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柯尔伯格道德发展理论对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
喻芒清
郝翔
|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北大核心
|
2005 |
8
|
|
2
|
从皮亚杰到柯尔伯格——兼论道德认知理论的哲学问题 |
刘李伟
|
《伦理学研究》
|
2004 |
8
|
|
3
|
基于建模的杜威和柯尔伯格道德教育方法探析 |
代德伟
赵达薇
|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
2012 |
1
|
|
4
|
柯尔伯格德育方法探析 |
吴国来
|
《保定师专学报》
|
2000 |
2
|
|
5
|
论柯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及其借鉴 |
邹绍清
|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北大核心
|
2008 |
7
|
|
6
|
柯尔伯格道德认知发展模型对我国道德和法制教育的启示 |
陆秋野
何沙
杨红
|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09 |
0 |
|
7
|
试论中小学道德教育中的主体参与策略——柯尔伯格道德认知理论的启示 |
冯善斌
|
《中小学教师培训》
|
2002 |
2
|
|
8
|
柯尔伯格的公正道德教育观 |
田超
|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
|
2011 |
0 |
|
9
|
柯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与斯金纳的新行为主义理论对我国学校德育的启示 |
魏欣羽
|
《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
2019 |
3
|
|
10
|
道德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及其对学校德育的启示 |
屈正良
夏金星
彭希林
|
《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
2004 |
3
|
|
11
|
“道德发展阶段论”与我国儿童道德认识发展规律 |
陈录生
|
《心理学探新》
CSSCI
北大核心
|
1989 |
6
|
|
12
|
用两难问题设置情境 提高心理课教学效果 |
鞠瑞利
|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
2008 |
0 |
|
13
|
人何以知而不行?——论以本真与团结责任为基础的德行教育理念 |
林远泽
|
《哲学分析》
|
2010 |
3
|
|
14
|
两难问题道德教育法的特点及简评 |
李红梅
|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
2003 |
1
|
|
15
|
小学生情绪调节策略与亲社会行为之间的关系研究 |
韩海飞
|
《校园心理》
|
2019 |
4
|
|
16
|
美国大学的价值观教育 |
张晓明
|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
1992 |
0 |
|
17
|
浅谈学生道德评价力的培养 |
杨元伦
|
《四川教育》
北大核心
|
1991 |
0 |
|
18
|
师德考试:谁来当主考官? |
朱海燕
|
《江苏教育》
|
2008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