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6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数字乡村建设能促进乡村绿色发展吗?——基于浙江省县域案例的组态分析
1
作者 徐旭初 姜刚迪 吴彬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05-618,共14页
数字乡村建设为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与乡村发展转型提供了新的可能。乡村绿色发展是乡村生态文明建设的未来方向,数字乡村建设能否促进乡村绿色发展是亟待回答的现实问题。本研究基于2020年浙江省县域数据,结合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sQCA... 数字乡村建设为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与乡村发展转型提供了新的可能。乡村绿色发展是乡村生态文明建设的未来方向,数字乡村建设能否促进乡村绿色发展是亟待回答的现实问题。本研究基于2020年浙江省县域数据,结合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sQCA)、必要条件分析(NCA)和熵权-CRITIC-TOPSIS方法,从组态视角分析了数字乡村建设与乡村绿色发展的复杂关系。结果表明:1)所有前因条件均不单独作为产生乡村高绿色发展水平的必要条件。2)存在4类表现乡村高绿色发展水平的组态,分别为基建拉动型价值转化驱动、技术效率型生产转型驱动、数据赋能型生态治理驱动和资金拉动型价值转换驱动。3)数字乡村建设主要以数字基建为基础,以生产数字化带来的绿色技术创新与普及为现实支撑,以多主体协同参与实现生态共治为组织基础,以生态转化重塑市场价值为转型动力,实现乡村绿色发展水平提升。通过数字基建、数字生产、数字治理等方面的数字乡村建设,能够促进乡村的生产转型、生态治理和价值转化,实现乡村绿色发展水平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乡村建设 乡村绿色发展 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sQCA) 必要条件分析(NCA) 熵权-CRITICTOPSIS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乡村建设对农民增收的影响与机制研究
2
作者 诸葛燕 陈丹引 《浙江农业科学》 2025年第2期522-529,共8页
数字乡村建设已成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关键抓手。文章以全国县域数字乡村建设数据库为基础,从农民增收角度实证考察了数字乡村建设的经济社会效应及其内在机制。在研究观测期内,数字乡村建设显著促进农民收入,同时明显缩小了县域内城... 数字乡村建设已成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关键抓手。文章以全国县域数字乡村建设数据库为基础,从农民增收角度实证考察了数字乡村建设的经济社会效应及其内在机制。在研究观测期内,数字乡村建设显著促进农民收入,同时明显缩小了县域内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这一结论在考虑内生性情况下依然成立。数字基础设施、乡村经济数字化、乡村治理数字化和乡村生活数字化作为数字乡村建设的关键维度,均显著提升了农民的收入水平。但是数字乡村建设对不同收入水平县域的增收效应存在显著差异,数字乡村建设未能在低收入县域发挥显著的增收效应,这可能会扩大县际农民的收入差距。机制分析发现,农村产业发展和金融投资增加是数字乡村建设促进农民增收的两个重要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乡村建设 农民增收 县域 机制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乡村建设背景下农业经济管理创新与乡村治理能力提升研究
3
作者 马翠凤 凌唯钊 《山西农经》 2025年第8期143-145,共3页
在数字乡村建设的背景下,深入探讨了农业经济管理创新与乡村治理能力提升的内在逻辑、实践路径及策略选择。研究发现,数字技术的融合应用为农业经济管理提供了新机遇,推动了产业结构调整、产业链延伸和科技创新,也为乡村治理体系优化、... 在数字乡村建设的背景下,深入探讨了农业经济管理创新与乡村治理能力提升的内在逻辑、实践路径及策略选择。研究发现,数字技术的融合应用为农业经济管理提供了新机遇,推动了产业结构调整、产业链延伸和科技创新,也为乡村治理体系优化、治理机制创新和治理手段升级提供了支撑。通过对政策引导、资源整合、产业融合及人才培养等方面的互动关系分析,揭示了数字乡村建设与农业经济管理创新、乡村治理能力提升的协同发展机制,为政策制定者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以促进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乡村建设 农业经济管理 乡村治理 互动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乡村建设对农业发展质量的影响效应
4
作者 白婉婷 陈建成 侯建 《中国流通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8-81,共14页
数字乡村建设是实现农业发展质量提升的必要条件。基于2011—2023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系统构建数字乡村建设和农业发展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和动态面板门槛模型,实证检验数字乡村建设对农业发展质量的影响以及绿色... 数字乡村建设是实现农业发展质量提升的必要条件。基于2011—2023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系统构建数字乡村建设和农业发展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和动态面板门槛模型,实证检验数字乡村建设对农业发展质量的影响以及绿色创新在其中的门槛效应。数字乡村建设和农业发展质量测算结果表明,在样本考察期内,各省份数字乡村建设均呈现不同程度的上升趋势,尤其东部沿海地区近几年数字乡村建设增长明显加快,数字乡村建设潜力巨大;各省份农业发展质量虽总体呈上升趋势,但区域间发展不均衡,部分省份农业发展质量波动性大,农业发展增长动力不足。基准回归结果表明,数字乡村建设能显著推动农业发展质量的提升,在利用系统广义矩估计模型进行内生性检验,并通过替换核心解释变量以及剔除直辖市进行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仍然成立。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从地理区位上看,数字乡村建设对农业发展质量的促进效应呈现“中部地区>西部地区>东部地区”的趋势;从时间上看,相较于2018年之前,政策推动使2018年后数字乡村建设对农业发展质量的促进作用更明显。门槛回归结果表明,数字乡村建设对农业发展质量的影响存在基于绿色创新的单重门槛效应,绿色创新一旦突破临界规模,将显著促进农业发展质量的提升。基于此,应加大农村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乡村数字人才体系,不断激发数字乡村发展潜力;充分发挥政策优势,因地制宜实施乡村发展政策;增加绿色创新技术研发投入,完善绿色创新政策体系,优化提升农村绿色创新水平,增强数字乡村建设对农业发展的动力,助力农业发展质量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乡村建设 绿色创新 农业发展质量 动态门槛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乡村建设对农业绿色发展的影响研究
5
作者 杨雅迪 赵博骏 齐文浩 《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5年第1期106-117,共12页
数字乡村作为一种新型乡村发展模式,为农业绿色发展提供了新契机。基于对2011—2021年我国284个地级市数字乡村建设和农业绿色发展水平的测算,利用熵值法和计量模型实证检验数字乡村建设对农业绿色发展的影响,以及农业能源消耗、农业污... 数字乡村作为一种新型乡村发展模式,为农业绿色发展提供了新契机。基于对2011—2021年我国284个地级市数字乡村建设和农业绿色发展水平的测算,利用熵值法和计量模型实证检验数字乡村建设对农业绿色发展的影响,以及农业能源消耗、农业污染排放和农业生产效率的中介效应。研究表明:数字乡村建设对农业绿色发展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不同地区数字乡村建设对农业绿色发展的影响不同,但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的影响程度没有显著差异;数字乡村建设可通过降低农业能源消耗、减少农业污染排放以及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促进农业绿色发展。为此,应夯实乡村数字化发展基础,实施差异化数字乡村策略,降低各地区农业能源消耗,减少各地区农业污染排放,提高各地区农业生产效率,实现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绿色发展 数字乡村建设 农业能源消耗 农业污染排放 农业生产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数字乡村建设赋能下农户创业行为研究——基于资源禀赋效应视角
6
作者 周子渭 严颖峥 +1 位作者 陈鎏鹏 魏远竹 《世界农业》 2025年第3期94-105,共12页
创业是解决农民就业与富裕农民的有力举措。本文基于数字乡村建设的资源禀赋效应视角,利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和《县域数字乡村指数》,实证检验了数字乡村建设与农户创业行为的关系。研究发现,数字乡村建设及各维度对农户创业行为均... 创业是解决农民就业与富裕农民的有力举措。本文基于数字乡村建设的资源禀赋效应视角,利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和《县域数字乡村指数》,实证检验了数字乡村建设与农户创业行为的关系。研究发现,数字乡村建设及各维度对农户创业行为均有正向积极影响。机制研究表明,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和经济资本均在数字乡村建设及各维度对农户创业行为的影响中发挥中介作用。进一步分析发现,相对于农村双低弱势群体,数字乡村建设的红利更多帮助了农村高收入、高教育水平的优势群体进行创业。在创业行业、类型异质性分析中发现,相对于第一产业,数字乡村建设对农户进行第二、第三产业创业选择的影响更为突出;相对于发展导向型创业,数字乡村建设对农户进行生存导向型创业选择的促进效果更为显著。因此,本文认为应进一步发挥数字乡村建设在创业中的赋能作用,推进数字乡村的包容性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乡村建设 农户创业 资源禀赋 普惠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乡村建设与农业绿色发展:理论与实证
7
作者 朱红根 周柏樊 《世界农业》 2025年第3期42-54,共13页
本文基于2014—2021年282个地级市数据,构建数字乡村建设与农业绿色发展的评价指标并进行测算,运用固定效应模型考察二者之间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乡村建设对农业绿色发展有显著促进作用。从数字乡村建设的不同维度看,农户... 本文基于2014—2021年282个地级市数据,构建数字乡村建设与农业绿色发展的评价指标并进行测算,运用固定效应模型考察二者之间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乡村建设对农业绿色发展有显著促进作用。从数字乡村建设的不同维度看,农户数字素养贡献率最高;异质性分析发现,数字乡村建设的绿色发展效应在东部、亚热带与热带、平原地区、非粮食主产区与非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更显著;机制分析显示,数字乡村建设通过缓解气候灾害、激发农村经济发展活力、推动科技进步等作用机制提升农业绿色发展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乡村建设 农业绿色发展 气候变化 乡村振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振兴背景下县域数字乡村建设的困境及优化路径
8
作者 李晋 李慧甜 《山西农经》 2025年第3期56-58,127,共4页
数字乡村建设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在促进城乡融合发展、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乡村数字经济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中,县域数字乡村建设仍面临诸多困境,基础设施建设薄弱、人才支撑不足、资金支持有... 数字乡村建设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在促进城乡融合发展、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乡村数字经济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中,县域数字乡村建设仍面临诸多困境,基础设施建设薄弱、人才支撑不足、资金支持有限、政策落实不够等问题制约了数字乡村的建设。为此,需要强化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培养和引进数字人才、加大资金支持力度以及优化支持政策的落实效果,以加速县域乡村数字建设,助力乡村振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数字乡村建设 数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乡村建设对农村居民收入的影响研究
9
作者 肖楚楚 《现代农业科技》 2025年第5期183-187,195,共6页
采用2013—2022年中国31个省份短面板数据,结合固定效应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进行基准回归、中介效应检验和稳健性检验,研究数字乡村建设对农村居民收入的影响。结果表明:数字乡村建设对农民收入具有积极的正向作用。工具变量替换和解释... 采用2013—2022年中国31个省份短面板数据,结合固定效应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进行基准回归、中介效应检验和稳健性检验,研究数字乡村建设对农村居民收入的影响。结果表明:数字乡村建设对农民收入具有积极的正向作用。工具变量替换和解释变量替换的结果基本保持一致,进一步说明固定效应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具有稳健性。数字乡村建设通过发展电子商务和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民收入产生影响,电子商务和数字普惠金融对数字乡村建设具有中介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乡村建设 固定效应模型 中介效应模型 电子商务 数字普惠金融 农村居民收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乡村建设影响农户创业吗? 被引量:22
10
作者 邹美凤 高云凤 +1 位作者 马华 石文杰 《中国软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01-211,共11页
数字乡村建设不仅重塑了农户的生产生活方式,而且催生了如电商、直播等全新的商业模式和创业形态,展现出对农户创业的深刻影响。基于社会认知理论,采用县域数字乡村指数和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CFPS)研究数字乡村建设对农户创业的影响... 数字乡村建设不仅重塑了农户的生产生活方式,而且催生了如电商、直播等全新的商业模式和创业形态,展现出对农户创业的深刻影响。基于社会认知理论,采用县域数字乡村指数和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CFPS)研究数字乡村建设对农户创业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乡村建设能够促进农户创业;东部地区、男性、中青年和低数字素养群体促进作用更加显著;西部地区阻碍作用更显著。机制分析发现,数字乡村建设通过资源效应和信息效应提高农户创业。研究结论为大力推进数字乡村战略对农户创业带来的具体影响提供了经验证据,为农村地区贯彻“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激活农民创新创业找到了新动力源泉,也启示决策部门应因人施策、因地制宜推进数字乡村建设,以避免“运动式”“一刀切式”数字乡村建设对农户创业的不利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乡村建设 农户创业 资源效应 信息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乡村建设能否促进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基于CRRS微观调查数据的分析 被引量:9
11
作者 王进 李宁 张逸轩 《世界农业》 CSSCI 2024年第5期43-55,共13页
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是巩固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必然要求,通过释放数字乡村综合效应促进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是数字经济赋能乡村振兴的重要形式。本文基于2020年“中国乡村振兴综合调查”,采用多元线性模型评估数字乡村建设对新型... 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是巩固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必然要求,通过释放数字乡村综合效应促进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是数字经济赋能乡村振兴的重要形式。本文基于2020年“中国乡村振兴综合调查”,采用多元线性模型评估数字乡村建设对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乡村建设能够显著促进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经过内生性处理和稳健性检验后,结果依然成立;数字乡村建设能够通过集聚资源要素、提升村庄人力资本水平和增强农村创业活跃度促进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数字乡村建设能够显著促进已完成农村产改地区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建议从数字乡村的供给和需求两端发力,推进农村产业数字化建设,深化农村产业与数字技术融合;发挥数字乡村建设的多重效应,集聚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势能;找准村庄比较优势,因地制宜探索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乡村建设 新型农村集体经济 数字素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民数字素养赋能数字乡村建设的内在逻辑与实践路径 被引量:2
12
作者 吴阳 《山西农经》 2024年第17期32-34,共3页
数字化时代背景下,农民数字素养的提升对于推进数字乡村建设具有重要价值。从农民数字素养与数字乡村建设的内在逻辑出发,分析提升农民数字社交、娱乐、学习以及商业素养对优化农村政务服务、提升数字生活水平、培养专业治理人才及促进... 数字化时代背景下,农民数字素养的提升对于推进数字乡村建设具有重要价值。从农民数字素养与数字乡村建设的内在逻辑出发,分析提升农民数字社交、娱乐、学习以及商业素养对优化农村政务服务、提升数字生活水平、培养专业治理人才及促进产业生态发展的积极影响,指出农民数字技能短缺、农村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不足、农民数字素养与产业发展脱节、农民数字素养培育体系欠缺等制约因素,并针对制约因素提出加强顶层设计、夯实硬件基础、完善连接机制、调动多元力量构建培育交流体系等实践路径,以期为乡村振兴和数字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数字素养 数字乡村建设 乡村振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数字乡村建设现状、困境及推进路径
13
作者 连雪君 申姗姗 姚瑞萍 《北方经济》 2024年第9期67-70,共4页
数字乡村建设是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的重要内容。内蒙古从基础设施、产业、人才、治理和文化等方面统筹实施数字乡村战略,且在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农牧业数字转型和数字治理方面较有成效。然而,在实施过程中还面临着数字基础设施薄弱、人... 数字乡村建设是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的重要内容。内蒙古从基础设施、产业、人才、治理和文化等方面统筹实施数字乡村战略,且在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农牧业数字转型和数字治理方面较有成效。然而,在实施过程中还面临着数字基础设施薄弱、人才匮乏等问题。基于此,本文提出通过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强化数字人才队伍等具体路径来保障数字乡村建设工作的有效实施,推动内蒙古乡村全面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的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乡村建设 现状 实践困境 推进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遇”还是“挑战”:数字乡村建设能否缓解县域经济不平衡?
14
作者 李翠霞 葛封邑 《农村金融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7-40,共14页
实现县域经济协调发展是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和推动共同富裕的题中之义。论文在构建数字乡村建设对县域经济不平衡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的理论分析框架基础上,构造2019年和2020年两期面板数据并对其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数字乡村建设... 实现县域经济协调发展是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和推动共同富裕的题中之义。论文在构建数字乡村建设对县域经济不平衡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的理论分析框架基础上,构造2019年和2020年两期面板数据并对其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数字乡村建设水平对县域经济不平衡程度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从区域异质性分析来看,数字乡村建设在东部沿海地区对县域经济不平衡具有显著的缓解作用,而在中部和西部地区的缓解作用不明显;数字乡村建设对城市群的县域经济不平衡具有显著的缓解作用,而对非城市群的县域经济不平衡没有显著影响。机制分析表明,科技创新和创业活动是数字乡村建设影响县域经济不平衡的主要路径。数字乡村建设可以显著提高科技创新水平和提升县域创业活跃度,从而缓解县域经济不平衡。论文建议未来从加大数字乡村建设投入,提升数字乡村建设成效;实施差异化的数字乡村建设路径,促进区域间数字乡村建设联动;推动科技创新和完善创业支持政策,激发县域经济活力三方面入手改善县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乡村建设 县域经济不平衡 产业集聚 科技创新 创业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乡村建设助推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的作用机理——基于典型案例的扎根理论研究
15
作者 胡艳丽 张永鹏 《现代农业研究》 2024年第11期52-57,共6页
数字乡村建设是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新引擎。学界围绕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影响因素的研究多集中于数字农业、数字经济,但对数字乡村建设如何助推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研究较少。本文以15个国家数字乡村试点县为典型案例,收集了155... 数字乡村建设是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新引擎。学界围绕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影响因素的研究多集中于数字农业、数字经济,但对数字乡村建设如何助推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研究较少。本文以15个国家数字乡村试点县为典型案例,收集了155份试点县的数字乡村建设新闻报道,并对此进行扎根理论研究,深入阐释数字乡村建设助推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的作用机理和实践路径。研究发现数字乡村建设通过促进农业产业体系、农业生产体系、农业经营体系、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农村居民思想观念和生活质量以及农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推进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数字乡村建设的解释视角丰富和拓展了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影响因素研究的理论范畴,为推进我国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了有益的政策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乡村建设 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 扎根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入推进数字乡村建设的趋势研判和路径优化 被引量:8
16
作者 高鸣 杜志雄 《世界农业》 CSSCI 2024年第4期17-26,共10页
深入推进数字乡村建设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是世界各国乡村发展的主要方向.澳大利亚、美国、德国、韩国等典型发达国家的实践表明,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开展数字乡村建设的国际趋势与发展路径包括:依照数字乡村专项规划建立... 深入推进数字乡村建设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是世界各国乡村发展的主要方向.澳大利亚、美国、德国、韩国等典型发达国家的实践表明,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开展数字乡村建设的国际趋势与发展路径包括:依照数字乡村专项规划建立健全相关体制机制,依据城乡区域融合发展理念开展基础设施建设,依托数字素养技能培训打造乡村数字人才队伍,依据农民的实际生产生活需求推动数字化转型,依靠协调政府市场关系取得数字乡村建设实效.针对当前中国在数字乡村建设中面临的现实问题,结合国外开展数字乡村建设的重要趋势,本文提出重视基层建设规划、健全信息服务体系、注重培养数字人才、加速提高农业农村数字化水平、构建多元投入保障机制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乡村建设 农业农村数字 发展趋势 路径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乡村建设、城乡融合发展与县域经济增长 被引量:4
17
作者 张晖 李靖 +1 位作者 张燕媛 虞祎 《财贸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8-42,93,共16页
数字乡村建设能够有效盘活农业资源,促进城乡要素双向流动,以城乡融合发展的方式为县域经济增长注入新动能。基于北京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发布的2018—2020年数字乡村指数与县域数据的匹配数据,考察数字乡村建设对县域经济增长的影响... 数字乡村建设能够有效盘活农业资源,促进城乡要素双向流动,以城乡融合发展的方式为县域经济增长注入新动能。基于北京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发布的2018—2020年数字乡村指数与县域数据的匹配数据,考察数字乡村建设对县域经济增长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数字乡村建设能够促进本地与毗邻地区的县域经济增长;数字乡村建设通过促进城乡劳动力双向流动、城乡市场有效对接与城乡产业融合发展赋能县域经济增长;乡村经济数字化对县域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最大,数字乡村建设赋能县域经济增长的影响效应从东部地区向西部地区呈现逐渐递减的态势,在县域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地区的促进作用更大;数字乡村建设赋能县域经济增长具有边际效应递增的非线性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乡村建设 县域经济增长 城乡融合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乡村建设对浙江省山区26县林业产业发展升级的影响 被引量:5
18
作者 徐彩瑶 任燕 +1 位作者 翟郡 孔凡斌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7-88,共22页
[目的]在加快推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赋能现代产业体系的背景下,研究数字乡村建设对林业产业发展升级的影响机制,为森林资源富集地区制定数字赋能林业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政策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浙江省山区26县2001—202... [目的]在加快推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赋能现代产业体系的背景下,研究数字乡村建设对林业产业发展升级的影响机制,为森林资源富集地区制定数字赋能林业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政策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浙江省山区26县2001—2021年面板数据,构建县域数字乡村建设水平评价指标体系测度数字乡村建设水平,采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中介效应模型、门槛效应模型和空间杜宾模型等量化分析数字乡村建设对林业产业发展升级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结果]1) 2001—2021年浙江省山区26县数字乡村建设水平呈增长态势,其中跨越发展县的数字乡村建设水平高于生态发展县;林业产业发展规模不断扩大,但区域间差异明显且两极分化较严重;林业产业结构合理化程度小幅上升,林业产业结构高级化程度波动上升。2)数字乡村建设能够促进林业产业发展升级,即数字乡村建设对林业产业发展规模、林业产业结构合理化和林业产业高级化均产生显著正向影响;数字乡村建设对林业产业结构合理化和林业产业结构高级化的影响存在门槛效应。3)数字乡村建设能够通过技术赋能、劳动力赋能和治理赋能等路径促进林业产业发展升级。4)数字乡村建设对林业产业发展升级存在正向空间溢出效应;数字乡村建设能够显著促进本地区林业产业发展规模、林业产业结构合理化和林业产业结构高级化,同时对邻近地区的林业产业发展规模、林业产业结构合理化和林业产业结构高级化产生显著正向影响。[结论]2001—2021年浙江省山区26县数字乡村建设水平不断提高,林业产业发展升级状况向好,技术应用水平、人力资本水平和森林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效率等因素在不同程度上影响数字乡村建设、促进林业产业发展。各县域单元需加快推进数字乡村建设,从创新技术运用、大力引进人才、提升林业部门生态治理能力和林业企业经营管理水平以及培育林业龙头企业并发挥辐射带动作用等方面发力,因地制宜,分类施策,推动山区县林业产业发展升级,打造数字赋能现代林业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示范样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乡村建设 林业产业发展 产业结构合理化 产业结构高级化 浙江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推进数字乡村建设的内在逻辑与实践路径 被引量:4
19
作者 权丽华 崔梦潇 《南方农村》 2024年第2期49-55,共7页
新质生产力作为高新科技驱动内涵式发展的生产力新形态,通过科技创新和数字化手段,为数字乡村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和推动作用,其内在逻辑体现在对乡村产业转型升级、数字乡村治理、产业融合催生新业态的深刻影响和变革中。当前,我国... 新质生产力作为高新科技驱动内涵式发展的生产力新形态,通过科技创新和数字化手段,为数字乡村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和推动作用,其内在逻辑体现在对乡村产业转型升级、数字乡村治理、产业融合催生新业态的深刻影响和变革中。当前,我国数字乡村建设过程中存在着数字化发展不平衡现象显著、数字化人才队伍建设存在短板、数字化技术伴随着负面效应、顶层设计不完善等问题。数字乡村建设在新质生产力的助力下,以科技创新为动力,以数字化技术为手段,以人为本为目的,提升我国乡村地区生产力水平。具体实践路径包括提升乡村数字化技术水平、加快乡村数字化人才建设、积极探索多元化发展模式、进一步优化顶层设计等。推动新质生产力在我国乡村地区的应用,可以有效提升乡村数字化水平,加速数字乡村建设,从而实现乡村全面振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数字乡村建设 乡村振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乡村建设影响耕地绿色利用效率研究
20
作者 周敏 韩玉潇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32-44,共13页
提高耕地绿色利用效率是在土地利用领域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路径。基于2010—2021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运用门槛模型和空间杜宾模型检验数字乡村建设水平对耕地绿色利用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乡村建设能够显著提高耕地绿色... 提高耕地绿色利用效率是在土地利用领域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路径。基于2010—2021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运用门槛模型和空间杜宾模型检验数字乡村建设水平对耕地绿色利用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乡村建设能够显著提高耕地绿色利用效率,主要通过优化要素配置、减污降碳和增加产出等路径发挥作用;进一步分析发现,上述影响具有门槛特征,当农地流转水平和环境规制强度超过门槛值后,该正向影响作用增强;数字乡村建设对耕地绿色利用效率存在显著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应积极推进数字乡村建设、重视区域资源禀赋差异、推动农村土地有序流转、稳步提升环境规制强度,以纾解数字信息技术嵌入耕地利用过程梗阻,强化数字乡村建设赋能耕地绿色利用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利用 绿色利用效率 数字乡村建设 空间效应 门槛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