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分支井电模拟实验研究 被引量:32
1
作者 韩国庆 李相方 吴晓东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99-101,共3页
由于分支井之间干扰的存在,故相互间的夹角是影响多分支井产能的主要因素。文章以水电相似原理为基础,针对对称式多分支井、任意夹角的双分支井和鱼骨状井进行了一系列电模拟实验,利用相似系数将实验结果转换为相对应的多分支井的实际产... 由于分支井之间干扰的存在,故相互间的夹角是影响多分支井产能的主要因素。文章以水电相似原理为基础,针对对称式多分支井、任意夹角的双分支井和鱼骨状井进行了一系列电模拟实验,利用相似系数将实验结果转换为相对应的多分支井的实际产能;评价了对称分支井的产能公式,重点研究了分支角度对分支井产能的影响,发现在分支长度都相等的情况下对称分支井在分支数超过4个(分支角度小于45°)后,产量增加幅度明显变缓;对于双分支井和四分支的鱼骨状井而言,也存在同样的规律。实验结果对优化分支井的结构和建立分支井的半解析产能模型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分支井 模拟实验研究 产能公式 半解析 相似原理 幅度 依据 增加 水电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淮河(淮南段)底泥内源氮释放的模拟实验研究 被引量:10
2
作者 陈永红 陈军 +4 位作者 王娟 田冬 徐俊 谢影 高志康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344-347,共4页
关键词 河流底泥 释放 模拟实验研究 NH3-N 水体富营养化 环保部门 淮河 外源 N含量 模拟试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渤海稠油油藏简易防砂条件下出砂规律模拟实验研究 被引量:15
3
作者 曾祥林 孙福街 +2 位作者 王星 王平双 何冠军 《中国海上油气(工程)》 CAS 2004年第6期395-400,共6页
渤海浅层油藏大多为胶结疏松的稠油油藏 ,这类油藏的开发目前主要采取防砂管理方式。针对渤海稠油油田实际情况 ,提出了适度出砂提高单井产能的思路 ,并开展了实验研究。在调研国内外出砂模拟实验的基础上 ,研制了出砂模拟实验装置 ,开... 渤海浅层油藏大多为胶结疏松的稠油油藏 ,这类油藏的开发目前主要采取防砂管理方式。针对渤海稠油油田实际情况 ,提出了适度出砂提高单井产能的思路 ,并开展了实验研究。在调研国内外出砂模拟实验的基础上 ,研制了出砂模拟实验装置 ,开展了人造岩心制作、砾石充填防砂效果评价 ,以及简易防砂条件下岩样出砂对储层渗透率的影响及出砂规律的模拟实验研究 ,其研究成果对于渤海稠油油藏出砂油井的科学生产和管理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砂规律 稠油油藏 防砂管 模拟实验研究 砾石充填 储层渗透率 防砂效果 外出 产能 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页岩有效生烃、排烃量的模拟实验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黄健全 胡雪涛 +1 位作者 周中毅 范善发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3年第S1期67-69,共3页
油页岩的地球化学研究一直是人们感兴趣的问题之一,油页岩的生油及初次运移过程、机理更是引人注目,本文主要以准噶尔盆地南缘二叠系芦草沟组油页岩为例,根据高温、高压模拟实验的部分结果,对油页岩生烃、捧烃性能作一些初步探讨。
关键词 排烃 生烃 模拟实验研究 初次运移 准噶尔盆地南缘 高成熟阶段 非烃 生油潜力 干酪根 生油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化床内气粒两相间传热的萘升华模拟实验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蒋建平 张强 李琰 《西安科技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64-67,共4页
在流化床模型实验台上使用萘升华热质类比技术对气粒两相间的传热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考查了流化床床料重量、流化风风速和床料平均粒径对气体与颗粒间换热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其它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流化床内气体和颗粒两相之... 在流化床模型实验台上使用萘升华热质类比技术对气粒两相间的传热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考查了流化床床料重量、流化风风速和床料平均粒径对气体与颗粒间换热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其它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流化床内气体和颗粒两相之间的表观传热传质系数随着流化风速的加大和床重的增加而增大,随着床料颗粒粒径的增加而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化床 模拟实验研究 萘升华 两相 气粒 传热特性 平均粒径 传质系数 颗粒粒径 实验 床料 气体 风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气爆炸冲击载荷对金属油罐断裂损伤的模拟实验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高建丰 杜扬 +2 位作者 蒋新生 朱根民 文建军 《中国储运》 2016年第3期129-134,共6页
油料洞库发生火灾时,在狭长受限空间,金属储油罐在环绕油罐的油气爆炸冲击波冲量作用下,会发生断裂损伤,造成重大的爆炸火灾安全事故。本文一方面对受限空间不同初始条件下油气爆炸冲击波的发生进行了实验研究与分析;另一方面,对冲击波... 油料洞库发生火灾时,在狭长受限空间,金属储油罐在环绕油罐的油气爆炸冲击波冲量作用下,会发生断裂损伤,造成重大的爆炸火灾安全事故。本文一方面对受限空间不同初始条件下油气爆炸冲击波的发生进行了实验研究与分析;另一方面,对冲击波产生的冲量作用对金属油罐断裂损伤进行了研究和分析。研究表明:受限空间油气爆炸冲击波将由爆燃向爆轰快速发展,爆炸压力将达到最大,即爆轰压力。油罐距爆炸点的距离对发生断裂损伤模式影响很大。按现有规范设计的金属油罐不能承受一定规模的爆炸冲击波的损伤,在罐体宏观缺陷部位(如裂纹、腐蚀坑点等处)产生脆性断裂;冲击波的冲量作用比最高爆炸压力的直接力作用危害更大,可能导致金属油罐脆性断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爆炸 冲击波 载荷 金属油罐 损伤断裂 模拟实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来颗粒尺寸、级配和浓度影响的动态模拟实验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蒲春生 张荣军 +1 位作者 时宇 景冰 《石油工业技术监督》 2005年第8期7-8,共2页
采用岩心流动试验,研究了微粒运移堵塞的几个重要规律;介绍了关于微粒在多孔介质中运移堵塞规律方面的实验研究;采用室内模拟流体流动试验,研究了颗粒粒径、浓度对低渗透性砂岩(9~11md和19 ̄21md)堵塞规律。
关键词 模拟实验研究 颗粒尺寸 浓度 级配 微粒运移 流动试验 渗透性砂岩 多孔介质 颗粒粒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管理学研究中的计算机模拟实验方法 被引量:2
8
作者 张旖 《上海海运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59-62,共4页
概要地介绍了CAI中的计算机模拟和实验管理学的基本理论 。
关键词 管理学 CAI 计算机模拟实验研究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层自燃过程的实验模拟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景兴鹏 王亚超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10-112,共3页
分析煤层自燃的特点,对煤层的自燃过程进行试验模拟;利用实验测试数据,对煤样的发火特性进行规律性研究和分析。通过实验数据结果,对分析和预测煤层自燃的过程、防治煤层自燃火灾,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 煤层自燃 自燃特点 模拟实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颗粒细水雾测量中光学系统布局的数值实验研究 被引量:7
10
作者 秦俊 廖光煊 《量子电子学报》 CAS CSCD 1999年第1期90-96,共7页
本文通过计算模拟和实验研究,用三维APV系统对雾场中大粒子的特性参数进行了测量,对三维APV的光路系统进行了选择设定。
关键词 大颗粒细水雾 测量 光学系统布局 模拟实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射孔枪身应变率测试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陶亮 郭伟国 +1 位作者 成建龙 李玉龙 《石油机械》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46-48,共3页
为了实际了解射孔枪身在爆燃冲击载荷作用下的应变速率,通过实验测试研究,掌握了复合射孔枪应变率的分布特点和范围,即在复合射孔中射孔枪的应变速率在2000~5000s^-1,此结果表明霍普金森冲击试验(SHPB)的应变速率设定能够满足这... 为了实际了解射孔枪身在爆燃冲击载荷作用下的应变速率,通过实验测试研究,掌握了复合射孔枪应变率的分布特点和范围,即在复合射孔中射孔枪的应变速率在2000~5000s^-1,此结果表明霍普金森冲击试验(SHPB)的应变速率设定能够满足这个范围要求,冲击试验有效可行。实验研究结果能够指导率相关的枪身材料动态性能试验研究,确定应变率试验测试范围和材料动态本构方程,为复合射孔枪抗动载荷能力的数值模拟分析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射孔枪 应变率 射孔模拟实验研究 复合射孔 测试研究 实验 枪身 应变速率 冲击载荷作用 冲击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盐层中建设储气库的形状控制机理 被引量:18
12
作者 万玉金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9期130-132,i023,共4页
随着我国西部天然气于 2 0 0 3年底开始向上海市供气 ,建设地下储气库以保证长江三角洲地区和西气东输管线沿线城市的有效、安全用气已刻不容缓。介绍了在盐层中建设储气库采用的水溶采卤技术 :通过向溶腔中注入淡水 ,降低卤水浓度 ,溶... 随着我国西部天然气于 2 0 0 3年底开始向上海市供气 ,建设地下储气库以保证长江三角洲地区和西气东输管线沿线城市的有效、安全用气已刻不容缓。介绍了在盐层中建设储气库采用的水溶采卤技术 :通过向溶腔中注入淡水 ,降低卤水浓度 ,溶蚀岩盐 ,使得溶腔不断扩大。为保证储气库长期安全、稳定地运行 ,必须在建腔过程中控制其形状 ,使之具有一定的力学稳定性。通过机理分析与模拟实验研究 ,探索了溶腔形状控制机理 ,以及在盐层中建设储气库的形状控制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储气库 盐层 溶腔 模拟实验研究 力学稳定性 天然气 西气东输 建设 长江三角洲地区 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1988年总目录 被引量:1
13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1期129-132,共4页
关键词 侧壁效应 可靠性优化设计 介万奇 气膜冷却 模拟实验研究 捷联惯导系统 法谭 波纹环 自适应控制系统 周尧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imulation for Synthesis of TAME with Catalytic Distillation Process
14
作者 Liu Boxue Deng Zhengyong +1 位作者 Weng Huixin Gao Buliang 《China Petroleum Processing & Petrochemical Technology》 SCIE CAS 2008年第2期53-58,共6页
The triangular matrixing modified relaxation model equation was established for the syn-thesis of TAME with catalytic distillation process, and a new accelerated convergence technique was adopted. The simulation on th... The triangular matrixing modified relaxation model equation was established for the syn-thesis of TAME with catalytic distillation process, and a new accelerated convergence technique was adopted. The simulation on the synthesis of TAME showed that the calculated data agreed well with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talytic distillation TAME SIMUL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xperimental study and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the sludge concentration in a sedimentation tank
15
作者 盛铭军 《Journal of Chongqing University》 CAS 2007年第1期30-34,共5页
Sedimentation tanks and clarifiers play a significant role in an active sludge system, and the efficiency of the whole system is closely related with the design and operation of the sedimentation tanks. This paper foc... Sedimentation tanks and clarifiers play a significant role in an active sludge system, and the efficiency of the whole system is closely related with the design and operation of the sedimentation tanks.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sludge concentration in each cross-section of the sedimentation tank. We measured the sludge concentration to explore its distribution inside the tank, carried in-situ tests to research the fluid pattern and real operational rules of the sedimentation tank. We also used the 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 (CFD) software, PHOENICS 3.5, to simulate the solid-liquid two-phase fluid inside the tank and describe the sludge concentration distribution. The numerical results indicate obviously a sludge-water interface and a compression interface inside the sedimentation tank, a stratified sedimentary region with uniform concentration and a compression region with high concentration at the bottom of the tank. Although the simulated concentrations deviated slightly from those of in-situ tests, they were still acceptable for identifying the sludge interfaces and fluid pattern inside a sedimentation tank, which are important parameters for optimizing the tank size and improving the settling efficienc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dimentation tank sludge concentration solid-liquid two-phase fluid numerical simul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