHg,(279.51±27.02)和(127.83±13.53)mmHg],D-D水平均显著降低[(1.93±0.73)和(2.56±0.78)mg/L,(1.77±0.59)和(2.61±0.79)mg/L]。且盐酸氨溴索组轻症及重症患者氧合指数分别显著高于对照组轻症及重症患者[(297.19±23.53)和(275.69±27.82)mmHg,(279.51±27.02)和(257.58±25.19)mmHg],D-D水平分别显著低于对照组轻症及重症患者[(1.34±0.47)和(1.79±0.66)mg/L,(1.77±0.59)和(1.93±0.73)m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对照组及盐酸氨溴索组轻症患者CRP[(54.35±9.27)和(87.55±8.19)mg/L,(41.56±9.57)和(88.49±9.17)mg/L]和PCT[(0.99±0.37)和(1.89±0.52)μg/L,(0.53±0.21)和(1.90±0.49)μg/L]水平均显著降低。且盐酸氨溴索组轻症和重症患者CRP[(41.56±9.57)和(54.35±9.27)mg/L,(55.12±7.58)和(60.58±9.82)mg/L]及PCT[(0.53±0.21)和(0.99±0.37)μg/L,(0.75±0.25)和(1.12±0.55)μg/L]水平分别显著低于对照组轻症和重症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患者行28d的随访发现,盐酸氨溴索组患者28d累计生存率89.09%(98/110)显著高于对照组69.09%(76/1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氧合指数、D-D水平联合炎症指标CRP、PCT评估老年肺炎患者预后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37,灵敏度为88.50,特异度为78.30。结论盐酸氨溴索可提升老年肺炎患者的治疗效果,显著改善患者的氧合指数、D-D水平、炎症指标和预后生存率。氧合指数、D-D水平联合炎症指标CRP、PCT对患者预后有较高的预测价值,临床可进一步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肺炎 盐酸氨溴索 氧合指数 D-二聚体 炎症反应 预后 预测效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续血液净化治疗对感染性休克患者生化指标和氧合指数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秦清 张明星 胡韶华 《浙江临床医学》 2012年第10期1195-1197,共3页
目的观察连续血液净化(CBP)对感染性休克患者生化指标和氧合指数的影响。方法30例感染性休克患者在抗感染、液体复苏、机械通气、去甲肾上腺素维持平均动脉压(MAP)〉65mmHg等治疗基础上予以连续血液净化治疗。观察比较治疗后24h、48... 目的观察连续血液净化(CBP)对感染性休克患者生化指标和氧合指数的影响。方法30例感染性休克患者在抗感染、液体复苏、机械通气、去甲肾上腺素维持平均动脉压(MAP)〉65mmHg等治疗基础上予以连续血液净化治疗。观察比较治疗后24h、48h时与治疗前血生化指标的变化,以及各时点血流动力学及氧合指数的变化情况。结果感染性休克患者经CBP治疗24h和48h后血气、生化指标血pH值、乳酸、HCO3-、BE等明显得到改善(P〈0.01或P〈0.05),而肾功能指标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感染性休克患者经CBP治疗2h、6h或12h后血流动力学及氧合指数均得到明显改善(P〈0.01或P〈0.05),而去甲肾上腺素剂量在治疗6h后明显减量(P〈0.01或P〈0.05)。讨论CBP对感染性休克患者有血流动力学稳定,清除物质多,有效纠正内环境、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等作用,对危急重症患者抢救和延长生存期起到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血液净化 感染性休克 生化指标 氧合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泡-动脉氧分压差和氧合指数动态监测在小儿重症肺炎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6
13
作者 张丽 郝现伟 +1 位作者 李小亮 郭义军 《儿科药学杂志》 CAS 2017年第1期3-7,共5页
目的:探讨肺泡-动脉氧分压差(A-a DO2)和氧合指数(OI)动态监测在小儿重症肺炎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6月至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重症肺炎患儿63例作为观察组,按照APACHE-Ⅱ评分分为观察组A(<20分)、观察组B(20分≤评分<40... 目的:探讨肺泡-动脉氧分压差(A-a DO2)和氧合指数(OI)动态监测在小儿重症肺炎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6月至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重症肺炎患儿63例作为观察组,按照APACHE-Ⅱ评分分为观察组A(<20分)、观察组B(20分≤评分<40分)和观察C组(≥40分),另选取20例同期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比较观察组A、观察组B、观察组C以及对照组A-a DO2和OI水平。观察组所有患儿给予常规治疗,观察治疗后6 h、12 h、24 h和48 h A-a DO2和OI的动态变化。依据患儿预后情况将其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比较两组A-a DO2/体表面积和OI/体表面积水平。结果:观察组A、观察组B、观察组C和对照组A-a DO2/体表面积和OI/体表面积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每两组间也存在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各时间点观察组间A-a DO2/体表面积和OI/体表面积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每两个时间点间也存在显著差异(P<0.05);本组患儿病死率为11.11%,治疗前存活组A-a DO2/体表面积水平显著低于死亡组,而OI/体表面积水平显著高于死亡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A、B、C病死率分别为5.00%、8.00%和22.22%。结论:A-a DO2和OI动态监测可以评估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指导临床治疗,对死亡风险判断也有指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泡-动脉分压差 氧合指数 重症肺炎 动态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症急性胰腺炎早期液体复苏对氧合指数及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3
14
作者 秦亚飞 《中国实用医药》 2016年第15期77-78,共2页
目的:观察分析重症急性胰腺炎早期液体复苏对氧合指数及预后情况的影响。方法100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随机分为A组(33例)、B组(35例)、C组(32例),于早期液体复苏治疗第1天使用不同晶胶比, A组晶胶比〈1.5, B组晶胶比为1.5~3.0, ... 目的:观察分析重症急性胰腺炎早期液体复苏对氧合指数及预后情况的影响。方法100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随机分为A组(33例)、B组(35例)、C组(32例),于早期液体复苏治疗第1天使用不同晶胶比, A组晶胶比〈1.5, B组晶胶比为1.5~3.0, C组晶胶比&gt;3.0。观察比较三组患者的机械通气、氧合指数、腹腔内压、液体潴留量、胶体液量以及14 d内存活率。结果C组机械通气、腹腔内压及液体潴留量均显著高于A、B组(P〈0.05),氧合指数显著低于A、B组(P〈0.05)。B、C两组胶体液量显著低于A组(P〈0.05), B组的14 d内存活率高于C组(P〈0.05)。结论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早期液体复苏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能够有效降低液体潴留量,改善预后,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急性胰腺炎 早期液体复苏 氧合指数 预后情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持续正压通气联合静脉注射盐酸氨溴索治疗新生儿肺炎疗效及对氧合指数、血清IL-6等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4
15
作者 刘征 《临床医药实践》 2019年第1期25-27,共3页
目的:研究持续正压通气(CPAP)联合静脉注射盐酸氨溴索治疗新生儿肺炎的疗效及对氧合指数(OI)、血清白介素-6(IL-6)、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与正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水平的影响。方法:将2015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120例新生... 目的:研究持续正压通气(CPAP)联合静脉注射盐酸氨溴索治疗新生儿肺炎的疗效及对氧合指数(OI)、血清白介素-6(IL-6)、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与正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水平的影响。方法:将2015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120例新生儿肺炎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CPAP+静脉注射盐酸氨溴索,n=60)和对照组(CPAP,n=60),观察两组治疗后血气相关指标、OI值、血清IL-6、TGF-β1和G-CSF水平以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24 h后,两组氧分压(Pa O2)与OI水平均显著提高,二氧化碳分压(Pa CO2)水平显著降低,且观察组各指标上升或下降幅度均大于对照组(P <0. 05);治疗后,两组血清IL-6与G-CSF水平均显著降低,TGF-β1水平显著上升,且观察组各物质上升或下降幅度均显著大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1. 67%和83. 33%(P <0. 05)。结论:CPAP联合静脉注射盐酸氨溴索可有效改善新生儿肺炎患儿血气相关指标,提高OI值,降低血清IL-6与G-CSF含量,提高TGF-β1水平,并有效提高治疗有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续正压通气 静脉注射 盐酸氨溴索 新生儿肺炎 氧合指数 血清血清白介素-6 转化生长因子-β1T 正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分阶段肺康复训练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恢复情况及氧合指数的影响
16
作者 宋晓娜 高霞 《中国实用医药》 2022年第12期174-176,共3页
目的探究早期分阶段肺康复训练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恢复情况及氧合指数(PaO_(2)/FiO_(2))的影响。方法97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9例)和试验组(48例)。入院后两组均进行抗感染、抗炎、平衡电解质以... 目的探究早期分阶段肺康复训练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恢复情况及氧合指数(PaO_(2)/FiO_(2))的影响。方法97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9例)和试验组(48例)。入院后两组均进行抗感染、抗炎、平衡电解质以及针对原发疾病的治疗,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干预,试验组进行早期分阶段肺康复训练。比较两组患者康复前后的PaO_(2)/FiO_(2)水平,恢复情况[机械通气时间、带管时间、重症加强护理病房(ICU)住院时间]。结果康复前,两组患者的PaO_(2)/FiO_(2)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康复第1、3、7、14天,两组患者的PaO_(2)/FiO_(2)水平高于康复前;康复第3、7、14天,两组患者的PaO_(2)/FiO_(2)水平高于康复第1天;康复第7、14天,两组患者的PaO_(2)/FiO_(2)水平高于康复第3天;康复第14天,两组患者的PaO_(2)/FiO_(2)水平高于康复第7天;且试验组患者康复第1、3、7、14天的PaO_(2)/FiO_(2)水平高于同期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带管时间、ICU住院时间分别为(7.26±2.19)、(9.35±2.07)、(12.97±3.12)d,均短于对照组的(10.43±2.21)、(12.51±2.44)、(16.01±5.55)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分阶段肺康复训练能改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的PaO_(2)/FiO_(2),促进患者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呼吸窘迫综 早期分阶段肺康复训练 恢复情况 氧合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延续护理在改善COPD患者生活质量、氧合指数及动脉血分压方面的效果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晶晶 《罕少疾病杂志》 2023年第10期97-99,共3页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患者应用延续护理其氧合指数(oxygenation index,OI)、动脉血氧分压(PaO2)和生活质量等方面的改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9月-2022年4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符合...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患者应用延续护理其氧合指数(oxygenation index,OI)、动脉血氧分压(PaO2)和生活质量等方面的改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9月-2022年4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符合纳入与排除标准的病情稳定的COPD患者进行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40例和研究组40例,前者出院时给于常规出院指导,后者则给予延续性护理干预相关措施。出院前3d和干预6个月后评价、检测患者的生活质量、OI和PaO2变化。结果干预6个月后观察组患者COPD生活质量调查问卷(St.George's respiratory questionnaire,SGRQ)的各维度和总评分较干预前和对照组患者均显著降低,同组间干预前后比较和干预后两组间比较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6个月后观察组患者OI和PaO2相比干预前和对照组患者也均显著升高(P<0.05)。结论延续性护理应用于出院后COPD患者能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呼吸功能,可显著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可在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延续性护理 氧合指数 动脉血分压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阻肺急性加重期肺部感染患者应用噻托溴铵治疗对氧合指数、肺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4
18
作者 张杰 《中国社区医师》 2019年第32期81-81,84,共2页
目的:观察慢阻肺急性加重期肺部感染患者应用噻托溴铵治疗对氧合指数、肺功能的影响。方法:2018年2月-2019年3月收治慢阻肺急性加重期肺部感染患者80例,按照入院方式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抗感染治疗、祛痰治疗;试验组则... 目的:观察慢阻肺急性加重期肺部感染患者应用噻托溴铵治疗对氧合指数、肺功能的影响。方法:2018年2月-2019年3月收治慢阻肺急性加重期肺部感染患者80例,按照入院方式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抗感染治疗、祛痰治疗;试验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噻托溴铵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氧合指数与肺功能。结果:试验组治疗后氧合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后1 s用力呼吸容积(FEV1)、1 s用力呼吸容积占用肺活量的比值(FEV1/FVC)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阻肺急性加重期肺部感染患者应用噻托溴铵治疗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提高氧合指数、增强肺功能,促进患者尽早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阻肺急性加重期 肺部感染 噻托溴铵 氧合指数 肺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支气管肺泡灌洗对重症肺部感染患者呼吸力学指标及氧合指数的影响 被引量:1
19
作者 冯文帅 《中国医学工程》 2019年第10期84-86,共3页
目的探讨支气管肺泡灌洗对重症肺部感染患者呼吸力学指标及氧合指数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2016年4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92例重症肺部感染患者,利用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46例。对照组采取常规肺泡灌洗及吸痰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取支... 目的探讨支气管肺泡灌洗对重症肺部感染患者呼吸力学指标及氧合指数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2016年4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92例重症肺部感染患者,利用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46例。对照组采取常规肺泡灌洗及吸痰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取支气管肺泡灌洗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呼吸力学指标及血气分析指标。结果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观察组更高(P<0.05);治疗后,两组气道阻力(Raw)、气道峰值压(PIP)、呼吸做功量(WOB)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及氧合指数(OI)水平均改善,且观察组PaO2、OI水平较对照组高,PaCO2水平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支气管肺泡灌洗治疗重症肺部感染患者可有效提升临床疗效,改善呼吸力学指标及氧合指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肺部感染 支气管肺泡灌洗 呼吸力学指标 氧合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承气汤加减灌肠结合维生素B_(12)、维生素B_1足三里注射对脓毒症患者机械通气时间、氧合指数、PCT的影响 被引量:1
20
作者 冯德荣 《中国社区医师》 2018年第5期95-96,共2页
目的:探讨大承气汤加减灌肠结合维生素B_(12)、维生素B_1足三里注射在脓毒症患者中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机械通气时间、氧合指数、PCT的影响。方法:收治脓毒症患者5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维生素B_(12)、维生素B_1足三里... 目的:探讨大承气汤加减灌肠结合维生素B_(12)、维生素B_1足三里注射在脓毒症患者中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机械通气时间、氧合指数、PCT的影响。方法:收治脓毒症患者5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维生素B_(12)、维生素B_1足三里注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大承气汤加减灌肠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氧合指数高于对照组(P<0.05),机械通气时间、PCT水平均短(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大承气汤加减灌肠结合维生素B_(12)、维生素B_1足三里注射治疗脓毒症患者效果理想,有助于缩短机械通气时间,改善氧合指数和PCT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承气汤加减灌肠 维生素B12 维生素B1 足三里注射 脓毒症 氧合指数 P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