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毛奇龄《唐七律选》中的诗学思想
1
作者 高冉 《今古文创》 2025年第1期39-43,48,共6页
清初的诗歌批评极为活跃,涌现出大量的唐诗选本,毛奇龄主编的《唐七律选》即是其中之一,此选本专选唐人七律,通过其选录情况和批点评语等方面可以看出毛奇龄的诗学思想。毛奇龄少时喜爱宋元之诗,步入仕途后却转而宗唐黜宋,同时因为早年... 清初的诗歌批评极为活跃,涌现出大量的唐诗选本,毛奇龄主编的《唐七律选》即是其中之一,此选本专选唐人七律,通过其选录情况和批点评语等方面可以看出毛奇龄的诗学思想。毛奇龄少时喜爱宋元之诗,步入仕途后却转而宗唐黜宋,同时因为早年师承和政治立场等方面原因,毛奇龄尤为推崇涵蕴雅正的诗风。此外,毛奇龄论学喜辩论的特点又使得他在诗论著述中与同时代的学者观点有着紧密交流,反映出了当时的诗坛风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奇龄 《唐七律选》 诗学思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奇龄《西厢记》评点的“词例”论——对元杂剧批评范式的奠定 被引量:1
2
作者 杨绪容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67-178,共12页
清初毛奇龄特地拈出"词例"作为评点《西厢记》的核心范畴。毛氏"词例"论多方面阐释了《西厢记》所有且兼通于一般元杂剧的语言、曲律、体制、表演的特点,论析了与之对应的批评标准与方法,初步奠定了元杂剧批评的基... 清初毛奇龄特地拈出"词例"作为评点《西厢记》的核心范畴。毛氏"词例"论多方面阐释了《西厢记》所有且兼通于一般元杂剧的语言、曲律、体制、表演的特点,论析了与之对应的批评标准与方法,初步奠定了元杂剧批评的基本范式,标志了清初戏曲批评的又一座高峰。毛氏提出"词例"论,其宗旨不仅在于为《西厢记》批评立范,还在于为元杂剧乃至中国戏曲批评立范,其中寄寓了他建设中国戏曲批评理论的自觉努力。毛氏"词例"论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值得当今学术界深切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词例 毛奇龄 《西厢记》评点 文学批评史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奇龄《诗》学理论的逻辑推演与困境突围 被引量:1
3
作者 马昕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569-575,共7页
毛奇龄《白鹭洲主客说诗》由反驳朱熹"淫诗"说,推演出一套"以《春秋》解《诗》"的逻辑,依靠对《春秋》史事与义理的选择性吸收,建立起区别于《毛诗序》《诗集传》的解《诗》体系。这一阐释逻辑通过《春秋》与《诗... 毛奇龄《白鹭洲主客说诗》由反驳朱熹"淫诗"说,推演出一套"以《春秋》解《诗》"的逻辑,依靠对《春秋》史事与义理的选择性吸收,建立起区别于《毛诗序》《诗集传》的解《诗》体系。这一阐释逻辑通过《春秋》与《诗经》两部经典之间的深层联系,为《诗经》问题的破解找寻出路。但其驳论有偏执之失,立论存僵化之弊,致使自己陷入理论困境。而一旦看破作诗与用诗的区别和联系,其解诗理论便能找到突围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奇龄 《白鹭洲主客说诗》 淫诗 《春秋》解《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初名儒毛奇龄戏曲观探微
4
作者 张晓兰 《兰州交通大学学报》 CAS 2012年第2期43-45,共3页
毛奇龄处于明末清初的过渡时期,其戏曲思想既表现出明人戏曲观重视戏曲抒写性情的一面,体现出晚明文士风流自赏的态度,同时,也体现了清代戏曲观重视伦理教化,重视戏曲有裨于世的儒家传统。而他高度肯定元剧为"一代之文章"的... 毛奇龄处于明末清初的过渡时期,其戏曲思想既表现出明人戏曲观重视戏曲抒写性情的一面,体现出晚明文士风流自赏的态度,同时,也体现了清代戏曲观重视伦理教化,重视戏曲有裨于世的儒家传统。而他高度肯定元剧为"一代之文章"的论点也具有推尊戏曲的意义,是焦循"代有所胜"和王国维"一代有一代之文学"观点的先声。因此,其戏曲观和其文学观、学术观具有某种同构性,三者均表现出既有对明代思想的继承,又有对清代思想启发的一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奇龄 戏曲观 性情 尊体 名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奇龄对《传习录》的诠释——以《折客辨学文》为例
5
作者 汪学群 《船山学刊》 2023年第4期73-82,共10页
《传习录》为王阳明的代表作,明清学者对此多有评论解读,自觉或不自觉地构建起对《传习录》的思想史诠释。毛奇龄《折客辨学文》一文对《传习录》的诠释就是这一思想史诠释之一实例。对毛氏诠释的分析,对于了解《传习录》乃至于王阳明... 《传习录》为王阳明的代表作,明清学者对此多有评论解读,自觉或不自觉地构建起对《传习录》的思想史诠释。毛奇龄《折客辨学文》一文对《传习录》的诠释就是这一思想史诠释之一实例。对毛氏诠释的分析,对于了解《传习录》乃至于王阳明及后学的思想,都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奇龄 《折客辨学文》 王阳明 《传习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代前中期经学家及其女弟子——以毛奇龄、徐昭华为中心 被引量:1
6
作者 王晓燕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68-76,共9页
清代前中期,经学家收徒授学,对女弟子家学、才识与思想的考察尤为严格,在此基础上,以诗教为中心构建师徒关系;这与崇性灵的文人对女弟子文情、灵心的看重、相对宽松的收徒标准以及以唱和为中心的文学旨趣有着本质的不同。经学家借助收... 清代前中期,经学家收徒授学,对女弟子家学、才识与思想的考察尤为严格,在此基础上,以诗教为中心构建师徒关系;这与崇性灵的文人对女弟子文情、灵心的看重、相对宽松的收徒标准以及以唱和为中心的文学旨趣有着本质的不同。经学家借助收徒授学及对女弟子作品的付梓助推,传播其诗教思想,并在女弟子周围形成更为广阔的经学阵营。对这一类型师徒关系形成及发展过程的考察,是深入分析清代经学思想传播方式的重要窗口,同时也是对清代文人收徒方式的必要补充,因此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前中期 经学家 女弟子 毛奇龄 徐昭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奇龄《西厢记》整理校勘及体例探索
7
作者 窦开虎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6期93-101,共9页
毛奇龄《毛西河论定西厢记》可谓是清代《西厢记》整理校勘的唯一一部著作。他在参考前人相关成果基础上,对《西厢记》的脚色、宾白、曲词等问题从学术角度做出有益探索,试图在最大限度上反映《西厢记》的原貌。他没有被种数众多的明刊... 毛奇龄《毛西河论定西厢记》可谓是清代《西厢记》整理校勘的唯一一部著作。他在参考前人相关成果基础上,对《西厢记》的脚色、宾白、曲词等问题从学术角度做出有益探索,试图在最大限度上反映《西厢记》的原貌。他没有被种数众多的明刊本所拘泥,而是跳出这一个圈子,从体例上着手探索、考证,从而在王骥德、凌濛初外另开蹊径,取得了《西厢记》校勘上的突出成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奇龄 《西厢记》 校勘 体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知其仁”的向仁工夫——朱子“贬抑圣门”公案辩
8
作者 王维昊 《船山学刊》 2024年第4期98-107,共10页
朱子《论语集注》对孔门弟子看似贬抑的评价,引发了后世学者的批评,如毛奇龄认为其“贬抑圣门”制造了“圣门冤狱”。对于朱子“贬抑圣门”的公案,已有研究多从理论建构的维度展开,而忽略了其中的细节。事实上,朱子对孔门弟子的评价,除... 朱子《论语集注》对孔门弟子看似贬抑的评价,引发了后世学者的批评,如毛奇龄认为其“贬抑圣门”制造了“圣门冤狱”。对于朱子“贬抑圣门”的公案,已有研究多从理论建构的维度展开,而忽略了其中的细节。事实上,朱子对孔门弟子的评价,除了理论建构的需要,亦有其经典文本根据。并且,朱子通过经典文本的统合处理,建立起一种“未仁”而“向仁”的道德模式。在这种道德模式下,对孔门诸公看似贬抑的评价,并非审判式的定论,而是对其道德进益可能性的开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论语集注》 贬抑圣门 工夫 朱子 毛奇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议《竟山乐录》中工尺谱所对应的音位问题——兼与《试论古笛色九声谱》一文商榷 被引量:1
9
作者 漆明镜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5-19,共5页
依毛奇龄在《竟山乐录》中所述,其对"七声"的认识不与前朝同:从第一声起,依序为宫、变宫、商、角、徵、变徵、羽,分别对应十二律中的前七律。在这种排序下,"宫"与调高不再相关,而是一种以某音为起始音的排序方式。... 依毛奇龄在《竟山乐录》中所述,其对"七声"的认识不与前朝同:从第一声起,依序为宫、变宫、商、角、徵、变徵、羽,分别对应十二律中的前七律。在这种排序下,"宫"与调高不再相关,而是一种以某音为起始音的排序方式。笔者通过解读《竟山乐录》卷二中的《笛色七调》、《笛色九声谱》二篇,重新排列了其工尺谱所对应的音位,并对原文所收录的《叹疆场》一曲进行了译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奇龄 《竟山乐录》 工尺谱 笛色七调 九声 顶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清初朱学与王学之争——以张烈《王学质疑》为中心的考察
10
作者 钟世娟 《宜春学院学报》 2021年第8期21-25,79,共6页
清初康熙年间,张烈撰《王学质疑》批驳阳明心学,一时两派人物针锋相对,掀起又一波朱学与王学之争的高潮。《王学质疑》成书于史馆篡修《明史》的过程中,起因是史馆内部就阳明学的官方评价问题产生的争论。该书主体内容是对“心即理”“... 清初康熙年间,张烈撰《王学质疑》批驳阳明心学,一时两派人物针锋相对,掀起又一波朱学与王学之争的高潮。《王学质疑》成书于史馆篡修《明史》的过程中,起因是史馆内部就阳明学的官方评价问题产生的争论。该书主体内容是对“心即理”“致知格物”“知行合一”三个阳明心学的核心观点进行批驳,言辞大胆激烈。而同史馆的毛奇龄亦撰文毫不客气地对此书进行了回击。这场论争吸引了很多后来者加入,对两派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清初这场朱学与王学之争的结果,从官方地位来看,朱学成为官学,王学落败。但从学术思想的发展轨迹来看,朱学的理论至此停止了发展;而暂时蛰伏起来的阳明心学,则在近代再度蓬勃而出。经过历史的无情洗涤,阳明心学被证明是极具魅力与价值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学质疑》 朱学与王学之争 张烈 毛奇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大理白族霸王鞭的特色和传承保护 被引量:5
11
作者 杨雪 《民族音乐》 2013年第1期48-49,共2页
“霸王鞭”是普遍流传于我国各地的一种民族民间舞蹈,亦称打连厢(又称“打莲湘”)、打花棍、金钱鞭、浑身响等。据考究,霸王鞭在我国的历史悠久,在我国的各民族中的汉族、白族、瑶族、布依族、哈尼族、黎族等流传。
关键词 传承保护 白族 大理 民族民间舞蹈 各民族 布依族 哈尼族 毛奇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代“经生喜欢论乐与文人不习音器”悖反现象思考
12
作者 毛睿 《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 2016年第4期45-49,共5页
清代产生了大量的音乐著作,涉及乐学、律学、琴学、乐器学、戏曲学、音乐哲学、美学等方面,竞有数十种之多,不可谓不繁荣。但在这一片经生几乎人人论乐的现象下面,却有清代学者批评其为"纸上空谈,未尝亲执其器","无闻学... 清代产生了大量的音乐著作,涉及乐学、律学、琴学、乐器学、戏曲学、音乐哲学、美学等方面,竞有数十种之多,不可谓不繁荣。但在这一片经生几乎人人论乐的现象下面,却有清代学者批评其为"纸上空谈,未尝亲执其器","无闻学士高谈乐理而不娴器数声容",今天学者甚至批评其中一些人不通乐理或不懂音乐。这一悖反现象的出现,值得我们思考。从社会背景与音乐史背景出发,讨论了这些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乐律学 清代音乐学 毛奇龄 江永 凌延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唐彪的阅读教学理论 被引量:1
13
作者 白金声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58-62,共5页
唐彪,字翼修,清初浙江兰溪人,曾历任会稽、长兴、仁和训导。关于其人其事,官方史志少有记载。仇兆鳌称其“秉铎武林,课徒讲学”。毛奇龄则说他“久历庠序”,“出为师氏者若干年”。可见他是一位老师宿儒。唐彪总结自己的教学经验,参照... 唐彪,字翼修,清初浙江兰溪人,曾历任会稽、长兴、仁和训导。关于其人其事,官方史志少有记载。仇兆鳌称其“秉铎武林,课徒讲学”。毛奇龄则说他“久历庠序”,“出为师氏者若干年”。可见他是一位老师宿儒。唐彪总结自己的教学经验,参照古今先贤的论说,写成了被人称为“详而有法”的学规二书,这就是《读书作文谱》和《父师善诱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彪 会稽 老师宿儒 仇兆鳌 浙江兰溪 毛奇龄 其人其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黔中诗帅周渔璜
14
《贵州文史丛刊》 1995年第6期21-22,共2页
关键词 周渔 黔中 贵州 当代艺术 康熙字典 杨龙友 明孝陵 刘海粟 诗创作 毛奇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田黄:历尽艰辛 始成臻品
15
作者 李玉娟 《自然资源科普与文化》 2023年第4期44-47,共4页
田黄享誉国内外,被尊称为“石帝”,是福建寿山石中最为珍贵的品种,素有“一两田黄三两金”之说。田黄主要产于福建寿山火山盆地的田黄溪及两侧的水田里,因呈现浓烈的黄色而得名。石巢《印石辨》中提出“温、润、细、结、凝、腻”的“六... 田黄享誉国内外,被尊称为“石帝”,是福建寿山石中最为珍贵的品种,素有“一两田黄三两金”之说。田黄主要产于福建寿山火山盆地的田黄溪及两侧的水田里,因呈现浓烈的黄色而得名。石巢《印石辨》中提出“温、润、细、结、凝、腻”的“六德”之说,只有优质的田黄才可以达到六德。清人毛奇龄《后观石录》中写到:“每得一田坑,辄转相传玩,顾视珍惜,虽盛势强力不能夺”,其石质晶莹凝腻、温润通透,外裹色皮,肌理隐含萝卜状纹理,石质之优无可比拟,人见人爱,可谓“六德”特征尽现,傲然于各地名石之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质 寿山石 毛奇龄 六德 福建寿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康熙文坛对朝鲜女性文学的关注与影响
16
作者 丁生花 《韩国语教学与研究》 2019年第3期78-82,共5页
康熙年间,社会政治、经济等领域日新月异,与此同时康熙文坛也有了新的文学气象,出现了翰林学士朱彝尊、毛奇龄、尤侗等大家对朝鲜女诗人的关注与批评。本稿以实事求是的研究方法考究清朝康熙文坛对朝鲜女性文学的关注与批评,以及它的意义。
关键词 康熙文坛 毛奇龄 朱彝尊 朝鲜女性文学 许兰雪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钱钟书与对比联系读书法
17
《语文世界(上旬刊)》 2001年第3期15-15,共1页
关键词 钱钟书 毛奇龄 《围城》 先知 《随园诗话》 通俗文学 清华大学 《谈艺录》 学习习惯 《诗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读毛主席词并试论词韵问题
18
作者 宛敏灝 《安徽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综合版)》 1958年第3期23-40,共18页
近两年来,毛主席发表了十九首诗词,使得中国文学宝库增加了无比的财富。这些瑰琒瑋作品,不仅是革命的现实主义和革命的浪漫主义相结合的绝好典范;即在其他方面,也拾我们以很多启示。本文的内容,是试图根据毛主席词用韻的特点,评述明。
关键词 入声字 平仄 平声 吴文英 《西江月》 周邦彦 毛主席 朱敦儒 胡文焕 吴衡照 宋人 柳永 毛奇龄 《念奴娇》 上片 通叶 《清平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