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四川盆地德阳—绵阳凹陷南缘二叠系栖霞组沉积演化及有利储层分布
1
作者 李亚 王尉 +5 位作者 赵立可 刘冉 张玺华 陈延贵 黄天海 肖笛 《岩性油气藏》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81-91,共11页
综合利用岩心、岩屑、测井及地震等资料,对四川盆地德阳—绵阳凹陷南缘二叠系栖霞组沉积微相特征及演化过程进行了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划分出有利储集区带。研究结果表明:①德阳—绵阳凹陷南缘中二叠世栖霞期主要为缓坡相沉积,可进一步细... 综合利用岩心、岩屑、测井及地震等资料,对四川盆地德阳—绵阳凹陷南缘二叠系栖霞组沉积微相特征及演化过程进行了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划分出有利储集区带。研究结果表明:①德阳—绵阳凹陷南缘中二叠世栖霞期主要为缓坡相沉积,可进一步细分为浅水缓坡和深水缓坡—盆地等沉积亚相及多种微相,岩性以晶粒白云岩、亮晶生屑灰岩、泥晶生屑灰岩、生屑泥晶灰岩、泥晶灰岩及泥质灰岩为主。②栖一段沉积期,海水相对较深,滩相整体发育程度较低,仅在古地貌相对较高的高石梯区域沉积,岩性以泥晶生屑灰岩为主,沉积相受古地貌的影响较大;栖二下亚段沉积期,水体相对变浅,原古地貌高部位高石梯地区所发育的滩相受可容纳空间不足的影响而向古地貌相对低部位的磨溪地区侧向迁移,使地貌高差减小并逐渐发生反转;栖二上亚段沉积期,磨溪地区的滩相在垂向加积的同时,进一步向蓬莱地区迁移,沉积地貌高差减小但暂未发生反转。栖霞组滩相的发育受沉积微古地貌与相对海平面升降共同控制。③栖霞组以白云岩储层为主,其发育主要受岩相、岩溶及裂缝等因素控制,相对高能的颗粒滩由于沉积地貌相对较高,容易发生暴露而接受早期岩溶作用改造形成优质储层,高孔渗为进一步叠加白云石化作用提供了流体通道。磨溪地区高能滩最为发育,为研究区最有利储集区带,北部蓬莱地区次之,“德阳—绵阳”凹陷周缘有望成为下一个规模相控的天然气聚集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颗粒滩 沉积古地貌 碳酸盐缓坡 早期岩溶作用 白云石化作用 栖霞组 二叠系 德阳—绵阳凹陷 四川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