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0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省域科技安全水平测度及时空差异演变
1
作者 梁诗 黄栋 贺骥 《中国科技论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98-107,共10页
以系统理论为指导,本文构建涵盖科技体系完整性、核心技术控制力、自主创新能力、风险抵御能力等内部因素以及国际科技合作与竞争、经济与贸易环境、法制环境、社会文化因素等外部环境变量的省域科技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对2018—2022年中... 以系统理论为指导,本文构建涵盖科技体系完整性、核心技术控制力、自主创新能力、风险抵御能力等内部因素以及国际科技合作与竞争、经济与贸易环境、法制环境、社会文化因素等外部环境变量的省域科技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对2018—2022年中国省级行政单元的科技安全水平进行测算。权重赋值及综合评价方法采用熵权法和优劣解距离法(TOPSIS)。研究结果揭示,在所考察期间,中国各省的科技安全水平整体呈现“东高西低,南强北弱”的空间格局,以北京及广东、江苏等沿海地区为强势区域,形成“高-高聚集区”。其次,从空间相关与集聚角度而言,中国各区域的科技安全水平基本呈正相关,然而自相关性随着时间推移逐渐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省域维度 科技安全 时空差异 熵权-TOPSIS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吉林省水稻生产水足迹时空差异性分布特征及水足迹效益评价
2
作者 王斌 侯文峰 +4 位作者 张毓 李江涛 邵贞茱 王寅 高强 《灌溉排水学报》 2025年第2期27-36,共10页
【目的】分析和探讨吉林省水稻生产水足迹时空变化。【方法】基于水足迹理论和方法,对吉林省2005-2020年水稻生产水足迹时空分布和效益进行了分析与评价。【结果】①吉林省年际间水稻生产水足迹变异较大,其中单位质量总水足迹、绿水足... 【目的】分析和探讨吉林省水稻生产水足迹时空变化。【方法】基于水足迹理论和方法,对吉林省2005-2020年水稻生产水足迹时空分布和效益进行了分析与评价。【结果】①吉林省年际间水稻生产水足迹变异较大,其中单位质量总水足迹、绿水足迹、蓝水足迹、灰水足迹分别为854.8~1079.6、314.8~528.5、233.1~416.1、214.6~271.4m^(3)/t。此外,单位质量总水足迹、绿水足迹、灰水足迹呈上升趋势,而蓝水足迹呈下降趋势。②吉林省水稻生产单位质量水足迹空间分布差异明显,水足迹高值区域均分布在吉林省东部和西部地区,水足迹低值区域主要分布在吉林省中部地区。③2005-2020年,吉林省水稻生产水足迹蓝水依赖度呈波动下降趋势,平均值为44.0%,最低值为30.6%,最大降幅达43.5%;绿水则相反,最大增幅达51.3%。④2005-2020年,吉林省水稻生产水足迹重心整体向西北方向迁移,移动距离为99.87 km。⑤吉林省水稻生产水足迹产值明显提高,平均值为2.41元/m^(3),最大值为3.36元/m^(3),最大增幅达124.0%;人均水足迹与地均水足迹分别提高了116.3%和17.5%。【结论】吉林省年际间水足迹变异较大,水足迹呈东西高、中部低的分布趋势,灌溉水资源不足,提高水足迹经济效益需依靠更多耗水量,水资源利用效率有待进一步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水足迹 蓝水 绿水 灰水 时空差异 水足迹效益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超效率SBM模型的东北三省城市土地利用效率时空差异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7
3
作者 潘莹莹 姜博 +1 位作者 李梦珍 刘新阳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08-416,共9页
[目的]探究东北三省城市土地利用效率时空差异及影响因素,为东北三省和其他欠发达地区的城市高质量发展和优化国土空间格局提供借鉴参考。[方法]运用超效率SBM模型、非参数核密度估计以及Tobit回归模型对2010—2020年东北三省城市土地... [目的]探究东北三省城市土地利用效率时空差异及影响因素,为东北三省和其他欠发达地区的城市高质量发展和优化国土空间格局提供借鉴参考。[方法]运用超效率SBM模型、非参数核密度估计以及Tobit回归模型对2010—2020年东北三省城市土地利用效率时空差异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1)从时间演变特征来看,东北三省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均值呈显著上升趋势,但整体水平不高;从空间演变特征来看,区域差异显著,低值区城市数量大幅度减少,高值区城市增多,高值区城市分布范围从黑龙江覆盖至东北三省全域。(2)从时序动态演进特征来看,研究期间不同时段内三大省份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的极化程度、效率差异和发展水平都呈现出不同的动态演进特征。(3)从影响因素分析来看,各变量对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的影响程度和作用方向有所差异,人力资本、科教支出、经济发展水平、对外开放程度、产业结构、交通基础设施和城镇化率具有促进作用,环境规制具有抑制作用。[结论]实现城市高质量发展和土地集约高效利用,各城市应因地制宜、因城施策,从刺激经济增长、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优化营商环境、做好人才和资金引进工作等方面系统推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土地利用效率 时空差异 Super-SBM 东北三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赣江流域水文情势时空差异性及变化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王真 姜三元 +1 位作者 张奇 高海鹰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05-116,共12页
赣江流域作为鄱阳湖流域最大的子流域,是长江中下游的重要水源区,研究赣江流域的水文情势可以拓展对该区域水文演变机制的认识。基于赣江流域2000~2021年的日降雨量和径流监测数据,采用Mann-Kendall检验以及相关分析等方法,结合HYPE水... 赣江流域作为鄱阳湖流域最大的子流域,是长江中下游的重要水源区,研究赣江流域的水文情势可以拓展对该区域水文演变机制的认识。基于赣江流域2000~2021年的日降雨量和径流监测数据,采用Mann-Kendall检验以及相关分析等方法,结合HYPE水文模拟和PEST自动率定技术对参数敏感性指数、径流量及降雨量等指标进行水文过程及其时空变异的研究。结果表明:①流域内的水文变量呈现一定的时空变化。在年尺度上,径流量和降雨量有一定的波动,总体上呈现小幅上升趋势,两者之间存在明显的正相关关系,同时流域内水库运行也可能对水文机制产生一定影响;在月尺度上,径流量和降雨量均在6月达到峰值,1月达到最低值;在空间分布上,年均径流和降雨量在流域东部和北部均较大。②在水文过程模拟中,描述发生大孔隙流和地表径流的土壤水含量阈值的参数mactrsm相对综合敏感性最大。③HYPE模型能够较好地模拟赣江流域及其代表性子流域宜丰河流域的径流动态变化(0.60≤E_(ns)≤0.86),宜丰河小流域出口(宜丰水文站)的流量模拟效果明显低于赣江流域出口(外洲水文站)。在年尺度上,宜丰站子流域的土壤湿度、蒸发量和地表径流整体上呈现上升趋势;在空间分布上,外洲站子流域相较于宜丰站子流域,土壤湿度更高、蒸发量较低、地表径流更大。④根据基流分割,宜丰站子流域和外洲站子流域的径流机制有所不同,表现在宜丰站子流域饱和地下水对总径流的贡献较大,而外洲站子流域地表径流对总径流的贡献较大。流域特征非均质性和水文过程变异是造成模型精度空间差异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文情势 时空差异 M-K检验 趋势分析 水文模拟 HYPE模型 赣江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省域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测度与时空差异及影响因素分析
5
作者 刘珂 吕书龙 +1 位作者 刘文丽 黄文彬 《华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6期789-799,共11页
基于2015-2021年中国的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面板数据,从数字基础设施、数字创新环境、数字治理、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5个维度构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用熵值法客观测算各省数字经济发展水平,采用核密度估计和泰尔指数进行时空差异分... 基于2015-2021年中国的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面板数据,从数字基础设施、数字创新环境、数字治理、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5个维度构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用熵值法客观测算各省数字经济发展水平,采用核密度估计和泰尔指数进行时空差异分析,以最优分层构建地理探测器对数字经济发展水平进行影响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各省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及分维度指标均明显增长;数字经济发展龙头地区在中国的东部,且低水平省份占比有下降趋势;与2015年相比,2021年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的总体差异、区域内差异、区域间差异均显著降低;考察期内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分层异质性的影响因素按平均解释能力由强到弱依次为政府投入、经济水平、城镇化水平、人力资源及产业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时空差异 影响因素 地理探测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余缺调剂全国统筹制度下的基本养老金时空差异研究
6
作者 张国梅 金浩 曾益 《河北科技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98-307,共10页
为了分析余缺调剂全国统筹制度对基本养老金收支地区差异的影响,在精算预测2021—2050年基本养老金收支的基础上,用泰尔指数、空间计量经济学方法测度时空差异。结果表明:余缺调剂制度能够缓解基本养老金近期收支压力,延缓赤字时间,但... 为了分析余缺调剂全国统筹制度对基本养老金收支地区差异的影响,在精算预测2021—2050年基本养老金收支的基础上,用泰尔指数、空间计量经济学方法测度时空差异。结果表明:余缺调剂制度能够缓解基本养老金近期收支压力,延缓赤字时间,但无法改变远期基金缺口和地区差距扩大的趋势;余缺调剂制度能够降低基本养老金收支的地区差异,但长远来看,调剂力度越来越小,基本养老金收支依然存在明显的空间异质性;基本养老金收支存在空间依赖性,收支比高的地区和收支比低的地区呈现集中分布特征。未来需要及时充实统筹调剂金,保证统筹调剂金的长期供给,制定差异化支持政策,优化经济空间布局,以延缓养老金缺口时间,降低区域差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理工程其他学科 养老保险 全国统筹调剂制度 余缺调剂 基本养老金 时空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时空差异及协调水平
7
作者 刘硕 张永福 刘永强 《华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6期776-788,共13页
从经济发展、公共服务、生态文明、智慧创新、社会文化、城乡统筹6个方面构建新疆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泰尔指数等方法对2007-2021年新疆14个地州及4大区域的发展水平进行综合测度与时空差异分析,并运用协调水... 从经济发展、公共服务、生态文明、智慧创新、社会文化、城乡统筹6个方面构建新疆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泰尔指数等方法对2007-2021年新疆14个地州及4大区域的发展水平进行综合测度与时空差异分析,并运用协调水平模型和回归模型研究各地州新型城镇化协调水平与影响因素,探究新疆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与协调水平的时间演变规律及空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新疆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相对较低,协调水平与发展水平均呈现以乌鲁木齐市为中心的“中间高、周边低”的分布格局;协调水平的主导驱动力为市场环境动力,其次是经济发展水平和对外开放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城镇 时空差异 协调水平模型 驱动力 新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南喀斯特地区水资源利用效率与经济发展水平协调度的时空差异解析
8
作者 肖葵淞 兰安军 +2 位作者 范泽孟 封炳丞 练仕舒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9-26,共8页
如何测度和解析喀斯特地区水资源分布格局及其利用效率,及其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协调度,使该喀斯特地区提升水资源利用效率、提升社会经济发展质量和加速生态文明建设亟需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在对2010-2021年间喀斯特区域的水资源和... 如何测度和解析喀斯特地区水资源分布格局及其利用效率,及其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协调度,使该喀斯特地区提升水资源利用效率、提升社会经济发展质量和加速生态文明建设亟需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在对2010-2021年间喀斯特区域的水资源和社会经济的时空数据进行收集处理的基础上,首先采用超效率SBM-DEA模型对近10年来西南喀斯特地区36个地级市水资源利用效率进行定量测度。其次集成空间相关分析模型和脱钩模型对水资源利用效率时空差异格局及其与经济发展水平的适配状态进行定量判定。研究结果表明:近10年来西南喀斯特地区水资源利用效率总体呈上升趋势,但利用效率的整体偏低,由2010年的0.383上升到2021年的0.484,且有89%的地级市水资源利用效率变动趋势与整体一致;西南喀斯特地区水资源利用效率空间分布综合呈“n”字型分布,靠近贵州省区域相对较高,邻近云南省和广西两侧相对较低,且水资源利用效率空间相关性不明显,但集聚程度呈增加趋势;水资源效率与经济发展水平的适配程度呈上升趋势,但扩张性负脱钩类型明显增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南喀斯特地区 水资源利用效率 时空差异 超效率SBM-DEA模型 脱钩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振兴背景下湘西州农村经济时空差异与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何林海 钟颖 +3 位作者 李佳嘉 吴吉林 陈云霞 邓子怡 《湖南农业科学》 2024年第4期85-92,共8页
以2013—2020年湖南省湘西州8个县市农村经济为研究对象,利用标准差法、离散系数法、单一指标法、TOPSIS法探析其时空差异,并借助逐步回归模型、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就时空差异而言,2013—2020年湘西州8个县市农... 以2013—2020年湖南省湘西州8个县市农村经济为研究对象,利用标准差法、离散系数法、单一指标法、TOPSIS法探析其时空差异,并借助逐步回归模型、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就时空差异而言,2013—2020年湘西州8个县市农村经济的绝对差异呈扩大趋势,在发展速度上的相对差异则呈缩小趋势;湘西州各县市农村经济发展总体上较为平稳,农村经济发达区和欠发达区的数量均上升,湘西州西南部的农村经济发展水平明显高于其他区域。就影响因素而言,地区生产总值、旅游收入、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产值与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呈正相关关系,乡村劳动力资源总数与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呈负相关关系。在此基础上,提出合理统筹区域农村经济发展,进行整体规划;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挖掘特色旅游资源,发展优势农业及相关产业,加强农村人才队伍建设等缩小地域农村经济差异、助力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农村经济 时空差异 影响因素 地理加权回归模型 湘西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54—2020年太湖水位变化的时空差异特征分析
10
作者 蔡文美 陈少颖 +3 位作者 孙玉莹 陆昊 陈黎明 潘逸卉 《江苏水利》 2024年第2期42-45,共4页
为探究太湖水位变化的时空差异特征,基于太湖1954—2020年实测水位数据,对太湖的年平均水位、年最高水位、年最低水位以及逐年水位空间变化,采用M-K突变检验等方法开展研究并结合太湖进出水量变化分析原因。结果表明,随着太湖湖体入湖... 为探究太湖水位变化的时空差异特征,基于太湖1954—2020年实测水位数据,对太湖的年平均水位、年最高水位、年最低水位以及逐年水位空间变化,采用M-K突变检验等方法开展研究并结合太湖进出水量变化分析原因。结果表明,随着太湖湖体入湖水量的增加,太湖年平均水位及年最低水位均呈上升趋势,且在突变年份之后显著上升;年最高水位也呈上升趋势,但在突变年份后变化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湖流域 时空差异 突变检验 水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统计测度及时空差异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何思桦 马卓纯 +1 位作者 陈佳茵 周燕 《中国新通信》 2024年第7期52-54,共3页
教育信息化是我国教育现代化发展以及建设教育强国重要的体现。本文以我国31个省份的2018—2022年面板数据作为研究对象,从基础建设、数字资源、学生信息化素养、保障机制四个维度出发,构建教育信息化发展评价体系,先采用熵权法和线性... 教育信息化是我国教育现代化发展以及建设教育强国重要的体现。本文以我国31个省份的2018—2022年面板数据作为研究对象,从基础建设、数字资源、学生信息化素养、保障机制四个维度出发,构建教育信息化发展评价体系,先采用熵权法和线性加权法测算全国及东、中、西部三大区域的教育信息化发展指数,以此评价其教育信息化发展水平,再采用泰尔指数及核密度估计法探究我国整体及三大区域的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差异及时空动态演变过程的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水平整体向好,总体发展均衡度较高,但各区域间仍存在差异,且区域内差异对整体发展差异影响较大,是总体差异的主要差异来源。由此可见,教育信息化发展水平高的省份与全国平均水平差距增大,并且地区差异扩大,存在极化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信息化 熵权法 泰尔指数 时空差异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经济带冷链物流发展水平测度及时空差异分析
12
作者 彭艺丹 彭书雯 《中国储运》 2024年第11期107-108,共2页
本文运用基于熵权法的政策体现式综合评价方法对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冷链物流进行测度,从冷链宏观环境、冷链物流规模、冷链设施设备和冷链物流市场4个维度构建指标体系,测度各省市冷链物流发展水平并分析其时空差异。
关键词 长江经济带 冷链物流 水平测度 熵权法 时空差异 宏观环境 构建指标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重目标下的中国林业全要素生产率及其时空差异 被引量:24
13
作者 黄安胜 刘振滨 +4 位作者 许佳贤 林群 兰晔 苏时鹏 张春霞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17-125,共9页
【目的】在经济、生态和社会三大效益最大化的多重目标下,测算并分析中国林业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分量,深化对林业生产效率的理解和认识,为判断林业经济发展方式和制定加快转变林业经济发展方式的相关政策提供科学依据和理论支撑。【方法... 【目的】在经济、生态和社会三大效益最大化的多重目标下,测算并分析中国林业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分量,深化对林业生产效率的理解和认识,为判断林业经济发展方式和制定加快转变林业经济发展方式的相关政策提供科学依据和理论支撑。【方法】以森林面积、林业系统年末从业人员数量和营林固定资产投资为投入指标,以林业第一产业产值、森林蓄积量和木材产量为产出指标,基于2004—2012年省际面板数据,借鉴Fre等(1992;1994)的思路,运用DEA-Malmquist指数法测算(使用DEAP2.1软件运算)并分析中国及四大地区(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及东北地区)林业全要素生产率(Malmquist生产率指数)及其分量——技术进步变动指数和技术效率变动指数(进一步分解为纯技术效率变动指数和规模效率变动指数);其中,各指数减去1,就是各相应指标的增长率,且所有均值均为几何均值。【结果】2004—2012年,中国林业全要素生产率、技术进步、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年均增长率分别为15.6%,14.1%,1.3%,1.6%和-0.2%;四大地区依林业全要素生产率年均增长率从高到低依次为东部地区(21.8%)、中部地区(18.4%)、西部地区(10.7%)和东北地区(10.1%);依技术进步年均增长率从高到低依次为东部地区(21.2%)、中部地区(17.8%)、东北地区(9.0%)和西部地区(7.9%);依技术效率年均增长率从高到低依次为西部地区(2.5%)、东北地区(0.9%)、中部地区(0.6%)和东部地区(0.4%);依纯技术效率年均增长率从高到低依次为西部地区(2.7%)、中部地区(1.3%)、东北地区(1.2%)和东部地区(0.5%);依规模效率年均增长率从高到低依次为东部地区(0%)、西部地区(-0.2%)、东北地区(-0.2%)和中部地区(-0.7%)。【结论】从2004—2012年各指数的变化情况来看,中国林业全要素生产率总体处于增长状态,其增长的主要动力来源于技术进步,而技术效率因受限于规模效率未能同步增长,对林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所产生的贡献较为有限;虽然四大地区林业全要素生产率均实现增长,但各区域增长速度存在明显差异,增长源泉也不尽相同。因此,为了推动林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加快林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既要促进林业技术进步,又要提高林业技术效率,还要依据区域特征实行因地制宜的林业发展政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业全要素生产率 三大效益 技术进步 技术效率 时空差异 DEA-MALMQUIST指数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京津冀地区农业面源污染风险时空差异研究 被引量:27
14
作者 王磊 香宝 +5 位作者 苏本营 王玥 方广玲 胡钰 潘丽波 戴霞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254-1265,共12页
为探究京津冀区域农业面源污染情况,采用GIS空间分析方法,对该地区农业面源的时空动态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时间上该区域化肥施用量呈逐年增加态势,由2000年的305.12万t增加到2014年的370.50万t;化学农药施用量相对稳定,由2000年的... 为探究京津冀区域农业面源污染情况,采用GIS空间分析方法,对该地区农业面源的时空动态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时间上该区域化肥施用量呈逐年增加态势,由2000年的305.12万t增加到2014年的370.50万t;化学农药施用量相对稳定,由2000年的81.88万t增加到2014年的89.93万t;而畜禽粪尿排放量则由2000年的2.35亿t减少到2014年的1.96亿t。空间上化肥污染高风险县市区和畜禽粪尿污染(主要为氮素和磷素污染)县市区数量增长较快,分别从2000年的33、34、60个增加到2014年的72、78、112个。该区域化肥污染高风险县市区主要分布在中部和东部的北京、天津、唐山、秦皇岛大部分县市区及南部的石家庄、衡水、邯郸部分县市区;氮素高风险县市区主要分布在石家庄、保定、张家口、承德、秦皇岛、邯郸等大牲畜奶牛、肉牛及生猪优势产区;磷素高风险区主要分布在石家庄、保定、廊坊、张家口、承德、秦皇岛、邯郸等大牲畜奶牛、肉牛及家禽集中养殖区。研究表明,京津冀地区化肥和畜禽粪尿(N、P)高污染风险县市区数量大幅增加且分布广泛,对农作物单产过度追求是化肥施用量逐年增加的主要驱动因素,而耕地面积减少和集约化养殖是氮磷面源污染高风险县市区增加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津冀 农业面源污染风险 时空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PSIR模型的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时空差异的实证研究--以湖北省为例 被引量:94
15
作者 李进涛 谭术魁 汪文雄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49-54,65,共7页
研究目的:探索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的方法,研究湖北省12个城市2002—2006年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时空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研究方法:DPSIR模型和主成份分析法。研究结果:湖北省土地集约利用空间差异明显,沿长江城市的土地集约利用程度较高,... 研究目的:探索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的方法,研究湖北省12个城市2002—2006年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时空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研究方法:DPSIR模型和主成份分析法。研究结果:湖北省土地集约利用空间差异明显,沿长江城市的土地集约利用程度较高,是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聚集带,而鄂西北、鄂东南城市的土地集约利用程度偏低;2002—2006年间,各城市的土地集约利用程度均有所提高,但差异明显。研究结论:基于DPSIR模型评价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可以减少主观性影响,解释各指标体系之间的相关性与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程度的关系,揭示出各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时间、空间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集约利用 DPSIR 主成分分析 时空差异 湖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土地市场化程度的时空差异特征研究 被引量:20
16
作者 许实 王庆日 +1 位作者 谭永忠 余倩倩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27-34,共8页
研究目的:利用2003—2009年土地一级市场交易数据,分析研究中国土地市场化程度的时空差异特征。研究方法:统计模型分析法,文献资料法,对比法。研究结果:(1)全国土地市场化程度总体上升趋势明显:东部地区市场化程度最高,上升幅度最大;中... 研究目的:利用2003—2009年土地一级市场交易数据,分析研究中国土地市场化程度的时空差异特征。研究方法:统计模型分析法,文献资料法,对比法。研究结果:(1)全国土地市场化程度总体上升趋势明显:东部地区市场化程度最高,上升幅度最大;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持续上升;东北地区在波动中上升。(2)全国约有2/3省份的土地市场化程度呈上升态势,各省份之间土地市场化程度的差异正在逐步缩小。(3)商服用地和住宅用地的土地市场化程度逐年平稳上升,工矿仓储用地的土地市场化程度受政策的影响出现快速上升。(4)土地市场化高水平、高增长的省份与低水平、负增长的省份并存,但在地域上的分布较为分散。研究结论:应继续深化土地市场制度改革,着力加强中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的土地市场化进程,重点关注近年土地市场化程度出现负增长的省份,同时加强土地市场管理制度和政策的创新,提高全国土地市场化的整体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管理 土地配置 土地市场化程度 时空差异 用地类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西省县域耕地集约利用水平时空差异研究 被引量:12
17
作者 朱传民 黄雅丹 +1 位作者 吴佳 彭琼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60-164,共5页
在构建衡量耕地集约利用水平的P—S—R模式指标体系基础上,以县域为基本空间单元,将GIS技术与空间相关分析等方法相结合,测度了江西省耕地集约利用水平状况,划分为5个利用水平等级与4种分异类型,并从时空角度探讨集约利用水平变化及其... 在构建衡量耕地集约利用水平的P—S—R模式指标体系基础上,以县域为基本空间单元,将GIS技术与空间相关分析等方法相结合,测度了江西省耕地集约利用水平状况,划分为5个利用水平等级与4种分异类型,并从时空角度探讨集约利用水平变化及其空间分异性。结果表明:近年来江西耕地集约利用总水平与单项水平不断提高,状态准则为影响主导因素;集约利用水平呈现出较明显的空间集聚特征与区域差异性,平原区集约水平高于丘陵与山区,经济发展较快地区水平相对较高;局域空间上,水平高、低区域各自集聚;LISA集聚类型中,以"H—H"、"L—L"类型为主,分别对应于高、低水平等级。其中,"H—H"关联的县域主要分布在北部平原区、经济实力较强的县(市),而赣东北、西北及南部的丘陵山区则表现出较为明显的"L-L"关联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 集约利用 ESDA MORAN指数 时空差异 县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省土地综合承载力时空差异分析 被引量:29
18
作者 李兰图 陈文宽 孙丽娜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2-16,23,共6页
结合江苏省发展实际,在重新审视土地承载力的基础上,从水土资源、生态环境、经济技术、社会发展等方面出发构建土地综合承载力评价体系,采用因子分析法、聚类分析法,对江苏省1994-2008年以及13个城市2008年的土地综合承载力状况进行综... 结合江苏省发展实际,在重新审视土地承载力的基础上,从水土资源、生态环境、经济技术、社会发展等方面出发构建土地综合承载力评价体系,采用因子分析法、聚类分析法,对江苏省1994-2008年以及13个城市2008年的土地综合承载力状况进行综合评价。分析其时间特征以及空间差异状况,进而分析了驱动因素和相应的政策内涵,为改善区域土地综合承载力状况、谋求进一步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结果表明:(1)1994-2008年江苏省土地综合承载力水平总体不断提高;(2)2008年江苏省土地综合承载力水平空间差异较大,并呈现一定的地域相近性;(3)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土地综合承载力的一个重要因素,但并不能直接代表土地综合承载力水平的高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 综合承载力 时空差异 因子分析 江苏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地理探测器的城市建设用地规模时空差异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47
19
作者 赵小风 刘梦丽 王柏源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29-35,共7页
研究目的:分析城市建设用地规模时空差异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区域差别化的城市建设用地供应政策提供决策参考。研究方法:在分析345个城市建设用地规模时空变化的基础上,运用地理探测器识别城市建设用地规模扩张的影响因素及其交互作用... 研究目的:分析城市建设用地规模时空差异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区域差别化的城市建设用地供应政策提供决策参考。研究方法:在分析345个城市建设用地规模时空变化的基础上,运用地理探测器识别城市建设用地规模扩张的影响因素及其交互作用。研究结果:(1)中国城市建设用地面积虽然持续增长,但增速逐渐放缓;(2)城市建设用地扩张存在较大空间差异,扩张规模按东部、西部、中部、东北地区逐渐递减,扩张速度按西部、中部、东部、东北地区逐渐递减;(3)全国城市建设用地扩张主要受投资驱动的影响,东部地区和东北地区由人口驱动转为产业驱动,中部地区由人口驱动转为投资驱动,西部地区城市建设用地扩张一直受投资驱动较为明显;(4)影响因子两两之间均为增强关系,包括双因子增强和非线性增强,2000年,投资水平、产业结构及学校数量交互作用极强,而到2015年,实际利用外资与其他因子的交互性明显增强。研究结论:中国城市建设用地扩张受产业、投资和人口共同驱动,但驱动力大小存在较大空间差异。应针对不同区域的主要驱动因素实施差别化管理,缓解城市建设用地规模扩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城市建设用地 时空差异 地理探测器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经济带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率时空差异分析 被引量:13
20
作者 罗芳 田苗 +1 位作者 孙彩虹 徐丹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7,48,共8页
长江经济带水资源总量充沛,但人均水资源量以及单位面积耕地占有量处于较低水平;农业用水量超过供水总量的50%,而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率低。研究长江经济带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率对保护长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Malmquist-Panel Data两阶... 长江经济带水资源总量充沛,但人均水资源量以及单位面积耕地占有量处于较低水平;农业用水量超过供水总量的50%,而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率低。研究长江经济带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率对保护长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Malmquist-Panel Data两阶段模型,对长江经济带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率的时空差异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分析结果表明:经济发展水平、第一产业固定资产投资额、水资源禀赋、节水农业发展水平、"长江经济带"国家战略的实施、区域变量以及部分时间变量等对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种植结构即粮食播种面积占比则有着显著的负向影响;长江经济带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率时空差异特征明显。因此,对于长江经济带,应因地制宜、合理规划农作物种植结构;同时,加强地区间的技术交流与合作,实现长江经济带整体发展与各区域特色发展协同共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利用效率 时空差异 MALMQUIST指数法 面板数据 农业水资源 长江经济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