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萧红的十年文学道路 被引量:1
1
作者 钟汝霖 《北方论丛》 1981年第5期50-55,共6页
萧红,原名张乃莹。一九一一年六月一日(即农历五月初五日)生于黑龙江省呼兰县。二十一岁正式开始文学创作。一九四二年一月二十二日病逝于香港,年仅三十二岁。萧红的文学生涯,只有暂短的十年。然而,就在这暂短的十年中,她却写下... 萧红,原名张乃莹。一九一一年六月一日(即农历五月初五日)生于黑龙江省呼兰县。二十一岁正式开始文学创作。一九四二年一月二十二日病逝于香港,年仅三十二岁。萧红的文学生涯,只有暂短的十年。然而,就在这暂短的十年中,她却写下了近百万字的文艺作品,赢得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不可磨灭的地位。今天,在纪念这位三十年代卓越的左翼女作家诞辰七十周年之际,研究和探讨她的十年文学道路,对繁荣社会主义文学创作,是很有现实意义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道路 萧红 中国现代文学 文学创作 黑龙江省 文学生涯 文艺作品 社会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理解文学经典的方法与路径——“百年中国文学道路与经典作家作品研讨会”会议综述
2
作者 周志雄 陈经纬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96-103,共8页
2018年10月19日至21日,由安徽大学文学院、《鲁迅研究月刊》编辑部、《小说评论》编辑部、安徽省文艺评论家协会联合举办的“百年中国文学道路与经典作家作品研讨会”在合肥市举行。
关键词 作品研讨会 经典作家 文学道路 文学经典 中国 《鲁迅研究月刊》 综述 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王蒙的生活和文学道路》
3
作者 何西来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84-86,共3页
关于《王蒙的生活和文学道路》●何西来了玉柱的这本《王蒙的生活和文学道路》,是属于当代作家研究一类的学术专著。杀青付梓之前,曾取了一个很带“比兴”味的书名,叫《蝴蝶梦》。如果望其名而不求其实,还会以为这是一部小说,或一... 关于《王蒙的生活和文学道路》●何西来了玉柱的这本《王蒙的生活和文学道路》,是属于当代作家研究一类的学术专著。杀青付梓之前,曾取了一个很带“比兴”味的书名,叫《蝴蝶梦》。如果望其名而不求其实,还会以为这是一部小说,或一出杂剧。如果先读书,而后循名求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蒙研究 文学道路 研究著作 文学批评 《蝴蝶》 文学活动 文学观念 李商隐 多元观 “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胡风生平与文学道路展览”在京展出
4
作者 易人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1993年第6期36-36,共1页
为纪念中国现代文学著名作家,顽强的精神界战士胡风逝世八周年,中国现代文学馆、北京图书馆和武汉松刚乙肝专科研究中心联合举办“胡风生平与文学道路展览”,于1993年6月5日—11日在北京图书馆展出。雷洁琼和首都文艺界人士300余人及胡... 为纪念中国现代文学著名作家,顽强的精神界战士胡风逝世八周年,中国现代文学馆、北京图书馆和武汉松刚乙肝专科研究中心联合举办“胡风生平与文学道路展览”,于1993年6月5日—11日在北京图书馆展出。雷洁琼和首都文艺界人士300余人及胡风夫人梅志和子女出席了展览的开幕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现代文学 文学道路 胡风 图书馆 开幕式 文艺界 战士 研究中心 展览会 首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的文学道路——在乐山地区文学创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5
作者 陈登科 《当代文坛》 1983年第2期5-7,共3页
我这个人搞文学,是个误会。我没有读过书,连小学都没念过,因为我太笨了。十二岁时上私塾馆,每天先生教我四句古诗,可是第二天怎么也背不全,我只能背第一句,当时老师就对我下了断语:“你这个人只能放猪,不能念书。”从此以后我就不念书了... 我这个人搞文学,是个误会。我没有读过书,连小学都没念过,因为我太笨了。十二岁时上私塾馆,每天先生教我四句古诗,可是第二天怎么也背不全,我只能背第一句,当时老师就对我下了断语:“你这个人只能放猪,不能念书。”从此以后我就不念书了。 抗日以后,我就去游击队当兵。我这个人胆子大,打起仗来不怕死,枪法又准。游击队的四大员(警卫员,司号员,侦察员,通讯员)我就当过警卫员,侦察员,通讯员。我打过仗。可当了五年兵连个班长都没有当,我倒不在乎,因为我当兵很调皮,比较落后,正由于我是个自由兵,在部队有个好处,我可以学习。那时候,我给大队长当警卫员,他以前是个小学校长,教书匠。有一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乐山地区 文学道路 赵树理 文学创作 丁玲 报告文学 报社 座谈会 游击队 警卫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才的选择——吴承恩文学道路新探
6
作者 钟扬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3年第2期28-33,19,共7页
学而优则仕: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这是封建科举制度为其土子所展示的锦绣前程。这“锦绣”之中自然是梦幻多于现实。然而梦幻往往比现实更迷人。同众多的田舍郎一样,吴承恩也曾追逐、捕捉过那五彩梦幻。按吴承恩的才学,将那五彩幻梦... 学而优则仕: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这是封建科举制度为其土子所展示的锦绣前程。这“锦绣”之中自然是梦幻多于现实。然而梦幻往往比现实更迷人。同众多的田舍郎一样,吴承恩也曾追逐、捕捉过那五彩梦幻。按吴承恩的才学,将那五彩幻梦变为现实,应该说是可能的。吴承恩“性敏而多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承恩 文学道路 前后七子 中国小说史 汝忠 台阁体 玄怪录 唐人传奇 刘元白 禹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丁玲的文学创作与延安道路的关系
7
作者 张彤 周思辉 《榆林学院学报》 2023年第4期56-61,共6页
在延安女性作家中,丁玲的创作成果是最为丰厚的。无论是在五四时期还是存在风格变换的延安时期,都有体现她个人创作思想的代表作品。1936年,丁玲奔赴延安,尤其是经过延安文艺座谈会的洗礼,丁玲的文学道路发生了重大转变。从五四时期抒... 在延安女性作家中,丁玲的创作成果是最为丰厚的。无论是在五四时期还是存在风格变换的延安时期,都有体现她个人创作思想的代表作品。1936年,丁玲奔赴延安,尤其是经过延安文艺座谈会的洗礼,丁玲的文学道路发生了重大转变。从五四时期抒写自我到抒写革命大我转变,中间经历了曲折的过程及复杂的转变,她最终以独特的话语策略形成了女性意识与革命意识融合的独特之作。丁玲的文学创造道路转变也体现了《讲话》对中国现代作家文学道路进程的重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玲 文学道路 延安道路 《讲话》 转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为我引路的良师益友——我与《文学评论》
8
作者 丁帆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4-7,共4页
《文学评论》是引我走上文学评论道路的一座灯塔,她照亮了我的学术生涯,开启了我的心智和牢固的人生价值理念。她是生我养我的学术故乡,无论我走到哪里,即便是天涯海角,那都是要回望的星空。那是一个拨乱反正的年代,也是我在文学道路上... 《文学评论》是引我走上文学评论道路的一座灯塔,她照亮了我的学术生涯,开启了我的心智和牢固的人生价值理念。她是生我养我的学术故乡,无论我走到哪里,即便是天涯海角,那都是要回望的星空。那是一个拨乱反正的年代,也是我在文学道路上彷徨踌躇的青春岁月,是《文学评论》编辑部的老师们让我坚定地走向了文学评论的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评论》 文学评论 文学道路 良师益友 学术生涯 拨乱反正 踌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马克思主义形成以前恩格斯的发展道路
9
作者 陈茹 《改革与开放》 2016年第18期36-38,41,共4页
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在马克思主义产生之前,早年恩格斯经历了不同的求学之路、文学之路、哲学之路以及政治与经济学之路的曲折探索,与马克思几乎同时完成了唯物主义世界观的转变,最终开启了其与马克思... 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在马克思主义产生之前,早年恩格斯经历了不同的求学之路、文学之路、哲学之路以及政治与经济学之路的曲折探索,与马克思几乎同时完成了唯物主义世界观的转变,最终开启了其与马克思的合作之路。研究这一时段恩格斯的经历与思想,不仅有助于深刻理解恩格斯为什么能够成为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之一,而且有助于深化对恩格斯与马克思学术思想关系的思考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恩格斯 文学道路 哲学道路 政治经济学道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寻根”文学所表现的原始生命文化形态
10
《文艺理论研究》 1988年第5期91-91,共1页
刘再复在《近十年的中国文学精神和文学道路》(《人民文学》88年2期)一文中指出:“寻根”派的青年作家,他们展示的正是未被时代潮流所改变的某种原始生命的文化形态,在他们的展示中,我们看到的好象是一个现代文明的死角,一个远离现代文... 刘再复在《近十年的中国文学精神和文学道路》(《人民文学》88年2期)一文中指出:“寻根”派的青年作家,他们展示的正是未被时代潮流所改变的某种原始生命的文化形态,在他们的展示中,我们看到的好象是一个现代文明的死角,一个远离现代文明激流的村落,在那里,历史幽灵的巨大的、难以抹掉的阴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形态 原始生命 现代文明 文学精神 文学道路 时代潮流 作家 幽灵 近十年 民族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筒论鲍照的文学成就
11
作者 钟优民 《北方论丛》 1986年第4期49-56,共8页
鲍照(约414——466年),是中国文学史上的杰出作家。他和古代许多满怀孤愤、著书立说的先贤一样,始终未曾屈从恶劣命运的安排,敢于正视惨淡的人生,面对黑暗的现实,用他战斗的笔,向一切腐朽、罪恶的势力发起冲击,在文学道路上披... 鲍照(约414——466年),是中国文学史上的杰出作家。他和古代许多满怀孤愤、著书立说的先贤一样,始终未曾屈从恶劣命运的安排,敢于正视惨淡的人生,面对黑暗的现实,用他战斗的笔,向一切腐朽、罪恶的势力发起冲击,在文学道路上披荆斩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成就 鲍照 中国文学 著书立说 文学道路 孤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他从皖南山乡走来——评严啸建的小说及其创作道路
12
作者 梁长森 《安庆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6年第1期77-85,71,共10页
一大批文学新人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在文艺园地里,给文艺队伍注入了新鲜血液,使文苑充满了蓬勃的生机,这是十年动乱后文坛上出现的一件令人振奋的大喜事,也是社会主义文艺事业兴旺发达的一个显著标志。从皖南山乡大步走来的严啸建同志,... 一大批文学新人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在文艺园地里,给文艺队伍注入了新鲜血液,使文苑充满了蓬勃的生机,这是十年动乱后文坛上出现的一件令人振奋的大喜事,也是社会主义文艺事业兴旺发达的一个显著标志。从皖南山乡大步走来的严啸建同志,便是这文学生力军中的值得称道的一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说 作家 人物语言 人物形象 风俗画 文学道路 底层人民 皖南 创作道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郭沫若传记文学的几点认识
13
作者 马征 《郭沫若学刊》 1987年第1期54-59,共6页
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后,在传记文学上作过多方面尝试,并把它推进到新阶段的第一个人是郭沫若。 郭沫若的传记文学作品数量很大。
关键词 传记文学 少年时代 人生派 文学运动 日记体 学生时代 文学道路 生活道路 今津纪游 创造十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周立波文学精神给我们的启示
14
作者 伍振戈 《湖南城市学院学报》 1990年第1期59-62,7,共5页
周立波逝世十年了。十年来,文坛新潮迭起,旗帜纷张。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究竟应该怎样看待周立波的文学道路、文学业绩及其所显示的文学意义? 我认为,在评价周立波的问题上,不能用诸多很难说是适合国情的洋观念、洋框框往周立波头上套来套... 周立波逝世十年了。十年来,文坛新潮迭起,旗帜纷张。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究竟应该怎样看待周立波的文学道路、文学业绩及其所显示的文学意义? 我认为,在评价周立波的问题上,不能用诸多很难说是适合国情的洋观念、洋框框往周立波头上套来套去,用所谓“现代意识”去衡估和修改文学的历史事实,那样做是会出毛病的;也不能象某些似乎是受庸俗社会学影响较深的同志那样,进行简单化甚至绝对化的评价;同时也不能象某些持偏执看法的同志那样,“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在局部和细节问题(例如方言运用等)上喋喋不休,甚至吹毛求疵;更不能象某些似乎是染上了“狂妄症”的人那样,将周立波说得一无是处。我们评价周立波,要把周立波放到“五四”以来、特别是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以来的新文艺运动的历史过程中,放到建国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历史背景中,放到今天文艺界进一步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清除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立波 文学精神 文艺运动 文学道路 文学的历史 文学意义 《山乡巨变》 铁水奔流 文学传统 社会主义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文学史上的一桩“公案”——重评茅盾的《从牯岭到东京》及其批评
15
作者 罗宗义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4年第2期31-38,45,共9页
茅盾的《从牯岭到东京》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篇著名的文艺论文,它一发表,即引起了轩然大波。现在流行的中国现代文学史著以及有影响的茅盾研究专著,对此文均有评价,尽管观点并不完全相同,但基本精神并无明显的分歧。而茅盾在《亡命生... 茅盾的《从牯岭到东京》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篇著名的文艺论文,它一发表,即引起了轩然大波。现在流行的中国现代文学史著以及有影响的茅盾研究专著,对此文均有评价,尽管观点并不完全相同,但基本精神并无明显的分歧。而茅盾在《亡命生活——回忆录[十一]》中,却以较长的篇幅、阐述了此文的内容,阐明了与众不同的看法。因此,对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这一桩“公案”,很有必要进行再探讨,以求得到公允的“判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从牯岭到东京 中国现代文学 无产阶级文学 文学主张 倪焕之 工农兵方向 藏原惟人 现代文 文学道路 现实主义创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学海洋里的一条小鱼
16
作者 鹿理梅 《语文世界(上旬刊)》 2012年第6期4-6,共3页
有小朋友问我:“您是如何走上文学道路的?”我回答:“遗传加爱好。”我出生在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爸爸爱好写作,是一位业余作家。从懂事开始,我便与书结下了不解之缘。爸爸的书很多,多得我数都数不过来,我经常站在书柜前,抬头看... 有小朋友问我:“您是如何走上文学道路的?”我回答:“遗传加爱好。”我出生在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爸爸爱好写作,是一位业余作家。从懂事开始,我便与书结下了不解之缘。爸爸的书很多,多得我数都数不过来,我经常站在书柜前,抬头看着爸爸的那些书,心里充满了好奇。那时,我心想:“等我长大了,一定要读读那些书,看看那些书里到底藏着什么样的秘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道路 小鱼 海洋 知识分子家庭 小朋友 爱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童年·60年代人·历史记忆——苏童作品学术研讨会纪要 被引量:13
17
作者 陈思和 王安忆 +1 位作者 栾梅健 李晓筠(录音整理)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6期52-66,共15页
上半场 陈思和(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 回顾新世纪10年文学,在最重要的作家当中,苏童肯定是其中之一。再往回算,新时期30年贯穿的文学道路,苏童也是最重要的作家之一。今天我们一起认真研讨和交流苏童文学创作,实际上对于回顾和梳... 上半场 陈思和(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 回顾新世纪10年文学,在最重要的作家当中,苏童肯定是其中之一。再往回算,新时期30年贯穿的文学道路,苏童也是最重要的作家之一。今天我们一起认真研讨和交流苏童文学创作,实际上对于回顾和梳理10年,乃至30年中国文学所走过的道路具有非常典型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术研讨会 苏童 历史记忆 60年代 纪要 作品 童年 文学道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春想象与自我认同——张悦然论 被引量:4
18
作者 乔春雷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35-141,共7页
“八0后”作家“先走人市场,再进入文坛”的成名经历和文学道路,正呈现了他们成长其中的消费文化语境对其文学创作共性的制约,但因性别、生活经历、教育背景、创作个性的不同,这些“八0后”作家对青春自我的想象和书写又呈现出独特... “八0后”作家“先走人市场,再进入文坛”的成名经历和文学道路,正呈现了他们成长其中的消费文化语境对其文学创作共性的制约,但因性别、生活经历、教育背景、创作个性的不同,这些“八0后”作家对青春自我的想象和书写又呈现出独特性。青春期是自我同一性形成的时期,从文本中呈现出的青春想象和自我认同及文本表现出发,来把握张悦然文学创作的独特性,便成为比较有效的切入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我认同 青春期 张悦然 想象 文学创作 生活经历 自我同一性 文学道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浩然的危机及其应对方式
19
作者 张志平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46-52,共7页
浩然是当代文学史中的标志性作家,是工农兵作家的代表。虽然他创造了不少创作上的奇迹,但他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诸事顺遂,而是一生中危机重重。有的危机,他顺着情势妥善处理,成功化解;有的危机,他无从化解,只得搁置;有的危机,他不但无... 浩然是当代文学史中的标志性作家,是工农兵作家的代表。虽然他创造了不少创作上的奇迹,但他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诸事顺遂,而是一生中危机重重。有的危机,他顺着情势妥善处理,成功化解;有的危机,他无从化解,只得搁置;有的危机,他不但无法化解,反而越发深重。他的危机及其应对方式是他的人生诉求和文学道路的鲜明标志,彰显了他追随时代脚步前进的身影,揭示了中国当代文学史独特的一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当代文学 文学道路 浩然 工农兵作家 应对方式 人生诉求 危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简论当代五名家的散文创作
20
作者 来华强 《现代语文(理论研究)》 2005年第8期42-44,共3页
一、巴金与<随想录> 巴金,1904年生,四川省成都市人.解放前,巴金除了小说创作以外,出版了十多本散文集,解放后至文革前,也出版了十多本散文集.1978年底开始写<随想录>,到86年已经写了5集,共150篇,42万字.
关键词 当代文学 散文创作 名家 简论 《人民日报》 《随想录》 小说创作 散文作品 文学道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